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20 KB
- 2021-10-1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学生物教学论文五篇与人才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六篇
中学生物教学论文五篇
【篇一】
摘要:因成都规范办学行为,,周末和节假日禁止补课,学习自觉性不高与学习方法较差的学生与外地区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的差异逐渐拉大,高考升学竞争能力会因此受到影响,导致部分对子女期望较高的家长下决心送孩子到绵阳等地区上学,直接造成高中的生源质量下降,教学质量明显存在下滑趋势。因此,探究现有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和策略就成了农村普高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引起该情况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 普高学生 自主学习方式和策略 探究
近两年来,由于成都市规范办学行为,要求学校在,周末和节假日禁止补课,自觉性和学习方法较差的学生与外地区学生在高中学习中的差异逐渐拉大,高考升学竞争能力大幅降低,导致部分对子女期望较高的家长下决心送子女到绵阳等地区的高中学习,直接造成农村普高的生源质量较差,应届生的教学质量逐渐下滑。而且,有些农村普高还将面临更严重的因生源结构调整而出现的困境,如我校的重要高中生源基地----安仁外国语实验学校,由于其民办公助性质,根据成都市规范办学行为的最新要求不再继续办学,从2013年9月起停止招生,这意味着我校2016年高中招生就不再有安仁外国语学校的300多名优质初中毕业生,引起了我校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和老师们的深度担忧。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究农村普高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和策略成了学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
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指出:“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学生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吕淑湘指出:“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老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把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去找东西。”
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的理念正如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所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1.1 国家新一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
“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2 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必然是建立在自主学习之上的。因此,倡导自主学习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首要任务。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探究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指导策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 农村普高学生在自主学习方式和策略上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普高学生的特点
(1)思想比较单纯,但知识面较窄、见识少;(2)学习勤奋自觉,但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3)多数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4)学习笔记记录、整理、利用不当;(5)忽视对所学知识的总结整理及归纳;(6)学生回家要帮助家长做农活,课外学习时间少;(7)由于农村初中生物教师比较缺乏,多数是其他学科教师兼职,专业化程度较低,造成高中生物的学困生较多;(8)参考资料少,来自家长、家教等的帮助极少,他们的生物知识和生物技能主要来自生物课堂。
2.2
农村普高教师的特点
(1)缺乏对国家新一轮教育改革理念的深入学习和准确理解;(2)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还摆脱不了“满堂灌”的模式,仍然主张“教”而非支持“学”,导致教师教学累,学生学习苦;(3)对学生学习方式和策略的指导重视不够,关注太少;(4)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做得不够:(5)重视生物理论知识传授,轻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忽视教材中的分组实验。
3 农村普高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和策略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找准提升点,探究提升的有效策略
以下数据来源于对今年艺术专业考核成绩上本科线,刚组建6天的高三理科艺体班62名学生进行的无记名高中生物“自主性学习”问卷调查统计。
3.1.1 智力因素
如“你希望自己怎样学习生物?”有72.5%的同学选择“老师讲为主,自学为辅,”有9.6%的同学选择“自己学习生物,有生物问题再向老师或其他人请教”;又如“你认为课堂上怎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好本学科。”有64.5%的同学选择“自主学习,老师辅导”,有8%的同学选择“分组讨论”;再如“在看到本节课教材时,你能分清教材的学习重点内容吗?”有6.4%的同学选择“完全能看懂”,有64.5%的同学选择“基本能看懂”,有27.4%的同学选择“部分能看懂”。从以上问题及统计结果发现,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基本能看懂并分清教材的重点内容,多数学生的智力水平是能够达到“自己主动学习生物”为主的水平,共有82.1%的学生希望能够以自学生物为主。
3.1.2 非智力因素
如“你目前学习的干扰因素主要来自?”有11.2%的同学选择“玩游戏”,有20.9%的同学选择“班内的纪律不太理想”,还有67.7%的同学选择“学习没有目标”;又如“同学的手机主要用来做什么?”有53.2%的同学选择“玩游戏看小说”,可见,手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老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尽量减少其对学业的不良影响;同时,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和班内的学习纪律不严格都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积极交流配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正确引导,并严格纪律管理,尽量排除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干扰。
3.2 通过系统培训改变农村普高生物教师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
3.2.1 执行“以学定教”,明确学生问题
问题 “你认为下列哪种讲课方式最好?”有77.4%的同学选择“注重阐述和分析能力的培养,适当拓宽知识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16.1%的同学选择“讲清基本的思路,推导不必太详尽”。从以上问题及统计结果发现,要将教师视觉转换为学生视觉,真正准确找准教学起点,明确我们的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只能讲知识、讲方法,但是却讲不出能力。真正在课堂上学生知识的过手是“练”,但是练过多的题一定可以过手吗?教师要通过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排序,再根据问题和考点来设计教学内容,才能实现高效课堂。
3.2.2 推行“学案导学”,提高课堂效益
