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50 KB
- 2022-08-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劳动经济学(教学大纲)LabourEconomic课程编码:学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计划学时:54其中讲课:45案例及讨论:9上机:0适用专业:经济学等商学各专业推荐教材:参考书目: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劳动经济学是从分析劳动中的人的问题中产生出来的一门专门学科,它是一门应用经济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熟悉劳动投入—产出机理;能运用一定的价值尺度和福利目标,对劳动投入的经济效果及决定这一经济效果的制度因素进行评价,以提出提高经济福利的政策建议;学会历史地分析劳动关系与经济福利的关系,从经济福利的角度,为劳动关系的优化提出改革建议。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劳动经济学有一个总体的认识。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劳动经济学产生、发展以及当代劳动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了解和掌握影响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因素、劳动力市场运行以及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及考核方式;通过对传统工资理论的总结,分析新经济形式下工资的新发展。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到对企业及社会面临的实际劳动经济问题的认识和实践研究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后续人力资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第一章导言[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劳动力市场难点: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劳动力市场的特征教学建议:课堂教学3课时、案例与团队讨论1课时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及研究对象一、劳动经济学研究范围:\n经济学科是研究经济活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人的经济活动包容万向、复杂多变,作为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领域,即侧重研究其中人的因素和与人的劳动直接有关的局部领域。二、劳动经济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确切的说是研究雇主和雇员对工资、价格、利润及雇佣关系的非货币因素(如工作环境、管理者的个性、伤害风险等)的行为反映。(伊兰博格和史密斯的观点)第二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经济学——“是什么”的问题(1)稀缺性(2)人是理性的二、规范经济学——“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第三节劳动力市场一、劳动力市场的内涵广义上,是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方式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和调节的经济关系,其内容包括劳动契约、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障、劳动立法、职业培训、职业咨询、职业安全卫生以及特殊群体劳动者的保护等等。狭义上,是指劳动力供求双方双向选择、进行劳动力交换的场所,同时又是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组织形式。复习思考题:1.规范经济学的假设条件如何理解?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第二章劳动力需求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劳动力;劳动力需求;弹性难点:企业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交叉弹性第一节劳动力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一、劳动力、劳动、劳动力资源的概念1、劳动力的几种涵义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对劳动力进行了科学的描述:“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2、劳动的概念3、人口和劳动适龄人口4、劳动力资源二、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分类1、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2、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3、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4、影响劳动力需求因素(1)技术因素。(2)时间长短的因素。(3)企业目标因素。(4)社会制度安排因素。\n5、劳动力需求的分类(1)劳动力的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市场需求(2)长期与短期劳动力需求三、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四、劳动力需求表、需求曲线第二节企业劳动力需求一、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1、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假设2、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3、收入与成本4、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5、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6、完全竞争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二、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1、首先引入等产量曲线工具2、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推导第三节劳动力需求弹性一、概念及类型劳动力需求弹性,简单而言,就是考察工资率变化百分之一,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二、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和交叉工资弹性1、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2、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三、劳动力需求定律及其运用1、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2、最低工资法的确立复习思考题:1.