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1.91 KB
  • 2022-08-08 发布

【教案】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案

  • 4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案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高等教育心理学课程是高等教育师范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和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一方面提供了教育心理学完备的理论框架,介绍了近百年来教育心理学领域非常丰富的研究资料,同时又十分注意和教育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大家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心理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其整体框架我们可以分为发展论、学习论、教学论、课堂管理论及测评论等部分。当代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偏向应用的综合性、偏向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既具有自然科学的特点,又具有人文科学的特点。二、课程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心理学规律以及教师教学的特点和心理学规律,同时能在教学实践中初步运用这些原理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自觉地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并在运用理论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应该了解和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运用学习理论去分析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有关心理现象及其特点、规律,并尝试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同时应了解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并掌握科学的课堂管理原理和方法以及掌握测评的手段。三、本课程和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和区别本课程与高等教育学、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及教育技术学等课程有极其密切的关系。首先,教育学研究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而教育心理学则要说明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应用;其次,普通心理学研究一般的心理活动规律,它涉及到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它是各个心理学分支的基础。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一般规律,它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工作的对象都是教育条件下的学生,儿童心理学要考虑教育条件下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反之,教育心理学无论选择什么研究题材,都得考虑某一阶段实验对象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再次,教育技术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是综合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以及理工科的知识研究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优手段、方法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把握三个要点:一是力求全面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这有助于理解教育心理学中大量的实证研究资料;二是以学生的学习为重点,集中探讨认知领域和品德领域的学习,尤其是认知领域的学习,已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三是注意把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学习实践以及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也即要关注理论结合实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页,共49页-----------------------\n际的问题。《高等教育心理学》教材的重点是:学习心理的理论与实践。Ⅱ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历史和方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专家教师的特点、教—学过程的宏观模式和微观模式;2.了解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等;3.理解教师成长的阶段、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本章重点: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本章难点:教—学过程的宏观模式和微观模式、专家教师的特点。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教学、教师和教育心理学(一)教学:科学,还是艺术(二)教师:从新手到专家1.教师成长的阶段2.专家教师(三)教育心理学: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宏观模式2.教学过程微观模式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作用(一)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二)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1.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2.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关系3.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关系(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理论意义2.教学实际意义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3.成熟时期(60年代~70年代末)4.完善时期(80年代以后)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页,共49页-----------------------\n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步骤1.科研选题2.形成研究问题3.确定变量及其测量技术4.提出假设和选择研究方法(三)研究的有效性(四)阅读研究文章1.定性研究2.定量研究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教学、教师和教育心理学1.教学:科学,还是艺术(了解)2.教师:从新手到专家(1)教师成长的阶段(理解)(2)专家教师的特点(理解)3.教育心理学: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宏观模式①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了解)②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了解)(2)教学过程微观模式①微观教——学过程分析(了解)②如何确定教学目标(了解)③如何考虑学习过程的特点(了解)④如何选择教学方法(了解)(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和作用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了解)2.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1)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了解)(2)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关系(了解)(3)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关系(了解)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理论意义(了解)(2)教学实际意义(了解)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页,共49页-----------------------\n(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了解)(四)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1.教育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理解)(1)客观性原则(理解)(2)系统性原则(理解)(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解)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步骤(了解)3.研究的有效性(了解)4.阅读研究文章(1)定性研究(了解)(2)定量研究(了解)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语言获得和发展的理论与教育、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的理论与教育;2.理解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的动力、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3.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维果茨基的发展观。本章重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本章难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实质及其与教育的一般关系(一)心理发展的实质及其一般过程1.心理发展的概念2.心理发展的动力3.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二)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1.