- 1.13 MB
- 2021-09-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山东省莱芜一中高三(下)开学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地衣由真菌菌丝包裹着绿藻或蓝藻细胞构成,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为地衣制造有机养分,而菌丝则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为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并使藻细胞保持一定的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共生藻的叶绿体中合成的有机物是真菌唯一的有机物来源
B.真菌菌丝可以为藻细胞提供钾、钙、磷等微量元素
C.在沙漠或裸岩上从地衣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D.组成地衣的细胞在光镜下都可以观察到细胞质和细胞核
2.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段DNA﹣蛋白质复合体,在新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小段,缩短到一定程度,细胞停止分裂。端粒酶是细胞中负责端粒延长的一种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的核糖核蛋白体,可以让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得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端粒、端粒酶、核糖体的完全水解产物中均有糖类
B.组成端粒、端粒酶、T2噬菌体的化合物相同
C.端粒缩短可能是导致细胞衰老的原因之一
D.在癌细胞等肿瘤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可能较高
3. 蜜蜂群体中蜂王和工蜂为二倍体(2N=32),雄蜂为单倍体。下图为雄蜂产生精子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示意图(染色体未全部呈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雄蜂的精原细胞和精细胞中核DNA含量相同
B.雄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未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雄蜂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都含有32条染色体
D.雄蜂产生精子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提高了精子中染色体组成的多样性
4. 无融合结子是指不发生雌、雄配子细胞核融合而产生种子的一种无性繁殖过程。下图为我国科研人员对杂交水稻无融合结子品系的研究:含基因A的植株形成雌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均移向同一极,导致雌配子染色体数目加倍;含基因B的植株产生的雌配子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个体。雄配子的发育不受基因A、B的影响。研究人员采用如图所示杂交方案,获得了无融合结子个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代Ⅰ自交后代基因型不会发生改变
B.子代Ⅱ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最多有四种
C.子代Ⅲ自交可得到单倍体植株
D.无融合生殖有可能导致基因多样性降低
5.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或科学探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依据电镜照片制作的细胞亚显微结构三维动画属于物理模型
B.渗透现象演示装置中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后漏斗中液面不再上升
C.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应避免温度等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D.分离叶绿体色素时滤纸条上色素带的清晰度受二氧化硅、碳酸钙用量以及叶龄等因素的影响
6. 在连续恒速给药(如静脉输注)的过程中血药浓度会逐渐增高,一段时间后可达稳定而有效的血药浓度,此时药物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这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结合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稳态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注射药物一般不影响稳态
B.注射量相同的情况下,静脉注射比肌肉注射会使药物更快达到全身各部位
C.理想的给药剂量应使稳态血药浓度维持在最小中毒浓度与最小有效浓度之间
D.当治疗效果不满意或发生不良反应时,可通过测定稳态血药浓度对给药剂量加以调整
7. 如图为克雷白杆菌产生卡那霉素抗性的过程,表示使用卡那霉素后死亡个体。表示卡那霉素菌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卡那霉素的使用是导致克雷白杆菌产生抗药性的根本原因
B.从a时期到b时期克雷白杆菌群体发生了进化
C.抗卡那霉素基因频率在该抗生素的选择下逐渐升高
D.卡那霉素使用之前该抗性基因的产生属于中性突变
第21页 共24页 ◎ 第22页 共24页
8. 电流计与神经纤维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图2是在箭头处施加一定的刺激后,根据电流计指针的变化做出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刺激前,图1中a、b两处膜内K+浓度均比膜外高
B.若减小ab间距离为0,则刺激后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C.若只增大ab间距,受刺激后图2中d值将变大
D.若将a点处电极移向膜外,在箭头处施加刺激,电流计指针变化曲线图与图2不同
9.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主要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努力。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下列说法符合该公约精神的是( )
A.向绿色可持续的增长方式转型
B.开垦新土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
C.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为主要措施之一
D.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对海岛国家影响较小
10. 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渔业养殖中,其种群数量维持在环境容纳量时,可获得最大的单日捕获量
B.个体之间的生存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提高大熊猫生存环境的容纳量
D.控制有害生物时,其种群数量应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左右
11. CLAC通道是细胞应对内质网钙超载的保护机制,该通道依赖的TMCO1是内质网跨膜蛋白,这种膜蛋白可以感知内质网中过高的钙浓度并形成具有钙离子通道活性的四聚体,主动将内质网中过多的钙离子排出,当内质网中的钙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后四聚体解聚,钙通道活性消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MCO1基因缺陷的细胞可能会出现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异常
