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三篇 16页

  • 25.90 KB
  • 2021-10-15 发布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三篇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三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三篇 ‎【篇一】‎ 摘要:我国教育改革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注重效率的提高,同时不断革新教育方式。笔者将浅析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相关策略,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顺应课程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全方位提升我国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效率;科学;课堂教学 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化、高速化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主要特征,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越加重要。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课堂应积极改革,提升效率,提升学生对当今主流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实现高中课堂教育的目标。下面笔者将针对此目标的实现提出相应策略,以供参考。‎ 一、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提升课堂参与度 在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重视输入的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输出过程,将其作为一个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堂活动过多是教师的知识讲解过程,学生课堂参与度低,长此以往,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师生间的良性互动,自己做好引导、规范的角色。“项目教学法”是当下一种较为典型的教学策略,它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应作为引导者,教学内容应看作独立的项目,而学生是项目负责人,能独立对项目进行讲解。这一教学法极大程度上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参与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的教学似乎能从这一教学法中得到一些启示。例如在学习《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班级内抽取一个小组,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内部自行分工,合作完成对《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相关信息的搜集,搜集的范围可以跳脱出课本的框架,利用手机、电脑等多媒体对知识进行课外延伸。上课时,由组内推选出的代表上台为大家进行讲解。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担当的只是答疑解惑的辅助角色,当学生在知识理解方面遇到问题时,可以自主向教师请教。这一教学过程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同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他们对课本知识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创新教学方式,增添课堂趣味性 向往有趣生动的事物是人们的天性,高中生更是如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对来说较为枯燥,知识点繁琐,识记内容较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新型教学方式的运用,在科学的前提下,尽可能增添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例如,积极利用多媒体,注重声音、图画、文字等的多重结合。相关科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利用多种感官学习时,大脑皮层相较以往会更加活跃,思维更加敏捷,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有所提高,同时课后遗忘速度也会减缓。‎ 以《因特网信息的查找》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可以将信息查找的相关步骤制作成视频,同时将查找的内容设置为动听的音乐、色彩鲜明的图画等,查找完成后向同学们进行展示。在这一过程中,视频的应用强调了信息查找步骤的连贯性,使学生们对步骤有整体的认识,贴合该章节知识连贯的特点;音乐、图画的展示有效的刺激了学生的兴奋点,利于他们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这赋予了课堂更多的趣味性,为学生们营造一种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寓教于乐,学与玩并存,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教学方式的多样,也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每次课上接触到的都是完全不同的教学风格,对学生来说,每堂课像是一次未知的探索旅程,这样可以有效缩短他们的学习倦怠期,优化学习效果。‎ 三、结合课程特点,科学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以科学、繁琐、与时俱进为主要特点,课堂教学应从其自身特点出发,提升教学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教学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高效的教学方式都应遵循科学发展规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也是如此[2]。例如,在学习“信息的集成”相关知识时,教师应选择与本章节知识琐碎的特点相契合的教学方式。此时,“微课”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微课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学习内容,运用多媒体将其呈现的新型学习方式。”《信息的集成》知识点琐碎,可以利用“微课”的方式进行讲解,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个短时间的小视频,将《信息的集成》的内容进行分解,植入到不同的视频中,让学生分块记忆,避免将相似内容混淆。‎ 以《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这一章节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采取“体验式教学法”,使学生自主对所学知识进行体验,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电子明信片、个人网页等作品制作,目的是使其体验相关技术的革新,真切感受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这种“体验式教学法”与此章节强调变化的特点相适应,可以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加强印象。信息技术教育内容丰富,针对不同知识的不同特点,就有多样的教学方式与之对应,教师应深入研究相关知识的特点,选择与之相契合的教学方式,科学教学。