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03 KB
- 2022-08-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八章宏观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学一、重要知识点1、国内生产总值(GDP)★★2、国民生产总值(GNP)★★3、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4、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六※5、核算国民收入需要注总的问题6、就业率与失业率第九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探一、重要知识点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2、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3、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5、两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6、三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7、均衡收入的变动:乘数理论★★二、典型计算题★★第十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探一、重要知识点1、资本的边际效率(MEC)★2、投资函数★★3、IS1111线(产品市场的均衡)★★4、LIVI曲线(货币市场的均衡)★★5、IS-LM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币场的共同均衡)★★6、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椎架二、典型计算题★★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重要知识点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2、充分就业与失业3、财政政策★4、货币政策★第十二章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一、重要知识点1、总需求函数2、总需求函数的推导★★二、典型计算题★★第十三章经济增长第十四章通货膨胀理论一、重要知识点1、菲利普斯曲线★★2、价格调整函数★★3、自然失业率★4、通货膨胀的成因(略,参见货币银行学)二、典型计算题★第十五章宏观经济学的意见分歧重要知识点1>自然率假说★2、理性预期3、市场出清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5、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特点★Version:FinalDraft.20090526\n第八章宏观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主产要索所牛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一国范围内住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理解上述概念需要注意:GDP按一定时期测算,通常为一年;GDP只包含最终产品;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因而只设计市场活动。2、国民生产总值(GNP)★★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耍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3、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社会用于支出的部分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外国人用于木国的支出。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即GDP(或Y)二C+/+G+(X—M)。(注意:上式中I,G,X为外生变量,C,M为内生变量。其中,消费函数C=W进口函数M=MQ+mY)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又等于所冇这些产品的生产成木。所以,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I口之和。以收入法测算,GDP是所有国民的收入。国民得到这些收入首先要纳税(T),Z后把其中一部分用于消费(C),一部分则用于储蓄(S)。因此,以收入方法测算,可以得到:GDP(或Y)=C+S+7\4、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1)四部门:C+/+G+(X—M)=C+S+7\即:/+G+(X—M)=S+T(2)三部门(封闭经济):C+/+G=C+S+7\即:/+G=S+T(3)两部门(无政府部门、封闭经济):C+/二C+S,即:I=S5、核算国民收入需要注意的问题6、就业率与失业率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为就业率,而失业人数所占的比重为失业率。第九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探一、重要知识点该章内容比较重要,要求全部掌握。除熟悉基本概念外,重点掌握边际消费倾向及各种乘数的计算。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1)消费函数:C=C(Y),通常线性消费函数表示为:C=a+0Y\n其中:a自主消费;0——边际消费倾向A(MPC),0二MPC二一AY按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在宏观经济中,收入是决定家庭消费的最主要因索。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2)储蓄函数:S=S(Y)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储蓄倾向。通常线性储蓄数表示为: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因而它取决于收入。