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8.81 KB
  • 2022-08-08 发布

《高等教育心理学》讲授提纲

  • 4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等教育心理学专题一:绪论专题二:学习心理专题三:认知学习专题四:情感与行为规范学习专题五:教学心理\n一、研究对象、内容体系与研究方法二、大学生心理特点三、教师心理专题一:绪论返回\n一、研究对象、内容体系与研究方法对象: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各种心理现象。内容体系:第一部分:绪论。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研究方法及学生心理、教师心理。第二部分:学习心理。阐述学习的实质和基本规律,重点介绍学习的概念和各派学习理论及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这是整门课程的重点。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分别介绍两个不同领域或类型的学习,即认知学习、情感与行为规范的学习。第五部分:教学心理。重点介绍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研究方法1、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系统性原则。2、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等。\n二、大学生心理特点(一)大学生认知发展特点: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智力等。(二)大学生情感与人格发展特点:情感、意志、自我意识、价值观、认知方式、个性等。(三)大学生学习特点返回\n三、教师心理(一)教师的社会角色:学习指导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保健者、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教育科研人员、家长代理人等。(二)教师的心理品质及其对学生的影响1、认知能力: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组织能力(包括语言组织能力、教材组织能力、课堂组织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效能感、教育机智等。2、人格特征:责任心、爱心、真诚、客观、宽容、同感、情绪安全与自信、对学生恰当的期待等。(三)教师的职业发展(四)教师的压力与心理健康\n专题二:学习心理一、学习概述二、学习理论三、学习动机四、学习迁移返回\n一、学习概述(一)学习实质1.广义: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引起心理和行为持久变化的过程(现象)。2.次广义:是指人类的学习而言,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3.狭义:指学生的学习而言,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形成品德的过程。(二)学习分类\n二、学习理论(一)联结派1、桑代克的试误说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二)认知派(1)基本观点(2)教学思想\n(二)认知派1、Gestalt的完形说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1)基本观点;(2)教学论思想;3、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说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1)基本观点;(2)教学思想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1)基本观点;(2)教学思想1)基本观点2)对发现法的评价3)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4)教学思想返回\n三、学习动机(一)概述1、概念;2、分类;3、动机与学习效果(成绩)的关系(二)动机理论1、成就动机理论;2、归因理论;3、自我价值理论(三)动机的培养与激发\n四、学习迁移(一)概述1、概念;2、分类:正迁移和负迁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二)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2、共同元素说;3、概括说;4、关系转换说;5、认知结构说(三)如何促迁移进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2、从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促进迁移(1)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2)综合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3)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3、改进教学方法与策略,促进迁移(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2)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运用;(3)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返回\n专题三:认知学习一、广义知识分类二、陈述性知识学习三、程序性知识学习四、创造性及其培养\n一、广义知识分类知识(广义)陈述性知识(狭义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智慧技能(狭义的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策略性知识)\n二、陈述性知识学习(一)习得过程:1、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的意义的建构;2、新建构的意义贮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这些意义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遗忘;3、意义的提取和运用。(二)表征:主要的表征形式为命题(三)分类: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四)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策略1、复述策略;2、精加工策略;3、组织策略等等\n三、程序性知识学习(一)智慧技能的学习(狭义的程序性知识)(二)学习策略的学习\n(一)智慧技能的学习(狭义的程序性知识)1、学习过程2、表征3、分类4、促进智慧技能学习的策略\n1、学习过程:(1)陈述性知识阶段。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第一阶段是陈述性的。在此阶段,有关操作或运算步骤的知识进入学习者原有知识网络,以命题的形式表征和贮存,即新信息进入原有命题知识网络,获得理解。(2)转化阶段。