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30 KB
- 2022-08-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等教育心理学》导读(一)引言•作为高校教师,当你走上讲台面向大学生授课时,当你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时,当你课余与大学生交流时,当你撰写教学改革论文时……你是否意识到,一些心理学规律在有意无意、或直接间接地发生着作用?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精辟指出:“我们并不对教师们说,你们得这样或那样做,但是我们得对他们说,你们要研究你们想支配的那些心理现象的规律,并且在工作中考虑这些规律和你们想要应用这些规律的情况。”(学校应用实例)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影响。美国教育心理学吉诺特(Dr.Hain.G.Ginott):•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以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的因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我个人采取的方法和情绪,可以让学生愉快与悲惨;可以是启发学生灵感的媒介,也可能是制造痛苦的工具;我可以让学生开心,也可以让学生丢脸;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的恶化或解除,学生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一、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分析•(一)、高校教师的职责(功能)•1、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教育功能)•2、知识经验的传授者(传授功能)•3、学生心目中的楷模(为人师表)•4、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功能)•5、有关学科领域的专家(科学家功能)•6、学生身心健康的保健员(医生功能)大学生喜欢的老师的特征•1、学识与能力:智慧、广博、方法好、有趣味•2、个性与人格:随和、开朗、活泼、有多方面兴趣•3、品德和工作态度:公正、负责、民主、认真、道德、守信用•学生评教表\n(二)、高校教师的任务•1、教书育人•2、科学研究•3、社会服务•4、精神文明建设(三)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1、教学、科研和育人三位一体的特点•2、智力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特点•3、传递信息与生产信息的统一的特点•4、个别劳动与群体劳动相结合的特点•5、自觉性与奉献性相结合的特点(四)高校教师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特征•1、心理品质•自尊自信、重视威望•热爱专业、学而无厌•独立自主、多思唯理•追求成就、淡薄名利•情感丰富、体验深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2、心理特征•理想崇高事业心强烈•具有执着的兴趣•渴望社会尊重•对学生有深厚的情感•独立思考自主意识强•艰苦奋斗意志坚定(五)高校教师的需要特点•1、社会成就需要的强烈性•2、尊重、荣誉需要的关切性•3、精神需要的优先性•4、求知需要的经常性•5、物质需要的“文化性”(六)高校教师常见的心理冲突•1、成就需要与成功可能性的冲突\n•2、工作责任感与工作疏离感的冲突•3、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4、多样角色和角色期待的冲突•5、理想化和现实感的冲突•6、自觉奉献与社会价值的冲突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分析•1、历史使命感强、具体责任意识弱•2、政治上进心强、辨别是非能力弱•3、人生进取精神强、集体主义观念弱•4、成材立业愿望强、艰苦创业意识弱•5、社会道德认同感强、基础文明素质弱•6、自主自立意识强、自律自理能力弱三、教育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5)p2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学的应用课程•它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融入了大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健康学等方面的内容,并密切结合高校教学与教育实际而成。•是一门自然性社会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新的不成熟的应用学科,只有十多年的历史,亟待充实、完善和提高。四、《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帮助和引导高校教师努力作到:•运用心理学知识,正确认识自我,促进身心健康•运用心理学知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心理学知识,把握高校教学规律•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育人效果•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管理水平五、《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践观察法原则:客观性原则•问卷调查法发展性原则•经验总结法实践性原则\n•自然实验法教育性原则•实验室实验法•个案分析法六、高校教学过程分析(20分)•完整教学过程的6环节•1、明确教学目的•2、分析任务•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4、设计课程•5、教学•6、评定•心理学在教学中作用•在教学各环节中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教学系统进行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举例分析•详见教材P21~22六、《高等教育心理学》导读的内容•基础心理学知识(心理科学简介、心理过程分析、个性心理分析)•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大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开发•大学生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的引导•注意规律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情感规律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的讲解与分析总结•从高校教师的职责和任务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现实意义•教育心理学5•对教育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初步认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含哪些环节?心理学在其中有什么作用?10--20\n《高等教育心理学》导读(二)心理学概论——基础心理学常识一、心理和心理科学:人类心理现象、心理学的对象、个体心理系统、心理的实质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三、人的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四、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一、心理与心理科学•人类心理现象:“地球上的最美丽的花朵”——恩格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P2~10•个体心理系统: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心理的实质:人类心理的社会性、人类心理的自觉能动性、人类心理的发展性(三)个体心理系统•1、心理动力: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等,也可称为个性心理倾向•2、心理过程:认识、情感、意志•3、心理状态:抑制、觉醒、振奋、疲惫、应激•4、心理特征:稳定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也可称为个性心理特征(10分)(四)心理的实质•人的心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人脑阶段的产物,人脑是心理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类社会生活是人的心理产生的必要条件•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人的心理随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详见图示和实例)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德国莱比锡大学教授冯特于1879年创立了科学心理学(W.Wundt,1832~1920)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二)\n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三)•结构主义学派——冯特(W.Wundt)•功能主义学派——詹姆斯(W.James)•行为主义学派——华生(J.B.Watson)•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M.Wertheimer)•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S.Freud)p14•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A.Maslow)•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布鲁纳•神经心理学——从生理心理学分化出来的一门新学科。