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或S二一G+(l—0)注:上式由Y=C+S推导得岀。(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C+S=YAPC+APS=1MPC+MPS=12、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任-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CAPC=—Y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增加一单位收入屮消费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MPC=—AY根据定义,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但平均消费倾向则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3、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APC)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APSSY边际储蓄倾向(MPC)是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储蓄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MPS=^AY根据定义,边际储蓄倾向也大于零而小于1,并R如果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那么边际储蓄倾向递增。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边际消费倾向服从递减规律,即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增加,但消费的增加量在收入增加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小。注:线性消费函数代表边际消费倾向不变书,同时,对应线性消费函数,储蓄函数也为线性。5、两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n(1)由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在没有政府部门的封闭经济屮,当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收入时,\n(€Z+/0)经济处于均衡。up:c+/二+二丫,整理得均衡收入:(2)由储蓄函数决定国民收入:在没有政府部门的封闭经济中,当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吋,经济处于均衡。即:/=5,得:Y=Q+A)1一0(&+/())注:上面(1)、(2)公式推导中假定:C=a"Y,1=1.6、三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由三部门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得:Y=C+/+G=a+0(y—%)+/o+Go(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收入),即:1-0另外,利用投资加政府购买等于储蓄加税收(总需求二总供给)的均衡条件(/+G=S+T)也可得到上述结果。注意:加入政府部门后,消费函数发生变化,即:C=Q+0打二。+0(丫-门。7、均衡收入的变动:乘数理论★★⑴投资乘数:收入变化与带來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炉。7*投资乘数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定白主投资增加1个单位,那么根据均衡收入决定的条件,均衡国民收入将增加q倍。如果把投资增加A/,则均衡国民收入增量为:AY=-^-f这一结论被称为投资乘数定理。0*投资乘数效应的变动机制:增加一单位投资,经济中将增加等量的投资需求,从而便得投资品供给增加相同的数额。投资品供给增加使得经济中的总收入增加相同的份额(投资转化为要素收入),收入增加又导致家庭消费增加,其数量为边际消费倾向的倍数(0AZ)。消费需求增加又如同投资需求增加一样引起连锁反应,直到经济再次处于均衡。投资减少也会引起收入同样倍数的减少。(可参加高鸿业第四版教科书P463)(2)政府购买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岀变动的比率,即一oAG△Y二空即:政府购买乘数k„=-^—o\-(3“1-0*政府购买乘数定理:在英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与私人投资增加所起到的效果一样),假定政府购买支出增加1个单位,那么根据均衡收入决定的条件,均衡国民收入将增加—倍。如果把政府购买支出增加AG,则均衡国民收入增量为:这一结论被称为1-01-0政府购买乘数定理。(3)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收入变动的比率,即竺。AT\n—駕,即:税收乘数―0O1一0决定的条件,均衡国民收入将增加(-01一0)倍。如果税收增加AT,则均衡国民收入增量为:*税收乘数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定定量税增加1个单位,那么根据均衡收入这一结论被称为税收乘数定理。)倍。消费减少引起国民收入收*税收乘数效应的变动机制:增加一单位税收首先使得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等量数额。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导致经济中消费减少,数额为边际消费倾向的(缩,国民收入减少又引起消费的进一步减少。如此连锁反应,知道经济再次达到均衡。(由此叮见,一单位税收对总支出的首次彫响是边际消费倾向的倍数,即处丁,正是总支出的这一变动最终导致均衡收入发生变动。)(4)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吋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吋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1-R2冲心计古T,由于假定込0则―酸,•••平衡预算乘数❻ATAG即AK=AG=ATo*平衡预算乘数定理:如呆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同吋增加一单位,因支出增加导致国民收入增加击因税收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勻。