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1.56 KB
- 2022-08-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储备经济学原理作者:祝和平首发:个人学术博客《中国思想-家》目录上篇:《从朝鲜经济说起:要重视储备》.........................................1一、解决朝鲜粮食安全,需要善用储备........................................1二、“按劳分配”并不是吃光喝尽............................................2三、中国道路与朝鲜改革....................................................2中篇:《储备经济学总论》.....................................................3一、储备保障,诱发新经济学革命............................................3二、市场优先,还是储备优先?..............................................4三、储备决定富裕..........................................................4四、市场经济崇尚短缺供应..................................................5五、摆正“为市场生产”和“为仓库生产”的关系..............................5六、储备经济学,与市场经济................................................6七、产品储备,和产能储备..................................................6八、一个简单的储备经济学模型——西红柿供应模型............................7十、储备经济学,富裕社会的经济学..........................................9下篇:《经济学模型的演变》...................................................9一、自给自足经济模型......................................................9二、市场经济模型.........................................................10三、储备经济学模型.......................................................10四、储备经济学的高级阶段.................................................11附录:相关理解难点和要点的简要阐述:.....................................111、品质消费之流变:大众产品必将让位于个性化产品.....................112、市场传导机制的效用与失效.........................................123、弱智的市场经济,让我们拒绝最优秀的产品而坚持只用破烂…….........134、储备和期货的区别.................................................145、“模块化”产业改造,彻底根治中国“气荒”.........................146、顺手批驳一下经济学界有关“去库存化”的死猪思想...................157、储备经济学与货币,该如何建立储备.................................178、资本和流通管理非为“解放生产力”,而只是出于统治需要.............179、储备经济学与计划经济区别在哪里?.................................1810、推行储备经济学不是搞国家资本主义.................................1911、人类已经站在了共产主义的大门口...................................20上篇:《从朝鲜经济说起:要重视储备》一、解决朝鲜粮食安全,需要善用储备中国人谈经济,“朝鲜如何如何”近年来一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在我看来,朝鲜的经济活力全无、人民贫弱是不对头的,至于弄到常闹饥荒、老停电,实在只有一个理由:这个国家真的缺乏顶尖经济人才。以粮食安全为例,网上盛传,时值近年,朝鲜也会发生大量饿死人的事情,实在是不可思议!有人说,这是计划经济惹的祸,好!下面我们就说说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按劳分配,在实行时有一个误区,就是人们总闹不清“贫穷”和“富裕”、“生产”和“分配”、“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原则上讲,“富裕”在很大程度上是“富余”状态的一种表现,而吃干喝尽手无余资则是人“一贫如洗”的真切写照。朝鲜能在现在——建国后的这么多年,依然摆脱不了人民的饥馑状态,只说明这么一个问题:其国家经济运行中太过忽视“积累”了。其国库中\n的粮食战略储备,和民间的自我储备都严重不足,压根不具备足够的抗风险性。粮食战略,从道理上讲,如果一个国家一年能吃饱,则除了连年大面积灾害、或者长久兵乱的情况,只要处理得当,年年都应该能吃饱,其奥妙就在善用储备。以三年保障为例,比较安全的做法是,冷静贯彻“新米入库,陈米出仓,吃一年备三年”的基本原则,不断循环操作,保持出入之间的动态平衡,把它运作平稳,一般来说抗拒饥荒基本够用了,如果能做到储备上的“保三看五”(确保三年安全,防备五年风险),则一个国家不管它采取何种经济制度,若还能闹得了饥荒,简直就是奇哉怪也!朝鲜闹得粮荒频发,产一年粮吃一年饭,“吃了上顿愁下顿”,显然是这一环做得不够。二、“按劳分配”并不是吃光喝尽“按劳分配”并不是吃光喝尽、把所有劳动成果全消耗掉不留储备,这是搞计划经济决策层很容易犯迷糊的一个理解误区(中国以往做计划,大致就是预算一年需求派一年的工,基本没有冗余储备的概念)。早期的社会主义实践者,似乎潜意识里都在惧怕财富的屯聚,仿佛社会财富的囤积真的会从根本上侵蚀“按劳分配”原则的纯洁性似的。认为财富囤积越多,少数分子利用这部分囤积参与社会的多次分配,不劳而获的机会必然越大(资本剥削,说白了就是利用囤积所造成的剥削),这其实不对!社会财富的良性储备,和实施“按劳分配”并没有本质冲突。储备是储备,分配是分配;储备的意思,只不过是指不完全消费、或延迟消费而已。公有制条件下——特别是朝鲜现阶段的公有制条件下,要形成比较健康的国家财富战略储备一般是非常便易的,比方说粮食,形象地说不过是“勒紧裤腰带”过几年艰苦日子,从牙齿缝里省出一部分存粮以备不时之需而已。欲要形成比较理想的粮食安全格局,国库储备充裕往往只是问题的一面,民库充裕也是非常必要的补充。所谓“民库”指的又是什么?——主要有这两种形式:人民家藏,商品流通。其实不要小瞧每家农户的小地窖,和以商品的形态被各种机构(当然也包括奸商)以流动价值的形式所囤积起来的蓄藏,它们往往才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的象征。国家治理得有没有问题,看国库看不来(因为看不到人家也不让看!),看它们(民库、市场)则比看什么都直观,中国人到过朝鲜的回来评价普遍不好,多数是从这个表面现象得出的结论。——从局外人的角度看,如果一个国家,民无余财,商品匮乏,我们还能有什么理由不认为它是一穷二白的呢?我不知道朝鲜人知不知道毛泽东“深挖洞广积粮”的著名战略,如果不知道,推荐借鉴!其实不光是粮食,任何关键物资都一样,充分重视储备,相信会为朝鲜人的生活带来改天换地般的新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不搞剥削),也不能仅仅满足干一天活吃一天饭,一天不干活立即就没饭吃那种紧张日子……——那,虽然的确是“按劳分配”了,却绝称不上理想;储备抵御风险,充足的储备抵御更大的风险。我们要懂得在“按劳分配”之外形成储备(充实国库)、在“按劳分配”之中形成储备(充实民库),只有做到了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三、中国道路与朝鲜改革据称,朝鲜也开始搞“经济改革”,个人很是有点担心,因为害怕它会照着中国的样子来,那可能就全毁了。中国的情况和朝鲜的不同,中国的商品经济、和市场化改革,目前也并没取得理想的结果,公允地说应该是成败参半,国内评价也是毁誉参半、反思的潮流正与日俱增,所以我并不主张朝鲜跟着学样,至少,目前还没到时机。\n“中国道路”可能会彪炳史册,取代苏联模式成为人类社会主义实践史上的又一座丰碑,但现在还不成样子。主要地讲,中、朝的不同可从以下两点理解:一、中国实行全计划,难度比较大,因为国家太大情况复杂,搞一刀切照顾不过来。