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50 KB
  • 2022-08-09 发布

[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序列相关

  • 3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7序列相关性SerialCorrelation一、序列相关性二、实际经济问题中的序列相关性三、序列相关性的后果四、序列相关性的检验五、解决自相关的方法\n如果模型的随机误差项违背了互相独立的基本假设的情况,称为序列相关性。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要求计量模型的随机误差项相互独立或序列不相关。\n一、序列相关性\n1、序列相关的概念对于模型ikikiiiXXXYmbbbb+++++=L22110i=1,2,…,n随机误差项互相独立的基本假设表现为:Covij(,)mm=0i≠j,i,j=1,2,…,n如果出现i≠j,i,j=1,2,…,n即对于不同的样本点,随机误差项之间不再是完全互相独立,而是存在某种相关性,则认为出现了序列相关性。\n如果仅存在Eii()mm+¹10i=1,2,…,n-1称为一阶序列相关,或自相关。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序列相关问题。自相关往往可写成如下形式:tttermm+=-111<<-r其中:被称为一阶自相关系数Back\n二、实际经济问题中的 序列相关性\n为什么会出现序列相关性?下面通过两个例子加以说明。例如,建立行业生产函数模型,以产出量为被解释变量,资本、劳动、技术为解释变量,选择时间序列数据作为样本观测值。于是有:t=1,2,…,n在该模型中,政策因素等,没有包括在解释变量中,但它们对产出量是有影响的,该影响被包含在随机误差项中。如果该影响构成随机误差项的主要部分,则可能出现序列相关性。 如果政策因素对前一年产出量的影响是正的,后一年的该影响往往也是正的。于是在不同的样本点之间,随机误差项出现了相关性,这就产生了序列相关性。\n\nback\n三、序列相关性的后果\n1、参数估计量非有效OLS参数估计量仍具无偏性OLS估计量不具有有效性在大样本情况下,参数估计量仍然不具有渐近有效性,这就是说参数估计量不具有一致性\n2、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失去意义在关于变量的显著性检验中,当存在序列相关时,参数的OLS估计量的方差增大,标准差也增大,因此实际的t统计量变小,从而接受原假设i=0的可能性增大,检验就失去意义。采用其它检验也是如此。\n3、模型的预测失效区间预测与参数估计量的方差有关,在方差有偏误的情况下,使得预测估计不准确,预测精度降低。所以,当模型出现序列相关性时,它的预测功能失效。back\n四、序列相关性的检验\n1、基本思路序列相关性检验方法有多种,但基本思路是相同的。首先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以求得随机误差项的“近似估计量”:然后,通过分析这些“近似估计量”之间的相关性,以达到判断随机误差项是否具有序列相关性的目的。\n2、图示法\n\n2、解析法(1)回归检验法\n具体应用时需要反复试算。回归检验法的优点是:一旦确定了模型存在序列相关性,也就同时知道了相关的形式;它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序列相关性问题的检验。对各方程估计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如果存在某一种函数形式,使得方程显著成立,则说明原模型存在序列相关性。\n\n(3)D.W.检验D.W.检验是杜宾(J.Durbin)和瓦森(G.S.Watson)于1951年提出的一种检验序列自相关的方法。\n检验步骤(仅适用于一阶自相关的检验)①计算D.W.统计量的值(2.7.1)②根据样本容量n和解释变量数目k查D.W.分布表,得到临界值dL和dU,③按照下列准则考察计算得到的D.W.值,以判断模型的自相关状态。\n\nD.W.0时,模型存在完全一阶正相关D.W.4时,模型存在完全一阶负相关当D.W.值在2左右时,模型不存在一阶自相关\n(1)从判断准则看到,存在一个不能确定的D.W.值区域,这是这种检验方法的一大缺陷。(2)D.W.检验虽然只能检验一阶自相关,但在实际计量经济学问题中,一阶自相关是出现最多的一类序列相关;(3)经验表明,如果不存在一阶自相关,一般也不存在高阶序列相关。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序列相关问题一般只进行D.W.检验。注意:back\n五、解决自相关的方法\n如果模型被检验证明存在序列相关性,则需要发展新的方法估计模型。最常用的方法是广义最小二乘法、一阶差分法和广义差分法\n1、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对于模型Y=XB+N(2.7.3)如果存在序列相关,同时存在异方差,即有\n设=DD’用D-1左乘(2.7.3)两边,得到一个新的模型:D-1Y=D-1XB+D-1N(2.7.4)即Y*=X*B+N*该模型具有同方差性和随机误差项互相独立性。\n于是,可以用OLS法估计模型(2.7.4),得(2.7.5)这就是原模型(2.7.3)的广义最小二乘估计量,是无偏的、有效的估计量。\n如何得到矩阵?仍然是对原模型(2.7.3)首先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到随机误差项的近似估计量,以此构成矩阵的估计量,即\n2、一阶差分法一阶差分法是将原模型iiiXYmbb++=10i=1,2,…,n变换为11--+D=DiiiiXYmmbi=2,…,n(2.7.6)其中L1--=DiiiYYY\n即使对于非完全一阶正相关的情况,只要存在一定程度的一阶正相关,差分模型就可以有效地加以克服。如果原模型存在完全一阶正自相关,即在i=i-1+i中,=1。(2.7.6)可变换为:Yi=1Xi+I由于i不存在序列相关,该差分模型满足应用OLS法的基本假设,用OLS法估计可得到原模型参数的无偏的、有效的估计量。\n3、广义差分法模型(2.7.8)为广义差分模型,该模型不存在序列相关问题。采用OLS法估计可以得到原模型参数的无偏、有效的估计量。广义差分法可以克服所有类型的序列相关带来的问题,一阶差分法是它的一个特例。如果原模型存在:mrmrmrmeiiilili=++++---1122L(2.7.7)可以将原模型变换为:ililiilliliiXXXYYYerrbrrbrr+---+---=-------)()1(1111011LLLilln=++12,,,L(2.7.8)\n4、随机误差项相关系数的估计应用广义差分法,必须已知不同样本点之间随机误差项的相关系数1,2,…,l。实际上,人们并不知道它们的具体数值,所以必须首先对它们进行估计。常用的方法有:迭代法、杜宾两步法。其基本思路是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原模型,得到随机误差项的“近似估计值”,然后利用该“近似估计值”求得随机误差项相关系数的估计量。\n(2)杜宾(durbin)两步法该方法仍是先估计1,2,,L,再对差分模型进行估计。\n\n6、虚假序列相关问题所谓虚假序列相关问题,是指模型的序列相关性是由于省略了显著的解释变量而引致的。避免产生虚假序列相关性的措施是在开始时建立一个“一般”的模型,然后逐渐剔除确实不显著的变量。back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