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1.60 KB
  • 2022-08-09 发布

经济学原理2:经济学家的思想

  • 6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章经济学家的思想浙江传媒学院管理学院朱旭光\n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的演变梳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脉络,把握思想演进的规律。\n一、西方经济学解决的两个问题1、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如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李嘉图、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人。2、在上层建筑方面,要为经济问题提供政策和建议。如对失业、垄断、大萧条、滞涨、通货膨胀、贫富悬殊等问题,凯恩斯、萨缪尔森、弗里德曼、拉弗、卢卡斯等人。\n1、古典经济学的危机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都侧重于个量分析,也即注重微观经济的分析,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也即咱们所熟悉的所谓自由放任主义。但是,1929年的危机冲击了新古典经济理论。2、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危机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经济增长缓慢,经济出现问题,意味着凯恩斯理论的不健全。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的滞胀彻底导致了该理论的崩溃。3、产业经济学思维的出现新古典经济学的危机意味着光从微观考虑经济问题是不现实的、片面的,但凯恩斯理论强调政府干预的宏观经济学又面临着挑战。因此,许多经济学家开始在微观和宏观两个端点上寻找出路,把研究的思路深入到两者的中间结合点即产业的维度。这样就推动了产业分析理论的出现。(一)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三次危机二、西方经济学的“三次革命”\n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从上述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产业经济学的产生经历,即大体经历了以下过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个量分析总量分析产业分析\n1、第一次革命:“古典革命”革命的后果:产生古典经济学代表者:经济学史上的牛顿—亚当·斯密(1723-90)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古典革命的意义确立了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经济人假设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是利己的(二)西方经济学的三次革命\n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在个人追求私利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首次确立了经济学的完整体系斯密后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分流)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让·巴蒂斯特·萨伊:萨伊定律大卫·李嘉图:《赋税原理》\n古典经济学各分支的综合: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古典经济学的衰落自身的缺失:重视从供给方研究经济问题,造成需求研究缺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冲击——劳动创造价值?土地(地租)、资本(利息)边际主义的冲击\n边际主义的冲击边际效用价值论戈森定律(边际效用递减)揭示了个体效用与需求品数量变化的关系变化:从客观价值走向主管效用,从供给分析走向供需分析,经济学分析工具开始微观化\n2、第二次革命:边际革命革命的后果: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代表人物与代表作:杰文斯(英),《政治经济学原理》(1871)门格尔(奥),《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瓦尔拉斯(法),《纯粹经济学要义》(1874)\n新古典革命的意义提出主观价值(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将需求因素引入经济学分析框架数学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经济学再次大综合: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主观价值理论与客观价值理论的综合:均衡价值(价格)论为价格分析提供了有用工具构建新古典的分析框架,为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新)古典经济学经济信条的危机(20世纪30年代)\n20世纪早期的资本主义危机两次世界大战1929-1933大萧条:工业产量下降1/5—1/2,失业30%,市场无法实现自发的均衡并解决就业。例子:危机到来后,大批银行家、股票经纪人因为破产而自杀。许多人的多年积蓄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以致当时流传着一则悲凉的幽默话:“跳楼的窗口都必须排队才能挤进去。”大批产品积压卖不出去,小麦、棉花都被故意烂在地里,牛奶倒进河中,牲畜被宰杀后埋入山沟,因为无钱管理这些东西,也很少人有钱买这些东西。\n萧条景象成千上万的人身无分文,因为危机使工厂倒闭,夺去了他们的工作。没有了工作也就无钱购买食物而忍受饥饿,无钱付房租或保住自己的住房而被赶出家门、流离失所。这些无家可归的人只得在垃圾堆中寻找残余的食物充饥,在大街上铺一张旧报纸度过饥肠辘辘的漫漫长夜。有一个人,找工作找了很久,也没找到。一天他在街上转悠,忽然一个人从建筑工地的楼上掉了下来。他急忙跑到主管那儿问:“那个刚掉下来的人的工作我可以接替吗?” 主管说:“不行,他的工作已经有人接替了。”“谁呀?”“就是把他推下来的那个人。”\n尊敬的总统先生,我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我每天在生产线上工作的时间长达十一二个小时,这样的劳动时间太长了。我们工作得非常辛苦,可是我的周工资才60美分。您知道的,现在市面上一头羊都卖1美元。我辛辛苦苦工作一周的工资还不够买一头羊为我的家人改善伙食,这样的工资实在太低了。可否请总统先生跟我们主管说一下,降低我们的劳动时间,提高我们的工资待遇?\n胡佛总统竞选纲领: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组织生产是企业的事,政府不应该去管。竞选承诺:每只锅里将会有一只鸡,每个车库里将会有一辆汽车。