B.内质网内钙离子浓度的调节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C.用3H标记合成TMCO1的氨基酸,放射性会依次出现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中
D.钙离子可作为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调节的信号分子
12. 细菌、放线菌、真菌、蓝藻、轮虫、小线虫、蚯蚓、鼠妇等生物杂居在土壤中,他们的分布受土质、土层、食物、季节、耕作措施等因素所制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中的生物既有生产者也有分解者
B.可用抽样检测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C.利用放线菌、真菌等产生的抗生素防治作物病害属于生物防治
D.土壤含氧量、有机物含量是影响土壤生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
13. 泡菜(乳酸发酵过的蔬菜)是许多亚洲国家的传统食品,在发酵液中通常发现的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和丝状真菌。下图表示这3种不同微生物群中活细胞数和卷心菜乳酸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发酵液中的溶解氧随时间下降,在第22天被完全耗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H从第1天到第3天的下降主要由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引起
B.酵母细胞从第10天到第22天的生长与发酵液中的氧气有关
C.酵母细胞在第26天后开始产生酒精
D.一些丝状真菌在低pH下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
14. 用XhoⅠ和SalⅠ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DNA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
B.图2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NA
第21页 共24页 ◎ 第22页 共24页
C.泳道①中是用SalⅠ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
D.图中被酶切的DNA片段是单链DNA
二、选择题
某果实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R、r控制,其中B控制黑色,R控制红色,且B基因的存在能完全抑制R基因的表达,现向某基因型为BbRr的植株导入了一个隐性致死基因s,然后让该植株自交,自交后代F1表现型比例为黑色:红色:白色=8:3:1,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基因导入到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
B.F1的全部黑色植株中存在6种基因型
C.控制果实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对该转基因植株进行测交,子代黑色:红色:白色=2:1:1
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2、细胞3在骨髓成熟
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下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与②具有相同的结构,故萌发能力相同
B.种子萌发时,细胞中③/④的值会增大
C.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消耗导致种子的干重下降
D.种子萌发后发育成完整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miRNA是真核细胞中参与基因转录后调控的小分子RNA,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水稻细胞内的miRNA393直接作用于生长素受体基因OsTIR1和OsAFB2的mRNA,抑制它们的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miRNA393增多时水稻的生长素运输基因OsAUX1和分蘖抑制基因OsTB1的表达也显著性降低,导致水稻分蘖数增加和抽穗提前。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miRNA393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B.miRNA393增多可导致水稻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降低
C.miRNA393通过影响RNA聚合酶的功能调控生物性状
D.生长素参与水稻分蘖和抽穗的调控
研究发现,脱落酸(ABA)可以抑制GAMYB基因的表达,同时可激活ABI5基因的表达,而ABI5蛋白可激活种子中脱落酸介导的基因转录,从而导致种子休眠。细胞分裂素(CK)可以激活ARRs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ABI5基因的转录水平,解除种子休眠,使种子进入萌发状态。赤霉素(GA)能够抑制DELLA蛋白的合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A.由图可知,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均能促进种子萌发
B.由图可知,ABA和GA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C.休眠的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较高,是通过抑制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种子萌发
D.图示说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密执安湖沙丘是湖水退却后暴露出来的极端干燥的一片区域,在经历大约一千年的演替后,最终发展成为稳定的山毛榉﹣槭树林群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区别于草本植物阶段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B.沙丘演替为山毛榉﹣槭树林的过程中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C.某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后,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D.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的主要原因是种间竞争
三、非选择题
图1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其中C3和C5在不同代谢过程中表示不同的化合物;图2表示该细胞中的某种生物膜和其上所发生的部分生化反应,其中e﹣表示电子;图3表示25℃下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请据图回答:
第21页 共24页 ◎ 第22页 共24页
(1)图1中过程①至⑤表示的生化反应,发生在生物膜上的共有________个。当过程③发生时,并没有CO2排出细胞外,此时该细胞所处的生理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所示生物膜上发生的能量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硝基酚(DNP)会导致该生物膜对H+的通透性增大但不影响电子转移,DNP作用于该膜时ATP的合成量会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中A点时会发生图1中的________过程,将该植物先置于此条件下10.4小时,然后置于C点的条件下13.6小时,这24小时内该植物单位叶面积的有机物积累量(用葡萄糖积累量表示)为________mg。
