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00 KB
- 2022-08-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10题,每题1分)二、填空(10题,每题1分)三、判断(10题,每题1分)四、简答(7题,每题6分)五、论述(2题,每题14分)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2.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了门独立科学(1)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强调心理学研究无意识或潜意识现象,通过自由联想和梦境分析。(2)行为主义学派: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可以观察到的行为,主要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研究外在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S-R)(3)认知心理学派:美国的奈塞尔,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4)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美国的马斯洛、罗杰斯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主张“人化”,反对将人“神化”、“兽化”或“变态化”。4.前苏联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促进学生达到“可能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教育目标就是实现学生从“现有发展水平”向“可能的发展水平”的过程。5.1903年,美国的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诞生。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6.教育,学习和发展三者的关系?(1)联系:a.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b.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c.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2)区别:a.三者分别由教育理论中不同的学科侧重加以研究;b.三者主体不同。7.教师威信包括职业威信和人格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可能论述):(1)威信效应: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2)名片效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一致的观点;(3)“自己人”效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若干相似之处;(4)好感效应: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8.教师的教学分为三种水平:(1)尝试式教学:知道应该“教什么”,不懂得“如何教”;(2)因循式教学:知道应该“如何教”,不懂如何有效教;\n(3)策略式教学:不仅懂得如何教,更懂得如何有效教。第二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两高一实践):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学习方式上的特点(两自一结合)自学方式日益点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2.学生的学习特点:a.内容是间接经验,故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不完全相同;b.形式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c.性质是具有一定的被动性;d.领域包括知识、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3.大学生学习的特点:a.内容上是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b.方式上自学方式日益占据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学习的类型:知识,技能,思维,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4.尝试错误说,简称:试误说(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创始人:桑代克准备律:学习者做好了学习准备,他就愿意学,学习效果较好。(学习的动机)练习律:刺激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连接便越牢固。效果律——重点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5.条件反射说的几个规律性现象强化——一般看消退——一般看自然恢复——了解:抓反复,反复抓的心理依据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之后,虽然没有得到强化,条件反射也可出现某种自然的恢复。但如果继续消退这一反应,这种自然产生的恢复效果也即消失。\n泛化——重点虽然一个反射只对一个刺激建立了条件作用,但它不但对这一特定刺激做出反应。这种反应可泛化遍及到未建立条件反射的相似刺激范围内。分化——重点学习者只对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分化是与泛化相反的过程。6.布鲁纳认知发现说①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内容)②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过程)③教学应遵循四个学习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④学习方法:提倡发现学习⑤鼓励学生进行知觉思维(核心、最宝贵)7.奥苏伯尔认知接受说(有意接受说)学习方式按学习进行的方式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分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接受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意义学习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形式——适用于中国教育环境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同化新知识。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已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主要是由学生所掌握的事实、概念、命题等构成。——固定点或起同化作用的观点。8.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①学习者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②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同化新知识;③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9.先行组织者的内涵先行组织者: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射性较广、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清晰地将它与原有知识结构和新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在学习者已知的东西与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设了一座知识之桥,使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10.建构主义①知识观:强调知识的相对性,而不是绝对性。②学生观:强调每个人头脑中有不同的知识经验,所以强调学习者的个体性。③学习观: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第三章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n1.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1)认知内驱力: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附属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利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2.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判断、简答)(学习效率与动机关系)(1)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2)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3.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效价——自己估计目标的价值。动机期望理论: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M=V·E)4.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5.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答:A.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B.