但朝鲜不同,朝鲜的规模只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小省,发展一致性很好,实施全计划,照顾得细致点并不存在很大难度,反而比较有利于集中全国力量,把双手捏紧成拳头,促成经济上突飞猛进的发展。二、中国人和朝鲜人,虽然都有建设社会主义,推广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要求,适合中国人和适合朝鲜人的道路和形式却不一样。中国人和世界隔绝关起门来搞社会主义肯定定不行,但朝鲜人却完全有可能基本独立于资本世界之外,建造出一个更加符合理想范本的世外桃源。在目前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的背景中,中国人要有独立自主走自己道路的非凡勇气,朝鲜人其实更加需要这种勇气。摆脱苏联禁锢,排除中国干扰,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深入结合本国实际,朝鲜人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条适合中小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朝鲜道路”,并有希望提前一步进入共产。——这是我作为一个中国的理论工作者,对朝鲜这个国家所寄托的希望,顺便,也对大众媒体上以俯视眼光看朝鲜,并发表浅薄意见的夜郎自大之徒表示不屑。用中国一个省的标准看朝鲜,它绝对不是很弱而是非常的强,作为一帮局外人,能有建设性意见为友邻助力,那是大大的好;至于落到诋毁别人把人“说得”一无是处只为虚抬自己,实在是不异于“蜀犬吠日”。废话不多说,总而言之,要重视储备,这是我对朝鲜经济建设所提出的第一条建议。中篇:《储备经济学总论》一、储备保障,诱发新经济学革命如何理解“储备”?其实不难,它不过是“新品入库,存货出仓”的这个运作模式而已!就像是粮食,新粮入库、旧粮出仓周而复始,会对粮食安全起到最大的保障。当然这仅仅适合那些非“时尚”对个性化要求和“流行潮流”不太敏感的物品。——物资储备,当然要储备那些适合储备、不会被真的很快“淘汰”的东西,这是常识,就不废话了。即便不研究什么经济学,大家也能看到这么一个简单事实:借助强有力的储备保障,将使国家经济不再受到市场风险的严重冲击。比方说,头一年,某种产品生产严重过剩,对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第二年商家自主降低产能,可能又矫枉过正,造成了该产品的出产不足。如果没有储备安全的加保,这两年的生产决策偏差都将对商家造成巨大的损失,可能打击得许多企业无力为继,——因此造成破产、大量欠款、经济纠纷、银行坏账等等难缠的问题有多少就说不清了。现在有了充足的储备能力保障,商家对市场的预测即便不准,也不至于引起经济总体上的巨大震荡和供需结构失调。——对于那种今年过剩、明年不足的波动对消式生产,有储备保障的自主调节,足以平衡市场,令经济体健康平稳发展;而对于那些持续性生产过剩或者产能投入不足的失调性生产,国家也很容易通过对储备状态的监控,制定合理的宏观调控计划,指导生产布局的调整。储备保障概念的引入,会令社会物资生产格局(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物资生产格局)发生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像中国这样实行了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市场运行会比资本主义市场更稳定、企业生存风险会更小;而对于朝鲜那样实行全公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它们的生产计\n划将会变得更加傻瓜化。通过建立起完备的储备体系,朝鲜完全可以做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仅根据储备情况的提示下达生产任务,除那些比较稳定的常规性生产外(就业非常稳定),计划制定机构基本可以做到,看国民大致需要什么,就机动组织劳力集中生产什么。我敢肯定!如果朝鲜能建立起“基本社会物资上‘保三看五’的国家仓库体系”,在极短时间内让全国老百姓过上比较富足、大致上等同于“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生活,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神话!(所谓“按需分配”不过就是实现了取用自由的物资配给制而已)达到这个目标,用50年的时间建立储备,我想足够用了。总结一下,我们对朝鲜经济的基本设计,有以下几句话:其一、储备充盈=国民富足。其二、为仓库生产,不直接为市场生产;仓库充盈,人民富足,仓库空虚,人民饿肚。其三、最多20年,可建立起关键物资“保三看五”的国家仓储体系——令国家彻底摆脱贫穷。其四、仓储体系基本完备之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总原则是——紧跟世界消费水平的最前沿,什么好生产(或努力采购)什么,决不甘于满足低档消费!做到上面四条,朝鲜这么小的一个国家,50年初步实现共产不存任何悬念!二、市场优先,还是储备优先?市场经济,市场决定生产,生产产品为了卖产品,市场不要(并不是人不要,多数情况下实际是太多人买不起)就最好不生产,强行生产只会为企业带来灾难。因为市场需求总是远远小于社会民生真实的总需求,这样,市场规模对社会生产的绝对限制必将妨碍经济对民生的最大保障,而使得我们的社会供养永远停留在短缺供应的水平上。不言而喻,在摆脱了“市场需求决定生产”的市场经济束缚后,社会生产必将释放出它的最大潜力,此时,我们组织生产的目标,本质上说讲仅为形成合理储备,仓库空虚就是最有力的战斗号角,只要没有完成储备目标,就可闷头生产。这样不必考虑市场需求,仅为仓库生产,市场对生产力的限制瓶颈被自然突破。朝鲜没有健康的市场,此经济模型对它最适合。市场需求实质只是购买力的需求,说到底是一种金钱权利的表达,和社会人的自然需求是不一样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营体系,将资本世界“社会生产重点满足市场需求”的最高法则修定为“社会生产重点满足仓储需求”,不仅为世界踢开了一扇通向广阔天地的大门,更加有利于大幅改善经济运营和人民生活的质量。仓储优先的经济总原则下,社会生产的目标直取人的自然需求,而根本不必受制于市场直接购买力的限制,这对解放社会生产力的推动和对基本民生的改善意义是非同小可的!同样的社会生产能力、一样的年劳动付出量,市场优先,社会物资只能能满足一部分人一年的需求,而仓储优先,社会物资却可以满足所有人三年的需求(以“保三看五”的储备方案为例)。在市场优先的原则下,想要做到人民的普遍富裕,是一个不能完成的任务,即便经济再发达,无限发展下去也只能无限趋近这个理想状态;而仓储优先,则完全不存在这个限制,很容易就能形成两倍于需求以上的富余。三、储备决定富裕共产主义,是一种物资水平高度发达的社会,物资不发达,要实现共产主义,总归力不从心。——但是!如何才算做到了“物资水平高度发达”,以前大家都没有绕过这个弯,今天我们总算想明白了!要实现它,并不需要在资本上拼命,借助我们这里的储备实现思路,达到那个状态,简直太容易了!试想一下:设实际的社会消费总需求为1,我的仓库里却常态储备着3的物资量随时恭候取用,而且有无数样式任挑,你说!这个物资水平,是“发达”还是不“发达”、是勉强“发达”还是高度“发达”?!当然是发达、高度发达。\n原来,所谓“物资(水平)高度发达”的状态,其实质不过是储备高度发达的换一种说法而已!!!哈哈哈。。。这困扰了全世界无数社会学家数百年不能解决的天难问题,思路稍微一转,竟然被我们这么轻松的解决了!不嫌啰嗦,再重复一遍:什么叫富裕?——当我只需要消费1份事物,社会早准备好了3份、而且有数不清的样式任挑,那就叫富裕(冗余供应、多选性、和高质量,是我们对社会“富裕”的一般性诠释)。在这个真相启示下,理想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说到底只不过是仓储水平的高度发达而已!这个基本认识,我希望能深入人心。在现代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一般,年总消费1份必须由年总生产1份可靠保障,生活才能维持;共产主义,人民生活水平非常高,年总消费1份同样也是由大致上年总生产1份的水平可靠保障的,——生产VS消费的平衡事实上没有什么区别。区别的仅是:共产主义建立起了非常完备的仓储体系(常态富余储备≥2,国有余粮);而现代社会,这个仓储体系,尚很薄弱而已(常态富余储备大致为0~1,吃干喝尽)。如果说,共产主义社会仓储对消费的保障水平至少达到3:1以上,现代社会这个水平大致只在1:1~2:1。资本主义的经济学家们误以为货币(纸、黄金、数字)的存储才是社会富裕的标志和实指,那不异于画饼充饥,货币只不过是特定市场个体私有物权积累的一个凭据,在短缺经济中、对物资的不平等分配或许有用,但突破私有权益,对社会总体的富足而言它们无异于废纸!——(只有)仓储发达(才能)决定社会富裕,这是一个多么明显的命题呀!