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20 KB
- 2022-08-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服务。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因此,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分析影响整个经济的力量和趋势。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2.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由于-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经济学学习就应该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原理一:人们而临权衡取舍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要求人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效率(efficient):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的利益。平等(equality):是指将这些利益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明显。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曲所放弃的东西。.....\n.机会成本(opportunity):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在机会成本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rationalpeople)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边际变动(marginalchange):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理性人通常比较边际收益(marginalbenefit)与边际成本(marginalcost)来做决策。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原理四:人们会对激胁做出反应激励(incentive)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3.人们如何相互影响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的许多决策不仅影响自己,而且还会影响其他人。以下三个原理是关于人们如何相互交易的: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毎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贸易使毎个人可以专门从丰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他人贸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服务。与家庭一样,国家也能从相互贸易中获益。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种类更多的物品与服务。.....\n.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在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片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利己引导着他们的决策,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亚当·密斯)所指引,并导致了合意的市场结果。市场经济(marketeconomy):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它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政府干预经济并改变资源配置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单纯的市场调节经常会导致市场失灵,而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市场可能失灵的原因:产权(propertyrights):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市场场本身不能有效地配罝资源的情况外部性(externality):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市场势力(marketpower):单个经济活动者(或某个经济活动小群体)对市场价格由显著影响的能力。4.整体经济如何运行:从讨论个人如何做出决策开始,然后考察人们如何相互影响,所有这些决策和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了“经济”。最后三个原理涉及整体经济的运行: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n.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別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即个每一单位劳动投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的差別。同样,一国生产率的増长率决定了平均收入的增长率。生产率(productivity):即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通货膨胀(inflation):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是货币量的增长。当一国政府发行了大量货币时,货币的价值就下降了。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人们通常认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短期交替关系,即降低通货膨胀会引起失业暂时增加,这种交替关系的产生是由于某些价格调整缓慢。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这种权衡取舍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当政府减少货币量时,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较低的支出与居高不下的价格结合在一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服务量。销售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对价格的变动作出完全调整之前,货比量减少就增加了失业。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用生产的物品与服务量或雇佣的人数来衡量的,经济活动的无规律的、很大程度上无法预测的波动。.....\n.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1.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1)科学方法:观察、理论、进一步观察正如其他学科一样,经济学观察一个事件,建立一种理论,并收集数据来检验这种理论。但是,收集数据来检验经济理论是困难的,因为经济学家通常不能从试验中创造数据。这就是说,经济学家不能仅仅为了一种理论而控制经济。因此,经济学家通常采用从历史事件中收集到的数据。(2)假设的作用假设可以使解释这个世界更为容易。例如,将复杂的国际贸易假设为两个国家之间生产的两种产品的贸易。(3)经济模型经济学家努力以科学家的客观性来探讨他们的主题。像所有科学家一样,他们做出了适当的假设并建立了简化的模型,以便解释周围的世界。(4)循环流量图(circular-flowdiagram).....\n.(5)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possibilitiesfrontier)表示一个经济在可获得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品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经济可以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或它之内的任何一点上进行生产,但不能在该边界以外任何一点上进行生产。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而不是它以内)的点代表有效率的生产水平。生产可能性边界也表明了用另一种物品来衡量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技术进步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从而增加了经济所能生产的产量。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特定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学科。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密切相关的。.....\n.3.实证表述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即实证表述,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这种方法旨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规范分析即规范表述,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这种方法通常要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这两种表述的关键区别在于如何判断其有效性(validity)。原则上,实证表述是可以通过对证据的检验来肯定或否定的;而规范表述除了事实,还包括价值,判断一项政策是好是坏不仅仅看科学事实,还包括对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以及政治哲学的看法,当然这两者也是互相关联的,实证分析会对规范分析产生影响,但规范分析结论不仅需要实证分析,还需要价值判断(valuejudgment)研究经济学需要记住这两种分析的不同,这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当经济学家解释经济运行情况时,他使用前者,此时他是站在科学家的立场上的;当提供帮助来改善经济后果时,他使用后者,此时他站在政策顾问的立场上了。4.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1)科学判断不同。经济学家可能对世界如何运行的不同实证理论的正确性看法不一致,因而会有不同的科学判断。例如,经济学家对家庭储蓄对储蓄税后收益变动呢的敏感程度看法不同。.....\n.(2)价值观的不同。经济学家可能有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对政策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有不同的规范观点。例如,经济学家对于是否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看法不同。在现实中,虽然经济学家对于许多问题有正常的分歧,但在许多经济学原理上是极为一致的。.....\n.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1.专业化与贸易经济学是研究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如何进行生产和分配的科学。在全球经济下,人们可以选择自给自足,也可以选择专业化生产,相互之间进行贸易,并导致经济相互依存。国家和个人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和贸易解决由于稀缺性引起的问题,并从中获得好处。