现代心理学的门类•理论心理学类:•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类:•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管理心理学•健康心理学\n三、心理过程分析•见投影片•(一)认识过程:感觉、知觉(错觉)、思维、想象、记忆、注意•(二)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情操、(情商)•(三)意志过程:目标、困难、调节、实现(一)认识过程分析•1、感觉和知觉•2、错觉及其利用•3、思维和想象•4、记忆和注意错觉及其利用——详见投影片长短错觉大小错觉(二)情感过程分析•1、情绪•2、情感•3、情操•4、情商(三)意志过程分析•1、自觉确定目标•2、自觉克服困难•3、自觉调节行为•4、自觉实现目标四、个性及其分析•1、个性及其形成•2、个性的心理结构: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3、气质•4、性格•5、能力1、个性及其形成•\n个性:一个人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个性,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2、个性的心理结构——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个性倾向性: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做活跃的因素,个性倾向性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2)、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的、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集中地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二者相互统一、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精神分析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它通过分析蒙境和自由等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压力得以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气质及学说类别•1)、体液说——古希腊Hippokyrates•2)、神经说——俄国巴甫洛夫•3)、体型说——德国克瑞奇米尔•4)、血型说——日本古川竹二•5)、激素说——伯尔曼L.Berman•6)、孔子说:狷、狂、中行•7)、阴阳五行说:少阴、太阴、阴阳平衡、少阳、太阳•8)、儿童说:小懂事、磨娘精、慢吞吞气质概述•A、概念:一个人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稳定的动力特征。主要是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活动的指向性•B、含义:•强调个体的情绪方面•偏重生理因素•强调刺激反应(见幻灯片)5、性格及其类别\n•性格•按性格的优势划分:理智、意志、情绪•按个体独立性划分:独立、顺从•按心理倾向性划分:外倾、内倾•按气质基础性划分:A、B、C、D、E总结•本讲要点:了解心理科学基础知识,理解在高等教育及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本讲重点思考题:•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2~10)2•个体心理系统(P2~7)8•心理特征的概念(P6)5•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概念(P14~15)5《高等教育心理学》导读(三)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学习与教学心理综述本讲为考试重点•一、学习心理概述•二、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三、情感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四、学习迁移及其促进•五、认知发展与知识的领会•六、注意在教学中的组织•七、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八、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九、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一、学习心理概述•学习是人类生活中的永恒主题,理想的人生就是不断学习的一生,学习贯穿于人类生活的始终。研究高等教育中的学习心理是高校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节将重点研究什么是学习?论述现代认知理论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n1、学习(2-5分)•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不但要掌握知识经验和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以及修养道德品质和促进人格的发展。(P82--84)2、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在外界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的联结,而是主动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并不是练习与强化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从记忆中抽取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景,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指引,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影响较大的理论流派:•(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2)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3)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4)联系本学科的教学实际•详见P98~110(20分)(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2)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所谓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技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语词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所谓非人为的联系,是指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是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的基础上的联系。\n•所谓接受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3)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每一个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在各个信息加工阶段发生的事件,称之为学习事件。学习事件是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它形成了学习信息加工的基本结构。•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一过程。