四、市场经济崇尚短缺供应(随手贴一则新闻:《乌克兰商人把粮食倒入黑海》英国《金融时报》RomanOlearchyk基辅报道2007年2月5日星期一随着保护主义贸易禁运进入第五个月,在曾被称为“欧洲粮仓”的乌克兰,粮食交易商们正把成千上万吨腐烂粮食投入黑海。乌克兰政府承诺在数周内放宽各类粮食的出口配额,但市场已经蒙受了逾1亿美元的损失。多数粮食的少量出口配额,以及完全禁止小麦出口,惊动了全球市场。由于一些最重要的产粮国出现歉收,全球市场本来就已在进行调整。交易商表示,乌克兰政府的限令,在推高全球价格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某些类别的粮食每吨价格上涨了20美元。)现代商品经济是一种抗拒仓储的经济模型,社会形成大量冗余储备,对商人而言,是灾难而不是好事——因为他们关心的只是钱,赚钱!妨碍了赚钱,就是要了商人们的命。富余储备是市场价格的杀手,所以,为了保持有利可图,世界上每一个商人都懂得,消灭富余储备(通过恶意囤积,或者直接销毁),令市场需求重回旺盛(就是短缺供应而已)以拉升物价的“技巧”。资本主义物资生产,产能过剩就是灾难,对这个大家并不陌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就是这么回事吗?为了保证赚钱,哪怕许多人饿死,也要把大量的粮食、牛奶等往大海里倒,否则谁都没得活。——当然,上例中乌克兰倒粮食主要还是因为禁运,声称倒的也是腐烂粮食,这说明这个国家的仓储体系和仓储水平都还很落后,禁运五个月就变成了那样……在“仓储决定富裕”的新经济原则下去看今天的那些经济学家,形象是比较滑稽的:他们,基本就是一帮痴迷纸片游戏和数字把戏的怪人,疯狂固执自以为高明,——并且不可理喻!因为他们的那些复杂把戏,其实是完全的没有必要。。。正如赌徒的“要赌不要命”,中了资本魔障的这些经济学家,也能做到“要钱不要民生”!这种人的行为上的病态,说到底,其实是“资本主义”经济模型本身的固有病态,我们的新经济思维,可以彻底治愈它。五、摆正“为市场生产”和“为仓库生产”的关系在建立起相当高水平的仓储体系之后,对朝鲜的那种“全公有+配给制”为主体的经济类型,一切围着“仓储”转,仓储要求怎样就怎样,必将成为国家组织生产的基本特\n色。但中国这样奉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将如何协调“仓储”和“市场”的关系?“为市场生产”和“为仓库生产”在国家经济决策中的位置该如何摆正?中国,因为需要保留可观的资本实力同国际资本巨头打仗、并尽量向世界输出经济领导力,“市场”和“仓储”必将在较长时间内和谐共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用我们的新经济观念诠释,其实就指的是公有制经济中“市场”和“仓储”并重、“为市场生产”同时也“为仓库生产”的这么一个发展阶段。(储备经济学体系和市场经济体系并驾齐驱,用强劲的储备实力为市场经济作后盾,这个课题我会有专门研究。)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其实也是建立在一个基本的仓储体系基础之上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现在比中国和朝鲜“更好”,不在于别的复杂花招,而只在于这个储备体系对社会财富的积累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旧的计划经济,它的仓储体系是十分脆弱的,根本不能形成足够规模的财富富积,对“按劳分配”理解的片面,也进一步地影响了这个制度的设计者和推行者们重“劳动”轻“储备”,疏于防范经济风险的习惯的形成。“储备决定富裕”,社会经济运营从吃干喝尽、零储备(供给:消费=)1:1的旧计划模式,到形成一定规模的流动价值储备、大致达到1:1~2:1水平的市场经济模式,我们用了10~30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中国人,对其间生活“富裕感”提升的体验是鲜活的。一个事实必须澄清:高储备不等于高消费和高浪费,相反,储备水平的提高,更加有利于规范消费,使社会消费在更好的控制中趋于理性。比方说,朝鲜人可以很好地保持它们的配给制,在社会物资储备极端富裕的条件下,依然过着一种比较合理,又非常节俭的高质量生活,而不助长那种不健康的奢靡风,令社会财富大量浪费。六、储备经济学,与市场经济我们这套“储备优先,以储备指导生产”的新经济学理念,是非常适合富裕社会经济状态的形成和稳定保持的,我们称之为储备经济学体系,它不同于以短缺经济为设定前提的市场经济体系。所谓市场经济体系,是指“市场优先,以市场需求指导生产”的经济学理念体系。从宏观视角历史地看,市场经济,实为储备经济学的一个阶段,它的基本特点是大致占据了社会物资储备保障系数曲线中1:1~2:1的这个狭小区段,这是个大致温饱到小康的社会总体富裕水平。市场优先阶段,社会富裕程度有限,社会储备保障系数刚刚跨越1:1的门槛,这个水平,仅仅是摆脱总体贫困,但离“吃不饱”状态不远而已,因为无法突破2:1的储备保障系数上限,市场经济对社会民生保障的限制很大,所以发展到一定高度就不利于人民富裕状态的提升和生活水平改善了。七、产品储备,和产能储备储备优先,有两重含义:第一重叫做“要储备能储备、适合储备的”,这是产品储备;第二重叫做“不适合储备、或者延长储备时间成本过高的,要做到随时可以生产”,这是产能储备。产品储备,很简单,比方说粮食、布匹、矿物、材料等;产能储备,大家也熟悉,比方说,时令蔬菜,不能指望种一季吃一年,产品不能长期储存,那就从生产上想办法,露天种植改用大棚种植,那就常种常有了。对产品储存,大家一般都有这个概念,相关的储存技术,历史积累也有不少。比方说,把不易长久储存的新菜变成干菜、腌菜、或者干脆借助高科技把它们变没,直接提取营养成分制成盒装药片、营养液等。对产能储存,一般人都没有形成概念,不光是种大棚菜,像手机电脑这样更新换代迅速,淘汰周期越来越短的高科技产品,我们也只能以形成充足产能的办法,紧随时代科技发展,随时提供足够满足社会需求的最新产品。追新鲜的消费,从成本考虑,必须储备产能;对时间因素相对不敏感或要求不高的消费,从成本考虑适于储备产品。这是个基本经验。\n储备优先的经济类型,自然要求储备技术和仓储体系建设水平要有一个突出的科研优先性原则加以保障,这肯定会激活一个产业链(现代仓储及物流业呀),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点。产品储备,要求一套先进的仓储保障体系;产能储备,要求一个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追新鲜的消费,属于稀缺品消费,储备产能、追求供需平衡,在尚且不能饱和满足所有人需求的情况下,用市场配置比较适合也比较科学;对时间因素要求不高的消费,或产能可以非常轻松超越需求的消费,改用产品储备思路,成本会更低廉,计划配给可能“反而”是最佳选择。八、一个简单的储备经济学模型——西红柿供应模型其实严格地讲,任何物品的储备,都有一个自己的“保鲜周期”限制——设这个参数为T,任何物品都有一个提高社会储备保障系数,以改善供应上的“富裕”状态的课题存在,比如说西红柿——要满足一定地区范围内西红柿的充裕供应,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大致的公式体系。令该地区物资集散基地的供应保障范围半径为R,物流保障铺遍全境的平均速度为V,则调一批西红柿,需要t=R/V的时间就可保障全境供应。这个t,我们定义其为西红柿在这个地区的供应保障周期。对于一个确定地区,其对西红柿这种产品的消费能力是有规律可循的,比方说,排除气候异常干扰,假设每个月的消费都是一样的,则每个月份它的平均消费总量一般来说时相对稳定,可以通过统计准确估计的,我们设这个总量为A。显然,为了保障居民消费,在一个月内,集散中心必须至少分发n=30/T批量的西红柿,每批发货均值约为a=A/n的量。为了保障不间断供应,供应保障周期t和货品保鲜周期T之间也必须满足一个基本的计算关系,即:把每批a的货品保障全境,保障周期t必须不得超出保鲜周期T。令m=T/t(m≥1),则为不出保鲜期,该地区西红柿货品的储备保障系数最大可以做到m-1:1,集散中心可以选择在仓库最多囤积(m-1)a的常备存量总货品,生产基地分n次发货,每批发货量a(常备富余仓储量在a~(m-1)a之间变化,只要不超低于a,一般来说,都相当于仓储A=na的效果);同样,也可以选择只在仓库囤积常备总量a的总货品,分nm次发货,每批发货量a/m。因为任何物流,都需要劳动力付出来支持,显而易见,仓库容量和物流保障劳动强度是一对矛盾。仓库建大一点,物流上发货的次数就可以少一点,住户吃到西红柿的新鲜程度就会稍差一点;仓储量调小一点,物流上发货次数就频繁一点,住户吃到的西红柿就新鲜一点。这个基本平衡,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原则上讲,以居民生活水平判断,当然以吃到更加新鲜西红柿的为高,为了获得更高的生活水平,必须用物流系统更加细致的劳动付出来换取。——“以服务换质量”,在富裕社会也是一样。以仓储为源头是上面的这个情况,其实直接以生产基地为源头计算,可能更能反映问题。我们假设棚栽西红柿的生产周期为T0,为了保障整个地区的稳定消费,T0和保鲜周期T之间会有一个基本关系,原则上存在一个参数h=T0/T,它和消费总量A=na共同决定种植土地的面积。其中h显然与建棚数目有关。