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0 KB
- 2022-08-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经济学经济学理论论文题目:不要在中国滥用西方经济学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n(一)已经出版的有关著作和我主编的〈世纪选择〉丛书我国经济学界“非主流经济学派”的兴起,源于1994年左大培在《经济学消息报》上发表的一篇短文:“经济学界也要反腐败”,支持政府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批评部分经济学家为投机资本讲话。我在1995年发表“超越左右翼”的文章,并且发起了“经济学非主流观点”的讨论会,参加者有张祥平,刘力群,顾海兵,左大培等人。至2000年为打破“经济学主流派”的垄断和对不同观点的封锁,对非主流经济学家的有意识贬低和妖魔化,我组织了20多次思想讨论会,并整理了14次讨论记录,在网上发表,邀请了非经济学家参加,如自由主义者丁冬,秦辉,王东成,杨继绳;民族主义者王小东,房宁,马立军等人。从2001年开始,我们全面系统论述自己的观点,反思引进西方经济学的后果。几年来,已经有许多著名经济学家和学者,出版了非常高水平的著作,抵制片面鼓吹全球化,市场化,自由化的主张。如:赵英:《大国世纪》,提出了中国应该发展超级产业,而不是仅停留在为跨国公司打工。杨斌:《威胁中国的隐蔽战争》,从战略和谋略角度研究美国政策,打破了以美国是“生产力规律”代表者的神话。韩德强:《碰撞》,反对静态比较利益,以德国历史学派为理论依据,批判经济主义自由主义。\n胡鞍纲,杨帆等:《大国战略》,从中国的大国特性,而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特性考虑战略问题。杨帆,荆林波等:〈中国走向选择〉,提出跨世纪中国的重大争议和选择问题。张祥平:〈美好的中国人〉,提出西方化将把中国引入灾难,要恢复传统文化的地位。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以游记方式提供了农村调查,打破了经济学的模型数字化。另外,民族主义者王小东,房宁,乔边的〈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反对中国对于全球化的盲从。乔良,王湘穗的《超限战》,提出对抗国际霸权的军事思想。我所主编的〈世纪选择〉丛书,将在2001年8月出版第一批,年底出版第二批。这是中国“非主流经济学家”集体著作。包括:高粱的《战略产业》,卢周来的《国防产业》,李大光的《国际战略》,张祥平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化中的作用》,左大培的《反思90年代中国的经济学》,我和苑林雅的《21世纪大个竞争》,我和卢周来编写的《中国非主流经济学文选》,还有一本全面论述中国环境问题的书,都是被统治中国9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主流学派所忽视或者有意排斥的问题。我们要想告诉大家的,就是中国经济学界还存在不同的声音,这是代表中国大多数人的,代表国家总体利益的,在方法上也不同于主流派的故弄玄虚。\n在前言中引用了陈岱荪先生的文章,他在临终前已经尖锐地指出在中国滥用西方经济学的危险。这篇文章被他那些鼓吹经济自由主义的学生们封锁,我把它再次发表。在中国,一场反思90年代经济学和经济政策的大论战已经开始,“经济学主流派”垄断经济学讲坛,研讨会,传媒工具,回避争论是不可能的了。最近我在一些国际研讨会上阐述了非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特整理如下。(二)贵州《中西部开发》研讨会:质疑“自由市场经济”,主张中西部开发前期以计划经济为主导海南研究院的迟福林,和其主要顾问王珏教授,有强烈的市场经济导向,但主张劳动者拥有产权,主张社会公平,类似国际上的“人民资本主义”,比那些权力资本的代言人要好得多。在他们主办的“中西部开发与民营经济参与”研讨会上,大多数人仍旧遵循“市场经济导向”的原理,提出中西部开发应该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并对中西部政府的政策,观念,体制,法制提出许多批评。总之,为什么资金没有能够大批进入中西部,主要是因为中西部体制落后,国家垄断多,限制了“自由市场经济”。我的发言是:首先,应该讲讨论规则,交代自己的研究方法,避免由于方法不同引起的无谓争论,或者是方法不明引起的各说各话。\n听了会议发言,大多数人是依据政治经济学和制度学派的方法和理论的,这些理论强调制度因素,重视市场化制度改革,在许多场合已经出现滥用和教条主义,许多人有意无意地把“市场经济导向”作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予设前提,把一切成就归为市场经济,而把一切错误归结为市场经济不彻底。我看这在思想上没有超过斯大林主义的水平,都主张变革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都认为在生产关系中制度最重要,所有制最重要,只不过过去是国有最好,现在是私有最好。这类话说得多了,就形成“话语霸权”和“市场经济导向的语境”。大家不是说要解放思想吗?那么我在一片“市场经济万能论”中,说要搞好计划经济,是不是也算解放思想呢?学术界能够针对政府搞解放思想,我能不能针对学术界的“经济学主流派”解放思想呢?恰巧,在中西部开发问题上,至少在前期一二十年,没有办法市场经济导向,因为生产力太缺,你机遇改变生产关系也没有用,还是需要计划经济,国家投资为主体进行长期投资,先解决生产力问题。