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53 KB
- 2022-08-0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章绪论1、1.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的科学。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心理,研究其心理规律。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研究对象、结构体系、基本内容、发展史和研究方法等,也就是教育心理学的学科问题。(2)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的问题(3)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心理规律的问题(4)学生品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问题(5)学生健康体质和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问题(6)学生心理卫生和教育的问题(7)学生个别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的问题(8)现代教育技术学与个别化教学的问题(9)学习成绩评定的问题(10)教育心理学的问题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实践观察法自然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实验室实验7、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类个体心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可能是开卷题)具体内容在旧书上,大家可以到我这里来复印。研究对象: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8、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它通过分析梦境和自由联想的手段,发现病人的潜在动机,使精神压力得到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9、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哪些环节?心理学在其中有什么作用?(开卷简答闭卷论述1-2页)六个环节:明确教育目的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课的设计教学评价。作用:(1)高等教育心理学对教学过程的六个环节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2)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3)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效率10、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有哪些?5+6题11、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理论和应用相交叉的科学(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交叉的科学(3)古老的话题,崭新的学科,一门新的学科。该学科研究大学生的学习活动特点,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的特点,注意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为实现高等教育的职能服务。12、俄国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影响。”“具有教学效果的不是教学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布贝尔)即中国古语所说“亲其师,信其道。”请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分析这两段话的涵义以上文字对高校教师有非常大的激励作用,(1)要做好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学生细腻的精神领域(2)认真分析精神领域的基本规律(智慧感情信念自我意识意志)(3)用教师的群体智慧去感染影响学生(4)师生间的良好亲密的沟通非常重要(5)只有情感上的相互接纳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章高校学生的身心与认知发展1、大学生情绪情感体验上的特点(1)情绪情感体验的波动性(2)情绪情感体验的延续性和心境化(3)情绪体验的丰富性与深刻性(4)情绪、情感的内隐性(5)大学生情绪的激化,正面激化是激情、负面是对立(6)大学生情感的升华2、大学生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1)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影响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生理发展对心理发展既有直接影响(如青春期)又有间接地影响(如家庭、同伴、学校、社会)(3)间接影响更重要,间接作用是指身体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是由其他因素传递的,即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3、心理发展:指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通俗的讲,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4、情绪情感的分类:分为情绪、情感、情操。情绪:对人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形式,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体验。一方面,客观现实是人类情绪产生的源泉,另一方面,需要时客观现实和主观体验的中介。情感:是较高级的感情现象,着重体现感情的内容方面,具有较稳定持久、内隐含蓄的特点;它与人的基本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爱、恨、依恋感、友谊、孤独感)。情操:是最高级的感情现象。着重体现在感情的内容方面,具有更稳定更含蓄的特点,不仅与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而且还与一定的价值观念相结合。(道德观,理智感,审美感)5、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也叫思维发展的特点,大学生认知发展有它的必然性和规律性,所谓思维是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反映,这种反应有三个特点:(1)大学生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大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继续完善;大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2)在常规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显著发展(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对思维的认识更深刻,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6、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是什么?(1)一年级大学生面对高校生活的适应问题(2)二三年级是大学生活全面展开和心理健康问题较多的时期(3)四年级大学生面临择业和求职的矛盾第三章学习理论概述1学习的心理学涵义是什么?(学习的涵义):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表现出来。2、大学生的学习有什么特点?:1、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起来的各种学科知识,即间接接受知识,它和科学家的主要探索尚未发现的客观真理的识别活动是不同的;2、学生的学习是他们的世界观、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3、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3、什么是观察学习?(社会学习):没有找到。4、简答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加涅于1956年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为八种类型,这八类学习一次是: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5.简答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于1977年,针对各类学习所获得的能力的不同,提出学习结果分类,分别是:1、智慧技能,指个体运用符号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它是学校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教育内容;2、认知策略,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主义、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3、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4、运动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地动作操作能力;5、态度。