‎ 四、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实行情感式教学 教学氛围是学生学习的环境,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帮助学生缓解沉重的学习压力,以一种轻松娱乐的方式融入学习。在营造轻松教学氛围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受中国几千年历史传统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往往是严肃、高高在上的形象,师生之间距离较远,无法产生亲近感,这种距离感的存在于无形中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当他们对课堂教学有建议时,往往会选择沉默;学习遇到困难时,由于害羞、害怕等,也往往不会主动询问教师,这就导致了他们学习时产生盲点与误区,学习效果大打折扣[3]。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解答,使他们在心理上减少与老师的距离感,把老师当作朋友来相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与学生做些小游戏,例如,在端午节时,可以让学生们在电脑上制作自己喜爱的粽子图片,并将其打印,然后让学生去讲台上描述自己喜欢的粽子,其他同学猜测粽子的馅料等,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了解网络的便捷与信息的重要性,同时减少课堂的严肃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精神。这不仅能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也促进其文化修养的提高,顺应了课程改革的要求。‎ 五、推动教学内容革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互联网的充分发展,推动了各方面的资源共享。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充分与大数据及互联网平台相结合[4]。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寻找新颖材料,推动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革新,将其作为课外内容对课堂知识进行补充,扩大学生的知识接触面,帮助其增加自身知识储备,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时知识迁移的能力;另一方面,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革新,可以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新鲜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将成为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原动力。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吸收国际前沿研究成果等,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时代性以及对新鲜知识接受的准确性,培养新时代人才,也是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 六、结束语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与现实结合逐步探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可以提升个人竞争力。我们应积极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与时俱进,采取科学措施实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提升人才素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李建明. 目标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 科技风, 2015(17):224-224.‎ ‎[2]孙美玲. 目标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 学周刊, 2015(19):188-188.‎ ‎[3]戴志国. 目标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1):197-198.‎ ‎[4]张英歌. 构建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J]. 学周刊, 2014(19):195-195.‎ ‎【篇二】‎ 摘要:正在修订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晰了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及“信息社会责任”等4个核心内容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该文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提出了强化信息意识,提高信息敏感力及甑别力;启迪计算思维,感受数字化特色,培养数字化学习及创新能力、强调信息社会担当,赋予信息社会责任等可行的思路及实现的途径,调动学生的主观努力来实现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教学思路;培育途径 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任务,要把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规范学生的信息道德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基于以上分析,本人认为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实际解决问题的需要,恰当选择信息工具,具备信息安全意识;主动关注信息技术工具发展中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有意识地使用新技术处理信息。”显然,高中阶段对“甄别信源”的要求更加强调“主动”,对获取信息的方法要求更加“恰当”,信息意识水平要求更高。‎ 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提供适当的项目,置学生于与生活经验相关的场景,主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恰当地完成可行的任务,从而强化信息意识,实现教学目标。‎ 项目:分析下列案例,谈谈遇到这种情况,如何处置才能防止被骗。‎ 案例:去年10月,永康的胡女士和同事准备去北京,订好机票的第二天上午,胡女士接到短信说航班取消,改签需20元改签费,航空公司赔偿200元误机费。按照“客服”提示,胡女士在ATM机上输入所谓代码,结果卡内钱被转走。‎ 分析:胡女士信息意识弱,在没有甄别信息的真伪的情况下,轻信“客服”提示到ATM机上转了钱,导致个人信息泄露,造成损失。‎ 处置:遇到此类情况,要有防范意识,不能着急转钱。首先要主动甄别信息的真伪,选择适当的方式,如打电话或上网查询航空公司或熟悉的机票代办点,求证实航班是否取消,然后再做决定。即便航班取消为真,也不能完全按照“客服”提示转钱,也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至于外泄。‎ 二、培养学生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 项目:“四色定理”的证明。‎ 钱学森说,早在100多年前,数学家就发明了一个猜想,这个猜想就是所谓“四色定理”,说画地图,不管多么复杂的地图,只要四种颜色就够了,三种颜色不够,五种又太多了,四种正合适。在以前,数学家要证明这个定理碰到很多困难,因为一步一步推理需要做的事太冗长了,以至于一个数学家一生也做不完。一直到1976年,美国两位数学家才用电子计算机完成了这个定理的证明,这是用电子计算机费了1200个小时,做了200亿个逻辑判断,才完成的。有人估计过,要是没有电子计算机,用人工算要用30万人年,也就是一个人要搞30万年。