生物中多了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三体(2n+1),少了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2n﹣1)。某种野生烟草(2n=48),有两种突变体分别是甲6﹣三体(6号染色体多一条)和乙7﹣单体(7号染色体少一条),二者均可育,且配子中除不含7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育外,其余类型的配子育性均正常;各种类型的杂交子代活力均正常。烟草宽叶对窄叶为显性(A、a),红花对白花为显性(B、b),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甲为宽叶红花(AaaBB),乙为窄叶白花。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种突变体均属于________变异,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能形成________个四分体;若甲种突变体是由于在花粉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异常引起的,试分析具体原因是________。
(2)用一株甲突变体(AaaBB)与一株烟草(AAbb)杂交,得到6﹣三体烟草(AAaBb),让其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
(3)利用甲、乙烟草设计最简便的杂交实验,探究控制红花和白花的基因是否位于七号染色体上,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
________。
(4)若通过实验证明控制红花和白花的基因位于七号染色体上,用乙做父本和甲杂交,所得F1和aabb个体杂交,F2代中染色体正常植物的比例是________。
钾在动植物食品中含量丰富,人体钾的来源全靠从食物中获得,肾对钾的排出特点是“多入多出,少入少出,不入也出”。图A是人体钾代谢途径,图B是K+通过Na+—K+泵进入细胞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钾离子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细胞内钾离子增多会导致静息电位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3)胰岛素可激活细胞膜上的Na+—K+泵,协助小肠上皮细胞进行葡萄糖的运输。正常人饭后血钾含量会有所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血清钾高于5.5mmol/L以上,称为高血钾症。尿毒症患者会出现高血钾症,据图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量研究表明,钾通道是钾离子转移至细胞外的主要途径,细胞丢钾是细胞凋亡的必要条件。据此,试提出一种治疗效应T细胞攻击正常组织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病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家发现多数抗旱性农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液的渗透压,此代谢产物在叶肉细胞和茎部细胞中却很难找到.
(1)该代谢产物能够使细胞液的渗透压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这种代谢产物在茎部和叶肉细胞中很难找到,而在根部细胞中却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3)现有一抗旱植物,其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旱敏基因):R、r的部分核苷酸序列为r:ATAAGCATGACATTA#/DEL/#R:ATAAGCAAGACATTA#/DEL/#抗旱基因突变为旱敏基因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研究得知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该抗旱基因控制抗旱性状是通过基因控制________实现的.
第21页 共24页 ◎ 第22页 共24页
(4)已知抗旱性和多颗粒属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的旱敏多颗粒植株与纯合的抗旱少颗粒植株杂交,F1自交:
①F2抗旱多颗粒植株中双杂合子占的比例是________.
②若拔掉F2中所有的旱敏型植株后,剩余植株自交.从理论上讲F3中旱敏型植株的比例是________.
(5)请设计一个快速育种方案,利用抗旱少颗粒(Rrdd)和旱敏多颗粒(rrDd)两植物品种做亲本,通过一次杂交,使后代个体全部都是抗旱多颗粒杂交种(RrDd),用文字简要说明.________.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能降解果胶使细胞壁破损。成熟的番茄果实中,PG合成显著增加,能使果实变红变软,但不利于保鲜。利用基因工程减少PG基因的表达,可延长果实保质期。科学家将PG基因反向接到Ti质粒上,导入番茄细胞中,得到转基因番茄,具体操作流程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已获取PG的mRNA,可通过________获取PG基因。已知BamHI的识别序列如图2甲所示,请在图2乙相应位置画出目的基因两侧的黏性末端。________。
(2)用含目的基因的农杆菌感染番茄原生质体后,可用含有________的培养基进行筛选,理由是________。之后,还需将其置于质量分数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观察细胞________现象来鉴别细胞壁是否再生。
(3)由于导入的目的基因能转录出反义RNA,且能与________互补结合,因此可抑制PG基因的正常表达。若________,则可确定转基因番茄培育成功。
(4)将转入反向链接PG基因的番茄细胞培育成完整的植株,需要用________技术;其中,愈伤组织经________形成完整植株,此过程除营养物质外还必须向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
(5)某地开展以转基因番茄种植为核心的生态农业建设,利用其秸秆发酵制酒,酒糟喂牛,牛粪和一些番茄的叶片等做沼气池的原料,沼气用于燃烧,沼渣肥田提高番茄产量,该生态系统主要利用的生态农业原理有________。
第21页 共24页 ◎ 第22页 共24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9-2020学年山东省莱芜一中高三(下)开学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答案】
C
【考点】
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
群落的演替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析】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2.绿藻属于真核生物,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主要
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
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
生物膜系统
无生物膜系统
有生物膜系统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DNA存在形式
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
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
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
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方式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解答】
解:A.共生藻的叶绿体中合成的有机物是真菌的有机物来源之一,有机物还可以来自蓝藻的光合作用,A错误;
B.钾、钙、磷属于大量元素,B错误;
C.在沙漠或裸岩上从地衣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正确;
D.地衣由真菌菌丝包裹着绿藻或蓝藻细胞构成,其中蓝藻细胞不含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2.
