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01 KB
- 2022-08-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经济学发展简史虽然人类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经济活动,但是那时人们只有一些朴素的经济思想。在前资本主义时代,人们关注的是作为生产单位的家庭,如奴隶主庄园或封建主庄园的经营管理,那时的经济学可以称为家政经济学。经济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的。要把握经济学发展的脉络,需要从三个方面对经济学理论加以考察。一、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二、以往积累的经济理论;三、其它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文化背景。另外有两个问题需要关注:一是当时的经济学家所关注的问题,一是当时所用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此外,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同一时期,也必定是百家争鸣,有很多种理论学说,但一般会有得到认可的主流学派,这是经济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和轨迹。我们的论述也将以主流学派的变迁为主,兼顾同时期有重要影响的非主流学派。就每一个学派来说,会有它的典型代表人物,弄清楚了代表人物的思想,也就对该学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经济学发展的主要流派大致划分为五个阶段:l启蒙阶段(重商主义、重农学派);l古典学派;l新古典主义;l凯恩斯主义;l新古典综合派。从古典主义出发,特别是根据李嘉图的理论,马克思、列宁等发展了有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经过将近一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后,前苏联和东欧开始了激进的私有化改革,试图实行全面市场经济。中国则走了一条与之不同的渐进道路。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应的其它现代经济学派有新自由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剑桥学派、新制度主义等等,这些学派都可以在以前的非主流经济学派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并或多或少吸取了主流经济学的观点,正日益成为新古典综合派的有力竞争者。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n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整个经济学的发展可用下图来表示。一、古希腊经济实践的思辨虽然伴随着商品交换,就逐步形成了财富、分工、价格、供求、货币等概念,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形成缓慢而流长。远在经济思想形成以前,伴随着文明的发源,在古希腊已开始对经济实践进行思辨。古希腊最早研究经济的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约公元前430-335),他的著作《经济论》以对话的形式转述了苏格拉底的许多经济思想。《经济论》是论述奴隶主家庭经济的著作,其副标题是关于“财富管理的讨论”,成为古希腊关于经济的代表作,其主要思想包括从使用价值的角度认识财富,维护自然经济,高度重视农业等。其他的哲学家,如柏拉图也在其《理想国》分析了分工、等级、公有财产等概念,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n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而亚里士多德对经济的研究则已深入到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并第一次认识到货物有两种用途,一种是本身固有的,一种是交换产生的,这一思想被亚当.斯密发展成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即使是在西方哲学起源的古希腊,也没有以成熟的方法论研究经济现象,哲人仅仅是根据日常生活实践,提出一些关于经济的朴素推理和简单概念。到了中世纪,经济学仍没有自己的独立位置,而是归属于神学,属道德神学或伦理学的组成部分。进入16世纪,经济学归入经院法学体系,虽然没有作为一个整体被论述过,但利息、货币等问题的讨论已是司空见惯了。而此时西欧各国大多已步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思想开始有了萌芽。二、启蒙阶段近代史的研究者谁都无法不注意到那些在1600年后两百年间足以促成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因素,而最深刻的变革出现在经济领域。始于16世纪、从西班牙征服者而开始的杀人越货的海外扩展,使欧洲成为庞大的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正是这个时期,出现了配第等著名经济研究家,并形成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大经济思潮。2.1、配第创立早期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WilliamPetty,1623~1687)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创始人。马克思评价他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始者”和“最有天才和最有创造的经济研究家”。配第还留下了许多关于医学、数学、物理和统计方面的著作。其代表作《赋税论》出版于1662年,共分十五章,所研究的中心问题是政府怎样征收和使用赋税,才能促进财富生产,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配第在《赋税论》中的第一个重要经济观点,是从生产过程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把劳动看作财富的源泉。配第有一句名言:“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配第在《赋税论》中的另一个重要经济观点,是把劳动时间看作衡量价值的尺度和基础。这是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基本观点。配第在创立劳动价值论上的贡献,不仅在于首先明确地用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决定价值,而且在于他已经看到价值量的大小和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却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配第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考察了地租的性质和来源,在《赋税论》中提出了第三个重要的经济观点:地租是从农产品中扣除生产费用(工资加种子)以后的余额。他的另一名著《政治算术》(1672年出版)被马克思视为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分离出来的最初形式。在著作中,他广泛运用经验归纳和数学方法研究经济实践,使经济学开始有了自己的研究方法。作为十七世纪杰出的经济思想家,他的许多观点和研究方法开经济领域之先河,深深影响了后期形成的重商主义者和重农主义者。2.2、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随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海外贸易的增长而一同兴旺起来的,其基本假设是出口为国家带来财富。这一学派的倡议者支持并主张政府采取措施保护贸易顺差。重商主义者坚信,对外贸易是国家致富的唯一手段。在国际金融制度得到高度发展以前,对外收支逆差必须用现金弥补,而国际间唯一可接受的现金形式是金银,因此贸易赤字会导致国库空虚,反之则国库殷实。从中可得出结论,出超将带来国内经济增长,而入超会使国内经济萎缩。这种思想迎合了当时政治和经济环境的需求,并在事实上引导了十七、十八世纪的商业革命。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n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尽管西欧多数国家准备采纳重商主义,其程度有所不同。西班牙尽管坚持向外国关闭其殖民地市场,积聚金锭和银锭,却从未达到重商主义者所要求的自给自足,从而必须以贵金属去交换英国或法国的其它制品。荷兰人反对重商主义所隐含的经济集权化,同时国土太小无法自给自足,因而一直信守自由贸易。正是法国人和英国人把政府中央集权化与独立的商业企业最有效的结合起来,奉行重商主义。英国早期的合营公司都是为商业贸易所建立,并有不少斯特许公司,政府允许他们在某一地区进行贸易垄断,成为重商主义者与资本家利益吻合的实例。