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3.00 KB
  • 2022-08-08 发布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

  • 45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试题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是探讨。  A.学生的学习活动B.教师的教学活动C.课堂管理活动D.学生的品德教育活动  2.根据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课堂纪律应该由。  A.学校统一制定B.教师制定C.学生自己制定D.师生共同制定  3.建国后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陆志韦B.廖世承C.陈德荣D.潘菽  4.把测验成绩好归因为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常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念英语单词,这种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nD.逆向负迁移  6.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倡导的教学模式是。,  A.讲解式学习B.掌握学习C.发现式学习D.合作式学习  7.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测验属于。  A.准备性测验B.摸底测验C.形成性测验D.总结性测验  8.用于特定任务的时间量与从事该活动的动机强度之间,几乎是。  A.倒U曲线关系B.正U曲线关系C.线性关系D.非线性关系#  9.皮亚杰认为,“客体永存”最初出现在。  A.感觉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0.某校在自然教学情况进行的为期二年的“多元智能”教学法验证研究,属于。  A.实验室实验研究B.描述性研究C.随机化现场实验研究D.单一个案实验研究  二、多项选择题。  A.惩罚B.消极强化C.积极强化D.无强化  12.以下研究中,采用了实验研究法的有。  A.注意状态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B.“良好行为自考自考”研究  C.经典条件作用研究    \nD.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研究%  13.根据我国学者的共识,下列属于品德心理结构成分的是。  A.道德认识B.道德形象C.道德情感D.道德规范%  14.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包括新知识的。  A.获得B.转化C.同化D.评价  15.属于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是。  A.代表学习B.观察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  16.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只要代表人物有。  A.魏特墨B.考夫卡C.苛勒D.桑代克  17.在新知识学习中,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是原有认知结构的。  A.可利用性B.可辨别性C.稳定性D.层次性  18.属于元认知训练策略的是。  A.生成学习技术C.交互教学法D.过渡学习  19.一般来说课堂上矫正问题行为的强化物主要类型有。  A.教师的注意B.同伴的注意C.厌烦、疲劳的消除  D.学习需要的满足  20.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认知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二部分\n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  21.相关性研究的主要局限性是不能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22.皮亚杰称儿童思维的可逆性心理操作为。  23.托尔曼认为学习过程是通过认知形成的过程。  24.心智活动的原型是指心智活动的模式。  25.依据猫的“迷笼实验”结果,桑代克创立了学习的理论。  26班杜拉指出学习可以通过对榜样的产生。)  27.根据教育的“可接受性原则”,个体原有的状态是新的教学的出发点。  28.斯金纳和一些行为主义者认为动机不过是经历的产物。  29.关系转换说认为对关系的是迁移的决定因素。  30.马斯洛认为位于需要层梯之巅。  四、名词解释  31.教学目标:指的是预期出现的教学成果,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32.诱因:是指引诱个体的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33.道德意志:是人们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  |34.程序性知识:又叫操作性知识,是关于做什么和怎么样做的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即可以操作和实践的知识。、  35.学习:指的即是学生的学习,这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学习的含义。  五、简答题  36.简述操作技能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  答:动作灵敏,具有高度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动作高度协调、连贯,无多余动作;  动作的视觉监控作用大为降低,动觉监控作用增强;注意范围进一步扩大,注意分配的可能性增加,紧张感消失,疲劳感进一步降低。  37.简要说明什么情况下适合用“代币制经济”进行行为矫正。  答:当学生对功课完全不感兴趣,而又对其他各种管理方式没有反应时,可尝试用代币制经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很长时间一直没能取得学业进步时,可以用代币制经济鼓励学生进步;当课堂上问题行为较多、秩序非常混乱时,可利用代币制经济加强课堂行为管理。总之,代币制经济对某些特殊学生团体,如心理迟滞学生、成绩落后学生、经常遭受失败的学生更具有效性。  38.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是谁提出的,简述其基本特点。  答:是由桑代克和伍德沃斯提出的。他们通过面积估计实验否定了形式训练说,同时提出了共同要素说来解释学习迁移现象。按照共同要素说的观点,迁移的关键在于共同要素的存在,而非官能的改善。只有当测验情境与先前的学习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或要素时,迁移才会发生。桑代克还进一步用刺激和反应的联结解释学习迁移。他指出,在共同要素中,有四种联结对教育实践十分重要,即目的、方法、一般原理和经验上的基本事实四个方面的联结。  39.简述分散复习的定义及应用时应该注意的方面。  答:分散复习是指将复习总时间分为非连续的几段较短时间,这样,每次复习时间较短,复习遍数较少,两次复习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在采用分散复习策略时,要特别注意安排好两次复习之间的时间间隔。一般说来,复习间隔宜开始较短以后逐渐延长。另外,每次复习时间和复习遍数的安排,也应以每次复习时间先长后短、复习遍数先多后少为宜。  40.简述教学微观设计的主要内容  答:微观设计是指对具体教学活动过程的规划,这种规划是针对一个课题或单元来进行的。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进行任务分析:即分析从学生的原有水平到教学目标所规定的新水平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及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制定教学程序计划:包括安排教学活动的过程、内容,确定教学的组织形式,选择各种教学模式、方法与技术;  进行教学活动,即执行教学程序计划;确定教学成效的考核内容及方式;对教学成效作出确切的评价,以便决定下一步的教学工作。  六、论述题F)|!z:Z4j)O:R*\n`  41.什么是道德情感,如何培养?  答: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如自尊感、责任感。道德情感的培养应注意:提高必要的道德知识,丰富学生的道德认识。这是道德情感产生的依据;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交往,使学生在领会道德知识的同时,产生相应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体验,并反复强化学生的情绪体验,以利于学生通过概括形成稳定的道德情感;对学生的各种情感适时地进行调解。鼓励学生的积极情感,指出消极情感及其不良影响,并利用积极情感克服不健康的情感。  42.阐述罗杰斯的学习与教学观点,如何评价?  答:罗杰斯的学习与教学观点主要包括: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他认为,学习不是机械地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人的心理过程是学习的主要因素,个人对知觉对象的解释决定着他学到的内容和做出的反应;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自我实现:他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自发进行的、有目的、有选择的过程。教育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学习上给学生以自己选择方式的机会;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只有当学生发现所学的材料和内容与学习目的之间的联系时,学习效果才最好。教师在课程内容的安排和设置上,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尊重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学习。对于罗杰斯的学习与教学观点,其中过分强调人的学习潜能,忽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的观点是错误和片面的。但是,其余观点,如重视学生的自由选择、注重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和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等等,都具有某些可取之处,值得在教育中适当加以借鉴。正确对待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既要批判其消极、片面的一面,同时又要吸收其积极、合理的一面。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小明的期末数学考试成绩是90分,班上45名学生中比小明成绩低的有36名,小明的成绩在班上所处的百分等级(PR)是。  A.36  B.80  C.82  D.90  2.“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主要指的是。  A.迁移  B.熟练  C.顿悟  D.具体化  3.埃里克森认为,在婴儿期建立的心理发展任务是。  A.自主感  B.主动感  C.信任感  D.怀疑感  4.将学业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内部的不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  A.能力  B.运气  C.任务难度  D.努力  5.教育心理学一般把学生实际参与学习的时间称为。-  A.课堂时间  B.配给时间  C.投入时间  D.教学时间  6.属于无强化的消退程序的实例是。  A.老板对迟到的雇员扣发奖金  B.违章骑车遇到警察时主动交罚金)  C.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离屋  D.上课扮怪相而不再有老师同学理睬  7.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练习成绩停滞不前,甚至有下降,这种现象是。  A.定势  B.高原  C.消退  D.泛化`  8.布鲁姆提出的教育认知目标最高等级是。  A.知识  B.应用  C.综合  \nD.评价  9.程序教学与传统班级教学的差异在于。  A.强化少  B.强化不及时  C.强化多而且及时  D.不能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10.既可用于听课,又可用于阅读材料的一种最常见的做笔记技术是。  A.划线  B.做摘要  C.列提纲  D.画网络框图  二、多项选择题,  11.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与成人不同,主要表现为。  A.靠具体形象支持  B.具有可逆性  C.运算系统零散  D.形式逻辑推理有困难2S+  12.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包括新知识的。  A.获得  B.转化  C.同化  D.评价  13.学习策略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技巧  B.动作技巧  C.认知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4.强化物的形式可以是。  A.实物  B.分数  C.评语  D.金钱  15.皮亚杰认为儿童掌握“守恒概念”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A.感觉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16.不属于实验研究法的有。  A.问卷调查法  B.随机化现场实验  C.单一个案实验  \nD.访谈法  17.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的是。  A.法律规则  B.道德认识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18.根据归因理论的观点,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不能使学生认为成功主要是。  A.努力的作用  B.运气的作用  C.能力的作用  D.先天注定的;  19.属于绝对评价的有。  A.合格、不合格  B.Z分数  C.三级、五级标准  D.百分等级  20.衡量一个测验质量的指标有。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三、填空题  21.相关性研究的主要局限性是不能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22.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容易获得某一特定行为的敏感期、最佳期,称为。  23.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  24.皮亚杰用来表征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智力结构。  25.\n在学习方法问题上,美国心理学家加涅主张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  26.个体在行动之前对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价,称为。  27.利用一种能够在以后换取各种奖赏的暂时性替代物,来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管理的系统,通常被称为“”。  28.斯金纳和一些行为主义者认为动机不过是经历的产物。  29.西方教育心理学以美国为代表分为两大对立阵营,即认知派和。  30.马斯洛认为位于需要层梯之巅。  五、简答题,  36.什么是先行组织者?它与学习迁移有何关系?  答: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与将要学习的内容相比,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使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与新的学习内容建立联系,分为陈述组织者:其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比较性组织者:其目的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类似材料间的异同。陈述组织者由于能移植一些适当的组织者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下,因而有助于知识的学习和保持;比较性组织者由于指出了新旧知识的异同,增加了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和稳定性和清晰性,因而能够提高学习效果。此外,过度学习先行、及时反馈、形成比较新旧知识的心向等因素也影响着所形成的认知结构的稳定性和清晰性,因而影响到知识的迁移。  37.简述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操作整合的含义及操作行为的特点。  答:操作的整合在反复模仿的基础上,将构成操作技能的各个动作成分,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操作的整合在复杂操作技能的学习中尤为突出。必须通过练习进行操作的整合,以掌握各动作间的动态联系,使整个操作活动趋于协调。在操作整合阶段,学生的操作行为具有如下特点:动作时快时慢,不稳定,动作的某些环节在衔接时出现停顿现象;动作趋于协调,能有意识地将分解动作连作整体,多余动作逐渐消失;  动作的视觉监控让位于动觉监控,自我评价能力增强;注意范围扩大,紧张感和疲劳感降低。  38.简述采用部分学习策略的好处。  答:部分学习策略是将学习部分的每一节或段分开来学,一段一段地记,然后再把各段合在一起。当学习材料内容较长、较难时,采用部分学习法效果要好。因为部分学习法能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很快就看到自己在每一单元上所取得的进步情况,这对学习者继续学习可以起到正强化的动机激励作用,它促使学习者继续付出努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整个材料的学习;另外,部分学习法还可以避免整体学习法所带来的较多的后摄抑制,并能减弱学习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即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因而有助于整个材料的学习与记忆。  39.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系统化原则:教学设计必须从体现教学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层次结构性等基本观点出发,全面考虑教学目标、教材、教学活动模式、教学成效的考核与评定;双向式原则:教学设计必须遵守双向式协同活动原则,既要考虑教师的特点和教学规律,也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可行性原则:教学规划能否付诸实施,取决于它是否具有可行性;最优化原则:要求选择投入代价最小,收益最大的教学方案或模式,也就是那些节省教学时间,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强,派生作用大,效果最好的方案或模式。  40.简述加涅提出的学习过程。  答:加涅认为,学习及心理发展是形成一个在意义上、态度上、动机上和技能上相互联系着的越来越复杂的抽象的模式体系,即认知结构。学习的过程就是新经验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经验建立联结的过程。新的学习经验只有适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经验,联结才会建立。再以此为基础,依次建立另外的新认知结构,作为高一级学习的基础。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其认知结  构。  41.谈谈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中的应用。  答: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为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提供了有效的方法。由于所有行为都是强化训练的结果,因而我们可以通过连续强化来塑造预期的行为。行为不仅可以通过强化加以塑造,还可以通过无强化逐渐使其消退。无强化的消退法,既可以矫正不良行为,同时又不会带来诸如惩罚所导致的情感伤害,因而是消除坏习惯的较好方法。  42.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什么是个体心理发展?请阐述个体心理发展对教育的作用。\n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狭义的个体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教育是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最主要的影响,也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育受个体已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又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个体的学习准备状态包括生理准备状态和心理准备状态两方面。生理准备状态,尤其是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与成熟的程度,是个体接受教育的自然前提。心理准备状态包括智力因素的准备和非智力因素的准备两个方面。在个体的智力发展过程中,个体已经获得和发展起来的智力是其以后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所不可少的准备。另外,发展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在智力发展的每一阶段上,儿童都有他自己的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教育如果脱离儿童的思维特点,肯定会徒劳无益。总之,个体原有的准备状态是新的教学的出发点。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一、单选:  1、1924年出版的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A、陆志伟  B、廖世承  C、陈德荣  D、潘菽  2、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主要依赖于对教材的。  A、分析  B、综合  C、抽象  D、概括-  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思维以“守恒”的出现为标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A、感觉运动阶段  B、前预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nD、形式运算阶段  4、小李把测验成绩不理想归因为运气差,这种归因模式属于。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_  5、拜瑞斯等人所进行的“良好行为自考自考”实验属于。  A、实验室实验研究  B、描述性研究  C、随机化现场实验研究  D、单一个案实验研究  6、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  A、顿悟过程  B、尝试--错误过程  C、同化过程  D、自行发现过程  7、布鲁姆提出的教育认知目标最低等级是。  A、知识  B、应用  C、综合  D、评价  8、心智技能的特点是。  A、观念性、内稳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稳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D、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9、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是。  A、学生的品德教育  B、教师的教学活动  C、课堂管理活动  D、学生的学习活动/\nd7  10、教师自编测验的稳定性、可靠性是指有效测验的。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二、多选:  1、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能增加反应概率的条件作用范型包括。  A、惩罚  B、消极强化  C、积极强化  D、无强化  2、与实验室实验比较,随机化现场实验具有。  A、教学情景真实  B、内部效度高  C、外部效度高  D、实验条件控制严格  3、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定向者”喜欢工作是。  A、非常容易的  B、极难的  C、成败机会参半的  D、有风险的;  4、属于布鲁纳“再现表象”模式的是。  A、外加性表象  B、动作性表象  C、映象性表象  D、象征性表象  5、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中的同化包括。  A、归属学习  B、观察学习  C、归总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6、心智技能原型定向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A、直观示范  B、讲解操作程序  C、操作实践  \nD、获得动觉映象  7、为促进学习迁移,合理安排教材的原则是。  A、从一般到个别  B、逐渐分化  C、综合贯穿  D、难点分散  8、反映操作条件作用消退规律是。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无强化  D、惩罚  9、一般来说,课堂上良好学习行为的强化物主要有。  A、教师的表扬  B、同伴的肯定  C、厌烦、疲劳的解除  D、学习需要满足  10、学绩测验个人内差评价的意义在于。  A、了解学科学习的强项弱项  B、了解学科进步情况  C、了解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D、有利于因材施教  三、填空:  1、个体在行动之前对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价,称作。  2、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在婴儿期的建立是婴儿头脑中心理表象的存储和提取的最初加工标志。  3、无论操作技能还是心智技能,都是在\n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4、苛勒根据对黑猩猩解决问题的系列研究提出了学习。  5、罗杰斯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的自我实现。  6、可以把诱因与期望看作是动机中起作用的成分。  7、源于内部动机的学习是出于对本身感兴趣。  8、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进行。  9、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所发生的。  10、马斯洛认为是最基本的需要。  四、名词解释:  1、观察学习:班杜拉创立观察学习理论,是指人们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应的行为的过程。  2、相关研究法:研究者并不创造某种情境,只是对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两个变量是否相关的结论。  3、学习迁移:通常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一定义既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其中,“影响”一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的含义。  4、图式:皮亚杰用图式来表征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智力结构,就是动作或心理运算的结构,它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心理模式,图式既可以十分简单,也可以十分复杂。  5、\n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它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表现,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五、简答:  1、简述教育的“准备性原则”。  答:个体原有的准备状态是新的教学的出发点。教育不仅要考虑到个体的生理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即考虑个体当前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措施等与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使教育具有可接受性。这也是教育的“准备性原则”或“可接受性原则”的要求。  2、简述操作模仿的含义及操作行为的特点。  答:操作模仿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通过操作模仿,学习者可以获得实际行为结果的外部反馈以及来自效应器官的内部动觉反馈。操作技能的实际掌握,是从模仿开始的。在模仿阶段,学生的操作行为具有如下特点:动作迟缓,动作的正确性、稳定性和灵活性较差;各动作之间不够协调,常常顾此失彼,动作连贯性较差,偶尔还出现多余动作;动作的执行大多在视觉监控下完成,动觉得监控作用不明显;注意范围狭窄,不能统观全局和控制动作细节,容易紧张和疲劳。  3、简述练习的有效条件。答:在机能形成的过程中,为提高练习成效,必须考虑影响练习的各种条件和因素。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避免简单重复示范动作的被动练习,进行主动练习,即不仅运用多种感官,而且还有意识地运用理性指导练习;  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避免盲目试误,及时纠正错误和多余动作;练习要有系统性,做到有计划、有步骤,一环紧扣一环地顺序进行;合理分配练习时间;及时了解练习的反馈信息,从而对所做动作进行正确评价,适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动作,主动进行自我调节。  4、简要说明行为矫正技术的基本原理及遵循的原则。答:行为矫正技术以消除不良行为,培养良好行为目的。这一技术来源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即:有机体自发做出的操作性行为与其随后出现的行为结果之间的相倚关系,控制着该行为在以后发生的概率。若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以后,随即施与强化刺激,则该行为在以后发生的概率就增加;若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以后,无强化刺激尾随或受到了惩罚,则该行为在以后发生的概率便降低。按照这一原理,管理学生的课堂行为需要遵循如下原则: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需在该行为发生以后及时给予强化物进行强化;消除学生的不良行为,需在该行为发生以后及时给予惩罚或取消继续该行为之后出现的与该行为相倚的强化物。一般认为,消除某一不良行为应以无强化的消退程序为主,尽量避免使用惩罚。这就是行为矫正技术的基本原则。  6、\n简要说明PQ4R技术。  答:源于罗宾逊1961年创立的SQ3R技术。所谓SQ3R,是浏览、提问、阅读、背诵和复习五个英文词的首字母缩写。后来托马斯和罗宾逊对SQ3R技术加以修正,SQ3R技术就变成了由预习、提问、阅读、思考、背诵和复习六个步骤所组成的PQ4R技术:预习:主  要是通过快速浏览材料,形成对所学材料的组织结构、主要论点及子论点的初步认识;提问:在对材料有一大致了解以后,学习者进行自我提问,所提问题均应是阅读材料所涉及并能解答的一些问题;阅读:学习者完成了预习和提问两个步骤,也就做好了学习准备,此时便可以开始阅读材料了。阅读的速度可由学习者根据材料的难度、任务要求以及自身的情况进行自我调整;思考: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应积极思考学习材料的内涵,努力理解并构建学习材料的意义。学习者应该:a.设法将阅读内容与自己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b.设法将子论点与主要概念或原理联系起来;c.设法解决材料中的相互矛盾;d.设法运用材料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了;背诵:学习者在阅读之后,合上材料,思考自己在阅读前提出的问题,然后自问自答,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材料的主观观点和总体思想,看看自己记得多少学习的内容;复习:有效的复习能够帮助学习者将新的学习内容更好地整合到长时记忆之中。随着学习的进行,学习者应不断地将前面的学习内容整合在一起,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总体理解并减少遗忘。总之,PQ4R技术是有助于书面材料的学习与记忆的一种有效技术。  1、学生良好品德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如何培养?  答:学生的良好品德主要表现在: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具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和较强的判断力;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较强的自制能力;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不能仅仅依靠政治课教学孤立地进行,而应使整个学校教学的内容和过程都体现出品德教育的要求。只有使整个教学与政治课传授的道德行为规范相配合,才能促进学生将道德行为规范内化为道德信念,指导学生的具体行动。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还应注意环境条件,尤其是班集体对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作用。此外,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还应发挥自我教育在品德形成中的作用,使学生主动进行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鼓励、自我约束等自觉活动,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什么是学习策略?请阐述影响学习策略获得的主要因素。  答:按照美国心理学家梅耶的观点,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学习技巧等内容都划入了学习策略的范围。学习策略的获得与运用受制于个体内部和外部的许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个体的发展水平、能力差异动、机差异以及个体所接受的学习策略的训练。发展水平: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其认知发展水平有所不同。学习策略的复杂程度不同,其出现的年龄阶段也不同,越是复杂的学习策略,出现的年龄越晚。学习策略发展的这种规律性,是和个体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能力差异:一般说来,越是能力强的个体,越能自发地获得有效的学习策略;动机差异:动机强的学生倾向于经常使用学习策略,动机弱的则相反。另外,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倾向于选择机械学习策略,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倾向于选择有意义的和起组织作用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训练:个体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与其所接受的学习策略训练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一、单项选择提  1.皮亚杰把儿童为适应新情境而改变已有图式的过程称为。  A.构建    B.同化    C.顺应    \nD.平衡  2.在相关研究中,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保持不变,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属于。  A.正相关  B.因果关系  C.负相关  D.零相关  3.通过选择性强化与消退时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称之为。  _A.泛化    B.获得    C.二级条件作用  D.分化  4.马斯洛认为,在人的一切需要中最基本的需要是。  A.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生理需要  D.归属与爱的需要  5.掌握了哺乳动物概念之后再学习鲸鱼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  B.并列结合学习  C.下位学习  D.组合学习  6.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教学模式。  A.讲解式    B.掌握学习式    C.发现式    D.合作式-  7.心理学研究表明,当过度学习量刚能达到普通的学习量增加时,学习效果最佳。  倍    倍    倍    倍1`7}1D+P,t  8.交互教学法中的交互教学是指。  A.教师互相教学  B.学生互相教学  C.师生互相教学  \nD.学生与家长互相教学  9.罗杰斯认为是最有用的学习。  A.学会学习    B.发现学习    C.接受学习    D.掌握学习  10.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赫尔巴特    C.桑代克    D.布鲁纳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皮亚杰认为,具备“可逆性”思维的认知阶段是。  A.感觉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2.桑代克认为,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建立主要受支配。  A.练习律  B.强度律  C.效果律  D.活动律  13.根据斯金纳的观点,属于操作性行为的是。  A.望梅止渴  B.海豚顶球  C.谈虎色变  D.鹦鹉算题  14.描述性研究常用的方法有。  A.问卷调查法  B.访谈法  C.观察法  D.相关法  15.属于奥苏贝尔命题学习形式的是。  A.三角形英语单词学习  B.三角形面积公式学习!  C.三角形定义学习    \nD.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弦定理学习  16.属于道德认识心理成分的是。  A.道德信念  B.道德原则  C.道德行为  D.道德评价  17.在操作技能形成的操作定向阶段要求学生了解。;  A.模仿动作特点  B.动作构成要素  C.动作整合要求  D.动作间关联及顺序  18.有效测验的区分度表现为;  A.能区分不同年级  B.能区分不同等级#{  C.能区分不同难度  D.能区分不同信度  19.根据维纳的归隐模式,属于内部因素的是。  A.努力  B.运气  C.任务难度  D.能力  20.下列情况有哪些借用代币制经济进行课堂管理更有效。  A.成绩落后学生  B.成绩优异学生  C.经常遭受失败学生  D.心理迟滞学生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一书。  22.加涅针对各类学习说习得的不同,提出了颇有见地的学习结果分类。  23.与实验室实验法相比,随机化现场实验研究其效度较高。  24.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现象。  25.\n无论是操作技能还是心智技能,都是在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  26.关系转换理论认为学习迁移是学习者突然了事物之间关系的结果。  27.成就动机是个体选择的成败活动并努力追求成功的一般性倾向。:  28.学习者出于对本身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属于内在动机。  29.目前认为,民主式课堂管理是促进师生的一种有效措施。  30.测验的信度反映测量的程度。  四、名词解释  31.心理发展:个体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心理上的变化。  32.积极强化: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以后,随即呈现愉快刺激,从而使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增加,这种操作即为积极强化,也称阳性强化或正强化。  33.教学模式:是指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内容和对象所采取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方式或教学活动结构。其作用在于设计课程、组织教学形式、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  34.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的迁移。  35.\n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如自尊感、责任感。  五、简答题  36.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答:人格的发展是自我与社会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各个阶段心理危机的产生和危机的解决都与环境作用密切相关。因此,在人格发展的问题上,不但要重视自我教育的作用,而且还应特别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对个体的教育作用;人格的发展在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任务,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格发展特点,引导个体向着对立发展过程的积极方向发展;人格的发展虽然在各个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从总体上看,各个阶段的人格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连续作用过程。  37.说明布鲁纳所强调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含义及其作用。  答:布鲁纳在其《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其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二是指掌握学习该学科的态度和方法。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对学生的学习尤其重要,这主要表现在:a.掌握一门学科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及其内在的逻辑联系;b.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有利于该学科知识的长期保持和检索;c.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有利于学习迁移的发生;d.掌握具有再生能力的基本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学习的内部动机;e.在早期教育中教授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利于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38.\n简要说明斯金纳提出消极强化的含义及类型。  答: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以后,随即排除或避免了某种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从而使此类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这种操作即为消极强化。消极强化的条件作用分为两种类型:逃避条件作用:当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的出现,则该反应在  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其中,回避条件作用通常是在逃避条件作用的基础上建立的,是个体在经历过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的痛苦之后,学会了对预示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的信号做出反应,从而免受痛苦。  39.什么是技能?简要说明其分类和特点。  答:技能指个体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定的、合乎法则的动作进行方式。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又称动作技能或运动技能,它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具有外显性、连续性、协调性和稳定性等特点,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心智技能:它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心智技能具有内隐性、观念性和简缩性的特点。.  40.\n简述影响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  答:知识学习的过程较为复杂,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即学习动机问题,是知识学习的一个前提条件。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者的注意力越集中,对学习材料的加工越充分,学习也越主动、自觉;已有知识的准备:知识的学习是在学习者已有知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对新知识起着固定作用。只有使学习者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新知识的学习才能顺利进行;心智技能的掌握:学习者心智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着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认知加工和检索应用;教材结构:教材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制约着学生的知识学习及知识结构的建立。有组织的、系统化的教材结构能够促进知识的领会、保持和以后的检索。  六、论述题  41.请阐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有效方法。答:创设可迁移的学习情境:学生的学习情境与其运用知识的情境相似,越有助于学习的迁移;帮助学生概括、理解基本原理:学习迁移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是对学习材料的一般原理的理解和概括;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方法作为一种积极的定势对以后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最佳的知识结构:新的学生是在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原有认知结构在新的学习中是否具有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对学习迁移具有重要影响。  42.\n请阐述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有效条件及三种同化过程。  答: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欲成为有意义学习,必须满足:客观条件: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满足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建立非认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要求。换言之,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主观条件:a.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心向;b.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与新知识建立联系的适当知识;c.学习者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学习材料与其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学习材料的潜在意义转化为心理意义。有意义学习中同化的类型:归属学习:又称下位学习,即把新知识归入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部分,从而使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发生从属关系。它包括两种类型:a.派生性归属学习:即新知识是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一个特例,或者是已有命题的一个例证,此时可通过派生性同化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认知结构中相应的上位观念中去;b.相关性归属学习:即新知识是已有认知结构中某一观念的扩充、深化或限定,此时可通过相关性同化在新旧观念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联系的从属关系;归总学习:又称上位学习,即把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括性较低的下位概念或命题归入新获得的上位概念或命题中去从而使新知识总括已有知识;并列结合学习:即当新旧观念无上下位关系时,通过并列结合的方式使其产生联合意义。但是,并列结合学习由于在认知结构中缺乏最适当的相关知识来固定新知识,因而学习与保持效果不如归属学习与归总学习。  xx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衡量一个测验有效性、正确性的重要指标。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nD区分度  2.对于成功或失败进行归因时,属于个人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的是。A能力  B运气  C努力  D任务难度:  3.属于成长需要的是。  A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归属需要  D认知需要  4.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来说,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倒u关系  D无关系  5.MURDER策略中M指的是。  A心境  B理解  C回忆  D复习  6.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  M/,Q7O  7.是美国最早对动物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他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  A华生  B赫尔  C斯金纳  D桑代克  8.对的探讨,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导方向。  A教师的教学  B教师的课堂管理  C学生的学习活动  D教师的心理  9.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  A操作性条件作用  B经典条件作用  C精神分析理论  D认知理论  10.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个体的。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nD道德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  11.属于实验研究法的有。  A问卷调查  B随机化现场实验  C单一个案实验  D访谈法  12.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掌握同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属于。)A代表学习  B有意义学习  C命题学习  D概念学习  13.我国学者认为学生的学习包括。  A知识学习  B动作技能学习  C心智技能学习  D社会生活规范学习14.属于操作条件作用范型的有。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无强化  D顿悟15.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6.有利于促进学习者构建认知结构即促进生成学习的具体技术有。  A划线    B做摘要    C列提纲    D画网络框图  17.根据归因理论的观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做法是:使学生看到。  A努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B运气的作用  \nC能力的作用    D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  18.课堂管理的目标是使学生能。  A拥有更多的学习时间    B进行自我管理    C投入到学习中去    D安静和驯服  19.适用于运用代币制经济进行行为矫正的情况有。  A学生对学习无兴趣,其他方法有效    B问题行为多,秩序混乱C优等生群体              D经常遭受失败的学生  20.个人内差评价的特点有。  A可以用合格或不合格来表示    B可以了解学生的进步!  \nC可以了解学生的强项和弱项    D可以借用相对评价的方法  三、填空题  2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的科学。:  22.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最易获得某一特定行为的敏感期。  23.以自我渐成为中心,把个体从摇篮到坟墓的人格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24.皮亚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常采用法。  25.学生的学习主要包括知识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  26.是贾德通过“水下打靶”实验总结出来的迁移理论。.  27.桑代克认为:只有当两种学习中存在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  28.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学习量为时学习效果最佳。  29.斯金纳等行为主义者认为,动机是的结果。  30.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需要是。  四、名词解释31.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迁移。  32.积极强化: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以后,随即呈现愉快刺激,从而使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增加,这种操作即为积极强化,也称阳性强化或正强化。  33.团体相倚管理:把强化物与学生团体的行为表现联系起来,针对学生团体的行为表现来决定是否实施强化物,是一种行为矫正的技术。  34.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35.顿悟:是主体通过观察,对情境的全局或对目标与达到目标的手段、途径之间的关系有所理解,从而在主体内部确立起相应的目标和手段之间关系完形的过程。  五、简答题  36.说明PQ4R技术  答:源于罗宾逊1961年创立的SQ3R技术。所谓SQ3R,是浏览、提问、阅读、背诵和复习五个英文词的首字母缩写。后来托马斯和罗宾逊对SQ3R技术加以修正,SQ3R技术就变成了由预习、提问、阅读、思考、背诵和复习六个步骤所组成的PQ4R技术:预习:主要是通过快速浏览材料,形成对所学材料的组织结构、主要论点及子论点的初步认识;  提问:在对材料有一大致了解以后,学习者进行自我提问,所提问题均应是阅读材料所涉及并能解答的一些问题;阅读:学习者完成了预习和提问两个步骤,也就做好了学习准备,此时便可以开始阅读材料了。阅读的速度可由学习者根据材料的难度、任务要求以及自身的情况进行自我调整;思考: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应积极思考学习材料的内涵,努力理解并构建学习材料的意义。学习者应该:a.设法将阅读内容与自己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b.设法将子论点与主要概念或原理联系起来;c.设法解决材料中的相互矛盾;d.设法运用材料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了;背诵:学习者在阅读之后,合上材料,思考自己在阅读前提出的问题,然后自问自答,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材料的主观观点和总体  思想,看看自己记得多少学习的内容;复习:有效的复习能够帮助学习者将新的学习内容更好地整合到长时记忆之中。随着学习的进行,学习者应不断地将前面的学习内容整合在一起,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总体理解并减少遗忘。总之,PQ4R技术是有助于书面材料的学习与记忆的一种有效技术。  37.运用交互教学法时,注重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教给学生哪四种策略?  答:交互教学法是训练阅读理解困难的学生掌握元认知阅读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四种策略:做段落小结;对材料的主要观点提问;解释材料中的难点;对后面的内容进行预测。`  38.说明维果斯基的发展性教学主张。  答: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主张。他认为,在确定个体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可能性的实际关系时,应考虑到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儿童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儿童目前正在形成和刚刚发展的能力水平,即儿童借助于成人的指导和帮助而有可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他称之为“最近发展区”。由此,维果斯基指出:“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  39.说明认知派学习理论与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认知派同联结派在理论上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否认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认为行为受意识的支配,以意识为中介;主张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构造完形或形成认知结构,而不是被动地形成S-R联结;在学习问题的研究方向上,主张对学习的内部过程和内在条件进行探讨。  40.说明相关研究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有哪几种情况。  答:相关研究中,研究者并不创造某种情境,只是对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两个变量是否相关的结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  正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也增大;负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反而减少;零相关: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保持不变,即两个变量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六、论述题  4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有哪些启示?  a答: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其对教育的启示:  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并认真倾听儿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理解儿童目前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知觉周围世界的,从而正确地判断儿童目前所处的思维发展水平;教学应该适合儿童目前的认知发展水平,超越儿童当前发展水平的教学只会徒劳无益;学前儿童和小学儿童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概念的实例。  42.说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答:马斯洛认为,人有以下几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由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层梯。只有当较低级的需要满足或部分满足之后,较高一级的需要才会出现。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当其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安全的需要。当生理和安全需要都已得到很好的满足时,个体便会产生爱和归属的需要,当这个层次的需要也满足后,人们便开始追求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位于需要层梯之颠。是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实现,是其自身内在本性的更充分地把握和认可。自我实现就是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斯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从而达到个人潜能之颠。大约仅有不足1%的成人能够达到自我实现,而大多数人则停留在其他的需要层次上,不再向上发展。需要层次理论对教育的影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阐明了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的关系。  学生在学校中的求知和理解的需要的发展有赖于各种缺失需要,以及尊重需要的满足和基本满足,这种思想对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当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异常表现时,在深入分析其原因以前,应首先从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入手。通常,大多数学生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能得到很好的满足,因此,他们在学校中表现出的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是需要的最高层次,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给学生以适时、适当的引导,从而使学生逐步具备自我实现者的特征,成为自我指导的学习者,那将是教学的最大成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做出适当安排,把需要层次理论融入到日常教学管理中。  2002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在行动之前对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价,称为。  A动机B内驱力C抱负水平D诱因:  2.将学业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内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k.d:g0b8R9v9  A能力B努力  C任务难度\nD运气  3.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C概括原理说D关系转换说  4.学习能力与学习策略的自发获得呈。  A正相关  B负相关C零相关  D因果关系  5.抗拒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的品质。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6.程序教学的倡导者是。  A布鲁纳  B奥苏贝尔C斯金纳D加涅  7.强调学习准备与学习层次,重视教师循序渐进的指导作用的心理学家是。A斯金纳  B布鲁纳C奥苏贝尔D加涅  8.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指的是。  A行为主义  B人本主义心理学C精神分析学派  D认知学派i  9.属于无强化的消退程序的实例是。  A老板对迟到的雇员扣发奖金  B违章汽车遇到警察时主动交纳罚金!  C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D上课扮怪相而不再有老师和同学理睬  |10.按照布鲁姆等人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对所学材料加以说明或概述,属于一级的认知学习目标。  A认知B领会C运用\nD综合  二、多项选择题:  11.绝对评价的评价标准有。;  A合格与不合格B百分等级  C三级标准D五级标准  12.以下各项活动中,属于教学的微观设计的有。A确定教学目标B制定教学计划  C编选教材D选择教学模式`  13.利用非言语线索矫正问题行为的方法有。  A目光接触B室外罚站C动作提示D留校察看  14.按照奥苏贝尔的观点,当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已有了“爱国运动”的观念,再学习“保护能源”的观念时,则发生  A归总学习B归属学习  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15.相关研究的特点有。  A人为创设各种情绪      B让变量处于自然状态下对其进行观察教育学心理学考试试题  西华师范大学  2016级入学转录考试  学科:综合科目      参考班级:12级1、2、3、4班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教心学部分  一、填空。  1.影响个性形成的生物学因素有、体貌体格以及成熟速率。  2.(    \n)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一位老师”。  3.遗忘的规律是。  4.认知的内容包括感觉、知觉、记忆、和想象等。  5.短时记忆的容量是个单位。  6.学生道德素质的结构包括、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7.杜威十分重视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8.教育的三要素包括、和教育影响。  二、选择题  1.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  A.智力发展                B.认知发展  C.心理发展  2.幼儿的实践活动主要是。  A.游戏活动  C.认知活动  3.狭义的教育是指。  A.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情感发展B.学习活动D.社会实践活动B.家庭教育\nD.自我教育  4.教育活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是因为教育要适应人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C.连续性  5.“性恶论”是对人性的看法。  A.孟子  C.荀子  三、论述题  (1)网络上一个论坛,让大家谈谈中国的教育。  一楼说:“现在的教育就是为了考试而教育,不是为了学以用而教育。”  二楼说:“本人小儿正上小学,最大的感觉就是无奈,作业多啊,每天做家庭作业就得做到10点、11点。”  三楼说:“学以致用?不可能的。失败的教育啊,看看别人芬兰啊,我是学生,最有发言权。2天考一次阶段,一周考一次周考,三周一次月考,老师把你逼得紧死了,下课还占用时间做题。去看看超级中学更恐怖,才初一啊!”„„  请结合上述事例,谈谈中国的应试教育的弊端。同时,“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请结合实际,谈谈在小学教育阶段应该如何推进“素质教育”。  B.庄子D.董仲舒B.不均衡性D.顺序性  (2)\n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请你通过实例分析、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些教学原则?教育学心理学考试试题  教育学心理学与德育知识考试试题  1.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专著是(C)。  A.《教育漫话》B.《教育学》C.《学记》D.《雄辩术原理》E.《论语》  2.(B)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0。  A.1985B.1986C.1988D.1993E,1997  3.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刁:(ABCDE),„„  A.中小学教育B,社会教育C.成人教育D.家庭教育E.高等教育  4.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的(BC)。  A.机会B.规模C.性质D.速度E.理念  5.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ACD)。  A.知B。思C.行D。情E.做  6.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  A.传授知识B增强技能C.教书育人D。学会认知E.学会做人  7.教学的组织形式是(BDE)。  A,复式教学B.个别教学C.问题教学D.班级授课\nE.分组教学  二、填空题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一种社会活动。  2.教学原则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功能。  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4.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义务性的特点。  5.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要探索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刺激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  6.20世纪中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以学科的基本结构构建课程的理论。  7.任何知识都来自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桥梁。  8.因材施教原则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出的。  9.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是加强基础、更新课程内容、加强课程现  10.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等特点。  11.教师必须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具有示范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人的身体的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得,思想、品德的形成,审美情操的陶冶,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发展。  3.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指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用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系。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教师的劳动价值。要点:(1)发展价值;(2)文化价值;(3)政治价值;(4)经济价值。  2.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要点:(1)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2)课程内容综合化;(3)课程形式多样化;(4)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培养;(5)重视个别差异。  3.教学方法优选的标准是什么?  要点:(1)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2)与教学内容相符合;(3)与学生心理特征、知识水平  相适应;(4)与教师特点相符合;\n(5)教学条件。  五、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试论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要点: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2)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内容和专业设置;  (4)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3)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2,联系实际,试论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要点:(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的必要条件;(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n(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是相互依存的,相互统一的;(4)在教学过程中,要防止两种偏向。  六、实例分析(16分)  (文字在500字以上)  有一次,女教师画了一个圆圈儿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底气不足地说了一句:“可能是零。”又一次女教师画了个同样的圆圈儿问一群小学生:“这是什么?”孩子们立即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烧饼”、“是足球”、“是西瓜”,“是老师的大眼睛”„„女教师听了,不由得目瞪口呆。  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请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分析。  教育学部分  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哲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B.《中庸》C.《论语》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B.想像力C.思维力D.判断力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nD.巩固性原则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  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B.创造性C.间接性\n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18.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创办业余党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教育学部分  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A.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n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n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上课B.备课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A.唐代B.清末C.民国初期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A.观察法B.问卷法C.谈话法\n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三、简答题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B.环境C.教育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  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n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S226;三&S226;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A.自觉性B.独立性C.创造性D.主动性  7.教材包括  A.教科书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A.延展B.必要补充C.深化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n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n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  A.教育即生活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  A.军事体操教育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1911年B.1912年C.1957年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  A.1902年B.1903年C.1912年\nD.1922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A.连续性特点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A.教学为主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A.连续性B.创造性C.