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1.05 KB
- 2022-08-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经济学基础第二讲经济学发展简史\n第二讲经济学发展历史一、重商主义:经济学的萌芽阶段二、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三、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建立时期四、当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建立和发展五、经济学好书推荐\n一、重商主义:经济学的萌芽阶段(一)时间:★15~17世纪(二)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海尔斯、托马斯•曼和法国经济学家安·德·孟克列钦、让·巴蒂斯特·柯尔培等人。(三)代表作品:托马斯·曼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被认为是重商主义的“圣经”。\n(四)主要观点:1.金银形态的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用拥有的金银的数量来衡量国家的财富,2.一国的财富来自于贸易,增加财富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限制进口扩大出口。3.主张国家干预。\n(五)评价:反映了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只关注流通领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真正的经济科学只有在从流通领域进人到生产领域中时才会出现,因此萌芽。\n背景资料2-1金银货币是国家财富英国查理二世于1381年宣布,为了防止“国家之破灭”,任何人不得把金银输出国外。美洲发现后,有一个时期,西班牙人每到一个生疏的海岸,第一个要问的问题,就是近处有无金银发现。他们就根据这种情报,判定那个地方有没有殖民的价值,乃至有没有征服的价值。1900八国联军进北京,中国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这个数字是按照当时中国户部的人口统计得来的,也就是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幼,一人赔一两白银。\n二、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一)时间:17世纪~19世纪70年代★(二)代表人物:★英国经挤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西尼耳、约翰·穆勒、马尔萨斯,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等人。古典经济学最重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n(三)代表作品★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国富论》的发表被成为经济学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即对重商主义的革命,这次革命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n(四)中心问题:国民财富如何增长。他们强调了财富是物质产品。增加国民财富的途径是通过增加资本积累和分工来发展生产。围绕这一点,他们研究了经济增长、价值、价格、收人分配等广泛的经济问题。斯密从人是利己的经济人这一假设出发论述了由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的运行可以把个人利己的行为引向增加国民财富和社会福利的行为,因此.由价格调节经济就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秩序。由此得出了自由放任的政策结论。自由放任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其他问题都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n(五)主要观点及评价:1.强调了分工的作用。别针的例子:18世纪70年代的工具,一名工人一天能够制造20个,劳动分工后10名工人一天完成48000个。2.经济人假设。人都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即自私的心。\n3强调自由市场的作用即看不见的手斯密写到:“每个人都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产品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有多少,――由于追求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大,自由放任时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市场成了某种“隐蔽的上帝”。(弗里德曼,1998),经济学给了世界一个人人自私的假设,人类却用他寻找到了光明。\n4政府的作用是守夜人经济自由主义不可能存在于“单纯而容易的天然自由体系”之中,自由竞争只有在进入一个真正的市场社会时才有意义。市场社会必须先于市场经济,只有建立了市场社会,市场经济才有可能。国家应该发挥其必要的职能。国家的首要职能是建立和维护市场。具体来说,斯密规定了政府的三项职能:“第一,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这就是说要建立严正的司法机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n(六)评价: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建立了以自由放任为中心的经济学体系,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反映了自由竞争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有独立体系的科学。