问题“你在课前预习的情况如何?”只有8%的同学选择“全都认真预习”,有37%的同学选择“很少预习”,有1.6% 的同学选择“不预习”;又如“你预习的基本方式是什么?”有9.6%的同学选择“借助导学案、自主阅读教材、圈划知识点,小组交流疑难”,有74.2%的同学选择“借助导学案,阅读教材,了解基本知识”。从以上问题及统计结果发现,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因此,老师要根据生物考试说明和学生实际科学编制并用好导学案。
3.2.3 设置有效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3.2.3.1 课堂中尽可能安排讨论环节,并精心设计讨论问题
没有同学选择“不愿意参加”讨论这一选项,可见,学生是渴望参加课堂讨论的,而且只有通过讨论,学生的参与度才高,积极思考,动脑又动手,印象才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才透彻。因此,老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有效的讨论环境。
3.2.3.2 课堂中尽可能留给学生自己思考总结的时间
问题“你课堂上最喜欢老师怎样上课?”有12.8%的同学选择“少讲一些,多留一些时间让自己思考”,有22.5%的同学选择“先让自己思考,不懂的地方再由老师讲解”,从以上问题及统计结果发现,老师要尽可能给学生自己思考总结的环节和时间,此时老师则走动答疑,然后让学生代表总结,其他同学补充完善,最后老师再进行点拨、强调。
3.2.3.3 提倡让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有机结合
在课堂小练习和周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评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通过互评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通过教师评价找到努力的方向。
3.2.4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准确统计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试卷评讲质效
在每一次单元考试、综合考试后老师都要认真分析试卷,统计各题的得分率,及时重点讲评错误较多的题,特别是帮助学生分析造成解题错误思路的原因,还有哪些知识欠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并结合统计中学生错误较多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及解题技巧,精选变式练习试题,让学生乘热打铁,及时辨析疑难问题和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讲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认真收改学生的改错本,解决学生在老师讲评后还遗留的问题,让学生真正做到练后得满分。
3.2.5
充分利用学生自我评价表和个人成绩报告单,找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认真研究每位学生的生物考试学生自我评价表和个人成绩报告单,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借此契机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深入了解和理解学生,同时更客观判断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使教师教学的改善和优化。
3.2.6
指导学生调整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增强原动力
问卷调查中“你目前学习的干扰因素主要来自?”有67.7%的同学选择“学习没有目标”。由此看出,学习没有目标是学生目前学习的最重要干扰因素,自主学习最大的忌讳就是漫无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每节课教师都要设置相关的目标,由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范围和结合自己的原有基础选择,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由学生自己来确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奋斗的方向也就减少了学习活动的盲目性。
3.2.7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调查实践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的分析、实践能力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生物实验教科书对实践能力非常重视,精选了26个生物实验,让学生在学习新课的同时对相关知识有更直观和深刻的理解。教师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动手,通过实验和其它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有利于他们在观察、实验操作、科学思维、识图和绘图、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发展,也能促进学生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的形成,更能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单一学习方式。
3.2.8
指导学生排除干扰,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问题“你认为你们宿舍集体学习氛围如何?”有61.3%的同学选择“很少谈学习”;又如“你目前学习的干扰因素主要来自?”有11.2%的同学选择“A.玩游戏”,有20.9%的同学选择“班内的纪律不太理想”;再如“同学的手机主要用来做什么?”有53.2%的同学选择“玩游戏看小说”,有9.6%的同学选择“给同学发短信”,从这三个问题的问卷调查看出,老师通过科学管理创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将会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优质的学习氛围,才能确保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效果。
3.3 进行系统的生物学习方式专题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3.3.1 指导学生认真研究四川省生物考试说明及成都市诊断考试生物的命题双向细目表
将四川省生物考试说明和成都市诊断考试生物试题的命题双向细目表印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认真阅读并结合自己实际进行全面分析,明确生物考试要求,找准自己存在的差距,确定重点复习的方向,增强自己复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3.3.2
指导学生认真制定生物学习计划和做好课前预习
问题“你是否在每学期开始的时候制定了本学期自己的生物学习计划并严格按生物学习计划进行学习?”有53.2%的同学选择“没有制定生物学习计划”;问题“你在课前预习的情况如何?”有53.2%的同学选择“有时间就预习”,有37%的同学选择“很少预习”。从这两个调查结果看出,在制定生物学习计划和课前预习方面,大多数学生都很被动,自主学习意识太弱,需要老师进行科学指导和强化督促。
3.3.3
指导学生认真分析个人成绩报告单
在成都市诊断考试后,学生可以在网上下载个人的生物成绩报告单,让学生自己先分析,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老师再给予指导和补充。
3.3.4
指导学生认真利用生物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在老师评讲前,将月考或者成都市诊断考试生物试题的参考答案印发给学生,指导学生结合试题勾画出答案中不懂的地方,梳理生物知识的缺漏情况,先自己改错,不懂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如果还有问题可以主动找老师进行指导或者在评讲课中带着问题认真听讲。
3.3.5
指导学生认真填写生物考试自我评价表并组织生物学习经验总结交流
试卷评讲后,让学生填写本次考试的自我评价表,老师找学生当面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制订弥补措施,确定下次考试的目标,树立信心,改进学法,强化训练,将生物科作为优、中等科目来发展;同时让生物成绩比较好和进步大的同学认真写好总结,在班上现身说法,将好的学习方式和经验传递给大家,老师对同学发言做好提炼和强调,这样同学们的收获才会更大。
3.3.6
指导学生认真及时改错
问题“你如何对待错题?”有50%的同学选择“做错了以后,等待老师讲解”,由此看出,学生在公布参考答案后对错题的态度差距比较大,自己解决的主动性不高,因此,在试卷评讲后,老师指导学生对错误试题认真分析并对试题予以认真改错,主动交给老师批改。
3.3.7 指导学生认真做好课后复习