有关遗传和环境作用的理论(1)遗传决定论(2)环境决定论(3)会合论和成熟论(4)相互作用论2.研究遗传和环境作用的方法(1)家谱分析和血缘分析(2)双生子研究(三)教育和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第二节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页,共49页-----------------------\n(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3.影响发展的因素(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2.心理发展观3.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4.内化学说5.维果斯基的理论对教学的影响6.维果斯基的思想对建构主义学习论的影响第三节语言获得和发展的理论与教育(一)强化说(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三)皮亚杰的语言发展理论(四)语言获得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第四节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与教育(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二)艾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三)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心理发展的实质及其与教育的一般关系1.心理发展的实质及其一般过程(1)心理发展的概念(理解)(2)心理发展的动力(理解)(3)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2.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1)有关遗传和环境作用的理论①遗传决定论(了解)②环境决定论(了解)③会合论和成熟论(了解)④相互作用论(了解)(2)研究遗传和环境作用的方法①家谱分析和血缘分析(了解)②双生子研究(了解)3.教育和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理解)(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理解)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5页,共49页-----------------------\n(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理解)(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理解)(3)影响发展的因素(理解)2.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理解)(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了解)(2)心理发展观(了解)(3)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理解)(4)内化学说(了解)(5)维果斯基的理论对教学的影响(理解)(6)维果斯基的思想对建构主义学习论的影响(理解)(三)语言获得和发展的理论与教育1.强化说(了解)2.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了解)3.皮亚杰的语言发展理论(了解)4.语言获得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了解)(四)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与教育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了解)2.艾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了解)3.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了解)第二部分学习心理第三章学习的一般概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学习与脑的关系、学习理论研究的意义及其各种学习理论的发展脉络;2.理解学习的定义、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人类学习的特点、学生学习的特点;3.理解加涅的学习分类、布卢姆的学习分类、奥苏贝尔的分类。本章重点:加涅的学习分类、布卢姆的学习分类、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本章难点:加涅的学习分类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学习的性质、意义和作用(一)什么是学习(二)学习的一般过程(三)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四)人类学习的特点(五)学生学习的特点第二节学习与脑(一)影响脑发展和机能的因素1.营养和环境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6页,共49页-----------------------\n2.生化因素和脑3.生物反馈与脑活动(二)脑的结构和学习1.脑功能的定位2.大脑功能单侧化——割裂脑研究(三)学习、行为问题与脑1.多动症2.暴力行为和侵犯性(四)脑科学研究对教学的意义第三节学习的分类(一)加涅的学习分类1.加涅按学习水平的分类2.加涅按学习结果的分类(二)布卢姆的学习分类(三)奥苏贝尔的分类(四)国内学者的分类第四节学习理论概览(一)学习理论研究的意义(二)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渊源(三)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发展脉络(四)认知派学习论的发展脉络(五)人本主义学习论的发展脉络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学习的性质、意义和作用1.什么是学习(理解)2.学习的一般过程(了解)3.学习的意义和作用(理解)4.人类学习的特点(理解)5.学生学习的特点(理解)(二)学习与脑1.影响脑发展和机能的因素(了解)2.脑的结构和学习(了解)3.学习、行为问题与脑(了解)4.脑科学研究对教学的意义(了解)(三)学习的分类1.加涅的学习分类(1)加涅按学习水平的分类(理解)(2)加涅按学习结果的分类(理解)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7页,共49页-----------------------\n2.布卢姆的学习分类(理解)3.奥苏贝尔的分类(理解)4.国内学者的分类(了解)(四)学习理论概览1.学习理论研究的意义(了解)2.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渊源(了解)3.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发展脉络(了解)4.认知派学习论的发展脉络(了解)5.人本主义学习论发展脉络(了解)第四章行为——联想主义的学习理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和华生的行为主义、认知行为矫正;2.理解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本章重点:桑代克的联结说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本章难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和华生的行为主义(一)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二)华生的行为主义第二节桑代克的联结主义(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二)桑代克的学习律1.准备律2.练习律3.效果律第三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一)斯金纳的实验——斯金纳箱(二)反射学说(三)强化学说1.强化物2.强化的程式(四)行为的学习1.朔造——发展新行为的一种方法2.消退与维持3.先前刺激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8页,共49页-----------------------\n第四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一)社会认知理论(二)交互决定论(三)观察学习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复制过程4.动机过程第五节认知行为矫正(一)自我管理(二)自我言语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和华生的行为主义1.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了解)2.华生的行为主义(了解)(二)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解)1.学习的实质(理解)2.桑代克的学习律(理解)(1)准备律(理解)(2)练习律(理解)(3)效果律(理解)(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理解)1.斯金纳的实验——斯金纳箱(了解)2.反射学说(理解)3.强化学说(理解)(1)强化物(理解)(2)强化的程式(理解)4.行为的学习(1)朔造——发展新行为的一种方法(了解)(2)消退与维持(了解)(3)先前刺激(了解)(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理解)1.社会认知理论(理解)2.交互决定论(理解)3.观察学习过程(理解)(五)认知行为矫正1.自我管理(了解)2.自我言语(了解)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9页,共49页-----------------------\n第五章认知的——组织的学习理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苛勒和托尔曼做的经典实验、学习的信息加工论及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2.理解格式塔学习理论、托尔曼符号学习论、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贝尔认知结构同化学习论、建构主义学习论。本章重点: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贝尔认知结构同化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论本章难点:建构主义学习论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格式塔学习理论(一)苛勒的经典实验研究(二)学习的本质第二节托尔曼符号学习论(一)托尔曼的经典实验研究(二)学习的本质(三)潜伏学习第三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一)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二)类别及编码系统(三)关于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四)提倡发现学习(五)对布鲁纳理论的评价第四节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一)有意义的学习1.