根据生产规模设定,我们有三种典型方案可选:方案一大棚生产型,可设h个设计产量为A的大型菜棚,每隔T天采一棚。方案二中棚生产型,可设nh个设计产量为a的中型菜棚,每隔T/n天采一棚。方案三小棚生产型,可设nmh个设计产量为a/m的小型菜棚,每隔T/nm天采一棚。显然,最后一种小棚生产,居民吃到的西红柿最新鲜,生活质量最高,物流配送服务最细致,劳动运输成本也最高。\n上述理论模型为了计算方便假设每棚只采一轮,实际上可能会采好几轮的,假设采3轮、每轮产量变化不大、且采摘周期等于生产周期T0,则大棚总数量可以减为上面模型的1/3。另外,事实上,不同月份特定地区的居民对特定物品的消费统计是不一样的,这种细致统计,也会影响特定月份投入该物品实际生产的大棚数目的增减。一般来说,对于有经验的菜农而言,摸索出投产(西红柿的)大棚数目随月份不同而变化的经验曲线并不难,所以在理论计算模型上就不细致照顾了。一个菜棚可以种西红柿同样也可以种其它蔬菜,在如何调度菜棚,随月份变化种植不同蔬菜这个更复杂的问题上,相信也可以给出一个基本的计算模型可设计,这里也不研究了,总之,这一切均可程序化,采用计算机管理是不成问题的。不难看出,多数发达大城市其现有蔬菜供应保障系统,基本已经具备上述模型的雏形了。储备经济学原理,很多情况下不懂“经济学”的泥腿子们都在自觉运用,尽管非常初级,——经验会告诉他们该怎么配置生产、仓储、物流、销售的基本关系,以确保供应平稳、并减少腐烂浪费。对储备经济学感觉到陌生和抵触的,反倒只是那些“懂经济学”的人而已。……废话不多说,这样以保障区域为单位精确管理特定物品的生产及供应,有着非常“可怕”的简洁性,它对居民的生活水平保障极为到位。如果都用计算机做集中调度,则整个地区的全部种类蔬菜供应基本上可以做到数字化,并接近零浪费水平。相对于这种精密的物资区域配置模型,现在看上去莫测高深的市场经济模型、与曾经闹到一塌糊涂的计划经济模型,粗鄙浅陋得简直就像隐形战斗机、或航空母舰旁边的一只小木船……总结一下:至此,大家熟识的社会物资配置方案,将有三种基本选择——计划配置、市场配置、区域保障性配置。市场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比较适合那些宏观区域之间的物资调配。比方说,这里是产粮区,那里是工业区,那里是矿产区,这种跨地区间的物资调配,用市场配置至少不会显得蹩脚;而对于那些限制性较强的微观区域,则完全可以依托储备就地解决的内部物资配置问题,按需求进行准确的域物资配置系统根据上面讨论的计算模型,我们不难发挥想象,设计出一个几乎全自动的智能型区域物资配置系统,来支持一个高度富裕社区原型的现实构建,在这个社区里,全部的“经济学”将只须归结为四个字:“内”“外”“买”“卖”。社区对“内”基本实现按需分配,对“外”遵循市场交换;当然这要求,社区必须具备自己的产出能力,能向外“卖”出产品(或服务),以获得从别处“买”得人家生产出的产品(或服务)的权利。不管对“内”对“外”,是“买”还是“卖”,社区经济的依托基础,是它的完备的、高水平的物资储备体系;储备体系的维护是社区组织生产的核心和本社区居民关于经济生活的基本内容。以社区为单位研究智能型区域物资配置系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大锅饭”,其实并不一定如此。在社区之内,其实是可以进一步以家庭为单位,探讨物资配置问题的。对每个家庭而言,当然也存在“内”“外”“买”“卖”四个字。通过就业保障,切实确保每个家庭的收入水平,则每个人就都可以通过社区内市场自由购买自己的生活用品,满足生活需求了。细想一下,过去中国人纠缠的“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之争,说到底其实就是以社区为单位研究社会物资配置,还是以家庭(甚至个人)为单位研究社会物资配置的一个抉择。原则上讲,通过充分商品化,以建立储备为导向调度社会生产,不管采用集体企业还是全民自主创业的形式都能创造高水平生活。每个社区要建立储备,都需要向生产单位进行采购;有了采购动能,自然就能推动社会生产;各生产单位订单充裕,工人就有收入;工人有了收入,就能释放消费能量;而所\n有人的消费需求,又回过头来总体确定了各社区的储备规模……如此周而复始,……原则上体系运作平稳,基本可以做到各个社区生活水平大致相同。在这中间,货币,只充当一种流通工具,不具备所谓价值标尺职能。建立储备是大家生产的唯一目标,能买就买,要么就交换生产(以自己的剩余产品A换别人的剩余产品B,或者直接以替别人生产A来换取其替自己生产B),要么就自己缺什么生产什么,这种情况下,“赚钱”将不再成为每个企业的唯一生存法则。毫无疑问,“为仓库生产”必将会彻底改变整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在这种社会里,基本不会出现劳动力闲置——只要某项物资的储备指标没达到,“仓库所下达的生产指令”还没有被完成,大家就有的干、必须干;同样的,当年“仓库所下达的生产指令”被提前完成,本社区的成员基本都可以休假享受生活了。这也是和现在各国无论贫富,全体劳动者(除极少数失业者和“老板”们)一年到头被监禁在办公室和厂房里,做牛做马不知为何的生活大不相同的。十、储备经济学,富裕社会的经济学在这个以建立储备为导向(为仓库生产)的经济模式下,劳动的组织会像蚂蚁觅食一样自然而然,任何劳动者的基本生存来源基本是可以被充分保障的,所有人的人格独立,无须受今天短缺经济的胁迫,做任何自己不情愿的事以维持生存,所以,那时的经济,是健康并无比干净的,不会再有男盗女娼,不会再有那些以牺牲一部分人的人格尊严为代价换取另一部分人愉悦的变态服务业的盛行。中国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用在储备经济学所描绘的这个“富裕”的世界,是再恰当不过的。当人人生活富裕,任何人都不必向其他人低头,那种人压榨人、人控制人的病态人际关系自然解除,剩下的当然只是人人彬彬有礼彼此尊重的和谐关系。储备经济学,是一种普遍富裕的经济学,仓储的要求即是命令,为了达到并保持富裕的常态,所有人都能学会自觉参与劳动。这与以短缺经济为默认事实,并誓死捍卫这一事实的市场经济学不同,它不会借助构建人的等级观念来强迫人从事不公平的劳动。所有“政治”都是短缺经济下利益争夺的产物,消灭了短缺经济,同时也会消灭“政治”依附的根源。共产主义无政治,主要是因为普遍富裕的生活不需要“过度”政治。如果说,普遍富裕之后依然有所谓的政治,那么这个“政治”的唯一内容就是:社会上每一个自由人的自由发展。下篇:《经济学模型的演变》自古以来,任何经济学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数学模型上的。下面试图理出其中的准确脉络,并晓示其发展规律。一、自给自足经济模型毫无疑问,最简单的经济学模型,应该是这个:从流通视角看,这是一个单循环的闭环,包含了最朴质的经济学法则,和经济学管理所追求的两个最基础的两个平衡:生产供应消费产品满足需求一般我们认为,只有达成这两个基本平衡,经济体的运行才被认为是最健康的。历史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般就是以这个模型为蓝本发展起来的。自给自足经济模型,它的基本特点,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三句话:1、生产和消费环节全耦合;2、生产与消费单调循环;3、为了消费而生产。\n显然,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型,对生产力的限制很死,导致生产链非常短,产品加工度很低。二、市场经济模型大家非常熟悉的市场经济模型,也画个图,是这样的:显然,这个模型在自给自足模型中间加入了一个市场环节,隔断了“生产-消费”的单调循环,在实质上变成了两个相当独立的分立循环,即:生产和市场之间的循环、消费和市场之间的循环,图示如下:、这,对“生产”和“消费”显然都意味着一次充分的解放,但又因为其在事实上将“生产满足需求”的简单决策权力全权交由了资本家去处理,强烈的主观决定特色,使得社会生产和消费永远处于不匹配的波动之中。市场经济的空前复杂性、投机性和剧烈动荡性,从本质上讲其实都是源自这种主观特色的影响。市场经济模型,它的基本特点,总结也有三句话:1、生产和消费通过市场联系实现了半耦合关系;2、生产与市场、市场与消费分立循环;3、为了市场而生产。显然,市场经济模型中,消费者已基本不直接从工厂拿产品,而是主要向市场采购,生产力获得了相当程度的解放,社会化大生产初具规模,产业链比较长,生产大量采用流水线作业、产品加工度较高,大众商品占消费主导。三、储备经济学模型相比之下,我们的储备经济学模型,又是怎样的呢?看看这个:很显然,它事实上是在现有市场经济模型基础上,加入一个独立的储备环节,在“保三看五”的冗余供应理念指引下,本模型可以确保突破短缺供应瓶颈,达到较高的物资水平。我们也可以将这个模型拆解成了三个分离的循环,即:生产和储备之间的循环,储备和市场之间的循环,市场和消费之间的循环。图示如下:、、需要解释一下的是,这里的“三级加工”概念。初级加工,很简单主要与原材料生产及仓储技术相关,包括粮食生产及储藏、矿产开采及储备、材料制备(比如钢材、棉纺、化工材料等)、元部组配件制造(比如电子芯片、电路模块、汽车配件、工业组件等)……等;二级加工,主要与消费品制造相关,比方说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电器生产、汽车装配、棉布成衣……等等;\n三级加工,主要是包装工艺、个性化改造、市场营销(营销概念加工、文化主题提炼等)、及物流配送服务。