因此,政府支出和税收同时变动匹(或Q时,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为:这一结论被称为平衡预算乘数定理。注1:各种乘数的推导过程最好掌握。以下以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为例:以4G表示政府支出变动,4丫表示收入变动,忍表示政府购买乘数,则:根据Y=C+/+G,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有政府购买支出他动,则有:乙=C+/+G=a+0(Z—门+厶一br+G|岭二C+/+G?=a+/i(Y2-T)+/0-br+G2下式减上式,得:△202+4G,变形得:\Y1即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注2以上所讨论的四种乘数,都是以其他影响均衡的因索不变味条件的。除此之外,由乘数效应变动机制可以看出,总支出增加引起总收入增加要以存在供给能力为条件。二、典型计算题★★1、已知消费函数为C=100+().6Y,投资为自主投资,1=60,求:(D均衡的国民收入(Y为多少?(3均衡的储蓄量(9为多少?(3)如果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为片=1()0(),那么,为使该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n状态,投资量应如何变化?(如本题中的投资乘数(k为多少?解:(1)由Y二C+I得,Y=100+0.6Y+60,解得:Y=400(2)由I=S得,S=60(3)山Y二C+I得,Y=100+0.6Y+l,XYf=1000,代入上式,得:1000=100+0.6x1000+1,解得:1=300(4)△Y~A11-0.6-252(人大2000研)在三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为4100+0.9打,打为可支配收入,投资日00亿元,政府购买企160亿元,税收間2X试求:(D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刀政府购买乘数;(3若政府购买增加到300亿元时,新的均衡国民收入。解:(1)根据题意可得:Y二C+/+G=100+0.9打+300+160=100+0.9(7-7)+300+160=100+0.9x0.8Y+300+160解得:7=2000(2)由题目看知X9,则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古=侖“0(3)Y=C+/+G=100+0.9打+300+300=100+0.9(/-T)+300+300=100+0.9x0.8y+300+300解得:r=2500(注:如题目中存在政府转移支付(TR),则Yd=Y-T+TR)第十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探一、重要知识点本章内容比较重耍,重点掌握投资函数及IS、LM曲线的含义(推导过程可忽略),重点为计算题。1、资本的边际效率(MEC)★资本的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一贴现率恰好使一项资木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贴现之和等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木。在实践屮,资本的边际效率也被称为预期利润率。资本晶的边际效率满足下列条件:DR\RrR”R(、=—++•••+—l+l.(l+々.)2(1+r.r\n投资者是否対新的实物资本进行投资,収决于这些新的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即资本的边际效率是否大于为购买这些资产而必须借进的款项所要求的利率。假定市场利息率为r,一项资本品的边际效率为7;.,则该项资本品被用于投资的条件是:r>r0(这也证明了了投资I与利息率「负相关)2、投资函数★★对于既定的利息率r而言,资木的边际效率匚超过该利息率的项目将会被投资。因此,利率越高,投资就越小;利率下降,投资就会增加。即,投资取决于利息率,并且是利息率的减函数。用公式表示为:/=/()-br(b>0)其中,/()——自主投资(即投资额与利息率I•无关);b——系数;I一利息率3、IS曲线(产品市场的均衡)★★(1)1S曲线含义IS曲线是一条反映利率(r)和收入(Y)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与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2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ISIlli线是产品市场均衡状态的一副简单图像,它表示的是:与任一给定的利息率r相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Y,在这样的水平上,投资恰好等于储蓄。(2)IS曲线的斜率两部门经济:心冬二。-上(推导过程见下),可见,ISIlli线的斜率取决于投资函数和储bb薔函数的斜率。首先,投资与均衡收入Z间呈同方向变动,而投资又与利息率呈反方向变动。因此,均衡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其次,is曲线的斜率与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的斜率有关。假定投资函数不变,储蓄函数斜率(1-0)越人,从而边际消费倾向越小,投资变动对均衡收入的影响越小,因而is曲线相对于利息率越平缓,和对于收入越陡;反之,边际消费倾向越大,1S曲线和对于收入越平缓。(山1S曲线表达式心空4_上0丫可以看出,储蓄函数斜率邛越大,IS曲线斜率越大,IS曲线相对于收入越陡bb峭)同样地,假定储蓄函数从而边际消费倾向不变,投资函数的斜率(b)越大,单位利息率的变动对投资的彫响越大,所决定的均衡收入越大,从而IS曲线相对收入越平缓;反之,ISltt]线相对于利息率越平缓。(由IS曲线表达式r=可以看出,投资函数斜率b越大,ISIlli线斜率bb越小,IS曲线相对于收入越平缓)(3)IS曲线的移动储蓄函数或投资函数的变动将导致IS曲线移动。储蓄变动:(边际储蓄倾向不变的惜况下)储蓄增加,储蓄曲线向左移动(即意味着消费减少),如果投资需求不变,既定利息率下的均衡收入减少,ISlttl线向左下方移动;储蓄减少,IS曲线向右\n上方移动。