有意义学习的标准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1)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发现学习(二)接受学习1.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2.讲解式教学的特点3.对接受学习的看法(三)认知结构同化论(四)教学原则1.逐渐分化原则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0页,共49页-----------------------\n2.整合协调原则3.先行组织者策略第五节学习的信息加工论(一)加涅的学习模式(二)与学习模式相关的教学各阶段第六节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一)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物质和意识关系的理论2.前苏联心理学界关于活动和意识关系的理论3.维果斯基和列昂节夫的活动心理学(二)智力活动形成的五个基本阶段1.活动的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有声言语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5.内部言语阶段第七节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一)建构主义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二)当今建构主义对于学习的基本解释(三)认知建构主义与教学1.认知灵活性理论及其随机通达教学(1)结构不良领域与学习(2)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随机通达教学2.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及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3.情境性教学4.支架式教学5.教学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四)对认知建构主义的简评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格式塔学习理论1.苛勒的经典实验研究(了解)2.学习观(理解)(二)托尔曼符号学习论1.托尔曼的经典实验研究(了解)2.学习观(理解)3.潜伏学习(理解)(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理解)1.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了解)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1页,共49页-----------------------\n2.类别及编码系统(了解)3.关于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理解)4.提倡发现学习(理解)5.对布鲁纳理论的评价(理解)(四)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理解)1.有意义的学习(1)有意义学习的标准(理解)(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理解)(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理解)①表征学习(理解)②概念学习(理解)③命题学习(理解)2.接受学习(1)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理解)(2)讲解式教学的特点(理解)(3)对接受学习的看法(理解)3.认知结构同化论(理解)4.教学原则(理解)(1)逐渐分化原则(理解)(2)整合协调原则(理解)(3)先行组织者策略(理解)(五)学习的信息加工论1.加涅的学习模式(了解)2.与学习模式相关的教学各阶段(了解)(六)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理解)(七)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理解)1.建构主义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了解)2.当今建构主义对于学习的基本解释(理解)3.认知建构主义与教学(1)认知灵活性理论及其随机通达教学①结构不良领域与学习(理解)②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随机通达教学(理解)(2)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及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理解)(3)情境性教学(理解)(4)支架式教学(理解)(5)教学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理解)4.对认知建构主义的简评(理解)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2页,共49页-----------------------\n第六章学习与迁移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早期迁移理论中的格式塔关系理论、迁移的逆向曲面模型、学习定势与迁移关系、六七十年代有关的迁移研究;2.理解迁移的定义、迁移分类中按影响顺序和性质的分类、八九十年代对迁移的研究;3.理解迁移理论中的形式训练说、相同元素说和概括化理论、奥苏贝尔的迁移观、影响迁移的因素;4.掌握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本章重点:奥苏贝尔的迁移观、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本章难点:八九十年代对迁移的研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迁移的概述(一)迁移的定义(二)迁移的分类1.迁移的领域2.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3.正迁移和负迁移4.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三)迁移在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第二节有关迁移的理论和研究(一)早期的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2.相同元素说3.概括化理论4.格式塔关系理论5.迁移的逆向曲面模型6.学习的定势与迁移(二)六七十年代的迁移研究1.能力论2.布鲁纳论迁移3.奥苏贝尔论迁移4.认知迁移理论5.鲁宾斯坦论迁移(三)八九十年代对迁移的研究1.关于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的新争论2.有关专家——新手解决问题的研究3.元认知与迁移4.基于问题空间假说的迁移理论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3页,共49页-----------------------\n第三节影响迁移的因素(一)个人因素(二)客观因素第四节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一)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二)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三)在进行教学时,应具体分析所要教授的内容适合何种迁移(四)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五)有意识地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帮他们掌握概括化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六)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迁移的概述1.迁移的定义(理解)2.迁移的分类(1)迁移的领域(了解)(2)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理解)(3)正迁移和负迁移(理解)(4)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了解)3.迁移在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了解)(二)有关迁移的理论和研究1.早期的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理解)(2)相同元素说(理解)(3)概括化理论(理解)(4)格式塔关系理论(了解)(5)迁移的逆向曲面模型(了解)(6)学习的定势与迁移(了解)2.六七十年代的迁移研究(1)能力论(了解)(2)布鲁纳论迁移(了解)(3)奥苏贝尔论迁移(理解)(4)认知迁移理论(了解)(5)鲁宾斯坦论迁移(了解)3.八九十年代对迁移的研究(1)关于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的新争论(理解)(2)有关专家——新手解决问题的研究(理解)(3)元认知与迁移(理解)(4)基于问题空间假说的迁移理论(了解)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4页,共49页-----------------------\n(三)影响迁移的因素(理解)1.个人因素(理解)2.客观因素(理解)(四)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理解)第七章学习动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学习动机理论中的强化论;2.理解动机和学习动机的定义、耶尔克斯——多德森律、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理论、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3.掌握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本章重点:自我效能感理论和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本章难点:成就动机论和归因理论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动机与学习动机1.动机的定义2.学习动机的定义(二)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三)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四)学习动机的分类1.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一)强化论(二)需要层次论(三)自我效能感理论(四)成就动机论(五)归因理论第三节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一)内部条件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2.成熟与年龄特点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5.