\n背景资料2-2:亚当·斯密1723年出生在苏格兰,父亲是律师,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是大地主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亚当斯密在陌生环境发表文章或演说时,刚开始会因害羞频频口吃,一旦熟悉后便恢复辩才无碍的气势,侃侃而谈;而且亚当斯密对喜爱的学问研究起来相当专注、热情,甚至废寝忘食。青年时就读于牛津大学,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3年时认为《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AdamSmith亚当·斯密(公元1723~公元1790年)\n背景资料2-3:李嘉图2.李嘉图英国伦敦资产阶级犹太移民家庭,14岁时,随父亲从事证券交易活动,16岁时便成了英国金融界的知名人物。25岁时他已拥有200万英镑财产。1799年的一次乡村度假偶然阅读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对政治经济学发生兴趣并开始研究经济问题。1817年他发表了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引入了比较优势理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制造业中比其他国家更加高效,它也能够通过专注于其最擅长领域、与其他国家的进行贸易交往而获取利益。他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大卫·李嘉(1772~1823)\n背景资料2-4:马尔萨斯1798年出版《人口原理》,认为人口有几何增长的趋势(即按指数增长的趋势,如级数1,2,4,8,16…),而食物供应只有算术增长的趋势(即按直线性增长的趋势,如级数1,2,3,4,5……),人口增长有超过食物供应增长。他断定人口过剩实际上的确无法避免,因而贫困几乎是大多数人不可摆脱的厄运。这是一个多么悲观的结论!托马斯·马尔萨斯1766—1833\n背景资料2-5:萨伊他提出了著名的“供给能够创造其本身的需求的观点,即所谓的“萨伊定律”:商品的供给会为自己创造出需求,总供给与总需求必定是相等的。局部供求不一致也会因价格机制的调节而达到均衡。萨伊他断言工资、利息、地租分别来源于劳动、资本、土地,建立起三位一体公式的分配论,利润则被看作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否定资本主义剥削。让·巴蒂斯特·萨伊(1767~1832)\n三、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建立时期(一)时间:★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19世纪70年代奥国学派经济学家K·门格尔,英国经济学家W·S·杰文斯,瑞士洛桑学派的法国经济学家L·瓦尔拉斯分别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引发了经济学上的“边际革命”从而开创了经济学的一个新时期。★\n(二)代表人物:★门格尔(奥地利)、杰文斯(英国)、瓦尔拉斯(法国)马歇尔(英国)\n背景资料2-6:瓦尔拉斯里昂·瓦尔拉斯:他开创了一般均衡理论,是一位数理经济学家,边际革命领导人,洛桑学派创始人。在经济学中使用了数学,研究了使一切市场都处于供求相等状态的均衡,即一般均衡,成为西方数理经济学和一般均衡理论的创建者和主要代表。他的一般均衡分析方法被西方经济学所普遍使用。卡尔·门格尔(CarlMenger,1840-1921)里昂·瓦尔拉斯(LéonWalras,1834-1910)\n背景资料2-7:马歇尔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在马歇尔的努力下,经济学从仅仅是人文科学和历史学科的一门必修课发展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剑桥大学在他的影响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经济学系。马歇尔走访英国的贫民区,无法忘却他所见到的贫穷和饥饿,选择经济学。马歇尔是局部均衡分析的创始者,他研究单个市场的行为而不考虑市场与市场之间的影响。他用上升的供给曲线和下降的需求曲线分析收入、成本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马歇尔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建立了弹性的概念和计算弹性的公式。马歇尔的最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该书在西方经济学界被公认为划时代的著作,也是继《国富论》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马歇尔是理论家、数学家和历史学家,还是人道主义者。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n(三)代表作品:1890年英国剑桥学派经济学家A·马歇尔出版了《经济学原理》,综合了当时的各种经济理论,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作。★\n(四)主要观点:新古典经济学同样把自由放任作为最高准则,但已不象古典学派那样只重视对生产的研究,而是转向了消费和需求。他们明确地把资源配置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中心,论述价格如何使社会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从而就从理论上证明了以价格为中心的市场机制的完善性。他们把消费、需求分析与生产、供给分析结合在一起,建立了现代微观经济学体系及其基本内容。\n(五)评价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出现被作为经济学史上继亚当·斯密革命之后的第二次革命——边际革命,这次革命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开始。★这阶段以强调自由放任为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延续了古典经济学的精神,但又是用的新方法、从新的角度阐述自由放任,因此在古典前面加个新字,叫新古典.尽管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J·罗宾逊和美国经济学家E·张伯伦分别提出的垄断竞争理论是对这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重要发展,在50年代之后美国经济学家C。