投资变动:(利息率不变的情况卜)投资增加,投资需求Illi线向右上方移动,在同样利息率卜的均衡收入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投资减少,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包含政府部门(三部门)的IS曲线:①假定税收函数为t=r(r),储蒂函数为s=s(r-r),政府购买为g(),投资函数为/=/(r)。于是,对于既定的利息率门均衡的国民收入将由z(r)+Gn=s(y-r)+r(y)所决定。包含政府部门的IS]|||线与两部门条件卜•具有相同的性质。②税收函数从而边际税率越人,税收对Y的彩响越人,IS|11|线越陡峭;反之,边际税率越人,IS1111线相对于收入越平缓。③如果税收增加或者政府购买减少,is曲线将向左卞方移动;税收减少或政府购买增加,IS曲线将向右上方移动。这为政府干预产品市场提供了理论依据。(4)计算题中IS曲线的推导思路:思路一:根据国民收入核算公式Y二C+/+G+NX把消费两数C=a*Y或储蓄两数S=—仅+(1—0)Y及投资函数l=l{}-br带入国民收入核算公式Y=C+I(两部门情况),即Y=(G+〃Y)+(/()-加),整理得出Y与r的关系式(y=y(r))即为IS曲线关系式:y=Q+/%=空土一_厂,或「=空土—上辺丫1-01-01-0bb思路二: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1+G+NX=S+T(两部门为I=S,三部门为I+G=s+T)由消费函数C=a^pY得出储蓄函数S=—a+(l—0)Y,又I=%—br,所以r,或r=£±4_lz^r1一0bb—O+(l—0)Y=/o—bi解得:丫二□+/()_/"bo\_卩\_0人们出于以下三类动机而需求货交易和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4、LM曲线(货币市场的均衡)★★(1)货币的需求:货币需求源丁•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币:一是交易动机,二是谨慎和预防动机,三是投机动机。其屮,主要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并且与收入呈同方向变动;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取决于利息率,并且与利息率呈反方向变动。这样,货币需求可以表示为:厶二厶(n+Z^Cr),货币需求曲线如图所示。【注:货币需求函数一般表示为厶=kY—hr(k,h>0)]流动偏好陷阱:当利息率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价格不可能继续上升,因而会持有货币,一-面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这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趋向无穷大,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这样,货币需求函数不仅随着利息率下降而增加,而且当利息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后,货币需求无穷大。这样,货币需求曲线在利息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趋于水平。参见上图。(2)货币的供给: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它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政府和银行的所有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综\n合。在狭义的基础上加上定期存款,便是广义的货币供给。通常认为,货币供给量是由国家用货币政策來调节的,因而是一个外生变量,其大小与利率高低无关。因此,货币供给Illi线是--条垂直于利息率轴的直线。如图。货币供给通常以名义货币的形式出现。因此,这里的货币供给指名义货币经过价格总水平折算M后的实际货币:/n=—Pm——实际货币供给;M——名义货币供给;P般价格水平(3)LM曲线:在货币市场上,不同的收入与不同的均衡利息率相对应。表示这一对应关系的_M函数就是LM|11|线。货币需求为厶二厶(门+厶(厂),货币供给为m=—o表示货币市场均衡的LM曲线为:厶(Y)+厶(厂)=加(4)LM曲线的含义LM|11|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L)与货币供给(M)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5)LM曲线的斜率由于货币供给不随利息率变动,因而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货币的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曲线的斜率。首先,收入越高,交易需求越大,所决定的均衡利息率越高。因此,LM曲线具有正的斜率,即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其次,通常认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比较稳定。因此,LM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特别地,货币的投机需求处于流动偏好陷阱时,LM也成为水平的。(6)LM曲线的移动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屋的变化,都会使LM曲线发生和应的移动。如果货币需求增加,LM曲线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町以这样理解:需求增加,在Y不变的情况下,货币的价格即利息率r提高);如果货币供给增加,LMIlli线向右移动。(注意:由于货币供给变动引起的LMIlli线的变动不一定使得LM曲线平行移动。)(7)计算题中LM曲线的推导思路:M根据货币需求函数L=kY-hr及货币供给m=——,以及均衡条件L=mf得出货币市场YPhM与「的关系:r=y(r),即丫二一厂+——,即为lmdh线方程。kp5、IS・LM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1)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可以概括为IS-LM模型:\/(r)=S(y)一―/S曲线[厶(Y)+厶(厂)二加一一厶M曲线从屮即可解得「和Y的一般均衡解。