表现为影响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6、简答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奥苏伯尔于1978年根据学习方式的不同,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接受学习是指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发现学习是指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条件下,个体自己去独立发现、创造经验的过程;意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来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机械学习是在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来进行的学习。7、简答我国的学习分类:一般分为三类:1、知识的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来接受和占有知识,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2、技能的学习: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有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两种;3、行为规范的学习。是把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规则的内化过程,是品德形成的过程。8、请结合任教学科,论述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P52第四章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1、学习需要的形成与有效运用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的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者学习意向。学习需要对学习的作用,成为学习驱力。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构成:1、认知内驱力,使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2、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可以分为正确的动机与错误的动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一般动机和具体动机。3、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4、强化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理论家们提出的。他们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后天在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建立和形成的,而动机则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研究者认为,任何条件反射的建立,任何行为的学习,都是为了获得强化物,得到报偿,以满足个体的内心需要。由于它只强调了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而忽视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因而具有较大的局限性。5、最佳激起水平理论:未找到6、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在任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他是激励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高成绩动机者具有以下特点:1、能积极地、全力以赴地完成某种困难任务,看重声誉,并获得成功;2、有明确的目标和较高的报复水平,相信自己的技能,并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3、精力充沛,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4、选择工作伙伴以高能力为条件,而不是以交往的亲密关系为标准。7、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家用来解释人们行为的原因或行为的因果关系的理论。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不同的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会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归因。归因理论认为,个人对其成败原因的归纳分析,广泛影响着后来行为的动机。研究表明,具有成功倾向的学生更多地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它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过关系;2、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3、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8、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也称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对某一特殊工作或事物,经过多次成败的历练后,确认自己对处理该项工作,是否具有高度效能。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实际去实施那一活动。P779、学习动机的概念与分类: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可以分为正确的动机与错误的动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一般动机和具体动机。10、培养与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P781、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2、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与恰当的评定;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第五章高校学生的学习迁移1、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的经验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2、学习迁移的类型根据迁移的性质来分,可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根据迁移的方向来划分,可以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根据迁移的先后来划分,可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3、学习迁移的作用学习迁移现象不仅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中,而且还存在于态度和品德的学习中。学习迁移理论有助于学生使习得的经验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的、整合的心理结构,使习得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学习迁移能给学习者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学习迁移能够充分地发挥教学的有效作用;学习迁移对学生以后在工作中的学习也将产生积极影响;学习迁移的研究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4、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桑代克以刺激—反应的联结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因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及产生学习迁移。5、什么是学习迁移?举例说明学习迁移的种类。正迁移: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如对平面几何的掌握有助于立体几何的学习;负迁移:至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如学习汉语英标之后再学习英语的音标发音就时常发生干扰。纵向迁移:一是自上而下的迁移,如掌握了定理、公式之后有助于各个例题的学习;二是自下而上的迁移,如学过蜥蜴的特点以后再学习两栖类动物的特点就容易掌握。