贝克尔、A莱宾斯坦、科思等人仍对微观经济学做出了重大发展,但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微观经济学是由新古典学派所建立的。\n四、当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发展在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1935年发表其革命性巨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之前,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还根本不存在。当时,英美尚未走出30年代的大萧条,失业者超过了美国劳动力总数的四分之一。凯恩斯的新理论分析了失业增加和经济下降的原因,投资与消费的决定,中央银行货币和利率的管理,还有为什么一些国家经济繁荣,而另一些国家却停滞不前等问题。凯恩斯还指出了政府在熨平商业周期波动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n(一)第一阶段,凯恩斯革命时期(二)第二阶段,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三)第三阶段,自由放任思潮复兴时期\n(一)第一阶段,凯恩斯革命时期1.时间: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2.背景:古典经济学论述了市场调解的完善性,但美国30年代的大危机打破了这种神话。1929年到1933年美国经济发生了大危机,整个30年代平均失业率为18%,最高为25%。传统的经济理论与经济现实发生了尖锐的冲突,经济学面临着它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危机。3.代表人和代表作:凯恩斯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n4.主要观点:把产量与就业联系起来,从总需求的角度分析国民收人的决定,并用有效需求不足来解释失业存在的原因。在政策上则提出了放弃自由放任,由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n5.评价:凯恩斯的观点被认为是经济学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凯恩斯革命。这次革命是革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命。这次革命所产生的凯恩斯主义,提出了以国民收人决定为理论中心,以国家干预为政策基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凯恩斯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现代宏观经济学之父。★\n背景资料2-8: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83-1946)\n凯恩斯的父亲是剑桥经济学家和逻辑学家,母亲是剑桥毕业生,曾任剑桥市长。1905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并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905年毕业后又师从A.马歇尔、A.C.庇古学习经济学一年。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有机会同一些经济学家和哲学家接触,并结识一些有文艺才能和创新精神的朋友。后进入剑桥大学专攻数学,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到剑桥国王学院任经济学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被征召进财政部工作,曾以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身份参加巴黎和会。从事证券投资获利数十万英镑开办过艺术剧院,担任过皇家学院总务长。凯恩斯是个奇妙的多面手,哈耶克评价凯恩斯道:“他能够同时做无数的事情:教经济学,组织芭蕾演出,搞金融投机,收藏绘画,开办投资信托公司,为剑桥学院筹集资金,还是一家保险公司的董事,实际经营着剑桥艺术剧院,亲临剧院关心旅馆提供的食物和酒水这样的细节问题。”1936年2月4日,凯恩斯的代表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的出版,立即在大危机后惊魂未定的西方世界引起轰动。西方学者对此评论道:“凯恩斯是在致命危机威胁资本主义世界时挽救和巩固了这个社会。”有的学者把凯恩斯的理论比做“与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的革命”。1998年的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在150名经济学家的投票中,凯恩斯被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n(二)第二阶段,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1.时间: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末2.背景:政府对经济干预取得巨大成功,经济学家地位日益升高。3.代表人及主要观点:萨谬尔森把新古典的微观经济学和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全面发展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并广泛用于实践,对各个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经济学的主流。\n背景资料2-9:两个剑桥之争琼-罗宾逊夫人(宋则行的老师)主张切断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新古典的微观经济学的联系,认为是凯恩斯的私生子是冒牌货,以分配主义为核心完成凯恩斯革命,并由斯拉伐全面发展和完善了劳动价值论,号称斯拉伐革命――经济学史上的第四次革命。