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7.06 KB
- 2022-08-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西方经济学\n第一章导言生产可能线:生产可能线是在资源即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组合的曲线。人类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源的有限性。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为什么社会能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稀缺性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正是由资源的稀缺性决定的。二、生产大炮还是黄油:选择与资源配置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包括三个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三、如何生产更多的大炮与黄油:资源利用资源稀缺引出的别一个问题:资源的利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的科学。\n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的含义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量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学习时要注意四个问题:第一,研究的对象是单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第二,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第三,中心是价格理论。第四,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学习时注意四个问题;第一,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第二,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第三,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四,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n三、二者的关系1、二者是互相补充2、二者都是实证分析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单个经济整个经济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第三节经济学是研究对象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规范经济学以一切价值判断为基础二者的区别是:\n第一,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主要区别之一。第二,实证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规范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第三,实证经济学的内容具有客观性;规范经济学本身没有客观性。第四,规范经济学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实证经济学以规范经济为指导。二、实证分析中的几个经济变量内生变量:一种理论内要解释的变量,又称因变量。外生变量:一种理论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变量,又称自变量。Y=f(x)y是因变量,x是自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存量是指一定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的数值。\n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第一节需求理论一、需求的含义:需求是居民户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1)需求由欲望而生,欲望不等于需求。(2)需求指有支付能力的欲望。(3)需求量等于实际的购买量。二、需求曲线是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n三、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第一,商品本身的价值。第二,相关商品的价格。两种互补商品价格之间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第三,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第四,消费者嗜好。第五,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第六,政府的消费政策。第七,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四、需求定理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反方向变动。\n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1、需求量的变动是由商品1、需求的变动是商品本身价本身价格变动引起居民购买量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所引起的变动的需求的变动2、价格因素的变动2、价格以外的因素3、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3、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一条需求线上的移动线的平行移动\n第二节供给理论一、供给的含义: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二、供给曲线:表示某种商品与供给量关系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三、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第一,厂商的目标。第二,商品本身的价格。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为反方向,替代商品的价格变动为同方向。第三,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第四,生产技术的变动。第五,生产要素的价格。第六,政府的政策。第七,厂商对未来的预期。四、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n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供给量是供给曲线上的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表示为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移动供给是指整个供给曲线商品本身价格不挛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变动所引起的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变动表示为供给曲线的平移\n第三节价格的决定一、均衡价格的含义: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怎样理解均衡价格:第一,供给和需求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第二、决定均衡价格的是需求的供给。第三、均衡价格是自发形成的。二、需求与供给对均衡价格的影响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n三、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四、供求定理第一、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第二、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的减少。第三、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养活引起均衡价格上升。第四、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第四节价格对经济的影响一、市场经济与价格机制\n市场经济应该具备三个特点:第一、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单位。第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第三、价格调节经济。价格机制又称市场机制,是指价格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方式与规律二、价格如何调节经济1、价格调节经济的条件:第一、各经济单位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第二、存在市场。第三、市场竞争的完全性志公平性。2、价格机制的作用:第一、传递情报,提供刺激,并决定收分配。实际上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的为谁生产。第二、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第三、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需求。第四、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供给。第五、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n第五节价格政策一、价格调节的不完善价格调节经济的分析是理论上的分析,而在实际中会出现“失灵”价格政策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二、支持价格1、支持价格的含义: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支持价格一定高于均衡价格。2、支持价格的运用:一种是缓冲库存法;另一种是稳定基金法3、支持价格的作用:积极作用支持价格政策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表现为:第一,稳定农业生产,减轻了经济危机对农业的冲击。第二,通过对是同农产品的是同支持价格,可以调整农业结构,使之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动。第三,扩大农业投资,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消极作用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使政府背上学沉重的包袱。\n三、限制价格1、限制价格的含义:政府为了限制某种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限制价格一定低于均衡价格。2、限制价格的运用:限制价格一般用于各种生活必需品。3、限制价格的利弊分析积极作用:限制价格有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有利于社会安定。消极作用:第一,价格水平低不利于刺激生产,从而会使商品长期存在短缺现象。第二,价格水平低不利于抑制需求,从而会在资源缺乏的同时又造成严重的浪费。第三,限制价格之下所实行的配给制会引起社会风尚败坏。\n第三章弹性理论弹性理论要说明价格变动与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动之间的这种量的关系。第一节需求价格弹性一、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的含义: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弹性系数是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的比值。学习弹性系数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需求量与价格这两个经济变量中,价格是自变量,需求是因变量。第二,弹性系数是价格变动的比率与需求量变动的比率的比率。第三,弹性系数的值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值。负数时取绝对值。第四,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的点的弹性系数大小并不相同。\n三、弹性系数的分类弹性系数共分五类:第一,需求完全无弹性。Ed=0。第二,需求有无限弹性。第三,单位需求弹性。Ed=1。第四,需求缺乏弹性。1>Ed>0第五,需求富有弹性。Ed>1四、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第一,消费者对某种消费品的需求程度。第二,商品的可替代程度。第三,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第四,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第五,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n第三节弹性理论的运用一、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总收益总收益也称为总收入,是厂商出售一定量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也就是销售量与价格的乘积。TR代表总收益,Q为销售量,P为价格TR=P·Q总收益中包括成本与利润。总收益的增加并不是净收益的增加,总收益的减少也不一定是净收益的减少。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课本P76例TR1=P1·Q1=500元x100=50000元降低价格销售分析:TR2=P2·Q2=450元x120=54000元TR2—TR1=54000元—50000元=4000元分析结论: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薄利多销”的原因所在。