主体性\n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n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③\n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新教育大纲》B.《教育漫话》C.《教育过程》D.《论语》  2.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  A.起决定作用B.不起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3.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低下B.社会分工C.资本主义制度D.新的剥削和压迫  4.革命战争年代,我国去解放区的教育主要分为  A.成人教育和儿童教育B.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C.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D.干部教育和群众教育  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教书B.育人C.教书育人D.带好班级  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巩固与保持知识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7.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A.明朝中叶B.清朝初期C.清朝末年D.辛亥革命以后  8.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过的著名德育原则是  A.社会化活动原则B.教学的教育性原则C.自然后果原则\nD.知行统一原则  9.下列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的是  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D.教育形式的集体化  ;1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A.考验法B.观察法C.问卷法D.谈话法  11.教学的中心任务是  A.发展学生的智力B.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C.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D.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  12.课程具体包括  A.课程计划B.教材C.教学大纲D.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13.在青少年学生的各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  A.10-12岁B.11~15岁C.13-16岁\nD.12-16岁  二、填空题15.  14.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15.学校和家庭联系的方式有:互相访问、建立通讯联系、举行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以及举办家长学校。  16.德育过程中“知”指道德认识,它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两个方面。  17.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以及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  18.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一是启发式,二是注入式。  三、简答题  19.简述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分期。婴儿期和托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初期。以后还有青年中期和青年晚期两个阶段。  2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任务有哪些?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21.社会主义教育有哪些特点?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共产党统一领导、创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宗教迷信,提倡唯物主义;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把它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强有力手段。  四、论述题  22.试论述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条件,不能离开知识的掌握凭空发展智力,否则,就是空中楼阁;反过来,智力发展又可成为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武器,智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但知识不等于智力,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将知识掌握和发展智力割裂开来的形式教育派理论和实质教育派理论都是错误的。教育学心理学考试试题  2016-2016年教育学心理学真题http:///#  一、选择题:\n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n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撰写的《》。  15.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育和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  16.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计划、课题计划和计划。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和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活动和\n活动。  三、简答题19.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20.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21.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22.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23.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4.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  25.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26.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B.倒摄和干扰抑制C.前摄和消退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  2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28.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A.记忆能力B.创造能力C.运动能力D.社交能力  2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  30.“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  31.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像力D.分化概念  32.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A.从众B.依从C.服从D.遵从  33.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A.卡特尔B.奥尔波特C.霍兰德D.斯坦伯格  34.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A.智力二因素论B.智力结构论C.智力多元论D.智力三元论  35.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A.系统脱敏法B.支持疗法C.宣泄疗法D.认知作业法  六、填空题36.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系统化与具体化。  37.人的情绪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情绪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标是。  38.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注意品质的特性。其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的。  39.智力技能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型定向、、。  40.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由低到高的五种基本需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的需要  和的需要。七、简答题4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42.简述助人行为的促进策略。43.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八、论述题44.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并运用有关动机理论;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教育学部分\n一、选择题1.C2.B3.B4.A5.D6.A7.A8.D9.D10.B11.D12.D13.B  二、填空题1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5.教会骑士16.学期教学进度课时17.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18.小组个人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9.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0.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2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22.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凭空发展智力。2)智力的发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3)知识多少和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自觉地发展学生智力。  心理学部分五、选择题23.D24.B25.A26.D27.C28.A29.B30.B31.D32.A33.B34.C35.C  六、填空题36.比较抽象与概括37.需要面部表情38.分配自动化39.原型操作原型内化40.尊重自我实现  七、简答题答案要点4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①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②\n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①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②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42.增强责任明确性与人际相互作用;提供亲社会行为榜样;将助人行为归因于利他动机;  运用社会影响策略;进行助人行为的社会实践。  43.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八、论述题答案要点44.  阐述学习动机理论。可以详细阐述一种学习动机理论;也可以简述多种学习动机理论。  运用所阐述的理论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可以以一种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进行深入的论述;也可以以多种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进行概括性论述。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论述。可以使用一个实例贯穿始终;也可以使用多个实例进行论述和说明。  1、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答:错。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部分.2、个别施教、效率底、效果差、为什么存在那么长时间?\n答:1)生产力不发达。2)阶级统治严格。3)受教育人少。因此适合当时的实际。3、教师劳动是个体和集体性劳动的结合,观点对吗?答:对,教师劳动具有协作性。4、教师是一种专业化的技术职务?对吗?答:对,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当教师。5、教师的职责是传授文化知识?答、不对。教书还要育人。6、科技兴国的观点是科学技术振兴国家,科学和经济,经济起决定性作用。答:对7、分析颜的  育的人也能成为有用之才。13、机器大工业生产一方面加剧了生产中的脑体分离,使劳动者片面发展走向极。所以机器大工业生产对人的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答:错。虽片面,但又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14、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个人的发展才能实现,所以在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必要提这面发展教育。答:错。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一个社会备件,但并不意味着只有到共产主义才进行,它是一个历史过程,所以社会主义社会也可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15、我国教育的目的实质包括五育?答:错。表述出,五育并举人才,但不全面,我们培养的是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身心和社会价值全面发展的人才。16、德、智、体全面发展意味着均衡发展?答:错。是指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有是每科都行60分,是指协调的统一的发展。17、将全面发展教育称为平均教育,对否?答:错。互相储存,联系的,但并不意味平均发展。18、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学制系统。答:对。学制建立受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制约,是学制建立的一个依据,我国呈现多层次、多类别、多系列的开放的学校系统。19、高等学校是培养单一的精英的教育。\n答:错。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发展。20、  2016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教学工作B.公共关系C.行政工作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nD.个别差异性  9.()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n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分层教学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非指导教学模式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A.泰勒B.夸美纽斯C.裴斯塔洛齐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定性评价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E.对集体的看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A.互访B.民主评议C.家长会D.家长委员会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A.公共性和生产性B.公益性和免费性C.科学性D.国际性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A.作出判断评价\nB.信息传递C.控制D.激励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A.招聘B.续聘C.解聘D.不聘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导向功能B.强制功能C.调控功能D.示范功能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A.可行性参观B.准备性参观C.现实性参观D.并行性参观E.总结性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A.委员会制B.直线式C.参谋制D.职能式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n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三、名词解释1.学校2.儿童个体发展3.教育目的4.德育5.讲授法  四、简答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4.简述美育的任务。  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五、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2016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1.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3.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4.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5.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四、简述题  1.(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n(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4.(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1)教育法(2)部门教育法(3)教育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五、论述题1.(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分)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④教育机智(3)职业道德素养①忠诚教育事业②热爱学生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2)知识与能力(3)分科与综合(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n)  A.观察法实验B.自然实验C.实验室实验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其它科学研究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客观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  3.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学习观是(  )  A.罗杰斯B.布鲁纳C.班杜拉D.斯金纳  4.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  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性强化  5.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  A.学生的智力水平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D.学习的方法  6.梅耶学习过程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  A.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B.强调模仿的作用C.强调强化的作用  D.强调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7.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A.成正比关系B.成反比关系C.没有关系D.成倒U性曲线关系  8.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  \n)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  9.提出认知发现理论,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B.苛勒C.奥苏伯尔D.班杜拉  10.多伊奇认为,对于学生的同伴关系和学习动机能够产生更为积极影响的目标奖励结构是(  )  A.竞争目标结构B.个人主义目标结构C.合作目标结构D.友谊目标结构  1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先后一致D.不快不慢12.一种学习中所习得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  )  A.正迁移B.横向迁移C.特殊成分迁移D.非特殊成分迁移  13.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主要表现在(  )  A.需要、动机、世界观B.理想、信念、世界观C.兴趣、动机、世界观D.兴趣、爱好、理想  14.“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A.气质B.性格C.能力D.动机  15.应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是一种(  )  A.复习策略B.群集策略C.形象联想策略D.元认知策略  16.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  \n)  A.活动技能B.学习技能C.一般技能D.认知技能  17.提出问题的解决的五步模式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经典的解决问题过程的标志是(  )  A.杜威B.纽厄尔C.华莱尔D.巴甫洛夫  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式的我国心理学家是(  )A.肖锋B.章志光C.邵瑞珍D.李伯黍  19.教师往往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要是由于教师扮演了(  )  A.知识传授者B.学生楷模C.学生家长代理人D.严格管理者  20.教师注意力的特点集中表现在(  )  A.注意集中能力B.注意稳定能力C.注意转移能力D.注意分配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1.心理个体的发展具有的一般特点是(    )  A.连续性与顺序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不均衡性E.关键性  2.概念的结构包括(    )A.概念名称B.概念定义C.概念应用D.概念特征E.概念实例  3.指导学生怎样集中注意力、设置学习目标、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等,都属于(    )  A.元认知策略B.复述策略C.组织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E.复习策略  4.知识应用的过程一般通过下面几个环节来完成(    )  A.审题B.联想C.知识理解D.课题类化\nE.背诵记忆  5.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    )  A.群体成员的人数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C.对活动的满意感D.群体领导方式E.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n  二、多项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1.学习: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表现出来。  2.从众:当个人与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会感到压力,这时人们往往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而“随大流”。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叫做从众。  3.个性: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也可以说,个性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  4.定势:定势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  5.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的一种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  四、简答题1.答:普通心理学是探讨人的一般心理现象,即认知过程、情感与意志活动及个性形成的规律,这些现象是所有的人都具有的;而教育心理学所探讨的是学校中师生,主要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特有的学习心理、品格形成的心理及规律。两者都研究心理现象,因此是相通的。  2.答:个体的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特点是教育的起点与依据,是教育的前提。而个体的身心发展又依赖于教育,是教育的产物、结果。也就是说,教育要考虑到个体的已有的身心发展状态,考虑到学习的准备性,同时要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  3.答:首先,动机与目的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即有动机必有与之相伴随的目的,反之亦然;其次,动机与目的又是有区别的,即作为活动动机的东西并不同时就是活动的目的,反之亦然;最后,动机与目的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4.答:(1)类属同化;(2)总括同化;(3)并列结合性同化。5.答:(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6.答:(1)教师的表达能力;(2)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3)教师的教育机智;(4)教师的独创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  五、论述题1.答:教学方法是获得学习迁移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地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教材内容体系的确定要兼顾科学知识本身的性质、特点、逻辑系统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状况及年龄特征,还要考虑教学时数和教法上的要求以保证教材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性。  (2)从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促进迁移。为促进学习迁移,教材在体系组织上应体现以下要求:A、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B、融会贯通,促进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C、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  (3)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A、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B、加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C、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2.答:创造性也叫创造力,是指个人能产生独特、创虏?物质和精神)的个性特征或倾向。创造性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创造性与智力;(2)创造性与知识经验;(3)创造性和左右脑优势;(4)认知风格与创造性;(5)人格和动机因素;(6)社会环境因素。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1.\n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以及统计、分析和判断,我们发现,独立思考与学习效果具有正相关关系。一般地,越是优秀的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就越好,而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又转化为一种能力,从而为独立思考活动提供支撑和保证。为了形成这种良性循环,教学中对各类学生只有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采用的方针是: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应采用“放”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于中等生应采用“激”的方式,为他们提供要求适中的问题,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中差生应采用“诱”的方式,多给一些鼓励和启发,形成独立思考的自我意识。  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专家、学者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学有成就的事例,从历史的角度说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如在“运动与力”一章的教学中,穿插了“惯性定律的得出”“阿基米德与浮力”等小故事,让学生在趣味情境中懂得独立思考的科学价值,感悟独立思考的人格魅力。  2.创设情境,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生动而有趣的学习材料总是吸引人的,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趣味十足的科学问题可引导他们对问题的不断探究和深入思考。学生在这种情景下,会乐于学习,且有利于他们对信息的储存和对科学问题的理解,科学中不乏有趣的事例。如,在学习运动和能的形式一节时,利用太阳能电动机引课,只要太阳光照到太阳能电板上,电动机就会转动,学生被这个有趣问题吸引,会自觉地去思考问题的答案。以“趣”引“思”,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这  是诱发学生主动思考的一种好方法。  3.\n留有余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否则,看似讲透,实则难以内化为学生的观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无法形成,因此,教学过程中,对于最基本、最主干的原理要讲清,以利于知识迁移;而对于一些扩展性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对比以及区别和联系,对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总结等,可以给学生留出余地,激发学生自己去思考钻研。  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为例,我们的侧重点放在了学生的探究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自然得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老师一味的说教好得多。  4.提倡开放,提高独立思考品位  要学生独立思考,教学方式首先要提倡开放式,决不能“一言堂”,否则这种独立性很快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其次,努力培养学生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因为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不经过独立思考是做不到的;而问题提得好,又恰恰表明了思考的深度。例如,在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研究中,先让学生猜测,然后自己想办法证明;让一个学生提问,其他学生帮助解决。通过这种提问式的探究,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加快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n2016年特岗教师招聘面试备考:特岗教师面试题及答案  1、新课改与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要求教师成为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要求教师创造出班级气氛、创造出某种学习环境、设计相应教学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等等。  2、为什么学生会偏科?  学生偏科有很多因素,专家认为兴趣、态度是最主要的。你有心去学一门功课,无论周围有什么影响你,你都可以坚持下去。兴趣也是主要的,但只有你有这个心去学习,不管你是否喜欢这门功课,你都会变得比以前更加感兴趣。老师也只能叫你如何去学,即使他教得不好,但只有你有心,还是回学好的。  3、做好一个教师固然离不开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除了这些,你认为教学的最重要特质是什么?  首先、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我认为一个好教师还要乐业,这一点也很重要。  其次,健康尤其是心理和精神健康、再有就是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学生满意,喜欢听!  专家个人认为师德、人品及个人的修养。良好的表达能力及为人处事能力;爱心与责任心。  4、你赞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吗?为什么?  同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但要因材施教。专家很赞同,因为学生是人,作为个体,都有其特殊性。老师要想教好学生,一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也要注意方法,好的方法和得体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如孔子也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主张。  5、学生记忆有什么特点,学科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动机的诱发——培养记忆能力的基础二、兴趣的培养——提高记忆能力的前提三、方法的指导——提高记忆能力的关键。  6、你认为一种科学的备课方法是什么?平时你是怎样备课的?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备出一份好的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也能使教师教学更有底气,甚至变得胸有成竹。同时,好的教案设计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效率等多个方面,最终对整个课堂课的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专家认为无论是哪门学科,教师真正要备好一堂课,就必须脚踏实地,并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地研究和设计。    \n“研读”是备课的必要前提;“博学”是备课的重要基础;“细致”是备课的基本要求;“创新”是备课的成功亮点。  7、你同意“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吗?本句话源于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专家认为,原来是陈老先生的一句勉励之语,陈老先生当初写这句话时,断然不会想到在多年以后的今天会引出如此多的讨论吧!  8、你怎样认识集体备课制,它有优势吗?  优点:防止老师偷懒,提高教师教学主动性。减少教师个人的一些违规举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亲密老师之间的同事关系,有利于互相提高水平。  9、教学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你倾向那一种看法,若两者都不同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艺术,专家觉得任何一门事物都是艺术艺术来原于生活,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  10、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从发展性教育的角度出发,好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⑴基础目标指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  ⑵提高目标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体发展。主体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主体性强的学生不仅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⑶体验目标好的课堂教学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创造或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生活的乐趣和愉悦。  2、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好的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具有如下特征:⑴教师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精选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⑵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⑶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⑷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    3、教学策略与方法:学生主动地学习现代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4、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较强的教学能力也是好的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在:⑴课堂驾驭能力⑵实践操作能力⑶\n语言表达能力  11、现在常常提的“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你怎样理解?  学生是一个民族传承的希望,是一个国家继续生存、发展的灵魂所在。很简单地打个比方,如果一颗正在茁壮成长的大树,突然之间,中间断了一节,您说会怎么样?以学生为本,其实说的就是传承,接力棒需要有人接的,如果只有第一个,而没有第二个,那会是怎么样?    12、你平常看的教育教学类的书籍和杂志有那些?  13、你最尊敬的教育家是谁,为什么?14、你最赞赏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与时俱进新内涵  \n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是啊,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社会主义开拓者,从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到从服务祖国需要为乐的王杰,从自学成才的张海迪到“知识型工人”张树源,从11名“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到我们身边的每个青年星火科技能人,他们在人民利益的大厦上添砖加瓦,他们以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为新时期广大青年实践“三个代表”树起了标杆。他们演绎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青春话剧,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的赞歌。新时代新风采,20世纪中国的历史,写下了中国和中国青年的未来,21世纪期待我们创造新的青春辉煌。我们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我们是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朝着这个目标,我们意气奋发,斗志昂扬,因为我们都是红旗下成长的一代,我们发挥青年的智慧、风采和力量,乘风破浪与时俱进!  教师是社会主义新生一代的哺育者,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造就人才的人,在他的身上应流淌着对祖国赤诚的血,去浇灌新一代纯洁的心灵;他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他孜孜不倦,苦心耕耘,去扶植那正在成长一代又一代新人,他是美如思想道德的化身,代表着未来,代表着希望。因此,为了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就必须首先致力于培养为人师表的品德。有人说过,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要有火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夫子的这句名言,经过两千多年的时间  的考验,仍放射着哲理的光辉。引导着激励着我们深思。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所以,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要想成就一番教育事业,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有个性的、高品质的、与时俱进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育人格是至关重要的。而教育人格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人格我认为就是它具有显著的针对性。核心即学生。热爱学生自不用说,还要树立对学生的强烈的服务意识。    当今的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各国的竞争已  演变成人才和教育的竞争。由此对新时代的教师教育人格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苦练内功,重塑师魂。    古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此为从古到今所有教师的行为道德准绳。但是在“三个代表”的指导下有具有了时代性涵义。  “学高为师”  \n善于学习,积极进取。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专门职业,知识水平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更要求教师具备广博、深厚和开放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学科知识、教育心理知识和实践经验等,以及相对精深的专业知识,并能够及时更新知识。因此,新时期的教师必须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勤奋踏实、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教师只有成为好的学习者,才能成为好的教育者。  大胆创新,领先潮流。  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社会教师的灵魂,教师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以创造性的劳动培养新一代创造型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要敢于否定自我,超越自我,要有独到的见解,要不断的接受新观点,消化新观点。其次,能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创造性教学能力,在课堂上,非常注重对学生活动的激发与参与,熟悉各种教学方法;非常注重学生的反应,能够解悟学生的心声,善于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会用自己的创造性人格去影响学生,采用富有创新的思维方法去训练学生,从而培养出一批批观点新、思维活、能力强的栋梁之才。  学者风范,重视科研。                            师应该是一名教学能手,要博学多才,要  “身正为范”  师德高尚,爱心永存。        \n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人格是师德的有形表现,学生往往从教师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自身的人格。新时代的教师应该热情关怀、真诚坦率、胸怀宽广、作风民主、客观公正、自信自强、耐心自制、坚韧果断,热爱教育事业。  爱是教师人格的核心,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教师的形象很大程度就体现在师爱上。教师的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提高眼前的教育质量,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成人成才。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高尚者,不仅要在自己所讲的课程中高屋建瓴,左右逢源,更要以无言的方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这种人格力量表现为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超前的学识。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受教育者。  循循善诱,平等待人。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要有  http:///s/articlelist_1719209197_0_教育学心理学考试试题(一)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试题(一)教育学试题2016-02-2111:38:36阅读1624评论0字号:大中小经济价值。  2.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要点:(1)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2)课程内容综合化;(3)课程形式多样化;(4)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培养;(5)重视个别差异。  3.教学方法优选的标准是什么?  要点:(1)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2)与教学内容相符合;\n(3)与学生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4)与教师特点相符合;(5)教学条件。  五、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试论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要点: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2)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内容和专业设置;(4)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3)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2,联系实际,试论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要点:(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的必要条件;(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n(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是相互依存的,相互统一的;(4)在教学过程中,要防止两种偏向。  六、实例分析(16分)  (文字在500字以上)  有一次,女教师画了一个圆圈儿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底气不足地说了一句:“可能是零。”又一次女教师画了个同样的圆圈儿问一群小学生:“这是什么?”孩子们立即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烧饼”、“是足球”、“是西瓜”,“是老师的大眼睛”……女教师听了,不由得目瞪口呆。  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请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分析。  教育学部分  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哲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B.《中庸》C.《论语》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D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n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B.想像力C.思维力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n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法  二、填空题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创办业余党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教育学部分  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n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A.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n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上课B.备课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A.唐代B.清末C.民国初期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A.观察法B.问卷法C.谈话法\n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三、简答题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试题(三)教育学试题2016-02-2111:41:27阅读757评论0字号:大中小\n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  A.教育即生活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n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  A.军事体操教育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1911年B.1912年C.1957年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  A.1902年B.1903年C.1912年D.1922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四)教育学试题2016-02-2111:42:51阅读688评论1字号:大中小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A.连续性B.创造性C.主体性\n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n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③\n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新教育大纲》B.《教育漫话》C.《教育过程》D.《论语》  2.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  A.起决定作用B.不起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3.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低下B.社会分工C.资本主义制度D.新的剥削和压迫  4.革命战争年代,我国去解放区的教育主要分为  A.成人教育和儿童教育B.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C.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D.干部教育和群众教育  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教书B.育人C.教书育人D.带好班级  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巩固与保持知识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7.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A.明朝中叶B.清朝初期C.清朝末年D.辛亥革命以后  8.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过的著名德育原则是  A.社会化活动原则B.教学的教育性原则C.自然后果原则\nD.知行统一原则  9.下列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的是  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D.教育形式的集体化  1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A.考验法B.观察法C.问卷法D.谈话法  11.教学的中心任务是  A.发展学生的智力B.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C.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D.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  12.课程具体包括  A.课程计划B.教材C.教学大纲D.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13.在青少年学生的各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  A.10-12岁B.11~15岁C.13-16岁\nD.12-16岁  二、填空题15.  14.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15.学校和家庭联系的方式有:互相访问、建立通讯联系、举行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以及举办家长学校。  16.德育过程中“知”指道德认识,它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两个方面。  17.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以及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  18.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一是启发式,二是注入式。  三、简答题  19.简述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分期。婴儿期和托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初期。以后还有青年中期和青年晚期两个阶段。  2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任务有哪些?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21  .社会主义教育有哪些特点?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共产党统一领导、创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宗教迷信,提倡唯物主义;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把它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强有力手段。  四、论述题  22.试论述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条件,不能离开知识的掌握凭空发展智力,否则,就是空中楼阁;反过来,智力发展又可成为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武器,智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但知识不等于智力,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将知识掌握和发展智力割裂开来的形式教育派理论和实质教育派理论都是错误的。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1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目  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C  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2.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B  A.测验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是  。A  A.个体内部矛盾  B.个体心理水平  C.个体生理水平  D.个体遗传条件  4.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  A.遗传条件  B.社会环境    C.学校教育    D.实践活动  5.大学生的情绪一旦被激发,往往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这说明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具有  。  B  A.丰富性      B.心境化    C.波动性      D.复杂性  6.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n。D  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表现好才给吃的  7.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D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8.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D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9.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  。B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综合直观  10.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  。D  %    %      %        %  11.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观象,称为  。D  A.平原观象    \nB.起伏观象    C.低谷观象    D.高原观象  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  。B  A.认知  B.元认知    C.技能      D.操作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  A.精加工策略    B.计划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14.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B  A..数学应用题  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背影》的作者是谁D.xx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5.  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A  A.常规性  B.发明性  C.创造性  D.无结构的  16.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  。  C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B.苛勒的顿悟说  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D.杜威的分阶段说  17.个体对自己在各种我念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  于  。B  A.生理自我  B.我念自我  C.心理自我  \nD.理想自我  18.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  。C  A.大学一年级  B.大学二年级  C.大学三年级  D.大学四年级  19.某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有自卑,好嫉妒,看问题主观、片面,常常言过其实,怪癖古怪、、、。该人的人格属于  。C  A.冲动型人格  B.强迫型人格  C.偏执型人格  D.焦虑型人格  20.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  。B  A.恐惧症    B.神经衰弱    C.强迫症    D.焦虑症  二、多选题  1.大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是  。ABCD  A.情绪情感体验的波动性      B.情绪情感体验的延续性和心境化  C.情绪情感体验的丰富性与深刻性    D.情绪情感的复杂性  2.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一般喜欢  的工作。AD  A.极其容易    B.有风险    C.成功概率为50%  D.极其难  3.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奖励时,应该    。CD  A.依据分数的高低进行奖励    \nB.注意创造一种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  C.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进行奖励    D.帮助学生作努力定向的归因  4.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ABC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同化学习  5.影响迁移的因素有  。ABC  A.学习对象的相似性  B.原有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D.学习者的智力水平  6.以下各项中属于迁移现象的是  。BCD  A.一目十行  B.举一反三  C.触类旁通  D.闻一知十  E.过目不忘  7.问题解决的特征为  。ABC  A..认知性  B.操作性  C.目标指向性D.问题空间性  8.专家具有哪些特征  。ABCDE  A.专家比新手更能有效地组织信息  B.专家记忆容量较大,因而提取信息的速度更快  C.专家善于应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D.专家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表征,且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nE.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  9、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  。.ABC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己调控    D.自己安慰  10.大学生人际交际中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  。ABC  A.认知障碍    \nB.情绪障碍    C.人格障碍    D.学习障碍  三、判断题。  1.奖励是塑造行为的有效手段,因而奖励越多越好。  2.对大多数学习而言,集中学习的效果好于分散学习  3.拥有某一领域丰富的知识经验就能有效解决问题  4.定势对迁移只起阻碍作用  5.技能是一种本能的形为  6.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了解健康状态下的心智能力及自我实现的倾向  7.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同时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8.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发现问题是首要环节  9.理解问题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经与方案  10.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不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定势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11.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12.通过综合归纳获得的学习是概念学习  13.营造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  14.严重的精神障碍必须交精神科医生处理。  15.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  16..学习化学中的锂、钠、钾等金属元素概念时,它们相互之间的影响属于垂直迁移  17.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需要调整原有的经验,形成一种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这种迁移方式称为重组性迁移  18.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的,也不能超越。  19.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先天遗传起决定作用  20.在早上起床后学习或学习开始时学习重要内容就可以克服倒摄抑制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  小张与小刘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小张活泼开朗,小刘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刘逐渐觉得自己象一只丑小鸭,而小张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小张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张。大学三年级,小张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刘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张不在宿舍之机将她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张的床上。小张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刘,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  1、以上案例中,可以把小刘的情况诊断为心理问题B  A、学习B、人际交往C、环境适应  D、消费  2、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表现在A、B、D  A、认知障碍B、情绪障碍  C、自我意识障碍  D、人格障碍  3、小刘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因素引起。A  A、本体B、家庭C、学校D、社会  4、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A、B、C、E  A、人格障碍B、神经症C、性变态  D、社交障碍E、精神病  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出来了,李明看到自己的成绩很不高兴,没有通过,接连几天都闷闷不乐,心理想:“如果靠前半个月没有去玩电脑游戏就好了,肯定不会考得这么差。下次报考四级一定要努力复习才行”。  1、李明把这次考试成绩差归因为B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nE、身心状态  2、这个因素是C、E  A、稳定的、可控的  B、稳定的、不可控的  C、内部的  D、外部的  E、不稳定的、可控的  3、下列属于维纳归因的三个维度的是A、B  A、内部的和外部归因B、稳定的和不稳定的  C、能力高低  D、努力程度E、运气好坏  4、归因理论是由社会心理学家海德首先提出,他认为人类有种需要B  A、一  B、二  C、三  D、四  E、五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  xx年教育心理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某教师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研究本地区十几所学校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属  A、实验研究B、个案实验C、描述性研究D、实验室实验  2、某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容易受到同学、老师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其知觉方式属于  A、沉思型  B、场依存型C、冲动型  D、场独立型  3、某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他这种行为属于  A、自我认识B、自信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4、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A、建构学习论B、结构学习论C、认知学习论\nD、联结学习论  5、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的现象属于  A、分化B、泛化C、消退D、遗忘  6、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的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7、学生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属于  A、逆向迁移  B、负迁移C、顺向迁移D、正迁移  8、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这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相关类属学习  9、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A、过度学习B、深度加工C、组块化编码D、及时复习  10、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  A、设置目标B、列提纲C、寻求同学帮助\nD、做笔记  11、学生在学习弹奏钢琴的练习中,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这种现象属技能学习中的  A、高原现象B、倒摄抑制C、生理极限  D、资源管理策略  12、划线是阅读常用的一种  A、精加工策略B、复述策略C、组织策略D、资源管理策  13、在解几何证明题中,学生常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先确定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条件,然后再将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完成证明过程。这种方法属于问题解决中的  A、反推法  B、算法式C、简化法  D、类比法  14、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修改的。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A、他律阶段        B、前习俗阶段  C、自律阶段        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15、在课堂上,某教师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该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领导方式主要属于  A、参与式B、监督式C、放羊式\nD、控制式  二、填空题:  16、教师的教学能力可分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  17、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03年前后著书的教育心理学,主要探讨了人的本性、个性差异与学习心理三大问题。  18、按照维果茨基的观点,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份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9、根据埃里克森对人格发慌的阶段划分理论,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发展或建立自我同一感。  20、根据斯金纳的强化观,教育中使用的“警告”,属于负强化。  21、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究学习,如学会如何  解决问题、如何评价问题解决的途径以及如何批判性地思考等。  22、马斯洛认为每人都有七种基本需要。由于它们的主要作用和特点不同,这些需  要又可分别归属于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其中,自尊的需要就归属于缺失需要。  23、贾德认为,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能对不同学习活动中的共同原理进行概括。  24、研究认为,最佳的过度学习,是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  \n的学习。  25、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知识直观方式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  26、在学习的策略教学中,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将新策略与其头脑中的有关知识整合  起来,以便能在新的情境中灵活、熟练的运用,这是遵循了策略教学的内化性原则。  27、根据创造产品的价值意义,可将创造分为真创造与类创造。  28、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主要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    以及资源管  理策略。  29、在知识学习中,正例通常包含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30、根据问题的结构特点,学科学习中的问题主要属于结构良好  问题。  31、已有的研究认为,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是有一定相关得非线性  关系。  32、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对于青少年来说,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尤为重要  33、卢家梅等指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n隐匿性与突发性、多元性与单一性、  无知性与盲目性等特点。  34、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意、情感、意志、定势与思维等状态水平,可  以将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    三种。  35、教学测评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三、简答题  36、简述布鲁巴奇等提出的教师教学反思的几种方法。  ①写反思日记;②详细描述③交流讨论④行动研究  37、简述学生认知差异研究对教学的主要启示。  ①教学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组织形式②教学应采用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方式③教学手段与学生认知差异相适应。  38、简述有意义言语学习的条件。  ①学生应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②学习材料应有逻辑意义③学生认知结构中有可利用适  当观念  39、简述促进错误观念转变的教学方式。  ①创设开放、相互接纳的课堂气氛②注意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③引发认知冲突④  鼓励学生交流  40、简述中学生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的主要表现。  ①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的形成②自我意识增强③品德的各方面相互协调,结构更为完善  41、简述课堂有效管理的目标  ①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②有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③\n学生能自我管理  四、论述题:  42、王小红是高一班一位很不自信的学生。其实,她是以较高的分数考进学校的。只  是进入高中后,还没有适应好高中的学习,掌握高中的学习方法。如果你是她的老师,你将怎样帮助她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答:①增强自我效能感:形成适当的预期,以体验到更多的成功。②设置合理的目标:目标  应是具体、可行的并及时反馈、评价目标的实现状况。③进行归因训练:减轻或消除其习得无助感;教授其掌握些有效方法;形成良好的归因模式。  43、试述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答:①遵循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规律;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③熟练掌握  心智活动规则和课题解答程序;④提供心智技能应用的机会。  xx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教育  心理学  一、选择题:  1、在西方,被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是  A、梅伊曼  B、桑代克  C、推孟  \nD、贾德  2、在学校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开展对某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主要属于  A、教育实验法B、实验室实验法C、自然实验法D、个案实验法  3、根据福勒和布郎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总是集中在对学生成  绩的关注上。据此,这位教师的成长可能处在下列哪阶段  A、关注生存B、关注情境C、关注学生D、关注自我感受  4、皮亚杰所提出的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成熟B、物理环境C、社会环境D、教学  5、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意识,属于下列哪方面的自我意识  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我C、社会自我D、理想自我  6、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  7、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学习  A、小孩到一定年龄变声B、近朱者赤  C、上行下效      \nD、吃一堑长一智  8、学生通过学习后,能说出“诚信”的含义。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这种水平的学习主要  属于  A、言语信息学习  B、智慧技能学习  C、认知策略学习  D、态度学习  9、学生的知识还是靠教师的讲解获得,而是通过他自己的新旧知识相互作用而生成建构的。  这种学习理论是  A、联结学习论  B、认知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论D、建构学习论  10、学生为了自己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下列哪种动机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认知性动机D、交往性动机  11、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迁移  A、触类旁通B、闻一知十C、照本宣科D、温故知新  12、合作学习体现了资源管理学习策略中的  A、时间管理策略  B、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C、努力管理策略  D、他人支持策略  13、在创造分类中,区分真创造与类创造的主要依据是  A、产品的独特性    B、产品的新颖性  C、产品的价值意义范围D、产品的清晰性  14、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他律水平  15、在教育过程中,强调“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生,这是重视下列哪种心理效应。(A)  A、移情  B、从众  C、心胸豁达  D、期望  二、填空题:  16、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n基本规律的科学。  17、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来概括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主要关系,即:教师成长=  经验+反思。  18、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是个体获得自我同一性的重要时期,也是其人格成熟期。  19、归因即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归究。  20、早期的形式训练迁移理念认为,学科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对某种心理能力的改善和提  高。  2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错误观念,多具有自发性、顽固性、隐蔽性和广泛性  等性质特点。  22、根据技能的分类,快速阅读属于心智或智慧技能。  23、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练习。  24、做笔记是学习时常用的一种精加工策略。  25、人们对越熟悉的事物,越难灵活地想到可能的新途径,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之为功能固  着。  26、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成分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像。  27、已有研究指出,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为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28、研究显示,中学的初中二年级\n年级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29、个体的从众行为通常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意义。  30、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只能用耳朵听、眼睛看,不能随便动口、动手,一旦违背要求,  就采用训斥与压服方法来课堂的“稳定”。教师的这种领导方式属集权型类型。  31、某学生因性格太内向,不大和同学交流而影响到其学习成绩。他这种行为问题,主要属  于内向退缩型行为问题。  32、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辅导的重点是预防。  33、影响学生品德学习的条件主要有: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和同伴群体。  34、通常,学校里的学科学习无度主要属于对学生进行标准或自我参照测评。  35、班图拉认为,强化有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和替代强化三种。  三、简答题:  36、简述教学反思的三种类型。  答:①对活动的反思②活动中的反思③为活动反思  37、简述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答:①学习者的心向②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③\n学生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的观念  38、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答:①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强学习效果好②学习材料的难度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两者的  关系不同③学习效果可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39、简述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答:①深度加工与主动参与②运用记忆术③进行组块编码④适当过度学习⑤进行合理复习  40、简述学习策略教学的基本原则。  答:①主体性原则②内化性原则③生成性原则④效能性原则  41、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①情绪稳定、乐观②人际关系和谐③人格完整④正确的自我观⑤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⑥  行为合理  四、论述题:  42、试运用品德心理的有关观点分析:为什么有时对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品德观念教育,  但收效甚微?  答:①指出“苦口婆心”实质上只是重视“说道理”,即道德认识教育。②运用品德结构的  观点,阐述品德结构及关系,并指出品德教育应该重视品德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只重视某一方面。③\n指出还应采用多种方法,手段以促进品德结构的各方面都整体的参与、受影响。  43、试述怎样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迁移?  答:①指出有效即积极迁移。②具体方法a.在真实情景中学习b.注意最初的学习程度c.合  理安排教学程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d.教授学习方法  2016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  教育心理学  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  的学习研究,建构了科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  A、动物    B、人类    C、学生    D、儿童  2、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时,研究最多,研究时间也最长的部分是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下列哪些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A、认识定义的符号      B、熟练的运用定义  C、叙述定义的含义      \nD、背诵定义  4、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皮亚杰  B、布鲁纳  C、维果茨基  D、埃里克森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发展勤奋感B、培养主动性C、形成亲密感D、建立自我同一感  6、学生对自己认知能力的意识属于下列哪类自我意识  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理想自我  7、下列哪项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的表现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水平差异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学习的是  A、杯弓蛇影  B、蜜蜂采蜜  C、望梅上渴  D、近墨者黑  9、语文课学习作文的写作规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  A、言语信息学习    B、动作技能学习  C、智慧技能学习    D、认知策略学习  10、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后,掌握了“四边形”概念。这种学习是  A、连锁学习  B、概念学习  \nC、辨别学习  D、规则学习  11、学习源于对学习内容或结果的兴趣而发的学习动机,属于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问接的、远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12、“闻一知十”属学习中的  现象  A、定势    B、功能固着  C、迁移    D、创造性  13、创造思维的核心是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4、采用两难故事研究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的心理学家是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班图柆  15、“三个和尚没水喝”是下列哪种社会心理效应的表现  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群体激化  D、从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填空题栏内。  16、教育心理学实验研究法有    、自然实验研究。  17、教师的教学能力可分为教学认咶能力、教学    和教学监控能力三方面。  18、在个体心理的发展阶段中,初中阶段正好处在少年期,高中阶段正好处在    期。  19、在影响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中,随年龄增加,    \n的影响越来越强。  2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为    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  21、条件学习有经典条件学习和    条件学习两类。  22、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新旧知识的同化主要有三种方式,即  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23、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并还是对现实的准确表现,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具有  性。  24、班图拉将人们事先对自己是否能成功从事某种任务的估计称之为  。  25、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可因学生的  而异。  26、贾德通过“水下打靶”实验提出了迁移的    理论。  27、在课堂教学中,借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呈现直观材料,这种直观方式属    直观。  28、根据技能的分类,“默读”主要属于    技能。  29、阅读时的“划线”策略,属于认知策略中的    策略。  30、在问题解决中常用的两种一般问题解决策略是:算法式的和    式。  31、观察学习和    学习是品德学习的两种基本形式。  32、在个体品德的构成中,道德    是其品德的核心部分。  33、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心理辅导、  \n、心理治疗及普及心理有关知识来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  34、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中,群体对每一成员的吸引力被称之为    。  35、学生在课堂表现出的问题行为,一般可分为品德性问题行为和    \n问题行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  36、简述促进知识概括的主要方法。  37、简述动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38、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中自律性的主要表现。  39、简述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方法。  40、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41、简述专家型教师需具有的主要知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内。  42、联系实际谈谈,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3、有些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专门开设了学习策略课程,但发现这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并不明显。试用“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来分析之。  湖南省2016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  高中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  教育心理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          B、潘菽  C、房东岳          D、廖世承  2.从事新学习时,学习者身心的发展水平对学习的适合性,被称为  A、关键期          B、学习准备  C、最近发展区        D、印刻现象  3.下列哪项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A、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  B、学生谐音法记忆单词  C、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D、玩走迷宫游戏  4.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  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      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  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      D、不同个体间智力有质与量的差异  5.学习是学生通过尝试——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该学习理论观点的  提出者是  A、巴甫洛夫          \n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6.“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积极强化  7.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A、安全需要          B、归属需要  C、尊重需要          D、审美需要  8.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  A、具体内容          B、学习过程  C、概括            D、获得策略知识  9.根据认知同化学习论,从例证规则的学习,属于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组合学习  10.“高原现象”通常发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  A、初期            B、中期  C、后期            D、各阶段都可能  11.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方式来表述、分析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这种  方式属于采用下列哪种学习策略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nD、监控策略  12.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份是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13.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  A、初二年级          B、初三年级  C、高一年级          D、高二年级  14.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5.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和预测作用。  17.在科学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著作中,着重探讨了《人的本性》、《个性  差异与测量》和《学习心理》三大问题。  18.加涅根据学习结果,提出的学习类型有:言语信息学习、心智技能学习、动作技能学习、  认知策略学习和态度学习。  19.\n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观,学习中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词清楚地表达新概念的主要特征  时,该学生已在其头脑中建立起了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实质性联系。  20.通常,动机可引起个体的行为。这是动机的激活功能之表现。  21.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原有认知结构、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者的心向和定势。  22.教学中,学生通过“多媒体”来感知事物,这种直观形式属于模象直观。  23.从迁移的性质和发生的方向看,倒摄抵制属于逆向负迁移。  24.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25.“我们能熟练地操作该知识,但不一定能清楚地说出它”,这讲的是程序性知识。  26.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是练习。  27.在学习策略的分类中,记忆术属于复述策略。  28.根据问题的清晰性分类,研究性学习中涉及的问题多属于结构不良问题。  29.根据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一个高智力者,其创造性可能高也可能低。  30.态度通常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构成。  31.\n根据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扩关系,学校中的课外兴趣小组属于非正式群体。  32.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等影响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变化的力量统称为群体动力。  33.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当学生完成较难的学习任务时,教师应使其动机强度控  制在中等偏低水平。  34.在课堂教学时,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是其教学能力的核心。  35.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重视和关注课堂的气氛是否活跃,任务是否完成,而对学生个  体的表现关注较少。据此该教师现在主要处在成长阶段中的关注情境阶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帮助学生建构积极自我意识的措施。  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  ②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  ③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7.简述迁移在学校教育中的主要作用。  ①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  ②是各类学习的关键环节  ③对学与教具有重要作用  38.\n简述错误观念的主要性质特点。  ①广泛性  ②自发性  ③顽固性  ④隐蔽性  39.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①预防精神病症,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②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③改进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  40.简述怎样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③根据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④多提供练习、应用的机会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联系实际谈谈影响学生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①简述态度、品德的含义②认知失调  ③态度定势  ④道德认知  ⑤联系实际  42.试述在教育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①使任务更有趣  ②\n引发认知冲突  ③合理使用表扬  ④\n给予合适的反馈2016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A.赫尔巴特B.皮亚杰C.杜威D.瓦?根舍因2.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A.六艺B.八股文C.自然科学D.四书、五经3.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B.荀子C.孟子D.墨子4.我国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  )。年年年年5.“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  )。A.专业意识B.专业态度C.专业技能D.专业品质6.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7.“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提出者是(  )。A.赞可夫B.维果茨基C.皮亚杰D.布鲁纳8.“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劳动方式个体性9.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过程评价模式D.成果评价模式10.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A.信度B.难度C.区分度D.效度11.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A.组织教学B.讲授新教材C.巩固新教材D.检查复习12.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13.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  )。A.班级环境布置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C.班级制度与规范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1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15.(  )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A.教案B.课时计划C.教学方法D.课题计划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世纪20年代以前世纪80年代,0世纪20年代以前世纪80年代2.“印度狼孩”的事实说明,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除了先天遗传素质外,还有(  )。A.后天的饮食因素B.居住条件因素C.后天的环境因素D.教育因素3.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4.(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A.斯金纳B.布鲁纳C.苛勒D.加涅5.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6.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7.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8.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B.挫折现象C.高原现象D.低分现象9.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复述策略10.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B.即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答案:【解析】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为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解析】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遗传和环境。【解析】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解析】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强调教学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解析】为教师的期待而学习的动机是低级的动机。【解析】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正迁移,高等数学对初等数学而言,属于自上而下的迁移。【解析】略。【解析】在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高原现象。【解析】画线是复述策略,是认知策略的一种。教育心理学考试参考  《教育心理学》  考试模拟题  一、单选题:  1、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  A、夸美纽斯        B、桑代克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2、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3、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途径是。  A、同化    B、理解    C、示范    D、变式练习  4、属于无强化的消退程序的实例是  A、老板对迟到的雇员扣发奖金B、违章骑车遇到警察时主动交罚金  C、感觉屋内声嘈杂时暂时离屋\nD、上课扮怪相而不再有老师和同学理睬  5、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B、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呈现或由学生发现  C、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D、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或是获得知识  6、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较复杂的整块的知识是用来表征的。  A、表象    B、命题    C、命题网络    D、图式  7、智力技能的操作对象是。  A、身体的运动系统    B、大脑  C、符号化观念      D、具体的物体  8、在儿童的学习策略训练中,使策略与动机激励相结合的最有效方法是  。  A、使儿童能陈述策略学习的重要性  B、开展认知策略学习竞赛  C、使儿童知道策略应用的适当条件  D、使儿童亲身体验到应用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9、将学业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内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10、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      \nA、共同要素说    B、形式训练说  C、概括原理说    D、关系转换说  二、多选题:  1、桑代克早期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是。  A、试误说  B、效果律  C、练习律  D、准备律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是国际上被广泛认可的学习分类,他将人类的学习结果  分为、动作技能和态度。  A、言语信息  B、操作技能  C、智慧技能  D、认知策略  3、奥苏伯尔认为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的模式有,可以解释大量的概念  和命题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  A、上位学习        B、派生类属学习  C、相关类属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4、奥苏伯尔提出认知结构的变量是,通过操纵与改变认知结构变量  可以促进新的学习与迁移。  A、先行组织者        B、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  C、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    \nD、原有知识的巩固性  5、策略性知识是由一类特殊的程序性知识构成的,其学习一般需要经过  阶段。  A、命题表征        B、规则  C、变式练习        D、策略应用的反省水平  6、知识学习的内部条件有。  A、材料的逻辑意义    B、动机  C、编码策略        D、已有的知识结构  7、心理学家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教育含义是,道德认知发展要遵循从  他律到自律原则以及循序渐进原则。  A、皮亚杰        B、爱里克森  C、维果斯基        D、柯尔伯格  8、定义性概念的基本学习形式是。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概念形成          D、概念同化  9、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过。  A、认知阶段          B、动作分解阶段  C、联系定位阶段        D、自动化阶段  10、影响学习迁移的主体因素有。  A、学习者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B、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C、对学习和学校的态度    \nD、学习者的认知策略与元认知水平  三、简答题:  1、简述奥苏伯尔同化论的核心思想。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异同。  3、简述专家和新手问题解决能力的差异研究。  4、简评早期的迁移理论“关系转换说”。  四、论述题:  1、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知识观、学生观及其教育意义。  2、试述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措施。  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  1、公认的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华生  B、桑代克  C、卡普捷列夫  D、\n加涅  2、顿悟说强调问题解决的过程是。  A.通过一次一次的反复,逐渐淘汰盲目的错误尝试  B.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问题从初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C.从整体把握全部问题情境和认知结构的豁然改组  D.建立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的正确联结  3、记忆术是典型的学习的。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先行组织者策略  4、桑代克的准备律与现代学习心理学中的相一致。  A、成熟概念        B、强化原理  C、学习的发展准备原理    D、动机原理  5、依据智力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心智动作是通过一系列阶段,由实践动作  而形成的。  A、转化    B、内化    C、简缩    D、抽象  6、到了20世纪末,成为学习理论发展的新方向。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建构主义      D、理性主义  7、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对动作  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言语指导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8、抗拒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何种品质?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9、1908年,贾德依据“水下打靶”实验,提出了学习迁移的。  A、相同要素说  B、类化说  C、关系转换说  \nD、学习定势说  10、是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主观判断。  A、自我观念  B、自我效能感    C、自信  D、自尊  二、多选题:  1、以下属于桑代克学习试误说主要观点的是:  A、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B、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  C、人和动物遵循着相同的学习规律  D、提出了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三大学习定律  2、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属于认知领域的是学习。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3、奥苏伯尔将有意义学习由低到高分为:符号表证学习、。  A、概念学习        B、命题学习  C、概念和命题的运用    D、问题解决与创造  4、按照奥苏贝尔的观点,当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已有了“爱国运动”的观念,再学习“保护能源”的观念,则发生。  A、总括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5、班杜拉将强化分为。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替代强化  \nD、自我强化  6、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  A.谐音法    B.做笔记  C.过度学习    D.概括  7、智慧技能的学习分为。  A、辨别    B、概念    C、规则    D、高级规则  8、认知策略学习的内部条件是。  A、原有知识背景      B、学习动机水平  C、反省认知发展水平    D、练习  9、具有折衷主义倾向的学习理论家有。  A、巴甫洛夫  B、托尔曼    C、斯金纳    D、班杜拉  10、按照学习动力来源不同,学习动机可分为。  A、内在动机          B、外在动机  C、近景性动机        D、远景性动机  三、简答题:  1、造成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的原因有哪些?  2、简述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区别和联系。  3、简述B.\nWeiner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学的意义。  4、简述青少年不良品行转化与矫正工作的措施及其心理学依据。  四、论述题:  1、试根据创造性与知识、智力、人格等的关系,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联系实际说明学习的迁移规律在教学上的应用。  附:章节练习题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答案  1、专业名词解释:  学习:个体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试误说:桑代克根据动物学习实验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认为机体处在问题情境中会发出许多反应,由于满意的结果,最终学会正确反应。  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指桑代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练习律指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联结的失用会导致联结的减弱或遗忘;效果律指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  条件反射学说,  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强化,任何有助于机体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  正强化,凡施加某种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正强化;  负强化,凡移去某种不利的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负强化。  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所发生的学习。替代强化,观察到榜样人物的行为受到奖励或赞扬而使观察者间接受到的强化。  自我强化,个体根据社会所传递的某一行为标准,对自己行为进行的自我奖励或自我批评。  内在强化,即由学习活动本身所带来的强化。  认知地图,托尔曼根据白鼠学习迷宫的实验提出,动物学习不是在一连串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而是在脑内形成了迷宫的格局,托尔曼称之为认知地图。\n潜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结构发生了变化,但其学习没有表现出来的现象。  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在计算机科学影响下产生的一种解释认知学习的理论,认为学习结果是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知识分为以命题和命题网络表征的陈述性知识和以产生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学习过程包括感觉加工、短时记忆加工和长时记忆储存新知识学习主要发生在短时记忆加工过程中。  学习的认知建构理论:受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影响而形成的一种解释认知学习的理论,认为学习的结果是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或改组;学习分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两大类;学习总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同化过程;影响学习的最重要条件是原有知识结构的性质。  6、试比较早期认知论与现代认知论学习观之异同。  相同点:  1、都对行为派学习联结说持批判观点,认为学习并不是刺激反应间直接的、机械的联系,而是中间存在着一个认知过程。  2、学习是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和意向形成的过程,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组或重建过程。  主要区别:  早期认知论建立在动物心理学的研究基础上,他们所说的认知,实际上是知觉水平的认知,只能解释较为简单的、基本的学习,难以直接应用于人类课堂学习情境中的学习;  而现代认知论建立在研究人类课堂情境中的学习的基础上,他们所讲的认知达到了抽象思维水平,能比较满意地解释抽象语言材料的学习,因此比较符合教学实际。  第三章练习题答案  1、名词解释  知识,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储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储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有意识提取线索,能直接陈述的知识,是用来回答“世界是什么问题”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指个人不具有有意识提取线索,但可以通过其作业表现间接推测出来的知识,是用来回答“怎么办问题”的知识。  知识的表征,指信息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和记载的方式。  意义学习,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机械学习,机械学习是与意义学习相反的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非实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  概念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加涅认为概念学习是学习运用一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对事物进行分类。  概念形成,概念学习的一种形式,指学习者从大量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该类事物的关键特征。  概念同化,概念学习的一种形式,指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一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理解新概念。  命题学习,奥苏伯尔区分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的一种形式,指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学习由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  认知结构,是个体头脑中全部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上位学习,指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  下位学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时所进行的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特殊观念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但在横向上存在吻合或对应关系时所进行的学习。  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是教育者引导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教师讲授、指导,学生理解、接受,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学习。  2、简述知识同化的模式。  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强调,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起决定作用。这种原有的适当观念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故称这种观念为起固定作用的观念。  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大致可以构成三种关系(即新旧知识的  同化模式)\n:  类属关系或下位关系,即原有观念为上位的,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下位观念;  总括关系或上位关系,即原有观念是下位的,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上位观念;  并列结合关系,即原有观念和新学习的观念是并列的。  3、简述有意义学习的一般条件。  首先,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知识基础;(内在条件)  其次,学习材料本身应具备内在逻辑意义;  再次,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或动机。  4、简述机械学习的实质、成因及意义。  1)性质:  机械学习是与意义学习相反的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非实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  2)机械学习的成因:  外因:学习材料对学习者缺乏意义性  A)学习材料本身无逻辑意义;  B)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对学习者的现有认知结构水平,不能构成潜在意义。内因:  A)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缺乏相应的与新知识进行联系的知识,没有适当的知识基础;  B)学习者缺乏意义学习的心向。  3)机械学习的意义  机械学习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是不可避免的,也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尤其对于初学者或初学阶段,机械学习为意义学习积累了必要的知识经验。\n但因其学习效率较低,故不可能成为人类学习的主要形式,而只能是一种辅助的学习形式。  5、简述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奥苏伯尔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是用同化思想来解释外在的逻辑意义怎样向个体的心理意义转化的过程和条件的学说。  奥苏伯尔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中提出的、用以解释概念或命题意义获得的心理机制的学说,强调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涉及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三种形式;强调概念和命题的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强调原有知识的巩固及教材由一般到个别的循序组织。  6、\n请比较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之异同,并说明课堂教学或学习中采用不同学习方式的原则。  一)接受学习是教育者引导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教师讲授、指导,学生理解、接受,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特点:  1.从学习内容上说,都是现成的、已有定论的、科学的基础理论材料;  2.从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说,一般是用定义的方式,或通过上下文的方式直接呈现给学生;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接受事物的意义;  4.从学习过程说,是将新的符号、概念和命题整合于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使新旧学习材料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信息内化,融为一体而储存起来,以便日后可以再现并运用。  5.从发生上说,它较发现学习晚。因为学龄前儿童知识贫乏,缺少应有的适当观念,所以它不能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但在入学后,知识日益丰富,同化逐渐可能,才逐渐取代发现学习而转为学习的主要方式。  二)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学习。  与接受学习比较,发现学习的特点:  1.发生较早。学龄前儿童就有,是他们获得初级概念的主要手段,是概念形成的典型方式。虽在任何年龄的人中都有,但到学龄期以后则降为次要地位。  2.学习内容,多少是以未有定论的实际性材料为主,不是现成的结论。  3.教师呈现学习材料,采取的是间接提供方式,让学生依据提供的事实或线索去  独立发现事物的意义,从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4.学习过程较为复杂。首先要将提供的材料或既定的信息序列进行重新组织和转换,使之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统一,并发现其中的隐蔽关系。然后,将它们整合,并纳入认知结构之中,将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从而获得新的意义。必须先独立发现,而后整合内化。所需时间较长,无固定模式。  5.适合学前儿童和低年级学生的初级概念的学习,适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虽然时间较长,模式又不固定,但各种问题的解决要通过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方式综合应用的原则:  1、以意义学习的理论为指导。  2、在两种方式相互为用中,要分清主辅。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应该明确:  \n以接受为主,发现为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3、在具体实施中要灵活机动。  7、试结合实例分析并阐述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和保持的策略。  第四章练习题答案  1、名词解释  产生式,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条件—行动的规则。智慧技能,也称心智技能、智力技能,程序性知识的一种,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辨别,加涅区分的智慧技能的一个亚类,指对刺激物的不同物理特征作出不同反应的能力。  具体概念,加涅划分的概念类型,指能够通过观察概念的正反例证获得的概念,检验其是否获得的标准是能否辨别概念的正反例证。  定义概念,加涅划分的概念类型,指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只能通过概念的定义获得的概念,检验的标准是通过具体情景,论证概念反映的关系。  规则,加涅区分的智慧技能的一个亚类,指运用表示若干个概念间的关系对外办事的技能。  高级规则,加涅区分的智慧技能的一个亚类,指综合运用几条规则办事并生成新的规则的能力。  智慧技能层次论,加涅把智慧技能分成五个亚类: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这五种智慧技能的习得存在着如下的层次关系:高级规则学习以简单规则学习为先决条件;规则学习以定义性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定义性概念学习以具体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具体概念学习以知觉辨别为先决条件。\n例-规学习,规则学习的一种形式。先呈现规则的例子,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和概括出规则。  规-例学习,规则学习的一种形式。先呈现要学习的规则,而后在举例说明。认知策略,认知心理学中指智慧技能的一个用于对内调控的亚类,是受意识控制的一类特殊的程序性知识。  反省认知,个人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的意识与监控。  练习,练习者为提高技能水平而对活动程序进行的有意识的、付出一定努力的重复。  变式练习,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关键途径。在概念学习中,指向学生呈现概念的正反例证让学生进行辨别判断;在规则学习中,指给学生呈现多种有变化的问题情景,要求学生运用规则解决。  高原现象,在技能形成的中后期,练习的进步常常出现停滞,不再继续上升而保持在一定水平。有时甚至稍有下降的现象,即高原现象。  2、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陈述性知识经变式练习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运用程序性知识的得到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运用的条件。区别:表征不同,习得的速度不同,检测的方式不一样。  3、\n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智慧技能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是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故对智慧技能的培养,应同知识教学结合起来。  首先,帮助学生形成条件化知识,可通过1)样例学习;2)呈现与学生生活实际相似的知识等途径  其次,通过练习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  再次,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  4、试述智慧技能与动作技能的关系。  5、试分析认知策略学习的一般条件。  6、什么是动作技能?请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培训某种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是人类一种习得的能力,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  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给学生以正确的示范和必要的指导  练习与反馈  7、\n为什么会出现学习的高原期现象?如何克服?  高原期的形成原因:  1)练习时间过长,导致兴趣降低、身体疲劳。  2)练习方法不妥当,不适宜某种技能的练习。  克服高原现象,既要合理安排练习时间,还要注意改变原有的练习方法。另外,注意调整学习的心态和情绪等。  第五章练习题答案  1、名词解释  问题,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学习者将原有的概念和规则加以综合,在新情境中应用并得到新的认知成果的过程。  定势,也称心向,指个体经由学习而积累起来的习惯倾向。它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既起积极作用,也起消极作用。  功能固着,指个人在解决问题时所表现的思考僵化现象。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有知识,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  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须的心理品质。亦称创造性或创造心理。  灵感,是一种人脑以最优势功能加工处理信息的最佳心理状态。  头脑风暴法,是心理学家奥斯本1961年提出的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具体应用此方法时,应遵循四条基本原则:一是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所提出的方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二是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三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四是鼓励对已提出的意见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  2、结合实例阐述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3、简述算法式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及其特点。  算法式策略是对一个问题解决的所有可能途径都加以尝试的一种策略。例如,要开一个四位数的密码锁,就要进行104次尝试。  特点:只要问题存在解决的办法,按照某种规则,就一定能找到解,而且能找到所有的解,选出最佳的解。  缺点:  1)不能肯定所有问题都有自己的解题规则;  2)\n对所有可能都进行尝试,工作量太大,有时事实上无法用算法式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  4、简述启发式问题解决的特点及其不同方式。  启发式策略是凭借经验来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仅仅对经验中认定最有可能成功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探索,并不探索所有可能途径。  优点:常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并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缺点:若受到经验的误导,往往导致问题解决的失败。  常用的启法式策略有:手段目标分析策略、爬山法策略、反推策略、简化策略等。  5、简述新手与专家问题解决能力的差异。  6、\n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训练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1)定势,一般由先前活动所形成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既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  2)功能固着,指个体在问题解决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它方面的可能有的功能。  3)问题情境  4)有关的背景知识  5)智慧水平  6)认知特性  7)情绪状态和动机水平  8)气质性格等个性因素  7、试论创造性与知识、智力、人格等的关系。  创造性与知识技能的关系,研究与实践表明:知识技能是创造力的基础,但有了知识技能并不一定有创造性。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创造力本身是智力发展的结果。它必须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以一定的智力水平为前提。创造性对智商有一定的要求,一定的智力发展水平是创造性的必要条件;但智商高不一定有高创造。两者是一种非线性关系。  创造力与人格的关系,独立、自信、求变、恒心等创造性人格是创造力得以实现的保障。  8、\n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的培养,其核心在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力是认知高度发展的综合能力。宜采取综合间接训练的方法。  培养创造性应遵循的教学原则:1)要建立一个教学民主的学习环境  2)引导全面发展和独立思考相结合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所必须的两条思维原则:  一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二是,标新立异,自圆其说。  3)鼓励在实践中解放思想  创造力培养的方法:局部改变法、清单法、比拟法、头脑风暴法,此外,课堂上的发散性提问、结果多向预测、多向求解、多角度作文等,都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  第六章练习题答案  1、什么是品德?试阐释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反映,是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特征。  联系:极其密切,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一方面,品德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离开社会道德就谈不上个人品德;\n另一方面,社会道德只有通过个体品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否则,缺乏品德基础的道德是空洞的道德;  再有,个人品德也可以转化为社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丰富和发展社会道德。  区别:  1)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而品德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  2)品德与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  3)品德与道德反映的内容不同。  4)品德与道德表现的方式和发挥作用的途径不同。  5)道德是伦理学、社会学研究的对象,而品德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2、什么是态度?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态度是个体对自己和对外部世界的客体、人、情境或任何其他抽象观念或政策等的喜爱或讨厌的评价性反应。  3、简述品德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4、品德形成的心理实质是什么?  人的道德品质是在社会文化和教育条件下,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n在品德形成的过程中,知、情、意、行这四个心理成分要协调一致地发展,通过  大量的道德实践,一定的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方式之间形成稳固的联系。在这种条件下,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行动的指南,成为个人的道德信念,这是品德形成的心理实质。  5、请阐述品德发展阶段理论,试作简要评价。  包括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6、试评述品德形成的社会学习理论。  7、结合理论与实际,请谈谈对个体品德形成的认识,及如何做好学生不良品行的转化与矫正工作?  在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品德的各个心理构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在个体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成分。品德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过程,许多因素影响着这一过程的进程。遗传与生理成熟是品德发生、发展的生物学前提;环境教育在品德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实践活动是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必要基础。  第七章练习题答案  1、名词解释:  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  逆向迁移,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  正迁移,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都叫正迁移。  负迁移,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都称负迁移。  形式训练说,基于官能心理学的一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通过对组成心的各种官能的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力、想象力等而实现的。而且,迁移的产生将是自动的。  相同要素说,桑代克提出的一种迁移理论,指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迁移,所谓共同的成分  是指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关系转换说,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一种迁移理论,认为学习者必须发现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迁移才能产生。  概括说,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学习定势说,哈洛提出的一个概念,用以解释格式塔心理学家所描述的“顿悟”现象。哈洛认为,顿悟并不是由于知觉的突然改组而出现的,而是在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上或在学习一般规则的基础上出现的。学习定势不是突然闪现的,依赖大量的练习和经验。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提出了影响学习迁移的三个认知结构变量: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原有知识的巩固性、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认为“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巩固性、以及新旧知识的可辨析性越强,越有利于新的学习和迁移。  产生式迁移理论,安德森提出的一种迁移理论,认为先后两项技能学习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技能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  先行组织者,如果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认知结构中缺乏可利用的适当观念,教师就可以从外部给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嵌入一个这样的观念,使之起吸收与同化新知识的作用,这样从外部嵌入的观念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2、\n请根据下列要点对各种迁移学说进行比较研究:  1)迁移的实质;2)理论基础;3)实验依据;4)教学含义。  包括传统的和现代的主要迁移理论  3、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主体因素: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的分析与概括能力、学习者的认知策略与元认知水平、学习的心向和定势、对学习和学校的态度  客体因素: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教师的指导  4、促进学习迁移应遵循哪些教学原则?  1)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2)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教学以促进迁移  3)注意教材的整体结构及各种知识间的联系以促进迁移  4)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以促进迁移  5)在教学中应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概括总结,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与理解能力以促进迁移  6)有意识地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帮他们掌握概括化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7)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  第八章练习题答案  1、名词解释:  学习动机,推动个体产生学习活动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内源性动机,源于个体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内部原因所引起的动机。外源性动机,由外在的奖惩或害怕考试不及格等活动之外的原因激起的动机。\n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人类一切行为都是由刺激(S)----反应(R)构成的,也就是说行为主义认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不存在任何中间过程或中介变量,既然不存在任何中间过程或变量,那也就不可能到中间过程或中介变量中去寻找行为的动力,只能到行为的外部去寻找。因此,他们把人类行为的动力归结到了强化。研究表明,教师的批评与表扬,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  自我效能感,班杜拉的术语,指对产生一定的结果所需要的组织和执行行为过程的能力的信念。  归因理论,维纳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个体对其行为原因的看法会影响其进一步行动的动机。维纳提出了三个归因的维度:内外维度。据此可把导致成败的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即个人自身的原因,如个人的能力、努力等;外部原因即个人自身之外的原因,如任务难度、运气等。稳定性维度。据此可以把内部和外部原因再分为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可控制维度。根据稳定和不稳定的原因还可再细分为个人自身能控制的原因和个人自身不能控制的原因。  需要层次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按其满足的先后,可由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需要层次:基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满足这七种需要是推动人的各种行为的动力的基本源泉。  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人的许多行为能够用单一的需要,即成就需要来解释。成就动机指个体追求成功、获得成就的需要。阿特金森区分了这种动机中的两种不同倾向:其一是力求成功的需要;其二是力求避免失败的需要。人们在这两种特征的相对强度方面各不相同,可以分为力求成功或力求避免失败这两种类型的人。力求成功的人旨在获得成就,并选择能有所成就的任务。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他们预计自己成功的可能有50%的把握时。因为这给他们提供了最大的现实挑战。如果他们认为成功完全不可能,或胜券在握,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反之,避免失败的需要强于力求成功愿望的人,在预计自己成功的机会大约有50%时,则会采取回避态度。他们往往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这样即使失败,也可为自己找到合适的借口。  2、试阐明学习动机与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3、\n什么是叶克斯——多德森定律?这一定律对教师有何启示?  人的情绪唤醒水平与学习成就有关,情绪唤醒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习,唯中等唤醒水平,学习效果最好。这一现象是由叶克斯和多德森发现的,被称为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4、教师应如何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九章练习题答案  1、名词解释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为心理发展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指与大脑生长和知识技能有关的发展方面。具体地说,它涉及人在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智力  等方面种种功能的发展变化。  学习准备,又称“准备状态”或“准备性”,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准备性原则,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  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把儿童不能独立完成但在他人的帮助指导下能完成的任务范围叫做最近发展区。  支架技术,指由更有能力的个体提供的、旨在帮助儿童成功完成最近发展区任务的支持机制。  学习风格,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场依存性,一种认知方式,指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  场独立性,一种认知方式,指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  2、请谈谈对分班教学的认识。  利:可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便于以统一进度和方法教学。弊:学生的年龄越大,能力就越分化,按IQ分班不能解决学生能力分化的差异问题,按IQ分班只在低年级可行;容易使程度高的学生骄傲自满,使程度低的学生受到歧视。忽视影响学习的其他因素,如动机,学习方法等。  3、请谈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识。  