储备经济学模型,它的基本特点,也有三句对应的话:1、生产经过储备、市场两环节的隔离,实现了和消费的基本分离,可视为一种无耦合关系;2、生产与储备、储备与市场、市场与消费分立循环;3、为了储备而生产。不难理解,储备环节的独立,和储备经济学的兴起,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储备经济模型中,工业品供应商已从工厂变成了各种储备和营销公司,市场已基本不从工厂直接拿产品;生产商的角色基本已经嬗变成为某个超级“全球备件库”的自觉材料提供人,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其产业链,可以无限延长,并且已经超脱工厂范围内的流水线作业局限,实现了全社会资源的任意配置,产品加工度几乎可以无限追加。在这种生产格局下,小众产品将逐渐成为消费主流。四、储备经济学的高级阶段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进一步发达,比方说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初步实现共产,商品经济已经高度成熟,市场一环会逐步退化,储备经济学模型最终将返璞归真,实质变成:同样可将其拆解成两个分立循环,即:生产和储备循环,储备和消费之间的直接循环,图示如下:、这里是真正的“只为仓库生产”,并直接以储备去满足消费。显然,它已经和大家所熟知的“按需分配”差相仿佛了……此一阶段的产品加工,前一半为“半成品加工”,主要是指物质生产,加工方式:社会化大生产,机器加工;后一半为“个性化加工”,主要是指文化附加,加工方式:个性化定制的小众生产,创意主导。一般来讲,任何不附带文化附加的纯物质“裸产品”均可视为半成品——其中甚至包括目前被大家认为是“成品”的(无牌)电视机、汽车等。附录:相关理解难点和要点的简要阐述:1、品质消费之流变:大众产品必将让位于个性化产品毫无疑问,当社会化大生产达到极高的发达阶段,标准化工艺会得到极大地深化和完善,机加工产品成本会得到极大降低;而个性化定制的创意价值,则会因为人工、艺术素养、文化感觉的大量投入,得到很大加强。当产品加工工艺的重心从纯物质的“裸产品”机加工生产,转移到文化附加上以后,社会创新将会呈现万紫千红的一派胜景。此时,我们所谓的“半成品加工”它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会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对“没有个性”的机加工产品,我们关心的只是它的质量和“随手就拿”的易得性,借助社会化大生产,对之建立起较高程度的冗余储备(比方说“保三看五”)\n是很轻松的。从现在的所谓OEM或者“贴牌”生产发展趋势,基本可以初步理解这里的内容。无牌的纯粹工业品,其利润占比小的可怜,大多数利润都被“品牌”所有者侵吞掉了。当然,贴牌生产,做的依然还是大众产品,和我们所说的个性化定制的小众产品是不一样的。纯工业品的生产,实际产能目前大都是“过剩”的,对非常廉价的“裸产品”,人们愁的从来都是“没销路”,而不是“产不了”。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发达,越来越多的厂家已经开始着力创立“自主品牌”,逐渐把产品加工的重心从纯工业品生产,转移向品牌营销。越来越多的“自主小品牌”如雨后春笋地产生,必然会越来越彻底地瓦解“大众品牌”的市场基础。这种趋势发展到极致,其实是和“个性化”生产的潮流相符合的。以电脑产业为例——目前的电脑市场,买品牌机不如买组装机,因为所谓品牌机其“文化附加”工作所包含的内涵,除了一个小小的logo标志,基本没有任何真实的内容,你把它视为一种欺骗也未为不可,因为品牌机和组装机,卖给用户的其实都是机加工的“裸产品”,而没有任何有形的文化附加(或者形式改装)劳动成果呈现给消费者。组装机和品牌机卖给消费者的其实是同一种东西;世界名牌“耐克”鞋其实就是在中国OEM提供的“白鞋”上贴块牌子后身价百倍的玩意儿;同样质量的苏州产鼠标,自己卖几美元,被贴上“罗技”的牌子再卖就要几十上百美元……纵观世界上所有的名牌产品,他们的“品牌文化”,除了文字资料和口头承诺,剩下的就只有让大家“心领神会”意淫“品质享受”的几句广告词而已了……所谓“品牌价值”在90%的衡量上,的确等同欺骗。当潮流转变,目前那些靠卖空“品牌”骗钱的商家们,开始学会把“文化附加”的工作做实,个性化服务、个性化定制的理念变得越来越深入人心,毫无疑问会最大限度归还消费者被欺诈掉的商品价值。(设想一下若中国联想开始致力于个性化PC设计,主推创意,并宣称“要让市场上见不到两台完全一样的个人电脑”,会为世界带来怎样的惊喜……)2、市场传导机制的效用与失效作为一个理解难点和要点,下面研究一下市场传导机制的效用与失效。市场传导,它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市场经济模型中,“为市场生产”,市场需求决定生产,这能指导生产商设计出民众最需要的大众商品,极为有利于商品繁荣,创造高质量生活。看到了市场传导机制的特殊功用,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储备经济学应该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了。储备经济学主张“为仓库生产”,当然不是蒙着眼闷头瞎生产一些蹩脚的东西——强迫别人接受。仓库管理员对此应该最有体会,把大量缺乏通用性、个体用途狭窄的东西放到一块,那就是一个垃圾堆,因为很难有人能够发现这种“储备”的现实价值并充分利用之。只有在商品制造工艺深度标准化的基础上,才能诞生真正成熟的储备经济学,而大幅提升社会物资的储备保障系数也才具备更加合理的基础。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有一个判别标志:就是产品制造的标准化工艺深度推进,和终端消费品的高度个性化。标准化和个性化的双重标准,显然势必将导致一种分化:即,产品储备,将越来越靠前地偏重于原材料、零件、部件、配件、半成品组件领域;而产能储备,将越来越靠后地侧重对小众终端客户的个性化服务。以汽车工业为例,发动机制造商会专攻设计性能最优异的发动机,传动、轮胎、底盘、电子控制、音响系统设计商们均专心做他们分内的事,这些东西形成冗余储备一般来说没问题,而且是储备种类、样式越齐全越好(最好做到应有尽有,没有专业DIY玩家想要而找不到的玩意);但面向终端客户,个性化定制和个性化改装,必将成为未来潮流,设想一下200年以后大街上跑的车具,会是个什么样子?——基本可以肯定,你能看到两辆完全一样的车子的机会将越来越少,那时候再开着大众化的“品牌车”上路,将是一件越来越没有面子的事情,人们会对你车子的外观设计“有\n没有个性”、具体的配置组合“够不够档次”更为津津乐道。在标准化和个性化的双重夹击下,人类的消费嗜好将从大众产品逐渐向小众产品转移,现在以大众商品消费为主导的市场经济背景下,被视为企业神经线的“市场传导机制”其实是会被逐步架空的。个性化消费,越来越直接地面对终端客户的消费意愿来设计最终产品,每个设计师的背后都是一个共同的(全球性的)高度标准化的零、组、配件储备仓库,供他们自由取用,自由创意组合、自由附加文化感觉,以迎合客户需求,提高服务质量。这种产业模式下,所谓市场传导,其实已经粗糙到不能满足现实商业要求了……3、弱智的市场经济,让我们拒绝最优秀的产品而坚持只用破烂……毫无疑问通过建立强大的储备,除了能可靠保障消费之外,还必将充分解放社会生产力,使之获得几乎无限的自由度。对此稍微解说一下。从单纯生产满足消费的观点上看——我们坚持认为,既然德国能生产出奔驰宝马法拉利这样的高水平汽车,大量中国这样的国家依然在从零开始,大力发展自己的“民族破车工业”;全球各地的马路上依然主要跑的是什么长安、金杯、吉利、江淮、塔塔……那样的破车,是极度不合理的。最合理的经济模型,必然是这样:厉行专业化,先尖端突破,然后(全球)最大化普及。德国奔驰宝马法拉利既然已经被制造出来,全球马路上本来就应该跑的全是奔驰宝马法拉利,这才对头。是什么导致了世界各国不由自主,只能选择“小而全”、“大而全”的“完备国内产业体系”,几近变态地什么都“自力更生”,大量浪费地球资源,坚持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并且只用破烂、拒绝优秀产品?毫无疑问,那是整个世界经济学理论相当弱智,把六十亿地球人搞得误入了歧途,整体犯蠢的必然结果。这一点上计算机工业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目前全球个人电脑大都用英特尔芯片组,其他不够档次的破烂货根本不会成为大众选择,这导致全球个人电脑不管品牌、设计风格有多少,大都具备了英特尔品质的事实。我们想要让全球汽车最终也都具备奔驰品质,唯一的策略就是学计算机产业,深度专业化标准化、大幅降低配件价格,而把赢利重点转移向汽车组装及装饰、个性化定制和改装的环节上来,让大家只选最好的硬件配置,而主要去赚个性化服务的钱,如此不出50年,全球马路上跑的应该也就都是奔驰宝马法拉利了。