应该谈如何搞好计划经济,防止贪污腐败,在运行时尽量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比如采取公开招标等,但是计划经济为主导,国家投资为主体,在中西部开发前一二十年是难以避免的。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导向”,大家不愿意承认,市场经济,在经济研究中成为价值取向,甚至成为教条和信仰。我是不接受的。我的研究方法,是现代投资学,即比较资本在东西部的收益率之差。很明显,在一二十年内,资本在东部的收益率大大高于中西部,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国内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大部分仍旧会投入东部。即使把所有优惠政策的效果都计入,充其量减缓中西部和东部差距拉大的速度,而不能够缩小差距。我提出计划经济在开放初期为主导的观点,建议中央政府多给钱,并发展中西部的国防产业,关键是要搞好计划经济的监督管理,包括请国际机构参与监督,包括利用市场机制进行公开招标,但不能不切实际地强调市场经济导向,继续搞什么双重体制并存的腐败过渡,这样,公共工程引起的腐败将更加严重。第二,理论方面的误导。\n中西部发展与东部大大拉开了距离,甚至到了危及国家安全,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的地步,当然是改革开放以来“梯度发展战略”造成的。但是被市场经济教条误导的中国经济学界,却一定要把它归结为市场经济没有贯彻到底,是中西部政府落后,妨碍了经济自由。结论就是按照深圳模式搞特区,给优惠。我同意给优惠,但潜力不大,难以扭转东西部差距拉大的趋势。按照市场经济导向开发中西部,结果只能是拉大东西差距。目前投入中西部开发的巨额资金,也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的,当然是计划经济。为什么经济学理论不承认现实?把市场经济作为价值取向,反而影响了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恐怕是思想方法上的重要原因。我承认,中西部由于制度和文化的落后,各方面的自由度低于东部,是民间资本不能大举进入的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中西部基础设施落后,属于生产力方面的原因。第三个原因对于“经济自由主义”来说带有挑战性:正是由于中国经济有了自由,特别是劳动力自由流动,才导致并将继续导致东西部之间差距的拉大。认为市场经济导向终将缩小东西部差距的理由,是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出现饱和,中西部由于优惠政策和国家投资于基础设施,收益率高于东部地区,这是以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套用于国内的东西部关系,犯了基本的理论前提错误。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不同,在于劳动力基本上不能够跨国界自由流动,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本收益率降低,才会流入发展中国家。国内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而且中国的农村劳动力供给十分充裕,如果解除城市户口的限制,并且加强劳动力培训和信息服务,中西部劳动力仍将源源不断进入东部,将工资长期压低在低水平。投资者既然在沿海地区可以雇佣到来自全国的低成本劳动力,当然不会去中西部投资。所谓“饱和”,只是指东部地区\n的地皮,还有水资源的短缺和环境压力,可能促使资本向中西部转移,但首先投入东部地区的中西部,比如从深圳转向保安,从大连转向沈阳,从上海转向苏北,就连广东省也还存在相当落后的中西部,按照资本收益率规律,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何时的主体何时才能转向国家真正的中西部?经济自由和市场经济,绝对不能够变成万能的狗皮膏药,到处乱贴。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自身就意味着对市场经济导向进行一定的战略性调整,不调整就不能迅速开发中西部。第三,非常奇怪,会议所有发言和论文没有一个提到中西部的国防产业,很显然,大家是把历史上国家大量投资形成的国防产业,看成历史错误和经济累赘。即使连许多专门研究国防产业的中西部代表,也一字不提。说明经济自由主义已经导致历史虚无主义,对于国际环境可能出现紧张和中国的国家安全,亦极端忽视。历史事实是:中西部开发的两次大飞跃,都是在战争背景下出现的。一次是抗日战争,一次是五六十年代的朝鲜和越南战争。如遇外部环境紧张,大批资本必然涌入中西部。如是和平环境,将继续投入东部。如果我们居安思危,设立假想敌人,重视国家安全,就应该以国家资本带头,向中西部进行巨额投资,为此必须清除腐败,严格监督,加强政府能力。这与通过优惠政策,促进市场经济和国际接轨的深圳模式,是根本不同的。(三)在北京与台湾学者对话\n政府某部门请台湾8位政治经济博士到京,讨论“全球化与经济安全”问题。我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安全主张:第一,中国不能无条件接受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自由化”总是有利于强者吃掉弱者。台湾学者认同于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而不主张中国大陆为主导的区域化,也不批判台湾当局限制两岸经济自由往来,恰巧说明一个道理:在强者和弱者之间,总是强者主张自由化,而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