每个人都消费本国和世界各国许多其他人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相互依存和贸易之所以相互合意,是因为他可以使每个人都可以享有更多数量和品种的物品和劳务。2.比较优势原理有两种方法比较令国人在生产一种物品时的能力。如果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锁需要的投入较少,则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有绝对优势;如果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则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该物品上有比较优势。专业化和贸易的好处不是基于绝对优势,而是基于比较优势。(1)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亚当·斯密(AdamSmith)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有利的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绝对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都到最有效的利用,这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n.绝对优势比较是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生产一种物品需要资源少(比如说劳动时间少)的生产者称为在生产那种物品时具有绝对优势。这就是说,效率最高的生产者有绝对优势。(2)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和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绝对优势比较的是每个生产者的边际成本,而比较优势则是比较每个生产者生产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对象,生产一种物品机会成本较少的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时有比较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人不可能在生产两种物品中都有比较优势,除非令国人都有相同的机会成本,因为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是另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的倒数。若一个人生产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比较高,那么他生产另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必然比较低。(3)比较优势与贸易无论绝对优势如何,如果生产者生产每种物品的机会成本不同,每个生产者就应该专门生产其机会成本低的产品。这就是说,每个生产者都应该生产他们有比较优势的物品,然后他们可以用自己的一些产品交换其他产品。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差异引起了贸易的好处。当每个人专门生产自己又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的总量就会增加,而且经济蛋糕规模的这种扩大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4)贸易的价格对从贸易中获益的双方而言,他们贸易的价格在两者的机会成本之间,卖者可以以高于其机会成本的价格出售一种商品,买着可以以低于其机会成本的价格购买一种商品,结果双方的状况都将改善。.....\n.3.比较优势的应用比较优势原理解释了相互依存和贸易的好处。由于在现代世界中相互依存如此之普遍,所以,比较优势原理有许多应用。比较优势原理适用于国家与个人,经济学家用比较优势原理支持各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各国之间的贸易遵循同样的比较优势原理。在国外生产并在国内销售物品称为进口,在国内生产并在国外销售物品称为。即使美国在生产汽车和粮食上都有绝对优势,它也应该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东西。由于美国生产粮食的机会成本低(更肥沃的土地)而日本高。所以美国应该生产更多的粮食并出口到日本,以交换从日本进口的汽车。.....\n.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1.市场与竞争市场(market)是某种物品或服务的卖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买者作为一个群体决定了一种物品或服务的需求,而卖者作为一个群体决定了一种物品或服务的供给。(1)市场类型的划分与特征市场类型厂商数目产品差别程度对价格控制的程度进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接近哪种商品市场完全竞争很多完全无差别没有很容易一些农产品垄断竞争很多有差别有一些比较容易一些轻工产品、零售业寡头几个有差别或无差别相当程度比较困难钢、汽车、石油垄断唯一唯一的产品,且无相近的替代品很大程度,但经常受到管制很可能,几乎不可能公用事业,如水、电(2)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指竞争不村子任何阻碍和干扰因素的市场情况,亦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有两个主要特征:①用于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②买者和卖者如此之多,以致于没有有一个买者或卖者可以影响价格。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上买者与卖者必须接受市场决定的价格,所有他们被称为价格接受者。2.需求(1)定义.....\n.一种物品的需求量(quantitydemanded)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物品的数量。(2)需求定理(lawofdemand)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3)需求的表示需求表(demandschedule):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需求曲线(demandcurve):表示一种物品与需求量关系的图形。根据需求定理,一种物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因此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4)市场需求与个人需求市场需求是所有个人对某种物品或劳务需求的总和,把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可以得出市场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表示在所有其他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因素保持不变时,一种物品的总需求如何随该物品价格的变动而变动。(5)影响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当人们改变他们在每种价格上希望购买的量时,需求曲线移动。使需求曲线移动的最要因素是:①收入正常物品(normalgood):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抵挡物品(inferiorgood):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②相关物品的价格替代品(substitutes):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n.互补品(complements):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两种物品。③爱好如果你的爱好转向一种物品,这就引起该物品的需求增加。④预期对未来收入或价格的预期将影响当期一种物品的需求。⑤买者的数量总之在某种既定价格时,任何一种增加买者希望购买的数量的变动都会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在某种既定价格时,任何一种减少买者希望购买的数量的变动都会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3.供给(1)定义一种物品的供给量(quantitysupplied)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物品的数量。(2)供给定理(lowofsupply)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当价格下降时,供给量也减少。(3)供给的表示供给表(supplyschedule):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关系的表格。供给曲线(supplycurve):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图形。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n.(4)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市场供给量是在每种价格上所有卖者供给量之和。为了得出任何一种价格时的总供给量,可以把个人供给曲线上表示的个人供给量相加。市场供给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总供给量如何随着它的价格变动而变动。(5)影响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当生产者改变他们在每种价格上希望出卖的数量时,供给曲线移动。影响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①投入品价格一种物品的供给量与生产这种物品所投入品的价格负相关。②技术技术进步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增加供给量。③预期对未来的预期将影响当期一种物品的供给。④卖者的数量总之,在某种既定价格时,任何一种增加卖者希望生产的数量的变动都会使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在某种既定价格时,任何一种减少卖者希望生产的数量的变动都会使供给曲线向左移动。4.供给与需求的结合(1)均衡均衡(equilibrium):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的状态。均衡价格(equilibriumprice):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n.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买者与卖者的行为自然而然地使市场趋向于均衡。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存在物品过剩,引起市场价格下降。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存在短缺,引起市场价格上升。(2)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当分析某个事件如何影响一个市场时,可以按三个步骤进行:第一,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某种是在某些情况下,使两种曲线都移动。第二,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是向右移动,还是向左移动。第三,用供求曲线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或均衡数量。(3)供给曲线移动称为“供给变动”,而需求曲线移动称为“需求变动”。沿着一条固定供给曲线移动称为“供给量变动”,而沿着一条固定需求曲线的移动被称为“需求量变动”。(4)当供给或需求移动时,价格和数量如何发生变动的具体情况。