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0 KB
- 2022-08-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经济学经济学理论论文题目:制度经济学、主流经济学、价值理论的融合(上)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n 一、为经济学问题的争论寻求共同的基础\n 我们知道马克思以外的经济学有一个基本假设就是:人都是自私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承认并且反对这一点。从而各说各话,无法沟通,更无法解决问题。有没有一种办法在基本假设上取得共识呢?我想这是一个值得努力解决的问题。经济人假设从亚当·斯密以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斯密说:自私是人的本性,这是上帝赋予的。说到上帝这个概念就是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了。“上帝”大概是公元一世纪左右随着基督教的产生而产生的吧?那么公元前呢?公元前的几个世纪的古罗马时代就已经广泛地存在着奴隶、土地、房屋、牲畜、等动产不动产的交易,并且因此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罗马私法体系。可见,斯密所说的人的本性是先于上帝而出现的。那么是否就可以因此说人的自私本性就不存在呢?也不尽然。提起自私,很多人就深恶痛绝!不提也罢。现在我们从唯物主义易于理解的角度提出一个假设,看看这两个假设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不说人都是自私的,而说“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存在和发展的性质。”虽然我把这一观点作为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但是我不敢夺人之美。这一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老祖宗们的观点。劳动价值论者可以旗帜鲜明地反对经济学的自私假设,但不至于也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存在和发展的性质。”这一观点吧?这一假设(观点)实际上就是牛顿定理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要改变一种事物的状态必须施加一种外力。这是一种反证法。例如一块石头,你要粉碎它就必须给它一个充分大的作用力。因为这块石头具有保持其存在和发展的性质。人要成为人就必须具有保持其存在和发展的性质。人从一个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开始就要与其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外界环境赋予他物质、信息和能量。因此说经济学关于自私的假设是合理的,但不是完整的。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存在和发展的性质是对自私假设的一种扩展、一种扩展后的假设。现在我们把“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存在和发展的性质。”称为经济学的公理。但是这一公理仍然是不完整的。它还有一个与它对称的部分:任何事物都有灭亡的时候。可怕的对称!这不仅仅是对经济学而言的。这两个互补又对称的公理构成一个完整的公理。 寻着经济学的第一个基本假设(公理)继续追问,就可以得到另外一个重要的基本假设——关于产权的基本假设。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存在和发展的性质。这里我们设任何事物为全集E,那么全集E从何而来呢?这其实是一个最高深的哲学问题。也等于问世界从何而来?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信仰上帝的人们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信仰真主的人们认为世界是真主创造的;佛教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空的,生于空死于空。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世界生于无,无中生有,有无相生。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自然的、物质的。根本不存在上帝或真主。总之,五花八门。现在,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就说全集从全集的补集而来。全集的补集是什么呢?是空集。空集是全集存在的外界环境。全集从空集而来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无中生有。这样可能有人会愤然说:“乱七八糟!”没错,逻辑就是从乱七八糟开始的,是对乱七八糟的否定。逻辑的起点是形而上的。笔者认为整个数学体系都是从空集或零开始的。在空集或零内部一切逻辑定律都不存在或消失。逻辑始于空集或零,终于空集或零。非逻辑就是乱七八糟。这和史蒂芬·霍金在《时间简史》(P。2\nP。28)中所说的奇点很相似:在奇点处,所有定律以及可预见性都失效。奇点可以看成空间、时间的边缘或边界。全集从空集而来,反过来说就是空集创造全集。这和上帝创造世界的说法很相似,也象上帝创造世界的说法一样让不信仰上帝的人们难以置信!不过这没关系,只要我们把上帝理解为外界环境或全集的补集或空集就行了。至于上帝存在与否人们可以继续争论。我们只是把上帝、外界环境、空集或零作为一个逻辑起点、一个假设而存在着。有人可以否认上帝的存在性,但总不能也否认外界环境的存在性、否认空集的存在性、否认零的存在性吧?为此,我们给出经济学的另一个基本假设:任何事物E的存在和发展权、所有权都是它的补集(外界环境)给定或让渡的。这是产权、所有权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说上帝赋予人们自私心或说上帝赋予人们保持其存在和发展的本性,也就是说一个集合的补集赋予该集合有存在和发展权所有权。这只是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已。第一种表达方式是主流经济学的基石,第二种表达方式有可能成为产权制度经济学的基石。 产权的本源隐含在人们的信仰中。相信上帝的人们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世界归上帝所有。相信真主的人们认为:世界是真主创造的,世界归真主所有。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认为:根本不存在上帝或真主,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因此,应当归劳动者所有。