3、学习的分类20分(P84—87)•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8类)•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5类)•3)我国冯忠良的分类(3类)•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二、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动机概述•2、动机的一般规律性•3、大学生的学习动机•4、学习动机理论•5、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6、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7、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1、动机概述2、动机的一般规律性•(1)、动机的心理机制•(2)、动机的心理结构•(3)、动机的影响因素3、大学生的学习动机•(1)、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2)、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种类(3)、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n4、学习动机理论•学习需要的形成与有效运用P129•强化动机理论与学习动机的激发P120-121•成就动机理论p121•成败归因理论p123学习需要的形成与有效运用(10)•原始的学习需要是人和动物对新异刺激反应的倾向性p126-127,是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新的学习需要的形成有两条途径:一是直接发生的途径,在原有需要的基础上形成;二是间接发生的途径,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P129•利用直接途径是组织信息量大,有吸引力的教学•利用间接途径是通过各种活动满足学生的要求和爱好P129-130强化动机理论与学习动机的激发(20)P120-121•强化动机理论认为: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P120(心理学实验)•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负强化•也可以分为:外部强化、自我强化•这一理论有局限性,应合理运用最佳激起水平理论P132-133•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提出倒“U”曲线或抛物线——最佳激起水平理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任务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增加难度)•任务适度,最佳激起水平适度(最佳水平)•任务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较低(降低难度)成就动机理论(5-20分)•\n成就动机理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在教育实践中,对于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发其学习动机•对于失败者,则要少安排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以强化,评定分数时可以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批评指责。•联系所任教学科的实际(P95、P121、P130~137)成败归因理论(5分)•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进行了系统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动机理论。•他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既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人物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这一理论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5、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培养动机就是从无到有、激发动机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激活。具体途径是:•(1)、培养动机与激发动机相结合•(2)、不同种类的方法相结合•(3)、教育与教学相结合6、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7、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n《高等教育心理学》导读(四)大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开发一、能力概述n1、能力的概念: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n2、能力的种类n3、能力的测验1、能力的概念n在心理学中,把能力归属于个性心理特征。即心理和行为的效率特征n必须是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点n是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条件n能力总是和活动联系在一起n能力又分为成就和能力倾向:成就是实际能力的表现,能力倾向是可能达到某种成就的潜能2、能力的种类3、能力测验n特殊能力测验:最优、优、好、平均、低于平均、劣6等n一般能力测验——智力测验n智商(IQ)=智龄除以实龄乘以100n二、大学生能力的特点n1、大学生的能力结构n2、大学生一般能力的特点n3、大学生特殊能力的特点n4、大学生创造能力的特点1、大学生的能力结构能力结构:n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n特殊能力包括管理能力、科研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等n创造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创造动机、创造性人格等(1)思维和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nn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n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n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n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n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原认知(2)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n创造性思维的构成成分:n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n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n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n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相结合n大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n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n“头脑风暴法”n“戈登技术”n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应与专业教学相结合n详见P259~2632、大学生一般能力的特点3、大学生特殊能力的特点4、大学生创造能力的特点三、大学生能力的开发n1、大学生能力开发的要点n2、一般能力的开发n3、特殊能力的开发n4、创造能力的开发1、大学生能力开发的要点n总体上:n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激发大学生开发能力、特别是开发潜能的自觉性n具体说:n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全面深入地开发一般能力;n在社会实践中注意因人而宜地开发特殊能力;\nn在科研实验中注意专业差异开发创造能力4、创造能力的开发n积累创造素材n强化创造意识n培养创造人格n重视非逻辑思维n学习创造技法n形成创造氛围5、提高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nA、采用主动的接受学习方式,辅以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和主动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特定学科的教学nB、教师要注意创造适当气氛,以利于问题的解决nC、让学生熟悉学科在基本理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问题,熟悉该学科所特有的发现知识的策略,使学生养成有分析地提出异议的态度,准确地使用自己的阐述解题过程的习惯nD、把重点放在课题的知识上;放在特定的学科的问题解决的逻辑推理与策略上;放在问题的有效解决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上nE、理论联系实际总结n1、什么是思维?大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什么特点?n2、创造性思维包含哪些成分?怎样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n3、根据所任学科的特点,试论述如何提高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n什么是能力?如何培养与开发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业意识?