(2)均衡国民收入和利息率的变动:A)IS曲线移动对Y和r的影响;LM曲线移动对Y和r的影响。(略,结合IS-LM曲线很容易判断)B)导致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储蓄和收入减少,私人投资和政府购买增加。\n导致LMIlli线向右下方移动的因索:货币需求减少,货币供给增加。C)IS曲线或LM曲线的变动对均衡收入和均衡利息率的影响程度与IS(LM)曲线形状的关系:——IS曲线越陡,1S曲线变动対均衡收入的影响越大,LM曲线的变动对收入的影响越小。——LM曲线越陡,IS曲线变动对均衡收入的影响越小,LM曲线的变动对收入的影响越大。6、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二、典型计算题★★1、已知消费函数为C=100+0.6/(或储蓄函数),投资函数为/=520-r,货币需求为L=0.2K-4r,货币的供给为加=120(D写出IS和IM曲线方程。(0写出IHM模型的具体方程并求解均衡的国民收入(Y和均衡的利息率(I)各为多少?(夕如果自主投资由520增加到550,均衡国民收入会如何变动?娘结果与乘数定理的结论相同吗?请给出解释。(4推导总需求函数。(4)如果该经济中增加政府(G,且给定总供给3600,试分析如何制定货币(或财政)政策(P=D?解:(I)ISIlh线程的推导如下:通过消费函数求解储蕃函数:S=y—C=Y—(100+0.6Y)=—100+0.4Y,带入S=I得:-100+0.4/=520-r,整理得IS曲线方程:y=1550--r2LM曲线方程的推导如下:M由L=m(m二——),且L—0.2K—4r,得:P0.2Y—4厂=120,解得LM曲线方程:V=600+20r(2)将IS曲线和LM曲线的方程联立,可得IS-LM模型的具体方程为:K=1550--r<2y=600+20r解得:均衡国民收入7=1444.4,均衡利息率7=42.2(3)如果白主投资由520增加到550,则投资函数变为/=550-r,由K=C+/得:r=100+0.6y+550-r,整理得IS方程:y=1625--r——(c)2乂LM方程为:\nX=600+20r——(d)联立(c)、(d)解得:均衡国民收入尸=1511.11,均衡利息率/=45.56・・・均衡国民收入增量为△丫=1511.11—1444.4=66.67根据乘数定理计算投资乘数k=-^—=—^—=2.5f又A/=550-520=30,贝U1一01-0.6\Y=kA/=2.5x30=75可以看出,计算结果与投资乘数定理的结论不和同。其原因在于挤出效应。因为乘数理论是在产品市场分析屮得到的,因而并没有考虑到货币市场的彩响,特别是利息率的彩响,因此投资不随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即投资的增量为自主投资(/())的变化量。而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屮,由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引起利率的升高,而投资为利率的减函数,因此其增加量小于自主投资的增加量,导致重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增加量较低。因此,现实屮乘数理论不一定发挥如此人的作用。(第二种解释方法:可以看出,计算结果与投资乘数定理的结论不相同。两者不一致的原因是,1S-LM模型中允许利率变化,当自主投资支出增加导致收入增加时,收入增加导致货币需求增加,从而导致利率上升,投资减少,挤掉了投资支出增加的效应,这就是所谓的挤出效应。)(4)解答见第十二章(5)解答见笫十二章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重要知识点木章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如货币政策及其三大工具、法定准备率及其在货币创造中的作用等,可结合货币银行学共同复习。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由四人1=1标,分别是: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失衡。2、充分就业与失业充分就业是指不存在非H愿失业的一种状态。失业一般分为摩擦失业、H愿失业和非白愿失业。前两种失业被认为难以消除,故充分就业目标是针对非自愿失业而论的。3、财政政策★(1)财政构成:国家财政山政府支岀和收入两个方面构成。政府支出主要看分为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两类。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需品、机关公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公共项口工程所需的支出等。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各种补贴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公债是政策财政收入的乂一纽成部分。(2)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降低经济的波动幅度的机制。财政制度的自发稳定作用通过收入支出两个方面发挥作用。(3)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当经济出现总需求不足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扩大政府支出、减少财政收入;相反,当总需求过热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削减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政府的财政政策工具包括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改变政府转移支付以及变动税收和公债等。\n4、货币政策★中央锻行与商业银行Z间具有某些制度规定,准备金制度和贴现制度经常构成货币政策的制度基础。(1)存款创造: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必须以一定的比例昭作准备金。这一比例是由中央银行依法规定的,故被称为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率使得银行体系中可以成倍地创造货币供给。整个银行系统最多可以创造出的货币最M为:AM=—其中,AD——银行系统增加的存款;心——法定准备率。(2)货币政策三人工具(手段)第一,变动法定准备率。由于变更法定准备率不仅影响单个银行的贷款数最,而且影响到整个银行系统的货币创造乘数,因而被认为是一种剧烈的货币政策手段。