琼-罗宾逊夫人(JohnRobinson,1903-1983),创立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先后8次到中国,70岁到非洲部落旅游,是迄今为止伟大的经济学家中唯一的女性,是伟大经济学家中唯一没有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由于琼-罗宾逊在英国的剑桥,而萨谬尔森和索洛在麻省理工所在地在英文中也是Combridge,为了区别被翻译成坎布里奇。因此这场著名的争论也叫两个剑桥之争。\n背景资料2-10:经济学最后一个通才萨缪尔森于1915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Gary)城。20岁时,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文学学士(B.A.)学位;翌年,又获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M.A.)学位;26岁获得哈佛大学博士(Ph.D.)学位。在芝大,他的平均成绩是A,在哈佛则是A+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从1940年起,萨缪尔森还曾担任美国计量经济学会会长,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国际经济学会会长和终身荣誉会长,以及在一系列政府机构和公司任经济顾问和研究员。经济学最后一个通才。萨缪尔森在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以及资本理论等几乎经济学的所有领域都有重要建树。萨缪尔森于1915-\n(三)第三阶段,自由放任思潮复兴时期1.时间:20世纪70年代后2.背景:战后西方各国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也引起了许多问题。60年代末出现在西方国家的滞胀(即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引起了凯恩斯主义的危机。这次危机使自由放任思想得以复兴。\n(三)第三阶段,自由放任思潮复兴时期3.代表人物:货币主义(弗里德曼)为经济学史上的第五次革命――货币革命,卢卡斯(1937-)(1995年获奖)的理性预期学派,经济学史上的第六次革命―――理性预期革命。4.主要观点:认为滞胀的根源在于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减少国家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西方各国采用了这些主张,实行经济自由化的政策,对经济的复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n背景资料2-11:米尔顿·弗里德曼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2006),美国经济学家,货币主义(亦称货币学派)创始人,芝加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虽然他的身材矮小,但却被看做是经济学界的巨人。弗里德曼是20世纪少数几位知名度极高的经济学家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在20世纪的经济学家中,只有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83—1946)的影响力能与他相比。他的同事、合作者和朋友曾说:“不管他像拿破仑一世还是像任何一种类型的人,他都是一个具有巨大的才智、掌握了自由的个子矮小的入。作为一个学者和科学家,他对经济学界的影响是深远的。被人们普遍看作20世纪下半叶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货币主义的“教父”以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货币主义,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认为“钱”在经济中“至关重要”,要通过控制“钱”来控制整个经济运行,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加强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米尔顿-弗里德曼\n背景资料2-12:罗伯特·卢卡斯1995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第一:理性预期理论把对预期形成问题的分析纳入经济学领域,是对经济学的一个重大的贡献。它强调理性预期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突出了作为理性的经济人的经济当事人的理性预期行为,同时强调经济决策应建筑在理性预期的基础之上,这对于经济决策的科学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并且还提出正确处理经济决策之间的关系,是保证经济正常运转的关键。 第二:理性预期与社会总需求,把理性预期纳入需求决定的分析,是经济理论上的进步,它把分析的着眼点放在人们的具体的消费行为和投资行为的决定上,从分析具体的消费行为和具体的投资行为中推导出社会总需求,就使得对总需求的分析真正立足于坚实的基础之上罗伯特·卢卡斯(RobertLucas)\n背景资料2-11:罗伯特·卢卡斯第三:理性预期与社会总供给。这是理性预期与社会总需求的必要补充,也弥补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不足。它一方面贯彻了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原则,立足于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企业家的最优化的行为;另一方面,又把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原则引申为理性预期原则,把经济人的理性预期行为作为其追求最优化行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在分析方法上,和在经济分析的内容上,都有一定创新。 第四:货币理论。它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和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之间有共性,它们都表现为一种货币数量论。另外,它们之间也有区别,表现一,理性预期学派把货币理论和价值理论结合起来,以寻求货币资产与生息的金融资产(债券等)关系。