【答案】
B
【考点】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解析】
1、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段DNA﹣蛋白质复合体;端粒酶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的核糖核蛋白体。
2、端粒酶可以让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得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加。
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解答】
A、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段DNA﹣蛋白质复合体,其水解产物中有脱氧核糖;端粒酶由蛋白质和RNA构成,其水解产物中有核糖;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其水解产物中有核糖,A正确;
B、组成端粒和T2噬菌体的化合物相同,都是蛋白质和DNA,而组成端粒酶的化合物是蛋白质和RNA,B错误;
C、根据端粒学说,端粒缩短可能是导致细胞衰老的原因之一,C正确;
D、癌细胞能无限增殖,因此在癌细胞等肿瘤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可能较高,D正确。
3.
【答案】
D
【考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细胞的减数分裂
【解析】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比较:
减数分裂
染色体复制
间期
减Ⅰ前的间期
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有交叉互换现象
分离与组合
也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点的
行为
中期位置
赤道板
减Ⅰ在赤道板两侧,减Ⅱ在赤道板
断裂
后期
减Ⅱ后Ⅰ期
【解答】
解:A.雄蜂是单倍体,其精原细胞和精细胞中核DNA含量相同,A正确;
第21页 共24页 ◎ 第22页 共24页
B.雄蜂不含同源染色体,其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未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正确;
C.雄蜂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中都含有32条染色体,C正确;
D.雄蜂不含同源染色体,产生精子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D。
4.
【答案】
B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细胞的减数分裂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等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学会分析题干获取信息,利用有效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
【解答】
解:A.子代Ⅰ的基因型是AaBb,作母本时,由于含有A基因和B基因,因此既有雌配子染色体数目加倍,也有雌配子直接发育成完整个体,综合起来最终自交形成的个体的基因型依然是AaBb,A正确;
B.子代Ⅱ的基因型是Aabb,作母本时产生的雌配子是Aabb,作父本时产生的雄配子是Ab和ab,则自交后代产生最多产生AAabbb和Aaabbb两种基因型,B错误;
C.子代Ⅲ的基因型是aaBb,基因B能使雌配子直接发成个体,为单倍体,C正确;
D.无融合生殖缺乏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可能导致基因多样性降低,D正确。
故选:B。
5.
【答案】
B
【考点】
生物学中常用模型
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解析】
1.模型: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形式: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一是半透膜,二是浓度差。
3.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
【解答】
解:A.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模型,制作的细胞亚显微结构三维动画就是一种物理模型,A正确;
B.当分液漏斗液面不再升高时,只是水分子的进出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不相等,B错误;
C.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温度是无关变量,实验中应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C正确;
D.二氧化硅、碳酸钙用量以及叶龄等因素都会对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有影响,D正确。
故选:B。
6.
【答案】
A
【考点】
内环境的作用
稳态的生理意义
【解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
解:A.稳态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A错误;
B.注射量相同的情况下,静脉注射比肌肉注射会使药物更快达到全身各部位,B正确;
C.理想的给药剂量应使稳态血药浓度维持在最小中毒浓度与最小有效浓度之间,C正确;
D.当治疗效果不满意或发生不良反应时,可通过测定稳态血药浓度对给药剂量加以调整,D正确。
故选:A。
7.
【答案】
A
【考点】
基因突变的概念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可遗传的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解:A.克雷白杆菌的抗药性基因在卡那霉素使用之前就存在,卡那霉素只是对抗药性基因起了选择作用,A错误;
B.从a时期到b时期克雷白杆菌抗药性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所以群体发生了进化,B正确;
C.抗卡那霉素基因频率在该抗生素的选择下逐渐升高,导致克雷白杆菌的抗药性增强,C正确;
D.卡那霉素使用之前该抗性基因的产生属于中性突变,D正确。
故选:A。
8.
