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50 KB
- 2022-08-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政治经济学”(一考通)简答论述汇总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3、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也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理论武器。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 37第页共37页\n4、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提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实现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因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其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同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它越是正确地提示经济规律,其理论就越具有科学性,便越符合工人阶级的阶级利益。5.马克思为什么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马克思之所以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因为:(1)马克思要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历史趋势,为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最终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提供理论武器;(2)马克思并不是孤立地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他还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但这是服从于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3)马克思也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这也服从于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第二章 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1、劳动过程有哪些简单要素?(如何理解生产要素和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 (1)人们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生产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所以是劳动过程最一般、最基本、最有普遍适用性的要素,任何劳动产品都是这三个生产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结果。任何社会的劳动过程都必须具有这三个基本生产要素,否则根本不可能进行物质生产活动。37第页共37页\n(2)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在劳动过程简单要素的基础上,会逐步加入某些新的生产要素,如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济信息等,它们是现代化大生产劳动过程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2.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人们需要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维持自己生存,就需要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物质资料,这些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2)只有人们的物质生活随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而丰富起来后,政治,文化,科学和教育等才能发展起来;由此可见,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其他一切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进程是怎样的?(1)社会经济制度是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经济制度,它具有特殊的质的规定性。(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制度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渐发展演变。(3)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五种基本社会经济制度,即五种基本社会生产关系,包括原始公社经济制度、奴隶制经济制度、封建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4.在我国,目前提出了科技兴国的战略,利用有关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知识说明我国实现科学技术现代的意义?(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而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的应用;(2)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就是指科学和技术发明在生产过程中被应用后,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生产力;(3)科学技术越是广泛应用于生产,就是越能提高生产力的水平;37第页共37页\n(4)我国在加速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它是实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 第三章 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1、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1)社会再生产按照它规模来划分,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2)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①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进行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只能而且必须由简单再生产来提供。②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扩大了的再生产总体中,主要的部分是相当于原有生产规模的部分。扩大再生产,则是简单再生产的发展。 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有何联系与区别?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产品(或产值)和劳务总量的产出增长,它反映的是国民经济的量的变化。经济发展除包含经济增长的内容外,还包括经济结构方面的变化,如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收入结构、消费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化等等。(2)所以,经济增长是着重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而经济发展是既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又反映国民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3、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因素有以下一些:(1)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者的素质。(2)学技术及其应用。(3)生产管理和劳动组织。(4)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5)自然条件。(6)产业结构和比例关系。(7)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4、经济增长方式划分的依据和类型是什么?37第页共37页\n(1)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作用的方式不同,相应地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二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2)粗放型增长方式是在生产要素质量、结构和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通过扩大生产场地、添加原有技术水平的机器设备、增多劳动力投入等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实质就是单纯以数量的增长速度为中心,即单纯数量扩张型的增长方式。(3)集约型增长方式是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实质就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即质量效益型的增长方式。 5、为什么说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1)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2)社会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3)由此可见,任何社会再生产都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另一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第四章 商品经济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1、人们在生产中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是怎样发展的?(1)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必然发生劳动联系和劳动交换,随着社会生产和分工协作关系的发展,人们的劳动联系和劳动交换也越来越发展。(2)在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历史上,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与劳动交换方式,可分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交换经济三种。