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C.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D.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E.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F.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6.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系统探讨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从三个维度把归因分为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7.自我实现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高到低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先满足最低的需要,才会有更高级的需要。第四章知识、技能的学习1.知识的学习过程包括: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应用。2.促进大学生知识有交感知的条件(1)灵活运用多种直观形式:\n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对象特点:(掌握基本内涵,填空、单选、简答、判断归属)强度律: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学生清晰的感知到。差异律:被感知的对象必须与它的背景之间有所差别。活动律:一般来说,活动的对象更容易被我们所感知。组合律: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态上相似、颜色上一直得事物,易于构成一个系统或一个整体,都容易被感知为一组对象。对比律:凡是在性质或强度上具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当它们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往往能使学生对它们差异的感知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提高感知的效果。3.变式变式就是将概念的正例加以变化,例如,鸡、鸭、鸽子、鹦鹉、鸵鸟都是“鸟”的变式。变式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4.记忆记忆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不同系统。瞬时记忆——0.25—2秒短时记忆——小于1分钟长时记忆——大于1分钟短时记忆:信息在头脑中储存不超过1分钟,储存信息的数量是有限的,大约是5~9组块。可以运用多种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5.对遗忘发展,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1)在学习结束的较短时间内,遗忘速度很快,遗忘内容也很多(2)接着,下降趋势变得缓慢,遗忘速度有所减慢(3)最后,很长时间内基本不再变化“先快后慢”,要及时复习才能加以巩固。6.知识应用的基本过程:审题、课题归纳、重现知识、解题7.复杂运用技能的形成经历四个阶段:认知阶段、动作分解阶段、动作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阶段阶段8.熟练动作具有以下特征:l动作的有意识控制减弱l利用线索的减少l动觉控制的加强(判断题)l运动图式的形成l遇见和应变能力的增强\n第五章学习策略与学习迁移1.元认知:对自己认知过程与结果的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2.学习策略:学习者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识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3.记忆的编码策略:组块、替换、联想、理解、记忆术记忆术:是一种通过在本无内在联系的项目间建立联系,以增强项目的意义性的策略。4.记忆编码策略: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l按迁移性质:正迁移、负迁移l按迁移层次:纵向迁移、横向迁移l按迁移顺序:顺向迁移、横向迁移l按迁移内容:特殊迁移、普遍迁移5.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按照迁移的性质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按照迁移的顺序可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6.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知道、理解)①形式训练说(心理活动的形式)迁移的实质是“心灵”的官能或心理活动的形式得到训练的结果。②相同要素说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提高才会促进另一个机能的提高。③经验概括说先前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或对经验作出了概括,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前后两种学习活动之中。④关系转换说已掌握的这种关系应用到新的学习之中,迁移才能产生。⑤认知结构说(要记忆)学生的认知结构有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影响。(程度越高,新知识掌握越容易。)1)认知结构的概括性,表现为在学习新的任务前,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是否驹哟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观念。2)认知结构的可辩识性,指在学习新的任务前,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原由知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的异同是否能清晰分辨。3)认知结构的巩固性,指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巩固程度。7.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迁移①科学选择教学内容\n(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基本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基本标准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③改进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人们认识事物的自然顺序和认知结构的组织特点,在呈现教材内容时,应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的原则。同时,应遵循“综合贯通”的原则。④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把学习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掌握学些策略训练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促进学习的迁移。8.学生认知结构有三个变量:概括性、可辨别性、巩固性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1.创造性: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能力或特性.创造:最终产生创造成品的活动或现象。真创造:产生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类创造:产生的成品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创造2.创造的心理过程:准备、酝酿、豁然开朗、验证阶段3.创造性特征: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4.创造性与智力发展关系:l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l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有可能有低创造性l低创造性水平任意l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的环境智商5.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1)问题表征(2)情绪状态(3)动机强度(4)定势作用(5)功能固着(6)原型启发第七章品德心理与教育1.(填空)四分法认为品德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要素组成\n2.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 瑞士 采用“观察法”“对偶故事法”(判断、填空)柯尔伯格的研究 “两难故事法”社会学习论(又称,观察学习、模仿学习论)该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①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②这一认知过程的实质就是替代强化,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③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环境、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强化等,④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习论这种实验室实验3.