如英属东印度公司,在18世纪末之前一直是印度次大陆地区剥削开拓的实际统治者。2.3、重农主义重农主义主导了法国十七、十八世纪的经济思想。法国在十八世纪还保持着封建经济的结构,其工业变化、海外贸易的步伐并非那么快捷有力,为主的经济活动仍然是农业生产。地租连同向耕种者征收的赋税是法庭、军队和艺术文明的经济来源。农民只得用剩余部分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再生产。重农主义者以此为依据提出,产生地租的土地是纯产品依赖的唯一源泉。重农主义者将国民分为三个阶级,即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和不生产阶级,最早运用社会阶级体系来说明社会经济结构。弗兰斯瓦.魁奈(1694-1774)是十八世纪法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重农主义学派的领袖和宗师。“自然秩序”是魁奈及其重农主义体系的精髓,成为重农主义者看待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根本标准及最终归宿。在魁奈重农主义体系中,自然秩序和自然权利紧密相连,自然权利包括财产所有权和自由,而在财产所有权中,土地所有权是基础,是国家统治的自然秩序的根本条件,是进行农业资本主义的根本条件。魁奈的代表作是《经济表》。《经济表》以商品资本的循环为基础,把一年土地上生产出来的总产品作为分析的起点,抓住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研究中最主要和最困难的问题,即社会产品在物质上如何得到替换和在价值上如何得到补偿的问题,第一次分析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概括了重农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随着资本主义向纵深发展,制造业日趋重要,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变得陈旧,他们的后继者—古典经济学派开始了经济学的又一轮革新。三、古典经济学派在深刻改变西方文明形态方面,英国工业革命(詹姆斯.瓦特于1763年发明蒸汽机)、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和法国大革命(始于1789年)都发生在十八世纪。而在经济学领域,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国富论》,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诞生,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已形成了完整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古典经济学派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从起飞到昌盛时期的主流经济学派,它忠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产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既是对封建旧制度以及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国家干预主义经济思想的批判,也是对经济自由主义新时代的呼唤和论证。古典经济学信奉经济自由主义。他们坚信,自由竞争市场势力的自发作用能够保证经济生活的协调和稳定增长,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他们不是无政府主义者,但他们认为,国家只需充当为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创造良好外部条件的“守夜人”。古典经济学派关注经济增长。在他们看来,经济活动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加生产,为此必须增加资本积累,改进生产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他们还研究与此密切相关的分配和产品实现问题,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规律,以及相应的经济政策。古典经济学的奠立者是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萨伊对亚当·斯密的体系进行了扩展,而J.S.穆勒则是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亚当·斯密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n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是他的代表作。在这本名著作里,斯密缔造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概括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它的形成阶段的理论成就,最先系统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各个主要学说,对资产阶段政治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亚当.斯密1748年毕业于牛津大学,1751年返回格拉斯大学讲授逻辑学,第二年担任道德哲学讲座,并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斯密在格拉斯哥一直居住到1764年,这使他有可能长期实地观察这个苏格兰工业中心的经济生活。斯密曾经积极参加当地的社会活动,特别是参加当地的经济学会活动,并和万能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认识,曾经支持瓦特改进蒸气机的实验活动。1764年,斯密辞退了大学教授的职务,到欧洲大陆旅行。在巴黎,他认识了法国启蒙学派代表人物伏尔泰、重农学派主要代表魁奈和杜尔阁等名流,这对他的经济学说的形成有很大影响。1767年他返回家乡专心致力于《国富论》的写作。经过十年的刻苦努力,终于在1776年完成了这部巨著。《国富论》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了许多方面的经济理论,但是对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来说,最重要的贡献还在于斯密所论述的劳动价值论和三个阶级三种收入的学说。斯密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在于“第一,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或者更明确地说,使人民能给自己提供这样的收入或生计;第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足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总之,其目的在于富国裕民。”于是,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就成为《国富论》的主题。斯密看来,国民财富的源泉是劳动,国民财富的增长取决于劳动生产力的增进,而后者又取决于分工。斯密进而以交换来解释分工产生的原因,指出分工的程度取决于交换的能力或市场范围,货币只是一种流通工具。斯密区分了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认为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普遍尺度和正确尺度,然而他又认为商品的真实价格由工资、利润、地租三部分构成,由此他第一次将社会分为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他认为,资本积累是发展生产的另一必备条件。斯密从“经济人”观念出发,系统论述了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他认为,人们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支配,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却使整个社会获得最大利益。在“自然秩序”下,能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协调,促进社会财富增长。国家的职能是保护国家和个人的安全,建设并维护私人无力办或不愿办的公共事业,起“守夜人”的作用。在《国富论》里,除了上面谈到的经济学说之外,斯密关于分工、交换和货币的学说,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学说,关于社会再生产学说以及基于“国际分工”的自由贸易学说,都有深远的影响。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他所鼓吹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亚当.斯密将科学抽象法和经验归纳法系统运用于其著作中,这种二重研究方法是古典经济学方法论的第一个系统形式,它吸收了历史上经济学方法论领域几乎所有的科学因素,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大卫.