(3)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的发展,大体上是从自然经济发展到商品经济,再发展到产品交换经济。 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它们的相互关系是:37第页共37页\n(1)二者是统一的。商品生产者在进行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二者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不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都是不可分割的,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2)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又是不同的、矛盾的。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永恒属性,是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的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它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表现得更充分、更发展,因而是历史范畴。 3、商品的价值是怎样形成的?(1)商品的价值形成因素是多种的,最基本的是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为生产资料。(2)形成商品价值的,是生产商品时的具体劳动所转移的生产资料原有价值和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4、简述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单位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或能力。(2)一般而言,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包含的价值量也就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商品包含的价值量就越大。所以,单位商品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5、商品和价值为什么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1)商品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经济关系。人们相互交换商品,看起来是物与物之间的交换关系,实际上是不同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和交换各自劳动的关系,商品也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每个生产者的商品的价值量,不仅取决于自己利用生产资料和进行劳动的状况,而且取决于同一生产部门内部所有商品生产者利用生产资料和进行劳动的状况。37第页共37页\n(2)价值也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第一,价值反映同一生产部门内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第二,价值也反映不同生产部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不同生产部门生产不同的商品,其具体劳动是不同的,劳动复杂程度也是不同的。6、为什么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 第一,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 第二,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全过程。 第三,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7、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有哪些职能? 8、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它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二是商品价格水平。三是货币流通速度。前二者的统一就是商品价格总额。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这就是金属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的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2)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纸币的发行数量限于货币流通规律所决定的金属货币的需要量,纸币发行量如果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含量就相应减少,纸币就会贬值,物价随之上涨,这种现象就是通货膨胀。 第五章 市场经济和资源配置方式1、社会资源配置的原因、任务、目标是什么? (1)资料配置的原因。社会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是有限的,只有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才能使各部门、各地区均衡发展,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取得最佳社会经济效益。37第页共37页\n (2)资源配置的任务和要素。资源配置的任务,就是在不同时间、不同部门和地区之间分配资源使用的数量。因此,资料作用的时间、空间和数量就构成资源配置的三个基本要素。 (3)资料配置的目标。资源配置的目标,是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使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包括消费者个人效益、企业效益、国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是怎样的?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区别: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在于两者的内涵不同。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则是社会资源的一种配置方式,资料配置的基础是市场机制。(2)联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表现在:①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②商品经济规律是市场机制的内在根据。③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3、市场经济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方式,不具有独立的社会性质。市场经济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中,有其一般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市场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发生联系的场所、渠道和领域,市场机制是调节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机制。 第二、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 第三、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四,整个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基础,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 4、什么是市场调节?市场调节的作用是什么?37第页共37页\n(1)所谓市场调节,是指市场机制的调节。(2)市场调节的作用:一是市场机制调节价格,即价格不是统一规定的,而是在市场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利率机制等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二是市场机制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即调节企业的生产方向、生产规模与生产结构。三是市场机制调节需求,包括调节需求方向、规模和结构。5、市场是怎样产生的?它具有什么作用?(1)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和领域。市场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必然存在市场。在高度发达国家的商品经济中,整个社会经济过程都要依赖市场才能进行。(2)市场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一是市场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发生联系的纽带,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二是市场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环节。三是社会资源的配置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以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资源使用的社会经济效益。 6、什么是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怎样构成的?(1)市场体系是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体。在(2)市场体系可以分为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商品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是生产所需要的各种条件进行交易的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和信息、技术市场,以及生产资料市场。 第六章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1、简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是G-W-G(货币一商品一货币),G=G+AC。△G货币在运动过程中价值增值额。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值。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是同价值规律相矛盾的。37第页共37页\n这个矛盾表现在:按照价值规律,商品交换应按其价值进行等价交换,因而在流通过程中,商品价值量不能变化,不能发生价值增值。但是,资本总公式呈现出来的现象是,经过流通过程,资本价值量却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价值增值。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3.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工人在市场上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体内的劳动能力。