\n半年后执政效果30种主要工业股票价格从平均每股364元跌至62元;20种主要工用事业的股票从平均每股141元跌至28元;20种铁路股票从180元跌至28元。当股票市场跌至最低点时,消失的金额约有740亿,也就是1929年9月10日产值的六分之五。同一时期工商企业关门的有50%;就业人数下降了50%;工资总支出下降了60%。\n在形势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又不愿由政府出面实施救济和扭转局势的措施,而是一味坚持自由放任政策,让人们自己想办法摆脱困境。胡佛政府这个不干预经济的措施和不解决问题态度,引起了人们的不满。于是,人们用“胡佛”两个字来称谓一些不美好的、破破烂烂的事物。\n胡佛=坏东西人们把用破铁罐、纸板和粗麻布搭成的棚户称为"胡佛村";把在公园长凳上过夜的人用来裹身取暖的旧报纸称为"胡佛毯";把破汽车上的引擎部分锯掉套上一匹骨瘦如柴的骡子,叫胡佛车;空空如也的衣袋,谑称为"胡佛旗";宰了充饥的长耳朵大野兔,叫做"胡佛猪"。美国当时甚至有句流行语"连狗都本能地讨厌胡佛。\n凯恩斯横空出世整个经济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注重分析总需求、物价总水平,就业,投资等总量关系。\n大萧条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迟迟不能建立,从而严重影响了社会总需求。直到1935年,美国人还是既无养老保险,也无医疗保险,更无失业保险。在美国人得意洋洋的20世纪20年代,人们甚至一度将“永远向上攀升”的股市当作美国人的“经济保障”,这足以见证美国股市当时的投机与疯狂。一旦股市崩溃,经济危机引发大萧条,城市失业人口大增,没有社会保障的美国城市人口就变成了一无所有的失业者。缺少社会保障,自然影响了美国民众的购买力,造成“有效需求不足”,这也是经济危机的发端。\n罗斯福新政纲领(1)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有工作的人(2)以工代赈实现再就业——没有工作的人(3)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工作能力的人在有社会保障的前提下,个人拿到更高的工资、有较多的休闲时间就会增加消费,从而扩大市场需求;社会需求的增加能够带动各种生产领域的兴旺,工厂能够正常开工,资本家为增加工资而付出的资金又可以回笼,政府能够增加税收,社会经济能够进入良性循环。\n新政成效:实行新政后,美国的经济有了一定的恢复。1936年,银行恢复了正常活动,农业收入增加近1倍,许多工业部门恢复到1929年水平,国民收入比1933年增加了50%。但1938年,失业率仍高达10%。1939年,在业人平均年工资只有1264美元,仍低于危机前一年的1405美元。罗斯福新政用国家调节经济的方式(改变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缓解了资本主义内部的矛盾,让美国的经济得到回升,逐步走出了噩梦般的经济危机。\n3、第三次革命:“凯恩斯革命”革命的后果: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代表人物: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通论》)凯恩斯革命的意义动摇了古典革命以来的自由主义信条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n三、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史前阶段(公元前5~16世纪)早期经济思想的特点:只有经济思想,而无经济学理论体系零星经济思想依附于其他科学,几乎无独立的经济(学)文献2、产生阶段(16~17世纪)(1)历史背景:经济生活的市场化作坊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转变农业的商业化\n大规模贸易尤其是远洋贸易的产生和发展(2)经济学最初形态: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重商主义(托马斯•曼)注重国际贸易与国家管制重农主义:(威廉•配第,魁奈)认为农业生产才是财富源泉,主张经济自由主义重农主义\n重商主义1、产生的历史背景:产生于十五世纪,全盛于十六、十七世纪,衰落于十八世纪下半叶,形成和发展时期是商人资本占统治地位、资本进行原始积累时期。2、主要思想:货币即财富;发展外贸;重视出口,限制进口;国家应干预经济。3、代表人物:威廉配第(1623--1687)。主要著作:《赋税论》、《政治算术》、《货币略论》。主要观点:劳动价值论;工资论;地租论;货币流通速度和利息。\n1、产生背景形成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法国,法国大革命前夕,半农奴的封建社会,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工业的发展破坏了农业的发展。2、代表人物:魁奈(1694--1774),著有《农民论》、《人类论》、《赋税论》、《经济表》。3、主要思想:强调自然秩序;净产品学说,生产耗费剩余即为净产品;农业是财富的唯一源泉;经济应自由放任,个人利益是公共利益的仆人。重农主义\n3、古典经济学阶段(18~20世纪初)亚当·斯密《国富论》罗伯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让·巴蒂斯特·萨伊:萨伊定律大卫·李嘉图:《赋税原理》\n4、凯恩斯经济学阶段(20世纪20年代~40年代)1、产生背景:1930’s的大萧条,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2、代表人物:凯恩斯(1883--1946),马歇尔的学生,著有《货币改革论》、《货币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3、主要观点:抨击金本位制,主张货币政策的目标应放在稳定国内价格水平上;修改货币数量说,将收入、利润、储蓄和投资等因素均列入其方程中;扩大总需求以扩大就业;决定投资的因素有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总有效需求原则;消费倾向;乘数理论;流动陷阱;非自愿失业;总体分析;政府应干预经济;等。\n打破市场神话的凯恩斯革命经济学本身是一个睡美人,期待着M·凯恩斯的亲吻,使她苏醒。——萨缪尔森.1946凯恩斯(1883-1946),英国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n凯恩斯革命新古典经济学1929-1933年经济危机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萨缪尔森)(罗宾逊)两个剑桥之争三条道路:法西斯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自我改良\n5、战后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战后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的对立(1)凯恩斯主义的全盛时期(50年代—70年代初)理论背景:新古典综合理论体系形成(1948年)经济社会背景:战后恢复时期经济高速增长表现:凯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共同作用下,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市场失灵”问题,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德日的“经济奇迹”西方“福利国家”的形成\n2、新古典经济学的复兴新古典经济学货币主义、理性预期、供应学派、伦敦学派、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产权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等滞胀(失业与通胀并存)国家干预主义华盛顿共识\n滞胀——一种背离经济学常识的现象美国工业经历了长时间的生产下降。