问题“你什么时间进行复习?”有67.7%的同学选择“平时不复习,考试前复习,有8%的同学选择“从来不复习”,从这个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课后自觉复习的意识是很淡漠的,老师要科学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课本和笔记做好系统复习。
3.3.8 指导学生认真做好课后总结,排除焦虑心理
学生的自我总结主动性是比较差的,比如问题“你在总结学习情况方面?”有67.7%的同学选择“出现问题时才分析原因”,有12.9%的同学选择“不进行总结分析”,因此,老师要及时提醒学生并做好指导工作。又如“你目前在学习方面是否存在焦虑心理?”有29%的同学选择“存在且较严重”,有58%的同学选择“存在但不严重”;“你是否经常把自己的学习状况与父母交流?”有59.6%的同学选择“很少主动交流”,从这两个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焦虑心理并很少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老师在这方面要多做引导工作,让学生自己通过各阶段的有效训练和自我评价后,在理想分数与现实结果之间逐渐达到相对平衡,逐渐清楚自己可控制的分数范围;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要形成“善待自己”和“学会放弃”的应试策略,不盲目地把自己的考试成绩估计得过高,造成过大的心里压力和较大的落差感。
总之,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立、自为、自律的学习,探究农村普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是农村普高的当务之急,农村普高老师只有积极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并进行科学的指导,才能有效提高农村普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能力,才能真正为培养农村普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期。
【篇二】
摘要:生物概念是整个生物知识学习的基础,概念教学是生物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往往感觉一些生物概念生硬难懂,常常对概念死记硬背,理解和应用出现错误。如何使概念教学更加贴近学生,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本文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中有关一些生物学基础概念的教学为例,尝试采用问题导学法的方法,对生物学基础概念课教学的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生物学 概念 问题导学法 生态系统的结构
问题导学教学法,可以理解为一堂课的教学模式,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学习单元(包括一个学习环节)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实施中,应根据学习内容、教学要求来设计问题导学法。
根据问题导学法的原理和新课程实施要求,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激发其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法以学生在教师的导学下自主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为宗旨。它不惟形而惟实,不惟新而惟效,求常态而不求包装,把课堂的聚焦由“老师教得怎么样”转向“学生学得怎么样”,明确了衡量有效课堂的三条标准:即以学生“愿学不愿学”、“会学不会学”、学会没学会”为标准。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以一系列核心概念作为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等逻辑思维过程的依据来揭示本学科的基本规律。其基本原理都是建立在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因此,生物学概念是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乃至生命现象、原理及规律的精确而本质的阐述。生物学概念不仅是生物学科的基础,而且也是生物学领域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单位,也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在生物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生物学知识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让我们教师更深刻地体会到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接触到新的“原理、规律和方法”时能借助生物学概念能进行自我阐明的能力。
概念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概念的理解需要学生逻辑加工和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将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在大脑中作出正确的反映的过程。有效的核心概念教学策略,能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用科学的观点理解问题、用科学的精神探索问题的能力。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的要求,可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对学生学习核心概念是高度重视的。在传统的生物学概念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师对概念的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灌输轻引导,造成学生对生物学概念不理解只是死记硬背,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
生物学概念学习是意义学习中最基本的类型,掌握生物学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学、了解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解决问题乃至进行创造的必要前提;要学好生物科学,关键在于理解生物学概念。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往往感觉一些生物概念生硬难懂,常常对概念死记硬背,理解和应用出现错误。如何使概念教学更加贴近学生,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问题导学法”是指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有多种解决方法的生命科学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以下是我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中有关一些生物学基础概念教学为例,尝试采用问题导学法的方法,对生物学基础概念课教学的进行初步探究。
一、教学体会
(一)问题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营造概念氛围。一个好的导课设计,意味着成功了一半。通常可采用复习旧知、迁移类推、讲故事的多种方法,创设情境,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丰富多彩的图形(学生身边熟悉的)引入。如学校小池塘、学校旁边的小河。
(二)学习目标认定。
师生共同围绕本课教学目标(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预习中的困惑制定几个问题,明确本课学习的内容。
1、迎接挑战,尝试定义概念。
(1)尝试画出一条食物链,想想画食物链有哪些规范?(展示学生所画的食物链,进一步讲解规范,并要求学生对自己画的食物链进行修正)。
(2)除了大家所画的食物链中的植物、动物意外,该系统中还有那些成分?尝试挖一挖土壤中还能不能有发现
(3)这个系统中有这么多的组成成分,我们可以怎样归一下类呢?
(4)每一个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物质和能量,这些生物是怎样获得物质和能量的?
(5)不同类别的生物获得物质和能量的途径有什么区别?
(6)它们各自在这个系统中有什么作用?它们之间有哪些相互的关系?
(7)按照不同种类生物的营养方式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再次将生物部分进行归类
(8)这个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有哪些联系?