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力在生产中发挥作用时才是劳动。劳动力和劳动不能混为一谈。劳动不是商品,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资本主义工资在本质上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是,工资在现象上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所以,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必须通过科学分析,揭露工资的实质,才能正确认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首先,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来看,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不论是延长工作日,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都延长了。 其次,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再次,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起着不同的作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可以是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则是以生产技术的变革为条件的。在资本主义初期,生产技术没有重大变化,绝对剩余价值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逐步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日益成为生产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 5、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及影响因素是?37第页共37页\n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影响资本积累的数量。这些因素是:第一,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第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第三,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第四,预付资本量的大小。6、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是:(l)社会劳动生产力有了巨大的提高;(2)劳动的社会化程度也有了提高。7、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l)一方面生产不断社会化(2)一方面生产资料日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里8、资本主义积累的结果是:(1)资产阶级为自己的灭亡准备了客观物质条件;(2)资产阶级为自己的灭亡造就了掘墓人。9、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第七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1、简述实现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1)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存在,即具有并存性。(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资本在时间上相继进行转化,即具有继起性。(3)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与三种循环形式的并存性和继起性,是互相联系和互为条件的。 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1)周转时间(2)生产资本的构成(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自身的周围速度3、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1)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多少.可变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与年剩余价值量的多少成正比变化。(2)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年剩余价值率=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37第页共37页\n年剩余价值率的公式还可表示为:M'=m'vn/v=m'n 4、资本周转越快,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率就越低。 5、简述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区别?首先,它们是从不同的方面来表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其次,一般来说,年剩余价值率大于剩余价值率。 6.试述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追加的生产资料是第一部类生产的,因此,第一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除了维持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用公式表示就是:I(c+v+m)>Ic+IIc,把公式两端的Ic都减去,这个公式就表示为:Ⅰ(v+m)>Ⅱc 这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 用公式表示就是:II(c+v+m)>I(v+m/x)+II(v+m/x),把公式两端各减去II(v+m/x),这个公式就表示为:Ⅱ(c+m-m/x)>Ⅰ(v+m/x) 这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另一个基本前提条件。实现条件Ⅰ(v+Δv+m/x)=Ⅱ(c+Δc)(c+v+m)=Ⅰ(c+Δc)+Ⅱ(c+Δc) Ⅱ(c+v+m)=Ⅰ(v+Δv+m/x)+Ⅱ(v+Δv+m/x) 7、简述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的关系?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归根到底要依赖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主要表现为:(1)第一部类扩大再生产所追加的劳动力对消费资料的需要,要依靠第二部类生产的增长来提供。(2)第一部类为第二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是为满足第二部类生产发展的需要。(3)第一部类为本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最终也受第二部类生产发展的制约。 37第页共37页\n8.试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通过这一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可清楚说明。首先,这一基本矛盾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其次,这一基本矛盾又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9、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使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也具有周期性质。再生产周期的四个阶段为: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危机阶段是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 10、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主要特点是:(1)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的交替进程和每个阶段的特征不如战前明显;(2)危机的程度及引起的社(3)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4)生产能力过剩和大量失业成为再生产周期中的经常现象;(5)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相结合等。第八章9、简述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之间的关系: (1)联系: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以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 (2)两者又是有区别的: 第一,它们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增殖的程度。37第页共37页\n 第二,二者在量上也有差别。由于预付总资本在量上大于可变资本,从而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因此,利润率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第三,表明的剩余价值的来源不同。剩余价值率表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似乎剩余价值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 2.什么是银行信用,有什么特点和优势?银行信用是银行或货币资本家向职能资本家提供贷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银行银行信用的特点是: 第一,银行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的借贷资本。 第二,银行信用的对象不是商品资本,而是货币资本。 第三,银行信用的当事人一方是货币资本家,另一方是职能资本家。即债务人是职能资本家,债权人是货币资本家。 优势:银行信用突破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了信用的规模和范围。 首先,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数量和周转的限制。其次,银行信用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3、资本主义地租和封建地租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第一,封建地租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前提,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超经济强制,即存在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而资本主义地租则以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为前提,并且不存在农业工人对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的人身依附关系,他们之间完全是一种纯粹的经济关系。 