李嘉图和马克思继承和发扬了亚当.斯密的科学抽象法,使劳动价值论逐步完善,最终成为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剥削本质的工具。马尔萨斯和萨伊则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经验归纳法,直到今天还影响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大卫·李嘉图大卫·李嘉图(1772-1823英国)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伟大代表。他生活于英国正发生产业革命,社会经济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年代。那时,工业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地主贵族之间的矛盾尖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和对立也开始发展和显露。李嘉图的主要经济思想反映在他1817年出版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简称《赋税原理》)之中。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n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李嘉图从人性出发研究分析社会经济现象,认为个人利益是人类行为的准则,社会完全屈从于个人。他坚持使用抽象法。在他的劳动价值论中,他指出,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但并不是个别生产者在生产商品时实际所耗费的劳动,而是必要劳动。商品的交换价值取决于他们的绝对价值。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为他是表现其它商品价值的媒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分配理论。他认为,在既定的收入格局下,地租是主动的,首要的,最有保证的;工资有其固定不变的法则和水准,是发展生产不得不支出的代价;利润则是支付了地租和工资之后的余额,最容易受到损害。对外贸易学说是他的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对外贸易的扩张虽然大大有助于一国商品总量的增长,从而使享用品总量增加,但却不会直接增加一国的价值总量,因为价值总量由本国商品所包含的劳动决定。但是,如果存在比较成本差别,则国际分工可以带来劳动节省和效率提高,因此,他主张贸易完全自由。马尔萨斯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6-1834英国)是与李嘉图同时代的人,以其“人口论”而驰名于世。他的代表作有《人口原理》(1798年)、《政治经济学原理》(1820年)等。在他的人口论中,马尔萨斯从两个前提出发: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二、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在这两个前提下,他断言,人口以几何比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只能以算术比率增加,人口的增长必然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因此,人口的增加会受到生产资料的限制。由于马尔萨斯试图证明劳动人民贫困和失业是因为人口增长过快,而与资本主义私有制无关,因此,他被马克思称为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的代表。萨伊让.巴蒂斯特.萨伊(1767-1832法国)是19世纪初期法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亚当·斯密学说的系统化者,他的主要作品是《政治经济学概论》、《政治经济学问答》和《政治经济学教程》等。他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从而将经济学划分为生产、分配消费三部分。他提出效用价值论,指出物品的效用是物品价值的基础,价值来源于物品的效用。物品效用由劳动、资本和土地(自然)共同创造出来,物品价值也由这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于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的所有者工人、资本家、地主相应地得到各自的报酬:工资、利息和地租。萨伊认为,供给创造需求,从全社会来看,总供给一定等于总需求,产品过剩的经济危机不可能出现。J.S.穆勒J.S.穆勒(1806-1873英国)是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他所处的时代是英国资本主义正处于比较繁荣发展的时期,工人运动和社会改良运动高涨,使他成为一个折衷主义者。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在很长时间内是作为大学经济学的初级教程。穆勒认为发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财富的生产和分配,同时也将社会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原因、精神、心理、社会关系和人类天性等也作为讨论范围。他的的折衷主义理论体系建立在对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的分析之上。他将生产仅仅看作人和自然的关系,不依社会制度改变;而财富分配则取决于社会的法律和习惯,会依社会的变化而改变。他认为唯一的生产力是劳动生产力;但又认为资本是劳动产品的积蓄来为利润辩解。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n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他规定了使用价值、价格、价值(交换价值)的定义。他将价值分为市场价值和自然价值。市场价值决定于需求和供给;自然价值决定于它的获取难度。他第一次提出了信用与物价的关系。他完全接受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但他的论证方法不同,他比较的是同量劳动的不同效率或产量。他考察了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批判了奴隶制和封建制,对资本主义进行了肯定,但认为需要进行改良,对经济自由主义和干涉保护主义采取折衷,提出了适度干涉主义。马克思卡尔.马克思(1818-1883德国)也诞生于固定经济学昌盛的时代。他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领袖,国际无产阶级的导师。虽然他的影响力并不只限于经济领域,他对经济学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一般认为马克思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是发展了剩余价值学说,并分析了资本家剥削的本质。马克思是第一个充分利用历史唯物观和辩证法研究经济问题的学者,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经济研究领域。他还在穆勒的基础上,解释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和周期性。客观上,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自身矛盾所带来的危机,加强了经济调控,而经济学也进入了下一个时代—新古典时代。四、新古典主义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新技术特别是在金属、化学、电力领域出现的新技术,导致新产品的出现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需求和产量的增加引发工业领域的重大重组。同时,经济领域的竞争开始国际化,并导致频繁的经济危机,失业、通货膨胀使社会冲突的焦点从资本家和地主的对抗,转向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此时,推行经济自由主义,重视资本积累,同时强调社会各阶级的经济作用和分配规律的古典经济学说,逐渐被新古典经济学说所替代。新古典主义是十九世纪末叶以来具有广泛影响和重要地位的经济理论。它的基本观点和古典主义相同,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同时它也融合和吸收了其它一些学派的观点。它渊源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所谓“边际革命”。当时奥地利的门格尔、英国的杰文斯和法国的瓦尔拉斯几乎同时提出了以边际效用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他们使用抽象演绎法、边际分析法、心理分析法和数理分析法建立了包括边际效用理论、时差利息论和一般均衡论等在内的理论体系。它把市场现象归结为个人选择的结果,着重解释在技术知识、社会习惯以及资源稀缺的约束下,个人在市场上进行的主观评价和选择,会导致市场过程的协调和均衡,进一步证明了自由放任的正确性。