(9)请尝试请参照教材89页一般系统的结构模模式图,尝试画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然后请学生对照教材图5-3比较自己所画的生态系统结构模型有哪些不同,有哪些需要修正。请尝试自己对“生态系统”下一个定义学生自己定义:
(1)a各种动植物和阳光、水、土壤构成的整体就叫生态系统
b生物和环境组成的整体就叫生态系统讨论后的规范定义:
(2)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概念的外延:
展示图片: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类型。
3、学生尝试以上知识的概念模型:
通过以上的问题情境,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和总结,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4、设置问题情境,通过概念辨析和对比,把握本质,深化对概念的认识。(例子和非例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1)、生产者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所制造的有机物中,为消费者提供食物以及栖息场所。
(2)、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对植物的传粉受精和种子传播有重要作用。
(3)、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也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前科学概念的发展和转变的意义:教师增强 “前科学概念”的意识,学习“前科学概念”的理论。揭示和转变教师自己的生物学前科学概念。定期揭示学生的前科学概念,鉴别学生所拥有的前科学概念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区别对待。降低学生判断和推理的主观性,增强客观性;还要增强学生的证据意识。在概念教学中,要充分地运用概念的例证,养成以例子支持概念的良好习惯。
概念辨析:
1、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吗?
不是,如菟丝子、猪笼草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因此包括:
①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
②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如硝化细菌、硫细菌和铁细菌等;
③光合细菌等也是生产者。
2、动物是否就是消费者?
不一定是,动物绝大多数是消费者,有少部分是分解者,如屎克螂、蚯蚓。
3、分解者都是微生物?
不一定。分解者指能将将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和残落物中所含有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再次利用。包括细菌和真菌等腐生生物。也包括小型动物如屎壳郎、蚯蚓,甚至大型动物如秃鹫等。
4、是不是所有的细菌是分解者?
①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
②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
③消费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
(10)请比较自己和其他同学画出的食物链有什么不同?
(11)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吗?从而引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5、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内容整合过程。尝试画出概念图。
通过以上的问题情境,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和总结,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理解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二、反思与总结
在教学实践中采用问题导学法,对生物学基础概念课教学的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理解所学的的基础概念。
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加强内容的引导性和开放性,促进探究性学习,驱动知识的建构。为促进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应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也不能只停留在经典的启发式教学上。而应是引导学生提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上加强点拨和引导。针对有些教材内容的表述是从概念到概念,因此,尽量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较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头脑中发生新知识与原有经验之间的联系,完成知识的建构。同时也理解所学的的基础概念。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同样“问题导学法”在实际教学中也不能够完全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愿望,仍然会有个别学生不能适应课堂教学,不能很好的提出问题和进行探究活动进而理解所学的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把握以下两点:一是给学生自己的空间,包括独立思维的空间,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独立思维,让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二是给学生一个展现的机会,即不仅展现能力、展现成果而且还展现个性,让学生在展现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同时针对高中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和学校的教学实际,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对课堂教学问题的研究,情景的合理创造及学生的充分研究。应当认识到,任何一种方法都未能有效地适用于每个学生或成功地达到所有的目的。
总之,对于不同概念,教师灵活运用不同手段,通过丰富概念教学一般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能使学生学习生物学基础概念时,思维更顺畅,理解更准确,应用更灵活。
参考文献:
【1】
《中学生物学》“新课标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索”
陈善杰 2004年第6期
【2】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钟启泉、崔允淳 著《新课程的理念与迎新——师范生读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三】
内容摘要: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和核心。所谓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按照客观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是创造者以敏锐的感觉,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创造想象,推理判断,获得新的、独特的认识的能力。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联想 想象 发散思维 动机 分析归纳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在生物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创造性思维,对人一生成就的大小至关重要。人类社会正在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在未来的社会里创造性劳动将成为重要的劳动形式。这种劳动性质给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成为未来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成为各学科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下面就谈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
1以联想培养创造性思维
联想是由所感知或所想的事物想起相关的事物的思维活动。联想虽然并不能直接产生有创新价值的新的形象,但它却为能够产生新形象的想象思维活动提供一定的基础。通过自由想象可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强制联想可找到实现预期目标的途径。联想的主要类型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例如:提起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特点(纺锤体清晰可见,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就可能联想到细胞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点一分为
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也随着分开,纺锤丝不断地收缩变短,牵引着分开的两个染色体移向两极。这就是一种时间接近联想。当看到根的结构的挂图时,可能会起到茎的结构,甚至会想到叶的结构。
当看到油菜的花时,就会想到白菜的花和萝卜的花,这就是外形相似联想;当看到人身体上的血管时,就会想到植物的导管和筛管。
当看到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时,立即会想到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2以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2.1 通过再造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可根据一定的词的描述(言语、文字)或图样(图表、图解符号、模型等)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想象。例如,生命起源的教学,由于生命起源过程学生无法直接感知,只有借助于教师的语言和画面给学生创造一个想象的情景和氛围,使他们仿佛置身于远古的地球,思维随着画面的变化而自由驰骋,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2.2 通过创造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例如,将DNA的结构模型拆卸成零件,再让学生动手组装成结构模型,恰如科学家当年创造这些模型一样,启发学生也重新来一次创造。再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某些生命现象和规律。有的学校在做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后,教师鼓励学生依据分离原理设计出其他方案。
学生提出:①用汽油做层析液;②用毛细玻璃管沾些色素提取液立在园形滤纸中心;③以粉笔取代滤纸条做实验。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对这些设计进行分析讨论,从中选出可行的方案进行实验,以检验是否成功。这样,学生在独立地进行形象分析、实验设计、结果预测、直到进行实验的全过程中,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创造想象。
3以发散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
发散思维也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而是从已有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不受已知的或现存的方式、方法、法规、范畴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辐射和求异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多种不同的结果。发散思维可以使人思路活跃、思维敏捷、办法多而新颖,能提出大量可供选择的方案、办法和建议,特别能提出一些别出心裁、完全出乎意料的新鲜见解,使问题奇迹般的得到解决。在生物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的主要内容有扩散列举、同解变型和引申