——这好像并没多么叛经离道、不可思议吧?看看当今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宏观发展趋势就知道了,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度,一般都沿着一条明显的主线前进:从第一产业为主过渡到第二产业为主,再从第二产业为主过渡到第三产业为主。所谓第一产业,即农业;所谓第二产业,为工业;而第三产业呢,是服务业。什么是“从第二产业为主过渡到第三产业为主”?通俗解读,就是从主要靠卖工业品赚钱,转向主要靠卖服务赚钱。工业品,就是上面所讲的“裸产品”,而“个性化服务”,可不就是服务业吗!相比“鼓励人用破烂”的弱智市场经济学,储备经济学体系,它的“智商”要高很多。储备经济学只关注储备指标的完成,而不关心你通过什么途径。一个社区自己可以只生产一种产品,然后通过市场交易,采购其他自己不生产的东西建立自己的储备,过上非常富足而安全的生活,原则上,一个国家也可以。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达,在良好的国际专业化分工和自由贸易的基础上,各种工业品的廉价易得性,确定了它们可以被大量储备形成“全球配件仓库”的性质。各国只需专心做好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并把自己的好东西也加到“全球配件仓库”中,任人自由选购。当各种工业品的储备量都足够大,则需求交换的结果,必然是世界各国的人们均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任何工业品,来满足国民的生存生活需要。——而且是,需求有多大,生产就能轻松扩容到\n多少!无论是什么工业品,只要是有需求,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平台上,就总能在极短时间内做到供过于求。这是人类社会现阶段早已经达到的高度,在这种条件下,全球依然受到“短缺经济”的桎梏,多数人生活在赤贫和死亡边缘,是没天理的。当然,各国都在变态地追求“自力更生”试图什么都做到国产化,说到底还是出于防范供给安全的考虑。但,防范供给安全,并不只有国产化一条羊肠小道可走,推行全球贸易自由化、建立高储备,都是更明智得选择。欲令一个国家对自己的物资供给安全放心,都需要多大的储备水平才行?我的看法是“保三看五”,能达到这个水平,大致足矣……而,所有重要国民物资保障水平均达到了“保三看五”,又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它的最简单表述就是:“物质水平高度发达。”储备保障安全,强大的储备,保障更大的供给安全;而更高的安全保障能力,必将促进国际分工更进一步的专业化;国际分工的高度专业化,又必然加强国与国的经济依存度;国与国的经济依存度越强,发生战争的机会就越小,世界就越安全。。。A国人专心造最好的工业品a自由贸易,用赚来的钱买其他国家B、C、D……生产的最好的b、c、d……来建立国民物资储备,所有国家都是一样。这样,生产者只生产最好的产品,消费者只消费最好的产品,又谁都做到了基本社会物资的“保三看五”,当整个新的经济体系运行平稳,那时候的世界,谁想说它不能实现共产都没有理由了吧?……4、储备和期货的区别一句话说明:期货依然是短缺经济下的一种经济工具。期货,是现在还没有被生产出来的产品,而储备,则是在已经被生产出来的产品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进行期货交易的市场,本质上说,依然奉行“为市场生产”的最高法则,崇尚的依然是短缺供应,并没真正做到社会物资(供应)水平的高度发达。期货交易,实现了商品生产的深度订单化,有助于社会物资生产体系运行的稳定性和产能分配的提前布局。但本质上依然没有摆脱物资供应安全威胁,依然非常不稳定,具备强烈的主观投机色彩(看看大豆、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巨大波动吧)。和直接建立储备相比,经济安全保障系数不可同日而语。举个例子:粮食我不管有多少死脑壳抱着市场教条不放,而对储备经济学原理不以为然,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无可辩驳的——任何一个国家,只要能够建立起“保三看五”的国家粮食仓储体系、主要粮食产品的社会储备系数达到3:1以上,这个国家基本就可以永远摆脱饥荒威胁,做到丰衣足食。除此而外,你别无它途!在期货交易的基础平台上,产生不了商品生产深度标准化和个性化的发展冲动,也建立不起可供全球自由取用、进行个性化加工的超级“备件仓库”。无力做到基本社会物资“保三看五”的储备水平,也不利于国际产业分工的极度深化,各国出于物资供应安全考虑,依然会本能地追求建立“大而全”“小而全”的国内产业体系,来摆脱外向型经济依赖、以确保不受制于人,人们依然会“死性不改”地拒绝最优秀产品,而坚持只用破烂。国际产业分工得不到高度深化,国与国之间的产业依存度较低,因狭隘利益矛盾而激发政治甚至军事冲突的门槛当然也高不了,这也会使得国际安全和全球局势稳定长期停留在一个较低水平上,世界大同遥遥无期,人类总文明当然也会因此迟迟得不到应有的进化……一句话:显然的!期货,代替不了储备。5、“模块化”产业改造,彻底根治中国“气荒”2009年11月的一场持续一周的大范围早雪,搞得中国众多大城市“断气”,舆论一片哗然。就像朝鲜的粮食危机,此次供应风波,也充分暴露了中国天然气供链的脆弱性。据称,发达国家的城市地下天然气站,储备率高达15%,而中国只有3%,上游供应\n波动、管线故障、或者天气异常造成需求骤变等,稍稍动荡一下,就会直接传导到最终消费者,这是造成本次“气荒”的主要原因。储备环节独立,让油气生产商开始“为仓库生产”、让市场逐渐学会向储备环节(各大储气站)要气,并在此基础上确保建立起高储备系数,——初步形成“储备经济学”的运营模型,我们以为才是彻底解决中国天然气供应脆弱问题的根本途径。燃气供应模式储备化,并不一定必然等同于“私有化”,这个东西照样可以先以大国有的形式筹建“中国天然气储备总公司”,进行通体布局。作为一个独立经营的储备公司,“中国天然气储备总公司”显然具备对燃气的自由采购权,原则上,中石油只是它的一个供应商而已,如果其供给能力不足,“中国天然气储备公司”完全有权力通过国际采购来达到自己建立高储备率的战略目的。——别说15%的西方发达国家水平,即便50%、100%、150%、200%都是可以设想的,天然气是一种压缩储备的燃料,不像石油,即便建立200%的高储备率,大量囤气,参与国际投机(彻底改变原有竞争格局!)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中国油气巨头,以“大而全”的框架进行国有垄断,体制非常落后,必须打破其产供销一条龙的运营模式,而改为模块化运作。我们的思路是:将原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巨头定位为,油气、化工产品的生产商,而将储备、市场营销两块从主体上剥离出来,分别成立公司。由储备公司充当实际供应商的角色;而将销售公司定位为销售商。从此形成销售商向供应商拿货,而供应商向生产商拿货的基本市场规范。需要提醒的是,实现了上述模块化改造,同时也宣布了对中国油品供应市场传统垄断格局的破除,原则上销售商具备自由选择供应商的权力,而供应商也必然具备自由选择生产商的权力。环节采购权的释放,毫无疑问会为市场带来无限生机,但这不代表政府宣布从此放弃对能源行业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的权利。为了确保对国家经济命脉的把控能力,我们认为,保留三巨头、储备公司、和销售公司的国有(和控股)性质,是必要的,而国家宏调,则可以逐步从对生产、销售两环节直接插手退出,而重点向储备环节偏移,——也就是说以后国家发改委将只关心油品储备环节,各项储备指标的完成与微调,其余基本可以不管。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趋势来讲,巨型企业公有化入情入理。我们坚持认为,对重点战略行业,国有化没有毛病,模块不清,“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才是大毛病。传统大国企,“产供销”一条龙,内部利益纠葛繁乱,隐蔽利益流向失控,非常不利于财务管理,这对政府监管和普通民众利益都是一种伤害,所谓“国企垄断”,臭名昭著,大多数原因都是由此而来。多年的沉疴旧病屡治无效,相信进行模块化改造后,很快就能神清气爽面貌一新,不独石油行业为然,其他资源相关行业无不如此。6、谈中国钢企结构调整,顺手批驳一下经济学界有关“去库存化”的死猪思想据资料估计,2009年中国钢材存量或逾8000万吨,资源供应增量或超1亿吨,各大钢厂在产能严重过剩、急需重组的背景下,都在为“消灭存量”骚破秃头,各个俨然把这当成了存亡攸关的大事。一窝被西方经济学教条水泥灌脑,丧失了思维能力的经济学者、经济学家,面对企业困境什么高见都提不出来,只会念经一般在那里猛念紧箍咒:“去库存化啊去库存化呀!”所谓去库存化,实质上是让人做什么呢?——降价抛售,甭管市场反应怎么样,甭管未来路该怎么走,先把仓库清空,赔多少钱都在所不惜,好歹也要把存货换成现金流再说。