表现二,中性货币理论。表现三,货币机制的分析。 第五:失业与通货膨胀,理性预期学派以理性预期的理论观点和特有的分析方法,否定了菲利浦曲线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互替关系,反对政府对经济实行干预上表现得彻底,完全否认稳定经济的政策有效性。 第六:政策无效论。其理论依据之一就是理性预期理论,认为政府的干预在短期内也是无效的。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不能实行干预的措施。另一个理论依据是“中性货币”理论,认为联邦准备当局的货币行为不能控制实际利率,也不能从根本上影响实际的经济变量。\n5评价:在这一阶段,新古典综合派与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的争论成为经济学的主旋律。从理论上说,尽管新古典综合派的主流地位仍然没有丧失,但货币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n(四)总体评价:当代经济学是以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为标志的。这一时期,经济学得到全面而深入的发展,无论是研究的内容、方法,还是深度与广度方面,都是过去所无法比拟的。\n经济学发展历史总结:一条主线:经济学是为现实服务的,经济学的发展与演变正是现实经济发展的反映。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凯恩斯主义,都是现实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理论上的反映。一部经济学发展史说明了一个平凡的真理:存在决定意识。四大阶段:萌芽、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当代经济学\n三大人物:斯密、马歇尔、凯恩斯六次革命:第一次革命——亚当斯密革命第二次革命——边际革命第三次革命——凯恩斯革命第四次革命——斯拉伐革命第五次革命——货币革命第六次革命——理性预期革命\n五、经济学好书推荐(一)PaulSamuelson和WilliamNordbaus合著的《经济学》(Economics),2001年第17版。是一本供初学者使用的经济学入门书,也是一本供经济学的老学生温故而知新的经济学手册。它可以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以供自学之用。因为如同经济生活本身一样,经济学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化,以用新的理论解释新的经济现象。特别是过去20多年里,随着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和理性预期的引入,经济学可以说发生了一场革命。经济学理论越来越贴近现实,对现实的解释能力越来越强。是西方大学里最流行的教科书。保罗.萨谬尔森(PaulSamuelson)是当代经济学泰斗,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MIT经济系的创始人。他的《经济学》第1版出版于1948年,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50多年的时间里,他的《经济学》不断再版,被翻译成包括中文、俄文、日文、法文、德文在内的数十种文字,风靡全世界,是有史以来发行量最大的经济学教科书,教育和影响了数代经济学家、政治家、企业界领袖、新闻记者以及众多的普通人。\n经济学好书推荐半个世纪前这部教科书问世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曾写出第一篇书评。他预言:“下一代人将会跟随萨缪尔森学习经济学。”最权威,萨谬尔森《经济学》的是经济思想发展历史上的第三次综合。最与时俱进,在萨谬尔森几十年的科学生涯中,几乎每个月他都有一篇有分量的论文问世,并将这些研究成果纳入新版的《经济学》中。这使《经济学》历经几十年仍然保持着充分活力。生动通俗。长期以来,经济学著作以晦涩难懂著称。其中包括令非专业人士难以忍受的枯燥的教条、繁琐的推理。萨谬尔森开创了一种清新自然的写作方式。语言生动、简明,形式活泼多样。在理论阐述的同时辅之以案例、典故。经济学因此成为一门公众能够接受的科学。实际上,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萨谬尔森《的经济学》成为经济学教科书写作的范例。\n《经济学》\n经济学好书推荐(二)曼昆(N.GregoryMankiw)著的《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ofEconomics)曼昆是美国著名的年轻一代经济学家,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并在MIT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兼任著名的智囊机构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货币经济学项目主任,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和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顾问。他的《宏观经济学》是美国最畅销的教科书之一。曼昆的《经济学原理》1998年初版一上市,就成为最畅销的教科书,出版商在付印之前就支付了作者100万美元的版税,创下了教科书版税的新纪录。这本教科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学生导向”。如作者自己指出的,他要写的是一本学生喜欢看的经济学教科书。与其他同类教科书相比,本书更多地强调的是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和政策分析,而不是正式的经济学模型。为此,作者在大部分章节里都提供了案例,以说明经济学原理如何应用于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此外,作者在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新闻摘要”,以使读者懂得什么是生活中的经济学。\n《经济学原理》\n但你最好能记住我一开始说过的话:读书最大的成本是时间而不是书价。要买好书,不要买便宜的书。\n\n\n\n\n\n\n\n\n\n\n\n\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