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88 KB
- 2021-10-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精解(一)
新民事证据规定从启动修改,历经4年,广泛征求意见,系统总结经验,多方进行论证,最终形成了100条。其中,保留2001年民事证据规定的仅有11条,修改的41条,新增条文47条,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全面修改。
“高明的律师,是可以从字缝中看出商机的律师”,这话不假。但是,如果不把条文打烂了、揉碎了进行学习研究,如果不能做到烂熟于胸、了如指掌,即便字缝里堆满了黄金你也看不见。
“聪明的律师,是善于发现良师精于问道的律师,”这话更不假。聪明的人,如果再有良师指路,下则成名,中则成功,上则成就。
本课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一位良师,最高法《民事诉讼法》原修改研究小组成员、国家法官学院教学部原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民事诉讼法研究所所长毕玉谦老师,这是一个地道的、著作等身的民诉证据专家。
他将为您精心解读新民事证据规定的出台背景和基本结构,新增内容以及立法缘由,重点疑点难点和焦点,给你与众不同的认知,领你步入全新的境界。
本课分为多集,您现在看到的是第一集。本课因受“疫情”影响是居家直播录制。为了弥补视频和声音与在演播厅录制的差异,
6
我们的编辑人员采用了“讲义+小屏”的呈现模式,相信这能让您又有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
证据是诉讼的核心,驾驭证据是诉讼律师的核心。每一次新法出台或旧法修订,都是规则的再次洗牌和利害的重新分配。我们期待本系列课程,能够成为诉讼律师必修的技能课,助力广大律师快速形成驾驭民事证据,驾驭民事诉讼的“硬核”实力。
目录
第一讲、新民诉证据规定出台背景和基本结构
一、诉讼主体和诉讼参与人存在不规范的行为
二、旧规定历经多年司法实践的检验需要完善
三、旧规定经历三次修改需要本规定整合协调
四、承继旧规定的条文体例和基本结构的原因
(一)延续程序阶段性和动态性
(二)实务界习惯既有框架结构
(三)修订成本较低针对性较强
第二讲、充分扩大了证据资源的有效利用空间
一、增强书证提出命令制度的可操作性
二、适当地扩大了自认证据的适用范围
三、物证细化为动产和不动产两种类型
四、对域外形成的证据作出明确的规定
6
五、能够确保需要鉴定的证据不被污染
六、对证据保全制度作出更加明确规定
七、将书证细化为公文书证和私文书证
第三讲、增强了法院释明自认要求提供等职能
一、规定了法院应向当事人履行的释明义务
二、当事人自认与事实不符的法院不予确认
三、法院要求当事人提供有关证据的命令权
四、法院向当事人负有释明专业鉴定的义务
第四讲、增强了法院命令告知要求出庭等职能
一、法院有向当事人发布书证提交的命令权
二、法官有告知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义务
三、法院享有要求当事人本人出庭作证职权
四、法院依法享有要求证人出庭作证的职权
第五讲、进一步落实了民诉法的诚实信用原则
一、当事人负有真实完整陈述义务和说明义务
二、当事人虚假陈述妨碍法院审理的处罚措施
三、当事人本人到庭签署保证书的要求及后果
四、证人庭外作证签保证书和虚假陈述的处罚
五、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应签署保证书
6
六、鉴定人出庭作证义务及拒不出庭作证处罚
七、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虚假陈述相关处罚
八、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妨碍作证处罚措施
九、鉴定意见被采信后无正当理由撤销的处罚
十、书证和相关证据持有人举证妨碍行为处罚
十一、对于逾期提交证据的法律后果的相关规定
第六讲、电子数据相关问题及对新规定的评价
一、细化电子数据等适用规则
二、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定评价
(一)实践中对证据规则的理解
(二)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迈进
(三)国内国外司法情况的对比
注:师资毕玉谦
6
毕玉谦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原修改研究小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民事诉讼法研究所所长,原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法官学院教学部主任、司法审判研究中心主任。
系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批获得民事诉讼法学专业博士学位的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美国耶鲁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专家,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等仲裁机构仲裁员,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等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多次参加由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等机构、部门举办的《民事诉讼法》、《法官法》等立法论证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等司法解释起草、论证工作。
曾在最高人民法院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2002年度和2003年度,因工作成绩优异受到最高人民法院两次嘉奖。多次主持或直接参与国家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研究项目、年度课题研究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司法部课题研究项目等多项研究项目。
主要学术专著有:《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民事诉讼判例实务问题研究》、《民事证据法判例实务研究》、《民事诉讼研究及立法论证》、《民事证明责任研究》、《民事诉讼证明妨碍
6
研究》等。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政法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余篇,有关著作多次获国家、省部级奖励。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