发挥等。如学了“生物与环境”的知识以后,可让学生列举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一切可能措施,诸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动植物资源;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绿化荒山,植树造林;通过生物工程寻找新能源、改良新品种;农业生产工厂化等。经常进行扩散列举训练,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和开阔。
4诱发动机,创设情境
所谓动机是指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大脑思考必须要有动机,没有动机的思考只能是本能的重复和再现。一般地说,思维动机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如何借助外因促使内因起作用,提高思维兴趣和动机,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地方。
例如,导入新课时,教师设计的导言能否产生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门扉,这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如在讲“有丝分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言:“(1)细胞的数量是如何增加的?细胞数量增加对生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2)细胞数量增加过程中,如何保持子细胞和母细胞的一致呢?”又如,在讲“水分代谢”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引言:“把一块萝卜放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增加;而放在盐水中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减小,这是为什么?”这样一个一个的悬念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了思考,一下子将注意力集中起来,接着通过讲授、讨论,使学生理解了“有丝分裂”和“水分代谢”的有关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小结时,教师采用悬念式结尾,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新课,以引起他们不断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例如,我在教“有丝分裂”时,把“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总结如下表:细胞周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个数2N2N2N4N2NDNA分子数2N→4N4N4N4N2N然后问学生:“这些数量关系如何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呢?”同学们在课后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讨论,提出了许多有创造性的意见。当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思维动机,并不完全体现在导入新课和课堂小节上,而是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即在每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要拨动学生的心弦,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提出思考性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这些思考性问题,尽管学生一时还不能全部解答,但都能激起其认识的冲突,活跃思维,诱发兴趣,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有积极作用的。
创设情境也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好方法。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利用生物标本、模型、实物、录像等一切条件,或利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某些生物学现象,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的境界。例如在讲“减数分裂”时,我让学生先观察减数分裂的模型,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用多媒体演示减数分裂的过程,使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唤起学生探求的欲望。又如,在讲“自然选择”时,我介绍了达尔文考察过的克格伦岛,使学生沉浸在昆虫与风暴搏斗的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5制造矛盾,设疑问难
培养思维能力总是从问题产生开始的。根据这一特点,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有意识地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强化学生的思维,以利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完“顶端优势”后,我向学生提出:“果树修剪、棉花适时打顶为什么能提高产量?”学生议论后得出:果树修剪、棉花打顶是为了打破顶端优势,使侧枝生长良好。接着我乘势追问:“所有的植物都要打破顶端优势吗?梧桐树长到一定的高度不打顶,会更好地遮荫吗?松树、杉树长到一定高度打顶,会获得高大的木材吗?”这样有意制造冲突,引起学生注意,积极思考答案,比教师直接阐明打破顶端优势和利用顶端优势的效果好得多。
要制造矛盾,就必须要设计好问题。首先要注意设计的问题必须合乎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否则,矛盾不但解决不了,还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其次,在课堂上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尤其是启发他们从无疑中生疑,发展求异思维。例如,在讲“蒸腾作用”时,向学生提出:“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高大树木体内的水能从根部流到树冠?”在讲“蛋白质代谢”时,可向学生提出:“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在人体细胞内都能合成吗?”在讲“生态系统”的成分时,可引导学生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图”,向学生提出:“生态系统中,如果缺少分解者,将会出现什么后果?”等等,这些问题看来很小,却能小中见大,使学生从无疑中生疑、知疑,达到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久而久之,必然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6连续思维,纵横递进
创造性思维的标志之一,就是要敢于凭借已知的知识,探究未知的问题,形成思维的连续活动。为此,生物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条件联想,使他们学会联想,思维层层深入。教学实践证明,在将学生思维不断引向深入的过程中,可采用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二种方式。纵向思维就是顺着已知的问题向纵深发展,连续考虑,探本溯源。教学上的主要表现就是教师连续地向学生提问,使前一个问题作为后一个问题的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或结论。这样每一个问题就成为学生思维的阶梯,许多问题形成一个问题链,使学生在明确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例如,在讲“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时,引导学生观察“蛋白质合成示意图”和“中心法则”后,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1)生物的遗传信息在哪里?(2)为什么基因中存在着遗传信息?(3)遗传信息如何从基因传到蛋白质的?(4)在什么情况下,遗传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出现差错?其后果如何?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步步逼进,层层深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思维过程本身就是由感性的东西逐渐引向理性的抽象概括,如果把感性认识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就更能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横向思维就是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去思考与之类似、相关的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横向思维的连续进行,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实行知识的“迁移”。所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说法,正是这种“迁移”的体现。在横向思维的过程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求同和求异。求同,即引导学生关注现象的共同点,从不同的现象中寻求所包含的共同本质和规律。例如,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虽然条件、分解程度和释放的能量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本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又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虽方式不同,但其产生变异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求异,即引导学生关注现象之间的差别。这是一种比较高的,往往有着强烈创造精神的思维。很明显,求异思维给学生带来的思维空间远远超过求同思维。它有利于思维翅膀更好地飞翔。例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让学生辨别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特点,子细胞的性质、数量、染色体的区别。又如,通过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的比较,让学生辨别出虽然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部位都是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但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方式是渗透作用,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密切的关系;而植物根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过程是交换吸附和主动运输,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横向思维,还可以把其他学科的知识迁移到生物教学中来,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生物学问题。例如,我在讲“能量代谢”时,用了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说明能量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又如,在讲“DNA分子结构多样性”时,用了数学中的排列组合知识。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通过求异思维的培养,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分析鉴别能力。求异思维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得当。