供给未变供给增加供给减少需求未变价格相同,数量相同价格下降,数量增加价格上升,数量减少需求增加价格上升,数量增加价格不确定,数量增加价格上升,数量不确定需求减少价格下降,数量减少价格下降,数量不确定价格不确定,数量减少.....\n.第5章弹性及其应用1.弹性(elasticity)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反应程度指标。2.需求价格弹性(priceelasticityofdemand)需求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它用来衡量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用公式表示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3.总收益(totalrevenue)总收益指一定时期内厂商从一定的销售中得到的货币总额,它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P乘以销售量Q,即:TR=P·Q4.需求收入弹性(incomeelasticityofdemand)需求收入弹性=需求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cross-priceelasticityofdemand)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指在某特定时间内,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另一种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用来测试某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另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的敏感程度。公式表示: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物品1需求量变动百分比/物品2价格变动百分比.....\n.6.供给弹性价格(priceelasticityofsupply)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n.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1.价格控制(1)价格上限和价格下限价格上限(priceceiling)是某种物品与劳务价格法定的最高限,比如租金控制。价格下限(pricefloor)是某种物品或劳务法定的最低限,比如最低工资。(2)用供求工具分析价格控制的影响。①价格上限对市场结果的两种可能影响当价格上限高于均衡价格时,市场力量使经济向均衡变动,价格上限对价格或销售量没有影响;当价格上限低于均衡价格时,价格上限使经济偏离均衡状态,最终价格等于价格上限规定的水平,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引起短缺。②价格下限对市场结果的良种可能影响当价格下限低于均衡价格时,市场力量使经济向均衡变动,价格下限对价格或销售量有影响;当价格下限高于均衡价格时,价格下限使得经济偏离均衡状态,最终价格等于价格下限规定的水平,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引起过剩。2.税收的影响.....\n.政府无论是对生产者征税还是对消费者征税都会达到相同的均衡结果,税收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分配。税收使得物品的均衡数量减少,买者为该物品支付的价格升高,而卖者从该物品中得到的价格降低,政府活动了税收收入。一般情况下,税收是由买者和卖者共同分担,但对二者的影响程度不同,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决定了税收负担在买者与卖者之间的分摊,税收负担将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因为弹性实际上衡量当条件变得不利时,买者或卖者离开市场的意愿。需求弹性小意味着买者对消费这种物品没有找到适当的替代品。供给弹性小意味着卖者对生产这种物品没有找到适当的替代品。当对这种物品征税时,市场中选择范围小的一方不能轻而易举地离开,从而必须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n.第7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福利经济学(welfareeconomics)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的一门学问。1.消费者剩余(1)消费者剩余(consumersurplus)消费者剩余等于买者对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减去其实际为此所支付的量。每一个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称为支付意愿(willingnesstopay),它衡量买者对物品的评价。每个买者都希望以低于自己支付意愿的价格购买物品,并拒绝以高于自己支付意愿的价格购买,而且,对于正好等于自己支付意愿的价格购买物品持无所谓的态度。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所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2)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与某种物品的需求曲线密切相关,通过求出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可以来计算消费者剩余。(3)价格下降可以增加消费者剩余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剩余因两个原因而增加:①原有消费者可以为要购买的量少支付而得到了更多的剩余;②新的买者由于现在的价格低于他们的支付意愿而进入市场,新的消费者剩余出现。.....\n.(4)消费者剩余衡量买者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反映了买者的经济福利由于需求曲线是用支付意愿衡量的买者对一种物品的评价,所以,消费者剩余衡量“作为买者自己感觉到的利益”。因此,如果政策制定者尊重买者的偏好,消费者剩余就是对买者利益的一种恰当衡量。经济学家普遍认为,除了吸毒等例外情况,买者都是理性的。而且,买者的偏好应该受到尊重。2.生产者剩余(1)生产者剩余等于卖者出售其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市场上每一个潜在卖者都有某种生产成本。这种成本是生产者为了生产一种产品所必须放弃一切东西的价值,并应该解释为生产者生产的机会成本——钱包里的实际支出加生产者时间的价值。生产成本是卖者为了生产物品所愿意接受的最低值,生产者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就是生产者剩余。(2)用供给曲线衡量生产者剩余通过求出价格一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可以来计算生产者剩余。(3)价格上升可以增加生产者剩余这种生产者剩余的增加由两部分构成:①原有卖者可以以为要出卖的量而得到了更多的利益;②一些新卖者进入市场,新的生产者剩余出现。(4)生产者剩余衡量卖者从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反映了卖者的经济福利。.....\n.3.市场销率(1)消费者剩余是从买者参与市场活动中得到的利益,生产者剩余是卖者得到的利益。因此,把总剩余作为社会经济福利的衡量指标。市场的总剩余是用买者支付意愿衡量的买者对物品的总评价减去卖者提供这些物品的成本。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的量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量-卖者的成本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2)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综合最大化的资源配置可以说是有效率的。自由市场生产的产量是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的产量。①自由市场把物品的供给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这种评价用买者的支付意愿来表示。②自由市场将物品的需求分配给可以以最低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因此,在生产与销售量达到市场均衡时,社会计划者不能通过改善买者之间的消费配置或卖者的生产配置来增加社会福利。③自由市场生产的产量是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的产量(3)供给与需求的均衡使消费者与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最大化。也就是说,市场中“看不见的手”指引买者与卖者有效地配置资源。(4)自由市场可能无效律的原因有两个:①市场可能是不完全竞争的。如果个别买者或卖者(或者他们一小群人)可以影响价格,他们就有市场势力,而且他们可以使价格和数量背离均衡。.....\n.②市场会起负作用或外部性,者会影响哪些根本没有参与市场的人。市场上的买者和卖者没有考虑污染之类的负作用,以致市场均衡也许对整个社会没有效率。.....\n.第8章应用:赋税的代价1.赋税的无谓损失(1)无谓损失(deadweightloss)的含义无谓损失指当税收(或其他牟某种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减少被称为无谓损失。对一种物品的税收使该物品卖者和买者的福利减少,而且,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的量常常超过了政府筹齐到的收入。(2)无谓损失与经济效率市场通常可以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这就是说,供求均衡使市场上买者和卖者的总剩余最大化。但是,当税收提高了买者的价格而降低了卖者的价格时,它对买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消费,而对税收提高了买者的价格而降低了卖者的价格时,它对买者的激励做出反应时,市场规模缩小到其最优水平之下。因此,税收扭曲了激励,并引起市场资源配置无效率。(3)无谓损失与贸易的好处当政府对一种物品收税时,销售量减少。结果,买者和卖者之间一些潜在的贸易好处贸易得到实现,这些贸易好处的损失就引起了无谓损失。3.决定无谓损失的因素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决定无谓损失的大小,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和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n.税收造成无谓损失,是因为他使买者和卖者改变自己的行为。税收提高了买者支付的价格,因此他们的消费少了。同时,税收降低了卖者得到的价格,因此他们的生产少了。由于行为的这些变动,市场规模缩到最优水平之下。需求和供给弹性衡量买者和卖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从而决定了税收在多大程度上扭曲了市场结果。因此,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也就越大。(1)供给弹性当供给比较缺乏弹性时,税收的无谓损失小;当供给比较富有弹性时,税收的无谓损失大。(2)需求弹性当需求比较缺乏弹性时,税收的无谓损失小;当需求比较富有弹性时,税收的无谓损失大。3.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1)税收增加越多,它对激励的扭曲越大,无谓损失增加也越多。随着税收的增加,无谓损失也在增加。实际上税收的无谓损失的增加要快于税收规模的扩大,原因是无谓损失是税收增加倍数的平方。(2)税收收入起初随着税收规模扩大而增加,然后减少。随着税收增加,税收收入先增加,然后减少。这是因为,开始时税收收入增加是因为从每单位中得到的税收大于它减少的销售单位。但是,在某一点,一直增加的税收使市场规模(销售与征税的规模)降到政府开始对这少量物品征收高税收的程度时,税收收入开始减少。.....\n.(3)拉弗曲线高税率使市场收缩得如此之大,以致于1974年阿瑟·拉弗提出了减少税收的思想。拉弗曲线的基本含义是,税收并不总是随着税率的增高而增高,当税率高过一定点后,税收的收入总额不仅不会增加,反而还会下降。