横向迁移:如直角、锐角、钝角等概念,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横向迁移。顺向迁移:指先前学习的经验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如生活中说的“举一反三”。逆向迁移: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如在学习了动物的概念后,再学习植物、微生物的概念,就会使已掌握的原有的动物的概念发生变化。特殊迁移:如小学生在学完加减乘除以后,在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中,就可以把已有的经验加以重新组合来解决问题。普遍迁移:如,将习得的原理、态度应用于以后的各种学习情境中,则后继学习会变得较为省力和有效。6、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已有经验的概况水平;认知技能与策略,即认识问题的技能和有效方法;定势的作用。7、促进高校学生学习迁移的方法有哪些?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科学精选教学材料;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教授学生学会学习,即讲授学习方法。8、如何提高教学组织能力?(附加论述题)1)教学准备阶段。应该分析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的;应该了解学生需要,确定学生水平;应该熟悉教学环境,合理设计课程;应该大方服饰发型,充分精神准备。\n2)教学开始阶段。应该提前到达教室,做好教学准备;应该采取有效方式,给学生良好第一印象;应该分析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的;应该了解学生需要,鼓励表扬学生。3)教学进行阶段。应该分析教学大纲,突出教学重点;应该准备丰富案例,激励学生的兴趣;应该合理设计课程,采取多种方式教学;应该注意学生反馈,积极合理应对。4)教学结束阶段。应该简要总结课程,突出教学重点;应该布置课外作业,布置预习内容;应该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问题;应该留有提前量,激发下次课的兴趣。第六章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1、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含义:意识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借助语言对客观世界的高级的反映形式,是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一个方面,也是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指主体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即一个人对自己本事的意识。2、什么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主体自我按照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实施的教育,在对自己正确的评价、对社会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自觉进行的自我分析、规划、实施(命令)、激励、监督、完善等等。3、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认识。指个体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认识。自我体验。具有丰富性和波动性,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具有敏感性和情境。自我调控。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愿望强烈,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反抗倾向。4、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1我国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总体发展水平较高,大多数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别人对他们的评价是比较一致的;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基本上是协调统一、同步发展的。2我国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总体上是随年级上升而发展的。大学三年级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表现为自我意识、自我调控发展较高,自我体验最为强烈。3我国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具有较明显的时代特点。5、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发展的特点:自我认识更具有积极性和自觉性;自我概念有了明显变化,即自我概念更具有完整性、丰富性、概括性和稳定性;自我评价能力在增长,但仍具有片面性。6、大学生的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丰富性;波动性;敏感性;情境性;矛盾性7、如何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简答题要点,如果是论述题就结合括弧中的内容展开论述)1.树立远大理想,激发自我教育的高尚动机。(理想的树立;人生观的形成;动机的激发。)2.通过多种渠道全面认识自我。(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3.不讳疾忌医,积极地悦纳自我。(引导他们积极地评价自己,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树立自尊心;促使他们产生自尊感,克服自卑感;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树立不达目标不罢休的信心、树立自信心。)4.有效的自我控制。(学会管理情绪;学会管理时间;学会管理效率;学会管理交往。)5.加强自我反省和监督,努力完善自我。(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努力提高现实的自我;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第七章高校学生的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1、群体。群体也称团体。两个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就是群体。特点:群体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标。分工合作,心理依存,相互影响。群体功能作用:生产性功能,维持性功能,归属感,安全感,力量感2、从众(从众心理)。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3、社会助长。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效率的提高。社会助长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的意识,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4、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互动过程。人际关系是指在交往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表现为心理距离的远近。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关系:1,5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交往愿望的迫切性,交往内容的丰富性,交往系统的开发性,交往观念的自主性6、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由于直接交往所带来的情感联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2,主动交往3,移情4,自尊尊人,自信信人,自助助人良好人际关系得维护:1,避免争吵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第八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高校心理咨询1、健康新概念: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2、心理健康的概念: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乐于学习,情绪稳定,精神愉快,反应适度,善于思考,意志坚定,正视挫折,人格统一,言行一致,善于交流,人际和谐,自我意识,正确适度,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4、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有哪些?1,生理发育趋于成熟,心理成长滞后,社会化程度低2,在新环境的适应上面临着较多的困难3,交往能力较弱,无法很快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学业目标过高,学习方式不当,学业压力越来越大5,家庭经济困难所导致的自卑6,异性交往与恋爱问题7,网络心理障碍8,社会因素的影响(父母下岗,社会价值观念)5、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1,遗传因素2,生理因素3,环境因素4,教育因素。