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7 MB
- 2022-08-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城市经济学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魏成博士副教授weicheng@scut.edu.cn381156148@qq.com\n参考书目《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经济学原理》(同济,赵民、陶小马,高教出版社)《城市经济学》(同济,栾峰)《城市规划经济学》(南大,甄峰)《城市经济学》(清华,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复旦,周伟林、严冀)《城市经济学》(南开,蔡孝箴)《城市空间经济学》(南开,郭鸿懋)《经济地理》(高教出版社)《城市经济学(第六版)[美]阿瑟·奥沙利文《城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英]K·J·巴顿《城市经济学》[日]山田浩之《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第1卷_区域经济学》(尼茨坎普主编)《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第2卷_城市经济学》(埃德温·S·米尔斯主编)《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第3卷_应用城市经济学》(切希尔,米尔斯主编)\n课时结构第一篇导论:经济学、城市与城市经济学401经济学基础知识02城市的形成与发展03城市经济学谱系与架构第二篇企业区位理论与城市空间结构8-1004城市企业区位(经济活动区位)05城市土地经济06城市空间结构07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城市开发区第三篇城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6-808城市经济增长与产业研究09城市规模的经济学视角10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第四篇城市公共经济8-1011城市公共经济与财政12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经济13城市住房经济14中国转型时期的城市政治经济学\n考核方式1.阅读笔记与点名(各占10%,小计20%):在相关读物中任选一篇各撰写约三千字的读书笔记。2.案例研究报告(30%):3-4名同学一组,选择一个城市(城镇)或局部城市空间,界定和描述其经济现象与问题,对问题与现象的形成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十一前(9月26日)前交研究题目、目的与目录(1页,课堂讨论);10月23日前交书面报告(5000字以上,电子版和纸质版),不能迟交。优秀的报告择时讨论。3.期末考(50%):闭卷。\n01讲导论:经济学与城市经济学经济学概览城市形成与发展城市经济学的特征与研究视角\n经济学概览\n经济学定义•需求与供给在市场中的相互作用关系,市场对供给与需求的调节作用。•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对有不同用途的稀缺资源利用加以选择的科学;其目标是有效配置稀缺资源以生产商品和劳务,并合理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资源有限,需求无限,合理配置资源\n经济学:四个关键词•前提:稀缺性•——供求关系决定稀缺性和价格,资源的内在定义。•对象:选择行为•——没有选择时,没有经济学。机会成本。管理的联系•目标:资源有效利用•——与传统政治经济学的区别,不同层面的运用.•性质:科学•——解释和预测,理论和模型,假说和检验、实证与规范\n经济学理论与发展脉络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配置与使用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人类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现代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为标志;“劳动分工”。按研究性质分,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按研究目的分,有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按研究对象分,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按研究方法分,有数理经济学、非数理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按研究范围分,有综合经济学、部门经济学、专题经济学。\n经济学学科理论体系及相互关系研究出发点理论分类理论范围政策范围需求与供给理论企业法家庭、企业市场价格理论竞争政策微观经济、市场竞争理论消费者政策个人分配理论收入和价格政策等经济结构理论部门结构政策部门和地区发展理论部门结构计划部门、地区中观经济基础设施理论研究与工艺政策、集团环境保护理论部门原材料供应政策集团与协会理论等地区结构政策等经济循环和国民经济核就业政策算理论金融信贷财政政策国民经济宏观经济经济发展和就业理论国际收支政策财政、货币、外贸理论指令性经济计划国民收支理论等\n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主要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包括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各种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这些经济行为包括:单个家庭如何支配收入、单个厂商如何争取最大利润,等等。涉及的都是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运作问题,所以,微观经济学又叫价格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以及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分析。主要解决的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生产多少的问题。