7分析综合,归纳提高
思维过程中少不了分析综合。没有分析,认识不能深入;没有综合,认识不能提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为此,在生物教学中应严格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规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对各种生理现象的分层剖析,将各个系统的特征辨析清楚,再加以综合概括,既能加深理解各系统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获得正确完整的知识,又能激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讲授“体内细胞的物质交换”时,引导学生观察“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分析:(1)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情况;(2)内环境通过消化系统吸收营养物质的情况;(3)内环境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情况;(4)内环境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代谢终产物的情况。然后归纳总结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分析,让学生把握知识的脉络和思路,最后再进行总结,从而使学生明确各部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参考文献
1):人教版高中《生物》
2):《生物探索》
3):《地球与环境》
4):《生物教学教法》
5):《中国教育学刊》
6):《成都教育》
7):《中学生物教学》
【篇四】
摘要:案例教学在中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广泛,是极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将典型的案例与科学知识结合,让学生有兴趣地思考,联系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互相交流从而获得启发。本文结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内容和生活实际以案例教学为基础设计了相应的教学过程,探讨案例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1教材及学情分析
1.1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五节,这节的主要内容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等,重点掌握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主要机制—负反馈调节,难点区分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2学情分析
本节是在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8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稳定性》内容学习后的巩固和提升,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初中相关知识的学习已使之具有较充足的学习基础,教学过程中再单靠教师讲授法教学就比较枯燥,学生容易分心使教学效果不佳。本节内容与自然科学联系紧密,加之理解能力较初中强,拟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枯燥的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2设计理念
好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关键,选择案例首先需要与学习的内容紧密相关,其次是要具有典型性,与学生能产生共鸣,三是能突出重难点内容。在案例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呈现案例要适时,抓住要点提出问题,使学生踊跃参与讨论,解析案例,合作交流,得出结果,最后班级互动,交流意见,总结补充,反思欠缺[4][5]。
3教学过程
基于案例教学的设计理念联系生活实际对必修三中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进行了案例教学设计.
4结语
4.1案例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本节内容在总体设计上以海洋生态系统作为引导,首先以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为案例引起学生共鸣,提出了要学生讨论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由此展开再通过多个案例层层深入将本节的知识点一一呈现并阐述,同时回顾拓展了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将其从人体生命活动延伸到生态系统。以上以生活实际案例为基础的教学设计,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疏通难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4.2案例教学中引导构建知识体系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发现,案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以真实的案例为载体,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学习,主动思考并大胆发表个人的观点,在轻松活跃的氛围里完成学习的目标,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7]。
4.3案例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此法并非教学过程中唯一的好方法。是否使用案例教学法要看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对象等,否则使用不当无形中会给学生增加压力,故在教学设计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适的才是最好的[8]。
参考文献:
[1]李新英.案例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2]张润莲,张向利,叶进.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04):102-105.
[3]樊英.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13(14):81.
[4]翁剑平.案例教学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尝试[D].福建师范大学,2006.
[5]苏玲丽.高中生物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应用[D].云南师范大学,2005.
【篇五】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方向、有目标地进行学习,文章论述了跨学科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在新课导入中的应用、在突破重难点的应用、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跨学科知识;高中生物;新课导入
一、跨学科知识在新课导入中的应用
新课导入是每节课的开始,教师合理地设计新课导入,有利于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方向、有目标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课堂导入方法,并充分运用跨学科知识导入新课,让学生能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实现各个学科间知识的转化与潜移,从而有利于学生快速地学习与生物学科有关的知识[2]。以教学“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这部分的内容为例,笔者结合了物理学科中的扩散现象达到潜移的效果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笔者准备了半个烧杯的清水,课上向水中滴了一滴红墨水,让学生细心观察红墨水是如何扩散的,并回顾其在物理学中是如何定义的,即扩展主要指的是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也会彼此进入对方,通常是从量多的区域扩散到量少的区域,直到分布平衡。之后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问题探讨部分,并试着分析实验现象。如此教师顺利地引入渗透作用的定义,导入新课。本次课堂上,笔者充分利用了物理学科中的扩散现象去导入新课,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促进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为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并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迁移了物理学科的知识,学生也能意识到各个学科是互相联系的,在解决问题时也能充分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且生物学科也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服务,以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各个学科之间知识转化的意识,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奠定了基础[3]。
二、跨学科知识在突破重难点中的应用
生物学科教学的重点基本上都是核心的知识、概念,这也是生物学科知识网络的重要连接点,其对学生学习新知识与巩固旧的知识两个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学生难以掌握、难度大、难以消化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应突出难点,如此才能有利于学生突破重难点[4]。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巧妙运用跨学科知识实现转化与潜移,有利于学生实现重点掌握与难点突破。比如,在探讨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的因素这部分的内容时,笔者让学生分析化学方程式,也就是分析影响有氧呼吸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O2、H2O)、生成物(CO2)、反应条件(温度、pH)。在迁移了方法之后,学生在分析这部分的内容时也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如此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能主动进行该方法的正向迁移,从而顺利地解决新问题。
三、跨学科知识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一实验中,很多学生会对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这两者的成分与用法产生混淆。因此,在学生掌握了这部分的基础知识后,笔者从化学反应的角度去比较二者的成分、反应原理与化学本质,从而得出二者使用方法的不同,实现了教学目标。同时,实验的效率及成功率也更高,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去体验实验中的各个环节,学生的参与度也更高[5]。在这种方法下,学生做实验时也不再是紧盯课本中的实验步骤,而是通过理解实验原理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这也是迁移跨学科知识的重要体现。
四、结语
跨学科知识的教学为学生将已经掌握的化学、物理学科知识进行迁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且这个过程中也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更高,提高了学生学习成就感与课堂参与度,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参考文献:
[1]曾艳芬.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跨学科教学[J].中学生物教学,2017(6):42.
