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58 KB
  • 2021-10-15 发布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六篇与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五篇

  • 6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六篇与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五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六篇 ‎【篇一】‎ ‎[内容摘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全省的深入推进,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并指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与策略。其中包括对传统方法的忽视和对新课改理念的误解,并指出了正确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发扬一些好的传统方法,也应该避免在新方法的实施中出现片面化的理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新课改、问题、文本探究 、自体和主导、机灌、赏识教育、讨论 高中新课改实施到现在已经几年了,在这几年中,作为一线的课改教师的我,在校内听了不少节公开课。示范者中有资深的高级教师,有年富力强的教学骨干,还有初出茅庐的教学新秀。从这些听课中,我发现新课改确实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如:教师比以往更加好学了,师生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得到越来越多的普及和推广。然而,在细心观察和静心思考之后,我内心深处也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觉,就是在我们高中语文教学第一线的不少教师对于新课程的精髓还没有真正理解,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颇令人费解,值得商榷。‎ 问题一:学习目标设计的不科学 很多老师喜欢上课前就出示教学目标,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该干什么。这中做法无可厚非。但我认为教学目标应该改为学习目标,才能更体现新课程理念。因为这几个字透露的是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平等中的首席。其次,在学习目标的设计易犯下面错误:如:《鸿门宴》一课的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 ‎2. 会分析人物形象 ‎3. 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该学习目标最大的毛病在于没真正兼顾三个维度,现在课堂教学目标应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只有把它表述出通过什么手段或方法,理解什么,知道什么,提高什么。如第二点可表述为:通过朗读把握人物形象。两者相比,不难发现,改过的更符合新课程理念。‎ 问题二、忽视对文本的探究 我校某语文教师在教《采薇》时采用了这样的 教学导入语,你觉得好吗?‎ 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诗经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采薇》这首诗。‎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之一就是探究教学,试想一下,该文学生没有读就知道是写乡愁的了,又怎么进行探究。所以,有些老师简单认为新课改就是有情景导入就行了,殊不知就犯错了。‎ 又如下面一位老师教学《雨巷》的思路,你觉得怎样?‎ 一、 导入、‎ 二、介绍作者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1927年夏,时值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之后,诗人隐居江苏松江,感受到了“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雨巷》这首诗便反映了这种郁结在诗人心头的大革命失败后的彷徨苦闷的时代情绪。‎ 四、讲解全诗。‎ 五、布置作业。‎ 这种忽视文本的毛病在我校语文学科中比较普遍。实际上教师用写作背景的介绍代替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日常教学中,学生凭借老师提供的作者与写作背景读懂(实际是不读而”懂”)了文本;‎ 日常生活中,考试题目中,却基本没有提供”知人论世”的条件,学生又怎么能读懂文本呢?这时,我们有什么理由责备学生理解力太差?学生最需要的就是在不知人、不论世的情况下基本读懂文本。‎ 正确的做法是学生读了课文后,教师问学生这首诗表达出一种什么情感,学生自然会回答说忧伤的情感。这时老师再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作者这么忧伤呢?即由学生读出感情,探究出背景。‎ 问题三、用机灌代替人灌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在提高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现在有很多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失去了亲自动手的机会。‎ 有一次我在学校听了一堂语文公开课。上课的老师一堂课下来只是在电脑前点鼠标,课件设计得异常丰富多彩,时而出现卡通小天使飞呀飞,接着拖出“思考题”;时而出现背景音乐……这样的课的确让学生眼花缭乱,但真正进入大脑的知识有多少?学生的能力提高有多少?更严重的是,如果学生长期处于各种图画的诱惑下,他们习惯了感官刺激,就懒得思考或变得不会思考。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也很费时间和精力,这对老师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在这里,我想推荐一下我们学校肖建明老师上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节课。肖老师从学生预习后对梁先生的印象入手,让学生做旁注,直接谈自己阅读后的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谈。教学中肖老师只画龙点睛地投影了一幅梁先生演讲时肖像照片,目的是让学生从外型到内心去感知梁先生至性至情的个性,毫无画蛇添足之笔。一节课下来,层次清晰,气氛热烈,丝毫不让人觉得单调。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多媒体的运用只能是我们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是喧宾夺主,只能是画龙点睛;不能是光电声响的视听盛宴,只能是课堂时空中的一轮明月,或几颗星星。‎ 问题四. 重视学生的“主体”,忽视教师的“主导”‎ 笔者也曾听过一节活动课“成语误用的利弊”,教师采用辩论的形式,首先把辩题交给学生,学生自由组成两组,辩论过程中教师站在—边。时不时地说“好,不错,继续”,不做任何总结、引导,任由学生发挥。教师这样做似乎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勤于思考,让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但结果往往导致“放羊式”课堂。 ‎ 其实,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针对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学习,在探索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执行科学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所谓自主性学习不是无师自通,毕竟学生很难把握自己该如何学习以及学到何种程度才符合要求。所以,自主性学习没有教师的指导是无法完成的。‎ 问题五:重视“赏识教育”,忽视“批评教育”‎ 现在的课堂教学中重点以“赏识”为主,充分尊重学生,呵护学生,让学生在被鼓励和表扬中充满自信、开阔思维、发展潜能以达到不断提升水平和能力的目的。但现在很多教师都没有很好地理解新课标的评价内涵,简单地认为上课不能批评学生,只能表扬。现在我们去听公开课,满耳都是教师对学生廉价的表扬和鼓励:“你真棒”、“你真聪明”、“回答得真好”、“你回答得最好”,即使学生可能只回答了一个非常基础并且完全应该掌握的问题。这些泛滥的表扬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吗?我认为恰恰相反,不但不能起到正面作用,还会误导学生,时间久了会使学生觉得你的表扬一文不值。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明白表扬激励和批评惩罚都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表扬固然是每个学生所期望的,但诚挚的实事求是又恰如其分的批评会促使学生及时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修正,这比廉价的表扬更有利于学生进步。“赏识”与“批评”应该在教育中并存,没有了“赏识”,教育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没有了“批评”,教育就变得虚伪。只有合理真实地评价学生,学生才能积极健康地成长。‎ 问题六:流于形式的讨论 我们学校的一些语文教师将讨论仅仅当作 ‎ “体现课标精神”的标签,不管需要不需要,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一概用上,不仅在教学的难点、重点处要探究,而且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提出来让学生交流,结果导致课堂教学表面上是全员参与,实际上则是一盘散沙。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如果问题提得过易过多,容易滋长学生随心所欲、混水摸鱼的学习倾向。‎ 例如:有次,我在在听课时发现:教师刚提出问题后学生还没有认真阅读,独立思考,就急着分组讨论。学生分组围成了一团,凑在一块,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学生的讨论声响成一片,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几分钟后,教师一声令下:“停止讨论!”于是学生的讨论声戛然而止。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从东边说,我从西边扯,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我曾数次发现:有些同学表面上争的面红耳赤,其实在说:这个问题一会儿你答。不行,你答,我不行。‎ 其实,讨论应该用在最适合探究的地方,也就是最有价值的地方,切不可流于形式。那么,这个“最有价值的地方”存在何处?笔者认为 ‎“它存在与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不科学之处,存在于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时,存在于学生对课堂内发生某一事件产生疑惑或露出兴奋的表情时等等。这些地方最容易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是真正体现科学探究的价值的地方。”真正的讨论应该是源于学生预习时的自然“生疑”,这些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时的障碍,课堂教学应该围绕这些问题的解决来设计教学步骤,通过师生的相互探讨,领悟能力强的同学交流解答,“探疑”的过程就会显得具体而实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释疑”也就水到渠成。这样的师生讨论也好,讨论中的教师点评也罢,正是我们新课改所需要的。‎ 当然,讨论要注意下面两点:一要有针对性,一方面,应针对重点,别引导学生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周旋;另一方面,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的难度和梯度,尽量接近学生的“思维区”,即“跳一跳,够的着”的问题,否则,过难、过易的问题,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创新欲望。‎ 二、要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分工就谈不上合作,但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分工,学生做的工作只是一个意见交流,最后找一个同学来汇报即可。而且,往往是小组中比较积极的学生会经常被推举来做汇报。这样,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只有有明确的分工,学生才可能被全面涉及,学生才不会像上面那样为谁回答争的面红耳赤。‎ 客观而论,新课改的确给我们高中每一位教师都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风采的平台。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大家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有预防问题的能力。因而在设计课堂教学方式时,就应该以学生为本,既要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科学性、教育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材料,又要采用最能使学生把握教学内容和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千万不能舍本逐末,流于形式。,我想,在新课改的进程中,我们只要实事求是,注重形式而又不囿于形式,那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就会稳步提高,学生也会随着课改的东风越飞越高。‎ 参考文献:‎ ‎1.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朱云峰<<新课改切莫走入误区>‎ ‎2.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刘永康<<新课改中的误区与对策>>‎ ‎【篇二】‎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过渡期,有效的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向着基于自身认知水平的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新课程改革提倡深度阅读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感受到文本的内在价值和深层含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对此,探索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十分必要。‎ 关键词: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还在于丰富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的丰富多彩。然而,当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却存在较多问题。