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的促销可以采取“薄利多销”的原则。\n提高商品价格分析TR2=P2Q2=550x80=44000(元)TR2—TR1=44000—50000=—6000(元)分析结论: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而总收益减少。分析总结:如果某种商品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TR1=P1·Q1=0.2元x100=20元降低商品价格分析:TR2=P2·Q2=0.18元x105=18.9元TR2—TR1=18.9—20=—1.1元分析结论: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下降,总收益下降。粮食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中国古语中的“谷贱伤农”就是这个意思。\n提高商品价格分析:TR2=P2·Q2=0.22元x95=20.90元TR2—TR1=20.90—20=0.9元分析结论: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卖者总收益的增加,就是买者总支出的增加,因此,对生活必须品的涨价一定要谨慎。分析总结:根据缺乏弹性商品涨价与降价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可以得出:如果某种商品是缺乏弹性的,则价格上升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n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幸福方程式是表示效用与欲望关系的式子。效用幸福=———欲望第一节欲望与效用一、欲望的含义:欲望是一种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马斯洛把欲望分为五个层次:第一: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安全需要。第三: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尊重的需要。第五:自我实现的需要。二、效用的含义:效用是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它是一种心理感觉,既没有客观标准,也没有伦理学含义。\n三、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1、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可以基数来表示,它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2、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只能用序数来表示,它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第二节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消费量变动引起的效用的变动即为边际效用。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n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三、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在消费者收入既定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问题。1、消费者均衡的假设:第一,消费者的嗜好是既定的。第二,消费者的收入是既定的。第三,物品的价格是既定的。2、消费者均衡的条件(1)Px·Qx+Py·Qy=M这个条件说明:购买X、Y两种商品不能超过收入,也不能小于收入。MUxMUy(2)————=————=MUm这个条件说明:消费者PxPy购买的X与Y物品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n第三节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定理需求定理表明: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这个规律的根源在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由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随着物品的增加,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也在下降,因此需求量与价格必然成反方向变动。消费者对某种物品和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就是因为边际效用递减。第四节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一、无差异曲线的含义: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如图无差异曲线I上任何一点X商品与Y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都是相同的。\n二、无差异曲线的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表明两种商品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第二、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第三、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三、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是消费者在保持相同的效用时,减少的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与增加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之比。\n四、消费可能线消费可能线又称家庭预算线,或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消费可能线表明了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限制。M=Px·Qx+Py·Qy如果商品价格不变而消费者的收入变动,则消费可能线会平行移。收入增加,消费可能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收入减少,消费可能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n如果收入不变,而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上升或下降,则其结果与收入变动相同。如果收入不变而两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则消费者可能线也要移动,但并不是平行移动的。第五节无差异曲线分析与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问题就是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结合在一个图上进行分析。如图所示:\n\n【教学目的要求】1、要求掌握生产函数的涵义,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及其区别,边际报酬递减规律;2、掌握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的定义,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组合即生产者均衡;3、理解规模报酬的含义及其变动的三种情况。4、掌握显成本、隐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含义,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的区别,各种短期成本的涵义及曲线特点;5、了解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的定义、曲线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6、掌握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涵义及其与规模报酬的区别。\n第五章生产理论生产理论是分析生产者的行为。生产者进行生产就是把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这四种要素(或称投入)变为产品(或称产出)的过程。第五节生产与生产函数一、生产与生产要素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分为劳动(L)、资本(K)、土地(N)与企业家才能(E)。二、生产函数生产要素的数量与组合与它所能生产出来的产量之一间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Q=f(L、K、N、E)Q=f(L、K)三、技术系数: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如果比例是不变的称为固定系数,如果比例是可变的称为可变系数。\n2、生产要素说生产要素是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源。两要素说:劳动、土地;三要素说:劳动、土地、资本四要素说: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生产要素的类型(1)劳动(Labour)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2)土地(Natural)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森林、江河湖泊、海洋和矿藏等)(3)资本(Capital)(k)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4)企业家才能(Entreprenurability)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n第一节生产技术一、生产函数1、生产的概念生产:以营利为目的的付出脑力和体力的人类活动。生产——任何创造价值的活动。(任何创造或增加商品价值的活动)生产——一切能够创造或增加效用的人类活动活动\n生产可分为三大产业(按澳大利亚费雪):第一产业:直接利用自然资源创造或增加效用的生产,初级生产,农、林、鱼、牧和采掘业;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创造或增加效用的生产,也称加工业。一般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提供各种劳务的生产,包括运输、保管、商饮、邮电、金融、保险、公共事业、娱乐业等。\n第二节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一、边际收益递增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收益递减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增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第一,这个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第二,这个规律所指的是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要素分为可变的与不变的两类。第三,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产量递增。(2)边际产量递减。(3)产量绝对减少。二、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总产量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TP=AP·Q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n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n第三节规模经济与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一、规模经济的含义规模经济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时,最初这种生产规模扩大会使产量的增加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但当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则会使产量的增加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使产量绝对减少,出现规模不经济。第一、这个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第二、这一规律所指的是生产中使用的两种生产要素都在同比例地增加。第三、两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变动的情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规模收益递增。(2)规模收益不变。(3)规模收益递减。二、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内在经济是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内在不经济是指一个厂商由于本身生产规模过大而引起产量或收益减少。\n三、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称为外在不经济。一个行业的生产规模过大也会使个别厂商的产量与收益减少,这种情况称为外在不经济。四、适度规模适度规模是指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联系汽车产业的具体情况分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