【答案】
B
【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
1、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第21页 共24页 ◎ 第22页 共24页
(1)概念: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呈外正内负状态。
(2)形成机制是:K+外流。
2、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1)概念:是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次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变化过程,包括峰电位和后电位。
(2)形成机制:Na+快速内流形成。
【解答】
A、刺激前,图1中a、b两处为静息电位,膜内K+浓度均比膜外高,A正确;
B、若减小图1中ab间的距离,则刺激时图2中的d也随之减小,但是当ab=0时,电流计指针偏转一次,B错误;
C、若增大ab间距,兴奋由a点传到b点所需要的时间长,图2中d值将变大,C正确;
D、若将a点处电极移向膜外,在箭头处施加刺激,电流计指针变化曲线图与图2不同,D正确;
9.
【答案】
A
【考点】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
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解答】
解:A.向绿色可持续的增长方式转型,符合该公约精神,A正确;
B.开垦新土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不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该公约精神,B错误;
C.为控制全球气温应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多使用清洁燃料,而不是完全禁止,C错误;
D.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使海平面上升,对海岛国家影响较大,应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D错误。
故选:A。
10.
【答案】
D
【考点】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种群的数量变动
【解析】
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用K值表示。种群的数量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在某值上下波动的。建立自然保护区目的是防止珍稀动物被捕杀,提高它们的存活率。
【解答】
解:A.渔业养殖中,其种群数量维持在环境容纳量时,鱼的数量最多,因而可获得最大的单日捕获量,A正确;
B.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种群个体的行为、生理和遗传等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B正确;
C.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正确;
D.有害生物种群数量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左右时,增长率最大,D错误。
故选:D。
11.
【答案】
C
【考点】
细胞中其他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解析】
CLAC通道是细胞应对内质网钙超载的保护机制,该通道依赖的TMCO1是内质网跨膜蛋白,则TMCO1基因缺陷的细胞可能会出现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异常。TMCO1是内质网跨膜蛋白,这种膜蛋白可以感知内质网中过高的钙浓度并形成具有钙离子通道活性的四聚体,主动将内质网中过多的钙离子排出,当内质网中的钙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后四聚体解聚,钙通道活性消失。说明内质网内钙离子浓度的调节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解答】
解:A.TMCO1基因缺陷的细胞可能会出现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异常,A正确;
B.内质网内钙离子浓度的调节存在反馈调节机制,B正确;
C.TMCO1是内质网跨膜蛋白,因此用3H标记合成TMCO1的氨基酸,放射性会依次出现在核糖体、内质网中,C错误;
D.钙离子可作为内质网中钙离子浓度调节的信号分子,D正确。
故选:C。
12.
【答案】
B
【考点】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技术
生态系统的结构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群落的结构
【解析】
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常见的小动物有轮虫、小线虫、蚯蚓、鼠妇等。许多土壤中的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解答】
解:A.土壤中的生物复杂多样,既有生产者,如硝化细菌,也有分解者,如腐生生物,A正确;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B错误;
C.有害病虫的防治包括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利用放线菌、真菌等产生的抗生素防治作物病害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
D.土壤各层中含氧量和有机物的含量各不相同,土壤含氧量、有机物含量是影响土壤生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D正确。
故选:B。
13.
【答案】
C
【考点】
第21页 共24页 ◎ 第22页 共24页
制作泡菜
【解析】
分析图解:在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的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于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不断产生乳酸,故pH呈下降趋势;酵母的数量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丝状真菌的数量一致下降后基本保持不变。
【解答】
解:A.从图可知,第1天到第3天pH下降主要由乳酸菌代谢产生乳酸引起,A正确;
B.酵母细胞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从第10天到第22天,酵母菌大量繁殖,与发酵液中的氧气有关,B正确;
C.第22天发酵液中的溶解氧耗尽,因此酵母细胞在第26天之前就已经开始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错误;
D.图中分析可知,低pH下,丝状真菌活细胞数较高,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D正确。
故选:C。
14.