因为决定税收的因素,不仅要看税率的高低,还要看课税的基础即经济主体收入的大小。过高的税率会削弱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积极性,因为税率过高企业只有微利甚至无利,企业便会纷纷缩减生产,使企业收入降低,从而削减了课税的基础,使税源萎缩,最终导致税收总额的减少。(4)税收以两种方式给市场参与者带来损失:①资源从买者和卖者转向政府;②税收扭曲了激励,因此,生产和销售的物品少于没有税收时数量,这就是说,税收使社会失去了有效市场的一些利益。.....\n.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1.决定贸易的因素决定贸易的因素是比较优势。在没有国际贸易时,市场产生了使国内供给量与国内需求量相等的国内价格。世界价格是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通行的价格,而价格代表机会成本。因此,比较贸易前一种物品的世界价格和国内价格就可以发现是本国生产某种物品的机会成本低还是其他国家生产该物品的机会成本低,从而该国生产该种物品有比较优势,还是其他国家在该物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一种物品的世界价格高于国内价格,则该国在生产这种物品有比较优势,如果允许贸易,应该出口该物品;如果一种物品的世界价格低于国内价格,外国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如果允许贸易,应该进口该物品。2.贸易的影响(1)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出口者时,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会变好,而改物品的消费者状况会变坏。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进口者时,该物品的消费者状况会变好,而改物品的生产者状况会变坏。在这两种情况下,贸易的好处大于损失,贸易使一国的经济福利增加了。(2)关税的影响关税(tariff)是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征收的税。关税使市场接近于贸易贸易存在时的均衡,因此减少了贸易的好处。虽然国内生产者的状况变好了,而且政府收入增加了,但消费者的损失大于这两者的好处之和。.....\n.关税会引起无谓损失,因为关税是一种税收。与任何一种物品的销售税一样,关税也扭曲了激励,并使稀缺资源配置背离了最优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引起两种效应:第一,关税使国内生产者能收取的价格高于世界价格,鼓励他们增加低效率地生产。第二,关税提高了买者不得不支付的价格,从而迫使他们减少消费。(3)进口配额的影响进口配额是对在国外生产但在国内销售的物品的数量限制。由于配额使国内价格上升到世界价格之上,国内卖者的状况变好了,许可证持有者的状况也变好了,但消费者的损失大于这些好处之和。(4)关税和进口配额的效果比较关税和进口配额都提高了物品的国内价格,减少了国内消费者的福利,增加了国内生产者的福利,并引起了无谓损失。这两种贸易限制类型之间的唯一区别是:关税筹集了政府收入,而进口配额产生了许可证持有者剩余。但政府可以通过对许可证收费来战友许可证持有者剩余。如果政府这样做,进口许可证费用的作用完全与关税一样,在这两种政策之下,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政府收入完全相同。3.各种限制贸易自由的观点(1)保护工作岗位论自由贸易的反对者认为:与其他国家进行自由贸易破坏了国内的工作岗位;对贸易创造工作岗位应该持怀疑态度。经济学家认为:自由贸易在消灭一些工作岗位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些工作岗位;贸易的好处是依据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每个国家的工人最终都会在该国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中找到工作岗位。(2)国家安全论自由贸易的反对者认为:当一个行业受到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威胁时,该行业对国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n.经济学家认为:当存在对国家安全的正当关心时,包含关键行业可能是合适的。但这种观点会很快被那些渴望以损害消费者为代价给自己牟利的生产者所利用。(3)幼稚产业论自由贸易的反对者认为:有时新兴行业支持暂时性贸易限制,这有助于该行业的成长,在保护期以后这些行业成熟了,也就能与外国竞争中竞争了;有时老行业认为他们也需要暂时性保护,以便有助于他们对新情况做出调整。经济学家认为:幼稚产业论在现实中难以实施;保护并不是一个行业成长所必需的。(4)不公平竞争论自由贸易的反对者认为:只有各国都按同样的规则行事,自由贸易才是合意的。如果不同国家的企业服从于不同的法律和管制,那么,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就是不公平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另一个国家已有补贴时,本国将从购买机会中获益。(5)作为讨价还价筹码的保护论自由贸易的反对者认为:当与自己的贸易伙伴讨价还价时,贸易限制可能是有用的;贸易限制威胁有助于消除外国政府已实施的贸易限制。经济学家认为:威胁可能不起作用,甚至可能使该国的选择更加困难;实行贸易限制时,也将使本国的经济福利减少。4.结论限制自由贸易的国家通常限制进口,而不限制出口。这是因为生产者从进口中受损,而从出口中获益。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支持自由贸易。各国之间的自由贸易也使各国可以享受比较优势的利益,并从贸易中受益。.....\n.第10章外部性1.外部性的含义外部性(externality)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影响,但并不为此承担相应成本或获得相应收益。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好的影响,但并没有获得相应收益;负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但并没有为此承担相应成本。2.外部性与经济效率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效率。负外部性使生产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所以社会供给曲线位于市场供给曲线之上,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该产品的生产出现过剩。正外部性使生产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所有社会价值曲线位于市场需求曲线之上,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该产品的生产出现短缺。3.解决外部性的方法(1)科斯定理(Coasetheorem)科斯定理是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原理。其内容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科斯定理在于说明,只要假设条件成立,市场势力就足够大,从而外部性问题总能通过市场自身来解决,而不需要政府的干预。.....\n.(2)私人解决外部性的方法①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外部性问题;②慈善行为;③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④利益各方签订合约。私人经济主体可能通过以上方式解决外部性问题,但在现实中,由于一些限制性因素,使得私人主体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比如交易成本可能昂贵;各方都可能竭力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使谈判破裂;或者因为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太多,要协调各方利益不太可能。因此,需要政府的介入来解决外部性问题,使外部性内在化,进而达到帕累托最优(ParetoOptimality)。帕累托最优(Pareto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efficiency),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3)政府解决外部性的方法①征收庇古税(矫正税)(correctivetax)庇古税是用于矫正外部性影响的税收,按照庇古的观点,当企业的活动具有外部性时,企业在它的生产活动中面对的是错误的价格,政府可以通过征税或补贴来矫正价格。当企业的活动具有正外部性时,应当给它补给;当企业的活动具有负外部性时,应当对它征税,这样可以获得有效率的资源配置。.....\n.②污染许可证污染许可证制度指政府规定一个总的污染数量,给每个企业发放一定量排污许可证,并允许企业对许可证进行交易,这种制度能通过市场手段使经济运行有效率。在污染许可证制度下,污染许可证的发放量决定了污染量,只要许可证的数量不变,污染量一般不会变,而需求曲线的移动改变了污染价格,使污染价格降低。(4)结论市场可以使市场上的卖者和买者的总剩余最大化,而且,这通常是有效率的。但是如果市场出现了外部性,市场均衡就不能使整个社会的总收益最大化没从而市场是无效率的。科斯定理认为,他们可以自己谈判,并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是,如果交易成本很高,就需要政府政策来提高效率。庇古税和污染许可证制度优于命令-控制政策,因为它们以较低的成本减少污染,从而增加了清洁环境的需求量。.....\n.第10章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1.物品的分类排他性(excludability)指一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物品时可以阻止另一个人使用或消费该物品的特性。消费中的竞争性(rivalryinconsumption)指一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物品时,就减少了其他人使用和消费该种物品的机会。根据以上两个特性,可以把物品分成四种类型:(1)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例如冰淇淋蛋卷。(2)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也无竞争性的物品,例如小镇上的龙卷风警报器。(3)公共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例如海洋中的鱼。(4)俱乐部物品:有排他性,但无竞争性的物品,比如消防。2.公共物品(1)搭便车者问题由于公共物品没有排他性,就会出现搭便车者问题,即人们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并不为此支付。搭便车者问题排除了私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的情况,政府职能通过征税的方式来支付公共物品的成本,使人人都可以获得享受该物品的收益。(2)成本—收益分析.....\n.公共物品的成本—收益分析是通过分析社会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与收益,从而确定是否提供该物品的一种研究方法。它非常重要,因为政府需要估计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收益和成本,然后把二者加以比较,最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决定是否提供该物品。如果评估的结果是该公共物品的收益大于或至少等于其成本,则它就值得生产,否则便不值得。3.公共资源4.公地悲剧问题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过度使用和枯竭。5.产权的重要性在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的情况下,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因为没有明确地确定产权。当因为没有产权而引起市场失灵时,政府可以潜在地解决这个问题。.....