一方面,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一味地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答题技巧;另一方面,受教育信息化的影响,各种视听材料进入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使学生的阅读愈加浮于表面。从这些现实情况来看,为了改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在教学中实施深度的阅读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一、聚焦写作,发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递进关系,同时也可以解释为阅读的一种意义就是写作。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改变过去学生只能简单地复制、机械地记忆的浅层阅读方式,并通过写作的方式,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让学生能够将阅读的重心放在文本的逻辑性体验和感性体验上,从而达到规范学生表达形式,深化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阅读教学目的[1]。例如,在学习《背影》这篇课文时,我首先问学生:“老师每次读这篇课文都会被感动,想到自己的父亲,但是神奇的是这篇课文并没有使用什么‘高大上’的描述方式,那么到底是什么感动了我们呢?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学生回答:“主要讲了父亲决心送‘我’去车站,父亲帮‘我’讲价钱,父亲给‘我’买橘子的情景。”笔者接着再问:“你在阅读文章时将重点放在了哪里?”学生回答:“重点放在了父亲买橘子这件事上。”我问:“为什么?”学生回答:“父亲买橘子的背影可以让人感受到深深的父爱。”我问:“为什么买橘子这样一件小事就可以带给人这么大的感触呢?”学生经过一番探讨后,发现这个情景之所以让人感动是因为作者细节描写得好,通过一个个的动作来描写对父亲买橘子这个画面进行了拆分处理,使人在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在脑中生成画面,继而产生深深的感触。最后,我再对学生说:“今天我们通过这篇课文学习了特写的写作方式,下面我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大家回忆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个画面,并展开写作,在下节课上一起进行分享,看看能不能带给他人同样的感动!”如此,就将阅读与写作有效地融合在了一起,让学生沿着课文的写作方式尝试构建自己的语言,便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原文的认同感,让学生的情感在写作实践中得到强化和升华,从而达到深度阅读的目的。‎ 二、设置争议,激发学生主动表达的动力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习惯使用对文章进行拆解、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授课方式是单向的,学生很难真正地参与进去,学生表达出来的是教师和课本答案上的理念,而非学生自身应当具备的想法。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也使教师形成了照本宣科的教学习惯。对此,我们应积极做出改变,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观点,并鼓励学生展开个性化的阅读,以促使学生产生批判性的思维。我们可以使用对文本内容设置疑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文本的争议,激发学生主动表达的欲望,从而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在讨论中促进深度阅读。比如,在学习《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时,在学生熟读了文章后,笔者开始问学生:“文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求生舍义或者求义舍生?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生与义之间的关系?你们可以先相互讨论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出实际的案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学生在经过一番讨论后,有的说:“生和义哪样更重要应该从具体的情况来看,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解放军战士将人民群众的生命放在自己的生命之上,所以他们选择了舍生取义。”笔者回答:“没错,这是一种非常高尚的表现,那么还可以怎么看待生与义呢?”有学生经过思考后说:“在面对小偷或者歹徒时,抓住他们虽然是对社会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但是首先应该关注的是自己的生命安全,因为这种义不应当是建立在我们的生命之上的,所以可以选择舍义取生。”笔者回答:“是啊,义有大义、小义之分,我们应客观地对待它们与生命之间的联系,还有什么观点?”……在学生一一表达了自己的案例认识后,笔者对学生说:“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我们必须全面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文章中有一句话表达了对呼尔之食的看法,用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你们认为可以接受吗?”经过一番讨论,学生对前面的观点进行了整理,提出“接受他人的食物其实本身并没有错,接受之后就可以延续自己的生命,继而有时间、有机会去做更多的事情,用一点小义去成全大义,是在合理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如此一来,通过可以使学生产生疑问的关键点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全面地分析文章,实现深度阅读。‎ 三、联动文本,深化学生对艺术风格的理解 我们阅读的每篇文章实际上都是作者的心态、性格的发展过程,是作者对世界的个性化理解,也因此会形成属于作者的独特艺术风格。不同的人生经历会造就出不同的性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可以掌握这些作者独特的个性,就能更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深层内涵。而由于作者的情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其他作者也很有可能会出现类似的情感,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联动文本的方式,让学生从其他的文本上获得经验,从而深化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文本的理解[2]。例如,在学习《谈生命》这一篇课文时,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针对作者冰心的其他文章,如《繁星•春水》《往事》等,让学生通过阅读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来了解作者精巧的语言表达和委婉的情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作者的内心,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再如,在学习《武陵春》这首诗的过程中,我对学生说:“我们可以从这首诗的哪一部分读出作者的愁情愁绪?”学生思考后回答:“从‘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句中的‘泪’字,可以使人在脑海中不自觉地生成情景。”我接着说:“没错,一个‘泪’字,说尽了作者的千言万语,那像这样的愁泪谁还在别的作品中见到过?”有的学生想起了苏轼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有的想起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然后,我再带领学生针对原文中各个关键词展开了联想,让学生尝试着通过对比来探索作者的忧思。这样一来,通过文本联动的方式让学生展开阅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作品的风格上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感悟。‎ 结语 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展开了一番叙述。深度阅读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文本内涵的重要方式,需要得到初中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初中语文教师要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教育思想,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恰当地使用深度阅读的策略,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发挥出阅读教学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关秀姝.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深度阅读[J].语文教学之友,2016(02):13-14.‎ ‎[2]朱巧彬.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3):241.‎ ‎【篇三】‎ 摘要:让学生带着研究的态度去学习初中语文这门课程,首先需要调动起来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知识强烈的探究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语文学科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角度提出更多的探索性的研究课题。让语文作为人们日常交流的语言文字工具学科,不断地发挥其更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更多地接触现实的实际生活,促进学生的思考,也促进学生三观的塑造和成熟。‎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语文教学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有研究性学习的动力 组织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切实把握学生作为中心这样一个基本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主导的作用,而在学科学习中,一定的训练成为一种学科教学的主线。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更多体现在对于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开展等方面,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也更多地体现在对于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和主体学习能力培养方面。所以,学生如何才能变成学习的主人,如何才能有研究的兴趣和欲望,除了与学生自身早先建立起来的对于学科的兴趣以外,更多还需要教师将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善于激励,善于引导,善于给学生营造出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主体价值的尊重,更多体现在对于学生思想观点的尊重方面。初中阶段的学生独立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所以,对很多人事物,他们逐渐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教师简单的说教恐怕难以走入他们的心里。所以,在遇到一些容易引起大家分歧的教学内容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可以组织辩论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引经据典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样的一些活动训练能够让学生主观上感受到被教师的尊重感,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做出充分的努力,从而让自己有一个优秀的表现。并且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可以在思想观点方面互相的启发,在知识方面互相的充实,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来说是极有好处的。‎ 二、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行为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训练,将教学的内容串联起来,并且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好地发挥他们内在的主体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并且能够比较方便高效地进行研究探索式的学习,教师要在探索学习的时间上给予保证,在资料资源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并且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去寻找并且分享更多的资源,将学习方法无私地分享出来,提高学生的总体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给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各种便利,同时也要鼓励学生通过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从而营造出你争我赶的积极的学习氛围状态,让大家的能力水平在这种相互追赶之中都能获得有效的提升。‎ 三、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围绕着学科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的基本方式,通过课堂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并且通过适当的提问,勾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他们研究性学习行为的出现和保持。所以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教师在准备课程的时候,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在各个环节准备一些富有探索性的问题,这些问题要为课堂教学设计的总体服务。要能够进一步地促进学生对于客观事物的了解的欲望。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启发和带动之下,主体作用进一步地发挥。