有没有上帝和真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产权的划分和归属。如果存在着上帝,世界是上帝创造的,那么世界的产权归上帝所有是理所当然的事。上帝的信徙当然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也不相信上帝会把它的所有权让渡给不信仰上帝的人们。同样的道理,如果存在着真主,世界是真主创造的,那么世界的产权归真主所有也是理所当然的事。真主的信徙也不相信真主会把它的产权让渡给不信仰真主的人们一部分。如果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成果理所当然地应归劳动者所有。剥夺资本家、大地主等有产者的财产,归无产者所有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不同信仰、不同世界观、不同价值观的冲突归根到底是产权的划分和产权归属的冲突。\n 当我们约定产权的本源是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权所有权都是它的补集给定或让渡的时,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全集E包含于空集。这和集合论中的空集包含于全集相互矛盾。因为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这里我们把空集分为:内空集和外空集。内空集包含于全集;外空集包含全集。当我们说空集包含于全集时,仅指内空集;当我们说空集包含全集时,仅指外空集。这样我们就解决了逻辑悖论的一个问题。空集是否可以分为内空集和外空集,请数学家们多多指教! 当我们把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扩展之后,经济学之间的很多争论也就变成了不同自私主体之间的争论。国家、政府、集体也是任何事物中的一种,也有它的“自私心”,也有保持其存在和发展的性质。一方面,西方经济学家不能因为任何人都是自私的,而劝说美国士兵拒绝到阿富汗去面临死亡;另一方面,劳动价值论者不能因为有为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必要性,而否认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存在和发展的性质。公与私只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而言的。一个集合从其外界环境获得的所有权相对于该集合与其外界环境的关系来说是私有产权,相对于该集合内部的各元素来说则是公有产权。例如,一个猎人捕到一头野牛,这头野牛就成了这个猎人的私有财产,但是这头野牛相对于这个人的各个器官来说(如耳朵、心脏、大脑……)却是公有或共同财产,尽管个人私有制是一个极限,不能再把一部分归大脑所有、一部分归心脏所有、一部分归耳朵所有……再例如,一个国家用战争手段夺取另一个国家的土地等财产。这些土地相对于这个国家以及其它国家来说是它的私有土地,但相对于这个国家的公民来说又是公有土地,在没有第二次分配之前。国(公)有制也可以表述为国家的私有制。一个集合的私有产权也可以表述为该集合元素的公有产权;一个集合元素的公有产权也可以表述为该集合的私有产权。\n 二、制度 如果劳动价值论者不反对上面的基本假设,我们就可以开始从这些基本假设出发分析经济学的结构。现代汉语词典上说:制度是1、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制度经济学家把制度定义为: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T·W舒尔茨说:我将一种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行为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第253页)V·W拉坦说:一种制度通常被定义为一套行为规则。它们被用于支配特定的行为模式与相互关系。(同上329页)林毅夫说:经济学家用“制度”这一术语时,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制度安排。第二个概念是制度结构,它被定义为一个社会中正式的和不正式的制度安排总和。(同上378页)制度可以被理解为社会中个人遵守的一套行为规则。(同上375页)L·E戴维斯D·C诺斯认为:制度环境是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基本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一项制度安排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一种安排,制度安排可能是最接近于制度一词的最通常含义了。(同上270-271页) 这些定义基本上大同小异。看来“规则”是制度这一概念的核心。就规则来说,从马走日,象走田到各种体育比赛规则;从各种风俗习惯到道德规范;从婚姻法到宪法;从小学生守则到圣徒十诫;从一个公司的内部纪律到军事法庭;从口头承诺到国际公约;……可以说各种各样的规则堆积如山。那么其中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这些规则中发现制度是一个二值逻辑。它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是集合之间承认与否认、肯定与否定。为此我们可以把制度的定义进一步深化为:集合之间存在和发展关系的肯定\n和否定。它决定着集合存在和发展的连续和中断。这一制度的定义刚好和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相对应。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存在和发展的性质对应着肯定;任何事物都有灭亡的时候对应着否定。从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出发,我们可以把制度用6种交换形式表达出来,从而世界上堆积如山的制度可以简化为6种交换形式。当制度可以用交换形式表达的时候,也是制度经济学和主流经济学走向统一的时候。我们把不同交换形式的相互转换叫做制度变迁。当然这一定义是不严密的,它不包括同一种交换形式下的微观变迁。 三、交换形式——人类社会的游戏规则或制度 前面我们设任何事物为集合E,现在我们设任一事物为A。由公理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存在和发展的性质可知,集合A为了保持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它就必须与其外界环境E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