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特点是:经济和谐观新古典主义认为,经济体系的变动和发展是渐进的、而不是突变的;是和谐的,而不是冲突的;对经济刺激的反应是灵活的。边际分析是体现这种观点的的分析工具。供求力量决定价格的主观价值新古典主义认为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决定于市场上的供求力量。市场上的理性行为是,需求一方,消费者寻求最大的满足;在供给一方,生产者追求最大利润,通过价格的变动,使供求量调整到双方相等时的均衡状态。完全竞争的经济新古典主义的均衡价值理论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基础上,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完全竞争并趋于均衡状态的经济。充分就业的经济新古典主义认为市场供求力量能使一国经济实现充分就业,一切生产要素在分配中所得到的份额取决于他的边际产品数量。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有瓦尔拉斯、马歇尔、凯恩斯以及二十世纪的阿罗和德布鲁等。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n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瓦尔拉斯莱昂.瓦尔拉斯(1834-1910法国)是边际革命的奠基者之一,洛桑学派创始人。他的主要著作有《纯粹经济学纲要》、《应用经济学研究》和《社会经济研究》。其主要贡献是建立了说明交换价值的一般均衡理论,并将数学方法第一次大规模引入经济学研究。他从稀缺性出发,得到稀缺价值论,在此基础上,他由简到繁,从单纯的交换到引入生产、资本、交换媒介等,建立了一般均衡模型,并说明了它的存在、最优和稳定。马歇尔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英国)对前人的工作进行了综合,是新古典主义的杰出和完整代表。他的《经济学原理》被看作是与斯密的《国富论》和李嘉图的《赋税原理》齐名的划时代著作。他的《经济学原理》对个别市场或商品分别从需求和供给进行研究,阐述了供给和需求决定均衡价格的理论体系,马歇尔也因此被认为是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奠基者。马歇尔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财富和人,注重对人的心理和动机分析。他利用连续原理、边际方法和局部均衡分析的方法,讨论了需求理论、供给理论以及二者的作用下的均衡价格理论,力求说明在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两种相反作用如何作用、如何达到均衡,从而决定商品价格。在均衡基础上,他讨论了分配理论,指出存在四种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对生产有贡献,并说明了这四种要素的价格决定。马歇尔充分重视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运用,大量使用几何图示表述经济学原理,注重时间因素对经济分析的重要意义,充分运用局部均衡的原理,这些研究方法至今仍然被经济学沿用。五、社会主义当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它的成熟时期后,经济学也从古典经济学一分为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李嘉图理论的继承和批判基础上,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学说、资本积累以及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学说。他们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指出资本主义一定灭亡,并提出了有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他们的思想主要反映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中。其后,列宁根据自己的实践,发展了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此后,苏联在其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系,并在东欧和中国得到推广。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之后,人们发现这种计划体制存在着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于是,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进行变革,引入市场机制。东欧和苏联走的是激进的私有化道路。中国则走了一条渐进的改革之路,先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然后是市场经济。六、凯恩斯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急剧发展,1923-1933的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破坏。资本主义经济实践与传统的经济理论所宣扬的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产生严重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有效需求理论体系和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以求减少失业,这被称为“凯恩斯革命”。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英国)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自他以后至今无人能够超越。1911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n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年起凯恩斯出任英国皇家经济学会《经济学杂志》主编。1930年任内阁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1941年担任英格兰银行董事,1944年以英国代表团主席身份出席在布雷顿森林召开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并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凯恩斯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印度的通货和财政》、《货币改革论》、《货币论》、《如何筹措战费》、《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货币改革论》和《货币论》两部著作基本上没有摆脱传统经济学的框框。凯恩斯向传统经济学挑战的是他的第三部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这是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标志。《通论》是在30年代大萧条爆发以后孕育的,于1936年问世。1929年,凯恩斯和亨德森合写的小册子《劳合·乔治能做到吗?》出版。英国自由党领袖劳合·乔治提倡举半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凯恩斯对此表示大力支持,力图证明公共工程能有效地增加就业,赤字预算能减少失业而不至于引起通货膨胀。1930年,凯恩斯在《1930年的严重萧条》一文中流露出不相信“一只看不见的手”会引导经济健康运行的思想。1933年,凯恩斯在《获致繁荣的方法》一文中说明公共工程支出的作用。1934年夏,凯恩斯访问美国。罗斯福新政进一步推动了凯恩斯的理论研究。凯恩斯会见罗斯福时,强调了政府支出的作用。1935年,凯恩斯发表《一个自我调节的经济制度?》一文,认为即使不存在磨擦因素,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也不可能自我调节。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这是凯恩斯的代表作。凯恩斯提出了总量分析、短期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宏观经济学体系。凯恩斯认为失业和危机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它只是“有效需求”不足的结果。“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部分。它是由“消费倾向”、“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和对货币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及货币量决定的。凯恩斯在理论上分析上采用了“总量分析”即“宏观分析”的方法。