试举例说明。自己去139页看一下6、心理咨询的方式有哪些?这题如果出就是开卷,找王宇要答案。7、心理咨询的过程与重要原则是什么?这题如果出就是开卷,找王宇要答案。8、如何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1,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工作2,通过各种途径向大学生广泛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健康知识,做好危机预案3建立完美的心理咨询机构。9、举例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第九章高等学校中的教师1、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或职责(功能):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者(传授功能);教师是年轻一代个性的塑造者(教育功能);教师是学生集体的管理者(组织者功能);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的知己(良师益友);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调节员”(身心健康保健员)。2、教师的教育智慧(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采取恰当的教育所示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素质。它是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意志的果断性的独特结合。教师的教育机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循循善诱,因势利导②灵活果断,随机应变③方式多样,对症下药④实事求是,掌握分寸。3、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指教师为成功地进行教育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他与教育相辅有较高的相关。概括为以下几种主要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独立创造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4、根据自己所任教学科的特点,试论述如何树立教师威信,发扬师爱。(此题答案仅供参考)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祖言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教师威信形成的基本条件是:①崇高的思想和道德风范,优秀的心理品质和业务能力,以及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是高校教师获得威信基本条件。②教师的仪表、工作作风和习惯对形成威信也有一定的影响。③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有重大影响④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对于学生中威信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⑤严格要求自己,又自我批评精神。教师的威信是有效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教师威信的维护和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本身所具备的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征:①教师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地态度。②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与用自己的威信。③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④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5、师爱的涵义。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有教师心理智慧、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它既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又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同时还是建立良好师生关心的感情基础。6、师爱的特征。①师爱的职业对象性,教师必须爱学生②师爱的原则性,必须按照培养目标去严格要求的每个学生。③使爱的广博性,对于学生一视同仁,公平不偏。7、师爱的心理功能。①激励功能②感化功能③调节功能④榜样功能8、师爱的表现形式①关怀和爱护学生②尊重和信任学生③同情和理解学生④热情期望和严格要求⑤结合所任教学科实际9、分析题上课铃声刚刚停止,讲授经济学的贾老师提着书包匆匆走进教室。在宣布上课以后,他说:“我今天因为感冒,有些发烧,所以音量可能受影响,请同学们注意听讲。”他象往常一样先是讲评作业:“说实话,你们是我遇到的学习风气最差的班级,有的人写作业是三言两语应付老师,有的人是相互抄袭、欺骗自己。某某来了没有?某某某呢?站起来!你们已经两次没交作业了,知道吗?课下找我一下。本来我就不愿教书,遇到象你们这样的学生,我就更不想教了。”贾老师正式讲课了,他的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多彩,但是他的板书少,语速快,常常有许多学生听不清楚或听不明白,每当这时,贾老师看到一些学生迷惑不解的样子总是问大家:“听明白了吗?懂了吗?”下面都没有回音,于是他又继续讲课。临下课时,他的手机响了,他赶紧关掉,继续说:“下面的问题不是考试的重点,但我还是要讲一讲…...”下课铃声响了,贾老师对围着他提问的学生说:“对不起,我有急事。”然后匆匆地离开了教室。请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分析贾老师的教学过程。10.实例分析:赵老师是某大学的一位青年女讲师,今天她穿了一套漂亮的吊带裙,脚上穿着一双高级皮拖鞋,显得分外精神。她走进教室,把随身带来的教具放在讲台上,这才发现不少学生正在热烈讨论什么问题,连上课铃声都未注意到。她和蔼地向大家招手示意后便开始讲课:“……”她备课认真,讲得流畅而快速。她偶然注视一下学生,才发现有一些后排的学生又在开小差了。这是她最不愉快的事,便当场点名要求他们收敛。她讲到重点处,习惯地提高了音量,然而竟还有同学说没听清楚,要求重复。她上课的内容很丰富,常常到下课铃响才结束授课,然后布置一些作业。今天是她教学中最平常的一次,就这次教学活动而论,你认为她在哪些方面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11、从高校教师的职责和任务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现实意义第十章高校教学中的心理问题1、知识的概念只是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要表现。知识的类型:①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②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③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2、知识的学习是指在知识传递系统中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及占有,也就是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亦称知识的掌握。3、教学直观的形式及评价(P197)教学直观包括:①实物直观②模象直观③言语直观①实物直观:让学生直接感知实物来使其获得具体的感性经验。优点,与实际联系密切、真实、亲切。缺点,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常常混在一起,难以突出;另外,实物直观受时间、空间感官特性的限制,认识不一定清晰、准确。②模象直观:通过实物的模拟形象作为直观对象,使学生获得相应知识的一种直观方式。优点,可以根据需要,用扩大或缩小、动静结合、虚实互换等手段,突出事物本质要素。缺点,模象与实物有距离、有差别,只是模拟形象。③言语直观:借助于形象化的语言来使学生形成相应的知识表象的一种直观方式。优点,能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形象。缺点,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形成的表象鲜明、稳定和完整。4、问题解决的理论主要有哪些?①试误说与顿悟说②杜威的五步模式③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5、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①知识的储备②能力的高低③问题的难度④合理的步骤⑤原型的启发⑥情况和动机6、如何培养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①采用主动接受学习方式,辅以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和主动的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分析、有批判的进行学科的教学。