第二,封建地租无论是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还是货币地租,在数量上一般包括农民的全部剩余劳动或剩余产品;而资本主义地租则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 第三,封建地租体现着封建地主同农民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而资本主义地租则体现了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经济关系。4、级差地租分为:级差地租一和级差地租二。37第页共37页\n 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它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所形成的。5、形成级差地租的条件是:土地有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不同。6、产生级差地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7、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之所以是产生级差地租的原因在 第一,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超额利润。 第二,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农业中获得的超额利润可以长期稳定地存在。这是因为农业中的超额利润与工业不同。8、级差地租的源泉是来自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9、级差地租第一形态(级差地租I)是由不同地块的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等条件而形成的级差地租。10、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级差地租II)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11、租种任何土地,包括租种劣等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叫做绝对地租,它是由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所形成的。12、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是形成绝对地租的条件。13、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就在于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土地的私有权垄断之所以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在于: 第一,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有可能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 第二,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必须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14、37第页共37页\n土地价格是由两个因素所决定的:一是地租数量的高低;二是银行存款利息率的高低。15、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过程。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必然有利于资产阶段,而不利于无产阶段和其他劳动者。16、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与生产领域有直接联系的各个阶段、阶层及其成员中进行的。17、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的。第一,资本主义国家预算,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基本途径。第二,各种服务费用的支付。第九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1、垄断利润的实质,来源及获得的途径是怎样的?(1)垄断利润的实质: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2)垄断利润的来源,归根结低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3)垄断利润获得的途径是:第一,加强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第二,垄断组织以垄断低价购买非垄断企业的产品,并以垄断高价出售自己的产品来掠夺非垄断企业剥削到的一部分利润。第三,加强对国外人民的剥削。第四,通过资产阶级国家的财政和信贷,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2、为什么垄断价格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垄断价格的出现,决不意味着垄断统治可以废除价值规律,这是因为:第一,垄断价格的确定不能完全脱离开商品的价值,价值仍是价格的基础。第二,垄断价格并没有、也不可能增加商品的价值总量,垄断价格出现后,全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和。第三,通过垄断价格而实现的垄断利润,其来源仍然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37第页共37页\n3、金融资本是通过什么途径形成的?首先是垄断的大银行通过贷款或购买股票来控制和支配大工业企业,或通过直接投资来创办工业企业。其次是垄断的大工业企业渗透到银行业中去。再次是在大工业企业和大银行之间的资本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人事结合,双方的垄断资本家或其代理人互兼双方的要职。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大大加强。/金融资本统治进一步加强的表现?(1)金融资本的实力大大时间增强,拥有和支配的资本大量增长。(2)金融寡头进一步加强对国家政权的控制。(3)金融资本进行跨国经营。5、为什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二次大战后迅速、持续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所面临的需要由资产阶级国家出面加以解决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市场问题日趋严重。(2)规模巨大的社会化大生产和一系列新兴产业的建立以及对传统工业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等,都需要投入巨额的资本,单靠私人垄断资本是不能承担的,特别是有些新兴工业部门,像宇航工业,投资大,风险大,都需要由国家资助和进行投资。(3)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客观上要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进行调整。(4)科学技术开发与研究的社会化,某些科学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往往需要国家进行协同配合,一些基础研究,也只能由国家来承担。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什么?其实质? (1)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溶合为一体(2)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3)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其37第页共37页\n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利益服务的手段。 7、国家垄断资本的再生产对私人垄断资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功能 (1)国家垄断资本的再生产是为整个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创造必要的条件,从而为整个垄断资产阶级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 (2)国家垄断资本还通过各种方式支持私人垄断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这些方式主要有:第一,采取各种优惠的税收政策,既有利于国家垄断资本的积累,又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私人垄断资本家利益的再分配,使私人垄断资本增加积累。第二,利用信贷方式支持私人垄断资本。第三,在条件具备时实行国有企“私有化”,把有利可图的一些国有企业,以大大低于资产值的价格出售给私人垄断资本家。 (3)国家垄断资本替私人垄断企业商品的实现提供购买力。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调节的基本方式和方法 (1)对国家垄断资本的管理与调节(2)对部分国有的垄断资本的管理和调节(3)对私人垄断资本的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①通过国家的财政政策进行管理与调节。②通过国家银行和信贷机构,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息率,实现对宏观经济的管理与调节。 (4)实行“经济计划化”调节社会经济 22、二战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的原因: (1)在新科技推动下使世界产业结构发生新的调整,高精尖的科技密集型产业集中到发达国家,资本和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则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客观上就要求这两类国家之间加大商品贸易。37第页共37页\n (2)新科学技术成就极大地提高了各国的劳动生产率,各种商品生产大幅度增长,很多国家一方面需要增大对国外原材料的进口;另一方面自己生产的商品除本国需要外还有剩余,因而需要扩大国际贸易。 (3)国家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更多更丰富的、来自各国的优质产品。 (4)新科技推动下使国际间的商品贸易方式、支付方式大大地简便,有力地促进贸易的全球化。 第十一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1、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发展存在着两种趋势,即时而表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时而表现出“停滞趋势”。 2、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长期的、复杂曲折的历史过程。