他研究了收入、需求、投资、储蓄、消费、货币、价格水平的总量及其相互关系,使“庸俗经济学”从微观分析进入了宏观分析。依据凯恩斯的理论,他提出了一整套政策,这些政策的核心就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借此刺激有效需求,即刺激消费和投资。在财政政策方面,在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主张减税、增加财政支出,以扩大投资和消费;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主张增税、减少财政支出,以减少投资和消费。在货币政策方面,在萧条时期主张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息率以刺激投资;在高涨时期主张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息率以限制投资。凯恩斯《通论》的出版对西方经济学界和西方国家政府的经济政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把凯恩斯《通论》的出版称为“凯恩斯革命”,认为凯恩斯在西方经济学中进行了一次思想革命。凯恩斯是对西方国家已经并且正在奉行的政府干预经济政策的理论论证,这一理论论证反过来又成为西方国家实行政府干预的依据。美国新政和《通论》的关系说明了这一点。《通论》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新政的实践所作的理论说明,这种理论又反过来为新政提供了依据,推动了新政的发展。战后20多年来,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大力推行凯恩斯主义,它对缓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实现经济增长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6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发的现象,使凯恩斯理论出现了危机。凯恩斯理论遭到了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的挑战。七、凯恩斯以后研究经济思想史的学者还未对凯恩斯以后的学术思想加以归纳,这并不意味着凯恩斯以后的经济学领域缺乏思想。实际上,在这个阶段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和经济学家,由于统计分析理论的发展,这个时期经济学术著作的特点是大量运用统计理论和数学模型。这是后出现了两个现象:一是1968年诺贝尔奖的设立,带来了经济学史上又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经济巨著来自学院派的趋势也愈加明显;二是随着美国在全球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来自美国的经济学所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n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综合派又被称为当代凯恩斯主义正统派或主流派,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保罗·萨缪尔逊、托宾、索洛等。“新古典”是指他们接受凯恩斯以前的新古典主义对于市场和一般均衡的分析,但同时应当“综合”凯恩斯主义。这种综合体现在:一、将凯恩斯理论本身综合成宏观一般均衡理论,但理论本身却和新古典理论有相似之处;二、凯恩斯的宏观理论体系和新古典的微观理论体系相结合,注重寻找宏观经济理论的微观基础;三、强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他们认为,战后的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既存在市场机制的调节,又有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一方面,经济中的基本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仍然由市场机制,即“看不见的手”来解决;另一方面,政府在经济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政府要运用各种经济政策来纠正市场调节不可避免的缺陷,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地发展,并实现社会公正。他们用IS-LM模型完善了总需求分析,并用总供给分析来补充总需求分析,建立了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发展了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投资理论和货币理论,并且将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长期化和动态化。当代经济学的其它主要流派当代经济学除了新古典综合派外,其它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派主要有:新自由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剑桥学派、新制度主义。新自由主义以哈耶克为主要代表。它从个人主义出发,强调维护个人自由。而自由的基础是经济自由,其核心是私有制,在这一基础上生产者有经营自由,消费者有消费自由。实现经济自由的途径是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调节作用,让人们在市场上自由竞争。货币主义又称为现代芝加哥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其基本观点是坚持经济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货币,即货币量是说明产量、就业和价格变化的最重要因素;在政策上基本主张坚持市场调节的完善,反对国家直接干预。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卢卡斯和萨金特。它认为,经济主体在作出任何决策时,除了考虑到有关经济变量的情况外,还要考虑这些变量的未来变化,这种有根据的、合理的预期被称为“理性预期”。它认为市场机制本身是完善的,依靠价格的调节作用,市场在正常情况下总是处于供求相等的出清状态。由于理性预期的作用,宏观经济政策无论在短期长期都无效,且会破坏市场机制。新剑桥学派又称为凯恩斯左派,与新古典综合派一样,号称是现代凯恩斯主义。其代表人物有罗宾逊、卡尔多。他们认为新古典综合派将收入支出模型作为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是一种歪曲;他们认为核心问题应是收入分配问题。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不合理,分配应以价值理论作为基础;经济增长是以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为前提的。因此他们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新制度主义属于经济学的“异端”,其代表人物是加尔布雷斯、缪尔达尔等。他们将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确定为制度;重视经济伦理问题的和价值判断;并且用演进的整体的方法研究制度的变迁。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n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1968年-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回顾 诺贝尔在关于设立诺贝尔奖的遗嘱中并没有经济学奖。现在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瑞典中央银行在1968年庆祝建行300周年时建议并设立的,全称是“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由于其评选条件、授奖方式、授奖时间、奖金数量与其他诺贝尔奖相同,所以,我们一般都称之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从1969年颁发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开始,至今已颁发了32届,共有46位经济学家获奖。对这项奖是否应该设立、颁发是否合理一直有不同看法。但回首这些获奖者的成就,我们从中大体上可以看出战后经济学发展的轨迹。应该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总体上是公正的、严肃的、具有权威性的。年度获奖得主获奖缘由2001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2000詹姆斯·赫克曼(JAMESJ.HECKMAN)丹尼尔·麦克法登(DANIELL.McFADDEN)赫克曼以“对分析选择性抽样的原理和方法所做出的发展和贡献”获奖。麦克法登以“对分析离散选择的原理和方法所做出的发展和贡献”而获奖。1999罗伯特·门德尔(ROBERTA.MUNDELL)门德尔具有革新意义的研究为欧元汇率奠定了理性基础。