《高等教育心理学》导读(五)高等学校德育心理一、大学生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的引导•1、大学生的气质分析•2、大学生的气质引导•3、大学生的性格分析•4、大学生的性格培养•5、大学生的自我意识•6、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2、大学生的气质引导\n•对胆汁质的学生:以柔克刚、以情感人•一针见血、直率爽快•对多血质的学生:耐心说服、以理服人•刚柔相济、反复持久•对粘液质的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深入耐心、启发鼓励•对抑郁质的学生:关心体贴、正面鼓励•态度温和、语言委婉3、大学生的性格分析•概念: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结构:内层结构——现实态度: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外层结构——行为方式: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分类:1)英国的培因从心理机能和行为方式划分,在大学生中呈正态分布2)瑞士荣格从心理倾向性划分为内、外倾,在大学生中外倾占大多数约60%•3)奥地利阿德勒从个体的独立性划分为独立和顺从,在大学生中独立型是顺从型的1.7倍•4)德国斯普兰格从生活方式划分为理论型(求知探索)大学生占33.2%、经济型(重效率求实惠)占26.1%、艺术型(艺术活动)占22.7%、社会型(乐于助人)占15.4%、权利型(支配他人)占1.8%、宗教型(信奉宗教)占0.8%4、大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5、大学生的自我意识A•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在形式上,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在内容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在观念上,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5~10)5、大学生的自我意识B•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n•1)总趋势;•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总体发展水平较高•大学三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5、大学生的自我意识C•在自我认识上: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自我评价能力增强,但仍有片面性;自我观念有了明显的变化,更具丰富性、完整性、概括性和稳定性。•在自我体验上:具有丰富性和波动性;具有敏感性和情境性;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在自我调控上: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愿望强烈;独立意识和反抗意识也十分强烈6、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的途径•全面认识自我:通过对他人的认识、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与他人的比较、自我比较、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及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树立自尊心;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树立自信心•努力完善自我: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努力提高现实的自我。•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见P277~287(20)分析题•已有研究材料初步揭示,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大约发生在大学二年级末、三年级初。在你的教育工作中是否也发现了这种现象,谈谈你对大学生转折期的看法。论述题•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应如何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并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20•提示:跨章回答(11、14章)•本章15,P276~287,14章5,P351二、大学生品德及其培养•1、品德心理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种心理成分构成。•2、道德发展阶段论\n•3、道德价值观辨析论•4、强化与社会学习论•5、社会学习理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为社会学习。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班都拉。2、道德发展阶段论•(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儿童在6岁以前处于无道德规则阶段。他们在游戏中没有合作,也没有规则,社会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儿童在6~10岁期间处于他律道德阶段。他们认为独立于自身之外的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是神圣不可更改的,是绝对权威的。•10岁以后的儿童进入自律道德阶段。他们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可以与他人相互尊重与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2)、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认为道德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人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分为: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和认识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分为:“好孩子”取向阶段和遵循权威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道德判断的标准已超出外在的法律和权威,而源于自身内部的道德命令。分为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原则取向阶段3)皮亚杰和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的比较•相同点:•认知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提出了道德发展的年龄阶段•通过道德判断确定道德发展水平•柯尔伯格系统地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见P294~298)•不同点:•在研究对象的年龄上皮亚杰小柯尔伯格大•皮亚杰三阶段论柯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论•在道德发展水平的标准上皮亚杰以年龄划分,柯尔伯格则不同\n•在道德水平的发展上皮亚杰认为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重要,柯尔伯格认为要以教育本身来促进三、群体心理和人际交往•1、群体概述:什么是群体?群体的类型、常见的群体心理有哪些?其原因是什么?•2、大学生班集体心理:班集体的作用和类型、集体目标、集体规范、集体凝聚力、非正式群体的作用•3、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1、群体概述•群体的含义:二人以上的人群。有大小、正式非正式、实际假设、典型一般之分。•从众心理:是指人们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P321•社会助长: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社会助长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的意识,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P316~3183、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1)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愿望的迫切性;内容的丰富在;系统的开放性;观念的自主性•2)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动交往;自尊尊人、自信信人、自助助人•3)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争吵;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学会批评。总结本讲的重点(共70分)•自我意识5•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引导20—5•品德心理结构5•社会学习理论5•皮亚杰和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的比较20•从众心理5•社会助长5•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10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