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参考对象,研究一个社会的各种总体经济问题,以及对应的各个经济总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总体经济问题主要包括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国民收入的决定、变动和增长是一条主线,因此,宏观经济学又叫国民收入理论。\n经济学的解释和预测•与其它科学类似,经济学致力于对经济领域的观察现象(observedphenomenon)提供解释和预测(explanationandprediction)。•注意经济学的预测通常是随条件变动的预测,不是条件不变的预报(forecast如天气预报),更不是无条件预言(prophecy)。\n经济学的理论或模型•象其它科学一样,经济学利用理论(或模型:理论的表达方式)解释经济现象。•第一、理论是一组内在逻辑一致的假设(assumption)和假说(hypothesis)构成的解释系统。如厂商理论包含利润最大化假设,市场和成本约束条件的假设,厂商决定选择技术和数量等行为规则的假说。•第二、理论或模型是对经济现象及其关系的简化描述。简化的模型有可能增加对经济现象和变动规则的理解。\n实证和规范研究实证经济学:对经济现象进行客观描述,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主观价值判断,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是或不是可通过观察、度量或实验进行检验;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主观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根据,作为建立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经济分析主体是实证分析,但也大量涉及规范分析。•规范性判断可以看作是实证分析结论的具体应用,但是规范分析受到利益、立场和价值判断影响。•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1)是否带有价值判断;(2)解决的问题不同;(3)是否具有客观性;(4)相互之间并不绝对排斥,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有规范性。\n全球家具产业发展态势据米兰轻工业信息中心(CSIL)统计,2005-2009年全球家具总产值年均增长13.1%。其中,7个主要的工业化国家的总产值为1590亿美元,高收入国家全球家具产业总规模持续扩大家具的产值占到全球产值的58%,中低收入国家家具总产值占42%,中国、波兰、越南三个国家家具产值所占比重在迅速提升。全球家具行业产值及各国分布结构15\n全球家具产业发展态势美国等发达国家是全球家具产业转移的主体自1992年至2005年,美国除厨柜以外的家具五金制造业就业岗位共减少了108000个,占该时期美国就业岗位减少总额的21%。中国成为最主要的家具产业转移承接地近年来,美国、欧洲家具制造业逐步向中国、越南、印度及墨西哥等国家转移,其中绝大部分转移至中国。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家具产业向中国转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目前,美国家具进口额中60%是美在华企业的产品。16\n全球家具产业发展态势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成为家具的主要消费市场CSIL报告表明,2011年亚洲、太平洋地区家具消费增长率接近6.5%,约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成为全球家具消费市场的第一引擎。全球家具贸易市场正在逐步回暖CSIL报告预测,2011年,全球家具需求量实际增幅将达到3.3%,整个市场在逐步回暖,其中新兴国家的家具消费增长将高于发达经济国家。17\n中国沿海家具产业转移趋势和特点全国家具产业布局目前中国形成五大家具产业集聚地,如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东北和西部地区(四川)。这五大家具产业基地有望成为新时期家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主体。18\n城市的形成与发展\n12.27世界城市夜景“光亮度”版图\n城市想象关键词发达、繁荣、现代、创业时尚、前卫、权力、文明城中村、就业难、缺乏归宿感拥挤、污染、犯罪、动乱\n对城市不同的定义(不同的角度)《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永久性、人口集中、规模大、重要;《韦氏大字典》(第三版):政治性、阶级性、人口高素质、产业结构以制造业和商业为主;《现代汉语词典》:非农业人口、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美国经济学家赫希:地理面积、规模经济;法国地理学家潘什梅尔:一个景观、生态,一种氛围、一种审美和灵魂英国经济学家巴顿:商品、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市场形成的市场体系,市场经济的核心;钱学森:人为主体、依托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目的形成的经济、科技、文化发达的空间。\n城市产生的经济基础原始畜牧业——狩猎:洞穴、树上几万年第一次社会分工——农业:村庄,尼罗河、长江黄河流域等,1万多年第二次社会分工——手工业:剩余产品、交换、货币第三次社会分工——商业:市场,城市现代工业、商业的发展:城市规模有小到大特大城市北京、上海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智慧城市\n城市是“城”与“市”的结合“城”城池、城墙,天然或人工形成的地理环境;固定的场所,有利于储存、防卫;物质和政治、军事基础。山西平遥古城“市”市井,商品交换的场所;市场经济;经济基础和动力。城市:“城”和“市”的结合市因城安、城因市兴北宋时期京城汴梁市集贸易\n城市的界定具体是否认定某地为城市、或该地属于哪类城市,由官方或学术界根据特定的标准来规定。1、人口标准人口的绝对数标准,即人口规模标准:中国市非农业人口至少6万,美国2500人口的相对数标准,即人口密度标准:美国市每平方公里400人,日本4000人2、行政区划标准(包括市和镇)各级政府所在地,重要边境口岸、历史名胜所在地等;镇至少2000人。3、职业和产业标准非农人口比重、非农产业比重\n城市相关概念辨析1、城市:中国,即城镇,设区的市、不设区的市(县级市)和建制镇。如广州市(十个市辖区)、增城市、从化市2、市区:市辖区,区级政府,如广州市天河区、荔湾区,行政区划来定义。3、城区:城市建成区,从城市建设角度来定义,如郑州包括金水、二七、管城、中原、惠济五区,截至2006年末,郑州城区面积282平方公里,人口354万。