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及教育策略(简答题)①态度定势的形成②道德观念的确立③道德情感的培养1)通过具体的道德情境培养直觉的道德情感。2)通过文艺作品获先进人物培养想象的道德情感。3)通过说理培养伦理的道德情感。④道德信念的形成⑤道德意志的锻炼⑥道德行为的养成4.过矫正的含义(填空或选择)这一方法要求不良行为者通过自身的努力消除不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恢复并改善原有的状况,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练习。5.品德矫正的心理策略:(1).过矫正;(2).防范协约;(3).强化暂停;(4).表征性奖励;(5).榜样示范。第八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1.自我意识: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结构形式上: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内容上: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自我观念上:现实自我、理想自我、投射自我自我意识结构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1).自我意识的分化;(2).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3).自我意识的统一;\n(4).自我意识的转化与稳定。3.大学生的自我教育:(1)全面认识自我通过认识他人和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和评价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2)积极悦纳自我积极地评价自我;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3)努力完善自我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努力提高现实自我第九章大学生群体心理与人际调适1.社会助长作用:由于别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社会懈怠作用: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活动效率下降的现象。2.个性化:指在群体作用下,个人的自我约束减轻,责任感意识下降,而产生的单独活动时不会也现的行为。从众:人们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相符的行为的现象。3.集体舆论:在集体占优势的言论和意见。集体规范:集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与准则。集体凝聚力:集体对成员的吸引力以及成员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力量汇合。4.人际吸引因素(1)相似吸引(2)仪表吸引(3)互补吸引(4)人格吸引5.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1)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2)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争论;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他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学会批评。第十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心理健康教育的取向①矫正性的心理健康教育②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2.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n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要点概括:①知、情、心②自我独立③人际适应④人格具体:①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②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③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④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⑤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⑥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⑦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⑧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4.大学生常见的矛盾冲突要点概括:①成长理想②独立争强③闭锁性具体:①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②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③强烈的成才意识与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④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⑤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⑥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A.环境适应教育;B.智力发展教育;C.人际关系和谐教育;D健康恋爱观教育;E.生涯发展规划与教育。第十一章人格发展与学校教育1.人格: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能力、气质、性格。\n2.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变化的趋势(判断,理解不需记忆)流体智力随生理成长而变化,随机体衰老而减退,一般来讲,十几岁的人的流体智力便达到高峰,然后逐步衰退;晶体智力则随着年龄增长、经验的丰富而增长,甚至到了70岁左右也没有明显的衰退。3.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斯滕伯格(填空、选择)人的智力由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构成。4.智力多元结构理论(重中之重,一共八种)要点概括:(与小学课程结合记忆)数、语、音、体、美、自、社、心学、文、乐、育、术、然、会、理①逻辑数理智力:(是解答复杂数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思考的能力。)②言语智力:(水平高的人,擅长语言文学的学习与运用,善于准确表达内心思想感情。)③身体—动觉智力:(与人的身体动作有关,出色的运动员、舞蹈家,他们的身体—动觉智力发展水平高。)④空间智力:(指从三维空间观察环境,在头脑中构成形象并使之变形的能力,这种智力与画家、雕刻家、建筑师的工作密切相关。)⑤音乐智力:(指感知、欣赏、表达、创造音调旋律的能力,这是音乐工作者最必需的能力。)⑥人际智力:(是一种社会智力,这种智力好的人善解人意,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岗位对他们最适合。)⑦自我内省的智力:(指善于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行为动机并能加以表达的能力。)⑧观察自然的智力启发:①我们应该全面地认识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促进每位同学个性化的发展。③用多元的标准去评价学生,使他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扬长避短。5.韦克斯勒智力测验表量测验表包括:操作量表和言语量表。6.知道智商的分段智商智力水平占全部人口的(%)130以上(优)超常2.275110~129(良)偏高22.86890~109(中)中常49.71470~89(差)偏低22.86869以下(低)低常2.2757.气质,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天生的,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指向性等。\n8.气质的类型特征胆汁质:坦率、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强、急躁易冲动、具有外倾性。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敏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兴趣易转移,善交际,具有外倾性。粘液质:沉着、安静、反应缓慢、情绪发生慢而弱,注意稳定,往往表现为固执和淡漠,具有内倾性。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敏感,反应慢,行动迟缓,行为孤僻,心里脆弱,具有内倾性。9.性格的四个特征(重中之重,简答,填空)要点概括:态度,智、情、意①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指一个人对社会、集体、他人、自己及对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态度特征。②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③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在情绪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④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自己行为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