所以除了精心的设计以外,教师在课堂之上也要将这些问题以适当的方式呈现出来,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兴趣偏好的情况提出适当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问题的作用,也能够让这些问题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带动学生的主体探索行为。初中语文的学科教学需要教师转变理念,需要教师带着一种平等尊重的视角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看待学生的学习意识,要从人本主义思想出发。初中学生积极发展的愿望,相信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潜能的释放,让学生能够在语文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自我价值感的提升,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总而言之,我们提出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理念,主要在于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要让学生以学习主人的状态专心投入到语文学习的研究探索中,去通过专注的探索和研究,他们对于很多关心的问题容易产生更多新的认识,尤其在一些涉及价值观方面问题的理解和探索中,学生了解的资料越多,他们对问题看得越全面,使得学生的人格品质更加健全,在思想认识方面也更加客观,不会走向偏激,因此,研究性学习需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并且积极地实践。‎ 参考文献:‎ ‎[1]袁贤奉.摘记、提要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7.‎ ‎[2]吴瑾.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研究[J].成才之路,2016(36).‎ ‎【篇四】‎ ‎【摘要】新课程改革理念渗透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学方式随之创新,这对高效课堂打造有促进作用,同时,这为信息技术应用提供了机会。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工作融合发展的措施,有利于优化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全面提升初中生语文素养。本文在意义介绍的基础上,提出信息技术运用的有效建议,希望能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一、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运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一)有利于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开展时,高效运用信息技术,以此取缔传统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设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运用PPT、视频、音频等功能传递教学内容,以此集中初中生注意力,并且初中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学工作,主动接受多媒体教学模式,最终能够完成高效课堂打造目标[1]。‎ ‎(二)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 语文课本资源相对固定,信息技术运用后,能够适当引用课外资源,并为资源整合提供可靠支持,以此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初中生知识储备能力。此外,语文教师还能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远程教育模式教学,进而打破语文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真正实现延伸教育目的。‎ ‎(三)有利于营造课堂氛围 初中生对多媒体教学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在了解多媒体功能的基础上,根据语文教材规定以及学生学习需求,巧妙运用多媒体设备。例如,讲解《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课堂中放映罗布泊先后变化的视频,以此丰富初中生观看体验,并加深初中生学习印象。待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后,语文教师全面讲解课文,并引导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重要性[2]。‎ 二、借助信息技术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课前应用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工作开展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利用信息技术精心制作课件,并搜集相关资料,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例如,讲解《孟子二章》内容时,教师在网上搜集有关孟子的资料,如生平、功绩、影响、作品等,并以小故事———《孟母三迁》、《一曝十寒》的形式进行作者介绍。同时,通过对比孟子、孔子等思想家,以此丰富资料文化内涵,满足初中生知识学习需要。教师课前将通假字、词性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点详细归类,之后下发讲义,引导学生课前自学,并用彩色笔标记不懂之处,这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又能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二)课中应用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部分内容较抽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学生理解难度,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作用是极为必要的,这对高效课堂打造有重要意义。例如,讲解《三峡》课文时,为了顺利完成课文背诵目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完成背诵任务,基于此,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营造学习情境,动态显示文字内容的同时,播放三峡视频,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课件中穿插注释及链接,以此加强理解,全面消化课文内容。又如,讲解《沁园春•雪》课文时,教师从课文创作背景着手,通过播放抗战视频、国共合作影片使学生了解作者创作目的,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引起情感共鸣,加深学习印象,提高课堂效率。‎ ‎(三)课后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远程教育手段随之出现,这为网络课堂形成提供了条件。网络课堂由多个板块和专题组成,初中生能够根据兴趣爱好和学习情况选择阅读板块、写作板块、字词板块等。如果学生遇到学习问题,那么学生能够在线请教同学或者教师,这对生生关系增进、师生距离拉近有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网络课堂为师生提供专题讨论区和阅读感悟区,全方面满足初中生学习需要。此外,信息技术载体作用及时发挥,这为远程教育平台构建提供了可靠支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随时获取优质资源,以此丰富教学内容,对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具有良好的效果。例如,语文教师课后通过微视频教学的方式布置作业,并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自主学习模式,以此培养初中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能为语文学习起到基础铺垫作用,这对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有促进作用[3]。综上所述,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正处于转型阶段,为加快转型速度,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与此同时,这也是培养优秀语文人才、迎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表现,最终能够深化语文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竹筠.巧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甘肃教育,2018(18):112.‎ ‎[2]白臻.巧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2):138.‎ ‎[3]张玉红,刘文义.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2):120-121.‎ ‎【篇五】‎ ‎【摘要】给学生减压减负,成了近年来素质教育、有效教育追求的目标,而这一切的实现,都有赖于课堂教学的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改变课堂教学策略就成了初中语文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一直关注的问题。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但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而且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注重课前有趣、生动地导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从这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有效教学、减压减负的理念在各科教学中都成了老师追求的目标,也成了提高学生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因此,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改变课堂教学策略就成了初中语文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一直关注的问题。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它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甚至对语文这门学科的认识,所以只要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活跃课堂气氛,根据学生实情施教,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提升课堂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一、注重课前有趣、生动地导入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老师总是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看似节约了时间,直接进入课堂教学内容,但其实是,学生根本还没有调整好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很难进入学习内容,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作为新时代的初中语文老师,我们要领会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在课前一定要设计有趣、生动地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热情,让学生进入状态,进入课堂教学内容,接下来的教学中就顺其自然,顺利成章了。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老师在课前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几张济南冬天的照片或视频,给学生身临其意的感觉后,让他们闭着眼睛进行想象,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更好的学习课文做准备。通过这样的导入和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学生思想、心态自然就进入了学习的内容中,学习起来会更有效率,对知识点以及课文的理解会更加深入,从而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果。‎ 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学习中,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学习也不例外,只要学生对其有了兴趣,他们才会自觉抓住任何机会,主动学习。比如,阅读、表达、写作,再比如,对字词积累、理解,对与课文相关的文章的思考和了解等等,这些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作为初中语文老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就要想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如,老师在给学生教学诗歌部分时,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阅读。在上课时,为了衬托诗歌的情感、节奏,可以给诗歌配上适当的视频情境或者音乐烘托气氛,让学生走进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从而学懂诗歌,掌握诗歌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式,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老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的效果,比如,开放式课堂、电子白板的运用、微课的补充,等等,都能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兴趣,推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 初中生已经有相当强的自主性,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老师一定要摆脱一讲到底的模式,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设计内容,带学生进入,真正做到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观察、发现、提问、思考、猜想,并在老师恰到好处的点拨下,深入学习,获得新知。