学生的焦虑程度(二)外部条件1.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5页,共49页-----------------------\n2.教师的榜样作用第四节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一)学习动机的培养1.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2.设置具体的目标及达到的方法3.设置榜样4.培养对学习的兴趣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6.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二)学习动机的激发1.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4.正确运用竞赛5.注意内外动机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6.注意个别差异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学习动机概述1.动机与学习动机(1)动机的定义(理解)(2)学习动机的定义(理解)2.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了解)3.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耶克斯——多德森律(理解)4.学习动机的分类(1)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理解)(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理解)(二)学习动机理论1.强化论(了解)2.需要层次论(理解)3.自我效能感理论(理解)4.成就动机论(理解)5.归因理论(理解)(三)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理解)1.内部条件(理解)(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2)成熟与年龄特点(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6页,共49页-----------------------\n(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5)学生的焦虑程度2.外部条件(理解)(1)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2)教师的榜样作用(四)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运用)1.学习动机的培养(运用)(1)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2)设置具体的目标及达到的方法(3)设置榜样(4)培养对学习的兴趣(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6)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2.学习动机的激发(运用)(1)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4)正确运用竞赛(5)注意内外动机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6)注意个别差异第三部分几种不同类型的学习第八章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概念的结构、概念的前二种分类、概念的运用、原理学习的意义;2.理解概念和原理的定义、概念的后二种分类、概念的获得、影响原理学习的因素;3.掌握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本章重点:概念的获得、概念与原理的教学本章难点:概念获得的二种形式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概念的学习和教学(一)概念的意义和结构1.什么是概念2.概念的结构(1)特征表说(2)原型说3.概念的种类(1)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7页,共49页-----------------------\n(2)难下定义概念与易下定义概念(3)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4)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二)概念的获得和运用1.概念的获得(1)概念形成(2)概念同化2.概念的运用(1)在知觉水平上运用(2)在思维水平上运用(三)概念的学习和教学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2.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3.正例和反例的运用4.变式和比较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第二节原理的学习(一)什么是原理的学习1.原理的定义2.原理学习的意义(二)影响原理学习的因素1.学习者的内部条件2.学习情境的条件(三)原理教学的几点建议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概念的学习和教学1.概念的意义和结构(1)什么是概念(理解)(2)概念的结构①特征表说(了解)②原型说(了解)(3)概念的种类①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了解)②难下定义概念与易下定义概念(了解)③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理解)④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理解)2.概念的获得和运用(1)概念的获得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8页,共49页-----------------------\n①概念形成(理解)②概念同化(理解)(2)概念的运用①在知觉水平上运用(了解)②在思维水平上运用(了解)3.概念的学习和教学(运用)(二)原理的学习1.什么是原理的学习(1)原理的定义(理解)(2)原理学习的意义(了解)2.影响原理学习的因素(理解)(1)学习者的内部条件(理解)(2)学习情境的条件(理解)3.原理教学的几点建议(运用)第九章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模式、现代认知派中的后三种模式、了解一般性思维技能训练课程、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后二种策略;2.理解问题解决的性质、问题解决的早期二种理论、奥苏贝尔等人的模式、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影响因素;3.理解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4.掌握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本章重点: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本章难点:奥苏贝尔等人的问题解决模式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解决问题(一)问题解决的性质1.问题2.问题解决(二)问题解决的理论和模式1.试误说2.顿悟说3.信息加工论模式4.现代认知派的模式(1)奥苏贝尔等人的模式(2)格拉斯的模式(3)基克等人的模式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9页,共49页-----------------------\n5.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解决问题的模式(三)解决问题的过程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2.寻求解答阶段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4.评价结果阶段(四)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1.问题因素(1)问题的刺激特点(2)功能固着(3)反应定势(4)酝酿效应2.个人因素(1)有关的背景知识(2)智慧水平(3)认知特性(4)动机的强度(5)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五)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1.一般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2.专家和新手的研究(1)专家的知识(2)新手的误区3.教学实际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1)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2)问题的难度要适当(3)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4)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5)辅导学生善于从记忆中提取信息(6)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第二节批判性思维(一)批判性思维的含义(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途径1.一般性思维技能训练课程(1)德波洛的CoRT课程(2)里普曼的《儿童哲学》(3)弗斯坦的思维工具强化2.结合常规训练批判性思维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0页,共49页-----------------------\n(三)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方法1.在学生比较熟悉的主题中,学生最容易获得批判性思维技能2.提供各种不同的两难材料,进行反复的练习3.创设良好的批判性思维的课堂气氛(四)对批判性思维技能培养的批评第三节创造性思维(一)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二)创造性的评估(三)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1.智力、遗传素质和脑的活动方式2.信息存贮量3.动机4.个性5.环境(四)创造性思维的训练1.利用脑激励法鼓励学生创造2.吉尔福持的策略(1)拓宽问题(2)分解问题(3)常打问题(4)快速联想与中止评判(5)延长努力(6)列举属性(7)形成联系(8)尝试灵感3.弗里德里森的教学策略(1)酝酿(2)中止判断(3)适当的气氛(4)分析(5)思维技能(6)反馈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解决问题1.问题解决的性质(1)问题的定义(理解)(2)问题解决的定义(理解)2.问题解决的理论和模式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1页,共49页-----------------------\n(1)试误说(理解)(2)顿悟说(理解)(3)信息加工论模式(了解)(4)现代认知派的模式①奥苏贝尔等人的模式(理解)②格拉斯的模式(了解)③基克等人的模式(了解)(5)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解决问题的模式(了解)3.