1973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5.3%,持续时间为18个月;197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1.8%,持续时间约44个月。另一方面,大量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到战后历次危机的最高值。197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造成了近1.5万家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最高时达9.2%,失业人数约836万。在1979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中,企业倒闭、银行破产数和失业率都创出战后最高纪录。企业破产数量达25300家,失业率最高时达10.8%。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物价严重上涨都严重影响了美国经济发展。“滞胀”阶段是美国“二战”结束后最为艰难的一个阶段。从1969年12月爆发经济危机,到1982年12月经济复苏为止,美国约有13年的时间停留在滞胀的阴影下。平均每3年多就有一次衰退,实际GDP平均增长速度只有2.9%,而其它时期的经济增幅平均为3.87%至5.69%。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前所未有地高涨,年平均通货膨胀率达到10.46%,而美国战后各经济阶段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33%至3.54%。\n滞胀现象的成因经济学上的“滞胀”是指生产停滞、失业率增加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现象。出现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并存的独特经济现象。滞胀的成因:1.科技发展正处低潮、出口贸易份额下降、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是根本原因。2.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处于转型期的货币政策不但没有刺激经济增长,反而如“火上浇油”。3.美元持续贬值、油价高企和粮食紧缺推动了本来就高企的通货膨胀。 滞胀的影响\n其一,战争对美国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刺激正逐渐消失。比如五、六十年代美国工业高涨,得益于世界大战积累起来的被抑制的对固定资产、住宅建筑、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以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刺激。这些因素在70年代以后已经逐步消失。 其二、科技发展处于低潮。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率先掀起了以原子能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为先导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五、六十年代以来推动了美国工业的高速增长。但经过了近20年的科技高潮后,到70年代初,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力已经明显减弱。  其三、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贸易额开始下降。自1960年代开始,由于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发展,商品和生产要素国际间流动的限制大大减少,世界市场竞争加剧。1947美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约三分之一,1948年下降到23.5%,1960年下降到18.2%,1970年再降到15.5%。1美国从1971年首次出现了13.03亿美元的对外贸易逆差,此后,除了1973、1975年为小额顺差外,其余年份均为逆差。\n其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数届政府皆奉行赤字财政政策,不断扩大政府开支,借以刺激经济回升,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美国政府还发行了大量的国债。由于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扩张性财政政策没有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反而如火上浇油般推高了通货膨胀。\n(2)经济自由主义复兴时期(70年代初—80年代)理论背景:1930’以来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调整和发展经济社会背景:20世纪发达国家第二次大危机—“滞胀”表现:经济自由化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过度干预造成的“政府失灵”\n新自由主义的主要思想、理论观点——在经济理论方面:新自由主义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自由经营、自由贸易等思想,并走向极端,大力宣扬“三化”。即“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在政治理论方面:新自由主义特别强调和坚持三个“否定”。即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国家干预。——在战略和政策方面:新自由主义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一体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化。\n新自由主义代表人物新自由主义学说(哈耶克)——伦敦学派货币主义学说(弗里德曼)——现代货币学派人力资本论(西奥多·舒尔茨)公共选择学派(詹姆斯·布坎南)产权经济学(罗纳德·科斯)理性预期学派(罗伯特·卢卡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派(主权经济学等)——中国供给学派(拉弗、费尔德斯坦)\n新自由主义主要流派1.伦敦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哈耶克,代表作是《通往奴役之路》,是其他新自由主义者的主要思想来源。。2.现代货币学派:主要代表和领袖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M·弗里德曼。