4、郊区:和城区相对应,环绕城区的城乡结合部,如郑州市上街区为远郊。5、中心区:核心区域,广州荔湾区、天河区、海珠区。6、城市化地区:城区+郊区。7、大都市区:城镇群组成的地区,如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中原城市群等;也有以一个中心城市为主体包括周边城镇的城镇地区,如太原大都市区。\n太原都市圈规划中定义的太原都市区范围\n我国的城市标准(2006年底)类型人口(万)行政级别数量直辖市市区大于500省级4副省级市市区大于100副省级15地级市市区大于25地厅级283县级市县区大于8省直辖县级369建制镇总体大于2镇级195369\n我国对城市规模的分类标准市区和近郊区中国2006年全部规模非农业人口数量地级市规模分布小城市20万以下4中等城市20万——50万59大城市50万以上106特大城市100万以上117\n城市的特征(与乡村相比)1、密集型——物质和文化的密集,要素空间分布的高聚集性人口密集:中国2003年平均人口密度13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密度11160/平方公里物质和资产密集:2003年城市市区财政支出占全国61%,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78%文化密集:高校、科研机构、图书馆、博物馆、出版社、电影电视、体育设施等都在城市2、高效性——高效率和高效益内涵发展是现代城市演进的主要价值取向•高效率:采购、运输、流通、人才、获取信息等便捷高效益:投入产出的高效益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农业甚至负利润3、中心性——吸引力和辐射力•吸引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辐射增强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如河北廊坊、浙江宁波、郑州巩义等\n4、多元性——多功能与多类型多功能: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多类型:北京: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并首次提出“宜居城市”;天津:环渤海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上海: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重庆: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郑州: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的商贸城市和枢纽中心、建成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5、系统性经济社会结构的多样性和系统性城市是一个复合的宏观的大系统: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建设系统城市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大系统普遍的大城市国际化趋势经济活动的高开放性城市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空间聚集性。\n城市发展的阶段趋势历史阶段经济功能城市建设发展状况城乡关系前工业化手工业生产集中地市政设施简陋规模较小城乡分离社会农产品集散地生活条件落后数量很少相对封闭机器大工业中心市政设施完备规模扩张城乡对立工业社会商业贸易中心生活条件改善数量猛增差距拉大后工业社第三产业中心市政设施现代化规模数量稳定城乡融合会功能多元化生活条件较优越形成大都市连绵区差距缩小信息流通、管理和服城市信息化、园超级城市裂解,中信息社会城乡一体化务中心林化、宜人化小城镇崛起\n珠三角发展特征高度连绵的城镇密集地区1990年–珠三角地区是全国城镇密度最高、经济要素聚集程度最高的城镇连绵区之一。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全国人口(万人)407883067154127627总面积(万KM2)4.1710.0121.87960.00GDP(亿元/万KM2)228716964701001995年进出口总额404129175(亿美元/万KM2)实际利用外资26.412.13.80.5(亿美元/万KM2)工业总产值2166235946099(亿元/万KM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62755819139额(亿元/万KM2)注:为2004年数据2002年\n珠三角发展特征区域发展差异明显–东西岸的发展差异:发展重心明显偏向东岸–内外圈层发展差异:经济活动及城镇发展高度集中于内圈层\n城市经济学(经济学+空间)\n2009-2012年经济增长形势\n2005年深圳市单位用地工业总产值2005年单位工业用地工业总产值N图例(亿元/平方公里)WE3.58-4.924.92-8.938.93-13.4413.44-17.84S17.84-24.6124.61-34.31051015Km34.31-45.145.1-52.2852.28-155.29155.29-472.35\n各地工业园区用地效益比较(2005)1.11大工业区5.7162.79深圳高新技术园区340.11台湾新竹科技园38863.84新加坡裕廊工业区苏州工业园区4814.9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6224.2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146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增加值28.9广州开发区80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产值上海市国家级开发区77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n合肥市老城区土地利用(2006)\n合肥市老城区单位大院分布(权属)(2006)\n2050年美国十大超级都市区\n城市经济学与经济学的不同•城市是一个空间问题,而主流经济学没有空间,空间是一个集合体,有多种行为主体,常常把城市作为一个综合问题来研究,但一直缺乏研究的整体框架;经济学以理性人为假设,有很强的假设条件,有自己的研究方式,在经济学中没有空间或距离变量,涉及总量和微观主体;•城市经济学不仅涉及“效率”问题而且涉及“公平问题”,他不仅是增长问题还是一个发展的问题。