\n.第12章税制的设计1.美国政府的财政状况2.税收和效率(1)纳税的成本税收应该既有效率又平等,如果一种税比领一种税以更小的纳税成本筹集了等量或更多收入,这种税就比另一种税更有效率。纳税最明显的成本是支付的税收本身,但税收还引起两种其他成本:①无谓损失。当税收扭曲了人们做出决策时会引起无谓损失。无谓损失是当人们根据税收激励,而不是根据他们买卖的物品与劳务的真实成本与利益配置资源时,税收引起的无效率。②管理负担。纳税人在遵照税法纳税时承担的管理负担。简化税法可以减少税制的管理负担。一种有效率的税制是引起无谓损失和管理负担小的税制。(2)其他平均税率(averagetaxrate)是支付的总税收除以总收入,它衡量纳税人收入中用于纳税的比例。边际税率是对增加的1美元收入征收的额外税收,决定所得税无谓损失是边际税率。当需要了解纳税人做出的牺牲时,平均税率(marginal)是比较适用的,但是,当需要知道税收扭曲了多少激励即税收如何无效率时,边际税率较为适当。由于人们考虑边际量,高边际税率不鼓励人们勤奋工作,并引起严重的无谓损失。定额税(lump-sumtax)是指每个人应缴纳的税是等量的。定额税是最有效率的税,原因主要有:①定额税使边际税率为零,因而不会扭曲决策,从而不引起无谓损失;②定额税引起最低的管理负担。.....\n.定额税很少见,因为它向夫人和穷人征收等量的税收,很多人认为这是不公正的。3.税制与平等(1)受益原则受益原则是指应该根据人们从政府服务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这种原则努力使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似。那些经常去看电影院的人买点药票花的总钱数比很少去看电影的人多,这似乎就是公平的。同样,一个人从公共物品中得到更大利益的人也应该比那些得到利益少的人多纳税。收益原则可以用于支付富有的公民应该比贫困的公民多纳税,也可以用于支持用富人的税来为反贫穷计划提供资金。(2)支付能力原则支付能力原则是指应该根据一个人所能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的思想。这个原则正经了这样一种主张:所有公民都应该做出“平等的牺牲”来支持政府。但是,一个人的牺牲量不仅取决于他的税收支付的多少,而且还取决于他的收入和其他环境。支付能力原则得出了理工平等观念的推论:纵向平等和横向平等。纵向平等认为,能力大的纳税人应该交纳更大的量。横向平等认为,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交纳相等的量。虽然这些平等概念被广泛接受,但很难简单明了地运用这些概念来评价一种税制。(3)三种纵向平等相关的税①比例税(proportionaltax)是指所有纳税人都按收入的相同比例纳税。②累退税(regressivetax)是指随着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税收逐级降低的税。③累进税(progressivetax)是指随着征税随着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加而税率逐级提高的税。.....\n.4.税收归宿与税收平等税收归宿——研究税承担税收负担——是评价税收平等的核心问题。承受税收负担的人并不总是从政府得到税单的人。由于税收改变了供给与需求,所以,它们也改变了均衡价格。结果,税收影响的不只是根据法律实际纳税的人。当评价任何一种税的纵向与横向平等时,重要的是要考虑到这些间接影响。税制的平等与效率的目标往往是冲突的。许多人主张改变税法以提高效率而减少平等,或者提高平等而降低效率。人们对税收政策的分歧往往是由于他们对这两个目标的侧重不同。.....\n.第13章生产成本1.总收益、总成本和利润总收益指企业从销售期产品中得到的货币量。总成本指企业为购买投入品所支付的货币量。利润是企业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利润=总收益-总成本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指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基本条件: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经济学所指的企业生产成本,包括生产物品与劳务量的所有机会成本。3.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1)显性成本指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例如,货币流出企业去支付原材料、工人工资、租金等。隐性成本指不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包括企业所有者放弃的为其他工作能赚到的收入加上企业所有者投入企业金融资本所放弃的利息等。.....\n.(2)显性与隐性成本之间的区别强调了经济学家与会计师分析经营活动之间的重要不同。经济学家研究企业如何做出生产和定价决策。由于这些决策既根据了显性成本又根据了隐性成本,因而经济学家在衡量企业的成本时就包括了这两种成本。与此相反,会计师的工作是记录流入和流出的货币,他们衡量的是显性成本,但往往忽略了隐性成本。(3)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由于经济学家和会计师用不同方法衡量成本,因而也用不同方法衡量利润。经济学家衡量企业的经济利润(economicprofit),即企业的总收益减去生成所销售物品与劳务的总机会成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会计师衡量企业的会计利润(accountingprofit)即企业的总收益仅仅减去企业的显性成本。由于会计师忽略了企业的隐性成本,所以,会计利润通常大于经济利润。从经济学家的角度看,要使企业有利可图,总收益必须弥补全部机会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4.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边际产量递减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5.短期生产成本.....\n.(1)短期生产成本的分类企业总成本是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固定成本(TF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可变成本(TV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总成本(T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付出的总成本。它是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之和。平均固定成本(AF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平均固定成本(AFC)=固定成本(FC)/产量(Q)平均可变成本(AV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AVC)=可变成本(VC)/产量(Q)平均总成本(AT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平均总成本(ATC)=总成本(TC)/产量(Q)边际成本(MC)是厂商在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成本。(∑TC/∑Q)。(2)各短期成本曲线的形状.....\n.6.短期与长期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由于在长期中固定成本是可变的,所以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不同于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是比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平坦得多的U形曲线。此外,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或以上。这些特点的产生,是因为企业在长期中有更大的灵活性。实际上,在长期中,企业可以选择它想处于哪一条短期成本曲线所对应的生产规模。但在短期中,它不得不用它已选择的短期成本曲线。7.规模经济(economicofscale)与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cofscale)(1)概念规模经济指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规模不经济指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品增加而增加的特性。规模收益不变指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品增加而保持不变的特性。(2)规模经济与不经济的原因规模经济的产生是因为生产水平高,允许工人的专业化,而专业化可以使工人更精通自己的任务。规模不经济的产生是由于任何一个大型组织中固有的协调问题。如福特公司生产的汽车量越多,管理团队变得越庞大,管理者压低成本的效率越低。(3)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通常是U形的原因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通常是U形是由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导致的。在生产水平低时,企业从扩大规模中获益是因为它可以利用更大的专业化,同时,协调问题并不尖锐。与此相比,在生产水平高时,专业化的好处已经实现了,而随着企业变得越来越大,协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在生产水平低时下降是由于专业化增加,而在生产水平高时上升是因为协调问题增加了。.....\n.第14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1.竞争市场(1)竞争市场(competitivemarket)的含义竞争市场又称完全竞争、纯粹竞争,指不存在任何阻碍和干扰因素的市场情况,亦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需要具备以下三个特征:①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许多卖者;②各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上是相同的;③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2)竞争企业的收益①厂商的总收益是指企业按照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产品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即TR(Q)=PQ,式中的TR(Q)为总收益,P为既定的市场价格,Q为销售总量。②平均收益指企业在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上所获得的收入,即AR(Q)=TR(Q)/Q。对所有企业而言,平均收益等于物品的价格。③边际收益指企业增加每一单位产品销售时所获得的收入增加,即MR(Q)=△TR(Q)/△Q。对竞争企业来说,边际收益等于物品的价格。④竞争企业的收益曲线具有两个特征第一,竞争企业的平均收益曲线AR、边际收益曲线MR和需求曲线d者三条线是重叠的,即由AR=MR=P。.....\n.第二,竞争企业的总收益曲线TR是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呈上升趋势的直线。其斜率之所以不变是因为每一销售量上的边际收益是相应的总收益曲线的斜率,而竞争企业的边际收益是不变的且始终等于既定的市场价格。2.利润最大化与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1)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或者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产量,使得最后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所付出的边际成本。(2)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3)企业的短期停止营业决策在短期中,当企业不能回收期规定成本时,即如果物品价格小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选择暂时性停止营业。