何为等产量曲线?其特征是什么?2.希克斯-马歇尔需求定理内容是什么?3.为什么说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性需求?4.如何区分潜在的劳动力资源和现实劳动力资源?第三章劳动力供给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劳动力供给类型;劳动力供给弹性;工作时间决策理论难点: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家庭联合劳动供给教学建议:课堂教学8课时、案例与团队讨论2课时第一节劳动力供给及构成要素一、劳动力供给假设1、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2、市场环境的假设。3、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二、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n劳动力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或是家庭)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三、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一)影响劳动力供给的自然因素1、人口规模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2、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3、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二)影响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因素1、劳动者的工作偏好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2、经济周期波动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三)影响劳动力供给的社会制度因素1、劳动制度2、工资制度四、劳动力供给类型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弹性一、劳动力供给弹性1、定义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计算公式为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的比值。2、劳动力供给弹性的类型二、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的变动1、劳动供给量的变动它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的移动。2、劳动力供给的变动它是指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表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位移。第三节工作时间的决策理论一、劳动和闲暇二、偏好和无差异曲线偏好代表了消费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喜好程度)对某种商品相对其他商品的心理愿望强度。无差异曲线就是指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或效用的所有闲暇和收入的组合点的轨迹。三、工资、收入和预算线四、均衡的工作时数五、工作时数与非劳动收入变化六、工作时数与工资率的变动七、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图形推导八、个人劳动供给曲线个人劳动供给曲线代表了工资率与个人供给市场的劳动时数之间的关系。九、市场劳动供给曲线\n第四节家庭生产、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和生命周期理论一、家庭生产、时间配置与个人劳动供给理论(1)家庭等产量线(2)效用最大化、家庭生产与劳动供给(3)家庭生产的劳动供给曲线二、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一)非劳动收入对家庭时间配置的影响(二)家庭每个成员的工资率变化对每个家庭成员的时间配置影响1、为什么超过65岁以后人们很少从事市场工作?2、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优时间一般是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的早期。第五节劳动力供给理论在政策上的应用一、劳动力供给与福利制度二、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1、所得税影响劳动供给的分析方式2、两种税率: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3、示例4、现实中的意义复习思考题:1.如何区分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和劳动力供给的变动?2.如何分析所得税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3.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有哪些?4.何为偏好?5.何谓工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用图示表示出来。第四章工资原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工资;工资理论难点: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谈判工资理论教学建议:课堂教学5课时、案例与团队讨论1课时第一节工资的历史、本质和形式一、工资的演变历史二、工资的本质三、工资的形式广义工资是指劳动者因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所有报酬收入,包括固定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其他货币的,或者是非货币的福利收入。劳动所得、薪酬、劳动成本都是广义概念的不同形式的表达。第二节影响工资确定的主要因素一、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要素1、员工的劳动和工作努力程度2、职务高低与权力大小3、技术和训练水平4、工作的时间性5、劳动条件\n6、附加福利7、风俗习惯8、年龄和工龄二、影响工资确定的外在因素1、生活费用或者物价水平2、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或者企业的负担能力3、地区或行业的工资水平4、劳动力市场的供求5、劳动力的潜在替代物6、产品需求弹性第三节历史上曾经流行的几种工资理论一、生存工资理论二、工资基金理论三、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四、谈判工资理论五、购买力理论六、需求和供给七、经济租金理论第四节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劳动力市场难点: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劳动力市场的特征教学建议:课堂教学3课时、案例与团队讨论1课时一、亚当.斯密的论述二、补偿性工资理论分析1、假设所有员工偏好都是相同的。