我就禁不住要骂一句了,——“不去库存化,会死啊!”中国钢企,结构调整之所以这么被动,问题出在哪里?傻子都知道,那不单纯是企业决策无能或者商品生产盲目造成的,而主要来自产业结构脆弱,本来就经不起市场波动。产业结构脆弱,有两个表现:其一,产品种类单调层次较低,并且生产扎堆调整惰性大,一死一大窝;其二,产品供应链脆弱,缺乏起码的缓冲,销路一受阻就只能眼睁睁憋死。\n这次金融危机真的很好,一下子就把所有问题暴露出来了,在这种状况下,像死猪一样去生推“结构调整”、死猪一样去蠢讲“去库存化”,半点建设性意义都没有,基本等同劝一个站在悬崖边走投无路的倒霉鬼说,“跳吧!这是你唯一的出路……”——那还用你劝?!!!中国钢企调结构,并不只是兼并重组那么简单,要能极大改观整个产业结构的脆弱性,才算抓住了要领,不然你把面团揉来揉去,本质问题解决不了,除了“断尾求生”还能什么更大意义?具体地讲,对策不难,还是两条:一,企业兼并重组要致力于彻底改观产品单一层次低和生产扎堆的恶劣生产格局;二,要强化产品供应链,引进有效的存量缓冲机制。第一条,这里懒得说,那基本是资本和企业决策层说话的事情,局外空讲并不能决定什么;第二条,却是可以说一说的。什么叫“引进有效的存量缓冲机制”呢?说具体点,就是独立“储备”环节介入,大致建立起符合第三节“储备经济学模型”规范的经济范式。这个,难吗?无非就是调集资本,成立储备型公司,大量收购各大钢厂的库存,救起它们的半条命,好让它们甩掉包袱集中精力解决好产品单一层次低和生产扎堆的问题,以脱胎换骨、形成新的市场生存能力而已。在储备层面上看,钢材供应,其实也类似于粮食“新粮入库旧粮出仓”、“保三看五”的问题。钢材收储问题,大多数水泥脑转不动弯,是个心结和理解难点,说多点:一,中国钢企年出产增量1亿吨钢材,若建立3亿吨收储的当量,其消化能力,不仅能轻松吃掉现有8000万吨存量,还有能力让所有钢企维持现有产能继续生产两年,——换句话说,通过收储,我们可以为中国钢铁赢得长达两年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时间。这意味着什么?每个经济学家、钢企及国家决策层成员都可以想想,我自己的看法是:从容。它可以令我们的结构调整变得相当“从容”,各大钢企甚至连“断尾求生”的损失也都可以免掉,而中国经济总体呢,当然也无需背负巨大的损失,因为收储的钢材,延时出售在定价上也可以做到相当从容。二,钢材收储,是有严格质量门槛限制的,为了确保销路,一般来讲我们只收最优质的产品,这会改变整个钢铁产业的产业格局,在强大冗余储备面前,钢企自己再对市场供应劣质产品会变得没有任何价格竞争力。储备经济学鼓励人只用最好,市场经济学让人只用破烂,对钢铁产业亦是如此。三,在建立了强大储备的前提下,国家宏观调控钢铁产能,不管是下达减产还是增产的指令,帮企业规避风险会非常从容而有力。这样即便再次遭遇经济危机,其经济风险也不会直接传导到我国钢企身上。比方说,目下钢铁产能严重过剩,我们的减产计划就可以延迟1~2年执行,——但谁又清楚,2年之后,危机已经安然度过,市场还需不需要我们减产呢?四,储备财富的资本当量问题,3亿吨优质钢材,以3000元每吨的价格计算,总价值量就是9000亿人民币的财富当量,说实话这并不是一个太大的数目。不管直接发行货币还是借贷均能解决资金问题,做好产业的整体协调,一般5年就能周转过来。五,我以前提出过“挖坑理论玩转经济增速”,其实“建立储备”也可以“玩转经济增速”的。任何国家均可以通过建立储备的办法,提速经济发展,并形成摸得着看得见的巨大财富积累。不独钢铁为然,其他基本矿物、粮食、材料、基础配件……等均能如此,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中国目前社会财富总量大致60万亿,通过建立储备,很容易在数年间把盘子做大到80万亿、120万亿,雄厚的物资基础建立起来,“国力”的增强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实。对中国钢铁产业而言,借助过剩产能来建立储备,实现从市场经济向储备经济学的升级换代,是一举三得的事情。第一它为我们搞产业调整争得了宝贵的反应时间;第二它增加了国家的有形财富积累,有利于富国强民;第三就是它贡献了相当当量的GDP增长,有利于解决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看到这些好处,再评价僵化的“去库存化”,的确是彻头彻尾的死猪思想……\n7、储备经济学与货币,该如何建立储备货币化实物,实物化货币。这个可逆操作,在建立超强储备的过程中会非常有用。建国早期,中国大兴水利,大修梯田,据称,光毛时代兴建的水库,用投资衡量,就以十数万亿元计,放到现在,绝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打死如今发改委和财政部的众位,他们都不可能做到……谁不服气可以站出来申辩)。如今中国能够基本做到粮食自给,没有毛时代的这些底子打基础,可以断定是不可能的。我们的问题就来了:发展经济,太多本质工作和一些真正的“大游戏”,其实是对GDP统计隐形的,当你试图用常规的财务管理和资本思维来琢磨它们,你就已经宣判了自己的无能。西方经济学不是一切,在这个看起来“博大精深”、“高”的令全世界自认为科班出身的经济人才不禁跪拜的学术体系之外,其实还有一个真实完整的世界。“那帮”装高人装的叫人忍无可忍的水泥脑袋们,死也要竭力表现他们对新经济学原理的无聊抵触。这些人压根就想不通,“储备”经济学,这么颠覆传统商业理念的东西,该怎么搞、又怎么可能被世界接受。他们的根本毛病,就在于鼠目寸光,看不到西经教条之外的一个完整世界。用货币解读,所谓改革开放,中国的创富过程,基本就是一个实物货币化的进程;建立储备,则取的是一个逆过程——货币实物化。保持货币财富和实物财富的平衡,并且动用金融技巧,控制好通货,确保流通不陷入紊乱,这两个过程都没问题。改革开放30年,中国广义货币投放,年增长率持续保持在20%以上,这对任何西方国家都是不可思议的,但中国,没问题!——因为那主要只是将大量实有社会财富变成了可货币衡量的“资产”而已;同样的,建立储备,可能也需要先直接发行一些货币,然后生产实物,充当冗余财富储备起来,这个过程,理论上讲依然保持了实物财富增加和货币投放的平衡,操作得当的话,并不必然对社会造成很大通货膨胀压力。这点东西,有些人理解困难,但有些人理解就很轻松,反正道理很简单。请大家牢牢记住这句话:本币层面上,货币只是一个流通股工具而已。上节例子中,你把3亿吨的钢材卖向国外换来大堆的美元,再到国际上采购其他商品,原则上讲和把它卖给本国储备公司,获得大堆人民币,然后换美元再到国际上采购商品没有太大区别。这个过程,只要控制好人民币流通体系不被恶性通货膨胀搞垮,基本上和“美元洗劫”,通过货币游戏敛聚真实财富——是同一机制。脱离金本位约束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漏洞百出的破烂机制,空手套白狼的大游戏,可玩的其实有很多。这是死学西方经济学不明就里的“那帮”水泥脑袋们所不敢想象的。钢材是这种东西,只要不锈蚀成废料,今年产的钢材和10年后产的钢材基本是一样的。这是种耐储备产品,即便存5~10亿吨(折合1.5~3万亿人民币)也不见得有什么不可以。钢材如此,其他各种材料也类似。通过持之以恒的现实财富储备(就像毛修水利、造梯田那样……),来造就物质资料上应有尽有、极大丰富的国力基础,中国人会在短短数十年间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富强国家。如果什么都能做到“保三看五”水平,即便你不认为世界上存在什么共产主义,它也离共产主义差不太远了。拼有现实价值的财富储备增强国力,要比单纯拼狭隘的GDP和虚幻的“资本规模”增强国力更有谱。以中国为例,在经济自然增长(8%~12%)之外,大致每年预算2%的经济增长用于建立冗余财富储备,大致50~100年内就能做到基本社会物资供应的“保三看五”,达到初级共产主义的物质水平。中国可以,其他国家同样没道理不可以。这个真的是一点都不难!8、资本和流通管理非为“解放生产力”,而只是出于统治需要正如本人一贯所言:货币,是我们以牧天下之鞭。在冗余生产的视角上看,资本和流通管理原则上不是用来“解放”生产力的,恰恰相反,这个东西的作用,是用来自觉限制产能、在社会资源大致可控的前提下,进行短缺性生产。\n——毫无疑问,只有刻意制造短缺,才能确保大部分人的脖子被“别人”掐在手中。如果告别了短缺,这个世界上还有谁能对谁形成持久统治?而,告别短缺,真的很难吗?一点都不!人类早就能做到对任何具体产品同时形成三倍以上于总需求的供应水平了。恰是那些声称要给予大众“自由”的东西先要把我们锁进镣铐,恰是那些假设能创造“富裕”的东西制造了世界的贫穷。这世界,一群不知道是聪明还是愚蠢的被称之为“人”的社会动物,世代都在玩着这么一个自欺欺人的大游戏,而且拒绝根本改变规则,如果能看清这点真相,人人都是哲人。经济资本化,本质目的不是为了“促进生产”,而只是为了某些人控制社会资源的方便。资本,换句话说就是一个控制世界的超级武器,——和现在所谓“碳交易”、过去的石油、更远的黄金、和一直以来的粮食(这些被广泛认可为“大武器”的东西)一样。经济学家从单纯角度热衷数字游戏,认为这就是天道,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的唯一可靠的科学途径,那是相当白痴的。