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指用计算机帮助或代替教师执行部分教学任务,为学生传授知识和提供技能训练、直接为学生服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  ①个别化教学,因材施教:通过人机会话,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②\n学生处于积极和主动的学习状态:不思考,不动手,则计算机不反应。  ③能给予学生即时指导:学生不懂,可随时提问。  ④能给学生以即时反馈:收到学生提交的问题答案,即予评分。  ⑤百问不厌,诲人不倦:一遍不懂,可重复多遍。  ⑥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随时随地学习。  ⑦教学直观、形象、生动,又简便易行:彩色,立体,活动图形显示和语言文字解说。  ⑧模拟实验,节约器材,缩短时间,安全逼真。  ⑨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的注意力不再集中在教师身上,教师成了学生的学习合作者和教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到了技术上的支持。  计算机辅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①CAI不是照搬教师黑板上的内容到计算机屏幕上去。  ②CAI只是传统教学的补充,绝对不是传统教学的替代品。  ③开展CAI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CAI开展初期不能够对教师提出过高要求,否则很容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④对于那些传统媒体比如黑板和粉笔、挂图、实物或模型等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要牵强地去做成CAI课件。  ⑤能用普通录像或录音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做成计算机课件。  ⑥\n传统的教师中心论并未因多媒体计算机走进课堂而得到彻底改变,因此,教学思想更新不容忽视。  4、试分析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优缺点。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  比较略。教育心理学考试整理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E.教学环境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903年以桑代克《教育心理大纲》的出版  \n初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三、学习准备的概念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特点。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能力来认识世界获得客体永恒性B\n前运算阶段特征:1。未获得物体守恒概念2。自我中心3集中化4思维的不可逆性C具体运算阶段特点:1得物体守恒概念2获得排序和分类3获得思维的可逆性4对内隐实质能够反映D形式运算阶段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2假设-演绎推理3系统性思维4可逆的补偿五、最近发展的概念及意义概念:儿童不能独立完成,但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区域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六、自我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七、强化\n正强化:实施奖励负强化:撤销惩罚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过程称为惩罚。八、意义学习的实质奥苏泊尔认为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九、意义学习的条件:1客观条件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2主观条件a、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必须能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认知结构。b、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的把两者联系的倾向性。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先行组织者技术,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十、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2、学习观3、教学观4、学生观十一、学习需要与内驱动P55奥苏泊尔认为: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动组成:1认知内驱动;2、自我提高内驱动力;3、附属内驱动为缺乏性需求、为成长性需求十四、成就动机理论:  1、力求成功的动机50%失败  2、避免失败的动机50%成功十五、维纳成败归因理论P61三个纬度a、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B、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C、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十六、学习动机的培养\nP63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  学习动机的激发p66  创设问题情况、实施启发式的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最佳动机激发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空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十七、知识的分类p851、陈述性知识: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2、程序性知识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十八、知识学习的同化过程a.下位学习: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b.上位学习: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恶搞的十九、知识直观p89类型:1.实物直观;特点:真实感、亲切感,有利于刺激学习的兴趣2.模象直观:扩大直观范围,提高直观的效果,突出本质要素3.语言直观:不受限制,广泛实用性,运用语调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感情二十、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p911、灵活运用实物直观与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二十一、指示的概括p93感性概括:直觉概括: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理性概括: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着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二十二、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p94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二十三、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p98先快后慢二十四、遗忘的理论解释p1001、痕迹衰退说2、干扰说3、同化说4、动机说二十五、运用记忆规律,保持知识p101a.深度加工材料b.有效运用记忆术c.进行组块化编码d.适当过度学习e.合理进行复习二十六、学习策略的概念及分类学习策略之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特征:1学习者为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的使用的2有效学习所需要的3有关学习过程的4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有规则和技能构成分类\n1认知策略2元认知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二十七、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理解、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二十八、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a.问题的特征b.已有的知识经验c.定势与功能固着二十九、创造型的基本特征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三十、影响创造性的因素a.环境b.智力c.个性高创造性一般具有一些个性特征三十一、品德的心理结构a.道德认识b.道德感情c.道德行为三十二、态度与品的学习的一般过程a.依从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b.认同c.内化三十三、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培养a.有效的说服b.树立良好的榜样c.利用那个群体的约定d.价值辨析e.给与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三十四、教学目标及其意义目标: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意义:1指学习结果的测评及评价2指教学策略的使用3指引学生学习三十五、合作学习的特征a.分工合作b.密切配合c.各自尽力d.社会互动e.团体历程三十六、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a.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b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三十七、教师期待效应三十八、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a.课时计划的差异b.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c.课后评价的差异三十九、教师成长的历程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景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简单识记题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发表,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2、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廖世承。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4、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5、联结学习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反射理论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6、\n认知学习理论:苛勒的完型顿悟说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7、学习动机的理论:强化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  自我效能感理论  8、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形式训练说  相同要素说  概括说  关系转换理论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10、遗忘的理论解释: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动机说。  11、品德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n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5、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二、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三、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四、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6、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2、关注影响教育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  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第二章\n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的4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4、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5、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6、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  一、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二、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三、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7、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线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8、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9、自我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包括有关自我的动机、能力、信念和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  1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其发展过程为: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  11、认知方式的差异:场独立与场依存;冲动型与沉思型;辐合型与发散性;立法型、执法型与司法型。  12、瑞德的学习风格分类: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和综合型。  席尔瓦和汉森的学习风格分类:掌握型、理解型、人际型和自我表达型。  13、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水平差异、智力的类型差异和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性别差异。  14、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一是要采用与学习者认知风格相一致的教学策略。  二是应该根据学生认知方式设计教学对策。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1、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学习的实质。  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3.学习是由练习或反复经验引起的。  4.学习没有价值标准与对错之分。  5.学习是指过程而非结果。  6.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性为。  3、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的泛化与分化。  9、\n桑代克尝试—错误说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5、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6、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所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把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与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7、简述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主观条件:学习者要有学习的心向。  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恰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相联系。  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的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已有的适当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潜  在的意义转化为心理意义,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8、论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学习观。  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第二、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提倡发现学习。  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9、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教学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  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支架式教学、情境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第四章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  3、学习动机的种类: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图。  2、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内部因素: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成熟与年龄特点  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  学生的抱负水准  学生的焦虑程度  外部因素:家庭条件和社会舆论  教师的榜样作用  7、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n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8、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9、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10、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成败经验。  对他人的观察。  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  11、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的性质一方面决定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但也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因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但却不是唯一的条件。  第五章\n学习的迁移  1、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的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学习迁移的类型:正迁移与负迁移  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远迁移与近迁移  3、认知结构的主要变量: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与清晰性。  4、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相似性  原有认知结构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5、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一、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  三、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迁移  四、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的意识性  3、学习迁移的意义或作用。  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  对学生毕业后的适应社会生活的间接作用  第六章\n知识学习  1、知识的分类。  陈述性知识是指人类心智表征事实、观念与概念的方式,其基本单元是组块,表征方式是时间序列、表象和命题。  程序性知识是指导个体如何执行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知识,其基本单元是产生式,表征方式是条件和行动。  2、知识学习的分类。  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3、记忆的三个系统:感觉登记、工作记忆、长时记忆。  4、工作记忆的特点。  信息的保存时间短暂。  处于工作或活动状态。  工作记忆容量相当有限,为7±2个组块。  5、艾宾浩斯遗忘的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进程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过了相当长时间后,几乎不忘。  6、运用信息加工原理,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  1.明确知识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在学习活动与使用知识的条件之间建立联系。  3.深度加工学习材料。  4.进行组块化编码。  5.合理安排练习和复习。  7、知识学习的作用。  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知识学习是成造型产生的必要前提。  第七章\n技能学习  1、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技能的种类。  操作技能的特点: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心智技能的特点: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3、高原现象指在练习到一定时期,技能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尽管练习很用心,但成绩提高不大,动作技能水平出现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  4、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关系。  区别:活动的对象不同。  活动的结构不同。  活动的要求不同。  联系:操作技能经常是心智技能学习的最初依据。  心智技能往往又是外部操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  5、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6、我国心智技能学习理论的学习过程: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7、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建立稳定清晰的运动感知。  8、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9、技能的作用。  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技能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八章\n学习策略  1、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提高学校效率和效果,有意识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其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2、学习策略的分类。  3、生成性学习是要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自己的类比或者表象。  4、元认知是对自身认知的认知,有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  5、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6、我国心智技能学习理论的学习过程: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7、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程序化训练模式  完型训练模式  交互训练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  8、合作学习中一般采用两个学生一组,承担不同角色。一个是学习的操作者,向对方总结材料;另一个是学习的检查者,负责纠正对方错误或遗漏。两者轮换扮演。  9、学习中如何使用复述策略。  1)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排除互相干扰  3)\n整体识记与分段识记  4)多种感官参与  5)复习形式多样  6)划线强调  10、学习中如何使用精加工策略。  联想法:形象联想、谐音联想、缩减联想、关键词联想。  做笔记  提问  生成性学习  利用已有知识  第九章\n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1、问题是给定信息与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景,分有结构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  2、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的状态的过程,包括常规性的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问题解决。  3、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出新奇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4、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变通性、独创性、流畅性。  5、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6、聚合思维也叫求同思维,是指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  7、影响为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的呈现特征  已有的知识经验  反应定势  功能固着  智力水平  动机强度  8、影响创造性发展的因素。  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环境  智力因素  已有知识经验  动机强度  个性因素  9、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教授和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10、创造性的培养。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1.新手与专家在解决问题中的差异。  专家不注意中间过程;新手需要很多中间过程。  专家或立即推理或搜集信息,是一种再认知的过程;新手需要先明确目的,再从头到尾的解决问题。  专家在解决问题时更多的利用直觉;而新手更多的依赖正确的方程式。  专家在解决问题时的自我监控能力优于新手。  第十章\n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1、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道德认知表现出从具体逐渐过渡到抽象,从片面逐渐过渡到全面  道德行为表现出从依附逐渐过渡到自觉,从模仿组建过渡到习惯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  3、中学生品的发展的基本特征。  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  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4、影响中小学生品的发展的因素。  外部因素:家庭环境教育、学校环境教育、社会因素、同伴群体  内部因素: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5、良好品德的培养方法。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  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  6.\n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品德与道德所属的范畴不同。  品德与道德所反映的内容不同。  品德与道德产生的需要不同。  联系: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  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有一定的反作用。  第十一章学校群体心理  1、两个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就是群体。  2、群体规范是躯体中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行为的标准。  3、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成员的吸引力。  4、非正式群体是指那些以个人之间共同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友谊为基础而结成的群体。  5、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的群体背景中,在活动和交往过程中结成的心理关系,即心理距离。  6.\n人际沟通是指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也就是人们在共同的活动中彼此交流各种观念、思想和情感的过程,所以也有人把人际沟通称之为信息沟通。  7、非正式群体的特点:自发性、相似性、封闭性、凝聚性、竞争性、权威性。  8、群体的特征:目标与规范  组织与沟通  群体心理与群体凝聚力  9、群体的心理功能:归属功能、认同功能、支持功能、塑造功能。  10、群体规范的功能。  1.维系群体功能  2.评价标准功能  3.行为导向功能  4.惰性功能  11、人际沟通的要素:信息源、接受者、信息和通道。  12、人际沟通的功能:传达信息、心理保健、形成和发展社会心理。  13、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  2.群体的领导方式  3.群体内部的目标结构和奖励方式  4.外部影响  14、人际沟通障碍:地位障碍、组织结构障碍、文化障碍、语言障碍、个性障碍、社会心理障碍。  15、师生有效沟通的心理学原则:真诚、尊重与接纳、同理心。  16、印象形成中的若干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投射效应。  第十二章\n学生与教师心理健康  1、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地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2、心理健康的标准。  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自我调控能力  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3、心理辅导的目标:学会调适,寻求发展。  4、个体心理辅导中认知调适的方法:理性情绪辅导方法。  5、心理辅导的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  个别化对待原则  整体性发展原则  6、心理辅导的途径。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小组辅导  7、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工作满意度  人格特征  角色冲突  学校管理  社会的影响  8、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应付压力  社会支持  专家的处理  教师的休闲  第十三章\n教学目标与评价  1、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有系统的收集、综合和解释并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2、教学评价的作用:诊断作用、激励作用、调节作用、教育作用。  3、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也叫可靠度,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以及一次测验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4、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的特点或者属性的程度。  5、区分度是指测验对不同考生的水平能偶区分的程度,与难度有关。  6、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  7、简述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与问题。  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客观性、计划性、可比性。  标准化成就测验的问题:测验内容过于狭窄、形式过于单一;脱离情景、脱离真实世界;  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测验被滥用的情况;不能评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管理心理学试题(自考)  全国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管理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1003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  A.冯特B.梅奥  C.黎维特D.闵斯特伯格  2.对“社会人”最有效的激励是  A.经济刺激B.授权  C.建立感情\nD.因人而异  3.提出态度转变“服从、同化、内化”三阶段说的心理学家是  A.舒兹B.凯利  C.凯尔曼D.霍夫曼  4.下面选项中属于积极的挫伤反应的是  A.攻击B.固着  C.替代D.投射  5.人们在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以感情来维系成员间关系的群体称为  A.参照群体B.正式群体  C.非正式群体D.小型群体  6.下列不属于归因理论的是  A.协变理论B.一致性推理理论  C.成败归因D.场动力论  7.“杯弓蛇影”是一种______暗示。  A.直接暗示B.间接暗示  C.反暗示D.自我暗示  8.期望理论是由______创立的。  A.弗鲁姆B.俞文钊  C.亚当斯D.斯金纳  9.在黎维特的组织变革模型中,组织变革的重点是  A.组织结构的变革B.组织人员的变革  C.组织技术的变革\nD.组织任务的变革  10.提出需要ERG理论的人是  A.勒温B.阿尔德弗  C.默里D.马斯洛  11.由同一学校成员承担激励主体与客体的激励形态是  A.自励B.他励  C.互励D.全员激励  12.由精通学校某专业或技术的人担任领导,属于______领导体制。  A.家长制B.集团式  C.软专家\nD.硬专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3.人际关系学的创立者是______。  14.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动机成分,即认知的动机、的动机以及附属的动机。  15.需要的基本特征有:对象性、历史性和______性。  16.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与______的关系问题。  17.学校人际关系的特点具有______性、______性和阶段性。  18.现实中的教师成熟度可大致分为成熟、______、幼稚三类。  19.态度是由认知、______和______三种成分构成的。  20.心理指导的主要原则主要有:教育原则、______原则、______原则。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学校管理心理学  22.挫伤  23.需要  24.动机  25.学校组织氛围  四、简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双因素理论认为能使员工满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7.引导学校成员态度有哪些策略?  28.青春期学生的主要心理异常现象有哪些?  29.简述学校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心理基础。  30.简述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31.论学校管理中的感情激励。  32.结合实际谈谈自然性领导者影响力的构成因素。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题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n)。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2.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  3.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华生  B.斯金纳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4.手段一目的分析属于问题解决策略的()。  A.计划式策略  B.规则式策略  C.启发式策略  D.算法式策略  5.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n)。  A.前运算阶级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6.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当遇到相类似的刺激也能作出条件反应,称为()。  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  -1-  7.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附属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欲望内驱力  8.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A.长时记忆  B.情绪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动作记忆  9.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n)。  A.维果茨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10.根据机能类型说,人的性格可以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  A.内向型  B.意志型  C.独立型  D.孤僻型  11.心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实验心理学  B.普通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12.由此可以断定,他的成长可能处在()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感受  13.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其中主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属于()。  A.直接转化途径  -2\n-  B.间接转化途径  C.直接发生途径  D.间接发生途径  14.“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的作用。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动机  D.道德意志  15.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n)。  A.记忆  B.感觉  C.注意  D.思维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常规思维  2.气质  3.成就动机  4.成败归因理论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2.简述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3.简述知识学习的类型。  4.简要分析遗忘规律及主要原因。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智技能的培养。  五、案例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原苏联心理学家查包洛赛兹做了一个实验:把学生分成两组,叫一组学生用一个装好的圆规画画,用后把圆规拆散交给另一组学生,让他们把它装配起  来。这些工作完成后,出其不意地叫两组学生尽量准确地画出他们刚才用过的圆规。结果使用装好的圆规的一组学生画得不准确,漏画了许多重要零件,使用由零件装配成圆规的第二组学生画得比较准确。  问题:为什么亲自装配圆规的一组画得更准确?  2.儿童观察教师写在黑板上的生字,随后就能够模仿把这些字写在练习本  上。当教师按照笔顺一笔一画地写生字时,儿童如果能聚精会神地观察,他便能  -3\n-  在认知上模仿教师的书写经验,在头脑中把它记录下来,他甚至能在放学后的几  个小时,仍然能依样写出生字。  问题:(1)这个案例体现了谁的学习理论?  (2)这个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3)观察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怎样理解?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  2.A[解析]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是指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性程度高的命题,即原有的观念是从属观念,而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性观念。。  3.C[解析]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4.C[解析]手段一目的分析是纽厄尔和西蒙提到的最重要的通用的问题解决启发式策略。  5.A[解析]自我中心是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典型特点。  6.C[解析]题干所述是刺激泛化的定义。  7.C\n[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成就动机的组成因素之一。是个体想通过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题干所述是指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  8.C[解析]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根据记忆的内容和对象可以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以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9.A[解析]最近发展区由维果茨基提出,指学生现有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10.B[解析]培根根据智力、情感、意志等三种心理机能把人的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荣格根据个人心理活动倾向把人的性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阿德勒根据独立和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11.B[解析]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心理学。他是所有心理学分支的最基础和一般的学科,也是心理学专业学生入门的第一门专业课程。  12.B[解析]美国学者费朗斯?傅乐认为教师所关注的事物是依一定的顺序更选的,呈现为教学前关注、早期生存关注、教学情境关注、对学生关注四个阶段。教学情境关注指对自己的教学表现的关注,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实际上是对自己教学表现的一种关注,故题干所述是教学情境关注。  -4\n-  13.C[解析]可利用直接发生和间接发生两条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其中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是利用直接发生途径。  14.B[解析]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意识的构成因素,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理体验。  15.C[解析]注意通常是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是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它是人的感觉和知觉同时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  二、名词解释  1.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气质:指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3.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4.成败归因理论: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之所以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不同的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会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归因。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方法有:①发散思维训练;②推测与假设训练;③自我设计训练;④\n头脑风暴训练。  2.[参考答案]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有一个相当大的容量。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保存时间长,从l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  3.[参考答案]  (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4.[参考答案]  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揭示了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5\n-  遗忘的原因:(1)消退说。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2)干扰说。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3)压抑说。这种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4)提取失败说。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遗忘是一时难以提取出需求的信息。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那么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  四、论述题  [参考答案]  对小学生进行心智技能的培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确立合理的心智技能原型。由于形成了的心智技能一般存在于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头脑之中,由此模拟确立模型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专家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外化  (2)必须分阶段进行练习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为提高分阶段练习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  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心智技能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任何学习任务的完成,均依赖于主体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培养工作中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以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完备性是指对活动结构要有清楚的了解,不能模糊、缺漏。独立性主要是指从主体的已有经验出发来确定或理解活动的结构及其操作方式。概括性是指要变更操作对象,以利于活动在直觉水平上的概括。定向映象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不同,影响活动的定向映象,进而影响活动方式的执行顺序与迁移。  ③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心智动作是借助于内部言语而实现的,因此言语在心智技能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④\n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五、案例题  1.[参考答案]  识记是获得知识、积累经验的必由之路,要提高记忆效率,首先要有良好的识记。只要讲究方法,尊重识记的规律,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识记的效果取决于主客观因素。  就主体而言,首先是否有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是否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纯正的动机,是影响识记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其次,识记中.对材料理解得越透,记忆的效果越好。因此,加强对识记材料理解是使材料长久保持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对本来有意义联系的材料,尽量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采用意义识记。其次是赋予无意义联系的材料以人为的意义,即把无意义联系材料意义化,进行主观组织、再编码,这样会有助于储存和保持。-6\n-  总之,凡是把识记的对象变成智慧操作的对象,记忆效果就会明显地提高。查包洛赛兹的实验说明了把需要识记的材料变成活动的直接对象,在进行智慧操作的活动中,能更好地走向、清晰地感知、深刻地理解,并易于引起兴趣和专注。在教学中,让学生做些模型、小实验,进行模拟等活动都有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  就客体而言,材料的数量、性质和内容均影响识记的效果。一般来说,要达到同样的识记水平,材料越多,识记所用的平均时间也就越多。因此,在一定的时间内识记的数量不宜过多。  识记的材料有的是直观形象的,有的是抽象的文字材料,究竟哪种性质的材料识记效果好,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成人对文字材料识记较好,儿童对直观形象材料的识记优于文字材料。  就识记方式而言,多种记忆类型的协同记忆以及多种感官的协同识记,比单一类型或单一种感官的识记效果好。有人做过一个实验,让第一组被试只看某一识记材料,第二组只听同一内容,第三组既看又听。结果发现,视觉识记组可记住内容的70%,听觉识记组记住60%,视听组可记住80.3%。事实表明,多种感官在识记活动中同时发挥作用,可取得良好的识记敢果。在学习外语时,眼看、耳听、口说、手写同时发挥作用,其记忆效果大大优于单一感官的识记效果。  可见,巧妙地使用记忆术也是改善记忆,提高识记效果的有效措施。  2.[参考答案]  (1)这个案例体现了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2)这个理论的内容是:对学习实质的认识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个途径,它避免了尝试错误和暗中摸索的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进程。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直接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过直接经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通过观察榜样示范就能够进行。学习过程的认识包括:①注意过程;②保持过程;③复制过程;④\n动机过程。  (3)观察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首先,在观察学习中,学习者可以迅速掌握知识和行为模式,缩短学习进程,而直接学习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尝试错误过程。  其次,观察学习可以不受限制,从各种示范中获得大量的知识和行为模式。而直接学习往往是通过个体经验获得零散琐碎的知识和行为模式。  再次,观察学习省时省力而且又能避免直接学习因失败而造成重大损失。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二套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  -7-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学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A.计划决策职能  B.组织实施职能  C.指挥运筹职能  D.监督控制职能  2.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需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  A.表达  B.外化  C.内化  D.反馈  3.王军外出时总是怀疑自己家里的门没上锁,常常要反复检查,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抑郁症.  B.恐惧症  C.强迫症  D.焦虑症  4.下列哪些属于学习现象?(\n)  A.事故后体会到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B.疲劳时记忆力下降  C.乳儿抓住碰到的东西  D.青春期少年的嗓音变化  5.某同学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需要称为()。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一般内驱力  6.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的演示,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经验直观  7.对自己能力估计过高,贯于把失败归咎于别人的人格障碍属于()。  A.强迫型人格  -8\n-  B.偏执型人格  C.回避型人格  D.冲动型人格  8.以下不属于人格测验的是()。  A.创造力测验  B.兴趣测验  C.成就动机测验  D.态度量表  9.造成学生心理个别差异的原因不包括()。  A。遗传  B.人际关系  C.社会环境  D.学校教育  10.课堂违纪现象严重,学生各行其是,随便插嘴,不动脑筋,故意捣乱,这种课堂气氛属于()。  A.积极的课堂气氛  B.消极的课堂气氛  C.松散的课堂气氛  D.对抗的课堂气氛  11.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n)。  A.130  B.140  C.150  D.160  12()。  A.罗森塔尔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13.古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9-  14.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的是一种良好的(\n)。  A.教师权威  B.师生关系  C.教师能力  D.教师感召力  15.成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负迁移  D.逆向迁移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自我概念  2.社会性认知  3.个别辅导  4.动机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小学儿童认知活动的发展。  2.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  3.当学生考试失败后,如何指导他们进行正确归因?  4.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教师为什么应全面关心学生?  五、案例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小雪的母亲逢人便夸她的好女儿多么的聪明,在班上学习总是前几名,而且,在书画、歌咏比赛中获得了市里的一二等奖,可谓多才多艺。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她与同学相处不好,同学关系紧张。由于小雪多才多艺,学习又好,再加上家庭比较富有,她时常瞧不起班上其他同学。在学习上,如果有同学向她请教问题,她会随口说:“这问题太简单了。”当看到别人的穿着一般时,她也会说:“这衣服太不好了,买件贵点儿的穿上吧。”她就是这样,给人的感觉仿佛她就是“小公主”。她很傲,有时自己做错事了,也不承认,还多方辩解,甚至有时为了获得荣誉还弄虚作假。  问题:请分析小雪的心理行为,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  2.周慧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三岁时,父亲病故了,她和妈妈与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母亲是银行职员,家里的经济状况良好。周慧自幼失去父亲,母亲及姥姥、姥爷觉得她比其他孩子可怜,所以对她关怀备至,几乎所有的事情都由母亲包办代替,以致到二年级-10-  还不会系鞋带、穿衣服、梳头,连吃饭也得妈妈喂。晚上睡觉时,她只有搂着妈妈的脖子方可入睡。家庭过分的溺爱导致其胆小、懦弱。上课时,只要教师走到她跟前,她就显得很紧张,正在写字的手就会打颤,无法书写。要是教师提问她时,她就会脖子和脸都涨得通红,越是急就越说不出话,如果继续追问她就会掉泪,但仍旧一言不发。因此,小伙伴们也都不喜欢和她一起玩了。  问题:请分析这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并阐明你自己的意见。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计划决策职能是教学管理的首要职能,是指通过调查研究,预测教学工作和教育发展的未来,确定教学管理的政策方向和教学管理目标,制定和选择方案,综合平衡,作出决策。  2.C[解析]一般认为,态度和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3.C\n[解析]抑郁症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恐惧症指正常情况下产生异乎寻常的强烈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焦虑症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强迫症指源于自我的一些不必要的观念和意向重复出现,自己的意志又难以抵制,从而引起强烈的紧张不安,并伴有某些重复动作和行为,以减轻这种不安。题干所述是较典型的强迫症现象。  [解析]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先天的反应倾向或成熟引起的,那些因疲劳、药物等引起的变化一般只能保持短暂的时间,不属于学习的结果。因此只有A符合这一概念。  5.C[解析]认知内驱力指一种学生渴望了解、理解,并掌握知识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指一个人想获得自己所附属的长者的赞许和认可,取得应有的赏识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自己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一般内驱力说法不妥。  6.B[解析]模象直观指通过对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均属模拟性形象。  7.B[解析]偏执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对自己能力估计过高,贯于把失败归咎于别人;强迫型人格多表现为刻板固执,优柔寡断;回避型人格主要表现为懦弱胆怯;冲动型人格则明显表现为情感爆发与行为冲动。  8.A[解析]人格测验包括多项人格调查表、兴趣测验、成就动机测验、态度量表。  9.B\n[解析]造成学生心理个别差异的原因有遗传、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等,但不包括人际关系。  10.D[解析]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状态水平,可以将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对抗的三种,题干所述属于对抗的课堂气氛。  -11-  11.A[解析]智商在85到115之间属于中等水平,超过130为智力超常。低于70为智力障碍。  12.A[解析]罗森塔尔效应是指人们的信念、成见和期望对所研究的对象产生的影响。这种效应是罗森塔尔等人在其著名实验中发现的。在教育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对某人或某事始终怀着憧憬、期待、热爱、关怀之情而发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  13.B[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为人好,无需言语,别人自然效仿。说明榜样在观察学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4.B[解析]教师威信反映的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与信誉,有威信  的教师势必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这是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15.A[解析]先前所学内容对同一水平层次上的后继所学知识产生影响,属于水平迁移。“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正好符合这一情况。  二、名词解释  1.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n。  2.社会性认知: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  3.个别辅导:以个别学生为对象,以学生问题和需要为基础,用尊重、接纳和理解的态度、科学的方法,通过聆听、疏导、咨询、活动等途径,予以适当启发和诱导,使学生能够从有心理问题发展成为心理健康。  4.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励人行为的原因,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的作用。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小学儿童认知活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发展。  (2)注意从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向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发展。  (3)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并占主导地位。机械识记还占有优势,抽象记忆在逐渐发展。  (4)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2.[参考答案]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3.[参考答案]  -12\n-  当学生考试失败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即努力不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动机,树立下次学习成功的期望,不放弃自己的努力,争取在以后的考试中获得成功。  4.[参考答案]  (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学习的程度;(3)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4)识记者的态度。  四、论述题  [参考答案]  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  (1)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是在其他低层次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两方面的含义,由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组成。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  (3)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如父母离异使儿童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五、案例题  1.[参考答案]  小雪的这种心理是典型的“自我中心”行为。自我中心是现在小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它阻碍了小学生的正常交往。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家庭中他们处在中心的地位,就曾有小学生说过,“在家里爸爸听妈妈的,妈妈听爷爷、奶奶的,而爷爷、奶奶听我的;家里我老大!”在家庭中形成的这种自我中心的个性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别人服从自己,而且以自己的眼光去评判周围的事物,不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  解决方法:  (1)帮助小学生认清自己身上的不足及其危害性,树立改变自我的信心和决?心。  (2)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寻求家长的合作,使小学生摆脱自我中心形成的环境。  (3)在家庭中逐步改变小学生的自我中心,采用行为转变方法,如厌恶法、代币法等。  (4)结合实际生活,指导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提高其交往能力。  (5)指导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自我认识能力,使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能愉快地接受自己,调整自己,形成健全统一的个性。  -13\n-  (6)培养小学生的集体意识,认识集体规则,培养集体荣誉感,学会在集体中与同伴和睦相处。  2.[参考答案]  这个学生是典型的依赖心理的表现,这是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越来越多地摆在家长和教师面前的问题,像周慧这种情况已经难以适应学校的正常生活和社会交往。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教育。最大的敌人就是来自父母与长辈的溺爱。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便是这个家的未来和希望,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让孩子受一点儿累,吃一点儿亏,把自己当初没有得到的恨不得在孩子身上全补回来。怕孩子被别人欺负,不让孩子同小朋友交往,上学、放学都有专人接送,他们把孩子完全“囚禁”在自认为很“舒适”的环境里。这样做的后果有两种,一种孩子像周慧一样胆小、恐惧、焦虑和自卑,另一种则是恃宠、骄横、目中无人和自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小奴隶”与“小皇帝”。这两种孩子在与别人交往时不自觉地都带上了自身的特点,他们不知道该怎样与小伙伴交往,因而大家不欢迎这样的孩子。  针对这种情况,我的意见是:  (1)应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使家长和孩子共同认识到这种依赖心理的危害性,取得家长的支持。  (2)在家庭内改变孩子。家长要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家长要有耐心,因为孩子刚开始学做事时可能会笨手笨脚,甚至磕磕绊绊;家长要放心让孩子去做,不怕麻烦,在旁边给予必要的指导,并双时给予反馈,有进步时要表扬、鼓励,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从而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心理。  (3)在学校创设环境改变孩子。教师要对这样的孩子更多地关心,鼓励其他学生与他们交往,组织各种活动小组让他们参加,对他们的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要及时鼓励,使之得以巩固。教师可对他们进行一些交往技巧的指导,如微笑、关心他人等,使他们学会正常的交往。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三套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角色期望来看这属于()。  A.素质期望  B.形象期望  C.职业期望  -14-  D.师德期望  2.奥苏贝尔认为学校应主要采用(\n)。  A.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B.无意义的机械学习  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D.有意义的合作学习  3.对少年儿童尤为重要的道德情感是()。  A.事业感  B.自尊感  C.集体主义情感  D.义务感  4.教师先准备预备性材料,设想教学进程,然后呈现给学生,并从中抽象出新信息的教学策略属于()。  A.概念形式策略  B.先行组织者策略  C.认知发展策略  D.行为练习策略  5.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  A.教学大纲  B.学生综合水平  C  D.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  6.学生在几次学业成绩测验中得分比较一致,则说明这个测验具有测量的(\n)。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7.下列关于正负强化与惩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正强化的性质与奖励相同,负强化的性质与惩罚相同  B.奖与惩两种手段使用的目的相同,都是制止某种不当的行为,  C.在教育中,可以多使用施予式惩罚,多使用剥夺式惩罚  D.在教育上使用惩罚时,只有在积极的目的下,使之符合负强化的原理,惩罚才会产生教育价值  8.某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说明该教师处于()。  -15-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9.为了有效地观察知觉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下列不属于这种感知规律的是(\n)。  A.强度律  B.活动律  C.层次律  D.差异律  10.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叫()。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11.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能够敏感的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这是知觉的()。  A.理解性  B.整体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12.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13.“学习风格”概念的提出者是(\n)。  A.桑代克  B.塞伦  C.布鲁纳  D.加涅  14.罂儿学会称呼邻居家的女性为“阿姨”后,他可能会对所遇到的任何陌生女性均称呼为“阿姨”,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迁移  B.横向迁移  -16-  C.正迁移  D.一般迁移  15.小王花了十分钟就把《静夜思》背下来了,然后他又继续读了五分钟,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属于(\n)。  A.深度加工  B.运用记忆术  C.适当过度学习  D.合理进行复习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道德情感  2.学习策略  3.群体的凝聚力  4.个性差异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过程。  2.简述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特点。  3.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4.简述晕轮效应及其在教育过程中的影响。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论述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五、案例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扇动一张纸,一个孩子感到空气在脸上拂过。过了一段时间,在有风的一天,他感到了风。因此他觉得风的形成是由于树的晃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因果表征处于思维发展的哪一阶段?为什么?  2.小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问题:请分析小刚产生这种不良习惯的心理原因,教学中应该怎样使学生克  这种不良习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7\n-  1.A[解析]社会按照各类社会角色所规定的希望模式对社会成员的要求就是角色期望。角色期望分为素质期望、形象期望、职业期望。素质期望指人们对教师的思想品德、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的要求;形象期望侧重角色的外部特征;职业期望指的是对工作的责任和义务。  2.C[解析]奥苏贝尔主张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材料应该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加以内化,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它可以而且也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  3.D[解析]义务感即人对社会和他人应尽的责任的理解和认识,也就是人的责任观念对少年儿童尤为重要。  4.B\n[解析]先行组织者策略源于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其步骤为:准备预备性料,设想教学进程,然后呈现给学生,并从中抽象出新信息,通过活动强化。  5.D[解析]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  6.A[解析]信度指所测量特征的前后一致性程度,即测量的可靠性。效度指一个测验能够正确测量特征的程度,即测量的正确性。区分度指测量项目对所测量特征的区分程度。难度指测量的难易程度。  7.D[解析]强化并非仅指奖励,惩罚不是负强化,强化的目的都是加强行为;而惩罚是抑制行为的过程,它只是暂时停止行为,不能根除,因此应慎用。通常惩罚一种不良行为与强化一种好行为结合才能产生教育价值。  8.D[解析]刚进入教学领域的新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情况,属于关注生存阶段。  9.C[解析]这些感知规律包括强度律、活动律、差异律和组合律。  10.D[解析]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产  生的想象。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的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和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1?C[解析]知觉选择性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12?B[解析]发现教学也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方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创设问题情境属第一步。  