这主要是因为:(1)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必须是它的生产关系已经不可能继续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一种新社会制度要彻底战胜旧的社会制度,归根到底要求新社会制度比旧社会制度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各国社会主义革命条件成熟状况必然出现不平衡,特别是革命主观条件,各国更是不同。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本质1、我国建国初期所经历史潮流过渡时期的必要性、特征和任务是什么?(1)我国在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后,要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必须对资本主义经济和其他私有制经济通过不同途径进行变革,使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地位,这一任务的完成,需要经历一个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2)过渡时期的特点是:经济结构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37第页共37页\n(3)过渡时期的基本任务是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多种经济成分改变为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结构,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是怎样的? 我国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面临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农业、手工业中的个体私有制,这两种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途径是根本不同的。(一)没收大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二)改造中小资本,壮大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三)改造个体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3、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有什么意义?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1)明确了判断社会主义的客观标准。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目标。 (2)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可以依据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吸收和借鉴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探索和研究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使我们更加自觉地、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地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个含义:(1)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毕竟是不成熟、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它必然具有自身的经济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是:(1)以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为主导、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时并存和共同发展。37第页共37页\n(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还较低,必须大力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商品经济。(4)在共同富裕的目的下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5、共产主义两阶段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经历了自身成熟程度不同的两个阶段: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我们一般所讲的共产主义是其高级阶段。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最进步、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这样一个理想社会的实现,需要一系列基本条件: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 (1)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2)全体社会成员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极大地提高; (3)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教育和科技水平极大提高,成为智力和体力全面发展的劳动者; (4)建立起同高度发展的生产力相适应的单一共产主义社会所有制; (5)“三大差别”消失,国家消亡。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其任务就是大力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必要的条件。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谓落后的社会生产,既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而言,又是相对于需要努力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而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 37第页共37页\n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纲领包括哪些内容?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其内容是: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上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基本点,”是这条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简要概括。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我国现阶段有的各种所有制经济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形式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私营企业所有制、外资企业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等。(2)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共同发展中,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居于主导地位,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与集体成分,形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它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37第页共37页\n(3)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国家通过引导、监督和管理,使之健康发展。 2、为什么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和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社会主义性质,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从而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劳动者作为主人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决定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和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各个环节:①它决定了全体劳动者在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上,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②它决定了劳动者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必然要为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利益服务,决定了社会生产的目的和生产成果分配的性质。③它决定了生产成果必然按照符合劳动人民利益的原则进行分配,即从兼顾劳动人民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原则出发,进行国民收人的分配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从而保证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④它决定着劳动着之间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形成一种互助互利的新型合作关系。 3、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第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只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使其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才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真正建立起来。 第二,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保证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37第页共37页\n 第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快速高效增长。 第四,公有制是保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经济条件。 4、怎样认识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 (1)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性质: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是由一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一定范围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所有制形式。