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不经常采用这一政策。笫二,变更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政策并不经常使用。原因有二:一是这一政策不具有主动性,因为商业银行不向中央银行借款时这一政策就无法执行。二是中央银行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通常只允许商业银行短期借贷,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政策的执行。第三,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简单,比较易于准确地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因而便于中央银行及时改变货币供给量。因此,公开帀场业务被较广泛地加以使用。第十二章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一、重要知识点本章重点为总需求函数的推导(一定要会)。1、总需求函数总需求是指经济社会屮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最。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需求总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总需求量与价格总水平Z间呈反方向变动。2、总需求函数的推导★★总需求函数可以通过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条件推导出来。假定投资函数为/=/(r),M储蓄函数为S=S(y),货币需求为厶二厶^+厶孑),货币供给为m=—Q在名义货币供给量M既定的条件F,总帝求函数IS-LMnJ以从下列模型中得到:/(O=s(r)Yf),存在使价格上涨的压力;当需求低于潜在产量时,存在使价格下跌的压力。3、自然失业率★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u)时通货膨胀率为零。因此可以把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货膨胀为零吋的失业率。参见上而菲利普斯曲线。4、通货膨胀的成因(略,参见货币银行学)二、典型计算题★(2007年真题)假定某经济存在下列关系式,消费函数为C=10()+0.72Y,投资函数为I=200-500R,政府购买为G=200,净出口函数为NX=100-0.12Y-500R,货币需求函数为等=0.8Y—2000R,名义货币供给M=800o(D总需求函数。(刀当价格水平P=1时,均衡产出。y_]250(夕假定通货膨胀预期为0,价格调整函数为^=1.2(^——),求潜在的产出水平。丄厶QU(切如果p变为0.5,求均衡收入。此时价格有向上调整的压力,还是有向下调整的压力。解:(1)y=C+/+G+A^X=100+0.72/+200-500/?+200+100—0.12F—500/?整理得:r=1500-2500/?——(a)又’警0.8J2000R—(b)联立(a)、(b),消去R,得总需求函数:500~p~+750CAA⑵把P”入总需求函数"戶+750,得均衡产出:^1250⑶根据价格预期调整公式坷胡+〃乎Lf(通货膨胀预期为6即<=0),公式中的片即潜在产出,Z则是t时期的实际产出(总需求),由公式对照可知乙=1250。(2)如果p=().5,则均衡收入y=—+750=—+750=1750o因V=1750>yf=1250,eP0.5zf总需求高于潜在产出水平,所以价格有向上调整的压力。Y_12501750—1950或:根据价格调整函数求出通货膨胀率乙=1.2(——)=1.2x(°Ju)=048>0,'12501250所以价榕有向上调整的床力o\n第十五章宏观经济学的意见分歧重要知识点1、自然率假说★自然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索干扰的情况当劳动力市场在竞争条件下达到均衡时所决定的就业率。由于这一就业率与经济中的市场结构、社会制度、牛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因而被冠以然率”的名称。使用白然就业率概念,货币主义认为经济处于白然率水平,这就是所谓的H然率假说。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如果政府希望得到低于自然率的就业率,必然以一•定的通货膨胀为代价。2、理性预期理性预期假说是指当事人对价格、利率、利润或收入等经济变量未来的变动可以作出符合理性的估计。3、市场出清市场出清假说是说,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商品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以达到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新占典宏观经济学承袭新古典经济理论的思想,以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为基本假设。(1)个体利益最大化。个体利益最大化被认为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即经济学中涉及每个经济当事人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2)理性预期。理性预期假说是指当事人对价格、利率、利润或收入等经济变量未來的变动可以作出符合理性的估计。理性预期包含三个方面的特征:其一,预期平均说来是正确的。其二,经济当事人在充分利用所冇冇效信息的基础匕对某个经计量作出的预期。其三,经济当事人进行作出预期时所使用的信息包含经济理论,从而得出的结果与经济模型的预测相一致。(3)市场出清。市场出清假说是说,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商品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以达到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5、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特点★新凯恩斯主义沿袭凯恩斯主义的传统,同时强调对市场失灵的微观原因的探讨。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基本假定是非市场出清和经济当事人的最大化与理性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