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4.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理解)(1)问题因素①问题的刺激特点(了解)②功能固着(理解)③反应定势(理解)④酝酿效应(理解)(2)个人因素(理解)①有关的背景知识②智慧水平③认知特性④动机的强度⑤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5.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1)一般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了解)(2)专家和新手的研究(理解)①专家的知识(理解)②新手的误区(理解)3.教学实际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运用)(二)批判性思维1.批判性思维的含义(理解)2.批判性思维的训练途径(1)一般性思维技能训练课程①德波洛的CoRT课程(了解)②里普曼的《儿童哲学》(了解)③弗斯坦的思维工具强化(了解)(2)结合常规训练批判性思维(了解)3.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方法(运用)(三)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理解)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2页,共49页-----------------------\n2.创造性的评估(了解)3.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理解)4.创造性思维的训练(1)利用脑激励法鼓励学生创造(运用)(2)吉尔福特的策略(了解)(3)弗里德里森的教学策略(了解)第十章学习策略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学习策略的成分、过程性知识的认知策略及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2.理解学习策略的定义、陈述性知识的三类认知策略;3.理解元认知的结构及其元认知策略;4.掌握策略教学的运用原则。本章重点:陈述性知识的三类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本章难点:学习策略的成分和元认知的结构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一)学习策略的定义(二)学习策略的成分及其层次迈克卡等人提出的学习策略的成分(三)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过程及元认知的关系(四)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的学习第二节认知策略(一)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1.复述策略(1)排除干扰(2)抑制和促进(3)首位和近位效应(4)及时复习(5)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6)部分复习和整体复习(7)自问自答或尝试背诵(8)过度学习(9)自动化(10)实施——在实践中学习(11)情境相似性和情绪生理状态相似性的影响(12)心向、态度和兴趣的影响2.精细加工策略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3页,共49页-----------------------\n(1)位置记忆法(2)首字联词法(3)限定词法(4)关键词法(5)视觉想象(6)寻找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信息的多余性(7)联系实际生活(8)充分利用背景知识3.组织策略(1)列提纲(2)作关系图(3)运用理论模型(二)过程性知识的认知策略1.模式再认知识2.动作系列知识第三节元认知(一)元认知结构1.元认知知识2.元认知控制(二)元认知策略1.计划策略2.监控策略(1)领会监控(2)集中注意3.调节策略第四节学习策略的应用(一)策略教学的原则1.特定性2.生成性3.有效的监控4.个人效能感(二)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1.划线2.做笔记4.PQ4R方法5.提问策略6.生成性学习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4页,共49页-----------------------\n(一)学习策略概述1.学习策略的定义(理解)2.迈克卡等人提出的学习策略的成分(了解)3.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过程及元认知的关系(了解)4.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的学习(了解)(二)认知策略1.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1)复述策略(理解)①首位和近位效应(理解)②及时复习(理解)③过度学习(理解)(2)精细加工策略(理解)①位置记忆法(理解)②首字联词法(理解)③关键词法(理解)(3)组织策略(理解)①列提纲(理解)②作关系图(理解)2.过程性知识的认知策略(了解)(1)模式再认知识(了解)(2)动作系列知识(了解)(三)元认知1.元认知结构(理解)(1)元认知知识(理解)(2)元认知控制(理解)2.元认知策略(1)计划策略(理解)(2)监控策略(理解)①领会监控(理解)②集中注意(理解)(3)调节策略(理解)(四)学习策略的应用1.策略教学的原则(运用)(1)特定性(2)生成性(3)有效的监控(4)个人效能感2.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了解)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5页,共49页-----------------------\n(1)划线(2)做笔记(3)写提要(4)PQ4R方法(5)提问策略(6)生成性学习第十一章品德形成与培养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品德的结构、德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道德知识的领会和有关道德行为的三个基本概念及依此概念设计的实验2.理解品德的定义、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特点及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3.掌握道德情感的培养措施、道德行为培养的措施及矫正不良品德的措施本章重点: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和道德行为培养的措施本章难点: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德育心理学概述(一)品德的定义(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三)德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德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德育心理研究方法第二节前苏联德育心理研究状况(一)50年代以前情况(二)60年代以来的主要动向1.理论上的进展(1)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2)活动——动机理论2.研究课题3.研究方法的根本改变第三节道德认知的形成过程及培养(一)道德认知发展论1.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论(1)他律期(2)自律期2.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1)前习俗水平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6页,共49页-----------------------\n(2)习俗水平(3)后习俗水平(二)道德知识的领会、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以及道德信念的产生1.道德知识的领会2.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特点(1)从他律到自律(2)从对效果的评价到对行为动机的评价(3)从对别人的评价到对自己的评价(4)从片面到全面(5)从依据道德情境进行评价到依据道德原则进行评价第四节道德情感的形成及培养(一)精神分析学派对道德情感的研究(二)道德情感的培养第五节道德行为的形成及培养(一)有关道德行为的社会学习论1.三个基本概念并依此概念设计实验(1)抗拒诱惑及其实验(2)赏罚控制(3)榜样学习的实验(二)道德行为的培养1.增强道德意志,抗拒诱惑2.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坏习惯的消除第六节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一)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1.微社会环境中的消极的客观因素(1)家庭的不良影响(2)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3)社会上剥削阶段意识的侵蚀2.学生品德不良的内部心理原因(1)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共有特点(2)品德不良学生特有的心理因素(二)矫正不良品德措施及其心理学依据1.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信任与爱,从而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2.改变微环境3.在通过集体进行教育时,特别要着眼于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是非观念与是非感4.要培养学生与诱因作斗争的能力,增强道德意志,巩固新的行为习惯5.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7页,共49页-----------------------\n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德育心理学概述1.品德的定义(理解)2.品德的心理结构(了解)3.德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二)道德认知的形成过程及培养1.道德认知发展论(1)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论(理解)(2)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理解)2.道德知识的领会、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以及道德信念的产生(1)道德知识的领会(了解)(2)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特点(理解)(三)道德情感的形成及培养道德情感的培养(运用)(四)道德行为的形成及培养1.有关道德行为的社会学习论(1)三个基本概念并依此概念设计实验①抗拒诱惑及其实验(了解)②赏罚控制(了解)③榜样学习的实验(了解)2.