事实上,城市经济学更加接近政治经济学(巴顿),他涉及更加广泛的政治、社会、经济结构,因此研究住房、污染、犯罪;经济学主要集中在资源配置的效率,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率;•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需要模型化,但城市中的活动很难量化,同时经济学强调的完美的市场和最低限度的市场干预,但城市是一种公共品,是由政府提供的,政府的作用明显,在城市经济活动中,企业的行为往往取决于政府的导向。\n城市经济学研究具有空间属性城市化与城市发展既是一种空间现象,也是一种经济现象。或者说是经济在空间上的表现。对于城市经济学来说,其所具有的空间属性正是区别于经济学科领域的其他分支学科的一个重要标志。最早涉及城市经济问题的是1920年代对城市土地经济和土地区位的研究,早期以美国的Burgess、Haig和Hoyt为主要代表,他们侧重于研究城市的土地经济,探讨城市发展的内部结构和用地布局,其研究成果广泛地影响了城市规划、城市地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城市经济学是从经济学分离出来而产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从经济学的角度阐明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和途径,制定正确的城市和区域发展战略,合理地制订城市空间资源和各项设施的配置政策和管理方法,科学地评价城市发展和运营的状态,促使城市各个组成部分协调发展,从而取得城市社会的整体和长远的最佳效益。\n对城市的理解•发展中国家55%的GDP在城市,发达国家85%的GDP在城市;•城市是集聚的中心,城市化的定义(人口、产业、景观与生活),多种要素的集聚中心,城市是由各种微观主体行为的结果;•城市是资源分配(配置)的平台,城市体系是配置的网络;•城市问题,是与城市集聚在一起的孪生兄弟;•发达国家是资源合理分配和再分配的问题:郊区化,城市更新,边缘城市;•发展中国家是资源的创造问题:筹集合吸引足够的资金满足发展的需求,在全球竞争下,也成为竞争单位;空间的公平问题。•城市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单元,也就成为一个研究对象.\n城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城市病:地价昂贵、能源短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等1898年,英国的霍华德《明日田园城市》20世纪20年代对城市土地经济和土地区位的研究1965年,美威尔帕汤普森《城市经济学导论》,城市经济学诞生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学引入中国\n城市经济学的产生产物相关社会生产发展城市经济增长城市经济发展问题经验住房困难工业化交通混乱城市化环境破坏经济中心…………《城市经济学导言》城市经济学诞生威尔伯•R•汤普森,1965\n与城市经济学相关的学科相互影响的学科和应用领域城市规划城区区市政城…………市域域场府市地政规营管社理策划销理会学学学学城市经济学及其派生学科经济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相邻学科………………微宏政产发国…………观观治业展际经经经经经经济济济济济济学学学学学学\n城市经济学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对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如1925年吉伯斯的同心圆城市内部结构,霍伊特的扇形结构。当时的城市结构相对较为简单;•第二阶段:二战以后,西方城市快速发展,城市问题的出现,交通问题,贫困问题等,经济快速发展,从经济的角度研究城市问题,这个阶段是新古典经济学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到1960年代,城市经济学作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得到较快的发展。巴顿的《城市经济学》1976,山田浩之的《城市经济学》1977,郝希德《城市经济学》1984,基本上完成了那个时期的城市经济学框架。•第三阶段,1990年代以后,模型化,新经济地理学,强调规模报酬递增,大量数学模型。\n我国城市经济学的发展•1980年代,中国的经济理论界、地理学界开始重视城市经济问题的研究,一方面探讨城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一方面研究城市经济存在的大量现实问题。其目的是在科学地总结中国和世界城市经济的基础上,阐明城市经济中的生产关系和城乡经济关系,揭示城市发展规律及其历史趋势。•随着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城市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亦越来越重要。城市经济学是处理最复杂的城市经济关系的新学科,具有超越多我传统经济学观点的理论优势和独到之处。•我国经济处于转型经济,城市经济学中计划经济的痕迹较浓,实证中大量采用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转型下,城市问题应该是今后城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如制度转型问题,企业区位变化,生产要素的流动,这样就会涉及城市化模式、空间结构、城市管理、城市发展模式等。\n城市经济学的理论特色和突出贡献城市经济学属于新经济学范畴,是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有待发展完善的更高层次的经济学。1.完善了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填补了空白。弥补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不足。把“空间”的概念引入经济学,寻求“空间平衡”。特别是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城市经济整体效益理论、城市发展战略理论、城市管理理论等,丰富了经济学的传统理论。2.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促进了经济学原理的发展和变革。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基石主要是建立在劳动时间创造价值的认识上面,而对于生产、劳动的空间价值作用研究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浪费与失效。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出现,开始强调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必须充分考虑空间因素的作用、要求,实现经济要素在空间的合理布局。