如果,政府不为征收税赋,财政管理和经济决策部门根本没必要存在,完全“自由”的社会化大生产,毫无疑问会最大限度的释放社会活力,制造更多财富(——当然那不一定利于共同富裕),——众所周知“完全自由市场经济”才是西方人热衷的理想经济模型。如果,富人不为更方便控制社会资源,“资本化”、“市场化”也不会成为学界和政界矢志不渝,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奋斗目标。从本质上讲,大多数以“发展经济”“为社会创富”为价值追求才坚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西方经济学家,都是不折不扣的形而上学,和社会机械论者,那是相当的死板的一群人。中国有一个古老的笑话,是说一个老妈妈生了一个又蠢又懒的的傻儿子,有一次出远门,做了一个很大的烧饼圈戴在他的脖子上,不料等出门回来时发现,那个蠢东西还是饿死掉了,而他脖子上带着的烧饼圈除了嘴巴能够直接碰到的地方被咬了一口,其余全在……目前中国痴迷西经,脑袋里除了“资本”、“市场”不知道还能装点什么的经济学论者,在我看来真和那只会用嘴巴咬炒饼,忘了自己还有手脚,是个能力健全的活人的蠢货没多大不同。工具给他们带来的竟然不是智能的延长,而主要是作茧自缚,这究竟是智力不足还是懒病发作,值得很多人研究……9、储备经济学与计划经济区别在哪里?储备经济学模型,它与计划经济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1、计划经济,依靠行政指令组织生产;储备经济学,靠储备系数调控市场,基本是非行政性的。2、计划经济,生产单位按计划生产,基本不怕产品没人要;储备经济学,储备环节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其采购,一般采用订单和公开招标(采购订单化、市场化)。3、如果说储备经济学,政府也会干预经济,那么其干预的对象将主要是储备环节,国家宏调,也主要依托储备平台,其他基本不管;计划经济,政府干涉的直接是产供销全领域。4、储备经济学,建立超级“备件库”,储备的大都不再是终端消费品;计划经济,计划的却是全领域、重点保障终端消费品。5、储备经济学,“三级加工”的流程模块性非常强,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工艺标准化程度越来越深,产业链几乎可以无限延长;计划经济,则是囫囵一块,专业化和标准化基本丧失推动、产业链稍微长点,主观强加的经济决策就显得力不从心了。6、储备经济学,追求的价值目标和计划经济完全不同,它追求最优消费、力求达到理想的高储备系数;计划经济,基本也是鼓励人只用自己生产的破烂,很难达到比较高的物质消费水平。\n7、储备经济学,鼓励资源和生产力的全球化配置,不追求什么都“自力更生”,只要能达成储备指标,管你自己生产还是采购都行;计划经济学,最追求“自力更生”,产业结构以“大而全、小而全”为特色,根本无从“计划”自己产业结构中缺失、或者力所不及的环节。8、储备经济学,以建立高储备,和追求全球贸易自由化、产业专业化为保障物资供给安全的主要思路;计划经济以“国产化”为保障物资供给安全的主要思路。9、储备经济学,倡导社会消费潮流的小众化、个性化,物质水平越来越高;计划经济,只能停留在大众化消费的低水平阶段。……严格地讲,计划经济,基本上就是一个现代化、工业化背景下的“自给自足”经济模型,和储备经济学模型,差了两代,是个相当落后的经济学体系。早期计划经济,注重埋头苦干创造财富,也有点类似于储备经济学的高级阶段那个模型,那又是最先进的。中苏建国初经济高速增长,基本是受益于此——直取生产满足消费的经济学实质不理市场弱小的钳制——因此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了巨量的社会财富。不妨还说说朝鲜:朝鲜的现状,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储备经济学原理,直取根本,用上述最先进的经济学理念去搞过内建设,短时间超越中国,做到初步共产是相对容易的。一个小国,搞小而全相对成本比较高,要致力培植绝对优势产业,去参与国际分工,提升本国竞争力和物资保障水平,是我对朝鲜经济的第二条建议。朝鲜,要搞储备经济学(高级阶段的那个模型),而不要搞计划经济,这至关重要。10、推行储备经济学不是搞国家资本主义形成高储备,可能初期会借助国家资本力量,通过成立国有储备公司建储、并用强大的高质量储备来规范自由市场,以达到令储备环节获得独立,强行改变市场规则形成新模型的战略目的,但和国家资本主义还是两回事。首先,国资建立储备,其采购也是全球范围内的自由采购,只要达成储备指标,采购谁的东西无所谓,经济视野并不局限于“国家”。其次,国资建储,在一定时间内形成对市场供货权的绝对垄断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但仅为建立新经济模型的阶段需要,储备环节独立确立新规则后,储备公司本身的市场化也必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改革目标,国资寡头垄断,并不一定能最佳胜任储备经济学模型的需要。储备公司经营的多元化经营和竞争机制引进,并不一定支持国家资本主义。再次,储备环节独立,并不是一种新鲜事物,本身也不是走国家资本主义路子的,——现代商贸物流业,其实就是这种东西的雏形。做贸易公司的就是一个“储备”中间环节,不过其储备系数总体不高尚属于1:1~2:1的市场经济“流动价值储备”罢了;物流公司,其业务形式在中篇“西红柿供应模型”也有明确论述,它和仓储的关系是密不可分,有机统一的。想要仓库建的小一点物流就得跑得勤一点,想要物流省点劳动力成本仓库就得建的大一点。最后,传统市场经济模型中,政府抗拒和打击贸易商囤积大量货物操控市场价格,在“国家”看来贸易商大量囤积商品恰恰会干扰市场供应链条、造成供需紊乱,这是“国家\n资本主义”视角理解储备经济学自相矛盾的又一重大肌体排异。11、人类已经站在了共产主义的大门口以储备系数为鉴别,则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经济模型均可看做储备经济学的一个阶段。自给自足模型,和具备非常强烈的“自给自足”特征的计划经济模型(中国前30年和现在的朝鲜外向依赖性几乎为零,众所周知),追求的社会总体储备系数一般会自然锁定为1:1;市场经济,建立了一定规模的流动价值储备,一般可以超出1:1的社会储备水平,但所行非远,因为机制性的抗拒因素(“重商主义”刻意经营短缺以牟利的恶习难改),这种模型是很难超出2:1的社会储备上限的,——没等达到那个水平,就爆发经济危机了。只有我们的储备经济学模型,才能够突破2:1的储备系数,令社会达到普遍富裕的理想阶段。在储备经济学框架下,解读共产主义,是非常简单的,那不过就是社会物资储备系数达到3:1以上——“物质水平高度发达”,彻底摆脱了“短缺供应”的人类经济发展阶段而已。水泥脑袋们认为共产主义遥不可及,却不知道,自己的确已经站在了共产的大门口了。以中国为例,从1:1的“物资发达水平”,到1:1~2:1的阶段我们只用了20~30年;不存在任何悬念,要将这个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1~3:1,再用20~30年足矣!当社会“物资发达水平”达到3:1以上,“按需分配”基本就具备条件了。而从2:1~3:1到3:1以上,需要多少时间?——最多也是20~30年……综合起来看看:以中国现有的基础,但从最本质的“物资保障水平”上衡量,大致还需要50年,就可以进入“共产”!这个结论,是不是令所有人吃惊?……但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吃惊,或者会感到不可思议?这需要每个人自我诊断一下,自己的脑袋里,是什么东西在形成“智力障碍”,以至于让你的思想转不过弯了。如果大家认真看过我们这篇《储备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缺乏逻辑基础》一文,就基本能找到病根了。从1:1到2:1,从2:1到3:1,生产力因素不是问题,难的是经济模式的选择和重建。适于1:1模型的,不适于2:1,适于2:1的模型不适于3:1,这个东西很有点像武侠小说中的练功晋级,和脱胎换骨破蛹化蝶的新生。不要执着于旧的已经落后的经济模型,以储备经济学原理原理简单思维,人类真的早就站在共产主义的大门口了……待续观点散记:1、货品折旧研究显然,折旧率计算,与物品保鲜周期密切相关,而物品保鲜周期,则是可以通过一定措施进行延长的。以西红柿为例,以其刚刚采摘下来为标志,设定商品100%完好;以其腐烂为标志,设定商品折旧为0。显然,只要该西红柿在腐烂之前被消费者消费掉,就不算过了“保质期”,“折旧”过程,对终端消费者而言,并无实际意义,折旧率计算,准确地讲,只对储备商有\n商业价值,——因为只有储备商准确把握了特定商品的折旧率,才能确保从容安排物流,在保质期内销售库存商品,而不把大量商品腐烂在自己的仓库里。比方说西红柿,100%完好的和50%折旧的大不一样,若规定最低折旧至30%必须出货给销售商,则100%完好和50%折旧的西红柿留给储备商的周转时间时非常不一样的,这就关乎商业成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