‎ 要求:根据以上叙述,完成以下步骤:‎ 观察地图,并试着用不同颜色着色,研究使用几种颜色能区分不同的区域,从而了解“四色定理”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查阅资料,了解以往人们都用了什么方法去证明“四色定理”,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1)设计用计算机证明“四色定理”的方案,并用形式化的方式表述;‎ ‎(2)要实现你的方案,分别估算人工操作及使用计算机证明“四色定理”需要花费的时间;‎ ‎(3)写出你的项目研究报告,并与同学分享。‎ 这就是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对给定的任务进行需求分析,提取问题的基本特征,进行抽象处理,并用“形式化”的方法表述问题,运用基本算法设计方案,最后编程解决问题的实践案例。这样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不断实践并强化,会逐步形成稳定的思维方式,启迪“计算思维”并使之迁移到其它课程的学习方面乃至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使其终身受益。‎ 三、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并选用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在教学中为落实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素养,应使学生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和局限,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创新的习惯。‎ 例:使用“几何画板”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1)确定立体几何学习的具体问题;‎ ‎(2)选择“几何画板”软件或网络学习近平台;‎ ‎(3)使用该学习软件或学习近平台的工具及资源解决实际问题;‎ ‎(4)与同学或网友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资源;‎ ‎(5)研究该软件或平台的拓展应用,如能否用3D设计等,关注几何学习的其它软件。较好地落实了数字化与创新的核心素养。‎ 四、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信息社会中的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 案例材料:2013年8月19日,“秦火火”在沈阳被北京警方抓获。警方查明:2010年3月以来“秦火火”伙同他人,通过微博、贴吧、论坛等网络平台,组织策划并制造传播谣言、蓄意炒作网络事件、恶意诋毁公众人物,以此达到谋取私利目的。‎ 阅读案例材料,同时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思考下列问题:‎ ‎(1)“秦火火”在现实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网络上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2)“秦火火”的主要罪行有哪些,我们应该从“秦火火”案中吸取什么教训?‎ ‎(3)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我们应该怎样用法规、道德准则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信息时代合格的公民?教学中应使学生理解到自己的信息社会责任是什么。应具有信息安全意识,能够遵守信息法律法规,关于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应采取案例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遵守公共规范。‎ 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虽然由四个方面要素组成,但这些要素并不是孤立的,他们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反映在学生身上也必然是综合的表现。所以在教学中也应该通过梳理的学科大概念:数据、算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提供综合的研究项目,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整体发展。‎ 例如,项目活动:导航软件使用与研究。‎ ‎(1)选择一种常用的导航软件,下载、安装并使用;‎ ‎(2)选择不同的目的地,规划最适合的出行路线;‎ ‎(3)了解导航软件工作原理,解释实时路况实现的方法;‎ ‎(4)分析历史数据推测使用者生活、工作相关信息,并由此提出使用建议;‎ ‎(5)写出你的项目研究报告,并与同学分享。‎ 该项目涉及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方面:采用(信息意识),会用(数字化学习能力),用好(计算思维);数据分析(数字化创新能力);提出建议(信息社会责任)。在指导学生时,如果能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理清“数据、算法、系统、社会”的线索,整体一盘棋,全面考虑,就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总方针,教育部也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必然要围绕“立德树人”总方针,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整体目标服务。因此,在普通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与各学科教学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参考文献:‎ ‎[1]任友群,黄荣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说明[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1-3.‎ ‎[2]李维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 中国电化教育,2017,(5)364.‎ ‎[3]李锋,赵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理念与内容[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4-9.‎ ‎【篇三】‎ 摘 要:伴随着社会进步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如今,信息技术已经走入校园,深入到学生学习当中,为历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通过互联网搜取信息,能够更立体地向学生展现社会环境的变迁,便于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本文主要阐述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堂的深度融合方式及实践意义,以期为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历史;融合;意义 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无疑是信息时代高中生历史学习的主导方式,也将成为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主要方法。伴随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融合的不断推进,历史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意识不断加深,传统的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模式必将有所转变,“信息技术+历史教学”模式将成为主流教学趋势。‎ 一、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历史是一门庞大的学科,它跨越的时间大,包含的信息量多,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对社会、国家的变迁和发展会形成基本认知。