比如,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学习的需要,给他们创设相应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到课文的意境中,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思考、讨论,解决问题,从而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就如《红楼梦》的教学过程,老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分角色示演文中人物,通过演绎、对话,让他们走进课文,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体验情感。可见,运用情景的创设,学生不但能快速进入课文内容、情感,融入其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还能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总之,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不仅仅局限于注重课前有趣、生动地导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等方面。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语文又是初中生要学习的重点内容,采用什么的教学策略,直接关系着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知识的多少,还有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因此,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把策略的研究和知识的强化,当成课堂教学两个不可分割的重点,才能发挥教学策略的作用,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俊梅.浅议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打造[J].新课程,2010,(08).‎ ‎[2]武凤羽.对小学六年级语文与初中语文衔接的一点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05).‎ ‎【篇六】‎ 摘要:针对新疆阿勒泰地区(东三县)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现状,通过现场调研视导和网络调研两个路径,从课堂教学实施情况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同时,针对新疆地区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体要求,进行行动策略研究,以期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获得整体提升。‎ 关键词:新疆阿勒泰地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一、主要成绩与特色经验 ‎1注重新课程理念,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生态 执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课堂互动形式灵活多样,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各自主要教学活动的设计上,都选择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调动起所有学生参与思考的热情。《愚公移山》一课,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是对“愚公的形象”和“智叟的形象”的理解,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聚焦人物,聚合思想,统一认识,设置较为得当。《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课,教师很好地处理了诗文阅读鉴赏课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实现多维度细读文本的问题,建构起“音韵美”“句式美”“画面美”“情感美”的结构图式,让学生自主体验与立体感受诗歌语言的多种美感,既遵从学生个性化理解、个性化解读的鉴赏美学原则,又挖掘各小组中不同学生的集体智慧,有效地完成了多维多元的文本细读,实现了从理解到鉴赏能力层级渐次递进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2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强化语感培养,依据真实学情实施教学 教师都非常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注重普通话的学习,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字词句知识的积累和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积累既是语文学习的基本任务,又是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尤其是五所学校的双语班教学,学情复杂,学生语文基础极为薄弱,普通话整体水平不高,学生个体差异很大,执教教师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学情,努力落实学生的字词认读、正音等识记内容的学习,强化学生的朗读训练,随堂出现的问题,随时给予解决。每一节课的设计,教师都把识字、写字、朗读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来完成,甚至常把两课时的教学任务设计成三课时来完成,强化的教学内容都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训练。基础知识的学习、朗读能力的训练不但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而且也成为深入理解课文的前提和基础。《智取生辰纲》一课,在第一个教学环节,先后设置“整本书《水浒传》的介绍”“《水浒传》主要故事回顾”“本节课故事的背景介绍”“本节课故事的主要人物杨志的几个相关事件(遭遇)”“列表格学习文中古今异义字词”,为下一个教学环节“整体感知主要内容”扫清了课文理解的障碍。《诫子书》一课,也是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先后设置了几项基本的复习或者新学内容:“作者简介”“预习检测:读准字音”“运用断句的几种方法朗读,读出节奏美、音律美”“音频范读”“学生齐读”“本文文体知识学习”,用意明确,选点准确。三县五校几节古诗文阅读课,均采用了文白互解、串讲翻译为主要形式来疏通文意,符合实际学情,降低了教学内容的学习难度。《答谢中书书》一课,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学习难度非常大,教师在“理解文意”这一主要教学环节,采取串讲方式,文白交替,图文并茂,让学生短时间内理解了基本内容并领会了中心思想,教师又适时地指导学生熟读成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合宜而恰切。‎ ‎3注重落实文本的思想内容,积极探索学习方法,努力适应统编教材新变化 三县五校17节课,有教读课型和自读课型,执教教师都将精讲课文、细读文本作为主要的教学价值追求。关注文本的言语内容,或是情感心理的探求,或是思想主题的问询,或是段落章节的意义归纳,都意在感知与领会文本内容。执教教师都程度不同地关注到阅读学习方法的指导。统编教材倡导语文课程要实现“双线组元”,落实内容性知识的同时,着重引导学生学会方法性知识,教师都有意识地将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对精读、跳读、快速浏览等阅读方式的自觉运用,使学生完成了由“习”到“得”的学习过程。《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课,教师通过初步整体感知、细读品味语言、赏析精妙语句段等文本解读的阅读策略实现多元化理解与领会文本内容。《纪念白求恩》一课,教师通过学习与领会文本的写作方法如学习夹叙夹议的方法并领会作用,学习对比论证的方法并领会作用,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并体会作用,实现了方法性知识学习的目标。‎ ‎4依据文本的不同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具有专业的自觉意识,实现多样化教学的有效突破 以福海县的几节课为例,教师执教的几节课,分属不同文体文类教学范畴,有着各自内在的学习规律和教学侧重点,出课教师把握得都较为准确。《智取生辰纲》是白话小说,是古典名著的一个节选,教师观照到整本书与片段之间的关系,确定情感基调,确定故事重点;《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现代抒情诗体,教师以读促学,以赏代教,以写促读,很好地处理了诗歌教学的整体性阅读这一教学难点;《愚公移山》是寓言类文言文,教师抓住两类象征人物对比,通过学生分角色朗读,体验人物形象,领会人物的内在精神;《诫子书》是书信体文言文,教师既落实了经典文本的思想内容的学习,又带领学生领会经典文本的写作特点与章法结构;《渡荆门送别》、《黄鹤楼》是离愁别绪类文言律诗,教师通过各种变式的朗读、记诵,促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阅读体验,不断催生出真情实感;《老王》是自传性的现代叙事记人散文,教师将故事中的“老王”的善良与真诚作为主要文本解读内容加以落实,符合初中尤其是本区域的真实学情;《纪念白求恩》是实用性的议论文体,教师重在落实对写法的学习与领会,教法依从了学法。几节课都很好地实现了由“一篇”到“一类”的学习,具有很好的示范性,教师们也都表现出各自不同发展阶段应有的成熟度。‎ ‎5勇于创新,整合学科课程内容,拓展课外资源 教师们都具有较好的课程意识,能够围绕教学目标有效地整合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执教教师程度不同地二度开发教材,重构课程内容,虽然有或多或少的问题,但创新本身就极具意义。富蕴中学三位教师充分利用人教社学辅用书,整合课内外资源,结合集体备课成果,创立了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情境引学、自主探学、合作研学、拓展延伸几个教学环节组织起几个教学活动,落实重点、突破难点,立意明确,思路清晰。富蕴县库尔特乡双语寄宿制中学几位教师各展所长,课堂教学皆展示了个性风采。或创制表格,以时间的前后对比为轴,以故事情节的戏剧变化为序,将《范进中举》中各个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与人性特点不断总结落实在表格之中,将主要教学内容结构化,解决了长文短教的难题。或情感带入,教师自己朗读课文,用心可嘉,在组织学生学习《背影》主要教学内容时,引入自身经历,引入作者写作背景,引入作者父亲家境变化等多重课程资源,以“四次背影”的描述架构起课程内容,重点突出,方法得当。‎ ‎6机动灵活,适时使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 ‎17位教师非常注重板书这一教学手段的使用,既很好地达成了对主要思想内容的总结,又实现了梳理文本写作结构的意图,适时与学生互动,不断完善板书内容,课堂气氛得到有效调节,师生情感也不断得以生成。青河县、富蕴县出课教师板书书写规范而美观,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17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表现出了比较好的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素养,不仅能灵活操作电子白板,而且还将网络资源、视频材料与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图文声并茂,运用的时机把握得也比较准确,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大了课堂的容量。‎ 二、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1教师缺少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的意识 执教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落实课标规定的目标和要求,学段目标把握得也比较准确,但是对课程标准的学习仍缺少自觉的意识,钻研的能力与水平整体来看还不够,没有真正认识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指导意义。统编教材的新变化没有在实践中及时跟进,缺乏实质性探索。对统编教材了解甚少:对统编教材的新理念和编者的编写意图不明晰;对统编教材的内容框架缺乏整体的把握;对新理念的关键性因素及对学科课程内容缺乏系统研究意识。实际教学中,目标选择的精准度、教学内容落实的效度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2教师缺乏整体把握课程的能力,对学科核心素养关注不够 初中语文课程内容不单有阅读课,还有写作、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书法写字与鉴赏、名著导读等课程内容,执教教师集中呈现的几乎都是阅读课类型;17节课例中,有教读课和自读课两种,执教教师几乎都选择用精讲的方式,用教读课的学习方法来组织实施教学。课堂呈现出来的是:学习目标单一,学习内容单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环节繁多等;灌输的多,引导的少;师讲的多,生练的少;预设的多,生成的少。对文本功能的单一理解,对不同课型内在规定性的浅层思考,导致教学行为出现偏差,学生的学习难以真正发生,思维得不到更多的发展,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听说读写的能力难以提升。几所学校的语文教学既呈现出个性问题,也暴露出学科教学普遍性的问题。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凸显学科课程的核心教育价值,只完成最基本的内容学习。思维力、审美鉴赏力都得不到充分的培养。反映在课堂上,主要的教学行为有:一是精讲多,一篇一篇教课文,一篇一篇落实答案,学生自主实践活动少。学以致用,学习知识是手段,学会运用是目的,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应该成为主要教学落点;二是灌输多,日常教学多采用接受式学习方式,阻碍了学生更多的发现式学习,学生厌听厌说厌读厌写;三是知识类型单一,多注重传授陈述性知识,忽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的学习,知识类型没有得到有效转化,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成为了难题;四是文本功能开发单一,课文几乎都做为教读文本使用,学生读书少,阅读量小,整合能力、综合能力得不到发展,文化底蕴和认知结构都难以提升到更高层级。具体体现在教学设计上,执教教师展示的教学设计欠规范,缺乏科学性。语文教师普遍对三维教学目标中行为主体和行为动词的认识和理解存在不够准确的问题,教师提供的教学设计,都将行为主体定位为教师;人为割裂三维目标,泛化虚化目标,多而模糊,缺乏可检测性;教学内容的选择没有凸显学科课程的核心教育价值,忽视方法性知识内容的学习;教学方法重形式轻质量;问题设置略显细碎,主要问题设计能力差;有些设计环节缺乏合理性、严密性,重复设置、零碎设置,有些肢解了教学活动;课堂评价的内容缺位。‎ ‎3教师课堂行为尚需改变,课改理念与教材处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够突出,多见教师灌输,难见教师引导,质疑、探究的场景难以显见,师生互动大多是教师提问,学生作答,方法单一。仍以教师讲授为主,讲多练少,难以看到学生自主的多形式的学习活动和多元思维的碰撞。教师尽管积极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但对探究问题的设计是否适合小组形式的合作学习及对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要求、结果检测等都缺乏理性的思考。