[2]朱慧贞.农村高中生物学跨学科知识教学的实践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3]姚亭秀,陈侠.例析跨学科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7(1):12-14.
[4]高国东.浅淡生物课中跨学科知识的渗透教学[J].中学课程资源,2014(3):39.
[5]崔学.生物教学中跨学科知识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8,9(8):72-73.
人才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六篇
人才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六篇
【篇一】
近年来,**区围绕推进国际化“草原音乐名城、冰雪运动名城、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探索建立符合区域发展的招才引智工作。以“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思维模式,持续发挥人才在地区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各行业领军人才实现创新实践。
建立完善多渠道开放性人才招引体制机制。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构建“党委政府+用人单位+市场主体”协同推进机制,依照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人才引育政策2个,根据教育、卫生健康等领域人才发展规划,按照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进一步发挥用人单位引才权限,确定符合实际的引才标准。创新人才招引形式开通多类型人才引进渠道。有效依托市、区两级人才流动和人事考试中心针对未就业大学生建立**区籍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数据库,提供事业编制100个,吸引大学以上学历人员回海就业,2019年共有261名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实现本地就业。结合医疗卫生发展,采取专家定期服务、远程技术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医疗卫生人才150余人,有效弥补医疗领域领军人才的不足。加强平台建设促进人才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实施“成果转化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专家服务基层”工作,对专家服务时长做出明确规定,实行基层一线点题、统筹分类定题、专家人才解题,实现基层集聚智力要素和专家成果转化双赢。2019年共有77批次62名专家下基层开展基础教育引领、医疗卫生关爱、农牧业发展等服务。
【篇二】
**市围绕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全**组织部长会议精神,聚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着眼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环节,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努力打造优秀人才集聚之地、创业之地、成功之地。
围绕发展需求,加大紧缺人才引进力度。每年对急需紧缺人才进行调查摸底,制定人才引进计划,以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等为依托,按照“以项目吸引人才,以人才促进项目”的思路,推动引才引智与特色项目对接,在引进项目的同时着力引进一批适应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注重柔性引进人才,鼓励企业走进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人才项目对接,以特聘兼职、项目合作、技术攻关、技术咨询等方式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来我市服务。2019年成功引进中蕴马产业入选“草原英才”人才引领支持计划,推荐2人入选“草原英才”工作。
立足本地实际,做好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扩大培训范围。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领域开展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实现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覆盖。创新培训方式。将优秀专家“请进来”举办讲座、组织各类人才“走出去”观摩学习开阔视野、组织高技能专家“沉下去”深入牧区基层指导培训,提升人才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加强实践锻炼。选派市直部门优秀干部到**、拆迁等重点部门和**镇场、街道等基层一线挂职锻炼,丰富干部工作经历,提高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加强党政人才和后备干部的实践锻炼。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加大人才投入力度。落实人才开发专项资金,逐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人才工作投入机制。详细摸清底数。加强人才信息库建设,组织经信、教育、卫生等部门分类建立人才信息库,及时发布有关政策,构筑人才资源公共信息平台和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完善制度。完善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和工作规则,落实信息报送、联席会议、督查通报等工作制度。召开市人才工作协调会议,了解掌握各部门人才政策落实和人才工作开展情况,研究分析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及时听取专家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发挥各类专家作用。
【篇三】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党的十九大对人才工作进行了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任务,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的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以来,伊金霍洛**以“人才强**”工程为抓手,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确保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借载体平台之智,在引进服务高质量发展人才上突破提升。积极融入自治区和市“一心多点”柔性引才工作新格局,坚持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引进模式,以企事业单位为主体,定期开展人才需求评估,对外发布人才需求目录,着力加强在煤电、煤化工、煤机制造、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力争年内引进高层次人才100名左右,确保引进的人才是符合全**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实用型”人才,推动人才供需精准对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借乡村振兴之势,在培养集聚本土专家人才上突破提升。结合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以“百村百名实用人才工程”为载体,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储备培养力度,通过持续强化教育培训,不断激发实用人才创业活力,切实提高实用人才致富能力,使一大批具有创新带富能力的农村牧区“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使农村牧区实用人才真正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场的主力军。