2、假设所有员工都讨厌A工作的某一方面,但讨厌的强度彼此不同。3、假设员工偏好不同,也就是说有些员工并不讨厌A工作。复习思考题:1.何谓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2.谈判工资理论是什么?3.工资的本质是什么?4.影响工资确定的外部因素是什么?5.经济租金理论的内容是什么?第五章人力资本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模型;在职培训难点:评估人力资本投资的方法;培训计划的设计教学建议:课堂教学4课时、案例与团队讨论1课时第一节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本模型一、人力资本的涵义与特征\n1、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2、特征:(1)人力资本是一种无形资本;(2)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3)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性;(4)人力资本具有累积性;(5)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潜在创造性。二、人力资本投资的涵义与内容三、人力资本投资:基本模型评估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两种方法。1、净现值法2、内部收益率法第二节教育投资的分析一、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1、成本2、收益3、模型分析二、教育投资的分析1、个人教育投资的评估2、文凭的信号功能第三节在职培训一、在职培训的成本与收益1、成本2、收益二、在职培训投资的主要模式1、德国模式2、日本模式3、北欧模式4、自由市场模式三、普通培训与特殊培训(一)普通培训与特殊培训的区分(二)如何设计培训期间和培训过后的工资?1、普通培训2、特殊培训四、在职培训的特征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有什么关系?2.如何区分普通培训和特殊培训?3.如何设计特殊培训在培训期间和培训过后的工资?4.学历文凭有什么功能?5.人力资本的特征是什么?第六章劳动就业[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劳动就业理论难点:充分就业;凯恩斯就业理论\n教学建议:课堂教学4课时、案例与团队讨论1课时第一节劳动就业的概念一、劳动就业劳动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二、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第二节就业理论及影响就业因素一、就业理论简述(一)传统西方就业理论1、萨伊的“市场法则理论”2、庇古就业理论(二)凯恩斯就业理论1、凯恩斯理论的产生背景2、凯恩斯的就业观点3、凯恩斯的解决对策(三)货币学派的就业理论1、主要内容:2、措施:3、评价:(四)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二、影响劳动就业的因素1、人口因素2、经济因素3、技术因素4、制度因素5、心理因素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就业?2.充分就业指的是什么?3.货币学派的就业理论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4.影响劳动就业的因素有哪些?第七章失业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失业的测量;失业的类型难点:刚性工资理论;失业问题分析教学建议:课堂教学6课时、案例与团队讨论1课时第一节失业的测量1、统计上计算失业的方法2、对传统失业测量的批评3、我国关于劳动就业与失业方面的统计第二节失业类型\n一、摩擦性失业1、摩擦性失业产生的原因2、摩擦性失业的特征3、解决措施二、结构性失业1、结构性失业产生的原因2、结构性失业的特点3、解决措施三、周期性失业1、周期性失业产生的原因2、周期性失业的特点3、解决对策第三节刚性工资理论刚性工资理论主要解释由经济周期性波动而产生的失业。所谓刚性工资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中,货币工资率存在着不能向下浮动的刚性。1、图形解释2、刚性工资假说(1)工会和最低工资法(2)隐含合同理论(3)政府转移项目(4)相对工资比较(5)流动和培训成本第四节我国失业问题分析一、劳动供给方面的原因1、人口数量。2、劳动力素质结构。3、年龄结构。二、劳动力需求方面的原因(1)经济增长。(2)经济转型期。(3)资本有机构成。(4)产业结构变动。三、中国特色的问题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传统失业测量高估了失业成本?2.如何理解传统失业测量低估了失业成本?3.刚性工资指的是什么?4.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失业问题?5.刚性工资假说有哪些?第八章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劳动力市场歧视来源\n难点: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分析教学建议:课堂教学4课时、案例与团队讨论1课时第一节歧视的提出与劳动力市场歧视来源一、劳动力市场歧视定义与理解1、劳动力市场歧视定义:是指那些具有相同能力,并最终表现出相同的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引起的在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资水平、接受培训等方面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2、概念的理解二、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来源1、个人偏见。2、非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力量。第二节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一、歧视现象分类1、性别歧视2、年龄歧视3、户籍歧视二、我国存在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分析1、雇主的偏见和统计性歧视2、传统观念的影响3、户籍制度与城乡就业壁垒三、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对策探讨复习思考题:1.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定义?2.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来源有哪些?3.我国劳动力市场歧视现象有哪些?4.如何分析我国已存的劳动力市场歧视?第九章劳动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调整难点:劳动关系的基本类型;集体谈判模型教学建议:课堂教学3课时、案例与团队讨论1课时第一节劳动关系概述一、劳动关系(一)劳动关系的含义(二)劳动关系的特征(三)劳动法律关系二、劳动关系的基本类型第二节劳动关系的调整一、企业劳动关系调整的形式(一)集体协商制度(二)雇员参与企业管理制度(三)工会参与国家和社会经济决策\n(四)建立协调劳动关系的机构二、集体谈判模型复习思考题:1.劳动关系的含义?2.企业劳动关系调整的形式有哪些?撰稿人:贾述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