13.B[解析]学习风格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塞伦于1954年提出来的,用以研究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在西方被誉为“现代教学的真正基础”。\n。  14.B[解析]横向迁移指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处于同-水平层次上的后继学习内容产生的影响,题中所述为横向迁移的一种表现。  -18-  15.C[解析]过度学习指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深度加工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记忆术指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二、名词解释  1.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意识的构成因素。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里体验。  2.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3.群体的凝聚力:指群体对其成员的总吸引力水平。高凝聚力群体的成员.对自已所属群体有强烈的认同感,他们与群体有密切的情感联系,有对群体做出贡献和履行义务的要求。’\n  4.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一般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没四个阶段组成。  (1)发现问题就是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  (2)分析问题就是明确问题中条件与要求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人们可以明确问题的关键,决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3)提出假设是具有创造性的阶段,需要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织,以适应问题的解决。  (4)验证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所提出的假设是否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2.[参考答案]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包括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两种。  (1)场独立型:对客观世界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  (2)场依存型: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权威人士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场独立型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且成绩较好,学习动机往往以内在动机为主,比较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场依存型学生一般偏爱社会科学,易受暗示,学习欠主动,由外在动机支配,喜欢有严密结构的教学,需要教师的明确指导和讲解。  -19\n-  3.[参考答案]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是一个无道德规则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儿童在游戏中只是个人独立活动,没有合作,也没有规则。  (2)权威阶段(6~8岁)。此阶段又称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这个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3)可逆性阶段(8~10岁)。此阶段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东西。  (4)公正阶段(10~12岁)。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这时的儿童往往更多地从行为的动机而不单纯是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责任,而且与成人的关系也从权威性过渡到平等性。  4.[参考答案]  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如果对学生的某个特征产生强烈的印象,以这个印象为中心而形成总体印象,从而掩盖了学生的其他特征,这种以点概面的偏见叫晕轮效应。晕轮效应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教师掌握学生的信息很少而作出总体判断,它使教师难以正确地了解学生和公正地评价学生。克服晕轮效应的关键是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实事求是、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信息,切忌一叶障目。  四、论述题  [参考答案]  有意注意有明确的目的性,而且有意志努力的参与。它的主要缺点是容易使个体产生疲劳,从而导致分心。要保证学生有良好的有意注意,应注重以下三方面:  (1)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学习活动的进行,更多地需要有意注意的调节和控制。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是保证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活动的前提。另外,在每节课的开始,教师都要给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应掌握的知识点,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的放矢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学习。  培养间接兴趣。除了确立学习目标,还应对学生阐明本学科知识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在知识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特别是在一些内容相对枯燥、难度较大的科目学习中,使学生了解知识掌握后的功用和社会价值,引起他们对学习结果的间接兴趣,可以使他们进入有意注意的学习活动。历史上有些科学家一生从事物理、化学研究,一开始并非其兴趣所在,但为了使国家富强,科技腾飞,总是能兢兢业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工作。  -20\n-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学习活动需要学生维持有意注意,但人的注意力又很难长久地集中,因此教师的教学过程应避免任务安排过满,节奏过于紧张,应该张弛有度,给学生适当放松休整的时间。  有时,教师适当放慢速度,穿插些有趣的谈话,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另外,教师可以运用多种电化教学手段,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调整学生的注意状态。色彩丰富的形象和活动画面的刺激以及操作活动,有利于降低和消除学生的疲劳感,维持较长时间的有意注意。  五、案例题  1.[参考答案]  我认为案例中的儿童为前运算阶段。  皮亚杰将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①感知运算阶段,特点是:反射;客体永恒性;②前运算阶段,特点是:思维集中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③具体运算阶段,特点是:剥开表面看实质;内隐实质;④形式运算阶段,特点是:青春期的自我中心性,假设演绎推理。  案例中的儿童对树、风、纸已有了认知,并且可以从纸来回扇动能产生风推理出树动也能产生风,他忽略了其他产生风的实质,即他的思维只注意了具体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他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有生命,不能进行抽象运算思维,此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发现事物的内隐本质,所以认为由看见树在动简单地推出了风是由树动产生的错误观点。  综上所述,我认为案例中的儿童属于前运算阶段。  2.[参考答案]  产生的原因:  ①\n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轻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用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②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假如教师讲得有趣,他肯定会聚精会神。  ③虽已上了三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  ④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  ⑤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  克服方法:  ①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重力。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②培养小学生的学习爱好。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21-  ③上课前调整好情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  ④\n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重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预备课后复习。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学。  ⑤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常常提问。让他们回答问题可以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课;二是可以促使他们思考问题;三是常常受到教师提问的学生,不会以不注意听讲或搞小动作而。吸引教师的注意。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四套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是适应认知差异的最佳教学方式。  A.分组教学  B.小班教学  C.个别教学  D.大班教学  2.()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  A.丹瑟洛  B.尼斯比特  C.皮连生  D.鲍斯菲尔德  3.“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n)揭示了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  A.华生  B.加德纳  C.皮亚杰  D.斯腾伯格  4.马斯洛认为,下列哪一项需要永远也得不到完全满足?()  A.生理需要  -22-  B.安全需要  C.爱的需要  D.审美需要  5.阅读技能是一种()。  A.操作技能  B.运动技能  C.心智技能  D.学习技能  6.下列属于影响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的是()。  A.学习任务  B.兴趣  C.自我效能感  D.归因  7.看到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n)。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8.最早的有关迁移的代表性理论是()。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内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9.将学业成绩看做是赢得地位和尊重的根源的是()。  A.学习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10.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23-  11.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的是(\n.)。  A.能力  B.努力  C.任务  D.运气  12.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A.间接性和概括性  B.分析性和概括性  C.整合性和概括性  D.分析性和整合性  13.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学习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称为()。  A.个别化教学  B.指导性教学  C.合作教学  D.情境教学  1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  A.学校  B.家庭  C.社会  D.工作单位  15.观察法的记录方式不包括(\n)。  A.项目检核表  B.双向表  C.评定量表  D.轶事记录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无意注意  2.价值观  3.心理教育  4.发散思维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保持。  2.简述如何提高动作技能的练习效率。  3.简述如何有效管理学习时间。  -24\n-  4.简述影响知识应用的主要因素。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论述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五、案例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学习了舞蹈的人学花样滑冰比学田径的人要快;学习了短跑的人跳远成绩更好;学会骑自行车的人学摩托车很快。  问题:请结合心理学相关原理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进一步阐述应该怎样运用到小学教学中。  2.在美国人们为了保护鹿,就杀掉了鹿的天敌——狼。、于是鹿的数量剧增。鹿们由于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结果体态变得蠢笨;植物因为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继而鹿由于缺少充分的食物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疾病而大批死亡。无奈,人们又只好把狼再请进来,鹿们又恢复了蓬勃生机。  问题:通过引狼捉鹿这一案例来说明现在教育中的“磨难教育”,并进一步阐述进行磨难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心理学家认为,采用个别教学方式最能适应学生的认知差异。它的优点是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最合适的教学。  2.A[解析]1985年丹瑟洛提出了MURDER学习策略,该学习策略系统包含了相关联系的两组,即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  3.C[解析]“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皮亚杰,他认为,青少年认知的发展源于主体的动作,依赖于主体对周围环境的操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  4.D[解析]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缺失需要包括生瑾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尊重的需要;成长需要包括求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成长需要是永远也得不到完全满足的。  5.C[解析]心智技能也是一种活动的方式,但这种活动方式不是外在的,不是显性的,而是隐蔽在头脑内部,依靠内部语言进行,比如阅读、写作。语言技能基本属于心智技能。  6.A[解析]家长等,内部因素包括兴趣、自我效能感、归因等。  7.C[解析]逃避条件作用指当厌恶刺激出现后,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8.A[解析]形式训练迁移说是最早的有关迁移的代表性理论,但被认为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学说。  -25-  9.C\n[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不直接指向知识和任务本身,而看重学业成绩,将学业成绩看做是赢得地位和尊重的根源。  10.A[解析]思维的流畅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即反应迅速而众多。  11.A[解析]B项属于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项属于稳定的外在原因,D项属于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12.A[解析]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特征。  13.A[解析]个别化教学是指以学生个人的水平和学习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14.A[解析]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  15.B[解析]观察法的记录方式一般包括三种:项目检核表、评定量表、轶事记录。  二、名词解释  1.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一般是在外部刺激物的直接刺激作用下,个体不由自主地给予关注。  2.价值观:是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带有根本性的总观点,它的形成是由人的知识水平、生活环境等因素决定的,同时受人的情感意志、理想动机、立场态度等个性因素所制约。  3.心理教育:指依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4.发散思维:也称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各种答案的思维。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  (2)设计教学活动,促进知识的理解。  (3)指导复习,促进知识的巩固。  2.[参考答案]  (1)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2)注意练习周期,克服“高原现象”。  (3)提供恰当的反馈。  3.[参考答案]  (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26\n-  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其次,要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再次,要根据一天内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此外,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  4.[参考答案]  影响知识应用的主要因素有:  (1)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的程度。知识学习的各个过程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知识理解得越深,知识巩固得越牢固,则知识的应用就越迅速和正确。  (2)课题的性质。知识应用的难易与所解决课题的性质有关。一般说来,以抽象形式提出的课题比带有具体情境的课题容易;单一的计算题比综合应用题容易;单纯的文字题比需要实际操作的课题容易。  (3)智力活动方式。学生解题时的智力活动方式对知识的应用有重要影响。例如,有的学生解题时缺乏目的性,盲目尝试,有的却能有目的、按步骤进行;有的缺乏思维灵活性,时常套用老方法,有的却能随机应变、灵活应用等。  (4)解题时的心理状态。学生在应用知识解题时,如果缺乏动机或动机过于激烈、情绪过分紧张或满不在乎、注意不集中等,都会妨碍知识的应用。  四、论述题  [参考答案]  常用的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指导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解释所选定学习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在具体应用中不断给以提示,让其口头叙述和明确解释所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以及报告自己应用学习策略的思维,通过不断重复这种内部定向思维,可加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感知与理解的保持;  (2)程序化训练模式。程序化训练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  (3)完形训练模式。完形训练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  (4)交互式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它是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大约6人)一起进行的。旨在教学生这样四种策略:①总结——总结段落内容。②提问一~提与要点有关的问题。③析疑——明确材料中的难点。④预测——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  -27\n-  (5)合作学习模式。研究证明,以这种方式学习的学生比独自总结的学生或简单阅读材料的学生,其学习和保持都有效得多。合作性讲解的两个参与者都能从这种学习活动中受益,而主讲者比听者获益更大。  五、案例题  1.[参考答案]  (1)这是一种学习的迁移现象。学习的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任何新的学习都要受先前学习的影响,先前学习使学习者拥有独特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动作技能以及态度,都会程度不同地影响学习者的后继学习。反过来,后继活动也会修正先前学习的内容,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改造原有的认知结构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或消极的。学校中的迁移无所不在。学生这节课所学的东西将影响下一节课下一周或期末将要完成的作业、练习、测验,影响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影响学生学以外的生活。学会学习关键是能够主动而有效地迁移。  (2)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迁移能力。迁移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来创造条件。  ①透彻地理解知识是迁移的前提。只有透彻地理解知识,才能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图式,知识才能有效地迁移和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才能转化为能力。小学儿童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记住的知识,往往因没有获得知识的意义而不能迁移和灵活应用到新的情境中。仅凭记忆记住知识而没有真正获得意义,是学生“高分低能”的主要原因。  ②\n使知识结构化是迁移的关键。小学儿童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时期,教学中不断地引导他们进行知识的整合,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储备丰富的产生式系统,有助于小学儿童迁移能力的培养。  ③实践和练习是迁移的保障。小学儿童头脑中的认知图式要适应环境,要在环境中得到广泛的迁移,就必须通过实践和练习。  ④自主、积极地吸纳和组织知识。无论是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图式(同化)还是认知式不断重建(顺应)以适应环境,都离不开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知识有利于迁移能力的形成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是一种主动、独立、自控的学习。自主学习有助于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使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  ⑤掌握规律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学习中要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需要懂得学习的规律性和策略性知识。掌握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而且学习策略是一种重要的规律性知识,有广泛的迁移性。  2.[参考答案]  对孩子进行磨难教育,即通过有意创设艰苦环境,让学生走出课堂和家庭,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大自然的考验,磨炼孩子的意志和品质,使孩子在艰苦环境中学会生存。这种做法已在教育界及全社会形成共识。进行磨难教育,必须具备两点。一是真实性,也就是要给-28\n-  孩子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艰苦环境、恶劣条件,让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磨炼意志。如果环境不真实,让学生像拍电视剧那样在老师和家长的保护下接受“磨炼”,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在E1本的许多孤岛和森林里,人们经常见到小学生的身影。他们离开家长和老师的保护,面对危机四伏的自然界,安营扎寨,采撷野果,寻找水源,捡柴拾草,学会生存。二是长期性。磨难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必须长期坚持。如果学生在家里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学校连值日也不想参加,只靠一年一两次的所谓磨难教育去磨炼,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作为家长,不能溺爱孩子,要舍得让孩子吃苦,不仅让孩子养成自理的  习惯,还要经常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学校要立足于真正让孩子得到磨炼,通过体育课、劳动课、品德课等,设置一些能够锻炼意志和体能的项目。对于野营、夏令营等活动,应轻形式、重效果。此外,还可以让孩子到农村、企业、军营等条件艰苦的地方去体验生活。总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在磨难教育上都不能”作秀”。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五套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5)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教育学和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学考试大纲》\n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  是指完成高级中学教育基础上实施的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受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及政治纲领的制约,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等教育的领导权;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  的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经济  手段有影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  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  养专门人才、通过科研发展科学、直接  发展和完善也是现代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有: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法国波隆那大学、法国巴黎大学、  英国牛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哈佛大学不是中世纪大学。近代中国建立京师大学,后改名  1810年德  的创办。创办原则: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哲学博士学位。\n1862  年美,引发了赠地学院运动,以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为代  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3社会服务时  根据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  教育发展的指导  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做了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  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  它规定了所\n教育目的是一种  从人作为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劳动力;从人作为一定社会中成员来考察人的发展。2人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条件,  也离不  智1  社会本位价值观;  2两种价值选择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3在现实社会背景下寻求两种  主。西方源于古希腊的人文教育,内容为“七艺”即文法、修辞法、辩证法、  科下,各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在不同历史  实行的是博雅教育。其特征:传授知识侧重基础性、经典型;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广泛性;\n主要是针对具体岗位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  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性,偏重于应用;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两者相结合的道路;2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  需要两者的相结合;3两者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特罗提出:英才高等教育、大众高等教育、普及高等教育。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处  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张为主的日本模式。另外,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私  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3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4  英国西尔弗认为:放在特2瑞典胡森:起点、连续的过程和最后目标三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演变分为三个阶段:保守、自由、激进主  义阶段;3英国马斯.格雷夫:指每个学生能进入适合自己身份地  1是一种理想与至少包括:机会、过程、结果平等。2是一  畴。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取向:效率优先,  各层次高等学校的系统。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1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2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3  要适应教育者的年龄特征1单代表);2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3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4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  世纪大学;19c  ,德国  博士。  博士后博士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学位授予权力机构为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  在招生手度;2实行多渠道的招生制度:  定向生、交费上  则:系统、整体效应、最低岗位数量、  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2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3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建立科学的高校评聘工作的评价和监督制度;4教师的合法权  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的先决条件,成立高校教师权力的仲裁机构已势在必行,在涉及解聘或缓聘等事务时,要体现学术管理中专家团体的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间职责、权力、\n利益关系。其模式:中央集权型、  分权型、集权与分权结合型。我国高教宏观管理体制: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的  体制;“两级管理,以省级统  、美国模式、英国模式  是大学生独立社会时间爱你认识过程的中间过渡阶段。1是由认识主体—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化的过渡性所决定的;2是由大学教育自身内在价值和功能—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所决定的;3由大学教学的对象—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即由  人类已经探索的知识体系向探知人类对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大学教学原则及其体系?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应是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并尽可能反应当代先进的科学成果;思想性:是教师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n在教学中实现两者的统一,要求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传播科学的思想和价值观。教师应做到: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知识积累与能力的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能力是在对一定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形成的,丰富的知识“养料”为开展创造性思维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做到两者的相互促进,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能积极的调动起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处于积极的状态;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知识的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促进学生独立获得知识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评价他人的能力;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要注意考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学生自学、动手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要主动加以引导,进行有效的组织;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要求教师按照学生心理特点和实际的发展水平,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方法和要求进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则要求充分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课题教学坚持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在教学制度上要提供更多的选修课,让学生选择,发挥各自的特长;在学科和专业方向等方面给个体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坚决按照大纲的要求和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形成有个性特点的智力结构;利用选修课程,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践是获得真理的重要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求教师做到: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根据本门学科的特点,通过学习、实验等教学环节适当安排学生参加必要的实践活动;注意把各种实践性教学活动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成为运用和检  验理论学习,加深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n狭义)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是指学校教育中对实现教育目的发生作用的一切侧重点分)学科、经验课核心课程;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必修、限选、选修课程;大、中、小、微型课程;  理论型、实践型课程;的建设;方法、手段的研究与装备;组织与管理,即教学大纲、进度表等教学文件的制定,讲课、答疑、辅导、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的组织实施等。要求:教学大纲要富有特色;教材要合适;教学资料要完整;  考核手段要科学;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教学效\n个别教学制和班级授课制。  主要有:  教学活动展开的小规模化;展开的时间间隔上的短学程化;场所呈非  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2教师要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3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  向上得到发展;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开出选修课,较快反应新的研究成果;跨系、跨专业选修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并有利于学科之间的渗透和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缺点: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散乱及出现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资源浪费等现象。原因: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增强人才培养的灵活性;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思想的转变;有利于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年制的特点:有利于提供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容易管理,  有利于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不利于新兴学科较快地进入高校教学,不利于学生按照其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兴趣学生运用语言来传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二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获知识技  能方法,如实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等;三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的方\n系  优点:能在短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较多的有关各种现象和过程的知识信息,教学效率相对较高;成本低,比其他教学方法费用低的多;通用性强,一堂讲授课内容常常是通用的,可增或删某些内容适应教材和学习者的变化。缺点:讲授法主要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作为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知识;对记忆的影响较差,不利于学生记忆知识,对较长课时的课程尤其明显。基本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使传递的信息适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兴趣;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主要是熟悉教学内容,理清讲课的思路;教师板书内容要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难点,便于学生记笔记和进行复习;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技巧;教学手段的  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  作出判断的过程。教学测量:是一种判断事实的活动,它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如实的描述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水平。形成性评价:通过诊断教育方案计划、教学过程进行中所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促进实践中正在进行的对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总结性评价:在教  育活动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一般地说,它与分等级鉴定并作出关于对象的观要求;2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3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4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  基础;5科研是学习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高校多技术领域的相互渗透,宜进行重大、综合性强的研究课题;2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学术思想活跃,研究后备力量充足;3高校是开展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4信息资源丰富,信息系统发达,能较快地掌握和集中各种有关科技发展的新  动向和经济建设对科技需求的信息;5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是高校科研的特色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的原则;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n合的原则;  支持青年研究人员,开拓新  的研究领域的原则;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自己,可以指导自己的教育、  教学实践,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可以减  展规律;高等教育规律;  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矛盾运动和转化的过程;思想政治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统一要求与个性说参观访问法、品德评价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课教法;教职员工的“三育人”;党、团、学生会组织活动;校园文化;社会  实践。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心理动力包括动机、  需要、兴趣、  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  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而人的需要是情绪产  并为实现理过程。  意志常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并觉醒状态、注4  情绪和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能力: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性格: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  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人格=气质+性格。  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间有密切的联系,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  很大程度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n主导方面。“梦境”是人的心理无意识  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  科。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  育实用心理学》。最早自编是廖世承  律的科学。是一门学校教育心理学,其  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探讨大学生的学习客观性、发展性、  理论联系实际、教育  是指在自被试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随  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包括口头调查、书面调查;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分类:\n供的条件、人际关系等)  、教师自身因  认知成分、  批详  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发展与趋势:从  他控到自控;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  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影响因素:  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  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教师的威信与威严不同,威信使人亲而近之,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给  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严  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不断进取的敬美  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同情  学习是一个介学习所引起的行为行为潜能的变化是  相对持久的;学习是由反复经验指动物和人类所共有的心理  现象。次广义指人类的学习。狭义指学  也有潜在的个体内部经验的改组和重  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  技能的形成;智能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行为规范的学习和道德品质的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  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学习方法上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课堂学\n一切学习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巴甫洛夫的  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学习的本质是主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  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其功能:激活、指向、强化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理状态。从需要的作用上来看,学习需要可称为学习驱力。学校情境中的学习  驱力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交往内驱力。5  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诱因是动态  是直接的,它们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好,则学习效果好。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归因。把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职责归结  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  、任务难易、运气好坏  、身心状态、外在、不可控)  等。直接强化、替代性强\n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要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想创设问题情境,一是要求教师熟悉教材,二是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创设问题的方式:教师设问的方式、作业的方式。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耶克斯-多德森定律。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表扬与奖励>  批评与指责,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学习竞赛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学生完成某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成败归因:成败的真正原因、根据个体过去一贯的成绩优劣差  正迁移与负迁移、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特殊迁移与学水平。凡是所掌握的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  就越好。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用。定势也叫心向,对学习迁移既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5除上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之外,诸如年龄、智力、态度、教学指导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迁  合理确立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切教学工作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基本标准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包括宏观方面的整体安排即学习的先后顺序安排,也包括微观方面的每一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在此基础上,在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不断分化”的原则组织下位结构知识的教学。5教授学生学会学  有意识的、也叫“思维  一般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  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  集中反映着独创性、  批判性等方形象思维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阶段、辩  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  形成了  把直观分  是实  一般而言,模像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词与形象的配合。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一般说,应先由整  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4让学生  强度律。教师讲课  正例传达了有利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有利于辨别的信息。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变式就是用不同  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性,以便突出本质特征。3科学地进行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  存贮和提取的过程。\n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的  发  记忆。语义记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  瞬时记忆、是统一的记忆系  视觉编码、语音听觉编码、语义编码、料越多,需要的时间或诵读次数越多。2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可使人们的全部心理活动趋向于一个目标,使学习任务从背景中突出出来,识记时的主动性愈高,识记的效果就愈好。“潜移默化”就是指学生可以无意识地接受许多影响。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对教材意义的理解程度是影响识记效果最重要的条件。4组块化编码。组块:是一种信息的组织与再编码,是人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6  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5尽  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6觉醒状态。7识记的信心。学生的信心对识记也有很大影响。  知识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遗忘规律: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一个学习材料两端的项目学习快、记忆得牢一些,而中间部分的项目学得复习时机要得当。在教学中还应遵循“间隔复习”的原则。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一般综合复习效果最好。3复习次数要适宜。  过渡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并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  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实质: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并不等同与智慧技  验的增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类型:计  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  只能通过其作用对象的变化而判断其存在。心智技能靠内部言语以高度简练  认  桑代克一个尝试错误性质的渐进过程。2苛勒的顿悟模型:认为问题解决要求看出问题情境中的各种关系,而对这种关系的  1有关的知识经验;2定势与功能固着;3问题情境;4酝酿效应;5原型启发;6情绪化动机状态。中等强度的动机和相对平和的心境,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过强过弱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低智商者不可能有高创造性;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低,也可能高;高智商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创造性思维\n是一种以发散思维为核心、聚合思维为支持性因素的,发散思维与聚  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既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又离不开创造性的想像。创造想像比再造想像具有更多的创造成分,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最主动、积极的因素。2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创造性思维训练的  头脑风暴法;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我”自我意识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自我意识  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  形式上看,表现为的三种形式;从内容上看,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从自我观念看,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三个维度。投射自我:个体想像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大学生自我意识总体上是随年级上升而发展,三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  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所作的某种判断。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随着年级的上升而提高,两种片面性:高估  基本特征:态度是一种“内部状态”;  态度与能力不同,即决定人们愿不愿意完成某种任务;态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皮亚杰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n化就是施加喜爱的刺激,以增强良好的  行为。负强化就是消除讨厌的刺激,强  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服从: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者权威意志而作出的行为。2认同: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  ,使自己  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  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服从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者别人的意见而作出的行为;模仿  指个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而引起一种与他人的行为类似的行  是为达到一定指用以约束集体成员的行为使集体成员的认识趋同,  最终将认识模式化、固定化的结果。只有真正被成员内化,交往愿望的迫切性;交往内容的丰富性;交往系统的开放性;交往观念的自主性。  人际交往分为定向、情感探索、则、社会交换原则、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避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学会批评。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其一是  心态,“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2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  力,能较好的协调与控制能力;5合理\n7  康为目的的,它包括两方面  内容:一是  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二是促进和提高问题的调查研究;2传播心理卫生知  确认识和评价自己;4端正专业思想,正确的学习目标;3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4注意用脑卫生;  5注意考试的心  2人际交往中的情绪障碍;3人际交往性和压抑性;3男女生性心理的差异。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调适?1以讲座等形式教育学生科学地掌握性知识;2  通过心理卫生课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控制宣泄性能量;3教育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正常的两性交往;4教育学生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  2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3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  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应性,也就是测验所选的项目是否符合指测量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本试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三页;选择题30分,非选择题7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n  一.单选  1.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这种方法属于  A调查法B观察法C实验法D测验法  2.根据群体的组成方式及性质,可以把学生群体划分为  A大群体与小群体B正面型学生群体与消极型学生群体  C正式学生群体与非正式型学生群体D同质群体与异质群体  3.教学目标对教学行为具有“引火线”式的引发作用,表明教学目标具有  A聚合功能B异向功能C激励功能D启动功能  4.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思维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  A思维阶段B思维准备阶段    C抽象阶段  D感觉动作阶段  5.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A巴蒲洛夫B桑代克C班杜拉D斯金纳  6.“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现象属于  A原型启发B学习迁移C定势D变式  7.一个儿童能够说出砖头的多种用途,说明创造思维具有  A独创性B变通性C流畅性D新颖性  8.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是  A没有关系的B不能转化的C可以转化的D\n没有区别的  9.禀赋优异儿童的智商一般在  A120分以上B110分以上C150分以上D140分以上  10.群体在共同活动中表现出的占优势的较稳定的情绪状态,称为  A心理状态B心理气氛C群体规范D群体舆论  11.一个学生在多次进行某一测验时,如果得到的分数相进,说明该测验具有较高的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先后一致D先少后多  13.教学过程中若要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状况,一般采用  A形成性评定B总结性评定C配置性评定D发展性评定  14.学设计的开始环节为  A教学内容分析B教学对象分析C教学目标分析D学习需要分析  15.表明,在学习中一般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个体在认知风格上属于  A场独立型B独依存型C冲动型D反省型第二部分70分。  二.填空题\n)  16.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景中的基本心理规律。  17.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18.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成熟与学习、、学校教育因素、主观能动因素等。  19.学生利用头脑中已经掌握的“笔”的概念来学习“钢笔”的概念,这种同化模式属于  20.奥苏贝尔认为,影响迁移与保持的认知结构的三大变量是起固定作用观念的可利用性、稳定性和  21.阅读、心算技能属于技能。  22.研究表明,疲劳与学习效率成关系。  23.认知风格一般用来描述学生在时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  24.课堂管理应以为主,以消极管理为辅。  25.一个30人的班级中,学生在一次物理考试时通过的第三题的人数为21人,该题的难度系数为。  三.名词解释  26.广义的学习:  27.学习目标:  28.教师期望效应;  29.水平迁移:  四:简答题    30.你认为一个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31.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对于当前的德育工作有何启示?  32.简析影响学习测量与评定的教师心理因素。  33.因材施教的策略有那?  五、分析论述题  34.请结合实际论述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5.请根据加里培林关于智力活动阶段的研究,举一实例分析说明智力技能是如何形成的?  四川省xx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心理学A  试卷  本是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着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临床个案发  2.社会测量法的提出者是(  )  A.史莫克  B.莫雷若  C.加涅  D.奥苏贝尔  3.根据阿拉斯沃等的分类法,情感教育目标有五个程序,即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  )  A.价值的性格化  B.非言语交流  C.理解D.统合  4.研究发现,教师期望效应的大小要受学生年龄的影响,一般而言,更易受到期望效应影响的是  (  )  A.年龄上明显差异  B.中等年龄的学生\nC.年龄较大的学生  D.年纪较小的学生  5.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的理论,十一至十五岁儿童的处于(  )  A.感觉运动阶段  B.思维准备阶段  C.思维阶段D.抽象思维阶段  6.学习的意义白线在(  )  A.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  B.获得好成绩  C.适应社会发展  D.个体生活需要  7.新的材料属于原有的具有较大概括性的观念中,原有的观念得到扩张精确化限制或修饰,新的观念或命题获得意义,这种学习是(  )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8.下列说法中不能反映学习迁移现象的是(  )  A.举一反三  B.由表及里C.触类旁通  D.由此及彼  9.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来说,其容量的组块数是(  )          10.能对有关知识进行分析概括,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种理解是(  )  A.字面的理解  B.解释的理解\nC.批判性的理解  D.创造性的理解  1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到学习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倾向叫做(  )  A.学习目的  B.学习动机  C.学习态度D.学习兴趣  12.一般而言,要使学习效率较高,动机应维持在(  )  A.较高水平  B.中等水平  C.较低水平  D.不一定  13.一般而言,学生的成就动机来源于三种需要,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成就动机源泉的需要是(  )  A.认知的需要B.交往的需要C.自我提高的需要D.学习过程派生的附属需要  14.在教学设计工作中,中心是(  )  A.分析教学内容  B.设计教学策略  C.分析教学对象  D.设计学习目标  15.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进行的,其目的是了解教学结果.探究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便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基于这一目的进行的评定是(  )  A.配置性评定  B.形成性评定C.总结性评定  D.论文式评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非正式学生群体的主要特点有(  )  A.有固定的组织机构  B.群体内部的一致性  C.情感依赖性  D.往往具有较突出的”领袖”任务  E.凝聚力不强  17.在我国,一般习惯于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结果吧学习划分为以下几种(  )  A.知识的学习B.技能的学习C.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nD.情意和人格的学习E.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18.斯金纳认为,”教学就是安排可能发生强化的时间促进学习”,所以他建议利用操作条件反射的舆论安排程序教学,以便更有效地呈现与学习教材。其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是(  )  A.小步子逻辑序列  B.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应C.及时反馈D.学生自定步调E.低的错误率  19.根据前后学习的难度差异,可以把迁移分为(  )  A.正迁移    B.顺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逆向迁移  E.水平迁移  20.学习评定中常见的教师心理错误有(  )  A.宽大效应  B.光环效应  C.集中趋势  D.逻辑误差  \nE.对比效应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21.一般认为________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是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2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23.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____________、学习教育因素及主要能动因素。  24.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  25.在对学习迁移现象进行解释时,________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那么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是能够完成的。  26.\n_________是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  27.在直观学中,要使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必须遵循三个规律,即__________、活动律和组合律。  28.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研究中,加涅和不里格斯吧教学组织形式分成____________和个别化教学。  四、名词解释  29.学习:  30.高原现象:  31学习困难儿童:  32.测量:  五.简答题  33.简述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有:  34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基本学习规律是什么?  35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  36简述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  37简述发散思维的特点。  六.分析论述题  38.结合实际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39在学校教育中巩固学生的优良行为,有哪些心理学原则。  四川省xx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心理学A试卷课程代码  一.单项选择题:  1、遍认为,当今学习目标之父是美国俄洲立大学的A.泰勒  B.布鲁斯  C.布鲁姆  D.班杜拉2、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开始,该书的作者是:A.詹姆斯  .B.桑代克  C.斯纳今  D.布鲁斯3、亚杰认为,11至15岁的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A.思维准备阶段  B.思维阶段  C.感觉运动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4.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是A.智力理论  B.动机理论  C.学习理论  D.认知理论5.布鲁姆提出的学习理论是A.掌握学习  B.认知学习  C.情感学习  D.行为学习6.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A.官能心理学  B.人本主义  C.行为主义  D.认知心理学7.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化伦理  D关系理论8.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进行智力活动的阶段,称作A活动定向  B内部语言  C有声的外部言语  D无声的外部言语9.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问题解决阶段是A分析问题  B提出问题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10.一个人把对某人的感情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是A.认同  B移植  C.投射  \nD回归  11.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弗罗姆  B.罗杰斯  C.马斯洛  D.弗洛伊德12.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依存性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A.文学  B.数学  C化学  D物理  13.教学过程的测量主要采用的方法是A.测验  B观察  C访谈  .D.实验14.智力技能形成的最高阶段是A.活动方向B内部宣言  C.有声的外部言语D.无声的外部言语15.在技能形式过程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的现象,这叫做A高原现象  B倒退现象  C抑郁现象  D顶峰现象16.心理学,特别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多、最活跃的一个领域是A心理健康  B记忆  C智力  D.学习17.刺激—反应联合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  B华生  C.斯纳金  D布鲁斯18.在心理学中,最早明确强调内部心理机构并以此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格式塔学派  D认知心理学19.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中,最低层次的学习是A刺激反映联结  B信号  C感念学习  D问题解决20.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A解释的理解  B字面理解  C批判性理解  D问题解决  二、填空题  `21.、三类。22.技能主要包括25.、\n26三、名词解释:  27.组织者:  28.技能:  29有意义的学习:  30.上位学习:  31.教学设计:  四、简答题  32.简述教学目标的学则标准  33.