他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适宜的货币流通区域所做的分析使他获得这一殊荣。1998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印度人阿马蒂亚·森,由于他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等作出精辟论述。1997罗伯特·默顿(ROBERTC.MERTON)迈伦·斯科尔斯(MYRONS.SCHOLES)默顿对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做了进一步减弱,在许多方面对其做了推广。斯科尔斯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1996詹姆斯·莫里斯(JAMESA.MIRRLEES)威廉·维克瑞(WILLIAMVICKREY)莫里斯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的论述,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维克瑞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1995罗伯特·卢卡斯(ROBERTLUCAS)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n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1994约翰·纳什(JOHNF.NASH)约翰·海萨尼(JOHNC.HARSANYI)莱因哈德·泽尔腾(REINHARDSELTEN)这三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1993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C.NORTH)罗伯特·福格尔(ROBERTW.FOGEL)诺斯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福格尔用经济史的新理论及数理工具重新诠释了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1992加里·贝克(GARYS.BECKER)将微观经济理论扩展到对人类相互行为的分析,包括市场行为。1991罗纳德·科斯(RONALDH.COASE)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1990默顿·米勒(MERTONM.MILLER)哈里·马科维茨(HARRYM.MARKOWITZ)威廉·夏普(WILLIAMF.SHARPE)米勒通过解释资本资产结构和公司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对公司财务研究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马科维茨提出了有关预期收益和风险之间相互关系的资产选择理论,成为资本市场理论的核心,并其为现代证券投资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夏普的主要成就是在马科维茨的资产选择理论基础上建立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1989特里夫·哈维默(TRYGVEHAAVELMO)在阐明经济计量学的概率理论基础及有关联立经济结构的分析方面做出开拓性贡献。1988莫里斯·阿莱斯(MAURICEALLAIS)在市场理论及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对一般均衡理论重新做了系统阐述。1987罗伯特·索洛(ROBERTM.SOLOW)对增长理论做出贡献。提出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1986詹姆斯·布坎南(JAMESM.BUCHANAN,JR)公共选择学说的创始人,将政治决策的分析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使经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政治法规的选择。1985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MODIGLIANI)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这一假设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984理查德·约翰·斯通(RICHARDSTONE)国民经济统计之父,在国民帐户体系的发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贡献,极大地改进了经济实践分析的基础。1983罗拉尔·德布鲁(GERARDDEBREU)概括了帕累拖最优理论,创立了相关商品的经济与社会均衡的存在定理。1982乔治·斯蒂格勒(GEORGEJ.STIGLER)在工业结构、市场的作用和公共经济法规的作用与影响方面,做出了创造性重大贡献。1981詹姆士·托宾(JAMESTOBIN)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在金融市场及相关的支出决定、就业、产品和价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1980劳伦斯·罗·克莱因(LAWRENCER.KLEIN)以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现实经济中实有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计,建立经济体制的数学模型。1979威廉·阿瑟·刘易斯(ARTHURLEWIS)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刘易斯致力于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经济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舒尔茨长期专注于农业经济和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对于农业经济学的发展和发展经济学做出了突出贡献。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n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1978赫泊特·亚·西蒙(HERBERTA.SIMON)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了研究,这一有关决策程序的基本理论被公认为关于公司企业实际决策的创见解。1977戈特哈德·贝蒂·俄林(BERTILOHLIN)詹姆斯·爱德华·米德(JAMESEMEADE)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了开创性研究。1976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在消费分析和货币历史与理论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在论证稳定经济政策的复杂性方面有独到见解。1975列奥尼德·康托罗为奇(LEONIDVITALIYEVICHKANTOROVICH)佳林·库普曼斯(TC.KOOPMANS)苏联人康托罗为奇把资源最优利用这一传统的经济学问题,由定性研究和一般定量分析推进到现实计量阶段,对线性规划方法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库普曼斯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现代经济计量学的创立和将线性规划应用于经济分析这两个方面。1974弗·冯·哈耶克(F.AVONHAYEK)纲纳.缪达尔(GUNNARMYRDAL)他们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1973华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LEONTIEF)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1972约翰·希克斯(JOHNR.HICKS)肯尼斯·约瑟夫·阿罗(KJ.ARROW)希克斯在动态的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方面作出开创性研究。阿罗利用数学分析工具,研究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对资产阶级经济学说新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1971西蒙·库兹列茨(SIMONKUZNETS)“GNP之父”,由于他在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奖。1970保罗·安·萨默尔森(PAULASAMUELSON)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1969拉格纳·弗里希(RAGNARFRISCH)简·丁伯根(JANTINBERGEN)他们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前者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后者经济计量学模式主要建造者。