一般来说,它是与较低程度的生产社会化相适应的公有制形式。我国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属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集体所有制经济可以体现共同富裕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5、怎样理解混合所有制经济? (1)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扩大对外开放,我国逐步出现了由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个体经济以及劳动者个人共同投资所组成的采取股份制组织形式的企业,还产生了各种不同所有制企业组成企业集团,它们都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2)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的成分,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3)我国为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6、如何正确认识股份制是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1)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37第页共37页\n (2)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是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它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以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可以用。因此,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在社会主义社会,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控股,便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需要由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可区别不同情况,实行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 7、怎样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 (1)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它是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一种经济形式。 (2)私营经济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有制经济,从本质上说,它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3)私营经济的作用。它在我国现阶段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活跃市场、扩大就业、增加建设资金、培养管理和技术人员。 (4)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保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鼓励、支持和引导私营经济的发展。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与消费 1、按劳分配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按劳分配原则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以参加劳动作为获取消费品的前提条件。劳动者必须参加劳动,才有资格从劳动的总成果中获取应得的份额,不劳动者不得食。 第二,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对象不包括全部社会产品,只是其中的个人消费品。 第三,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在质上是符合社会需要的、被社会所承认的劳动。 按劳分配的内容说明,它体现了劳动者在分配领域中的平等关系。 37第页共37页\n2、按劳分配有哪些作用? 按劳分配是适合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分配方式,对社会生产力具有巨大的促进和推进作用。 第一,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 第二,按劳分配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 第三,按劳分配是彻底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差别的一个经济手段。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实现有哪些特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的实现模式表现出哪些重要的特点?) 第一,按劳分配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第二,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市场机制的制约。首先,市场机制制约按劳分配的水平。其次,货币工资形式制约着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 第三,按劳分配不是在全社会以统一的标准实行,而主要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 第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货币收入,不限于购买个人消费品,也可以用于投资,购买股票、债券或购买生产资料,创建企业。 4、按劳分配是通过哪些形式实现的?(我国现阶段的按劳分配通过哪些形式实现?) (1)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里,按劳分配实现的基本形式是货币工资。社会主义工资是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它同资本主义工资有本质的区别。 (2)社会主义工资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两种基本形式。计件工资能够比较充分地体现按劳分配的要求。 (3)按劳分配的劳动报酬补充形式有奖金和津贴。 (4)农村集体经济中的分配形式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分配。即“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37第页共37页\n5、我国现阶段的非按劳分配形式有哪些?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方式,除按劳分配外,还有其他多种收入分配方式。(1)按资本分配。(2)按资金分配。(3)按劳动力价值分配。(4)按技术要素分配。(5)按管理要素分配。(6)按土地、房产等要素分配。(7)个体劳动收入。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是什么?(1)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有两个: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与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经济仍然适用。(2)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存在发达的社会分工,决定商品经济存在的这个一般条件继续发生作用。(3)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除了社会分工这个决定商品经济存在的一般前提条件继续发生作用外,还有以下原因:第一,社会主义现阶段存在多种公有制经济形式,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以及其他公有制经济形式。第二,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各企业之间也存在商品关系。第三,在我国现阶段,除了占主体地位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外,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因而还存在其他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2、市场如何才能起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实现过程是什么?)(1)市场通过价格信号,直接调节生产和需求,在各个部门、各个行业间分配资源,促进资源向社会需要的部门和行业流动。(2)市场通过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把资源分配到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37第页共37页\n(3)市场通过价格和竞争,选择各种资源的合理组合。(4)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计划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计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3、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1)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目标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证。(2)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 ①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②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③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④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⑤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⑥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企业经营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和市场1、社会主义市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基本特征在于,它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的市场。