简述布鲁姆关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分类标准  34.应该如何理解学习现象  35.简述布鲁纳对发现歇息条件的认识  36.简述奥苏贝尔对有意义的学习条件的认识  五、分析论述题:  37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8结合实际论述良好的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xx年4月教师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A试题  教育学心理学A  试卷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选择题  1.普遍认为,当今学习目标之父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  A、泰勒    B、布鲁斯    C、布鲁姆    D、班杜拉  2.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该书的出版时间  A、1903    B、1913  \nC、1923    D、1933  3.皮亚杰认为,2至7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  A、思维准备阶段  B、思维阶段  C、感觉运动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4.心理学,特别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多、最活跃的一个领域是  A、心理健康  B、记忆    C、智力    D、学习  5.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理论  6.在心理学中,最早明确强调内部心理结构并以此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格式塔学派  D认知心理学  7.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中,最低层次的学习是  A、刺激反应联结  B、信号    C、概念学习  D、问题解决  8.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中,最高层次的学习是  A、刺激反应联结  B、信号    C、概念学习  D、问题解决  9.最早提出迁移移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华生    C、布鲁纳  \nD、斯金纳  10、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布鲁纳      D、斯金纳  11、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低水平是  A、解释的理解  B、字面理解    C、批判性理解    D、创造性理解  12、智力技能形成的最高阶段是  A、内部言语  B、活动定向  C、有声的外部言语  D、无声的外部言语  13、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叫做  A、顶峰现象    B、倒退现象    C、抑制现象    D、高原现象  14、问题解决的第一个阶段是  A、分析问题    B、提出假设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  15、与创造性思维关系最密切的是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动作思维  16、一个人幻想成为另一个人,而这个人通常在他的心理上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心理现象叫  A、认同    B、移植    C、投射    \nD、回归  1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是  A、生存需要    B、归属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8、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独立性更感兴趣的学科是  A、文学  B、数学  C、历史  D、法律  19、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  A、西蒙  B、威特金  C、苛勒  D、卡根  20、与求异思维关系最密切的是  A、形象思维    B、聚合思维  C、发散思维    D、抽象思维  二、填空题  21、根据班集体的性质,可将其分为    、    和    。  22、一个学习过程或学习事件的构成要素是  、    和    。  23、根据迁移发生的前后方向,可以把迁移分为      和          。  24、遗忘的干扰理论认为,干扰主要有两种表现,即    和    。  25、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是      和      。  26、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可以从    、    和      \n进行考察。  三、名词解释题  27、个体社会化:  28、学习目标:  29、教学评定:  30、下位学习:  31、遗忘曲线:  四、简答题  32、简述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33、简述克服遗忘的主要方法。  34、简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35、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36、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五、分析论述题  37、教学中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38、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川省xx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1—5CBADD  6---10ABBCB  11—15CBBCB  二、多选题:16、BCD  17、ABCE  18、ABCDE  19、CE  \n20、ABCDE  三、填空题:  21、1903  22、教师期望效应  23、社会环境因素24、有意义接受学习  25、贾德  26、技能  27、差异律  28、集体授课  四、名词解释:  学习:  高原现象:  学习困难儿童:测量:  五、简答题:不讲。  六、分析论述题:  1、第315页。1、明确教学目的,发挥目标激励作用。2、培养、激发学习兴趣  3、利用获得成功的机会与体验,激发上学生学习动机4、利用竞赛和奖惩5、与学生签定协议书  6、利用反馈和评价7、激发不确定性  2、第312页心理学原则:1、尽量使已产生的行为定型或模式化2、尽量设法强化这些行为3、尽量引导这些行为4、通过成功的接近策略,逐步使行为上升到原则的高度。四川省xx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选题:  1---5ABDCA  6---10ACDBB  11---15CAABA  16---20DACBD  二、填空题:  21、认知  情谊  技能22、准备率  联系率效果率23、:(1)新知识的获得;(2)转换;(3)评价。  24、技能主要包括:智力  动作25、流畅性、独创性\n变通性  26、发散思维  三、名词解释:四、简答题:  五、案例分析题:  1、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2、问题的难度与学生理解能力相当3、指导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  4、提供充裕的时间和自由  5、鼓励学会验证答案,提供解决问题的  机会。  2、良好的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xx年4月教师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A试题  一、选择题:1—5AAADC6---10DBDAA11---15BADCA  16-----20AABBD  二、填空题  :三、名词解释:四、简答题:  五、案例分析题  1、促进学习迁移的思路:1、合理安排课程和组织材料2、提供指导学习3、增加课内课外练习、增加应用机会  4、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5、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2、学习动机的激发:  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6、与学生签定协议\n7、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生学习动机8、在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  xx年10月教育心理学A试卷  6601  一、单项选择题:1---5BCABC  6---10DCABC  11---15DDCCD  二、多乡选择题:16、ABCD  17、ABCDE18、BCE19、ABCDE  20、ABDE  三、填空题:  21、调查法  22、    23、  24  25  26  27  28  四、名词解释:29、上位学习:30、技能:31、禀赋优异儿童:32、评定:  五、简答题:  六、论述题:1、促进学习迁移:  1、促进学习迁移的思路:1、合理安排课程和组织材料2、提供指导学习3、增加课内课外练习、增加应用机会4、提高概括水平\n强调理解  5、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2、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在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心理因素对问题的解决都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自信心、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认知方式、情绪状态、动机水平、原型启发、迁移作用、定势作用、功能固着等等都是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因此要使问题得到解决维持一种紧张而又有秩序的有条不紊的心理状态,是提高动机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问题解决的效果。在解决问题时,充分地运用原型启发的作用就可以有效地解决某种具有的与自己面临的问题,例如我们在上电化教育基础课为学生讲摄影机。照相机工作原理我们就运用了原型启发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迁移作用也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心理因素如:我们在讲投影片制作时,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按着小学教材进行投影片制作要求他们自己构思、自己设计、绘画制作通过学生新自动手操作,即学到了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又在动手制作能力上得到了发展取得很好的课堂效果总之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分析说明了。xx年4月教育心理学A试卷    6602  一、单项选择题:1----5BCDAD  6----10BBCDB  11---15DACDB  二、填空题:  16、学与教17、以人为中心的发展18、社会环境因素19、下为学习  20、清晰性21、智力技能22、反向23、认知加工24、积极指导25、  三、名词解释:广义学习:  学习目标:  教师期望效应  水平迁移  四、简答题:30、无  五、论述题:  一、学习阶段的因素1、原有的认知2、学习的态度\n3、学习者的个性  4、学习的速度和方法  保持阶段的影响因素:1、学习和稳定和清晰性2、新旧知识联系非人为性3、新旧知识的连接方式  再现阶段的影响因素:1、情境    2、学习者和再现时的态度  二、解析:运用启发性原则和谈话法,引导学生认识水在太阳蒸发下化为水蒸气漂浮在风中,有水气的空气要比沙漠中干燥的空气湿润,骆驼的嗅觉相对敏感,在比较中知道水气的存在,并沿着水气漂来的方向找到水源。  xx年10月  教育心理学  A  6602  一、单项选择题:1—5DCBAC  6---10ADACD11---15BBDCA  二、名词解释:学习  测验  迁移  智力技能  三、填空题:20、诱导21三个22、间接性23、认知接受24、外顷25、积极指导26、讲授27、心理年龄  28、一对一29、直接观察  四、简答题:30、因材施教的原则:1、正常的对待方式2、正确的态度3、积极的评价4、主动和操作31、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根据学习目标和性质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灵活、突出重点\n32、33、34  五、论述题:1、解析: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2、一直坚定,善于支配感情;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5、观察敏锐,善于了解学生。  2、这种做法违背了记忆的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记忆的效果和记忆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职称考试教育学心理学  1.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B.《学记》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2.《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A.洛克B.夸美纽斯C.卢梭D.杜威  3.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  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D.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4.实行双轨学制的国家以______为代表。  A.英国B.美国C.苏联D.中国  5.着眼于训练学生的心理官能,偏重发展智力的教学理论是  A.传统的教育理论B.形式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D.现代教学论  6.儿童中心论的主要代表是  A.夸美纽斯B.凯洛夫C.赫尔巴特\nD.杜威  7.教师中心论的主要代表是  A.夸美纽斯B.凯洛夫C.赫尔巴特D.杜威  8.“以尽可能大的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是  A.布鲁纳课程结构论的中心思想B.杜威儿童中心主义的核心  C.赞可夫教学论的中心思想D.赫尔巴特教学论的中心思想  9.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B.理解教材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10.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  A.教育具有社会性B.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C.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D.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11.在教学任务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发展学生的智力B.培养学生的能力  C.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D.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12.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A.备好课B.上好课C.抓好课后的教导D.搞好教学评价  13.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其具有  A.社会活动能力B.自我教育能力C.道德认识D.道德情感  1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是  A.班主任工作B.教师的正面教育  C.能动的道德活动\nD.学校教育和家庭的影响  15.学生自发形成和组织起来的群体叫  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参照群体D.课外活动小组  16.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职业的教育家  A.夸美纽斯B.凯洛夫C.赫尔巴特D.乌申斯基  得分评阅人二、名词解释:  1.教育学--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素质教--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学生素质中的重要部分是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4.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增进他们的个人价值。  5.发展性教学\n-.发展性教学指教学要遵循学生发展规律,适应他们的发展水平,同时要引导他们发展,使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这种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  6.榜样法--.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三、解释带点字:  1.学而时习之。复习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心求通而未得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引导  4.教学相长。促进,增长,助长  5.因材施教。\n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四、简答题:  1.怎么理解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循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内容和方法上应该有所不同;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实现哪六个改变?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扬教学民主。  五、案例分析题:  1.路老师运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教学?运用这种方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谈话法或讨论法  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要善问;  要善于启发诱导;  要做好归纳、小结。  讨论法的要求:问题有吸引力,在讨论中启发,做好小结。  新编《自然》教材第一册《植物的果实》一课,正好安排在秋季果实成熟的时候,这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方便条件。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他们搜集各种果实,并提醒注意:“你认为是果实的,上课时你把它带来。”  课一开始,我让学生把带来的果实放在桌上,并重复我的要求:“我说过,你认为是果实的,你把它带来。”“现在你们可以互相看一看,你们带来的是不是都是果实?”这时我进行巡视,发现学生带来的大多是水果类,如:梨、菜果、桔子、柿子、香蕉等。少数同学带来花生、粟子、枣、核桃、葵花籽等。这时,有个同学举手发言,说:  “有的同学把胡萝卜也带来了,胡萝卜不是果实。”  “胡萝卜是果实。”——带胡萝卜的同学不举手就急着争辩。  “胡萝卜到底是不是果实?”我问大家。  “是果实!”“不是果实!”全班同学几乎同时发言,立时形成了“两派”。  “认为胡萝卜是果实的和认为胡萝卜不是果实的,能不能谈谈你们的理由?”我说。\n“胡萝卜能吃,所以是果实。”主张胡萝卜是果实的同学说。  “能吃的不见得都是果实,鸡蛋糕也能吃。”另一同学反驳。  “鸡蛋糕不是植物长出来的,胡萝卜是植物长出来的。”又一同学申辩。  “植物长出来的不一定都是果实,芹菜、大白菜就不是果实。”又一同学提出相反的意见。“胡萝卜有营养,所以是果实。”一同学又提出一条理由。  “有营养的一定是果实吗?大白菜也有营养。”又一同学反驳。  “胡萝卜是长在土里的,所以不是果实。”最先提出胡萝卜不是果实的那位同学说。“花生也是长在土里的,花生,暂停,该是果实吧。”又是一次反驳。  „„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大家都忘了“举手发言”的常规,一来一往争辩着。  “好。争论得很好。”我终于发言了。“说胡萝卜是果实或不是果实的理由,看来都说服不了对方。怎么办呢?现在,我教给大家一个研究的方法。”  此时,同学们精神非常集中,都想知道这个方法是什么。我说:  “当你对一个事物、一件东西认不清、拿不准的时候,你就拿一个和它相类似的,拿得准的东西来跟它比较,看它们有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就容易找出答案来了。”\n“比如,”这时我拿起一个菜果和一个梨。“这个菜果和梨是不是果实呀?”  “是。”同学们齐答。  “有说不是的吗?”没有人回答。  “看来都认为它们是果实,没有不同的意见了,那么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这个菜果和梨吧。”„  2.请你仔细阅读材料,肖老师的做法符合哪几条德育原则?怎么符合?因材施教原则——青春期心理特点  在集体中教育原则——要听大家一起听  疏导原则——以理服人  高一班的语文自习课上,几个同学在议论“男同学留长发好不好看?”肖老师听见了,感兴趣地问:“结论呢?”他们都摇摇头。  看着几个不肯剃掉长发的男同学,长发被高领毛衣拱起,翘得象要下蛋的母鸡尾巴,肖老师忽然问道:“想听听我的意见吗?”这下,这几个同学可来劲了。  “要听就大家一起听!”肖老师面对全班同学大声说。当其他同学弄明白肖老师要讲什么时,也都来劲了。陈刚同学还大声喊到:“我们要听真话!”他的话外音肖老师是明白的。\n“大家知道吗?最有权威回答这个问题的是什么人?是女同学。因为男同学留长发是给女同学看的。”肖老师的语音刚落,全班轰了一下,许多男同学都低下头,有几个留长发的同学尴尬地红了脸,厚脸皮的陈刚也只是笑,他的嘴巴可老实多了。“我想女同学是不会公开回答这个问题的”,肖老师接着说:“但根据报道,女同学普遍觉得男同学留长发显得很疲塌,不精神,缺乏青春活力。”„„  渐渐地,班上留长发的男同学越来越少了。  六、论述题:  试论“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并联系一个实例来说明其中的一个观点  德育过程强调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的品德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  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  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  德育过程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对学生的盲目自由发展。  德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  1.路老师运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教学?结合路老师教学的案例谈谈运用此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谈话法或讨论法  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要善问;  要善于启发诱导;  要做好归纳、小结。  讨论法的要求:问题有吸引力,在讨论中启发,做好小结。《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填空选择  1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近代以学校系统为中心的教育制度  2在我国,一般认为正式的学校产生于:奴隶制国家建立以后的夏朝  3\n古代希腊教育有:古代雅典教育,古代斯巴达教育  4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几何,算术,天文,音乐  5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  6苏格拉底—“知识即道德”以及“产婆术”  7夸美纽斯写成《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从哲学母体中脱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学科。8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主张教育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他是“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9现代教育派的代表:杜威  10凯洛夫主编的《教与学》被誉为“当代第一本社会主义教育学”  11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系统分析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新教育大纲》\n12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政治制度  13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  14学校文化从其形态上可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15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终点。  16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8\n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神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20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  21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研究型  2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23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社会,知识,儿童  24教学计划在基本内容上,主要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学周安排  25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开设哪门课程  26教学大纲的构成:说明部分,文本部分  27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28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学校中最基本的活动  2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0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教学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31教学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32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33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4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3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5我国的与的基本途径: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  36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班级  名解  1学校教育:是有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的观念和行为方式。4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效果。  5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6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7广义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合及进程安排。  8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n9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的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的系列化活动。  10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和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和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它教材的依据。  11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育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12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  13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14教学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15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16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17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18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学生有计划的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19教学策略:特指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的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20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与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21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的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22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23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n24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25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26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27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简答  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3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这受教育的权利3)决定着教育的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4\n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5学校文化的特征?  1)是一种组织文化2)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6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的启示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循序渐进。2)阶段性,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3)不平衡性,要关注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4)互补性,某方面技能受损或缺失可通过其他方面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5)个别差异性,要因材施教。  7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的特殊性2)学校教育的独特性,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对个体的影响不仅有即时的价值,而且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8\n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终点,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他的指导意义体现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9\n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要点?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是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与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自由发展的人。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才能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0教师的职业特点?  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11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1)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2)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敬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有一定研究能力  12教学的一般任务?  1)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2)传授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发展智力,体力,创造才能4)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13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I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14教学过程的结构?  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15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内容正确4)方法得当5)表达清晰6)组织严密7)课堂气氛热烈  16综合课的结构?  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讲授新教材4)巩固新教材5)布置课外作业  17班级授课制主要有缺点?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的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2)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的脱节;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18德育内容?  1)政治教育2)思想教育3)道德教育4)心理健康教育  19德育过程的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20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21德育的方法?  1)说服法2)榜样法3)锻炼法4)陶冶法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  22班级管理的功能?  1)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23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1论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1作为老师  1)敬业:作为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3)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4)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2尊师爱长。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师生在道德上要相互促进。  3教学相长,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这是教与学之间客观存在着的一种普遍现象。正确认识这种现象,对于协调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2如何实施课程或课程实施的几个环节?  1)安排课表: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原则  2)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学习特点有四方面特性: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  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为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特点选择各种教学模式。  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项任务或环节。  3论述班主任如何去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组织好班级活动。  1)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使\n班级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  2)班主任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是自主活动能否开展起来的首要条件,班主任只有信任学生才会给学生机会,只有尊重学生,才会发现学生的积极面并加以指导。班主任的教育主要是围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展开的。  3)班集体的培养首先要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把对积极分子的适用与养结合起来。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教师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力争把活动的开展过程变成教育学生的过程。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教师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教师可通过讲清道理,树立榜样,严格要求,反复实践等方法培养和树立良好的班风。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关键期:2岁是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伴群体  自我意识发展的3个阶段: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n场独立——内部的参照;场依存——外部的参照。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奈量表,由法国人比奈和西蒙1905编制。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行为规范学习。  桑代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西方教育心理学奠基人之一。  斯金纳,美国著名行为心理学家,是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创立者,他把反应之后出现的,能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或措施称为强化。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动机的3种功能:激活,指向,强化。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根据  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和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分为:近景的直接行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  知识学习可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知识直观的类型: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记忆的3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回忆。  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n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德,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进行了系统研究。  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问题解决有两种分类:常规性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  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结构成分。  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10岁以前外在标准,他律道德;10岁以后内在标准,自律道德。  道德教育的标准: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科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两难故事法。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内化。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来看有: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有: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  从教学评价的功能有: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评分的标准: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  教师威信的维系和发展主要靠:人格影响。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皮格麻利翁效应。\n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具有:预见性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复述策略:实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  问题: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地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地社会功能。  教学测评:在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中,教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搜集教学信息,描述,分析和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个性的差异?  1)个性的特征差异。2)个性的类型差异。\n性格的特征差异: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2)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性格特征,如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以及坚韧性等方面的特征。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2)认知策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3)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4)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5)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的主要观点?  1)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2)原有的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提供变式。3)科学的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遗忘的理论解释  1)痕迹衰退说。2)干扰说。3)动机说。4)同化说。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  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2)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里加工实现的。3)系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仅仅是简单的记忆提取等单一的认知活动,则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焦虑症2)抑郁症3)强迫症4)恐惧症5)人格障碍和人格缺陷6)性偏差7)进食障碍  8)睡眠障碍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需要层次理论对学习动机的培养有何启发?  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基本需要从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来说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产生高级的需要。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我国学者提出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对自己有信心2)对学校生活有兴趣。3)喜欢与人交往,有较好的人际关系.4)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几个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的有关课程。2)开展心理健康的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缺点?  1)优越性:客观性;计划性;可比性。2)局限性:与学校课程之间的关系很不协调;测验结果的不当使用。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学习动机理论?1)强化理论2)需要层次理论3)成就动机理论4)成败归因理论5)\n自我效能感理论简述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  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阿特金森。1)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2)根据这两类动机在个体的动机系统中占据的强度,可以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3)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就,成功概率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几率大约是50%他们会避免这种任务。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提供变式3)科学的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3)能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4)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简述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  有意义接受学习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学生主要是把教师讲授的内容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以便将来能够提取或应用。所谓意义学习是需要具备主客观条件才能产生的。  说明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深度加工材料;有效运用记忆术;进行组块化编码;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n结合实际谈如何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培养: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2)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简述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皮亚杰认为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大量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3)关于最近发展区。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状态的,正在发展的过程。  论述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  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面对具体问题时,我们并不能拿来便用,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2)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有其他人代替。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地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3)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在以往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没有接触到,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1环境,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2智力3个性2)首先创设有利于创造性生产的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其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与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第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n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1)有效地说服,注意以下几点:明确的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相待。2)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完成的。社会学习中最重要的形式是观察学习。3)利用群体约定。清晰而客观的向学生介绍问题的性质等。4)价值辨析,在价值辨析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活动是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鼓励他们去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依据本人的价值选择来行事。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二者虽属于外部的调控手段,但不仅影响认知,技能,策略的学习,还影响个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结合实际谈谈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  心理学家认为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角色1)亲和力:他们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2)学识渊博:他们希望教师具有教师教学业务精通,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等特征。3)公正民主:学生把教师看成团体的领导者和纪律的维护人,他们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等特征。4)身正,开朗,幽默: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等。5)理解,真诚值得信赖: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特征。  论述专家型教师与新型教师的差异?  1)课时计划的差异: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型教师指定的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新教师的课程规则较为含糊;吸引学生注意力;教材的呈现;课堂练习;家庭作业的检查;教学策略的运用3)课后评价的差异,专家型和新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  你认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教育学心理学考试资料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试资料1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2、教育现象包括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也是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  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  9、从阐述他的观点是:从阐述他的观点是  10、后期称墨家为:称道家为  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  13、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完成的。  15、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被认为……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  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  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  24、洛克是的代表著作是  25、卢俊是的代表,著作是  26、裴斯泰洛齐是的代表。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尔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  29、杜威是的代表。  30、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鉴别包括和  31、调查研究法可分为  32、调查研究法包括。  33、教育实验可分为。  34、教育一词最早可以在《孟子,尽心上》说  35、古代教育包括  36、古代教育发展的首要事件是作为教育的专门机关--  37、教师的来源是我国夏、商、周时代的  38、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在夏代,是时称为  39、埃及古代最早的学校是前21世纪的  40、中国古代社会教育发展有两个典型时期,外国的典型代表则有  41、学习的内容是  42、代表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发展水平,西周形成了完备的教育制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分为和  43、希腊6世纪形成了著名的教育体系  44、从雅典教育的课程内容看,他们非常重视体育、智育、和美育,史称”和谐”发展的教育”称他们开设的主要学科一一为自由七艺。  44、唐代教育有。言学分为和  45、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大学校典型  46、教育是封建时代世界上最发达的教育  47、五世纪后欧洲的教育掌握在教会手中,是教育制度的主题,称  48、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  49、”骑士教育”的内容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称”骑士七技”。  50、有历史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学业校  5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士)独立阶层是我国第一代教师群体.  52、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领导者)  53、17世纪捷克教育家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  54、俄国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职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  55、(古之学者必有师)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说》  56、前苏联教育理论家:”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57、1985年开始我国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来源:考试大  58、《中华人民铬镍钢和国教师法》又时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做出了全面的规定。  59、教师的一般认识能力包括  60、教师的语言包括三种。  6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63、教师职前教育分为和  64、我国师范教育分为两级四个层次和两级。分四个层次。  65、教师职后教育有。  66、脱产学习包括  67、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建立1986年颁布的。  68、1995年12月12日颁布《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持有国家颁布教师资格证书者才聘任。  69、经济的发展与下列那些因素有依存关系:。  70、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  7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地方。  72、教育通过对文化的来促进文化的发展。  73、科技是和的简称。  74、人的发展包括  75、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76、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前提作用的因素是因素。  77、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一影响  78、实践活动在作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  79、教育在儿童发燕尾服起  80、广义上的教育包括  81、作为人们在观念中存在的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是  82、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是后因前果  83、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是由决定的  84、教育的价值包括  85、在近现代西方等人,是的代表。  86、在西方教育历史上等人是的代表  87、是马克思的代表总结  88、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是  89、德育教育是指  90、美育是对受教育者的的教育  91、乳儿期婴儿期幼和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  92、中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93、学制是的简称,是一个各级各类的学校体系,它规定了的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94、我国近年学制的开始是由和  95、壬寅学制又名  96、癸卯学制又名  97、壬寅和癸卯学制的制定参照的是  98、首次规定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99、壬戌学制是  100、壬戌学制借鉴的是  101、近代颁的两个学制是  102、我国现代阶段初中毕业后,进入高一般采用的是制度。  103、我国学制体系由哪几部分构成  104、学前教育的任务是或制。  106、初等教育又称  107、国家学制系统中学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  108、《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学入学的年龄是  109、中等教育分为二级来源:考试大  110、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111、普通中等教育包括  112、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113、学制的三种类型  114、高等教育分为三个阶段。  115、现已开办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种类有  等  116、古德莱德从课程实施的纵向层分析课程分  117、学科课程有  118、我国课程改革未来的走向是  119、我国在教学研究上二种理论观点是  120、系统论教学理论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121、结构主义教学论的代表人是美国心理学者  122、什么是学校中心工作  123、教学工作包括环节。  124、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它的代表人物是  125、合作教育学派,数学理论以为代表  126、教师直接备课要写好三个计划是  127、是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  128、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29、三项工作  130、语言性教学法有  131、学生学习结果检查与评价方法  132、参观与讲解相合我们称其为  133、评价教师的工作质量是人三个方面  134、课堂教学检查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135、现代儿童观与近代相比有新发展,表现在  136、最早的学前机构的出现在  137、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138、中学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系统中的具有承上启下特点的并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部分,它的任务是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实施教育。  139、中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  140、中学教育一般具有双重任务:为上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后备力量。  141、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初中阶段的三年属于义务教育  142、在1993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小学德育纲要》,成为小学德育最重要的政策法规文件。  143、在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了。  144、中学生品德评定依据为:。  145、中学智育的目标有:。  146、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  147、体育课教学包括两部分。  148、中学卫生保健工作包括四部分。  149、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目的是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  使学生掌握。  150、智育的目标有。  151、智、德、美三育提出在年的《论教育之宗旨》;五育提出在。  152、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它是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之上,对岁的儿童实施的学校教育。  153、小学学习的技能主要是。  心理学资料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14、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15、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16、强化:是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  17、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18、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19、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20、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21、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  22、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3、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24、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25、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一般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26、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7、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学习需要也称为学习驱力。  28、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29、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30、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31、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32、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33、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34、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35、替代性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36、自我强化: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37、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38、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39、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0、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41、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42、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43、一般迁移:也称普通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44、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45、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46、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47、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48、心向与定势: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49、知识: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50、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51、理性知识:是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52、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53、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54、概念: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55、命题: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56、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57、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58、心智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加工外在的信息。  59、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  60、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61、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62、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63、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64、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65、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66、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67、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  68、变式: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69、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70、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71、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72、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73、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74、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75、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76、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77、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78、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79、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80、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81、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82、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83、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84、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85、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86、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87、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88、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89、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90、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91、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92、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93、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94、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95、聚合思维:是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  96、头脑风暴训练: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训练。  97、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98、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99、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n100、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101、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们行动的现象。  102、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  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10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104、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105、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它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  106、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107、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108、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109、系统脱敏: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110、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111、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112、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113、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114、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115、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116、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117、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118、计算机辅助教学:指使用计算机作为一个辅导者,呈现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及提供额外的教学。  