学习历史是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国家、感知过去的有效工具。回顾高中历史学科的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也提不起兴趣,只是被动地接受。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历史学习内容距离我们生活的时代较为遥远。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信息来源较为单一,教师很难凭借一己之力营造真实的历史氛围,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只能死记硬背,学习效果不能尽如人意 [1]。‎ 二、引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融入信息技术的高中历史教学能够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历史直观资料,如影视资料、音频资料、图片资料等,基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信息技术资源,教师能够设计出最佳教学方案。将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学科有效地结合起来开展教学还具有诸多优势。首先,可以有效的将课本内容进行放大。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依靠课本进行学习,学习效率较低。但是借助多媒体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将课本内容直观的放大到屏幕上,加强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大大提升。其次,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通过互联网,可以很方便的搜集到不同老师的教案设计,拓展教学内容。比如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音频、视频或者影视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活跃课堂的气氛。第三,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实践中,面对一些内容复杂的课程时,信息化教学可以将课本内容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有效加深学生的理解,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历史教学,教师在借助互联网搜集素材时并不是漫无目的的选择,而是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有针对性的选取素材。教师搜集的素材应与主题紧密关联,并对大量信息进行整合归纳,条理清晰,不是素材的简单罗列,而是整理好后创造最佳情境展示给学生,使这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素材发挥最大的价值,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素材的选择应该与生活息息相关,便于学生在自身经验基础上,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2]。‎ 三、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的深度融合有效途径 ‎(一)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媒介扩展学习内容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在大多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进入教育领域也是大势所趋。我校对信息技术的推广近几年卓有成效,基本每个班级都接入了多媒体设备。借助多媒体,将高中历史课本上的知识放大至屏幕上,加强了学生的课程参与度。通过信息技术教师能够拓宽课堂的维度。借助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教师在互联网上可以搜到较多资料辅助教学,一些图片资料、视频影像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高中历史必修二“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一课时,可以为学生播放影片《大国崛起》,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角色,活跃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课前准备阶段,可以将PPT制作、准备视频、搜集图像等各个工作分配给指定小组,让学生自己查找需要的资料。上课时,在小组中选出一名代表发言,为同学们讲解,一方面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方面在生生互动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课堂总结阶段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当的加以补充并对学生们的表现做出点评,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角色,可以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逐渐转变到主动掌握知识。这一转变对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极为有益的。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所提升,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也会更加高效[3]。‎ 结束语:‎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建立从古到今的时间轴是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记忆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在过去没有信息技术的时候,老师最多的是利用课程板书来帮助学生理顺思路,这往往并不能直观的展现历史进程,对帮助学生记忆也收效甚微。当多媒体教学出现以后,老师可以利用它展示与历史进程相关的图片,加上文字总结,能够拓宽历史课堂的维度,更清晰展现出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时间轴的重叠。例如: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一课,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当时国外世界和国内世界的对比,从而突出世界文明发展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深远影响。这样做有助于学生深刻记忆,不会过一阶段就忘记这一历史事件,让学生时时保持清晰的思路,做总复习时更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佚名. 精准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与反思——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背景[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9, 205(01):44-47.‎ ‎[2]佚名. 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及启示[J]. 学周刊, 2019, 392(8):144-144.‎ ‎[3]佚名. 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可行性[J]. 东西南北:教育, 2018(2):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