【答案】
D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解答】
解:A.酶具有专一性,不同的限制酶识别并切割不同的核苷酸序列,A正确;
B.图2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NA,B正确;
C.分析图1,限制酶SalⅠ有三处切割位点,切割后产生4个DNA片段,泳道①中是用SalⅠ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C正确;
D.图中被酶切的DNA片段是双链DNA,D错误。
故选:D。
二、选择题
【答案】
A,C,D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黑色果实的基因型为B_R_和B_rr,红色果实的基因型为bbR_,白色果实的基因型为bbrr;BbRr的植株若没有导入致死基因,自交后代黑色:红色:白色=12:3:1,导入致死基因后比例变为8:3:1,说明致死的全部为黑色,因此导入的是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导致基因型为BB的植株死亡。
【解答】
A、据分析可知,s基因导入到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A正确;
B、因为红色(bbR_)的个体存活,所以s应与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因此当BB组合时ss也会组合从而使个体致死,则F1的全部黑色植株有BbRRs、BbRrs、Bbrrs,共3种基因型,B错误;
C、由题意可知,“BbRr的植株导入了一个隐性致死基因s,然后让该植株自交,自交后代F1表现型比例为黑色:红色:白色=8:3:1”,说明控制果实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
D、该转基因个体为BbRrs,对该转基因植株进行测交即与bbrr杂交,子代有BbRrs、Bbrrs、bbRr、bbrr,子代没有致死个体,因此子代黑色:红色:白色=2:1:1,D正确。
【答案】
A,B
【考点】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体液免疫是指大多数病原体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出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T细胞将抗原传递B细胞,B细胞接受刺激开始增值分化大部分转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1为吞噬细胞,细胞2是T细胞,细胞3是B细胞,细胞4为效应B细胞,细胞5是记忆细胞,物质a为抗体。
【解答】
A、细胞2即T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A错误;
B、所有细胞中都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只有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进行了表达,B错误;
C、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细胞2(T细胞)、细胞3(B细胞)与其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C正确;
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是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细胞和少量的记忆细胞,D正确。
【答案】
B,C
【考点】
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解析】
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结合水与细胞内其他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
据图示可知,①为晒干的种子,②为烘干的种子,③为自由水,④为结合水。
【解答】
解:A.②为烘干的种子,结合水被破坏,故②不能够能萌发形成幼苗,A错误;
B.种子萌发时,代谢加快,结合水向自由水转化,细胞中③/④的值会增大,B正确;
C.萌发过程中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导致种子的干重下降,C正确;
D.种子为新个体的幼体,种子萌发后发育成完整植株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故选:BC。
【答案】
B,D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解析】
1.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
2.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解答】
解:A.miRNA393通过控制基因的表达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A错误;
第21页 共24页 ◎ 第22页 共24页
B.miRNA393直接作用于生长素受体基因OsTIR1和OsAFB2的mRNA,抑制它们的表达,因此miRNA393增多可导致水稻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降低,B正确;
C.miRNA393通过抑制基因的表达调控生物性状,C错误;
D.miRNA393增多时水稻的生长素运输基因OsAUX1和分蘖抑制基因OsTB1的表达也显著性降低,导致水稻分蘖数增加和抽穗提前,这说明生长素参与水稻分蘖和抽穗的调控,D正确。
故选:BD。
【答案】
B,C
【考点】
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解析】
题图分析:CK激活ARRs基因的表达,抑制ABI5基因的转录水平,解除种子休眠,使种子进入萌发状态。ABA抑制GAMYB基因的表达,激活ABI5基因的表达,导致种子休眠。GA抑制DELLA蛋白的合成,使GAMYB基因表达,促进种子萌发,据此答题。
【解答】
解:A.分析题图可知,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均能促进种子萌发,两者表现为协同作用,A正确;
B.由图可知,ABA和GA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具有拮抗作用,B错误;
C.休眠的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较高,既有抑制基因的表达,又有ABI5基因的表达,C错误;
D.由图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
故选:BC。
【答案】
B,C
【考点】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结构
种间关系
【解析】
1、群落的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演替及空间结构。
2、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3、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
【解答】
A、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区别于草本植物阶段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A正确;
B、沙丘演替为山毛榉﹣槭树林的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多,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加,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B错误;