(4)企业进入或退出一个市场的长期决策在长期中,如果价格小于平均总成本,当企业不能收回其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时,企业将选择退出市场;如果物品的价格大于生产的平均总成本时,新的企业就会进入。(5)用竞争企业图形来衡量利润.....\n.3.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1)竞争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在短期中,市场上有固定数量的企业,在任意一种既定价格时,市场供给量等于每家企业供给量之和。(2)竞争市场的长期供给曲线在自由进入与退出的市场上,企业的长期利润为零。在长期的均衡中,所有企业在有效规模生产,价格等于平均最低成本,而且企业数量的调整满足在这种价格时的需求量。(3)竞争企业获得零利润仍旧经营的原因利润等于总收益减总成本,而总成本包括企业的所有机会成本,特别是企业所有者用于经营的时间和金钱的机会成本。在零利润均衡时,经济利润是零,但会计利润是正的。所以竞争企业获得零利润时仍旧经营。(4)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①一些用于生产的资源数量可能是有限的,产量的增加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②各企业可能有不同的成本,新进入者成本高。.....\n.第15章垄断1.垄断(monopoly)(1)垄断市场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具体地说,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这样三点:第一,市场上只有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2)产生垄断的原因垄断的基本原因是进入壁垒,即垄断者能在其市场上保持唯一卖者的地位,是因为其他企业不能进入市场与之竞争。进入壁垒又有三个主要来源:①垄断资源。生产所需要的关键资源由单个企业拥有。②政府管制。政府给予单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权利。③生产流程。某个企业能以低于大量企业的成本生产产品。2.垄断者的生产和定价决策(1)需求曲线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即垄断厂商的销售量和市场价格成反向变动。这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示垄断厂商可以通过改变销售量来控制市场价格,即减少销售量来抬高价格或者以增加销售量来降低价格。(2)垄断者的收益.....\n.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MR)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且位于平均收益(AR)曲线的下方,这表示在每一个销售量上厂商的边际收益都小于平均收益。之所以出现MRMR=MC在垄断企业选择了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之后,就可以用需求曲线找出与那种产量对应的价格。(4)垄断者的利润利润等于总收益(TR)减去总成本(TC)把这个式子改写为:利润=(TR/Q-TC/Q)×QTR/Q是平均收益,等于价格P,而TC/Q是平均总成本(ATC)。因此,利润=(P-ATC)×Q这个利润方程式可以用图像来衡量垄断者的利润。.....\n.3.垄断的福利代价垄断者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低于使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最大化的产量水平。这就是说,当垄断者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时,一些对物品评价大于其生产成本的消费者不再购买这种物品。因此,垄断者引起无谓损失类似于税收引起的无谓损失。(1)垄断者选择生产并销售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的产量水平,垄断者生产的产量小于社会由效率的产量。由于垄断者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并不是所有对物品评价高于物品成本的消费者都买它。因此,垄断者生产并销售的数量低于社会有效率的水平。需求曲线(反映消费者对物品的平均)与边际成本曲线(反映垄断生产者的成本)之间的三角形面积代表无谓损失。(2)垄断市场上的福利也与所有市场一样,包括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垄断市场上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产量低于使总剩余最大化的水平。如果搞垄断价格不会阻碍一些消费者购买这些物品,它所增加的生产者剩余就正好是消费者剩余减少的量,而总剩余仍然可以达到最大化。但是,这个结论的假设是一个垄断企业为维持其垄断地位不引起额外的成本。4.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指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一种物品的精英做法。(1)价格歧视的特征①对于一个价格歧视的企业来说,应该有某种市场势力;②价格歧视是利润最大化垄断者的理性战略;③价格歧视要求能根据支付意愿划分顾客;.....\n.④某些市场力量会阻止企业实行价格歧视,例如套利;⑤价格歧视可以消除垄断定价中固有的无效率。(2)完全价格歧视分析完全价格歧视指厂商可以根据消费者在每一单位产品上愿意并且能够给出的最高价格来确定每单位产品的价格,才有这种定价方法可以把消费者剩余全部转化为垄断超额利润。5.针对垄断的公共政策政府决策者可以通过四种方式对垄断行为的无效率做出反应:(1)用反托拉斯法使行业更具竞争性;(2)管制垄断者的行为,管制垄断者收取的价格;在自然垄断的情况下,政府解决垄断问题的常用方法是管制垄断者的行为。政府如果采用边际成本定价进行管制时会面临理工难题:①由于自然垄断的平均总成本递减,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如果按边际成本定价,则此时价格小于平均成本,厂商亏损,肯定会退出市场。②它不能激励垄断者降低成本。(3)把一些私人垄断变为公共企业;(4)如果与政策不可避免的不完善性相比,市场失灵的程度相对要小,政府可以选择不作为。.....\n.第16章垄断竞争1.垄断竞争(1)概述垄断竞争指既有某些竞争特点,又有某些垄断特点的一种市场结构。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①许多卖者:有许多企业争夺相同的顾客群体;②产品存在差别:每个企业生产的一种产品至少与其他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略有不同;③自由进入和退出:企业可以无限制地进入(或退出)一个市场。(2)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由于垄断竞争厂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产品价格,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中的竞争因素又使得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具有较大的弹性。因此,垄断竞争厂商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是比较平坦的,相对地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3)垄断竞争企业遵循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规律:它选择边际收益(MR)等于边际成本(MC)的产量,然后用其需求曲线找出与这种产量相一致的价格。2.垄断竞争市场的平衡(1)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在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是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MR=SMC的均衡条件的。在短期均衡时,垄断竞争性厂商可能获得最大的利润,可能利润为零,也可能蒙受最小损失。.....\n.(2)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垄断竞争企业厂商的长期均衡表现为以下两个特点:①与垄断一样,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因为利润最大化要求:MC=MR。而且,因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MR曲线在需求曲线下方。②与竞争一样,价格等于平均成本,因此经济利润等于零。经济利润为零是因为垄断竞争市场与垄断不同,垄断竞争厂商可以自由进入。3.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垄断竞争下长期均衡在两个方面不同于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均衡:(1)生产能力过剩垄断竞争企业在其平均成本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部分进行生产。因此,他们市场的产量小于在企业的有效规模(ATC)最低时,能生产的产量。在长期均衡时,垄断竞争企业的产量与完全竞争企业产量之间的差额被称为过剩的生产能力。(2)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加成垄断竞争企业收取高于其边际成本的价格。完全竞争企业收取等于其边际成本的价格。结果,如果垄断竞争企业可以多吸引一个顾客,它就可以增加利润。4.垄断竞争与福利社会与完全竞争相比,垄断竞争减少了社会福利水平,导致市场的无效率。垄断竞争导致无效率的原因:(1)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加成。由于价格加成,一些对物品的评价高于生产边际成本(但小于价格)的顾客满意购买物品。因此,垄断竞争市场有垄断定价时正常的无谓损失。.....\n.(2)市场上的企业数量可能并不是“理想”的数量,因为进入的企业指考虑自己的利润,但它的进入还有两种外部效应:①产品多样化外部性:由于消费者从新产品引进中得到了消费者剩余,所有存在与进入相关的正外部性。②抢走业务的外部性:由于其他企业因新竞争者进入而失去了顾客和利润,所有存在与进入相关的负外部性。因此,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与新企业进入相关的既有正外部性有又负外部性。垄断竞争市场中产品太多还是太少取决于哪一种外部性大。5.广告(1)广告的批评者认为,企业做广告是为了操纵人们的爱好,抑制了竞争。(2)广告的辩护者认为,企业用广告向顾客提供信息,广告加剧了竞争,提高了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能力。6.品牌(1)批评者认为,品牌使消费者感觉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差别。在许多情况下,无品牌的物品与有品牌的物品几乎无法区分。(2)支持者认为,第一,品牌给消费者提供了在购买前不易判断质量的产品的质量信息。第二,品牌向企业提供了报纸高质量的鼓励,因为企业有保持自己品牌声誉的经济目的。.....\n.第17章寡头1.不完全竞争(1)概述竞争和垄断是市场结构的极端形式。当市场上有许多提供基本相同产品的企业时就出现了竞争;当市场上只有一家企业时就出现了垄断。但许多行业介于这两种极端之间,这些行业中的企业有竞争对手,同时又没有面临着使它们成为价格接受者的激烈竞争。经济学家把这种状况称为不完全竞争。(2)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两种类型寡头是只有少数几个卖者的市场,每个卖者都提供与其他企业相似或相同产品。因此,市场上任何一个卖者的行动都对其他卖者的利润有重大的影响。垄断竞争描述一个有许多出售相似但不相同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在垄断竞争的市场上,每家企业都垄断着自己生产的产品,但许多其他企业也生产争夺同样顾客的相似但不相同的产品。2.寡头(oligopoly)(1)卡特尔卡特尔指企业之间就有关生产与价格协议并以一致方式行事的企业集团。