119、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n120、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121、群体动力:影响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称为群体动力,包括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122、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123、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124、课堂气氛: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125、课堂纪律: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实现课堂目标而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126、教师的领导方式:是教师用来行使权力与发挥其领导作用的行为方式。勒温曾将教师  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等三种类型。  127、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128、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n129、合作:是指学生们为了共同目的在一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  130、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  131、课堂结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  132、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  133、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134、教学评价: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  135、测量: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  136、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  137、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评价。  138、总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的测定。  139、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  140、标准参照评价: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等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141、配置性评价:或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  142、诊断性评价:有时与配置性评价意义相当,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有时指对经常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所做的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  143、正式评价:指学生在相同的情况下接受相同的评估,且采用的评价工具比较客观。144、非正式评价:是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且评价的资料大多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145、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  146、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147、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  148、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n149、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150、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做罗森塔尔效应,或叫皮格马利翁效应。考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学组)_试卷  甘肃省二○一○年四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是  A、冯特  B、詹姆斯  C、桑代克  D、杜威  2.描述性研究方法不包括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个案法  D、调查法  3.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的阶段属于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桑代克总结的三条主要的学习规律不包括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失用律  D、效果律  5.\n在条件反射研究基础上,巴甫洛夫总结的学习规律不包括  A、获得与消退  B、刺激泛化  C、分化  D、同化  6.提出动机的强化理论的心理学家属于学习理论流派里的  A、行为主义  B、格式塔  C、认知主义  D、建构主义  7.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动机水平是  A、低水平  B、高水平  C、中等水平  D、极高水平  8.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A、定势现象  B、迁移现象  C、记忆现象  D、应用  9.\n奥苏贝尔提出可以通过设计一种引导性的材料来提高有意义学习的效果,这个材料被称做  A、学习动机  B、先行组织者  C、认知结构  D、学习迁移  10.在有意义学习中,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上位观念的学习被称做  A、综合学习  B、并列学习  C、类属学习  D、总括学习  11.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技能本质上是  A、习惯性动作  B、陈述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经验性知识  12.学习策略的核心是  A、计划性  B、规则  C、方法  D、监控  13.流程图和模式图属于  A、精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基本策略  14.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创造性  B、聚合思维  C、发散思维  D、智力  15.第一个系统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加涅  D、夸美纽斯  16.学校心理辅导主要服务的人群是  A、正常学生群体  B、特殊学生群体  C、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D、极个别学生  17.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最可靠的标准是  A、教学方法  B、教学目标  C、教学环境  D、教学策略  18.下列不是课堂情境结构的是  A、班级规模的控制  B、课堂常规的建立  C、课堂纪律  D、学生座位的分配  19.系统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做出决策,此过程是  A、教学评价  B、测量  C、测验  D、控制  20.心理学里通常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  A、定势效应  B、晕轮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首因效应  二、填空题\n(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人格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整体性、___________性、独特性和___________性。  3.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可分为三个领域,分别为___________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情感领域。  4.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即___________、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5.维果斯基提出了的思想,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6.根据言语信息复杂性的程度不同,可将知识学习分为、概念学习和___________。  7.练习过程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  8.学习策略的最重要的原则是___________。  9.创造性有两种表现形式,分别是发明和___________。  10.美国心理学家继承并拓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提出了级水平___________个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  11.印象是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___________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12.认知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了情绪困扰的___________理论。  1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有、___________和合作学习。  14.课堂心理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___________三种类型。  三、简答题  1.\n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点。  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3.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意义。  4.简述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5.简述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四、论述题  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一谈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  1.C2.B    10.D  12.A15.A    二、填空题  1.学校2.结构社会3.认知  4.维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5.最近发展区  6.符号学习命题学习7.高原现象8.生成性原则  9.发现10.柯尔伯格三六11.刻板  12.ABC13.发现教学情境教学14.对抗的  三、简答题  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  发展的不平衡性;  发展的差异性。  2.\n有效的说服;  树立良好的榜样;  利用群体约定;  价值辩析;  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①选择适当的道德行为。②选择恰当的奖励物。③强调内部奖励。  3.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4.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的作用表现在:  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  指引学生学习。  5.\n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有:  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够有效运用;  解决教学领域内问题的高效率;  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四、论述题  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是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场所。在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中,首当其冲的是父母的教养方式。专制型:父母不太考虑孩子自身的观点与感受,对孩子强制较多,关爱和温暖较少。这种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有中等程度的自信和自控力,但有时怀疑、退缩,不喜欢与同伴交往。放纵型:父母对孩子没有要求,放纵孩子的不成熟行为。这种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不成熟的,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民主型:父母有威望但不独断,对孩子有严格要求又鼓励他们独立自主。这类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已,喜欢笑,自我肯定。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制约人格发展的主要环境条件。与其他社会环境因素比较,学  校教育影响具有特殊性。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学校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学生施加影响,因而直接制约着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和基本质量,并显现出连续性和一致性的特点。学校教育影响因凭借学生集体的力量而更加有效。学生活动多半是集体活动,学校的各种教育要求,经常以集体规范告示形式。对学生个人的认识、态度、行为等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学校教育影响的时间跨度长,贯穿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  同辈群体:与同父母的关系相比,中学生与同龄伙伴的交往更加自由和平等。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探索人际关系,并发展人际敏感性,奠定儿童今后社会交往的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发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目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目  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C)。\n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C.交叉科学D.实践科学  2.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B)。  A.测验法B.个案法C.调查法  D.观察法  3.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是(A)。A.个体内部矛盾B.个体心理水平C.个体生理水平D.个体遗传条件  4.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遗传条件B.社会环境C.学校教育.实践活动  5.大学生的情绪一旦被激发,往往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这说明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具有(B)。  A.丰富性  B.心境化C.波动性  D.复杂性  6.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D)。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表现好才给吃的  7.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D)。  A.也是中等B.不利  C.关系不大D.最有利  8.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D)。  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nD.自我提高内驱力  9.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B)。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综合直观  10.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D)。%%%%  11.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观象,称为(D)。A.平原观象B.起伏观象C.低谷观象D.高原观象  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B)。A.认知B.元认知C.技能D.操作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A)。A.精加工策略B.计划策略C.监视策略D.调节策略  14.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B)。  A..数学应用题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C.《背影》的作者是谁D.xx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5.(A)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A.常规性B.发明性C.创造性D.无结构的  16.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C)。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B.苛勒的顿悟说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D.杜威的分阶段说  17.个体对自己在各种我念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于(B)。  A.生理自我B.我念自我C.心理自我\nD.理想自我  18.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C)。A.大学一年级B.大学二年级C.大学三年级D.大学四年级  19.某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有自卑,好嫉妒,看问题主观、片面,常常言过其实,怪癖古怪、、、。该人的人格属于(C)。A.冲动型人格B.强迫型人格C.偏执型人格D.焦虑型人格  20.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B)。A.恐惧症B.神经衰弱C.强迫症D.焦虑症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C)。A.理论科学B.应用科学C.交叉科学D.实践科学  2.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按照研究目的,控制或变更某些条件,对被试的心理活动表现及其变化进行研究的方法,称为(B)。A.教育经验总结法B.教育心理实验法C.实验室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  3.赢得“教育心理学之父”美誉的心理学家是(D)。A.班杜拉B.皮亚杰C.马斯洛D.桑代克  4.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D)。A.杀鸡骇猴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表现好才给吃的  5.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D)。  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nD.自我提高内驱力  6.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D)。  A.也是中等B.不利C.关系不大D.最有利  7.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B)。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综合直观  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的遗忘的规律是(C)。  A.均衡的,先快后慢B.均衡的,先慢后快C.不均衡的,先快后慢D.不均衡的,先慢后快  9.动作技能的物点是动作的(A)。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B.物质性、内隐性、展开性C.观念性、外显性、展开性D.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10.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观象,称为(D)。A.平原观象B.起伏观象C.低谷观象D.高原观象  11.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B)。A.认知B.元认知C.技能D.操作  12.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这种迁移称为(A)。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  D.排列性迁移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A)。A.精加工策略\nB.计划策略C.监视策略D.调节策略  14.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A)。A.刺激情境B.既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  15.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C)。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B.苛勒的顿悟说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D.杜威的分阶段说  16.个体对自己在各种我念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于(B)。  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理想自我  17.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C)。A.大学一年级B.大学二年级C.大学三年级D.大学四年级  18.某人能了解现实,正视现实,有责任心,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这说明该人(A)。  A.人格统一完整B.自我意识正确C.人际关系和谐D.行为反应适度  19.男女双方并非兴趣相投,身心相悦而恋爱,而是为满足某种虚荣心或精神空虚而恋爱,称为(D)。  A.早恋B.性恋C.轻率恋D.虚恋  20.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C\n)。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A)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A.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B.学生的学C.教师的教D.学生身心发展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C)。A.理论科学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3.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B)。  A.测验法B.个案法C.调查法  D.观察法  4.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B)。A.阿特金森  B.马斯洛C.维纳  D.班杜拉  5.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D)。A.杀鸡骇猴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表现好才给吃的  6.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C)。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nD.坚决选择  7.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D)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  8.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将知识划分为(B)。  A.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C.感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D.理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9.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D)。%%%%  10.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B)。A.思维  B.练习C.反思D.想象  1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C)。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C.正迁移和负迁移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A)。A.认知B.元认知C.技能D.操作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A)。A.精加工策略B.计划策略C.监视策略D.调节策略  14.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A)。A.刺激情境B.既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  15.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B)。  A.数学应用题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C.《背影》的作者是谁D.xx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6.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C)。A.大学一年级B.大学二年级C.大学三年级\nD.大学四年级  17.个体想象中他人的心目中自己的形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称为(A)。  A.投射自我B.过去自我C.理想自我  D.现实自我  18.某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有自卑,好嫉妒,看问题主观、片面,常常言过其实,怪癖古怪、、、。该人的人格属于(C)。A.冲动型人格B.强迫型人格C.偏执型人格D.焦虑型人格  19.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B)。A.恐惧症B.神经衰弱C.强迫症D.焦虑症  20.男女双方并非兴趣相投,身心相悦而恋爱,而是为满足某种虚荣心或精神空虚而恋爱,称为(D)。  A.早恋B.性恋C.轻率恋D.虚恋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A)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A.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B.学生的学C.教师的教  D.学生身心发展  2.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C)。  A.可能选择B.犹豫不决C.回避这项任务D.坚决选择  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的遗忘的规律是(C)。  A.均衡的,先快后慢B.均衡的,先慢后快\nC.不均衡的,先快后慢D.不均衡的,先慢后快  4.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B)。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综合直观  5.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D)。%%%%  6.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B)。A.思维B.练习C.反思D.想象  7.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观象,称为(D)。A.平原观象B.起伏观象C.低谷观象D.高原观象  8.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A)。  A.方案B.学习计划C.技能D.思维程序  9.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A)。A.复述策略B.计划策略C.监视策略D.调节策略  10.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B)。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元认知策略D.复述策略  11.会讲英语的人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这是属于(A)。A.正迁移B.负迁移C.纵向迁移D.逆向迁移  12.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A\n)。  A.刺激情境B.既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  13.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B)。  A.数学应用题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C.《背影》的作者是谁D.xx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4.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C)。A.大学一年级B.大学二年级C.大学三年级D.大学四年级  15.个体想象中他人心目中自己的形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称为(A)。  A.投射自我B.过去自我C.理想自我D.现实自我  16.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D)。A.他人意识B.言观意识C.主观意识D.自我意识  17.判断“张三与李四正处在热恋中”这一行为是否正常,关键看其(C)。  A.智力发展是否正常B.人格是否统一完整C.心理特征是否符合年龄特征D.自我意识是否正确  18.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B)。A.恐惧症  B.神经衰弱  C.强迫症  D.焦虑症  19.某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有自卑,好嫉妒,看问题主观、片面,常常言过其实,怪癖古怪。该人的人格属于(C)。A.冲动型人格B.强迫型人格C.偏执型人格  D.焦虑型人格  20.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组成是(B)。A.心理障碍学生\nB.正常学生C.有重度心理问题的学生D.大多数学生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A)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A.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B.学生的学C.教师的教D.学生身心发展  2.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出(B)。A.桑代克B.马斯洛C.维纳D.班杜拉  3.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D)。A.杀鸡儆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表现好才给吃的  4.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C)。  A.可能选择B.犹豫不决C.回避这项任务D.坚决选择  5.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D)。  A.也是中等B.不利C.关系不大D.最有利  6.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将知识划分为(B)。  A.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C.感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nD.理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7.在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这种学习属于(A)。  A.上位学习B.并列学习C.派生类属的下位学习D.相关类属的下位学习  8.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B)。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  D.综合直观  9.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D)。%%%%  10.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B)。A.思维B.练习C.反思D.想象  11.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现象,称为(D)。A.平原现象B.起伏现象C.低谷现象D.高原现象  12.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C)。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C.正迁移和负迁移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13.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B)。A.认知B.元认知C.技能D.操作  14.问题是在给定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A)。A.刺激情境B.既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  15.在先前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是(A)。A.定势B.功能固着C.原型启发D.问题情境  16.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B\n)。  A.数学应用题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C.《背影》的作者是谁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7.个体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于(B)。  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理想自我  18.个体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称为(A)。A.投射自我B.心理自我C.理想自我D.现实自我  19.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D)。A.他人意识B.无意识C.主观意识D.自我意识  20.某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有自卑,好嫉妒,看问题主观、片面,常常言过其实,怪癖古怪„„。该人的人格属于(C)。A.冲动型人格B.强迫型人格C.偏执型人格D.焦虑型人格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A)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A.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B.学生的学C.教师的教D.学生身心发展  2、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称为(A)。A.观察法B.调查法C.个案法D.测验法  3、赢得“教育心理学之父”美誉的心理学家是(D)。A.班杜拉B.皮亚杰C.马斯洛\nD.桑代克  4、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B)。A.阿特金森B.马斯洛C.维纳D.班杜拉  5、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B)。A.杀鸡儆猴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表现好才给吃的  6、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D)。  A.也是中等B.不利C.关系不大D.最有利  7、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B)。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综合直观  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的遗忘的规律是(C)。  A.均衡的,先快后慢B.均衡的,先慢后快C.不均衡的,先快后慢D.不均衡的,先慢后快  9、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B)。A.思维B.练习C.反思D.想象  10、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C)。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C.正迁移和负迁移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11、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A)。A.精加工策略B.计划策略C.监视策略\nD.调节策略  12、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C)。  A.明确问题B.模糊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  13、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C)。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B.苛勒的顿悟说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D.杜威的分阶段说  14、个体想象中他人的心目中自己的形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称为(A)。  A.投射自我B.过去自我C.理想自我D.现实自我  15、人际关系是由多种心理成分构成的,其中(A)是基础性成分。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意志成分  16、某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有自卑,好嫉妒,看问题主观、片面,常常言过其实,怪癖古怪。该人的人格属于(C)。A.冲动型人格  B.强迫型人格C.偏执型人格D.焦虑型人格  17、男女双方并非兴趣相投,身心相悦而恋爱,而是为满足某种虚荣心或精神空虚而恋爱,称为(D)。  A.早恋B.性恋C.轻率恋D.虚恋  18、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D)。%%%%  19、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这种迁移称为(A\n)。  A.同化性迁移B.顺应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  D.排列性迁移  20、个体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于(B)。  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理想自我  二、多选题  1.大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是(ABCD)。A.情绪情感体验的波动性  B.情绪情感体验的延续性和心境化  C.情绪情感体验的丰富性与深刻性D.情绪情感的复杂性  2.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一般喜欢(AD)的工作。A.极其容易B.有风险C.成功概率为50%D.极其难  3.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奖励时,应该(CD)。A.依据分数的高低进行奖励B.注意创造一种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  C.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进行奖励D.帮助学生作努力定向的归因  4.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ABC)。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同化学习  5.影响迁移的因素有(ABC)。A.学习对象的相似性B.原有认知结构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D.学习者的智力水平  6.以下各项中属于迁移现象的是(BCD)。A.一目十行B.举一反三C.触类旁通D.闻一知十E.过目不忘  7.问题解决的特征为(ABC)。A..认知性B.操作性\nC.目标指向性D.问题空间性  8.专家具有哪些特征(ABCDE)。A.专家比新手更能有效地组织信息B.专家记忆容量较大,因而提取信息的速度更快  C.专家善于应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D.专家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表征,且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  E.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  9、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ABC)。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己调控D.自己安慰  10.大学生人际交际中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ABC)。A.认知障碍B.情绪障碍C.人格障碍D.学习障碍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ABCDE)。  A.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B.高校教学心理研究C.高校德育心理研究D.高校德育心理研究E.高校教师心理研究  2.构成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是(CD)。A.学习归因B.学习诱因C.学习期待D.学习需要  3.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奖励时,应该(CD)。A.依据分数的高低进行奖励B.注意创造一种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  C.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进行奖励D.帮助学生作努力定向的归因  4.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包括(BCD)。A.分析探题B.相应知识的重现C.探题类化D.解题与验证  5.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CD\n)。A.技能是先天素质的后天因素的融合体B.技能是一种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  C.技能是符合法则的活动方式D.技能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间环节  6.影响迁移的因素有(ABC)。A.学习对象的相似性B.原有认知结构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D.学习者的智力水平  8.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AD)。A.创造力B.求知欲望C.个体思维的灵活性D.已有知识经验E.好奇心  9.自我意识的理解主要有(ABCD)。A.提高认识水平B.丰富感情世界C.发展意志能力D.促进道德形成E.激发创造潜能  10.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调适,主要应做到(BCDE)。A.保证良好的体魄B.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C.及时排解不良情绪D.科学地进行择业心理调适E.做好择业的心理准备  1.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学生取得学业成就动机主要有(ABD)。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强化D.附属内驱力  2.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的方法有(ABCD)。A.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B.运用各种方法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C.满足学生的缺乏需要  D.采取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知识  3.心智技能的特点是(BCD)。A.动作对象的物质性B.动作对象的观念性C.动作进行的内隐性D.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4.影响迁移的因素有(ABC)。A.学习对象的相似性B.原有认知结构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nD.学习者的智力水平  5.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是(ACD)。A.起始状态B.中间状态C.目标状态D.存在的限制或障碍E.答案  6.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AD)。A.创造力B.求知欲望C.个体思维的灵活性D.已有知识经验E.好奇心  7、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ABC)。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己调控D.自己安慰  8、大学生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是(BCD)。A.片面性B.丰富性C.敏感性D.强烈性E.自学性  9.大学生人际交际中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ABC)。A.认知障碍B.情绪障碍C.人格障碍D.学习障碍  10.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调适,主要应做到(BCDE)。A.保证良好的体魄B.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C.及时排解不良情绪D.科学地进行择业心理调适E.做好择业的心理准备  2,构成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是(CD)。A.学习归因B.学习兴趣C.学习期待D.学习需要  3,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的方法有(ABCD)。A.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B.运用各种方法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C.满足学生的缺乏需要  D.采取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知识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原则是(ABCD)。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实践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  4,对遗忘的原因的解释,主要为(ABCD)。A.衰退说\nB.干扰说C.同化学D.动机说  5,.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CD)。A.技能是先天素质的后天因素的融合体B.技能是一种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  C.技能是符合法则的活动方式  D.技能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间环节  6,影响迁移的因素有(ABC)。A.学习对象的相似性B.原有认知结构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D.学习者的智力水平7,以下各项中属于迁移现象的是(BCD)。A.一目十行B.举一反三C.触类旁通D.闻一知十  8,问题解决的特征为(ABC)。A..认知性B.操作性C.目标指向性D.问题空间性  9,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主要方法有(ABC)。A.比较法B.投射法C.反省法D.访谈法  10,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主要有(ABCD)。A.生理与心理的统一B.个体与群体的统一  C.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D.防治与发展的并重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原则是(ABCDE)。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实践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E.教育性原则  2.构成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是(CD)。A.学习归因B.学习诱因C.学习期待D.学习需要  3.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包括(ABCD)。A.分析课题\nB.相应知识的重现C.课题类化D.解题与验证  4.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CD)。A.技能是先天素质与后天因素的融合体B.技能是一种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  C.技能是符合法则的活动方式D.技能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间环节  5.影响迁移的因素有(ABC)。A.学习对象的相似性B.原有认知结构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D.学习者的智力水平  6.训练学习策略的教学方法有(ABCDE)。A.指导教学法B.程序化训练法C.完形训练法D.交互式教学法E.合作学习法  10.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主要有(ABCD)。A.生理与心理的统一B.个体与群体的统一  C.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D.防治与发展的并重  E.校内与校外的并重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原则是(ABCDE)。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实践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E.教育性原则  2.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的方法有(ABCD)。A.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B.运用各种方法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C.满足学生的缺乏需要D.采取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知识  3.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奖励时,应该(CD)。A.依据分数的高低进行奖励B.注意创造一种竞争的学习氛围  C.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进行奖励\nD.帮助学生作努力定向的归因  4.对遗忘的原因的解释,主要有(ABCD)。A.衰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E.先天说  5.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CD)。A.技能是先天素质的后天因素的融合体B.技能是一种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  C.技能是符合法则的活动方式D.技能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间环节  6.影响迁移的因素有(ABC)。A.学习对象的相似性B.原有认知结构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D.学习者的智力水平  7.以下各项中属于迁移现象的是(BCD)。A.一目十行B.举一反三C.触类旁通D.闻一知十E.过目不忘  8.提出假设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两个条件(AD)。A.创造力B.求知欲望C.个体思维的灵活性D.已有知识经验  E.好奇心  9.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ABC)。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己调控D.自己安慰  10.大学生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是(BCD)。A.片面性B.丰富性C.敏感性D.强烈性E.自学性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ABC)。A.介于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B.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C.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原则是(ABCDE)。A.\n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实践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E.教育性原则  4、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的方法有(ABCD)。A.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B.运用各种方法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C.满足学生的缺乏需要D.采取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知识  6、学习策略的教学方法有(ABCDE)。A.指导教学法B.程序化训练法C.定形训练法D.交互式教学法E.合作学习法  7、问题解决的特征为(ABC)。A..认知性B.操作性C.目标指向性D.问题空间性  8、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主要方法有(ABC)。A.比较法B.投射法C.反省法D.访谈法  9、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途径有(ABC)。A.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B.主动交往C.移情D.避免争论  10、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调适,主要应做到(BCDE)。A.保证良好的体魄B.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C.及时排解不良情绪D.科学地进行择业心理调适E.做好择业的心理准备  三、判断题:20题,每题分,\n共30分  1.我们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在于掌握高校教书育人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从而进一步搞好科研,教学与管理工作。  2.世间存在的一切现象都有它的道理(规律)。由此可知,成功必有规律,失败必有原因。  3.高创造性者的特征是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  4.大学生的动机都是有意识的动机。  5.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其方法影响到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的审题活动,可称之为负迁移。  6.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与我们的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心理现象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自己、他人与整个世界。  7.人类动机对活动具有引发,指引和激励的功能.需要是由动机转化来的。  8.陈述性知识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而程序性知识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9.做笔记是阅读和听讲时常用的二种精细加工策略,教师应注意讲慢一点、重复复杂主题材料、在黑板上写出重要信息等。  10.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称为诱因。  11.\n元认知策略就是个体调节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与规则,它是个体在学习中,随着经验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  12.定势对解决问题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13.根据创造的产品是否人类首创,创造可以分为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大学生的创造一般属于真正的创造。  1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差异性原则要求消除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使学校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15.心理健康的人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总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而不会产生消极的情绪。  16.学习行为以学习动机为中介,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17.掌握了“义务即免费”的知识后,得出“义务教育即免费教育”,这种迁移是正迁移。  18.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  19.陈述性知识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而程序性知识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20.英文单词“Tiger”可以联想成“泰山上一只虎”,这种方法叫做关键词法,是记忆术的一种。  1、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概念学习。(×)  2、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同步的。(×)  3、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4、负强化就是惩罚。(×)  5、心理健康的定义之一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  6、顺应性迁移是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7、在问题解决中,发现具体的解决方法是在明朗期。(√)  8、对于复杂问题,中等偏低的兴奋水平比较有利。(√)  9、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是个性各部分整合、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n)  10、创造能力表现在意义重大的创造活动中,是少数天才人物的专利。(×)  11、问题解决中人们往往运用启发式策略,因为此类策略以一定的以往经验为基础,采用选择方式搜索解决问题,简单省事,效率高,能保证问题的成功解决。(×)  12、在技能发展的最后阶段,出现成绩的相对稳定,曲线的上升相对地停滞,这就是所谓的高原现象。(×)  13、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这属于下位学习。(×)  14、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构建认知结构。(√)  15、对榜样行为的观察和学习是替代性强化的结果。(√)  16、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变式法。(√)  17、一般来说,学习一篇文章之后,开头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其余部分内容记忆效果差。(×)  18、在对学校结果进行归因时,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19、某人能了解现实,正视现实,有责任心,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这说明该人社会适应良好。(√)  20、教师运用模型、图片、幻灯、影像等展示教学内容属于实物直观。(×\n)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  3,学习动机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4,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奖励时,应该依据分数的高低进行  5,从心理学的观点看,知识是个体头脑中的一种内部状态  6,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  7,教师对孙悟空、阿Q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是一种模象直观教学  8,动作技能又被称为操作技能或运动技能  9,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反思  10,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平时我们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即是典型的迁移形式11,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12,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13,定势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  14,创造性思维就是发散性思维  15,自我意识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基本标志  16,自卑是属于自我认识  17,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自我中心时期、客观化时期和主观化时期\n18,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19,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是绝对的  20,恐惧症是一种精神病  1.通过调研教师的论文、教案、总结、学生的作文、日记、试卷、手工艺品等,以了解其心理特点的方法属于个案法。  2.大学生学习动机具有多元化、直接性、社会性、职业性等特点。  3.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一般情况下对学习结果进行归因时尽可能引导其进行内在——不稳定性归因。  4.对有关历史生活知识的领会,不能缺少言语直观。  5.知识的主观表征是指知识在头脑中的组织结构,并具有多种表征类型,主要包括概念、命题、表象和变式。  6.机械识记效果劣于意义识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用机械识记来记忆知识。  7.运动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8.学习电脑打字、游泳、投篮、写字、心算、解习题、绘画等活动,都属于技能训练。  9.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迁移。  10.定势对迁移具有消极影响作用。因此打破已形成的僵化定势是教师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11.\n某生在学习上总是制定好计划,根据计划安排学习进程,及时总结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该生是在利用资源管理策略来规划自己的学习。  12.合作学习法,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它是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一起进行的。  13.个体的知识经验、智力水平、动机强度、认知风格、世界观等因素会影响问题解决。  14.可以通过联想法、类比法、头脑风暴法来训练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15.大学生恰当、有效的自我调控是其自我意识完善的关键环节。  16.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主要方法有比较法、投射法、反省法、访谈法。  17.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自我中心时期、客观化时期和主观化时期。  18.保持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必须符合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的同一性原则、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性原则、个性特征的稳定可变性等三个原则。  19.通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n学习方法等,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调整自己,适应大学的生活模式。  20.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学习、环境适应、人际关系、消费和就业等方面。  1.赢得“教育心理学之父”美誉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  2.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认知内驱力。(×)  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的遗忘的规律是均衡的,先慢后快。(×)  4.构成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是学习期待和学习需要。(√)  5.无论是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6.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这种迁移称为重组性迁移。(×)  7.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大学一年级。(×)  8.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称为观察法。(√)  9.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恐惧症。(×)  10.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这是学习的模仿。(×)  1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12.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行为的原因和内部动力。(√)  13.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n)  14.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15.动作技能的特点是动作的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16.鲁班发明锯是情绪和动机状态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  17.长时记忆是指保持时间从1分钟到许多年甚至终身的记忆。(√)  18.自我意识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基本标志。(√)  19.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是前摄抑制。(×)  20.要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加强发散思维训练。(√)  1、通过访谈、问卷、作品分析等对人的心理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是观察法。  2、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唯一因素。  3、教师运用归因理论对了解学生学习动机、改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一理论并非\n“放之四海皆准”。  4、对于知识保持效果来说,过度学习优于适度学习,且越过度越好。  5、在技能练习的过程中进步并非总是直线上升的,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这就是高原现象。  6、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外界条件允许,通过努力人一般都能达到真正的理想自我。  7、短时记忆遗忘的特征是指信息保持大约为5秒到1个小时的记忆。  8、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在学习活动中是属于负迁移。  9、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即后继学习引起先前学习中所形成的认知结构的变化,是属于负迁移。  10、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从迁移能力的培养入手,否则问题解决也就成为空谈。  11、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主观意识。  12、集体凝聚力的大小是班集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3、健康就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  14、人的心理看不到也模不着,所以一个人是不是心理健康是很难判断的。  15、去做心理辅导的人都是不健康的人。  16\n、在高校中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至于其它方面可以忽略不计。  17、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是个案法。  18、皮亚杰是最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对知识进行了较为权威的界定。  19、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桑代克·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是典型的强化动机理论。  20、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将所学的知识经验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境中,解决现实的各种问题。  四、案例分析题  小张与小刘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小张活泼开朗,小刘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刘逐渐觉得自己象一只丑小鸭,而小张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小张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张。大学三年级,小张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刘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张不在宿舍之机将她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张的床上。小张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刘,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  1、以上案例中,可以把小刘的情况诊断为心理问题。A、学习B、人际交往C、环境适应D、消费  2、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表现在。A、认知障碍B、情绪障碍C、自我意识障碍D、人格障碍  3、小刘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因素引起。A、本体B、家庭C、学校D、社会  4、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A、人格障碍B、神经症C、性变态D、社交障碍E、精神病  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出来了,李明看到自己的成绩很不高兴,没有通过,接连几天都闷闷不乐,心理想:“如果靠前半个月没有去玩电脑游戏就好了,肯定不会考得这么差。下次报考四级一定要努力复习才行”。  1、李明把这次考试成绩差归因为。A、能力高低\nB、努力程度C、任务难度D、运气好坏E、身心状态  2、这个因素是。A、稳定的、可控的B、稳定的、不可控的C、内部的D、外部的E、不稳定的、可控的  3、下列属于维纳归因的三个维度的是。A、内部的和外部归因B、稳定的和不稳定的  C、能力高低  D、努力程度E、运气好坏  4、归因理论是由社会心理学家海德首先提出,他认为人类有种需要。A、一B、二C、三D、四E、五  1.周恩来同志是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总理。他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有的说“为了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一个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而读书”,弄得哄堂大笑。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从上述叙述中可以看出,周总理的学习动机是:。A.高尚的动机  B.低级的动机  C.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A.学习动机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nB.学习动机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C.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D.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是以学习行为为中介的。  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  A.