语文学科多元化解读文本的特殊性在课堂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教师的一元解读基本统摄了课堂,学生基本呈现被动接受的状态。搜集信息、归纳要点成为课堂文本解读的主要方法,教师常常为结论性意见而带领学生抽丝剥茧,支离文本,脱离语言本身,人为生成思想主题。‎ 三、改进措施和发展建议 ‎1增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课题研究的培训,形成基于问题研究的行为习惯 加大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力度,开展集体备课、主题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参加区域教研活动,观摩学习先进地区和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练内功,区域、县域、学校定期开展不同层面教师参与的课堂教学大赛,诸如,民汉教师共上一堂课;新老教师同上一堂“同课异构”课;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上示范引领课等。注重个人教学反思,集体研磨不同课型。利用各种公共学习近平台与各种媒介,组织学习,收集整理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培训,了解课题立项、课题申报的方法、课题研究的流程、背景、研究方式等具体相关内容,树立科研促教研的理念。确立团队研究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或者名师工作室研究团队作用,营造专业研修的环境,实现集体智慧的共享。‎ ‎2确立大语文观,提升语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与问题研究力 ‎(1)深入研究语文课标和统编教材,加强语文基础学科课程建设。既要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培养合格人才,又要充分认识人文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认识学科的重要性与独特性。以部编教材的实施为研究契机,厘清语文课堂教学基本问题,做语文教学的行动研究,探索适应学校实际发展的语文课程。(2)参与建构语文课程内容,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目标。通过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的课程内容的建构,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深入领会和把握统编教材新的学习理念与思路,做统编教材阅读“三位一体化”课程研究,研究教读与自读课型,探索课外阅读课程化内涵,突破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新内容的研究。关注部编教材的变化与创新设计,诸如阅读方法与阅读策略的多样化;教读与自读篇目的助学系统栏目的差异化设置;旁批递进式的课程要求;名著导读内容的课程探索;“活动•探究”单元任务单的特殊形式等等这些改变教学行为和丰富课程建构的新变化。探索其他教学内容诸如写作、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口语交际、写字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要形成适合教师个体发展的课程序列。针对本地学情现状,一是加强写字教学的研究,将书法教学内容的学习落到实处。二是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力度,逐步建构适合区域教学发展的地方课程。精心选择与整合课程内容,开发文本的不同功能,真正落实“用教材教”的新教材观;着重学习语文本体知识,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强化本体知识的运用。将文本解读能力作为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探索文本的核心教育价值以及其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规范教学设计,目标聚焦而“一课一得”,内容具体而重检测性,完善课堂评价与反馈系统的内容建构。探索数字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与方法,寻求深度学习的有效达成手段。‎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五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五篇 ‎【篇一】‎ 摘要:说课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场合教师较为系统地讲述某一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设计及其设计的理论依据。说课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适应英语新教材、教法的要求。说课要求教师熟悉英语课程标准,钻研分析教材,熟悉掌握教材、教法及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促使教师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各项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 关键词:  说课    英语  ‎ 教学   新课程   三维目标 说课,两个不陌生又不熟悉的字眼,是近期兴起的一种教学研究和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的活动形式,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是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是教学研究改革的产物,是素质教育下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目前,说课也成为了教育部门公招聘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一个重要测试手段,也成为了教育行业教学基本功比赛项目之一。‎ 一.说课的定义 所谓说课,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场合教师较为系统地讲述某一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设计及其设计的理论依据。说课分详细说课和概略说课,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专家、同行或教研人员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或者某课时)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有些按理论时间为10-15分钟。‎ 就这话题,那么具体而言,英语学科又是怎样进行说课的呢?以下就个人的教学感言谈谈自己对说课的一些反思,与大家共勉,望大家批评矫正。 ‎ 二.说课的要件 ‎(一)阐说说课教材内容 说课要对教材所在的知识结构系统做简要总体分析,分析某课时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作用和本堂课教学内容与先前掌握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知识的逻辑联系,说明教材的分量和作用;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关于教学的具体要求的概括分析,说明本课教学三维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确定该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确立及其依据。‎ ‎1.分析说课教材的分量和作用。‎ 说教材的分量和作用,简要分析本课时在整体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习语言的目的看,高中英语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任务型教学方式,体现“题材--功能--结构--任务”的编写原则。‎ ‎2.说教学三维目标确立及理论支撑。‎ 教学目标确立首先要根据单元教学目的和要求,确定贯穿单元教学的总目标。由于中学英语教材每个模块的编写都有话题,因此,总目标往往以模块教学目标的形式出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则应落实到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语言知识或某项技能上,为了贯彻“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的教学原则,教师还要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从而确定情感目标。‎ 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准确、具体、简洁、全面,要明确写出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常称为“三维目标”,即说明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的知识、能力或情感的变化,并说明做如此要求的理论依据何在。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与评定,要将一般性的目标具体化为可观测的直观目标。‎ ‎(二)说课堂教学方法 教法的选择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说教法至少要说明选择使用何种教学方法,以哪种教学方法为主,哪几种方法为辅,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并说明这些教学方法在本课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方法。说教法时最好能说明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贯彻什么教学原则,采用什么教学模式,并做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三)说学生学习方法及教学指导 说学法,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说出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使用或学会使用什么学习方法,要说明结合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方面学习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注意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自学能力等的倾向性能力培养。‎ 学法可以和说教法结合。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对立统一的发展过程。因此,说学法可以在说明如何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说明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即说明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针对某一教学活动学生应该采用的学习方法,以及学生处于学习困境时,教师为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应采取的对策,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四)说课堂教学程序 说教学程序,要简要说出该课的各个教学步骤的具体教学环节名称及相关教学内容、步骤、教学活动组织和安排。在叙述教学程序时,要按照教学步骤说清各个教学环节的具体活动,包括讲授的知识内容、练习、小结、反馈、矫正及作业布置等安排。要说明如何通过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好关键。说教学程序要求既有具体步骤的安排,又要有针对性的教法理论阐述。该部分要求说课老师书写在黑板上,理清说课的思路同时也达到了检验该老师的英语书写能力和整体美观与否强弱的直观参照手段。‎ 说教学极书设计 说板书设计要求语言精练,说明板书的整体布局即可。说课的过程中,黑板的板书很重要,教师要把自己的说课的思路落实在黑板上。列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一方面可以检验该堂课的要件落实工作,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看该教师的书写能力,二者兼得。‎ 三.英语说课对教师的要求 说课能较为全面地考查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驾驭教材和实施教学的能力。至于语言、板书、教态等教师职业素质,在说课过程中更容易观察和综合评价。说课对督促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对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出了很多要求:‎ ‎1.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科学理论 英语教师要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只有掌握了现代英语学科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研究方法,才能与时俱进,以现代科学理论和教育技术手段指导英语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2.熟悉英语课程标准和新教材(NSE)‎ 新形势下,英语教师只有熟悉英语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才能科学地熟练地驾驭教材,准确地把握重难点和关键点,确定明确教学三维目标,并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3.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理论水平 英语教师应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科学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灵活地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树立正确素质教育观和人才观 英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我们教学的最终归属地。‎ 四.说课要留心的几个问题 ‎1. 协调好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纽带关系 ‎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具有法定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说课前应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目标和内容等,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结构以及教学法的理论依据。说课应以生为本,用教材教,教师应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师说课应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把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起来,聪明灵活发挥自己的才智把课说好。 ‎ ‎2. 分清说课和正常备课的区别 ‎ 备课是教师在掌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精心写出教案。教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流程,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方法,有板书设计和目标测试题等。说课是教师在总体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说出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对各个环节具体操作的想法,设计思路和教学原则和步骤以及这些步骤理论依据。‎ ‎3. 理清好说课与正常上课的区别 ‎ 上课以学生为对象,有鲜活的师生互动、严密的教学程序和系统的操作流程,是具体的教学实践。说课以专家、同行或教研人员为对象,侧重于理论阐述,带有研究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成长的性质,是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 ‎ ‎4.说课要言简意赅 详略得当 重心突出 说课内容应作详略取舍,切不可面面俱到。重难点和教学流程及理论依据等要详,一般问题要略,主次分明。 ‎ ‎5. 说课教案前的多方面思虑 准备说课前应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细致查阅资料或请教其他教师。从多方面考虑为什么这样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三维目标,教学原则等诸多出发点反思,力求做到充分全面。‎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说课将更好促进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适应英语新教材和教法要求,熟悉新课标内容和英语各级别的教学目标要求。同时,说课要求教师熟悉英语课程标准,钻研分析教材,用活教材,促使教师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各项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 ‎ 说课更加有利于丰富教研活动内容,扩大参与范围和受益面,真正形成一种集体教研气氛。有利于教师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是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新途径,努力实现教学过程教研化,同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术期刊网《谈谈说课技巧》;‎ ‎2.《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3.《提高英语说课水平》。‎ ‎【篇二】‎ 内容摘要:本文从分析农村普通高中“踩线生”导致的原因出发,通过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的教学实际,从强化理论与动机激发,期待理论与情感激发,需要理论与潜力激发,最近发展区与发展管理机制和多元智能激励等方面,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 关键词:农村普通高中 踩线生 强化理论 期待理论 需要理论 发展管理机制  多元智能 一、引言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 以及“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和我国现阶段农村教育资源特别是英语学习资源的相对短缺,而现行的农村普通高中英语教材内容多,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而课堂教学时间极其有限。‎ 由于以上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也大多是被动的学习、多数学生特别是踩线生不会学习,且学习效率低下,这既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恒心,又妨碍学生的积极主动发展。‎ 二、现状分析 以高2015级成都市英语‘一诊’考试为例:本次成都市一诊考试我校英语学科共291人上线。理科划线86分完成177人,偏差负29人,文科划线90分完成114人,偏差正12人。成都市理科平均分94.09分,难度系数0.63,成都市文科平均分84.14分,难度系数0.56 。大邑县理科平均分84.16分,难度系数0.56,大邑县文科平均分71.34分,难度系数0.48。安仁中学理科平均分76.95分,文科平均分80.24分。从成都市划线来说,成都市城区英语学科明显优越其他科目,然而作为成都市农村中学,我校英语明显严重落后于成都市,英语处于劣势!‎ 农村普通高中的大多学生来来源于农村,其英语水平只相当于城市普通初中学生中的“中等生”;原有英语基础不同,语言天赋,认识水平,‎ 学习风格,情感特征等因素导致了一些同学总体成绩不错,但英语学科较薄弱,甚至影响上大学或上理想中的好大学,如果教师指导工作不到位就会造成其成绩下滑,以致于高考落榜。要想使英语在高考科目中不拉后腿,抓好踩线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这里所说的踩线生,就是指文化成绩在高考本科或专科线上下徘徊的学生,就学习绩而言,其实就是一个班的中差生。对于这些学生而言,从能力上是完全可能将学业提高一个档次的,高中教学抓得实,效率高,状态好,通过学校和老师的正确引导顺利考上了本科,可以接受本科教育,以后的发展也就高了一个平台。如果成绩滑下来高考落榜,升学和今后的前途受影响,对人的自信心也是一个严重的打击。作为学校和教师,理所当然应该以高度的责任心来提高踩线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己有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相关资料去思维去探究,去分析去阅读去思考的能力。‎ 究其原因简略归纳为有以下客观和主观两个原因。‎ 第一:农村普通高中学生英语入口明显低于文化总成绩入口。入口不占任何优势。基础太薄弱,起点低,英语水平不容易提高。‎ 第二:农村高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度不够,学习方法不当,缺乏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农村中学生不注重英语,更不能长期坚持。‎ 有了动力,犹如生活有了阳光和种子。踩线生有了学习的动力,犹如种子遇上了阳光,‎ 发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离丰收还会远吗?认识到学生发展不足,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 激发踩线生的学习动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强化理论与动机激发 在强化论看来,凡过去受过强化的行为,比过去没有受过强化的行为更有可能发生。如果学生的学习得到强化(如得到好成绩、教师和家长的赞扬等),他们就会有学习的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强化(如没得到好分数或赞扬),就没有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受到惩罚(如遭到同学或老师的嘲笑),则会产生避免学习的动机。学生长期以来的被边缘化的境况几乎淡化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为了强化踩线生的学习动机,针对我们英语教师来说,就要通过各种形式反复重现我们的基础重点知识,例如,我们可以针对踩线生一次听写10个重点单词,或默写简短知识清单,或引导学生先造句,再仿写学生,或引导学生现场做阅读等方法,让他们有信心逐步掌握一定重点知识,取得一点成绩。这期间我们都要随时监督,及时给予肯定,鼓励,才能避免他们被边缘化,才能逐渐激发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期待理论与情感激发 社会心理学认为,教师对具有各种心理特点的学生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要求,这就是教师的期待。教育者的积极期待往往可以克服很多技术层面、工具层面上的不足,更容易融洽师生关系和对学习情感的激发,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发现自己,挖掘自己的价值,在积极的“期待”中,通过激发培养情感等多种非智力方面的因素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供外在支撑。‎ 首先我们英语教师不能因为学生英语成绩差就边缘化他们,然后在学生默写,听写,做题取得一点小成绩后,我们要对这些学生有期待,或从他们旁边过的时候可以不经意间流露一句,期待他们有更好的表现,尝试一下一定梯度的内容。或给他们一个微笑,一个温馨的激励。‎ ‎(三)需要理论与潜力激发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对自我实现的需求。作为一个社会人,都有自尊、自重、自信的需要,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其形成固然有教育者的“善意”的忽略外,从心理的角度来说,更是他们自身的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和自我实现的必然结果,心里的自我封闭、学习方法的不尽科学、评价功能的不足、缺乏必要的心里疏导等等更是抑制了“学生”的学习潜力的开发。学科踩线生作为一个异质群体,他们受到父母、教师或他人的消极评价比一般群体要多,更易受到别人的拒绝或忽视。这要求我们老师平等对待每个踩线生,同时做好他们的心理辅导工作。‎ ‎(四)最近发展区与发展管理机制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辩证地分析了教学、学习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把之表达为一个三位一体的过程,融合进一个积极互动与合作的空间:最近发展区。他认为教学应植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走在儿童发展的前头,由此引出的“辅助学习”的理念,这种理念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最初往往受外在文化的调节、辅助,而后才能逐渐内化为学习者的心理工具。强调社会交互作用在人的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所以,在“学生”的培养与发展上,重视社会交互作用和文化在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中的作用,将成为我们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有效依据与方向。‎ 在农村普通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要促使课堂中多种类型信息交流和及时反馈的产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注重教学情境化的创设,加强教师 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对学生多边多向的交互作用;关注学生,特别是踩线生的发展,将课堂教学融于师生整体的生命活动之中,为师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真正达到情感交流、自然交往的目的。‎ ‎(五)多元智能激励机制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言语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该理论呈现四个基本特征:多元性、差异性、创造性和开发性。短短三年,我们不可能将踩线生的成绩全面提高,而是在某方面或几方面促成进步达到或超过分数线。针对英语这科来说,我们英语教师要学会在英语考题内容上下工夫找可以挖掘的项目。我们不一定能全面提高他们的完型填空等有难度的题目的分数,但我们能逐步提高他们的基础题,阅读和写作的分数,使部分英语差生成绩能提高到70分,90这样上一个台阶的分数。‎ 动力动力,有了动才能有力,教法教法,贵在得法。在农村普通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不同水平学生,特别是踩线生的指导、评价要恰当,合理,多用鼓励性语言,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这也有助于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愿望,也即学习动力。激发踩线生的学习动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如果能巧用一切策略,就能如鱼得水地驰骋于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新课程标准 ‎2.《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构建自主学习模式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教育学基础》‎ ‎4.和学新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 ‎5.何明 成都市级总课题:《农村普通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篇三】‎ 内容摘要:农村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发展面临着一种相当尴尬的境地,而且随着学习英语的时间越久,对英语自主学习的动力就越少。学习动力是打开英语学习的“金钥匙”,一个有强烈学习动力的人,才能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面对新课程改革,要转变教育观念。大胆改革与创新课堂,应能对其教学内容的选择、增删,进行灵活的把握,针对每种不同体裁文章的设计应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有成功感,成功感是树立自信的关键,也符合每个学生的心理需要,有自信就有动力,就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习者以愉快的心情学习,思考和获得知识,有助于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英语自主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激发动力 目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高中英语教学依然面临着一种相当尴尬的境地:从初中到高中,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英语学科上的学困生的比例越来越大,而且随着学习英语的时间越久,对英语自主学习的动力就越少。‎ 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对其英语学习效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学习动力对于英语自主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学习者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自主学习的动力。而且这种动力必须非常迫切,时刻提醒你学习英语,这种动力也必须非常强烈,才能驱动你克服学习道路上的一切困难。‎ 从心理学上分析动机是维持某种行为或行动的一种动态心理过程。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者为了一定的目标而努力的一种持久的驱动力,也是英语学习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心理因素。