3.由于城市经济学是高度密集的经济特点,比分散经济产生更多的诸如环境污染及各种外部经济问题等,城市公共经济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公共物品如何由政策来提供,填补了城市公共经济的研究空白。4.城市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城市经济区域的形成,即城市与区域(腹地)更紧密地联结为一体,城市起中心作用,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出了经济管理理论和制度更新的要求。\n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城市经济学使用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巴顿、山田浩之和赫希的城市经济学归纳为三个部分:城市经济学基本理论、微观城市问题、城市政府。城市经济学基本理论城市的本质、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城市规模、城市外部性、聚集经济理论、城市土地利用与土地结构、城市经济增长理论,等等。微观城市问题城市住房、城市环境问题、城市交通、城市劳动力市场、城市贫困、城市犯罪、歧视与隔离。城市政府主要从城市公共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城市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税收制度、政府公共开支、预算及相应的财政政策;城市政府干预城市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干预的方式、城市管理,等等。\n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n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n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n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n城市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城市经济学的实证主义研究框架主要由以下5个步骤组成:(1)对现有相关研究资料和第一手资料的收集;(2)进一步修正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3)建立能够解释城市问题的模型;(4)结合数据来估计经济模型内的参数,并检验理论假说准确性;(5)利用模型进行预测和政策制订等等。•大量实证研究推动了理论模型的修正过程,但是很多早期的模型与最新的模型都在很长的时间内处于共存的状态。•试图找出一个最佳的模型来解释城市经济增长的现象是不现实的。••实证的研究不一定要建构模型——重要的是对空间现象给出经济学意义上的解释。\n西方城市经济学的流派主流城市经济学、保守主义城市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城市经济学。主流城市经济学主要研究城市经济的运行规律,侧重于对不同政策行动进行成本与效益分析,该学派研究的主要目标使社会成员效用最大化。认为由于资源用途的多样化而应由市场来完成资源配置,但同时需要政府干预,需要采取公共行动来改善资源配置。保守主义城市经济学不相信政府政策能提高个人自由,认为政府的作用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提供纯公共产品。代表人物包括哈耶克、佛里德曼、科斯、斯蒂格勒等。主要关心城市土地利用、城市改造等社会经济问题。马克思主义城市经济学认为城市是发生阶级矛盾的地方。马克思主义者开始研究城市的阶级矛盾和政府的作用,认为激化地区矛盾的城市问题具有其国内乃至国际经济的根源。如希尔的城市危机和艾德的土地利用研究理论。\n城市经济学研究方法空间经济研究研究方法而言,仍需不断完善和规范。注意把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首先,是传统空间经济的研究范畴问题。如区位论.其次,是传统空间经济研究的假设前提问题。完全竞争、均质空间和要素可以无成本瞬时流动的假设都是不现实的。第三,是传统空间经济研究的时效问题。传统研究方法是静态的、局部均衡的方法,忽略了某一企业区位选择对区内、区外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乘数效应、累积性效应。第四,是传统空间经济研究的因素分析问题。传统理论研究的是纯粹的经济因素,忽略了创新环境、制度变迁、不确定的政治因素、社会文化背景等对经济活动的巨大影响。其实现实中的空间经济问题,单纯用经济因素是无法解释清楚的。最后,是传统空间经济研究的工具问题。不要因为强调了综合研究方法,就忽略了模型化、数学化的分析工具。\n西方城市经济学研究的特征(1)运用微观分析工具。从微观经济学那借鉴了大量的分析工具,从住宅区到企业区位,以及空间的一般均衡问题等。(2)重视数学工具和建模。受计量经济学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并建构数学模型城市城市就学研究的一个趋势,并产生了大量有关城市经济的经验计量研究成果。(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一门应用经济学科,主要研究和解决城市问题,对城市问题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大大地超过了过去。\n城市经济学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为城市规划提供经济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经济分析的方法在规划中也广泛运用。•多数的城市问题都与经济问题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规划更应当遵循经济规律,提高城市的效率和效益。•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须将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结合起来共同考虑。•经济学研究存在大量假设前提,尤其是均质性和经济人的假设,在规划实践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城市总体规划的经济与产业发展专题•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市开发中的投资估算•城市空间中的经济问题与现象解释\n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