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B.课题难度要适当,学生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C.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D.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  从上述叙述中可知。A.动机是活动的动力B.学习动机决定学习的方向  C.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效果  D.学习动机能增强学习的努力程度  2.李某,男,大三学生,身体瘦小,皮肤偏黑,眼睛近视,身体素质差,体育成绩常处于全班最后一名,性格内向,参加活动不积极,人缘不是很好,同学们都认为他过分敏感,不好相处.有一次,因为跑步落在女生后面,引起同学们的哄笑。从此,该生变得更加沉默和孤僻。一天晚上外出未归,次日发现他在学校后山上上吊自杀身亡。  (1)该生自杀的根本原因是(D)。A.其身体素质差B.其人缘不好C.体育成绩不好D.过分自卑引起的自我否定  (2)该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属于(A)。A.自我意识方面的问题B.学习能力问题C.恋爱问题D.性心理问题  (3)如果要避免该生自杀,可以采取的方法是(ABCD)。A.该生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B.正确评价自我,接纳自我  C.得到集体的关照D.提高自己抗挫折能力  (4)帮助该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主要方法有(ABC)。A.比较法\nB.投射法C.反省法D.访谈法  1、大一新生张某,头戴耳环、手臂纹身,开学第一天上课就迟到。其实,他很焦虑,很想在大学中表现得好一点。但是,教师对学生的迟到和怪异打扮表现出反感,课堂上对该生进行了严厉地批评;学生感到自尊心受伤,也以同样的态度回应教师。由此,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比较叛逆、沾染了不良的习气,对该生持否定态度,无论该生如何用心做事、学习都得不到教师的肯定;该生逐渐放弃了努力表现与改进的想法,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鬼混,沾染了更多的不良习气。  产生这一后果的根源是(B)。A.学生道德修养低B.学生自我效能感缺失C.学生学习不上进D.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该生出现的问题有(ABCD)诱因。A.教师教育方法不当B.学生自身行为不良C.师生情感对立D.学生自暴自弃  该生出现的问题属于(A)。A.自我意识方面的问题B.学习能力问题C.适应问题D.人际交往问题  帮助该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主要方法有(ABC)。A.比较法B.投射法C.反省法D.访谈法  2、大二男生张三,屡次在考试中出现不及格。辅导员问其原因时,张三总是回答:“老师出的题目太难”,或“我都认真复习了,但老师出题太偏”,或“没地方看书,寝室和教室都太吵,图书馆位子又太少”。而辅导员从其他同学处了解到的情况则是:“他在谈恋爱,根本没看他看什么书。”  该生对自己行为的归因属于(B\n)。A.不稳定性、内在性、可控归因B.外在性、不可控归因  C.不稳定性、内在性、不可控归因D.稳定性、内在性、不可控归因  同学对该生行为的归因属于(A)。A.不稳定性、内在性、可控归因B.外在性、不可控归因  C.不稳定性、内在性、不可控归因D.稳定性、内在性、不可控归因  对行为提出归因的学者有(AC)。A.海德B.马斯洛C.维纳D.班杜拉  教师在运用归因理论分析学生状况时,应把握归因理论的精髓:(ABCD)。A.有助于了解学生心理活动发生的  因果链B.有助于分析学生稳定的心理特征与个性差异C.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相同或相似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D.并非“放之四海皆准”,要本着客观、科学的态度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小胡,男,大学一年级学生,他希望自己在班级中成为一个慷慨大方、乐于助人,比较受同学欢迎的人,进校几个月来,他一直都在朝这方面努力。有一天,小胡刚走到教室门口,突然听见有人在说起他的名字,他躲在门后仔细地听,原来,班级几个同学在议论他,有人说他小气、抠门,有人说他没有爱心。小胡一下子懵了,怎么会是这样,他很苦恼?  小胡遇到的问题主要在哪方面(C)。A人际交往能力不强\nB情绪不好C自我意识水平不高D品德较差  小胡希望自己在班级中成为一个慷慨大方、乐于助人,比较受同学欢迎的人,这属于自我意识中的(B)。  A现实自我B理想自我C投射自我D心理自我  “有人说他小气、抠门,有人说他没有爱心”,这属于自我意识中的(C)。  A现实自我B理想自我C投射自我D心理自我  小胡应该如何完善自我意识(ABC)。A正确认识自我B积极悦纳自我C努力完善自我D走自己的路,由他人去说吧  2,小丁来到心理咨询室,对咨询老师道出了他的苦恼:“我很想找个女朋友,但一直都没有成功”“你分析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因为我长得不够帅,也不知道现在的女孩子是怎么想的,她们就喜欢找一个潇洒的、有钱的男朋友,其实那些男人都不可靠,就是游戏爱情。我找女朋友并不是为了玩,而是为了学习,为了事业。”“为了学习”“在高中,每次我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后,老师和家长都关注我,我很喜欢这种感觉。上大学后,我在学习上一直提不起精神,没有人关注我,我希望找一个女朋友时刻分享我学习中的点滴进步,这样,我又能找到高中的那种感觉。”  小丁来心理咨询的实质问题是(C)。A苦恼情绪B恋爱困惑C学习问题D交往问题  小丁将自己恋爱失败归因于(AD)。A稳定因素B不稳定因素C可控制因素\nD不可控制因素  小丁的学习内驱力主要是(B)。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  小丁的学习动机是(BC)。A直接性动机B间接性动机C外部动机D内部动机  1.美国学界有这样一个说法,如果说哈佛大学是全美大学中的一顶皇冠,那么哈佛商学院可称为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案例教学法教学是哈佛商学院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在两年中分析要800多个案例,课堂教学变成一种互动学习过程。  每节课开始,任课教授指定一个学生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其他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以及在哪些地方比第一个发言者更好。与一般学院的案例不同的是,商学院的案例没有正确答案,甚至经过学生的讨论留下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因此案例教学法不是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它重视的是得出问题的思维过程。  ⑴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法从本质上讲是注重学生的培养。A、经营理念B、创造性C、实践经验D、自信心⑵案例教学法成功的事实提醒高校教师,课堂教学中应注意。A、启发大学生主动质疑问难  B、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C、加强思维训练D、纠正学生认知偏差  ⑶\n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主要体现了学生的水平。  A、发散思维B、直觉思维C、聚合思维  D、形象思维  ⑷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创造不是少数天才人物的专利,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  B、创造是个体学业成绩密切相关C、新颖独特是创造性的根本特征D、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2、四川南充学生张非,xx至xx年期间,参加过三次高考,先后考上北大、清华,被媒体称为“考霸”,以史上最牛高考钉子户自居。xx年,考上北京大学。在北京大学学习时,因迷恋上网误了学业,多门课程不合格,不能满足学籍规定而被北京大学劝退。此后,张非到南充十一中学习,再备高考。xx年,张非以703分的成绩并列南充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但张非却再次深陷网络,被清华大学退学。xx年,张非到南充十中复习,参加了  当年的高考,取得南充理科第二名的好成绩。再次进入到清华大学学习。  一个笑傲应试教育的高手、在三次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为什么难以适应高校的学习与生活?  ⑴你觉得张非难以适应高校学习的主要原因是。A、学习动机问题B、学习策略问题C、意志力问题D、创造力问题⑵由中学升入到大学后,学习的学习需要发生了变化,教师可以通过途径来促进学生新的学习需要的形成。  A、直接发生B、间接发生C、直接转化\nD、间接转化  ⑶下列属于学习策略的是。A、心智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认知策略  ⑷到了青年期,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A、附属内驱力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智慧内驱力  1.李某,男,大三学生,身体瘦小,皮肤偏黑,眼睛近视,身体素质差,体育成绩常处于全班最后一名,性格内向,参加活动不积极,人缘不是很好,同学们都认为他过分敏感,不好相处.有一次,因为跑步落在女生后面,引起同学们的哄笑。从此,该生变得更加沉默和孤僻。一天晚上外出未归,次日发现他在学校后山上上吊自杀身亡。  (1)该生自杀的根本原因是(D)。A.其身体素质差B.其人缘不好C.体育成绩不好D.过分自卑引起的自我否定  (2)该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属于(A)。A.自我意识方面的问题B.学习能力问题C.恋爱问题D.性心理问题  (3)如果要避免该生自杀,可以采取的方法是(ABCD)。A.该生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B.正确评价自我,接纳自我C.得到集体的关照D.提高自己抗挫折能力  (4)帮助该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主要方法有(ABC)。A.比较法B.投射法C.反省法D.访谈法  2.大二男生王某,经常会想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比如,一个定理为什么这样理解,而不那样理解,明明知道那样理解是与事实不符合,也知道书上说的是对的,但老是想……\n这种情况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为此他感到非常苦恼。  (1)该生出现的症状属于是(A)。A.强迫症B.焦虑症C.恐惧症D.疑病症  (2)该生出现的症状主要体现在(C)。A.情绪方面B.行为方面C.观念方面D.意向方面  (3)该生出现的症状隶属的范畴是(B)。A.人格障碍B.神经症C.性变态D.精神病  (4)对待该生出现的症状,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BCD)。  A.放松疗法B.采取顺其自然的方法C.思维阻断法\nD.多参加集体活动  1、小丽,女,19岁,某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从小母亲就一直在外打工,跟母亲很少有交流,寄宿在姨妈家。觉得自己是个麻烦、累赘,故打小就少言寡语,也从没有过表姐妹们一般的嬉闹、撒娇。中学的学习还算不错,但觉得不是自己的功劳,都是老师优秀的结果;高考算顺利,但也觉得是自己的运气好。来到大学后,感到大学里的同学个个都比自己强。计算机比同学差很多,外语就更不用说,口语、听力差得厉害,同学连听都听不懂。而且,大学强调全面发展,同学们都能说、能写、会交际、会唱歌跳舞,体育运动也很棒,还有很多特长,自己却一点特长都没有。学的是机械专业,虽然成绩还好,但自认为就是学得再好,动手能力也不行,绝对无法胜任以后职业世界的要求。就这样,小丽上课没有精神,情绪十分低落,也觉得活着没有意义,还要花费母亲辛苦打工的钱,对自己完全没有信心,而且,也不和任何人交往。  请分析小丽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是(B)。A、强烈自卑,不自信B、自我意识不健全  C、学习上的不如意D、情感上的孤独和寂寞;  小丽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C)。A.情绪方面B.行为方面C.认知方面D.意向方面  小丽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BCD)。A.成长环境的影响B.情感的缺失C.不合理的认知D.个性的缺陷  针对小丽的情况,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BCD)。A、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正确认识和接纳自我  B、积极的人生态度,家人的支持和关怀C、人际关系的改善\nD、学会学习,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刘某,男,大二学生,有一段时间宿舍陆续有人丢了东西,只有自己什么东西都没丢。因睡在上铺,自己的东西整理的井井有条,重要的物品都锁在柜子里,所以没丢过东西。但没丢东西不等于偷过别人的东西,有二个同学经常嘀嘀咕咕,指桑骂槐,言下之意是我偷了他们的东西。指桑骂槐谁还听不出来?我就质问他们说谁?他们说:“说谁谁自己知道,谁偷了别人的东西我们就说谁!”我特别气愤就和他们吵了起来,后来隔壁宿舍的同学过来劝阻才算罢休。但我从此心情特别的不爽,也不愿回宿舍,曾跟老师提出来想调换一下宿舍。他们诬蔑我偷东西,这口气我实在咽不下去。我的性格直爽,脾气也不好,惹急了我,没准控制不住自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刘同学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C)。A、适应方面的问题B、学习方面的问题  C、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D、情感方面的问题  刘同学出现的问题主要在(AB)失控。A.情绪方面B.行为方面C.观念方面D.意向方面  刘同学产生问题的原因是(D)。A、都是同学对自己的无端诬陷,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B、是自己有问题,  偷了他人的东西C、同学和自己都没有问题,要怪就怪偷东西的人D、同学和自己都存在着问题  对待该生的问题,你从哪几方面来引导他(ABCD)。  A、帮助该生对自己的个性进行分析,提高自我认知能力B、凡事学会冷静处理,不能意气用事  C、学会宽容幼儿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  教师资格幼儿教育心理学2016年考试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幼儿教育心理学  p2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幼  儿学习的规律与特征,以及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2.观察学习\np25  班杜拉认为观察是学习的一个主要来源。观察学习是幼儿通过观察、模仿榜样而习得  某种行为的学习活动,但它不是简单、刻板地模仿榜样行为。  3.掌握学习p27  也可称完全学习、精熟学习,由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它是指学习者必须掌握本  阶段的学习任务,然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继续学习。没有达到标准水平的儿童要介绍额外时  间的指导,直到达到标准为止。  4.意义学习p41  奥苏贝尔在分析“后括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意义学习”。在他看来,意义学习就  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非随意性和飞临时性的联系,这也是区分意义学  习与机械学习的主要标准。  5.发现学习p42  发现学习是布鲁纳主张的最佳学习方式。他认为,儿童学习和掌握一般原理规则与知  识技能固然重要,到那更为重要的是要发展积极的学习态度与能力,即探索新情境、新问题  的学习态度。  6.支架式教学\np50  围绕教师和儿童在教和学习的过程中的作用,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支架式教学,支架式  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教师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  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7.最近发展区p50  维果茨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距。通  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距,这个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8.学习关键期p59  学习关键期是指在人生早期的生活经验中,不同年龄对各种事物有不同的敏感性,它  能帮助婴幼儿不同区域的脑神经网络发育与成长。  9.操作学习  p78  操作学习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对物体的探究与发现,对周围世界的探索都离不开幼  儿的操作活动。  10.学习动机\np87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幼儿进行学习、维持学习,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  标的内在心理历程,它是激励和指引幼儿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需要。  11.学习迁移p104  学习迁移是指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后来的学习或解决新  问题的影响。迁移不仅表现为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而且表现为后继的学习对先前  的学习的影响。  12.适宜性教学p126  适宜性教学源于美国的发展性教学主张,发展适宜性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在1987年提  出的。它认为,适宜性包括两方面的适宜:年龄适宜与个别差异适宜。随着对儿童学习方式  1  差异的不断深入认识,以及多元文化社会中儿童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性,美国幼儿教育协会  对适宜性教学又进行了改进,更突出了教学中的个别差异适宜。  13.幼儿的创造性学习\np165  幼儿的创造性学习是指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创造性人格特征与创造性思维过  程。  14.联合游戏:儿童共同参加一项游戏并彼此交谈,但他们没有分工,页没有具体的目  的,小组中的个人不能把个人兴趣服从于小组兴趣。这种联合是表面化的,只有行为的联合,  没有内在的联合。  二、简答  1.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幼儿学习的规律与特征,以及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学习与  发展。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幼儿教育学是研究如何更好地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一门学科;幼儿教育学是联合了学  习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用以指  导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改善其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学科。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4.\n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试法  5.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观察模仿学习;操作尝试学习;语言理解学习等  6.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  容易被扼杀的学习主动性;  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的无意性与内隐性;  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  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  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  不容忽视的个别差异性。  7.培养幼儿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np100-103  设臵“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与求知欲  重视幼儿活动中的游戏动机  为幼儿学习创设安全、开放、温馨的氛围  让幼儿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运用适宜反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8.作为幼儿教师,你会采用哪些方法促进幼儿学习的迁移?p110-111  关注情感因素对幼儿学习迁移的影响  幼儿学习迁移离不开具体事务的支持  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其在学习中发生迁移  提高幼儿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9.幼儿学习动机的主要特征:  内在动机以好奇与兴趣为主  外在动机逐渐增长  较稳定的学习成败归因的形成  2  10.幼儿学习个别差异的表现p117-126  幼儿学习的差异主要有:学习能力差异、学习方式差异、认知方式差异、性别差异等。  11.幼儿适宜性教学法的主要方式p129  资源利用模式  补偿模式  治疗模式  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模式  个别化教育方案  12.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的相关理论p147-148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  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  13.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征\np165-167  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  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学习动机  创造性学习追求有创意的学习目标  幼儿创造性主要体现在自我表现性创造  14.影响幼儿创造性学习的因素  p170-171  过于重视幼儿模仿,使其不能创造性地自由学习  限定幼儿的思路,使其不能创造性地自由思维  过分苛求秩序,使其不能创造性的自由探索  15.学习需要与诱因的关系:  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客观需求  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诱因是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诱因吸引学生进行定  向的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从而使需要得到满足。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  和诱因两方面构成的。学习的学习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  16.幼儿语言学习的主要理论178-18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乔姆斯基先天论观点  皮亚杰认知理论观点  维果茨基的社会学习观  17.促进3岁前幼儿语言发展的有效策略\np192-193  积极回应  运用非语言交流  使用儿化语  帮助幼儿拓展语言  适应每个幼儿的发展与需要  运用图画书和讲故事  使用语言游戏  创设良好环境  18.促进3-6岁前幼儿语言发展的有效策略\np193-196  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语音  帮助幼儿进行阅读准备  培养幼儿的言语能力  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19.区角环境的设计原则  p208-211  各区的最佳配臵:注意动静区分开  注意环境设计时的流动线  注意教室的物理环境设计  注意学习区人的数量、种类及管理  20.幼儿学习评价的分类  p216-217  从评价的目的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从评价进程分:学习前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  从评价的参照物分: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  21.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2.游戏对幼儿有哪些教育作用?  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的发展;促进幼儿  情感的发展;促进幼儿美感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2.简述影响幼儿操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知识经验;准确地讲解与示范;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23.学习动机对学习产生哪些作用:激活功能、定向功能、强化功能、调节功能。  24桑代克提出的三条主要的学习规律: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25.简述幼儿观察发展的特点:  幼儿观察的目的性逐渐增强;幼儿观察的持续时间逐延长;幼儿观察的概括性逐渐增强;  观察的方法逐渐形成。  26.简述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  情绪、情感体验居于情境性、外显性、易变性等特点。  27.简述幼儿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幼儿更多地依据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动机作出道德判断;幼儿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之间  存在着脱节现象;幼儿已具有初步的道德规范的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不同场合以调  节自己的行为;幼儿的道德行为主要外部、成人规定的标准控制的,也就是说幼儿处于皮亚  杰所称的道德他律阶段。  28.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  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29.简述形式训练说的基本观点p106:  心的组成成分是各种官能;心是由各种官能组成的整体,一种官能的改进会加强其他所  有官能;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训练和改进新的各种官能。  30.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言语信息;智慧信息;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  3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32.罗杰斯认为幼儿意义学习的要素:  学习具有个人参与性;学习应成为自我发起的行为;学习是全方位的;                学习应以儿童的自我评价为主。他非常重视以幼儿为重心的学习。                  33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np46  建构主义者在一定程度上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具体体现在  以下三个方面: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知识并  4  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不能拿来便用,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  34.\n简述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主张p46-47  学习是主动性的:学生个人的发展是教学核心。  学习是交流性的:互动是知识建构的重要方式。  学习有非智力因素参与: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感投入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学生情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目标的达成。  论述题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P17-  主要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  一)桑代克的试误说  1.桑代克把学习归结为刺激—反应的联结形式  在桑代克看来,学习过程是渐进的,通过“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故桑代克的联结说又称尝试与错误说。  2.桑代克认为一定的联结是通过试误而建立的。  3.桑代克认为试误学习成功的条件有三个: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利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作了许多推测,发现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最基本的机制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斯金纳宣称自己的学习理论是一种描述性的行为主义,他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一是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一是操作性行为,是没有可观察的材料,而是由有机体本身发出的自发的反应。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人的行为。有效的教学和训练的关键就是分析强化的效果以及设计精密的操纵过程,也就是建立特定的强化机制。这种理论运用到教学和程序教学中去是有积极作用的,但他把意识的作用排除在科学之外是不可取的。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p28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有两点独特之处:其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所提倡的学习理论从验证性研究中得到原则后作成的推论,而多半是根据经验原则所提出观点与建议。其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所提倡的学习理论,是扩大范围对学习者整个人成长历程的解释。因此,从全人教育取向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特别具有意义。\n以下简略介绍三位影响最大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及其学习理论的要义。  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马斯洛在学习理论上基本主张是,他极端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者的学习理论。  按马斯洛的主张,学习不能由外铄,只能靠内发。教师不能强制学生学习;学习的活动应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教师的任务只是辅导,学生本身自然就有学习的潜在能力。不过教师的辅导有当与不当;辅导得当,学生会因学习而成长,辅导不当,学生反倒因辅导而萎缩。  马斯洛的理论在教育上有两点重要的涵义:其一,他不主张用外铄的方式约束学生学习;他认为学生不需刻意教导他,他生而具有内发的成长潜力。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知识,而是为学生设臵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选择,自行决定,他就会学到他所需要的一切。其二,马斯洛所指的人性中两股力量的说法,无异于对为教师与父母者是一种警告。因为,5  按他的说法,适当的教育固然可使儿童心智成长,不适当的教育反倒会断丧儿童心灵上的生机。教育的责任何其重大!  罗杰斯在教育上的基本理念和他的学习理论  1.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罗杰斯在教育上的主张,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故而罗杰斯的教育主张一向被称学生中心教育。  2.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  三、人本主义关于儿童学习的主要观点  1.教师要接纳每一个儿童,并认为每个儿童有不同的情感和看法。  2.教师要帮助儿童认识到自己和他人都是由价值、有能力的个体,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  来学习。  3.每个儿童都具有极大的学习潜力,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引导儿童发掘自身的学习潜能。  四.幼儿教师的专业心理素质\np246-252  幼儿教师的专业心理素质主要包括教育心理素质、专业人格特征、知识观、教学实践能力等多方面。  教学心理素质  教师的教学心理素质主要由教学观念、教学效能感、教学控制点、教学监控、情感投入等专业素质组成。  1.教学观念。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教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规律、特点,幼儿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与方法,教师在幼儿发展与教育中的角色与作用等有关的基本观点与信念。教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行为,也是影响师生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  2.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幼儿学习活动和结果的一种主观判断与推测。幼儿教师效能感的形成来自:教师自身的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  3.教学控制点。教学控制点是指教师将幼儿学习的成败,将自己的教学成效归因于外部或内部原因的倾向。倾向于内归因的教师会根据幼儿学习结果的反馈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而倾向于外归因的教师则认为教学效果不是自己可  控制的,因此消极对待。  4.教学监控  5.情感投入  专业人格特征  专业人格特征是指与幼儿教师这一专业相适宜的个性特征,有助于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个性特征。  1.激励性人格2.灵活变通性3.爱心与同理心4.情绪稳定  五.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p172-173  幼儿创造性的培养需要做到:  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幼儿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2.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  3.有意识支持并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展开联想,培养发散思维的流畅性  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的变通性  肯定幼儿超常思维,培养发散思维的独特性  4.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6  5.蒙台梭利的感知训练对幼儿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采用之。  六.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np147-148  答:柯尔伯格是道德发展心理学的建立者,他采用实证的方法所建立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在心理学与教育学上具有卓越的贡献。他认为每个人的道德都是随年龄经验增长而逐渐发展的,而且发现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他认为道德判断并不单纯是一个是非对错的问题,而是在面对道德情境时,个人从人、己、利、害以及社会规范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所做的价值判断。  他采用纵贯法以72个10—16岁男生的道德判断为题,研究达10年之久,提出了着名的三期六段道德发展理论,他认为成人的道德水平只能达到第四个阶段。  三级水平六个阶段理论  1、前习俗道德期  第一阶段:避罚服从取向,是人类道德发展的最低水平,对行为表现的对错的判断不从行为本身看,而从行为带来的后果看。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是一种利益交换的心态,他帮助别人是为了别人帮助他,是具体现实的道德取向。  2、习俗道德期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是一种社会从众的心态,社会大众认可的就是对的,社会大众反对的就是错的。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是一种信守法律权威重视社会秩序的心理取向,在心理上认同自己的角色,在行为上有责任心,有义务感,而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都是以法律规定或习俗限制为基础的。  3、后习俗道德期  第五阶段:社会法制取向,是以合于社会大众权益所订定法规为基础做为道德判断标准的。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是个人根据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建立了他对道德事件判断时的一致性与普遍性的信念,此种信念是抽象的,是哲学性的,个人信念的形成乃出于良心,信念的基础是众所共识的人性、真理、正义与人权。  道德发展认知论的意义  1、道德的认知发展遵循两大原则  由他律到自律:在道德教育实践中,要先教他遵守既定的行为规范;教他在适当的场合表现适当的行为。儿童的道德认知是告知的而不是自知的,是外化或外烁的而不是内化或内发的。  他律即根据别人设定的外在标准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自律根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  循序渐进原则  2、道德教学必须配合儿童心理发展  在学校实施德育时教师可采用与儿童生活有关的现实问题出发,事先对问题不给予定论,让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答案。  七、联系教学实际,试论述成败归因理论p95-97  答:美国心理学家维纳从“三维度”出发把归因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n7  结为四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等。以后在基础上又分解为八因素,将此“三维度”和“八因素”结合起来,即组成如下“三维度模式”:  时-稳定方面。在形成期望、预测未来的成败上至关重要。维纳认为,内在的稳定因素包括能力、努力、身体特征;内在的暂时因素包括努力、心情、疲劳;外在的稳定因素包括任务难度、环境障碍;外在的暂时因素包括运气、机遇。其中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易是个体分析工作成败的主要因素。例如,如果我信认为甲工作做出出色是由于他的能力强或任务容易等稳定因素造成的,那么就可以期望,如果将来给予同样的任务他还会做得出色。如果我们认为其成功的原因是由于他心情好或机遇好等暂时因素造成的,那么就不会期望他将来还会做得出色。一般来说,追求成功的原因归因于自己能力强,而把失败的原因归因于自己不努力,认为只要努力,总会完成工作。避免失败的人往往把成功归因于运气好、任务容易等外部原因,而把失败归因于自己无能。维纳的归因理论在学校教育和能力培养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八、联系教学实践经验和生活中的事例,阐述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答:提高幼儿道德认知的水平  道德认知是品德结构中的引导性要素,幼儿教育首先要通过道德直观,然后再通过言语讲解和说服的方法教给幼儿相应的道德知识,让幼儿明白应该遵守的规则是什么。  培养幼儿健康的道德情感  移情能力的培养  羞愧感的产生  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活动,亲身体验实践的结果。树立良好的榜样。合理运用评价,强化良好行为,抑制不良行为。  10.试举例论述幼儿游戏准备活动的指导内容。  答:合理安排游戏时间  教师要巧妙利用各种时间进行游戏;幼儿每次游戏的时间应保持在30-50分钟;室内游戏时间应与室外游戏时间均等。  科学布臵游戏空间  空间是开展游戏所必须的基本条件,空间的密度及空间的安排都制约着幼儿游戏的水平和质量。教师在安排游戏时应注意以下问题:维持适当的空间密度;开展各种游戏区域;游戏场地要有吸引力;保证游戏场地的安全。  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  8  广泛收集废旧物品;变换游戏材料的陈列;形成超级组合游戏材料单元;鼓励幼儿自由使用游戏材料。  丰富知识经验  要发挥园内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要利用园外教育资源的优势;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案例分析  幼儿玩开汽车的游戏时,往往陶醉于开汽车这个过程,他实际上不追求“汽车”真正地开动,请你用幼儿行动的目的与动机之间关系的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答案要点)幼儿行动的动机往往是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往往是一致的。尤其在游戏活动中,动机和目的的关系是直接一致的关系。在开汽车这一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动机是为了游戏,所以,他不追求“汽车”能否真正开动。一、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1、布鲁姆认为,教育目标也是学习的结果,因此他把学习分为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技能学习三大领域。  2、认知学习从低级到高级分为认知、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水平不同的目标具体分析如下:  认知:指对先前学习过材料的记忆  领会:指对材料意义的把握  运用:指能将习得的材料应用于新的具体情境  分析:指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其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  综合:指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新组合成一种新的完整的思想,产生新的结构。评价:指对材料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  二、奥苏泊尔把意义学习分为那三类?  1、符号学习:也称代表性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  2、感念学习:分两种情况,一是概念形成,即用某种符号概括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二是概念同化,即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  3、命题学习:是学习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意义,通过句子来理解各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结构关系。  三、学前儿童的三个阶段  学前只对应前三个阶段  1、\n信任对不信任:从出生到1岁相当于弗洛伊德理论中的口欲阶段。这个阶段儿童心理社会方面的心理危机时信任对不信任  2、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从1岁到3岁之间,是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  3、主动自发对退缩愧疚:从3岁到6岁之间。主动自发对退缩愧疚冲突  四、个体社会化的内部动因  1、模仿:模仿是个体通过对榜样学习和认同获得的社会行为方式,进而内华为人格品质。  2、认知加工:是指个体根据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及价值取向,同化和顺化社会规范,有选择地吸收,然后加工改造构成自己人格的一部份。  3、社会角色扮演:是指个体通过扮演社会角色获得相应的社会规范,形成自我概念,达到自我定向。  4、自我强化:从分体现了社会化过程中主体的监控地位,对自己的某些行为给予暗示。  5、社会合作:个体通过人际交往,参与群体活动,建立人际关系,即个体从人际关系沟通和群体活动中获得社会规范及价值标准。  9  6、替代强化:是指观摩者看到榜样系列强化或惩罚,而内化受到感染,从而影响自己的行为模式。  五、\n社会化学习具体的教育指导方法  社会化学习具体的教育指导方法有:  1、观察学习法:社会型学习实际上就是指观察学习,亦称模仿学习,即人可通过观察模仿习得新的行为模式。在观察学习中,替代强化比较重要。  2、强化评价法:指幼儿在社会性学习中是通过成人和同伴的强化、评价,把别人肯定、认可的行为保留下来并发扬广大,把否定、批评的行为逐渐抑制,最后消退。教师在运用评价手段应注意:一是要适度;客观、公正评价。二是要尽量引导幼儿从自身体验中得到奖惩;三是要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  3、体验思考法:是指幼儿在实践中,在与他人交往中有许多体验,幼儿对这些体验通过思考后调节自身的行为,从而获得社会化过程。幼儿体验思考过程虽然是主动过程,但是如果有成人适当帮助,效果会更好。  4、语言传递法:是指通过语言向幼儿介绍社会行为规范、社会知识,解释道理和理由,以使幼儿获得社会化发展。  5、角色扮演法:就是创设显示社会中的某些情景,让幼儿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表现与这一角色一致的社会行为。  6、移情训练法:是通过故事、情景表演等形式使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地、习惯地理解和分享他人类似的情绪体验。  六、\n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三大定律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间的预备定势,而不是指学习者的知识或成熟准备。  练习律:指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练习律有两种形式:使用律;失用律;  效果律:指凡是导致满意行为反应后果会使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加强,凡是带来令人烦恼的行为后果会削弱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七、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产生的行为是操作性行为与经典性比较  斯金纳把条件反射分为两类:1、是应答性条件反射,强调刺激对引起的所期望反应的重要性;2、是操作性条件反射,通过愉快或不愉快的后果来改变行为,通常称之为操作性条件反射。  八、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  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  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建立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1、是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3、是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心知识与他的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九、\n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  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  1、认知内驱力:指一种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以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操作等心理因素表现出来。  10  2、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一种因自己的成就而赢得相应社会地位的需要,它往往以自尊感、荣誉感、胜任感等心理因素表现出来。  3、附属内驱力:这是一种为了获得成人和同伴们的赞许、认可而努力学习的需要。  十、幼儿动机培养有以下几种方法:  1、奖励和恰如其分地评价。  惩罚不一定能阻止人们去做某事,而奖励却能鼓励人去做某事,即所谓蜜糖比鞭子好。学习是幼儿所必要从事的活动,教师要给与恰如其分地评价,肯定其劳动的价值,突出的要给与奖励。处罚不可过度,但至少能启示我们,心血来潮地任意处罚儿童,使他们陷于无可奈何的境地时一种非常不适当的做法。  2、及时反馈以强化成功感。幼儿从教师处获得成功信息,他学习动机明显加强,产生自信,充满创造感。  3、适时揭露事物本质:教师可利用幼儿对事物的好奇提供活动机会,让幼儿发现事物的本质,激发其求知欲。  4、\n让幼儿体验创造快乐。教师要让幼儿体验,经过自己思考而获得成功的情感,也可给予幼儿有效赞美。  十一、影响幼儿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1、幼儿原有的认知结构:原来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可辩性、可利用性与稳定性影响到新的学习。  2、先后两种学习任务之间相似性主要是由学习任务之间含有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较大迁移的发生。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指同一现象,指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十二幼儿创造性教育途径  1、提供给幼儿自我表现的材料  自我表现的材料是指教师为发展创造性而给幼儿提供的绘画、描图、泥工、绣花、舞蹈等活动材料。开展这方面活动教师应注意:  教师在自我表现材料的活动中应尽量不干预。  教师应理解和尊重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以重视幼儿操作活动的过程为主,而不是记结果。教师应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给予正确的评价。  教师应给有疑虑的幼儿不参与活动的权利。  教师要给自我表现本身进行评价。  2、\n创造性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模式有很多种,。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具体来说,一方面在幼儿园教学中采用创造性教学形式,如在美术教学时让幼儿填补图形。另一方面每天给幼儿训练题目,促进幼儿在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方面的发展。  3、教师的有效教育  教育者必须确信每个幼儿都有创造性  幼儿的创新创造就在于他用自己的眼睛、大脑去发现自己不曾知晓的一切。因此教师应将工作重点放在激发幼儿自主观察、想象、表达和动手操作上,并以此培养幼儿对生活、对自然以及对社会的探索欲望和精神,为未来创造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  教师对幼儿活动过程价值重视不够,评价过严,缺少宽容与鼓励,控制过高,常常以自己的主导作用替代幼儿的主体地位,成了幼儿创造性萌发的羁绊,因此解放幼儿,让其用自己的\n11  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想,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手去感受自然和社会是最重要的。这样成长的幼儿就会具有创造性。  坚持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幼儿学习的是生活经验而不是系统的知识,生活本身就是幼儿园的课程。幼儿园活动、游戏和教育活动都是幼儿创造性教育的途径和载体,不能单纯依赖某一领域教育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十三、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研究了儿童对规则的态度和对行为责任的道德判断,把儿童道德认知分为三个阶段:  1、前道德阶段;2、他律阶段;3、自律阶段  儿童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年幼的汉字虽然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比赛,但却各自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他们还没有他规则当作一种有义务去遵守的实在;年长的儿童则把规则看做是大家在有西中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年幼的儿童往往根据行为者行为在客观上造成的后果,即行为的客观责任去做出判断;年长的儿童则往往根据行为着行为的主观意想性,即行为的主观责任去做判断。  从服从的公正到公道的公正:年幼儿童对公正概念尚不理解,他们以成人的是非为标准。好坏标准取决于服从不服从,认为听话就是好的行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就是坏的行为。  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惩罚:年幼儿童往往认为,应该用强制手段使犯过者遵从成人的命令或规定。他们认为惩罚要严厉,最严厉的惩罚将是最公正有效的。皮亚杰认为,抵罪性惩罚是儿童在成人的约束和强制条件下的产物,带有专断的性质,是他律道德的表现,报应性惩罚是儿童同伴间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的产物,不带有专断性的性质,是自律道德的表现。  \n理论的概括:从他律到自律:后面  十四有效的互动教师的心理特征  1.教师对儿童宽容、尊重  对儿童的学习采取一种不苛求的态度就是这些品质之一。一个总受到批评的儿童有较低的自尊,将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  2.教师在情绪上的安全感  情绪上的安全感是与自我力量有关。自我力量是高度自尊与自信的结合,包含着镇静的内容,保证人们平静和客观地处理问题。这对教师有效地处理教育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3.教师的职业态度  良好的职业态度意味着他们对责任感和勤奋工作有积极的态度。  4.教师的教学风格  师生互动研究较多的方面是了解教师偏爱的技术  5.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师思想过于僵化,或坚持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正确的,那些怀疑自己的人都是错的,就会剥夺儿童许多可能的学习经验,并造成儿童发展的不利。  从教师之角色来说,幼儿教师应该是:家长代理人、养护者、知识传授者、教导者、辅导者、模范公民、决策者和纪律维护者等。  12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中国自考人()——700门自考课程永久免费、完整在线学习\n快快加入我们吧!  全国xx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466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最早对成人期的心理进行发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C.埃里克森B.普莱尔D.荣格  2.对研究的问题了解有限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实验,称为  A.验证性实验  C.自然性实验B.探索性实验D.实验室实验  3.将内部图式加以改变,以适应环境现实的过程叫  A.整合  C.顺应B.同化D.平衡  4.埃里克森认为,幼儿阶段(3~6岁)心理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矛盾是()  A.自主性对羞怯、怀疑  C.主动性对内疚感  5.以下称为先天愚型的是  A.唐氏综合症  C.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B.特纳氏综合症D.杭亭顿舞蹈症B.勤奋感对自卑感D.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选出一个具有某一特征的对象作为指标个案,然后从这个指标个案出发,调查其家族史中  出现相似特征的对象的数目。这种方法称为\n  A.孟德尔法  C.家谱分析法B.高尔顿法D.基因突变法  7.婴儿(2岁左右开始)表现出怕黑、怕狼、怕坏人,属于  A.怕生  C.本能的恐惧B.预测性恐惧D.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8.幼儿获得知识经验,发展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和言语能力,以及培养良好个性的最佳途径是  A.集体游戏  C.创造性游戏B.教学游戏D.活动性游戏  第1页9.婴幼儿动作发展是从身体中部开始的,越是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越是远离身体中轴的部位,动作  发展越迟。这体现了婴幼儿身体发展遵循  A.从上而下原则  C.由大到小原则B.由近及远原则D.由粗到细原则  10.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的反映属于  A.时间知觉  C.形状知觉B.方位知觉D.大小知觉  11.初中生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的活动,要求独立,希望得到自尊的体  验,属于  A.自尊感  C.成熟感B.成就感\nD.成人感  12.情绪情感表现可以用“疾风暴雨”来形容的是  A.小学生  C.高中生B.初中生D.大学生  13.有的高中生对“现实的我”的认识和评价过低,对“理想的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他  们属于  A.自我肯定型  C.自我矛盾型B.自我否定型D.自我萎缩型  14.在心理学领域,衡量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一般使用的概念是  A.智力  C.智商  15.以下不属于元认知成分的是...  A.元认知知识  C.元认知监控  16.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是  A.桑代克  C.巴甫洛夫B.斯金纳D.托尔曼B.元认知体验D.元认知结构B.智能D.智慧  17.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A.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和机械学习B.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nD.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18.区分多种刺激的不同之处,如区分戌、戍、戊、戎四个字属于  A.刺激反应学习  C.语言的联合  19.陈述性知识的核心成分是  第2页B.多重辨别学习D.连锁学习  A.符号  C.概念和命题B.表征D.结构  20.对具体加工方法的选择、运用和调整指的是  A.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B.精加工策略D.概括策略  21.学习之间发生迁移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没有发生变化,即抽象的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经验的组成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迁移  C.近迁移B.水平迁移D.特殊迁移  22.在动作技能的习得过程中,必须排除过去经验中的习惯的干扰是在  A.认知阶段  C.自动化阶段B.联系形成阶段\nD.熟练阶段  23.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儿童绝对地尊敬和顺从外在权威,说明其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  C.公正阶段  24.道德认知形成的关键是  A.道德信念的确立  C.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B.道德观念的形成D.道德意志的确立B.可逆性阶段D.权威阶段  25.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A.韦纳  C.安德森B.海德D.巴~特尔  26.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是  A.尊重的需要  C.安全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D.相爱与归属的需要  27.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采取恰当教育  教学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品质,称为  A.教育能力  C.教学素质B.教育品质D.教育机智  28.在教学过程之前,为准确了解每位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准备状态,或者为准确了解学习落后学生困难原因而进行的学习评价,称为  A.过程性学习评价  C.终结性学习评价B.形成性学习评价\nD.诊断性学习评价  29.参照某种特定标准解释学生测验分数的测验,称为  第3页  A.标准化测验  C.常模参照测验B.准则参照测验D.教师自编测验  30.测验项目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所要测量的全部内容或行为,或者说测验在测验目标所  界定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内取样的代表性(或适当性),这指的是测验的  A.构想效度  C.内容效度B.内部一致信度D.效标关联效度  二、填空题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1.我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根据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的追踪研究于1925年写出并出版了中国的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  32.皮亚杰研究人的心理发展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法\n。  33.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存在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即  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他将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___________”。  34.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在14岁前发展非常迅速,到15岁以后发展出现了停滞;在_________岁时,视觉记忆超过听觉记忆,二者的差异随年龄增加而扩大。  35.现代认知心理学区分出两类图式:一类是关于___________的图式,另一类是关于___________的图式。  36.班杜拉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___________强化和___________强化三种。  37.桑代克的学习律包括准备律、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部分。  三、名词解释题  38.生态学运动  39.直觉行动思维  40.社会认知  41.学习动机  42.效标关联效度  四、简答题  43.简述印刻与学习的区别。  44.简述初中生社会化发展的任务。  45.简要说明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模型。  46.简述动机对行为所具有的功能。  五、论述题  47.(本题10分)举例说明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48.(本题15分)什么是元认知?元认知对于儿童学习的发展有何作用?分析说明影响元认知发展的因素。  第4页  中国自考人()——改写昨日遗憾创造美好明天!用科学方法牢记知识点顺利通过考试!  第5页教育心理学考试范围便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一种_____________。30、对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得到普遍认同的是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的学习实际上指______________的学习。31、概念学习是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命题学习是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信息的呈现方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能够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说应该去掉一些无关信息。34、知识同化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者有动机;35、知识的保持主要指____________________的储存。36、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37、苛勒提出的迁移的关系转换理论认为迁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8、官能心理学认为迁移的发生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9、综合各种要素,实际上影响迁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和学习形成的心向。\n40、智力技能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意识参与度大。41、动作技能形成的认知定向阶段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目标表象与目标期望。42、动作技能熟练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3、教师在进行动作技能的教学中必须示范,示范之初要降低示范速度,分解示范动作,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4、动作技能的学习中有一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克服。45、智力技能形成的原型定向阶段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46、在没有进行练习之前,技能即产生式系统还停留在______________状态,只有经过练习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真正的技能。47、_____________是促使智力技能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即真正的智力技能的必要条件。48、问题,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1、认知策略有哪几种主要方式,举例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具体方法。  答:认知策略主要方式有:  (一)\n注意策略:学生的注意是学习与记忆产生的前提。心理学家研究注意策略的一种重  要方法是在阅读材料中附加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注意策略,并观察其对学习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问题的位置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一是问题的类型对学习者选择注意策略的影响。  (二)编码与组织策略:人们注意了的信息要想能够长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信  息进行变你妈和组合字。编码和组织策略是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之间关系的方法。它具体表现为描述策略、表象策略、归类策略、网联策略等多种形式。  (三)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实质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活动,即通过对要学习的  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1、简单知识的精细加工2、复杂知识的精细加工  (四)复述策略:复述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  总之,注意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精心加工策略、复述策略都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学习方法,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加以训练。  进行认知策略的教学的具体方法有:  (一)\n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当学生执行策略和完成学习任务时,应  鼓励他们对策略的执行过程进行控制,以确定取得的进步并不久发现的问题;如果我们能教育学生注意他们正在使用的策略是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使用,一级使用的情况如何,则策略的教学可能更为有效。  (二)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当学生记忆熟悉动物的配对词组时,  能较好的利用生成表象策略,记忆成绩也较好;而当他们记忆陌生动物的配对侧足是,策略应用明显存在困难,记忆效果也较差。由此可见,学生的缘由知识背景是策略学习与应用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例如,学生的动机决定他们徐泽什么策  略,并决定他们使用这些策略的效果,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和使用机械学习的策略;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和使用有意义的和起组织作用的策略,动机强的学生倾向于经常使用他们习得的策略;而动机若的学生对策略的使用不敏感。因此,必须让学生清楚意识到策略的使用切实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在策略使用与学习成绩提高之间建立一种积极地互动关系,才能促进学生对策略的学习与使用。  (四)在具体的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  2、试述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答: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n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能够体验  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点  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非分的期望与要求;同事,  努力发展自己的潜能,及时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2、能较好的适应现实环境: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主动  地适应现实、改造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  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解除;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  处理。  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人交往,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  性和作用,能融于集体中。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多于消极的态度,在社会  交往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分的安全感。  4、\n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情绪  稳定,他们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优势,身心处于积  极向上、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地宣泄  不良情绪。  5、合理的行为。心理健康的学生,其行为方式与年龄特征和社会角色相一致,如  独立生活能力,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其行为具有理智性和一贯性,即能合理  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行为能始终受到意识的控制。  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人格即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  要素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人生观等各方面的平衡发展。心理健康的大  学生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并能把自己的需要、展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n开展长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高等学校必须开展长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  育制度化,同时定期开展心理调查工作,随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全员参与的方式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掌握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心理健康的意识,使他们在遇到心理困惑时主动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及时缓解心理压力。教师,特别是心理教师在学校日常生活管理和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心理自助能力,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适应能力。  2、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减少师源性心理障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要求掌握学科  性专业知识,更要掌握学生发展和教育心理学知识,了解其心理发展特点,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并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由于教师引起的学生心理问题。  3、建立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对  于优化学生心理健康品质,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4、建立完善的心里咨询机构。在定期向学生广泛地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维  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的同时,还应该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以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也应该将团体咨询辅导相结合。团体咨询辅导着重解决一些学生共性的心理问题,并对此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心理训练;个别咨询辅导则着重学生个人,发展自我,促进其人格发展。  5、\n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学生心理教育、咨询、援助体系。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学  校和家长的足够重视,在学校要针对学生在心理问题上的个性与共性、严重程度,在学校要建立起三个层次的心理教育、咨询、援助体系。第一层次是针对全体学生所共同面临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进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二层次是针对部分有严重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第三层次针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进行心理治疗,将这三个层次有机的结合,建立起完善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援助体系,才能切实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落到实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