社会主义市场,既具有市场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的特征。 第一,它是统一的市场。一是市场的运作和商品交换要遵循统一的规则和制度,二是具有统一姝市场体系。 第二,它是开放的市场。一是国内各地区、各部门的市场相互之间对内开放,二是国内市场对国外市场开放。37第页共37页\n 第三,它是竞争的市场。一是生产同类商品的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二是生产不同种类商品的各部门之间的竞争。 第四,它是有序的市场。要维护公平、公正、合理的竞争秩序。 第五,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的市场。2、怎样培育和完善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为了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必须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市场。(1)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我国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a.要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商品价格的机制,并通过完善重要商品的储备制度和风险基金,健全商品价格调节机制;b.要以批发市场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c.国有商业和合作社商业要彻底转换经营机制,在竞争中赢得和发挥主渠道作用;d.充分发挥各种非公有制商业的作用。(2)培育和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发展生产要素市场,是我国培育和规范市场体系的重点。)a.培育和完善金融市场,包括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b.培育和完善土地市场,包括土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c.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d.培育和完善技术与信息市场。E.培育和完善产权市场。f.培育和完善生产资料市场。 3、如何规范和整顿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我国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途径是什么?) 规范和整顿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是一项涉及面广又十分复杂的工作,必须突出重点,专项整治,带动全局,标本兼治,着力治本。 第一,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第二,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法制。第三,加强组织保障。37第页共37页\n4、如何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1)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2)要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3)在全社会进行诚实守信教育,自觉遵守市场经济秩序。5、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本质是什么?(1)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货币的独立运动。(2)社会主义货币流通本质上是为全体劳动者利益服务的,它反映的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基础上的互助合作关系。(3)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货币流通,主要以银行、特别以国家银行为中心进行。国家银行是全国的信贷中心、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同时又是惟一的货币发行中心。 6、社会主义市场中的价格是怎样形成的?(1)价格形成的基础是价值。(2)价格要以价值为基础,这并不意味价格一定与价值完全一致,因为价格的形成还受下列因素的影响:①受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②受纸币发行量的影响。③受经济政策的影响。(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形成的机制要市场化,国家实行并逐步完善在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放开商品价格,使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7、如何建立与完善我国的价格管理体制?37第页共37页\n(1)价格管理体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商品和服务价格进行管理和调节的各种具体管理制度和管理形式。合理的价格管理体系,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从而有利于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和服务的积极性,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2)在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合理的价格管理体制,要实行多层次的价格管理形式,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极少数商品和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3)放开价格,使价格随商品价值和供求变化而变化,这是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要求。放开价格不等于国家对价格完全放手不管,国家要支持和促进公平、公开、合法的市场竞争,维护正常的价格秩序,对价格活动进行管理、监督和必要的调控,稳定市场价格总水平,以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运行。 金融市场是的资本市场,一般是经营中长期资金借贷和证券发行与流通的市场。 流通的方式指商品的收购、销售、调动、储存等活动的方式。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1、社会主义国民收入为什么要进行再分配?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继初次分配之后,国民收入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分配。原因有:(1)满足非生产部门的需要。(2)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3)设立社会保障基金。(4)建立社会后备基金。 2、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相互关系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总的说来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方针,要求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必须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兼顾积累与消费,使积累基金要能保证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消费基金要能保证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2)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必须同国民收入中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比例相适应。(3)正确安排积累基金内部的生产性积累和非生产性积累的关系。(4)正确安排消费基金中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的比例。(5)确定合理的积累率,讲求积累基金的经济效益。 37第页共37页\n3、我国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建立健全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既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1)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2)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生活。(3)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4)有利于政府精简机构和减轻负担。(5)有利于引导合理消费和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宏观调控1、转变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途径是什么?(1)转变政府经济职能的根本途径,是实行政企分开。切实把政府的经济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2)政府的经济职能要从直接调控为主转向间接调控为主;从管理微观经济运行为主转向管理宏观经济运行为主;从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主转向培育、组织和管理市场为主;从分钱、分物、批项目、定指标为主转向规划、协调、监督、服务为主;从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向运用经济手段和经济政策为主;从部门管理为主转向行业管理为主。2、在宏观调控中应如何利用经济杠杆? 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既要根据各个经济杠杆的特点分别加以利用,又要使各种经济杠杆协调配合,综合加以利用,以便对调节经济运行发挥最佳效果。在综合利用经济杠杆过程中: (1)应利用经济杠杆的整体性,就是使各种经济杠杆的作用相互促进、相互配合。 (2)应利用经济杠杆的互补性,需要利用各种经济杠杆的特殊功能,互相加以补充,以达到总体调控的效果。 (3)应利用经济杠杆的选择性,就是根据各种经济杠杆的特殊功能,有选择地加以灵活利用,使之起到最有效的作用。3、宏观调控中计划手段的必要性、功能和运行方式是怎样的?37第页共37页\n(1)计划是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计划手段来快调再生产的各种比例关系,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这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证宏观调控任务和目标的实现,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重要手段。(2)计划调控的主要功能是从宏观总体上保持供需总量的平衡,实现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在全社会范围内对资源配置进行调控,动员和集中必要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重点投资,建设重大项目,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保持社会公平分配和提高经济效率。