C、某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后,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C错误;
D、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的主要原因是种间竞争,D正确。
三、非选择题
【答案】
(1)0,呼吸作用强度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强度
(2)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H+跨膜梯度运输促进ATP合成,DNP作用于该膜时导致H+的通透性增大,H+在膜内外的浓度梯度会减小或消除
(3)①③,150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
图1:①表示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②表示暗反应中C3还原成有机物过程,⑤表示C3再生C5过程,④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CO2的固定,③表示丙酮酸产生CO2过程。
图2:图2中发生的是光反应,故该膜为类囊体膜。
图3:表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光合作用的强度。
【解答】
解:(1)图1中发生的生化反应包括光合作用暗反应和呼吸作用第一、二阶段,暗反应(②④⑤)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呼吸作用第一、二阶段(①③)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过程③是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过程,若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则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除了提供叶绿体外,其余往外界排出,由于没有CO2排出细胞外,此时该细胞呼吸作用强度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强度。
(2)图2表示的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能量变化为光能转变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据图分析,H+跨膜梯度运输促进ATP合成,当DNP作用于该膜时会导致H+的通透性增大,H+在膜内外的浓度梯度会减小或消除,进而导致ATP的合成量减少。
(3)图3中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会发生图1中的①(细胞呼吸第一阶段)③(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过程,24小时内该植物单位叶面积的有机物积累量用CO2吸收量表示为13.6×20-10.4×5=220mg,折算成葡萄糖的积累量约为220×180÷6÷44=150mg。
【答案】
染色体(数目)变异,2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6号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6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裂后移向同一极
宽叶红花:宽叶白花:窄叶红花:窄叶白花=105:35:3:1
实验思路:用甲做父本和乙杂交,所得F1自交,观F2的性状分离比,预期结果及结论:若F2中红花:白花=3:1,则控制花色的基因不位于7号染色体上;若F2中红花:白花不等于(大于)3:1,则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
34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1、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数目=同源染色体对数;该植物的染色体数目是24=48条,正常植物含有24对同源染色体,正常植株形成的四分体是24个四分体;图甲中该植物6号染色体多一条,乙图中该植物的7号染色体数目少一条。
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解答】
甲染色体数目多一条,乙染色体数目少一条,两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乙图中7号染色体数目少一条,乙图中同源染色体对数是23对,因此形成的四分体数目是23个;甲的染色体数目多一条,变异如果是花粉粒的原因,说明精子中6号染色体数目多一条,原因是在花粉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时,6号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6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裂后移向同一极。
AAaBb的烟草自交,可以转化成2个分离定律:①AAa×AAa→136aa+3536A_,宽叶:窄叶=35:1;②Bb×Bb→34B_+14bb,红花:白花=3:1;考虑两对相对性状,6﹣三体烟草(AAaBb),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5宽叶:1窄叶)(3红花;1白花),宽叶红花:宽叶白花:窄叶红花:窄叶白花=105:35:3:1。
第21页 共24页 ◎ 第22页 共24页
该实验目的是利用甲、乙烟草设计最简便的杂交实验,探究控制红花和白花的基因是否位于七号染色体上,红花与白花基因如果不位于7号染色体上,用甲做父本和乙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是Bb,自交后代B_:bb=3:1,红花:白花=3:1;如果位于7号染色体上,子一代基因型是Bb:BO=1:1,子一代自交Bb自交后代红花:白花=3:1,BO自交后代都表现为红花,红花:白花大于3:1。
控制红花和白花的基因位于七号染色体上,用乙做父本和甲杂交,乙的基因型是aabO,产生的可育配子是ab,甲基因型是AaaBB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B:aaB:AaB:aB=1:1:2:2,所得F1的基因型AaBb:aaaBb:AaaBb:aaBb=1:1:2:2,子一代中染色体正常的比例是AaBb+aaBb=12,这部分与aabb杂交,子代的染色体数目均正常,由于三体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目正常与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比例是1:1,因此aaaBb与aabb杂交、AaaBb与aabb杂交,后代中染色体正常的比例是12,因此子一代与aabb杂交,子代染色体数目正常的比例是12×1+16×12+26×12=34。
【答案】
(1)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升高
(3)饭后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细胞膜上的K+—Na+泵被激活,血K+大量进入细胞内,所以血钾含量会降低
(4)尿液是钾离子排出体外的主要途径,尿毒症患者的肾排出钾功能障碍,导致钾离子滞留在体内出现高血钾症
(5)特异性的激活效应T细胞膜上的钾通道,使得效应T细胞丢钾而凋亡,使其不能再攻击正常组织细胞
【考点】
血糖平衡的调节