寡头市场一旦形成了卡特尔,市场实际就是由一个垄断者提供服务,而且卡特尔不仅必须就总产量水平达成一致,而且还要就每个成员的生产量达成一致。(2)寡头的均衡.....\n.合作并达到垄断的结果会使寡头的状况更好,但由于他们追求自己的私利,最后不能达到垄断的结果,因而并不能使他们共同的利益最大化。每一个寡头都有增加生产并占有更大市场份额的诱惑,当他们每一个都努力这样做时,总产量增加了,而价格下降了。当寡头企业个别地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时,它们生产的产量大于垄断但小于竞争时的产量水平。寡头价格低于垄断价格,但高于竞争价格(竞争价格等于边际成本)。(3)寡头数量如何影响市场结果①寡头市场中增加的两种效应:产量效应:由于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在现行价格时每多销售1单位产品将增加利润。价格效应:提供产量将增加总销售量,这就会降低产品的价格并减少所销售的所有其他产品的利润。如果产量效应大于价格效应,寡头应该增加产量。如果价格效应大于产量效应,寡头应该减少产量。②行业中的企业数量对每个寡头的影响:随着寡头数量增加,价格效应在减少。当寡头数量增加到极大时,价格效应就完全消失了,只剩下了产量效应。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寡头市场的每个企业只要价格在边际成本以上就增加产量。3.博弈论与合作经济学(1)博弈论简介博弈论(gametheory)是描述和研究行为者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策略的一种决策理论。占优策略是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对一个参与者都为最优的策略。(2)囚徒困境囚徒的困境反映了一个问题:从个人角度出发所选择的占优策略,从整体看来,却是最差的结局,即个人理性与团体理性的冲突。囚徒困境的逻辑适用于多种情况,包括军备竞赛、做广告、公有资源问题和寡头。.....\n.(3)作为囚徒困境的寡头寡头在力图达到垄断结果时的博弈也类似于两个处于困境的囚徒的博弈。垄断结果对寡头是共同理性,但每个寡头都违背协议的激励。正如利己使囚徒困境中的囚犯坦白一样,利己也使寡头难以维持低产量、高价格和垄断利润的合作结果。(4)囚徒困境与社会福利囚徒困境说明了即使合作使每个博弈参与者的状况变好,要维持合作也是困难的。但这种缺乏合作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其作用的好坏取决于环境。①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军备竞赛,非合作均衡对社会和参与者都是不好的,如果两个参与者能达到合作的结果,社会的状况会变得更好。②囚徒困境使寡头之间展开竞争,竞争结果对社会是最好的,因为这个结果使总剩余最大化。当寡头不能合作时,它们生产的数量接近于这个最优水平。(5)人们有时能合作的原因在无限期重复博弈中,对于任何一个参与者的欺骗和违约行为,其他参与者总有机会给予报复。所以,每一个参与者都不会采取违约或欺骗的行为,囚徒困境合作的均衡解是存在的。因此,在多次进行囚徒困境博弈中,囚徒困境博弈的纳什均衡是参与者的不合作。4.针对寡头的公共政策决策者用反托拉斯法来防止寡头从事减少竞争的行为。这些法律的适用性是有争议的,因为有些看来可能减少竞争的行为实际上可能有合理的经营目的。关于反托拉斯政策的竞争的典型例子有转售价格维持、掠夺性定价和搭售。.....\n......\n.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1.劳动的需求(1)竞争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由劳动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从劳动的需求决定于企业在另一个市场上供给产品的意义上说,劳动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考察劳动需求作出关于企业的两个假设:①企业在产品市场和审查要素市场上都是竞争的;②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2)生产函数与劳动的边际产量生产函数表示生产中所有投入量与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关系。理性决策者考虑边际量,可以从生产函数中得出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即随着一种投入量的增加,该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3)边际产量值和劳动需求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值就是该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市场价格。对一个竞争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来说,这条边际产量值曲线也是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企业选择劳动量的决策原则是使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4)影响劳动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①产品价格。产品价格上升增加边际产量值,所以劳动需求向右移动。.....\n.②技术变革。技术进步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所以劳动需求向右移动。技术变革也可能减少劳动的需求,使劳动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这种情况称之为节约劳动的技术变革。③其他要素的供给。生产中与劳动同时使用的要素供给的增加提供了劳动的边际产量,劳动需求向右移动。2.劳动的供给(1)劳动供给曲线劳动供给曲线反映了工人如何根据机会成本的变动作出劳动—闲暇权衡取舍的决策。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意味着,工资上升使工人增加他们供给的劳动量。但是,劳动供给曲线并不多向右上方倾斜。(2)劳动供给曲线移动影响劳动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①爱好变动;②可供选择的机会改变;③移民。3.劳动市场的均衡(1)劳动的价格(工资)取决于供给与需求。劳动市场均衡时有:①工资自发调整使劳动的供求平衡;②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值。(2)劳动供给的移动其它条件不变时,当劳动供给增加,均衡工资将下降,企业增加劳动雇佣;当劳动供给减少时,均衡工资上升,企业减少劳动雇佣。.....\n.(3)劳动需求的移动其它条件不变时,当劳动需求增加,均衡工资将上升;当劳动需求减少,均衡工资将下降。(4)改变劳动供求的任何事件都必定使均衡工资和编辑产量等量变动,因为这两个量必定总是相等的。4.其他生产要素:土地和资本(1)购买价格与租凭价格购买价格是指一个人为了无限期地拥有那些生产要素而支付的价格。租凭价格是一个人为了在一个有限时期使用那些生产要素而支付的价格。(2)租凭价格的决定工资是简单的劳动租凭价格。因此,工资决定的理论也可以用于土地和资本租凭价格的决定。(2)土地和资本的购买价格租凭价格和购买价格显然是相关的:如果土地和资本能生产有价值的租凭收入流,买者就愿意花钱买一块土地或资本。而且,任何一个时点的均衡租凭收入等于要素的边际产量值。因此,一块土地或资本的均衡购买价格取决于当前后边际产量值与预期未来会有的边际产量值。5.生产要素之间的联系.....\n.(1)支付给任何一种市场要素——劳动、土地或资本——的价格等于那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值。任何一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又取决于可以得到的那种要素的量。由于收益递减,一种供给充足的要素边际产量低,从而价格较低;而一种供给稀缺的要素边际产量高,价格也较高。因此,当某种要素供给减少时,它的均衡要素价格上升。(2)当某种要素的供给发生变化时,它对市场的影响并不仅局限于那种要素本身。在大多数情况下,生产要素组合在一起使用,这就使得每种要素的生产率都取决于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其他要素的可获得量。结果,任何一种生产要素发生变化都会改变所有要素的收入。.....\n.第19章收入与歧视1.决定均衡工资的若干因素(1)补偿性工资差别补偿性工资差别指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所引起的工资差别。补偿性工资差别在经济中普遍存在。例如,煤矿工人得到的工资高于其他有相似教育水平的工人,他们的高工资用来补偿采煤的枯燥和危险性,以及煤矿工人所面临的长期健康问题。(2)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对人的投资的积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类型是教育。人力资本较多的工人平均收入高于人力资本较少的个人。(3)能力、努力和机遇天生的能力、努力和机遇有助于解释工资差别。一些人比另一些人聪明而强壮,他们由于天生的能力而得到高报酬。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努力,他们由于努力而得到高报酬。如果存在可以消灭一个人工作的技术变革,机遇可以降低某个人的价值甚至是他无价值。(4)教育的另一种观点:信号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受教育更多的人得到更高工资并不是因为教育提高生产率,而是因为有更高天赋能力的工人把教育作为一种向雇主表示他们高能力的信号。根据信号观点,如果这种信号理论正确的话,那么,提高工资所有个人的教育程度就不会提高整个工资水平。根据人力资本的观点,提高所有工人的教育水平会提高所有工人的生产效率,从而提高所有工人的工资。.....\n.(5)超级明星现象超级明星产生的市场有两个特点:①市场上每位顾客都想享受最优生产者提供的物品。②生产这种物品所用的技术使最优生产者以低成本向每位顾客提供物品成为可能。(6)高于均衡的工资:最低工资法、工会和效率工资工人的工资高于均衡的工资水平主要是由最低工资法、工会和效率工资这三个原因引起的。。2.歧视经济学工资差别的另一个来源是歧视。当市场向那些仅仅是种族、宗教、性别、年龄或其他个人特征不同的相似个人提供了不同机会时,就出现了歧视。歧视反映了某些人对某个社会群体的偏见。(1)劳动市场歧视的衡量劳动市场收入中的一些差别是基于种族、性别或其他因素的歧视。但是,歧视的衡量是很困难的,因为必须根据人力资本和工作特性的差别进行校正。(2)雇主的歧视竞争市场倾向于限制歧视对工资的影响。如果一个工人群体的工资由于与边际生产率无关的原因而低于另一个工人群体,那么,非歧视企业将比歧视企业盈利更多。因此,利润最大化行为可以减少歧视性工资差别。.....\n.(3)顾客与政府的歧视虽然利润动机是消除歧视性工资差别的一种强大力量,但也存在针对这种力量的校正能力的限制,即顾客偏好与政府政策。如果顾客愿意为维持歧视性做法进行支付或支付规定歧视时,竞争市场上的歧视就会继续下去。.....\n.第20章收入不平等与贫困1.不平等的衡量及问题(1)贫困率常用的收入分配判断标准是贫困率。贫困率是家庭收入低于一个称为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比。贫困线是联邦政府按提供充分食物成本的大约3倍的标准确定的。贫困线每年根据价格水平的变动调整,并取决于家庭规模。贫困是一种影响所有人口集团的经济病症,但对各集团影响的大小并不同。①贫困与种族相关。②贫困与年龄相关。③贫困与家庭结构相关。(2)衡量不平等时的问题①不平等程度的标准衡量并没有考虑实物转移支付;②正常的生命周期形式也会引起年度收入分配不平等;③暂时收入与持久收入影响不平等的衡量。(3)经济流动性经济流动性指人们在各收入阶段之间的变动。经济流动性在美国经济中是相当剧烈的。沿着流动收入阶梯向上移动可能是由于好运气或勤奋工作,向下移动可能是由于坏运气或懒惰。这种流动性有一些反映在收入的暂时变动上,而另一些反映在收入较持久的变动上。判断经济流动性的另一个方法是经济成功的代际持续性。2.收入再分配的政治哲学.....\n.(1)功利主义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的奠基人是杰里米·边沁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功利主义认为政府的正确目标是使社会每一个人的效用综合最大化,支持收入再分配是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政府应该努力达到更平等的收入分配,否定收入的完全平等化。