(3)计划调节手段是通过国家所制定的长期、中期和短期经济计划,对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进行调控,并以指导性的间接计划管理为主,计划是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是粗线条和有弹性的。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1、为什么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 第一,速度与效益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要以经济效益为前提。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只有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而符合实际的速度本身标志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经济效益要以增长速度为条件。只有在一定增长速度的条件下,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第二,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两者又存在一定矛盾。速度和效益是两个不同的经济指标。速度快不一定经济效益好。当二者不一致时,决不应舍效益求速度,而应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较快的增长速度。 2、我国提高经济效益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是什么?(为什么要实现和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37第页共37页\n 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经济建设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具有极端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第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缓解我国人口众多而资源短缺矛盾的需要。 第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 第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搞好国有企业的需要。 第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避免经济大幅度波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的需要。 3、我国优化产业结构的意义和格局是什么?(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和格局是什么?) (一)产业结构的优化,就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建立起最佳的或最优的比例关系。 (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对促进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2)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3)有利于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4)有利于从物质上保证国民收入中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实现。 (三)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我国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变动的总趋势是,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质量日益提高,第二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提高。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37第页共37页\n1、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我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了哪些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是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正确处理和协调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相互关系。 按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我国制定了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三项基本国策。 (1)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保护资源基本国策。实行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开发与利用节约资源,实施保护资源基本国策。 (3)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实行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环境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平衡,实施保护资源基本国策。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的战略是怎样的? (1)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阶段。实现这一宏伟战略目标需要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提前完成。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个任务也已基本实现。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战略重点是: ①37第页共37页\n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合理调整和改造产业结构;③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第二十二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1、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是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础上的,这就决定了它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国际间的商品交换,开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增强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促进社会主义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下列一些主要特点:第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独立自主进行的。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是以平等互利为原则的。第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实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联合对外的原则。 2、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作用是什么? 对外贸易的基本职能是经营进出口业务,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有利于调节国民经济中出现的不平衡,促进社会主义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三,有利于调剂国内市场的供应,更好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第四,有利于把企业推向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增强企业的竞争观念和外部压力,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五,大力组织商品和劳务出口,可以获得一部分外汇收入,增加现代化建设资金的来源。3、我国利用外资的原则是什么?为了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必须坚持以下几项重要原则: 第一,必须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拒绝一切不平等和奴役性的条件。37第页共37页\n 第二,利用外资的规模,要从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偿还能力、配套投资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不能单凭主观愿望行事。 第三,要坚持重质量、重效益的原则,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第四,要进一步健全涉外经济法和提高政策透明度。 4、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和怎样实施“走出去”战略?(1)“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和加入世贸组织,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条件更加具备了,要求也更加迫切了。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然选择。(2)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我国的长远发展,都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3)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途径。当前要在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的同时,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建立国外销售网络、生产体系和融资渠道,要全球范围内进行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并且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努力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37第页共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