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n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诺贝尔经济学奖回首诺贝尔在关于设立诺贝尔奖的遗嘱中并没有经济学奖。现在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瑞典中央银行在1968年庆祝建行300周年时建议并设立的,全称是“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由于其评选条件、授奖方式、授奖时间、奖金数量与其他诺贝尔奖相同,所以,我们一般都称之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从1969年颁发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开始,至今已颁发了32届,共有46位经济学家获奖。对这项奖是否应该设立、颁发是否合理一直有不同看法。但回首这些获奖者的成就,我们从中大体上可以看出战后经济学发展的轨迹。应该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总体上是公正的、严肃的、具有权威性的。一、诺贝尔经济学奖简单回顾迄今为止颁发的经济学奖的明显反映了在过去50年的一些经济分析的特点。首先,它表明在这一时期美国在经济研究中处于主宰地位。在46位获奖者中,29位是美国公民。尽管他们都在美国工作了很长时间,也许有必要指出,其中5人(里昂惕夫、库普曼斯、德布勒和豪尔绍尼、芒德尔)生于其他国家。获得这项奖的其他国家是英国(7人)、瑞典和挪威(各2人)、法国、印度、德国、加拿大、荷兰和苏联(各1人)。获奖超过一次的大学有芝加哥大学(9次)、哈佛大学(4次)、剑桥大学(4次)、麻省理工学院(3次)、伯克利加州大学(3次)、奥斯陆大学(2次)、普林斯顿大学(2次)、斯坦福大学(2次)和耶鲁大学(2次)。从获奖者的贡献可以明显地看出评奖强调的是经济分析中的演绎法,而不是归纳法。重要的例子有萨缪尔森、希克斯、阿罗、库普曼斯、德布勒、阿莱等获奖者。20世纪后半叶经济学的另一个趋势是数量分析方法即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提高。这明显地反映在给弗里希、里昂惕夫、克莱因、斯通和哈韦尔莫等人的颁奖上。上,如果没有计量经济学,投入一产出分析以及功能巨大的计算机的出现,过去10年大量的数量研究几乎是不可能的。经济学奖的颁发还显示了战后宏观经济学的重要作用,尤其表现在弗里德曼、克莱因、托宾、莫迪利亚尼、索洛和卢卡斯等获奖身上。二、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如何评出来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任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评定,该委员会由五名经济学家组成,现任主任是瑞典著名经济学家阿萨尔·林德贝克(AssarLindbeck)。 诺贝尔经济学奖在设立时确定的原则是授给“以科学研究发展静态和动态的经济理论,以及对提高经济分析有积极贡献的人士”。林德贝克把经济学研究分为五类:一般均衡理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跨学科研究和经济分析新方法。在评选这项奖时,委员会强调了两个原则:一是理论要有原创性,而且这种原创性必须是有意义的,能结出硕果的,而不是一些不着边际的空想;二是要对现实经济产生影响,能促进现实经济发展。 回顾获奖者的成就,我们可以看出迄今为止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定是严格遵循了这些原则的。正是这些原则保证了诺奖的高水平与严肃性。经济学成果是否符合这些原则往往要由时间来判定。历史会把那些显赫一时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新意的理论淘汰,留下的也许在当时并不引人注目,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影响力越来越大。所以,许多获奖成果都是在30年左右以前取得,经过时间考验后获得人们承认的。我们只要把获奖时间与获奖者取得成果时间对照一下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获得诺奖的经济学家并不是靠一时的知名度或媒体炒作,而是靠其确有影响的成就。有些获奖经济学家社会知名度并不高,也未曾收入各种名人录,他们的获奖甚至让许多人吃惊。但他们的成果确实“货真价实”。有些经济学家声名显赫,但却与获奖无缘。记得70~80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n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年代时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以短缺经济学闻名于世,尤其是原计划经济国家的市场经济转型更使他声名大震,他在这时写的《通向自由经济之路》成为全世界的畅销书。尽管他也曾被多次提名,但一直未获奖。其原因就在于他的理论缺乏原创性。许多曾经辉煌一时的经济学家如美国的加尔布雷思、供给学派经济学家都未曾获奖。现在的历史证明了,他们的成果的确不够评奖标准。时间是无情的,时间的淘汰保证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公正性。 一项评奖的公正性还要靠程序来保证。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分为三步。首先,由委员会将一份详细问卷寄给世界各地的著名经济学家,征求他们的提名。这一阶段推选的候选人约在100至200人左右。这使诺奖有广泛的基础。然后,由委员会聘请权威经济学家匿名研究判断被提名者的成就,从中推选出20位候选人。最后,在此基础上评选出5位,由委员会5名成员投票决定。经过这种严格推选过程选出的最后5位候选人都做出了突出成就,谁获奖都不会令人失望。由于难以取舍,往往也有2~3人同时获奖的时候。在整个评奖过程中,评选情况对外都是保密的。评选过程的严谨与公正,保证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权威性。这正是世界经济学界公认这项奖为经济学最高奖的原因。 一项奖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来自它的评选标准和评选程序。标准决定了一项奖的水平,而程序保证了标准的实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三、弗里德曼不该获奖吗 指责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公正的人往往认为该奖授给了不该得奖的人。其中受指责最多的是1976年获奖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现在间弗里德曼获奖已有20多年了。我们回头看看当年的争论能更好地判断出弗里德曼是否应该获奖。对弗里德曼获奖的指责主要不是来自于他对经济学的贡献,而是来自于他的政治态度,即他强烈地支持自由市场经济。70年代智利军人皮诺切特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阿连德政府。阿连德是社会党人,上台后推行国有化与计划经济。这些政策引起智利国内经济倒退与混乱。皮诺切特上台后用强力手段推行市场经济改革。多种经济转型引起国内左翼人士反对,受到皮诺切特的镇压。同时,国内失业与贫穷现象严重。智利的向市场经济过渡计划是由萨克斯等一批美国青年经济学家策划的。这些人中不少曾受教于芝加哥大学弗里德曼,被称为“芝加哥小子”。因此,在弗里德曼获奖后,设在瑞典的智利委员会把弗里德曼称为“要对当前智利的失业饥饿政策负有罪责的经济学家”,也有不少人指责弗里德曼同智利问题有牵连,认为应该取消他的获奖资格。现在看来,这种指责是站不住脚的,弗里德曼获奖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首先,弗里德曼的获奖是由于他“在消费理论分析、货币史和货币理论的研究领域的成就”,以及“他对经济稳定政策复杂性的论证”。他的这些成就现在已得到经济学界的公认。也正因为这些贡献,弗里德曼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5位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其次,诺贝尔遗嘱中确定的评奖原则是不问政治信仰的。弗里德曼信仰自由市场经济,并不应该成为他获奖的障碍。最后,现在的情况证明智利转向市场经济是成功的。当年的问题实际上是转型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当时这些问题到底与弗里德曼有多大关系,并没有确定。起码有一点可以肯定,弗里德曼本人并未直接参与这种经济转型,把学生的问题(如果算是问题的话)归罪于老师也是不公正的。更何况弗里德曼关于市场经济的观点现在看来是正确的。说起来,坚持市场经济也是他的一个成就呢! 曾经有国内学者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公正性与权威性提出挑战。他们所用的一个例子是1997年由于“期权定价模型”而获奖的美国经济学家迈伦。斯科尔斯和罗伯特·默顿。