道德行为的培养(运用)(五)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1.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理解)2.矫正不良品德措施及其心理学依据(运用)第四部分教学心理第十二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的设置、课程目标的设计;2.了解各种教学形成的教学过程或注意事项及教学环境的设置;3.理解教学目标设置的意义、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布卢姆认知目标的设置;4.理解各种教学形式的定义及讲演法的优点和局限。本章重点: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和布卢姆认知目标的设置本章难点: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设置教学目标(一)设置教学目标的意义(二)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8页,共49页-----------------------\n1.行为目标设置方法——从具体入手2.认知目标设置方法——从一般入手3.综合方法(三)各种教学目标的设置1.认知目标(1)知识(2)领会(3)应用(4)分析(5)综合(6)评价2.情感目标(1)接受(2)反应(3)形成价值观念(4)组织价值观念系统(5)价值体系个性化3.动作技能目标(1)知觉(2)模仿(3)操作(4)准确(5)连贯(6)习惯化(四)课程目标的设计1.列出所学内容和学生的行为2.任务分析第二节选择教学形式(一)课堂讲演1.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2.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2)讲解(3)保持学生的注意(4)进行总结(二)课堂问答1.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2.教学过程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9页,共49页-----------------------\n(1)作好充分准备(2)向学生提问的问题要多种多样(3)提问的问题,要难易适度(4)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班(5)向学生提问后,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6)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以适当的反馈(三)课堂自习1.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2.一般性教学过程(1)注意作业的特点(2)确保学生明白任务(3)进行仔细的监视3.操练和练习的教学过程(1)要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并在有关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练习(2)练习时,要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3)要注意练习的循序渐进性(4)练习要难易适度(5)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6)作好练习的总结(四)小组讨论1.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2.教学过程(1)讨论前,师生要作好充分准备(2)讨论议题要简明(3)进行适当的监控和引导(4)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普遍发言(5)每次讨论结束后,要作出小结(五)个别化教学1.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2.教学过程(1)学习的步调(2)教学目标(3)学习活动或材料(4)阅读水平(5)学生用以显示新学信息的方法第三节设置教学环境(一)课堂设计形式1.基本的课堂设计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0页,共49页-----------------------\n2.特殊课堂设计3.暂时性课堂设计(二)课堂设计中考虑的因素1.固定的设施2.交通区3.工作区4.家具和设备5.教学材料6.可见性7.提供选择8.灵活性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设置教学目标1.设置教学目标的意义(理解)2.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1)梅杰的行为目标(理解)(2)格兰伦德的认知目标(理解)(3)综合方法(理解)3.各种教学目标的设置(1)布卢姆的认知目标设置(理解)(2)情感目标(了解)(3)动作技能目标(了解)4.课程目标的设计(了解)(1)列出所学内容和学生的行为(了解)(2)任务分析(了解)(二)选择教学形式1.课堂讲演(1)讲解法和演示法的定义(理解)(2)讲演法的优点(理解)(3)讲演法的局限(理解)(4)讲演法的教学过程(了解)2.课堂问答(1)课堂问答的定义(理解)(2)课堂问答的注意事项(了解)3.课堂自习(1)课堂自习的定义(理解)(2)一般性教学过程(了解)(3)操练和练习的教学过程(了解)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1页,共49页-----------------------\n4.小组讨论(1)小组讨论的定义(理解)(2)小组讨论的注意事项(了解)5.个别化教学(1)个别化教学的定义(理解)(2)个别化教学的注意事项(了解)(三)设置教学环境1.课堂设计形式(1)基本的课堂设计(了解)(2)特殊课堂设计(了解)(3)暂时性课堂设计(了解)2.课堂设计中考虑的因素(了解)第十三章有效的教学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卡罗尔学校学习的模式、了解合作学习和人本主义方法的一些具体方法以及针对不同类型学生有效教学的一些具体途径2.理解有效教师的特征,加涅的接受教学和发现学习本章重点:加涅的接受教学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本章难点:加涅的接受教学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有效教学概述(一)卡罗尔学校学习的模式(二)有效教学的QAIT模式1.QAIT模式图2.QAIT模式中的因素第二节有效教师的特征(一)知识丰富(二)条理清晰(三)热情、热心第三节针对不同课题的有效教学(一)指导教学1.加涅的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设计(1)学习的分类与条件(2)学习的内部条件与教学(3)教学的设计与指导2.罗森赛恩等人的指导教学和我国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2页,共49页-----------------------\n(2)呈现新材料(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4)提供反馈与纠正(5)提供独立的练习(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二)发现学习1.发现法和探究法2.发现学习与指导教学的比较3.影响发现学习的几个因素4.发现法的优缺点(三)合作学习1.学生按小组成绩分组2.小组—游戏—锦标赛3.花锯式合作4.学习集体5.小组辅助个别化学习6.合作性整合阅读和作文(四)人本主义方法1.自我调节的学习2.情感教育3.真实性评定4.自我激励5.开放学校6.建构主义者的人本主义教育方法第四节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有效教学(一)全班教学(二)小组教学1.能力分组2.同伴辅导3.小组活动(三)个别化教学1.早期的个别化程序2.程序教学3.计算机辅助教学4.掌握学习5.独立学习6.适应性教学7.个别辅导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3页,共49页-----------------------\n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有效教学概述卡罗尔学校学习的模式(了解)(二)有效教师的特征(理解)(三)针对不同课题的有效教学1.加涅的指导教学(1)学习的内部条件与教学①学习层次与教学的序列原则(理解)②学习的准备(理解)(2)教学的设计与指导(了解)2.发现学习(1)发现法和探究法(理解)(2)发现学习与指导教学的比较(理解)(3)影响发现学习的几个因素(理解)(4)发现法的优缺点(理解)3.合作学习(1)合作学习的定义(理解)(2)学生按小组成绩分组(了解)4.人本主义方法(1)人本主义教育的定义(理解)(2)自我调节的学习(了解)(3)开放学校(了解)(四)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有效教学1.全班教学(了解)2.小组教学(1)能力分组(理解)(2)同伴辅导(了解)(3)小组活动(了解)3.个别化教学(1)程序教学(了解)(2)计算机辅助教学(了解)(3)掌握学习(理解)第十四章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感觉通道的差异、与学习有关的生活方式及个别差异的了解和鉴定;2.了解认知方式中的整体性和系列性、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及内倾和外倾的类型;3.理解认知方式中的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反思性和冲动性含义及与学习和教学的关系、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4页,共49页-----------------------\n理解个别差异、特殊儿童、超常儿童及智能不足儿童的定义;4.掌握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因材施教问题本章重点:认知方式中的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反思性和冲动性;本章难点: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因材施教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学生的个别差异概述(一)心理的个别差异定义(二)心理个别差异问题的起因(三)学校环境中学生个别差异的表现1.学习方式的差异2.男女生的学习差异问题第二节学习方式差异(一)感觉通道(二)与学习有关的生活方式(三)认知方式1.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1)概念、特征及测量(2)与学习的关系(3)与强化的关系(4)与教学的关系2.反思性和冲动性(1)概念及测量(2)与学习的关系3.整体性和系列性(1)概念(2)与学习的关系(3)在教学上的意义4.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5.内倾和外倾(四)大脑的单侧化第三节因材施教的心理学问题(一)个别差异的了解和鉴定(二)学校教育实践中因材施教的问题1.要克服常模思想的束缚2.关于编组问题(1)按年龄和年级分组(2)按能力分组(3)按社会人际关系编组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5页,共49页-----------------------\n3.改变学习方式的研究第四节特殊儿童教育的心理学问题(一)特殊教育及纳入主流运动1.特殊儿童的定义2.对特殊教育的一些观点的新的变化——纳入主流3.