②教师要注意制造适当的氛围,以利于间歇的解决。③让学生熟悉学科的基本理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便的问题,熟悉该学科特有的发现知识的策略,使学生严惩有分析的提出异议的态度,准确的使用阐述解题过程的习惯。④把要点放在课题知识上,放在特点的学科的问题解决的逻辑推理与策略上,放在问题有效解决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上。⑤理论联系实际7、如何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①积累创造素材②强化创造意识③培养创造人格④重视非逻辑思维⑤学习创造技法⑥形成创造氛围8、短时记忆也称操作记忆。他是瞬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是指信息保持大约为5秒到2分钟的记忆第十一章信息时代的高校教学心理1、计算机网络发展与普及带来的全新的教学形式现代化教学技术,现代教学媒体,网络教学,远程教学2、互联网对高等教育的正负效应正面:1、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教学信息的多媒体呈现,提高了学习效率;2、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教育网络化发展,构建了信息化的教育环境;3、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全方位开放,推动了教育社会化运行体系的建立;4、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多元化发展,适应了继续教育、终生教育的要求;5、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了教育的智能化,促进了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负面:网络垃圾网络犯罪网络成瘾缺少锻炼伦理失范自我认知不协调人家关系的障碍3、研究材料初步揭示,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大约发生在大学二年级末、三年级初。在你的教育工作中是否也发现了这种现象,请你谈谈对这转折时期的看法。参考答案:1.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情感、自我调控;2.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自我认知日趋辩证,自尊心占主导,自我调控更加自觉,是自我意识的转折期;3.联系自己教学中的实际,谈如何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4、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我们并不对教师说,你们得这样或那样做,但是,我们得对他们说,你们要研究你们想支配的那些心理现象的规律,并且在工作中考虑这些规律和那么想应用这些规律的情况。”请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谈谈自己的感想。参考答案:1.研究表明,心理学的规律是客观存在,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2.教师必须要研究学生的心理规律。3.应用这些规律的经验。4.违背这些规律的教训。第十二章高校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1、高校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1)教学测量\n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简称学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教学测量的目的在于考核教学成效,也就是考察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即学生内在的能力与品格等的形成状况。教学测量的目标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测量目标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而不能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测量的对象是学生内在的能力与品格等的形成状况,只能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进行间接测量。测验量表的科学性是有效教学测量的必要前提。教学成效是通过量化的学绩进行考察的。学绩是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命题的合理性与评分的客观性是有效教学测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2)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的分析及解释。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必须对学绩测验数据所表明的教学成效做出确切的诊断。诊断教学成效就是依据教学目标,运用学绩测验数据,判明学生知识、技能、策略的掌握程度及能力与品格的形成状况。②必须对教学的成败进行分析,并对改进今后教学工作做出明确的规定。教学评价不仅要了解学生能力与品格的形成状况,更要找出以往学习中的断裂点和断裂带,分析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2、效度和信度(1)测验的效度指测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即它能够测出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效度是科学测量工具最重要的质量指标。效度是相对的,一种测验对一定的目的是有效的,对其他目的和用途不一定有效。效度只能达到某种程度,不可能全有或全无。效度可以分为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实证效度三类。①内容效度。内容效度指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性,也就是测验所选的项目是否符合所要测量的东西,其代表性是否适当。②构想效度。构想效度指测验对某种理论的符合程度,目的在于用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对测验的结果加以解释及探讨。③实证效度。实证效度又称效标关联效度,指测验对处于特定的情境中的个体行为进行预测的有效程度。三种效度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内容效度和构想效度既是实证效度的保证,又要得到实证效度的支持;考察内容效度和实证效度可以帮助确定构想效度;用于测量某种构想的测验可以作为实证效度的预测源来使用。根据不同的需要,一个测验可以采用不同的效度。对教学测验而言,主要考虑取样的适当性,也就是内容效度。(2)测验的信度测验的信度又叫测验的可靠性,指测量的一致性程度。一个好的测量工具必须稳定可靠,即多次测量结果要保持一致,否则便不可信。高信度是使测验有效的一个必要条件。信度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①测验长度。取样的适当性直接影响测验的信度,增加长度是提高信度的一个有效方法。②测验难度。测验过难或太易,分数范围就会缩小,信度也将降低。要使信度达到最高,难度水平应是能产生最广分数分布。③施测对象因素。受测者的动机和焦虑的变化,也会影响测验信度。④施测过程因素。测验的环境条件影响测验的稳定性,导致测验信度下降。3、高校教学测量与评价对教学活动有何作用?1、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效;2、使教师调整改进教学;3、能更好促进学生学习;4、激发学生学习动机。4、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指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或者说预期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它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指导学习活动的进行等基本功能。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学目标为定向的,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必须明确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即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并以清晰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5、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和能力。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6、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辩证法,红军小战士刘炽随众听讲。毛泽东讲课乡音颇重,且辩证法理论过于思辨,刘不明所以,不久便在台前酣睡起来。旁有红军干部急欲唤醒刘,毛泽东微笑止之。n毛泽东在课堂上何以纵刘酣睡?参考答案:1.毛泽东讲课乡音颇重,且辩证法理论过于思辩,是毛自身的问题。2.毛泽东微笑止之,是毛泽东师爱的体现。3.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现象?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