借政策支持之力,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上突破提升。对现有人才政策执行情况开展“回头看”,没配套的抓紧配套,不完善的抓紧完善,落实不到位的抓紧推动。认真开展人才服务月活动,统筹使用好人才政策奖补资金,畅通服务人才绿色通道,在交通出行、医疗保障、子女就学、投资兴业、评先评优等方面为人才提供优质服务,努力营造爱才敬才、引才聚才、成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篇四】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党的十九大对人才工作进行了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任务,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的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以来,伊金霍洛**以“人才强**”工程为抓手,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确保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借载体平台之智,在引进服务高质量发展人才上突破提升。积极融入自治区和市“一心多点”柔性引才工作新格局,坚持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引进模式,以企事业单位为主体,定期开展人才需求评估,对外发布人才需求目录,着力加强在煤电、煤化工、煤机制造、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力争年内引进高层次人才100名左右,确保引进的人才是符合全**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实用型”人才,推动人才供需精准对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借乡村振兴之势,在培养集聚本土专家人才上突破提升。结合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以“百村百名实用人才工程”为载体,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储备培养力度,通过持续强化教育培训,不断激发实用人才创业活力,切实提高实用人才致富能力,使一大批具有创新带富能力的农村牧区“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使农村牧区实用人才真正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场的主力军。
借政策支持之力,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上突破提升。对现有人才政策执行情况开展“回头看”,没配套的抓紧配套,不完善的抓紧完善,落实不到位的抓紧推动。认真开展人才服务月活动,统筹使用好人才政策奖补资金,畅通服务人才绿色通道,在交通出行、医疗保障、子女就学、投资兴业、评先评优等方面为人才提供优质服务,努力营造爱才敬才、引才聚才、成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篇五】
**在持续深化“四级联创”基础上,建立健全“五项机制”,切实加强对科技小院各类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为各类专家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精准的服务,确保广大人才扎根基层、施展才华。
建立领导联系机制,确保人才引得进。建立完善**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6名**党政班子成员联镇包村,点对点联系科技小院41名科技人才。以科技小院为落脚点,积极筹建全域种植业绿色生产院士工作站,构建“一中心两院两校五站”共建平台,吸附国内知名高层次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312人。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开展实地调研,全面解决科技人才在工作、教学、科研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以头道桥镇核心园区为观摩点,承办全国整县全域种植业绿色生产高层论坛学术报告会、全域绿色发展科技小院建设座谈会等高规格培训会,全方位扩大全**人才工作影响力。
建立党建引领机制,确保人才聚得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同步推进人才引进与基层党建,把“四级联创”岗位专家临时党支部和科技小院作为各类人才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载体。多次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在田间”“四联四进十带头”“三比两促一提升”“守初心、担使命、联创助农”等党建载体和主题党日活动,增强党员科技人员归属感。科技小院的科技人员深入基层一线,与广大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农民提供“四零”(零距离、零时差、零费用、零门槛)服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建立激励保障机制,确保人才留得住。**委财政下拨80.1万元专项经费,落实“七有”(有水、有电、有网、有水冲厕、有空调、有浴房、有经费)保障措施,科技小院所在镇共筹措资金30余万元,为科技人员配备电脑、桌椅等办公设备,**委组织部投入1.8万元,为科技小院配备投影仪、音箱等宣讲培训急需设备,为各类科技人才开展工作创造便利条件。整合现有相关项目、资金,优先用于科技小院所在地建设科技示范园区,依托“草原英才”、博士工作站等项目资金保障科技人员专项技术研究经费,确保技术研究延续性。制定《高层次农牧业人才评选办法》,组织召开高层次农牧业人才表彰奖励会。
建立课题研究机制,确保人才干得好。依托科技小院,持续深化“四级联创”内涵,加快与20多个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形成“合力攻关、专项突破、协同创新、集成落地”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集聚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围绕小麦、玉米、向日葵五大作物开展试验51项,集成节能降耗、提质增效、“四控”等技术模式12项,完成全域绿色及产业发展调研报告9篇。持续推进“四控”技术示范,实现减肥1000吨以上,农药减量8吨以上,高效节水面积新增7万亩以上;实现“一降两提”“控盐适耕”,持续为整县域推进、引领全区绿色农业生产积累成功经验。
【篇六】
**市围绕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全**组织部长会议精神,聚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着眼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环节,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努力打造优秀人才集聚之地、创业之地、成功之地。
围绕发展需求,加大紧缺人才引进力度。每年对急需紧缺人才进行调查摸底,制定人才引进计划,以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等为依托,按照“以项目吸引人才,以人才促进项目”的思路,推动引才引智与特色项目对接,在引进项目的同时着力引进一批适应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注重柔性引进人才,鼓励企业走进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人才项目对接,以特聘兼职、项目合作、技术攻关、技术咨询等方式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来我市服务。2019年成功引进中蕴马产业入选“草原英才”人才引领支持计划,推荐2人入选“草原英才”工作。
立足本地实际,做好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扩大培训范围。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领域开展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实现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覆盖。创新培训方式。将优秀专家“请进来”举办讲座、组织各类人才“走出去”观摩学习开阔视野、组织高技能专家“沉下去”深入牧区基层指导培训,提升人才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加强实践锻炼。选派市直部门优秀干部到**、拆迁等重点部门和**镇场、街道等基层一线挂职锻炼,丰富干部工作经历,提高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加强党政人才和后备干部的实践锻炼。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加大人才投入力度。落实人才开发专项资金,逐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人才工作投入机制。详细摸清底数。加强人才信息库建设,组织经信、教育、卫生等部门分类建立人才信息库,及时发布有关政策,构筑人才资源公共信息平台和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完善制度。完善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和工作规则,落实信息报送、联席会议、督查通报等工作制度。召开市人才工作协调会议,了解掌握各部门人才政策落实和人才工作开展情况,研究分析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及时听取专家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发挥各类专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