真正的需要产生真正的动力,这种需要可以是生活的,现实的需要,也可以是心理的,精神的需要。在我国学习英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学习英语的动力较弱,尽管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多,英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很多人并没有强烈的学习动力,大部分的英语学习者只是为了学语言而学语言,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缺少前进的推动力,于是越学越觉得语言枯燥乏味,日久生厌。学习英语要有较大的学习动力。但更需要长期动力,保证每天经常做这样的事情—————这是最难的。所以许多人开始学习英语,过一段时间很快就放弃了—————我们学习英语不是一个持续的提高过程,而是通过一系列的突然提高以及间隔着似乎没有变化的阶段,这就是所谓“高原效应”。在几个月的学习中,你都可能注意不到英语的巨大提高,在这些时候,学习者最容易失去长期的动力并放弃学习。‎ 在近十年的英语教学中不乏有许多学生,尤其是英语成绩差的学生曾经不止一次地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提高英语成绩,背单词,练阅读完型,背范文等等方法都使用了,照理说应该有效啊,结果他们却忽视了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包括急功近利,他们往往希望自己付出后就能看到收获,尤其是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英语学习就恰恰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短期内效果是不明显的。因此,英语学习的这种特点又一次地降低了高中生对英语自主学习的动力。‎ 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主学习的逆反心理还源于对老师的反感、抵触。由于学生的学识基础、个性特征、家庭环境、成长过程等因素存在着客观上的差异,并非每个学生的表现皆能尽如老师之愿。多次的失望、失落,极大地打击了这部分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对英语学习甚至英语老师产生对立、抵触情绪,从而不愿将英语学习上的困难向老师求助,甚至不愿去学英语,导致学习上困难堆积如山,这样就更不愿学英语这样的恶性循环。还有,教师不适当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形成逆反心理的原因。另外,在农村学校里,教师们那种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的教学方式会束缚一些思维活跃、有较强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思维。长期以来,教师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英语教学中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不考就不教不学不练,学生只能应试,没有能力,更不用说想象力和创造力。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再在英语学习上下工夫。  ‎ 面对这种情况就对处于一线教育的英语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我自身的英语教学中也尝试了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确有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我们面对的都是十几岁的青少年,他们每天都在接受着不同的新的信息,他们的思想观念在不断地更新变化着,更新变化的速度有时是你无法想象的。作为每天和这种新时代的年轻人打交道的老师来说,你的教育观念还是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话,那就真的落后了。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转变滞后的、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发展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崭新真实的语言教学环境,通过教学过程中情感和策略的调整,让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以此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同时面对新课标,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教师首先要学会适应,其次是积极实践,再次是努力创造”。《新课标》在其“基本理念”中,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在课程目标上注重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人;在课程内容上注重现代化、人文化、综合化与生活化;在课程实施上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程评价上强调对学生、教师提高和促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二、教学中需要教师大胆地改革与创新 一名合格且具有创意的高中英语教师应能对其教学内容的选择、增删,进行灵活的把握,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各类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教学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每种不同体裁文章的设计应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不断更新英语课程资源,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只有让我们的高中英语课堂充满了新意,才能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护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对学生潜力的开发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比如在选修六第二模块的教学中,我就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教学。本模块是有关文学作品的,文章不管是词汇还是句型都很复杂,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要是按部就班的话,学生肯定听得是云里雾里的。因此,我把整个模块的文章的学习变成了“影音课堂”,我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了相关的视频资料,变阅读课为视听课,结果学生非常感兴趣,甚至在看的过程中还不时重复着听到的英语。同时不少学生都不满足我给他们找的资料,自己还自主主动地查找到了更多的资料来供大家学习。这次教学上的创新让我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方面又有了更多的收获。‎ 三、通过学有所成让学生有成功感 高中生活是艰苦的,尤其让很多同学不堪重负的是高中的考试: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模拟考试直到高考。学生们面对无休止的考试变得麻木,他们总是在被动应付考试,很少听到有学生把考试当作快乐的事。更不用说每次在考试中遇到的失败和挫折。我们要想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动力就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取得一些成功。成就感是树立自信的关键,也符合每个学生的心理需要,有自信就有动力,就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我们应该让学生有机会证实自己、取得成功。这样他们就会获得更大的激励。尤其对于农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失败和挫折相对城市学生要大得多的情况下,他们也努力过,付出过,因此就更需要成功来肯定他们。‎ 四、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对于学生来说确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农村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所能得到的实践环境很少。学生容易因失去兴趣而疲倦,甚至会把英语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不断创造能使学习者产生浓厚兴趣的条件、环境和氛围,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习者以愉快的心情学习,思考和获得知识,有助于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英语自主学习的动力。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给充分利用自己的综合知识来营造浓厚的氛围使学生充分参与、身处其中,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运用来巩固、发展和创新。例如用英语组织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可以由浅人深地组织语言,使学生能够理解并且积极配合。教师用英语指导学生,学生用英语思维,这样学生一定会获益匪浅。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及丰厚的专业知识去吸引学生,使他们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对于高中英语的学习,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关键是学生对教师要有亲切感。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交流的活动。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如果是学生喜欢的老师一走进课堂,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反之,学生对某位教师不喜欢、不信任,甚至产生讨厌、恐惧的心理,那么对他所教的课也不会产生兴趣,甚至会因噎废食,讨厌这门课。可见情感是成功教学的第一要素,情感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钥匙。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角色,重视情感投资,变知识的传播者为积极的参与者,不以权威、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而应真诚地投入活动,利用自己的经验和阅历,在英语词汇、语法或表达等方面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当好导演,把好语言关,以自己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从而萌发强烈的自主学习欲望,这样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四】‎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的环境下,仍然不忘知识的传授、巩固和应用;语言知识应放在英语教学的重要位置。因为“知 ‎” 是“行”的前提:“知”就是知识,知识就是知道,“行”就是实践;不知道,怎么做,又怎么能做好?‎ 六个“坚持”不放松: 一.“单词过关”不放松 二.“每日一句”‎ 不放松 三.“每日一题” 不放松 四.“每日听写”‎ 不放松 五.“任务驱动”不放松 六.“文化熏陶”‎ 不放松 关键词:六个“不放松”; “知 ” 是“行”的前提。‎ 笔者所任教学校地处农村,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层次不一,缺少英语文化氛围。这英语课,该怎么教?什么该教,什么重点教?这令我们非常困惑,通过几年的探索,本人认为: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中,有六个“坚持”不能放松。现分述如下:‎ 一、坚持“单词过关”不放松 高考英语要求的词汇量大,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务必夯实学生的单词基础,并引导学生与遗忘作斗争。‎ 以小组为单位,每天都要检查单词默写两天要布置复习单词。把听写与默写相结合,每课必听写或默写,每周必过关,每单元必盘点,做到单词默写“堂堂清,周周清,单元清”,扎扎实实地打好学习英语的基础。只有记单词,才可以知词性;只有知词性,才可以懂用法;只有懂用法,才可以会组词;会组词,能造句,懂语法,才可以规范地使用英语。最后才能服务于功能话题,中心任务。只有把住单词关,学生才不惧怕英语,才可以发展他们的听、说、读、写的四项技能。没有基础知识的积累,什么中心任务,功能话题,都无从谈起。‎ 当然,这些都要从最基础抓起,要从字母、音标抓起,传统的字母及字母组合读音规则对掌握单词的读音是有帮助的。事实说明,不会读的单词,学生肯定记不住;反之,不会读单词的学生,英语肯定很差。连单词都不会读,记不住的学生,何来学习兴趣?何以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每日一句” 不放松 语言文化是要靠积累而丰富起来的,并在一定的情境应用中方可以习得。由于语言的“排他性 ‎”和语言环境的失缺,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靠的是课堂。而课堂本身就有既定教学任务,怎么办?我认为,有话就说,每日一句,坚持不懈。设置口语值日班长,任务是每天都要在黑板上出具一到两句问题,供同学们课前准备,课堂花3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师生问答,同学问答,也可以进行“记者采访”游戏。刚开始可能要花费多一些的时间,以后就逐渐加快了。‎ 三、坚持“每日一题” 不放松 每日一题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语法、词的用法、句型及语义功能等方面的练习。该题必须是学生易犯错误的、符合考纲的题目。让学生把所做错道题课前把它抄在黑板上,并让其在全班前讲解,课后布置他收集有关此题的各种题型加以分析,结果,在一次考试中全班同学解答此题的正确率达百分之九十八,而其他班级学生的正确率才二十不到。坚持“每日一题”的关键是选题要“精”、讲解要“简”、针对性要“强”。‎ 四、坚持“每日听写”不放松 刚刚得知四川省在2016年高考中将恢复听力,而且比重较大,占到30分。听、说、读、写四大技能中,“听”排在首位。可见听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在新课标的要求中,听力是获取信息的一中技巧和能力,是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而培养起来的一种能力。既是力就有大小,就可以锻炼和培养。‎ 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分不开的一种综合能力。因为读不懂的材料,学生肯定听不懂。说不上来的东西肯定不好写。我认为在课堂上尽量提供给学生一些听说的机会以外,最有效是听写练习。‎ 听写的内容可以是词、短语也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短文。形式可以是词汇复习,可以是句子理解,可以是文章要点。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尽量以默写复习为主。