经过变式练习,由以命题形式表征的知识转化为以产生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概念和规则开始向办事的技能转化。(3)自动化阶段。经过练习,许多产生式组合成复杂的产生式系统。只要这个系统中的第一个成分被激活,其他成分就能自动激活,技能达到自动化。广义知识学与教的一般过程模型\n2、表征以产生式表征。产生式是指人经过学习而在头脑中贮存的一系列以“如果/则”形式表示的规则,即只要某种条件满足,则产生某种相应的反应。(condition—action,简称C—A)例子1例子2\n3、分类:辨别技能形成、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规则学习的两种形式:(1)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上位学习,发现学习);(2)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下位学习,接受学习)\n4、促进智慧技能学习的策略(1)讲解与展开性示范策略;(2)练习、变式与反馈策略;(3)比较策略等等\n(二)学习策略的学习1、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程,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和方法。2、学习策略的特点(1)外显性与内隐性的统一;(2)操作性与监控性的统一;(3)灵活性与通用性的统一3、学习过程4、学习策略的分类5、学习策略的发展6、认知策略、学习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的关系7、学习策略学习的条件与教学模式\n3、学习过程:(1)陈述性知识阶段。即首先必须知道要学习的认知策略是什么,理解有关概念和规则。(2)转化阶段。在相同与不同的情境中应用有关策略的练习,使有关学习、记忆或思维的规则支配自己的认知行为。(3)元认知阶段。学习者在变化的条件下顺利应用有关规则支配与调节自己的认知行为,认识到策略适当应用与不适当应用的条件,策略学习达到元认知水平,从而可以在跨情境中迁移。\n4、学习策略的分类(麦基奇等人的分类,1990)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复述策略:重复、抄写、记录、下划线等精加工策略:记忆术、想像、口述、总结、笔记、类比等组织策略:组块、要点、提纲、知识图计划策略:目标设置、浏览等监视策略:自我检查、注意、领会等调节策略:重读、复查、调整学习速度等时间监管:建立时间表等学习环境管理:寻找安静的地方等努力管理:正确的归因、调整心境、自我强化等其他人的支持: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等\n5、学习策略的发展儿童对学习策略的掌握与运用是随着年龄、经验和能力的增长而逐步发展的。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致在学前期,儿童不仅不能自发地产生策略,而且即使教他们策略,也不能掌握与有效地使用。第二阶段:大致在小学阶段,虽然儿童仍不能自发地产生某种策略,但却可以在他人的指导下,掌握某种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第三阶段:大致在初中以后,儿童可以自发地产生并有效地使用策略。\n6、认知策略、学习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的关系学习策略是指个体在学习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一切活动和方法。学习策略所涉及的范围要大于认知策略,但就认知领域它们是等同的。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控制。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包括对个体、任务和策略及其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和元认知控制(存储于工作记忆中,包括计划、监视和调节)。元认知策略就是个体调节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与规则,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n认知策略、学习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的关系联系:在学习活动中,认知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不可少的具体策略性知识,但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情境需选择不同的策略性知识,这一过程的实现正是元认知策略的体现。作为一个学习者,如果有许多策略性知识,但是缺乏元认知策略来帮助自己决定在哪种情况下使用某种策略,或改变策略,那他不会成为成功的学习者;反之,如果没有可供使用的策略性知识,那么元认知策略的运用则缺乏相应的对象。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n认知策略、学习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的关系区别:(1)认知策略是元认知策略应用的基础,元认知策略则对认知策略的选择、转换、执行具有统帅与向导作用;(2)元认知策略的发展落后于认知策略,但它对认知策略运用的调节与控制,对认知策略的发展有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3)认知策略的功能在于减少尝试与错误的任意性,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它直接作用于学习活动。而元认知对学习活动所发生的作用并不是直接产生的,而是通过对整个学习活动,包括策略性知识的调控而发生作用的。\n7、学习策略学习的条件与教学模式(1)影响学习策略学习的条件内部条件:原由知识背景、动机水平、自我效能感、元认知发展水平等;外部条件:提供变式练习的机会、训练和指导的方法、有一套外显的可操作的技术等。(2)学习策略的训练模式:是单独设课还是结合具体学科进行策略教学,有不同的意见,但多数心理学家已经认识到,结合具体学科内容开展策略教学效果更好。\n四、创造性及其培养思考以下问题:1、创造性的实质与结构如何?2、中国人创造力现状如何?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3、创造性与智力、人格的关系?4、如何培养创造性?