斯科尔斯和默顿还是一家对冲基金公司的合伙人,该公司从事期权交易,每年回报率在40%以上,他们俩的个人资产都在10亿美元左右,被认为是最富有的经济学家。但1998年之后该公司由于投机失误而损失惨重。有的学者则由引推论:运用自己提出的理论而失败,岂不证明这种理论是错误的吗:这种错误的理论获奖岂不证明诺贝尔经济学奖缺乏权威性吗?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n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这种推理本身是错误的。期权定价模型的正确性并不在于是否可以用这个模型去赚钱。这个模型没有保密,如果它可以指导人们在期权市场上赚钱的话,岂非人人都可以赚钱了吗,这个模型的意义在于它对金融理论的创新。它对现实的影响则在于开创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新纪元。许多经济模型是先有经济活动的实践而后有理论。但期权市场则是根据模型建立的。现在期权市场已成为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理论的原创性和现实意义难道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吗?早在90年代初就有许多经济学家预言期权定价模型要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表明这项成果的获奖也是众望所归。至今也没有听说有哪位严肃的经济学家对此提出异议。唯一的一点遗憾是这项奖来得迟了一点,对此做出贡献的另一位经济学家费希尔·布莱克在1995年去世,未能获得这项殊荣。 理论和理论的运用是不同的事。经济学家提出某种理论但并没有因此赚钱这种事在经济思想史中屡见不鲜。斯科尔斯和默顿在期权市场上是否赚钱与这个模型是否正确并没有关系。他们原先赚钱不是这种模型正确性的证明,他们以后赔钱也不能证明这个模型是错误的。现实中期权市场是否正常运行才是检验这个模型正确与否的标准。2000年获奖的美国经济学家麦克法登经营一个农场亏损严重,以致他计划用这笔奖金去挽救它。谁能以此否认他在经济学中的贡献呢? 本来对一项成果的原创性和实用性,甚至对某位经济学家是否应该获奖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评奖也是一件众口难调的事。但现在世界经济学界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公正性与权威性基本是公认的,做到这一点的确不容易。四、琼·罗宾逊该获奖吗 指责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公正的另一个方面是,有人认为一些该获奖的经济学家由于评选委员会的原因而未获奖。其中最常被人谈到的是英国新剑桥学派的女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对于琼·罗宾逊未获奖,有些人更多的不是从其学术成就来分析,而是强调了两点:一是琼·罗宾逊是女性,至今没有一个女经济学家获奖,说明评奖委员会有性别歧视;二是琼·罗宾逊并非主流经济学家,而是属于激进的左翼经济学家,颁奖委员会有政治歧视,从未给琼·罗宾逊和加尔布雷思这样影响甚大的左翼经济学家授奖。这种观点在经济学界有一定影响,甚至萨缪尔森在琼·罗宾逊去世后写的悼念文章中也为这位女士未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鸣冤叫屈。 应该说,琼·罗宾逊是一位相当有才华的经济学家。她在30年代写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与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共同创立了垄断竞争理论,是20世纪经济学的重大突破之一。但此后她放弃了这一极有意义的研究领域,思想转向左倾。她的主要学术活动集中在两个方面:与美国新古典综合派关于资本问题的争论以及以收入分配为中心发展凯恩斯主义。 1953年琼·罗宾逊发表了《生产函数和资本理论》,认为新古典经济学的总生产函数中对资本的计量单位没有给出明确回答,由此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边际生产力理论提出了挑战。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对此给予答复,于是拉开了一场被称为“两个剑桥”(琼·罗宾逊所在的英国剑桥与萨缪尔森和索洛所在的麻省理工学院的美国剑桥)之争。因为这场争论的中心属于纯资本理论范围(资本的性质与测定、资本积累过程、技术变化与不变时资本积累的特点、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作用的估算、作出投资时的技术选择等),所以又被称为“资本的争论”。争论的实质在于新古典经济学边际主义的价值论与分配论是否能成立。琼·罗宾逊是反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挑战者,美国学者则是应战的新古典经济学支持者。应该如何评价这场当年轰轰烈烈的争论呢?琼·罗宾逊的传记《琼·罗宾逊与“两个剑桥”之争》的作者玛乔里·谢泼德·特纳认为,这是一场没有胜负的争论。这就是说,尽管琼·罗宾逊能言善辩,但没有取胜。索洛认为这是一场毫无意义的争论,他在介绍自己的工作时完全避开了这场争论,因为“这段插曲,在我看来是所谓看到烟就有火的一个活生生的‘反’例。在这段争论中,只有烟而没有火”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n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他曾为卷入这场无意义的争论浪费了时间而悔恨。现在的经济学家已没有人提到这场争论了。这说明,这场争论对经济学的发展毫无意义。琼·罗宾逊的挑战并没有动摇新古典经济学的地位。 与这场争论相关的是琼·罗宾逊从李嘉图-斯拉伐对劳动价值论的解释入手,以收入分配为中心来发展凯恩斯主义,这就形成了凯恩斯主义中的新剑桥学派。其实细读过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的入都知道,凯恩斯主义的中心是用国家干预来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收入分配决不是凯恩斯主义的中心。琼·罗宾逊以一种对市场经济的批判态度来为我所用地解释凯恩斯主义,这是对凯恩斯思想的歪曲。琼·罗宾逊把收入分配不公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病根,实际上犯了历史上收入分配决定论的毛病。不去探讨决定分配的因素只在分配上做文章也正是马克思所反对的。琼·罗宾逊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实际上她也是为我所用地解释马克思主义。琼·罗宾逊曾痛斥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综合派当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对凯恩斯主义理论与政策的贡献早已得到公认。相反,新剑桥学派的那一套东西早被人们遗忘了。有学者指出,琼·罗宾逊把由马歇尔开创的剑桥学派引上了邪路,这正是现在英国经济学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有一些学者认为不给琼·罗宾逊和加尔布雷思这样的左翼人士颁奖,证明诺贝尔经济学奖有政治色彩。从获奖的情况看,这种指责并不符合事实。其实左翼人士亦有获奖,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就是一个。诺贝尔奖重视的是学术,许多获奖者只是某一领域内的专家,并没钉什么政治色彩,即使像弗里德曼这样自由主义色彩甚浓的经济学家,他们的获奖只是由于他们过硬的学术成就。琼·罗宾逊、加尔布雷思这类左翼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和正统经济学都提出了批评。但仔细一看,他们的东西现象摆了不少,感情色彩强烈,思想缺乏深度,更谈不上创造。今天的批评者已经没有马克思这样的大师了。左翼的激进经济学思想现在已销声匿迹,如果当年给了琼·罗宾逊等人诺贝尔奖,现在岂不是笑话了吗?以冷静的态度去看,诺贝尔经济学奖大体上是公正的、严肃的、有权威性的。也许有一些经济学家(如哈罗德)由于过早去世而未获奖,有一些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经济学家也未获奖,俱获奖者的成就的确代表了战后经济学的突破。伴随着对诺贝尔经济学奖说三道四的是中国人何时获奖这样一个议题。有人贬低诺贝尔经济学奖,认为它是给“资产阶级捧扬”,“没有什么了不起”。另有人预言中国人能在未来10年内获奖。这两种心态都不正常。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严肃评选的世界经济学界最高奖。对这项世界公认的最高奖的贬低恐怕只说明自己的无知。希望中国人获奖是正常的,但就我们现在的经济学状况而言,10年内获奖云云未免又有点“超英赶美”的大跃进浮躁心态了。我们要以平常的心态对待诺贝尔经济学奖,要承认获奖者的成就,要承认这项奖的权威性,但不必把得奖作为中国经济学追求的目标。我们进行经济研究是为了发展中国经济,并不是为了得诺贝尔奖,只要我们努力,对世界经济与经济学的发展做出贡献,得奖与否关系并不大。重要的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这个过程就是在改革与发展中推动中国经济学的进步。http://www.managecn.org/(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