教师应该给学生配备一本专用的听写本,形成每课必听、每课必练的常态化的教学环节。为了让大多数学生听好,课前应该布置好要听的内容,不搞突然袭击。对于听力基础差的学生,听英语,写出汉语也算过关。要分出层次来,不搞“一刀切”,并随时关注差生,防止他们“罢听”。只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锻炼和收获就可以了。绝不可以期望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一样的标准。‎ 五、坚持“任务驱动” 不放松 坚持任务驱动即是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任务。需要说明的是,Reading 部分是贯彻话题任务的样板。没有Reading部分内容的学习,话题任务的执行,就缺少了参照物。可见,Reading部分的教学备受老师们的关注。我认为该部分的教学可准备三种材料:‎ ‎(一)是阅读材料(为话题任务提供范文):分清文章的脉络和学习写作的方法。‎ ‎(二)是精读材料(为话题任务提供词汇、词组、句型和语法方面的帮助)。‎ ‎(三)是谈资(它本身就可以是学生话题简述的原材料)可以引导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简述,根据学生水平的层次,可以多说,也可以少说;增加内容可以,删减内容也可以。总之,要鼓励学生就Reading 部分进行简述,为写话题打下基础。‎ 六、坚持“文化熏陶” 不放松 作为英语学习的中国学生来说,异国的文化风情是陌生的,也是新奇的。正是新奇而陌生的东西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越浓厚,动机也就越强烈。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英语文化中一些令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英语幽默笑话、歌曲、短诗、电影、格言与名言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积累和理解。介绍英国风土人情及其历史概况、引用谚语名言为学生的作文下批语、引导学生用汉语歌曲的旋律唱英语小诗,有效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还与其他老师一起定期举办“学生优秀英语作文展”,并把优秀英语作文发表在校刊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在高中英语教学策略中,我认为语言知识应放在英语教学的首位。因为“知” 是“行”的前提:“知”就是知识,知识就是知道,“行”就是实践;不知道,怎么做,又怎么能做好?何况现在的试卷不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的能力的吗?当然,强调知识的重要,并不意味着否定能力的培养。通过任务为中心的思想,忠实地贯彻了“为用而学,在学中用,学了就用”的崭新理念。也就是说,学生一旦完成了话题的听说读写的任务,该单元的任务即宣告结束。‎ 所以,在农村高中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牢牢把握六个“坚持”不放松。理清知和行的关系。‎ ‎【篇五】‎ 新课改积极倡导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就是指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进行独立学习的能力。英语教学的效果与质量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性,只有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认识,、主动获取知识,不断积累和整合自己学到的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和发展个人的知识和实践能力,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有计划的安排他们的英语学习,行使学习的自主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最大限度的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一、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学生的情感因素中,学习动机是决定学生成败的关键。动机是指激发学生获得知识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使每一堂课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如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学生对英语的喜爱往往是由兴趣开始的,在英语教学中,我经常自编一些诗歌进行教学,这样紧紧扣住学生的心理,让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乐于学习。例如区分:‎ some time“一段时间”‎ 两分离,sometime“有朝一日”‎ 两相依。‎ some times“几次”离别妻与子,‎ sometimes “有时”全家聚一起。‎ 借助诗歌教学,学生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他们愿说乐做,表现出高涨的参与热情。‎ ‎“forget”与“leave”都可译为“遗忘”,如何辨析?我顺口说出:“forget”真特殊,一加地状变“leave”,问题便迎刃而解。‎ 我还经常采用做游戏(game)、表演(act)、讲故事(story)、唱歌(sing)和猜谜(guess)的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钻研,由钻研到成功,并在成功的快感中提高兴趣,推动了学习的不断成功。‎ ‎2、分组交流讨论,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当学生对一个话题感兴趣而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他会很沮丧,经常如此无疑会打击他的参与积极性。而在大班化教学中,让多数学生都在课堂上发言又有一定难度,因此为了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就大量采用了分组交流讨论的形式(groupwork),把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让他们优势互补,互相带动,展现自我。有时为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展示自我,就让他们自由组合;有时我又把男生和女生进行不同的组合,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在分组讨论过程中,学生表现出高涨的参与热情,既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又增强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自由的、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你会发现他们的思维那么广泛,知识面如此宽阔,这让你由衷的去称赞他们,而他们也在你的赞美中更有兴趣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3、融洽师生关系,扩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 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教师有好感,便对这位教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学这门功课,因而成绩卓著。所以师生的融洽关系对完成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卢梭说的好:“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所以教师要注意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创造富有情感的氛围。有时教师富有情感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点头、一句鼓励都会传输丰富的情感和无形力量,拨动学生的心弦,点化灵犀,激励勇气,增强自信。我经常对学生说“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Everyone makes mistakes”,从而消除学生害羞怕错的心理,在这种宽松、随和的氛围里,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的自主学习英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样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了学习英语的动机,调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行使学习的自主权,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推动了学习的不断成功。‎ 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我经常把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和体会告诉学生,不仅引导学生理解英语知识,自觉运用英语知识,而且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英语学习中少走弯路,培养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方法保障。‎ ‎1、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 有了明确的目标,学习才有动力,才有方向。所以在新学期开始,我就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学习的总体目标,知道自己在初中阶段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应达到何种水平,然后确定自己的短期学习目标,并对其作适时地调整,不断确立和实现新的目标。短期学习目标可以是月学习目标(monthly)、周学习目标(weekly)或是每天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daliy)。学生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向自己的总体目标奋进。‎ 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切实可行。就像“A monkey picks ‎ peaches”(猴子摘桃子),伸手可及的桃子不甜,而跳数次也摘不到的桃子又会使人灰心丧气,只有付出努力,向上跳一跳摘到的桃子才是最甜的。所以目标不能过高,也不可过低,需要切实可行,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2、优化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 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懂了不一定会做,会做不一定有创造性,所以我经常引导学生手、脑、口并用,并要求学生坚持“五多”,即:多听、多讲、多读、多写、多练,独立的解决实际问题。‎ 英语知识繁杂琐碎,学好英语就要学会积累。我告诉学生要勤于笔记,善于整理,做好课堂笔记,将重点词汇的用法,重点短语和中考易考点进行认真地整理,形成有序有律的笔记,便于自己随时查阅。为了醒目和查阅方便,还可用不同颜色的笔认真做好各种记号,以增加辨认度和区分度,提高学习效率。并且还应定期复习整理出来的重点内容,做到熟练掌握,熟练运用。‎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生要掌握的词汇越来越多,记忆单词成了绝大多数学生最头痛的一件事。因此,我总结自己多年学习和教学英语的经验,时常向学生传授词汇理解和记忆的方法:(1)、通过拆解单词,识别词缀和词根来学记单词。如:“ endangered”,词根为名词“danger”(危险),加前缀en-变为动词endanger(使危险),再加后缀-ed变为形容词“ endangered”(使处于危险中,即濒临灭绝的)。(2)、通过类比识记单词。如学习“catch teach”和“buy bring ‎ think”等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时,我用一句话点拨:“有a则a,无a则o”,学生们一笑解百愁。(catch-caught-caught,buy-bought-bought)。(3)、通过读音节记忆单词。初学一个较长的单词要多读几遍,便于日后以其读音将之拼写出来,如pronunciation,photography等。另外,通过主观自创一些没有理论依据的办法记忆单词,利用同、近义词和反义词归类,词义的引申和辐射等方法进行多方面的联系扩大词汇量。在加强学法指导的同时,我还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及特点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 “授人以渔”,使之终身受益。学生掌握了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就会主动的去自主学习探究,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创设自学环境,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 课前进行学前预热活动。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用学生听懂或大致听懂的语言讲一个幽默笑话(joke),一句谚语(proverb)或由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英语会话(conversation)自由演讲(speech),自由谈(free ‎ talks)等。然后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的投入课堂教学中。仪表要洒脱、精神要饱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等等,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等。让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参与而非旁观者,学中用,用中学。同时教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不同水平,分别设计和选编学习内容,以“学案”的形式打印、分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 ‎2、拓展课后自主学习的空间 课堂教学时间极为有限,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语言知识与技能不可能立即被学生全部掌握,学生需要一个课外自主学习巩固的过程。通过不断的自我操练,尽可能的消化课堂上大量的语言输入;另外,还要找更多的学习使用英语的机会,如多看英语报刊、收听英语广播、收看英语电视节目,每天读两篇英语短文、一周写一份书面表达等。长此以往,养成习惯,形成自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以上仅仅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点滴体会。新课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教师应着眼于学习主体的研究,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学法指导,创建自主学习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