\n专题四:情感与行为规范学习一、品德形成二、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三、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n一、品德形成(一)概述1、涵义;2、与道德的关系;3、结构(二)西方品德形成理论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2、认知派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皮亚杰的理论;(2)科尔伯格的理论3、新精神分析派理论(三)形成过程:遵从、认同和内化(四)培养说服教育(要言行一致、事实求是、针对性、晓以利害、单面还是双面、逐步提出要求等)、强化、榜样、实践的机会、移情(empathy)能力的培养(五)不良品德的转化返回\n阶段年龄主要矛盾发展顺利者的心理特征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10~1岁信任对不信任对人信任,有安全感面对新环境时会焦虑不安21~3岁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能按社会要求表现目的性行为缺乏信心,行动畏首畏尾33~6岁自动自发对退缩愧疚主动好奇,行动有方向,开始有责任感畏惧退缩,缺少自我价值感46~青春期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5青年期自我统合对角色混乱有了明确的自我观念与自我追寻的方向生活无目的无方向,时而感到彷徨迷失6成年期友爱亲密对孤僻疏离与人相处有亲密感与社会疏离,时感寂寞孤独7中年期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热爱家庭关怀社会,有责任心有义务感不关心别人与社会,缺少生活意义8老年期完美无缺对悲观绝望随心所欲,安享余年悔恨旧事,徒呼负负埃里克森八阶段及主要矛盾返回\n二、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一)人际交往1、涵义: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2、心理功能:(1)获取信息;(2)交流思想与分享情感;(3)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4)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5)协调群体内行为,促进效率的提高与组织目标的实现。3、条件:(1)交往双方运用的符号系统必须是双方共同理解的;(2)信息传递尽量少受外界的干扰;(3)信息接受者要有心理上的准备。4、阻碍人际交往的因素(1)信息传递过程的干扰,包括空间距离和沟通网络问题;(2)接受者的过滤作用;(3)交往双方文化、社会地位、心理上的差异\n二、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二)人际关系1、涵义: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2、人际吸引的基本规律(1)接近吸引律;(2)对等吸引律;(3)互补吸引律;(4)光环吸引律(外貌、能力、个性);(5)异性吸引律;(6)互惠吸引律3、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1)建立原则:真诚原则、尊重原则、宽容原则、互利原则(交换原则)等;方法: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积极聆听和同感;主动与热情等。(2)维护:避免过激的争论;学会批评;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等。返回\n三、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的涵义及标准(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及其与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关系(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常见的心理问题(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返回\n专题五:教学心理一、教学设计二、课堂管理完整的教学过程结构\n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含义与过程(二)教学目标的陈述与任务分析(三)教学内容的确定与策略、方法的选择(四)教学测量与评价\n(一)教学设计的含义与过程1、含义:在实施教学之前,对教学活动过程和各个环节,预先规划和安排,以期达到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换句话说,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课程内容)和怎么教(教学组织、模式和方法以及媒体的选择)进行设计。2、教学设计的过程与环节(1)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2)教学任务分析(包括检查起点行为);(3)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4)教学测量与评价返回\n(四)教学测量与评价1、测量与评价的含义及相互关系2、教学测量的类型3、良好测验的基本要求: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4、学绩测验命题的一般原则\n二、课堂管理(一)概念:是指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一切处理方式,包括良好课堂行为的培养和违规行为的处理。1、对课堂管理相关问题的认识2、在日常教学中建立团体规范3、课堂秩序要靠教师维持(二)良好课堂秩序的建立(三)课堂问题行为及处理1、课堂问题行为概念指在课堂中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2、原因(1)学生方面的原因(2)教师方面的原因(3)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原因3、处理(1)行为矫正;(2)人本主义的方法\n谢谢!\n实施强化和鉴别三角形的产生式P1实施强化的产生式:如果目标是要增加儿童的注意行为,且儿童注意时间比以前稍微延长,那么对儿童进行表扬。P2鉴别三角形的产生式:如果已知一个图形是两维的,且该图形有三条边,且三条边是封闭的,那么识别此图形为三角形,并说三角形返回\n产生式合成产生式1:如果我的目标是将分数相加,且有两个分数,那么求出他们的最小公分母。产生式2:如果我的目标是将分数相加,且现在有两个分数,且两个分数的最小公分母已知,那么用最小公分母除以第一个分数的分母。产生式3:如果我的目的是将分数相加,且现在有两个分数,那么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分母,然后用最小公分母除以第一个分数的分母。返回\n完整的教学过程结构示意图确定准备状态开始确定目标分析任务课的设计教学评价每个学生是否达到目标终止修改课程提出补救教学措施确定问题与原因未达到达到返回\n广义知识学与教的一般过程模型教学步骤学习过程教学步骤注意与预期激活原有知识选择性知觉新信息进入原有命题网络认知结构重建与改组变式练习,知识转化为技能根据线索提取知识技能在新的情境中应用(1~4步同右)5.对复习与记忆提供指导6.提供提取知识的线索1.引起注意与告知目标2.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3.呈现有组织的信息4.阐明新旧知识关系,促进理解5.引起学生的反应,提供反馈与纠正6.提供技能应用的情境,促进迁移返回\n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示意图Ⅰ.新知识习得阶段Ⅱ.知识的巩固和转化阶段Ⅲ.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阶段注意与预期激活原有知识选择性知觉新知识进入命题网络通过复述和精加工等,命题网络重建与改组通过变式练习,命题转化为产生式系统陈述性知识被提取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应用习得的概念规则对外办事应用习得的概念规则对内调控返回\n教学设计系统模式示意图1.确定教学目标2.进行教学分析3.检查起点行为4.制定作业目标5.拟定测试题目6.提出教学策略7.选出教学内容8.作形成性评价修正教学设计-------------9.作总结性评价返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