如何使特殊和非特殊的学生结合起来(1)尽早鉴别特殊儿童(2)纳入主流的具体做法(二)学校教学中各类特殊儿童的教育1.超常儿童2.智能不足儿童3.情绪困扰儿童的教学4.学习障碍儿童的教学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学生的个别差异概述心理的个别差异定义(理解)(二)学习方式差异1.感觉通道(了解)2.与学习有关的生活方式(了解)3.认知方式(1)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①强依性的概念及其特征(理解)②与学习的关系(理解)③与强化的关系(理解)④与教学的关系(理解)(2)反思性和冲动性①反思性和冲动性的概念及测量(理解)②与学习的关系(理解)(3)整体性和系列性①整体性和系列性的概念(了解)②与学习的关系(了解)③在教学上的意义(了解)(4)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了解)(5)内倾和外倾(了解)(三)因材施教的心理学问题1.个别差异的了解和鉴定(了解)2.学校教育实践中因材施教的问题(运用)(四)特殊儿童教育的心理学问题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6页,共49页-----------------------\n1.特殊儿童的定义(理解)2.超常儿童的定义(理解)3.智能不足儿童的定义(理解)第五部分课堂管理心理第十五章课堂管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课堂管理和教学的关系、课堂管理目标、课堂管理的设计及教师的领导方式;2.理解课堂的特征、不良行为的原因及课堂气氛和教师领导方式之间的关系;3.掌握行为矫正的原则、实用行为分析程序及如何建立一个好的班风。本章重点:课堂气氛和教师领导方式的关系;本章难点:掌握行为矫正的原则及实用行为分析程序。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课堂管理的一般概述(一)课堂生态学1.课堂的特征(1)多维性(2)同时性(3)即时性(4)不可预测性(5)公开性(6)历史性2.教学任务需要3.与年龄有关的需要4.教师的教学(二)课堂管理和教学的关系(三)课堂管理的目标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2.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3.帮助学生自我管理第二节课堂管理设计(一)设计(学年开始之前)1.确定所期望的学生行为2.将期望转化为程序和规则3.确定后果(二)管理(学年开始几周)(三)维持和完善(直到学年末)1.鼓励学生投入有建设性的学习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7页,共49页-----------------------\n2.预防是最好的良药3.处理纪律问题第三节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一)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1.教师的注意2.同伴的注意3.逃避不愉快的状态或活动(二)行为矫正原则1.识别目标行为和强化2.设立基点行为3.选择强化物和强化的标准4.如有必要,选择惩罚及其标准5.观察行为并与基点作比较6.减少强化的频率(三)实用行为分析程序1.以家庭为背景的强化2.个人日志卡3.整班信物强化4.集体连坐程序第四节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一)课堂气氛与教师的领导方式1.专制独裁的小组2.民主的组3.放任主义的组(二)建立了一个好的班风1.教师要“了解自己”2.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3.教师要“了解目标”4.教师要“了解从何开始”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课堂管理的一般概述1.课堂生态学课堂的特征(理解)2.课堂管理和教学的关系(了解)3.课堂管理的目标(了解)(二)课堂管理设计1.设计(学年开始之前)课堂规划和程序设计的三步聚(了解)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8页,共49页-----------------------\n2.管理(学年开始几周)3.维持和完善(直到学年末)的措施(了解)(三)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1.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理解)2.行为矫正原则(运用)3.实用行为分析程序(运用)(1)以家庭为背景的强化(了解)(2)个人日志卡(了解)(3)整班信物强化(了解)(4)集体连坐程序(了解)(四)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课堂气氛与教师的领导方式(理解)(1)专制独裁的小组(了解)(2)民主的组(了解)(3)放任主义的组(了解)2.建立一个好的班风(运用)第十六章教师心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教师的评定及教师参与研究;2.理解教师的角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品质及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本章重点:教师的专业品质本章难点:教师的成长和培养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教师的角色1.设计者2.指导者和信息源3.促进者4.组织者和管理者5.伙伴6.帮助者7.反思者与研究者第二节教师的专业品质(一)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1.教学效能感2.教师控制点3.对学生的控制4.与工作压力有关的信念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9页,共49页-----------------------\n(二)情感投入1.对学生的责任感2.为人师表,不断自我提高3.与学生间的友好信赖的关系(三)教师对教学与学习的基本理解(四)教师的教学能力1.教学认知能力2.教学操作能力3.教学监控能力(五)教师的交互沟通能力(六)教师个性特征1.烦躁型、胆怯型与整合型2.具体——抽象倾向3.教师的场的定向第三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二)学生对教师的影响(三)师生的相互作用第四节教师的评定(一)教师评定的角度1.从教学效果评定2.从教学过程的角度评定3.从教师内在专业品质的角度进行评定(二)评定的方式1.教师自我评定2.同伴或同事的评定第五节教师的成长和培养(一)观摩和分析(二)微型教学(三)教学决策训练(四)教师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1.反思的成分(1)认知成分(2)批判成分(3)教师的陈述2.反思环节(1)具体经验阶段(2)观察与分析阶段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0页,共49页-----------------------\n(3)重新概括(4)积极的验证3.反思的几种方法4.教师反思研究的背景(五)教师参与研究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教师的角色(理解)(二)教师的专业品质(理解)1.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理解)(1)教学效能感(理解)(2)教师控制点(理解)(3)对学生的控制(4)与工作压力有关的信念2.情感投入(理解)3.教师对教学与学习的基本理解(理解)4.教师的教学能力(理解)(1)教学认知能力(理解)(2)教学操作能力(理解)(3)教学监控能力(理解)5.教师的交互沟通能力(理解)6.教师个性特征(理解)(1)烦躁型、胆怯型与整合型(理解)(2)具体——抽象倾向(理解)(3)教师的场的定向(理解)(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了解)1.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了解)2.学生对教师的影响(了解)3.师生的相互作用(了解)(四)教师的评定1.教师评定的角度(了解)(1)从教学效果评定(了解)(2)从教学过程的角度评定(了解)(3)从教师内在专业品质的角度进行评定(了解)2.评定的方式(了解)(1)教师自我评定(了解)(2)同伴或同事的评定(了解)(五)教师的成长和培养(理解)1.观摩和分析(理解)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1页,共49页-----------------------\n2.微型教学(理解)3.教学决策训练(理解)4.教师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理解)(1)反思的成分(了解)(2)反思环节(了解)(3)反思的几种方法(了解)(4)教师反思研究的背景(了解)5.教师参与研究(了解)第十七章学习测量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测验的后三种分类、信度和效度的种类、能力与成就标准化测验以及适用于学校的其他测验;2.理解测验的定义、测量、评定和测验的关系、测验的第一种分类;3.理解测验的功能、测验良好性的指标及标准化测验本章重点:测验的良好性指标本章难点:标准化测验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测量的定义及分类(一)测量的定义(二)测量、评定与测验的关系(三)测验的分类1.标准化测验和非标准化测验2.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3.成就测验、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4.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预测性测验5.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6.速度和难度测验7.文字和非文字测验(四)测验的功能1.选拔2.安置3.诊断4.咨询(五)测验良好性的指标1.信度(1)信度的定义(2)信度的种类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2页,共49页-----------------------\n①重测信度②复本信度③分半信度④评分者信度2.效度(1)效度的定义(2)效度的种类①内容效度②构想效度③实证效度第二节标准化测验(一)标准化测验的定义及其特点(二)测验标准化的程序(三)标准化测验的优点与缺点(四)标准化测验的选择和使用1.对测验人员的要求2.选择测验的要点3.标准化测验的使用第三节能力与成就标准化测验(一)智力测验1.斯——比量表2.韦氏智力量表3.瑞文测验4.关于智力测验的争论(二)创造力测验与其他特殊能力测验1.创造力测验2.特殊能力测验(1)音乐能力倾向测量(2)艺术能力倾向测量(3)用于学科学习预测和职业指导的特殊能力测验第四节适用于学校的其他测验(一)与学习有关的动机、态度和方式的测验(二)性格气质量表(三)道德的测量(四)人际关系的测验第五节标准测验分数的解释(一)对测验分数的一般趋势的度量1.集中趋势的度量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3页,共49页-----------------------\n(1)算术平均数(2)中数(3)众数2.离中趋势的度量(1)方差和标准差(2)全距3.标准分数(1)标准分数的定义(2)标准分数的特点(3)标准分数的应用(二)测验分数的分布(三)测验分数的表示1.原始分数2.百分等级3.