在很大程度上,功利主义的目的是要把个人决策的逻辑运用于干涉及道德与公共政策的问题中。(2)自由主义自由主义(liberalism)的是约翰·罗尔斯在其著作《正义论》中提出的,认为在设计公共致策时,目标应该是提高社会中最差的人的福利,认为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这种规则被称为最大最小准则(maximincriterion)。(3)自由至上主义自由至上主义(libertarinism)认为:机会平等比收入平等更重要,政府应该强调个人的权利,以确保每个人有同样使用自己才能并获得成功的机会。一旦建立了这些游戏规则,政府就没有理由改变由此引起的收入分配,即政府不应该为了实现任何一种收入分配而拿走一些儿的收入并给予另一些人。3.减少贫困的政策(1)最低工资法规定雇主支付给工人的最低工资总是争论的来源。支持者把最低工资作为帮助工作的穷人而政府又不用花钱的一种方法,批评者把最低工资看成是对它想帮助的人的一种伤害。.....\n.(2)福利提高穷人生活水平的一种方法是政府补贴他们的收入。政府这样做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福利制度。反对福利计划的一种普遍观点是它实际上激励人们变成“需要帮助者”。(3)负所得税以许多经济学家建议用负所得税来补贴穷人的收入。根据这种政策,每个家庭都要向政府报告自己的收入,高收入家庭根据他们的收入纳税,低收入家庭将得到补助。换句话说,他们讲“支付”一种“负税”。(4)实物转移支付帮助穷人的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向他们提供高生活水平所需要的某些物品与劳务。例如,政府向贫困家庭提供食品券,食品券是政府发放、可以用来在商店购买食物的票证,商店可以把这些票证兑换为现金。政府也通过所谓的医疗援助计划给许多穷人提供医疗保健。.....\n.第21章消费者选择理论1.预算约束线:消费者的购买力预算约束县指对消费者可以承受(在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行为购买的物品价格既定时)的消费组合的限制。以I表示消费者的收入,P1,P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X1,X2分别为两商品的数量,则预算线方程为:I=P1X1+P2X2,它表示消费者的全部收入I等于消费者购买商品1和购买商品2的支出之和。预算约束线的斜率是两种物品的相对价格,衡量的是消费者用一种物品换到另一种物品的比率。2.偏好:消费者的购买欲望(1)用无差异曲线代表偏好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消费者的偏好。如果两种商品组合完全同意适合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在它们之间就是无差异的。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tcurve)表示使消费者同样满足的消费组合。(2)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1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3)无差异曲线的四个特征①对较高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于较低无差异曲线;②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③无差异曲线不相较;④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n.当两种物品容易相互替代时,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很小。当两种物品难以相互替代时,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很大。两种极端的情况就证明了这一点:①完全替代品完全替代品指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对于完全替代商品来说,相应的无差异曲线为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②完全互补品完全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对完全互补的商品来说,相应的无差异曲线呈直角形状。3.最优化:消费者的最优选择(1)消费者的最优选择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曲线结合起来就可以说明消费者的最优选择。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一组无差异曲线簇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2)收入变动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收入变动使预算约束线移动,由于两种物品的相对价格没有变,新预算约束县的斜率与原来的预算约束线一样。也就是说,收入增加引起预算约束线平行移动。预算约束线移动后于一组无差异曲线中的某一条再相切于某一点,这一点就是新的消费者最优选择。(3)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n.商品价格变动使预算约束线发生变动,变动后的预算约束线与一组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某一点,这点就是价格变动后消费者的最优选择。(4)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当一种物品价格下降时,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可以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是由于低价格使消费者状况变好而引起的消费变动。替代效应是由于价格变动鼓励更多消费变得更便宜的物品而引起的消费变动。收入效应反映在无差异曲线由低向高的移动上,而替代效应表现为沿着一条无差异曲线向右不同斜率的点的移动上。(5)需求曲线的推导①价格—消费曲线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预算和无差异曲线相切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②需求曲线4.三种应用(1)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需求曲线形状的影响①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从而使得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②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在他们的共同作用下,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③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n.作为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但是其收入效应的作用大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这一使得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2)工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工资变化对劳动供给产生两种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以工资提高为例:替代效应:当工资率提高时,消费者放弃劳动享受闲暇的代价较大,消费者就增加劳动时间替代闲暇时间。收入效应:当工资率提高时,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收入上升,消费者可能减少劳动时间而增加闲暇时间。最后,经济理论对稿子增加导致劳动供给增加还是减少并没有给出明确的预期: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动供给增加;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劳动供给减少。(3)利率对家庭储蓄的影响利率变化对家庭储蓄产生两种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以利率提高为例:替代效应:当利率上升时,现时消费的成本上升,以后消费比较划算,因此替代效应使家庭储蓄得更多。收入效应:当利率上升时,得到以后同样的储蓄现在所需存入的本金变少,现在可支配的收入就较多,这会使家庭增加消费,因此收入效应使家庭储蓄减少。最后的结果既取决于收入效应又取决于替代效应。如果高利率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则储蓄增加。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储蓄减少。因此,消费者选择理论说明了,利率提高既可能鼓励储蓄,也可能抑制储蓄。.....\n.第22章微观经济学前沿1.不对称信息(1)不对称信息指在生活中,一些人往往拥有比另一些人更多的信息,而且,这种信息的差别会影响他们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相互交易。(2)不对称信息的影响①道德风险(moralhazard)a.道德风险值代理人代表委托人完成一些工作时出现的问题。如果委托人不能完全监督代理人的行为,代理人就会倾向于不会像委托人期望的那样努力。雇佣关系是道德风险的经典的例子。b.减少道德风险的机制:更好的监督、高工资、延期支付。②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指卖者对要出售的物品的特征了解得比买者多的市场上产生的问题。结果,买者要承担物品质量低的风险,这就是说,从无信息买者的角度看,所出售的“选择”可能是“逆向的”。逆向选择在二手车市场、劳动市场和保险市场上经常发生。(3)不对称信息的私人解决①发信号a.发信号指有信息的以方向无信息的以方披露自己私人信息时所采取的行动。b.有效信号的条件:第一,信号必须是有成本的。如果信号是免费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它也就不能传递有效信息。.....\n.第二,信号对发送者来说其成本有差别,信号必须是低成本或者是对有高质量产品的人更有利。②筛选筛选指当无信息的一方引起有信息的一方披露私人信息时所采取的行动。(4)不对称信息与公共政策不对称信息可以在一些情况下要求政府有所作为,但三个事实使这个问题复杂化了。①私人市场有时可以用法信号和筛选的结合,从而依靠自己解决不对称信息问题。②政府也并不比私人各方有更多信息。即使市场的资源配置不是最优的,也是次优的。也就是说,当存在信息不对称时,决策者会发现很难改善市场承认的不完美结果。③政府本身也是一种不完善的制度。2.政治经济学(1)康多塞投票悖论①康多塞悖论指多数规则没有产生可传递性的社会偏好。②康多塞悖论的含义是,要投票的事情的顺序会影响结果。③结论:当有两种以上的选择时,确定议程(即决定要投票事情的顺序)会对民主选举结果有重大影响;多数投票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社会真正想要什么结果。(2)阿罗不可能性定理①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数学结论表明,在某些假设条件下,没有一种方案能把个人的偏好加总为一组正确的社会偏好。②阿罗假设的投票方案具有以下特征:确定性、传递性、其他不相关选择的独立性、没有独裁者。.....\n.③结论:社会在把其成员的偏好加总时采用哪一种方案并不重要,把某种方法作为社会选择机制是有缺陷的。(3)中值选民定理①中值选民定理的数学结论表明,当选民沿着一条线寻找一点,而且,每个选民的都是自己最偏爱的一点时,那么,多数规则将选出最偏好的点。②中值选民定理的含义:如果两个政党各自努力使自己当选的机会最大化,它们就要使自己的立场接近中值选民;少数人的观点不会被过多重视。3.行为经济学(1)人并不总是理性的原因:人过分自信;人们过分重视从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细枝末节;人不愿改变自己的观念。(2)经济学家基础假设理性的原因:这一假设尽管不是完全真实的,但仍然相当接近现实;经济学家本身也不是理性最大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