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3.理性预期学派:代表人物是芝加哥大学教授、美国经济学会现会长卢卡斯。\n(1)加强财政纪律,压缩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宏观经济形势;(2)把政府开支的重点转向经济效益高的领域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领域(如文教卫生和基础设施);(3)开展税制改革,降低边际税率,扩大税基;(4)实施利率市场化;(5)采用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汇率制度;(6)实施贸易自由化,开放市场;(7)放松对外资的限制;(8)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9)放松政府的管制;(10)保护私人财产权。“华盛顿共识”\n拉丁美洲:新自由主义的实验室智利玻利维亚墨西哥委内瑞拉\n里根新政1981年,里根入主白宫,里根政府认为,国家对经济过度干预,限制了经济活力,是造成经济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为了对付"滞胀",里根政府改弦易辙,采用了四个措施:稳定货币供应量、减轻税赋、缩减开支、减少政府干预。最为有效的两条是稳定货币供应量和减少政府干预。\n(3)国家干预主义的重新抬头(90年代以来)理论背景:新凯恩斯主义的崛起经济背景:经济自由化的负面效应显露出来表现: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协调世纪之交的新动向:新兴的新古典综合派崭露头角\n3、国家干预主义的复兴与“第三条道路”新凯恩斯主义“后华盛顿共识”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失效和新自由主义的冲击要在飞速转动的市场齿轮中塞沙子,使它转动得不那么顺畅,可能反而使更有利的。亚洲金融危机\n第三条道路介于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和福利国家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双管齐下的增长,短期内通过财政刺激促使经济复苏,增加就业;长期内削减预算赤字,减少政府债务,增加政府公共投资,以维持经济稳定增长。\n当代西方经济思潮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第三条道路\n四、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概况1、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国家干预主义)(1)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2)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3)新凯恩斯主义Ⅰ(1960’):凯主义非均衡学派(4)新凯恩斯主义Ⅱ(1980’中期来):凯主义主流经济学(5)新兴的新古典综合(世纪之交提出)2、新自由主义主要流派(6)货币主义(7)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n(8)供应学派(9)新奥地利学派(10)公共选择学派(11)伦敦学派3、其他流派(12)新制度学派(非自由主义派)(13)新制度经济学(自由主义派)(14)德国学派\n奥尔多自由主义:弗莱堡学派、社会自由主义、实用主义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经济思潮(15)瑞典学派(16)希克斯的经济思想(17)罗斯托的经济思想(18)熊彼特的经济思想(19)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20)激进经济学思潮\n西方经济学思想的发展线索色诺芬魁奈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主义马歇尔杰文斯门格尔奥地利学派洛桑学派美国学派福利经济学北欧学派威廉.配第大卫.李嘉图\n第二节主要经济学家的思想\n先有斯密,后有经济学一、亚当•斯密——现代经济学之父1.生平:1723-1790终身未娶2.个性做事专注(怪人格林斯潘)3.成就兼采众长著述丰富:道德情操论(1759),国家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1773)\n4.观点自由经济社会的资源,是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支配。只要不违反公正的法律,那么人人都有完全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不是因为屠夫、酿酒师、面包师的慈善,我们才能有我们的晚餐,而因为他们自己的利益。\n古典模式向现代转变的桥梁二、马歇尔——新古典学派之父1.生平:1842-1924剑桥学派创始人2.门生众多庇古凯恩斯熊彼特3.成就经济学原理(1890)\n4.观点均衡价格论——供需双方对市场价格有决定性作用开创边际效用(决定商品价值的不是劳动量,而是人们对效用的主观评价)与计量经济学(局部均衡理论)马歇尔冲突:自由竞争与规模经济的矛盾\n拯救了一个时代的经济学家三、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创始人1.生平:1883-1946完美人生2.个性投机+走穴,1000万美元遗产3.成就《货币改革论》(1923)、《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n4.观点有效需求,非自愿失业由政府出钱雇人挖坑,再出钱雇人把坑填上,虽然看上去毫无意义,但确实能刺激经济。\n凯恩斯主义的主要观点一是强调适应于一切就业水平的“通论”;二是强调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基本思路有效需求消费倾向和投资量利息率和资本边际效率三大心理规律因此,靠经济自由放任来解决需求不足和失业增加的问题是不可能的,最终要依靠国家通过政权的力量有意识地、有效地干预经济生活,以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社会经济发展总体变量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收益的预期流动偏好\n创新是经济的活力之源四、熊彼特——知识经济的先驱1.生平:1883-19502.博学多才:法学博士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履历丰富,官商学兼通3.成就《经济发展理论》(1912)《经济分析史》(1954)。\n4.观点创新理论: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的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五类型:产品、技术、市场、原料、企业组织形式经济周期理论自动过渡论\n西方经济学流派参考书目1、蒋自强、史晋川等: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方福前: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吴易风主编: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