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1.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功能:主要的存在形式是离子,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核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2.静息电位由钾离子产生和维持,钾离子外流形成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主要由钠离子产生和维持,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
【解答】
解:(1)钾离子属于无机盐离子,其功能有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钾离子外流形成静息电位,细胞内钾离子增多,内外浓度差增大,钾离子外流形成的静息电位值增大。
(3)正常人饭后血糖含量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细胞膜上的K+—Na+泵被激活,血液中K+大量进入细胞内,血钾含量降低。
(4)由题图可知,尿液是钾离子排出体外的主要途径,尿毒症患者,由于谁给你障碍,排出钾离子功能下降,导致血钾浓度高于正常值,钾离子滞留体内出现高血钾症。
(5)自身免疫疾病是人体的免疫系统攻击正常人特异性的激活效应T细胞膜上的钾通道,使得效应T细胞丢钾而凋亡,使其不能再攻击正常组织细胞体细胞造成的。
【答案】
增大
基因选择性表达
碱基对替换,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
49,16
先用基因型为Rrdd和rrDd的植株通过单倍体育种得到基因型为RRdd和rrDD的植株,然后让它们杂交得到抗旱型多颗粒杂交种(RrDd)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1、由题意知,该抗旱农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液的渗透压增强抗旱性,因此是该代谢产物能够使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
2、细胞分化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表达,其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3、分析R和r的碱基序列可知,R和r有一个碱基发生变化,因此R突变成r是碱基对发生替换;由题意可知,该抗旱基因是通过影响糖类代谢影响抗旱性能的,因此是该抗旱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抗旱这一性状的;
4、由题意知,抗旱型(R)和多颗粒(D)属于显性性状,且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亲本的表现型写出亲本的基因型,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答;
5、由题意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用抗旱型少颗粒和旱敏型多颗粒通过一次杂交,培育抗旱型多颗粒杂交种,因此可以采用先用基因型为Rrdd和rrDd的植株通过单倍体育种得到基因型为RRdd和rrDD的植株,然后让它们杂交得到抗旱型多颗粒杂交种.
【解答】
抗旱型农作物产生的代谢产物能够使细胞液的渗透压增大,从而增强根细胞的吸水能力.
该代谢产物在茎、叶肉细胞中很难找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对比R基因与r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可知,R基因上的A被T取代从而突变成了r基因,这是碱基对的替换引起的基因突变.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是糖类,糖类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新陈代谢.
由题干信息知,亲本基因型为rrDD、RRdd,F1的基因型为RrDd.①F1自交,F2抗旱型多颗粒植株中双杂合子(RrDd)所占比例为49.②拔掉F2中所有的旱敏型植株后,剩余的植株中RR占13,Rr占23,自交所得F3中旱敏型植株(rr)所占比例为23×14=16.
通过一次杂交获得抗旱型多颗粒杂交种(RrDd)需要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
【答案】
逆转录法,
卡那霉素,重组质粒中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而四环素抗性基因被破坏,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天然的PG基因转录的mRNA,番茄果实的保质期延长
第21页 共24页 ◎ 第22页 共24页
植物组织培养,再分化,植物激素
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解答】
若已获取PG的mRNA,可通过逆转录法获取PG基因。根据BamHⅠ的识别序列,可知目的基因两侧的黏性末端为:。
由图可知,重组质粒中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而四环素抗性基因被破坏,因此用含目的基因的农杆菌感染番茄原生质体后,可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之后,还需将其置于质量分数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观察细胞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来鉴别细胞壁是否再生。
由于导入的目的基因能转录出反义RNA,且能与天然的PG基因转录的mRNA互补结合,因此可抑制PG基因的正常表达。若番茄果实的保质期延长,则可确定转基因番茄培育成功。
将转基因番茄细胞培育成完整植株需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过程为转基因番茄细胞→愈伤组织→胚状体→转基因番茄,该技术操作过程中除营养物质外还必须向培养基中添加植物激素即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秸秆发酵制酒,酒糟喂牛,牛粪和一些番茄的叶片等做沼气池的原料,沼气用于燃烧,体现了能量多级利用原理;沼渣作为肥料提高番茄产量,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第21页 共24页 ◎ 第22页 共24页
相关文档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2_1 2021-09-2430页
- 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2021-09-2422页
- 2020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2021-09-245页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3_2 D2021-09-2416页
- 高中生物必修1 第2章 第5节细胞中2021-09-2428页
- 2020高中生物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2021-09-243页
- 高中生物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2021-09-2418页
-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2021-09-249页
-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1教案: 42021-09-244页
- 高中生物第3章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2021-09-24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