标准分数第六节测验的新进展(一)测验内容的变革(二)计算机化的适应性测验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测量的定义及分类1.测量的定义(理解)2.测量、评定与测验的关系(理解)3.测验的分类(1)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理解)(2)标准化测验和非标准化测验(了解)(3)成就测验、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了解)(4)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预测性测验(了解)4.测验的功能(理解)5.测验良好性的指标(理解)(1)信度①信度的定义(理解)②信度的种类(了解)(2)效度①效度的定义(理解)②效度的种类(了解)(二)标准化测验1.标准化测验的定义(理解)2.标准化测验的特点(理解)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4页,共49页-----------------------\n3.标准化测验的优点与缺点(理解)(三)能力与成就标准化测验1.智力测验(1)斯——比量表(了解)(2)韦氏智力量表(了解)(3)瑞文测验(了解)(4)关于智力测验的争论2.创造力测验(了解)(四)适用于学校的其他测验1.与学习有关的动机、态度和方式的测验(了解)2.性格气质量表(了解)3.道德的测量(了解)4.人际关系的测验(了解)第十八章课堂评定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课堂评定的三种模式、教师自骗测验的类型及关于评定的研究2.理解评定、课堂评定的定义、评定的分类、课堂评定的功能、教师自编测验及对评定的思考本章重点:评定的分类和教师自编测验本章难点:评定的分类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教育评定概述(一)评定的定义(二)评定的分类1.诊断性评定、形成性评定和总结性评定2.常模参照评定与标准参照评定3.正式评定一非正式评定4.团体与个体评定第二节课堂评定(一)课堂评定的含义(二)课堂评定的功能1.筛查2.分类3.诊断4.制定教学计划5.指导学生(三)教育决策和评定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5页,共49页-----------------------\n(四)课堂评定的三种模式1.传统的评定2.动态评定3.课程本位评定第三节教师自编测验(一)教师自编测验与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区别(二)测验前的计划1.确定测验的目的2.确定测验要考查的学习结果3.列出测验要包括的课程内容4.写出考试计划或细目表(三)教师自编测验的类型1.主观题和客观题2.选择性反应题与构造性反应题(四)编制测验的注意事项(五)课堂测验的具体形式1.选择题2.是非题3.匹配题4.填空题5.论文题(六)教师自编测验的常见错误(七)考试辅导第四节非测验的评定技术(一)案卷分析(二)观察1.行为检查单2.轶事记录3.等级评价量表(三)情绪的评定第五节评定结果的报告(一)评定体系1.分数2.合格与不合格3.评定结果的其他报告方式(二)分数的评定1.分数的意义2.评分的步骤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6页,共49页-----------------------\n3.对评分的看法第六节关于评定的研究与思考(一)关于评定的研究1.教师对评定的态度2.评分对学生的影响(二)关于评定的思考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教育评定概述1.评定的定义(理解)2.评定的分类(1)诊断性评定、形成性评定和总结性评定(理解)(2)常模参照评定与标准参照评定(理解)(二)课堂评定1.课堂评定的含义(理解)2.课堂评定的功能(理解)3.课堂评定的三种模式(1)传统的评定(了解)(2)动态评定(了解)(3)课程本位评定(了解)(三)教师自编测验1.教师自编测验的定义(理解)2.教师自编测验的类型(了解)3.编制测验的注意事项(理解)4.教师自编测验的常见错误(理解)(四)关于评定的研究与思考1.教师对评定的态度(了解)2.评分对学生的影响(了解)3.关于评定的思考(理解)Ⅲ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为了在教师教学、个人自学和考试命题中准确执行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有必要对有关问题作如下的说明,并提出具体的要求。一、考试目标的说明(一)教学大纲与教材的关系1.教学大纲是学习与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和范围,教材的内容是教学大纲所规定课程内容的具体化。2.教学大纲与教材在课程内容上基本一致,教学大纲中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中均以不同形式介绍或分析。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7页,共49页-----------------------\n(二)考核目标的说明1.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教学大纲在列出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试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考试目标是课程考试内容的明确化和具体化。明确考试目标,可使考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有目的地学习教材;使命题者明确命题范围,准确地确定考试难度,安排试题的层次与类型。2.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本教学大纲在考试目标中,根据了解、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规定考生应达到的能力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等级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了解:能对本课程中有关基础知识作到初步理解,并服务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记忆,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全面深刻地把握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和联系。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本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一般分为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前者涉及单个知识点,后者涉及到多个知识点。二、自学方法指导(一)系统学习与重点思考相结合本课程既属于理论课程,又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既属于人文科学,又有自然科学的色彩。为此,考生必须在全面、系统地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首先,在了解学习的原理和学习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其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其次,重点研究学生学习的一般原理和基本理论,并在认知领域和品德领域注意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深刻理解其中的基本规律。再次,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基本框架,并理解各章节之间的有机联系,从中发现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二)理论思考与应用反思相结合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偏向应用,带有自然科学色彩的综合性科学。其中,大量的实验研究与基本理论紧密相连,许多基本理论本身就是实验研究的概括;同时,大量的一般原理和基本方法又往往是对教育实践的大量观察、调查基础上的提练和总结。为此,学习教育心理学必须联系学生的学习实践和教师的教学实践,充分利用感性经验,把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的一体化,不仅可以全面深刻掌握课程内容,而且可以提高理论素养。三、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一)考试范围与要求本课程的命题考试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确定考试范围和要求。本教学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其细目均属考试的内容,不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试要求。命题考试覆盖到章节,并适当突出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但不明显地回避难点或偏向难点。(二)不同能力层次的分数比例本课程的卷面以百分制评定,在试卷中不同能力层次的分数比例大致为:了解占25%,理解占40%,简单运用占20%,综合运用占15%。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8页,共49页-----------------------\n(三)试题的难度结构试题的难度尽可能安排合理,其难易程度可以划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比例一般为:易占30%,较易占30%,较难占25%,难占15%。但要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不是同一个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不同的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长来确立各个能力层次中的难易程度,以便形成符合自己特点的自学方法和应考策略。(四)试卷的题型本课程命题考试采用的题型一般分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和知识运用题。如以教材的第十一章为例,各种题型举例如下:试题案例:一、填空题1.一般认为品德的基本心理成分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_______________。二、单项选择题(在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道德发展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理论是由()提出来的。A.皮亚杰B.班杜拉C.柯尔伯格D.弗洛伊德三、名词解释1.品德四、简答题1.简述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五、论述题1.学生品德不良原因的分析六、知识运用题1.某一寝室的学生,组织纪律性差,尤其卫生情况特差,宿舍东西乱放,多数人没有卫生习惯。请根据所学心理学原理,谈谈纠正学生不良卫生习惯的措施。附:湖北省历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9页,共49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