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50 KB
  • 2022-08-09 发布

经济学经典模型论文:经济学研究模型的比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经济学经典模型论文:经济学研究模型的比较  摘要:本文从广义模型概念出发,区分了三类不同的经济学研究模型:文字模型、图表模型和数学模型,其中,数学模型又包括数理模型和计量模型。在对不同类型模型的作用效果、作用机制及过程进行比较后认为,数学化模型倾向在提高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效率,这是由其作用机制及过程特征决定的。  关键词:经济学:研究模型;数学化倾向      最近十几年来,国内经济学研究的数学模型化趋势在不断加强。以《中国社会科学》和《经济研究》两本代表性的学术期刊为例,从1994年到2004年十年时间,数学化的经济论文所占比例分别从4%上升到60%、从11%上升到80%。最近几年,这一比例上升幅度更高,甚至出现过度数学模型化倾向。在经济学研究领域,出现了由于没有数学模型,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文章非常困难的现象,甚至出现因为缺乏数学模型,导致博士论文无法通过的现象。没有数学模型的论文现今已很难参与主流的经济学学术交流。虽然经济学研究的数学化在很早便已出现,但目前这种数学模型存在泛滥倾向的局面也带来很多争议,支持者、反对者、无所谓者皆而有之。其观点既有理j生的思想,也有妄加评论者,使人们难以选择,甚至误入模型选择的歧途,并出现经济数学模型分析庸俗化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对数学模型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不利,对经济学研究也是一种玷污。在这一背景下,对经济学研究中的模型选择问题和数学模型化倾向进行深入分析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旨在对当前经济学研究中的模型分类进行系统分析。    一、广义模型概念下经济学研究模型的分类    《经济学辞典》将模型定义为以任何一种方式对经济系统、关系和状态的表示,包括口头的和类比式表示,认为经济模型可以采取图表和方程的形式。《朗文当代英语辞典》对模型的解释是:模型是对事物的小型化处理的复制,建模就是以可以复制某事物的方式进行的设计。可见,模型无非是一种推理、说理的工具,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化。建立模型的过程实际是把现象之间的联系用文字、逻辑、数量关系表达出来,以利于人们用这种一般抽象指导个别现实的过程。基于以上广义模型的概念,可将经济学研究中的模型分为三大类:  一是文字模型。文字模型是用文字语句来描述经济现象、假设前提、推理过程和推导结论,用通俗的文字工具来说清楚问题。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一般商品而言,随着其价格的升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会下降”,这就是经济学中对经典需求模型的文字描述。文字模型的作用不仅在于描述经济现象和表达经济理论,也可用以论证基本假说,甚至建立经济理论体系。如,著名的科斯定理就是直接利用语言和文字逻辑推理进行自身描述的,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也大多采用文字模型进行描述。实际上,任何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模型都可以用文字模型进行表达,这既是对语言能力的考验,也是语言魅力的表现。  二是图表模型。图表模型是根据历史数据或实验数据,通过坐标图形或相关变量数量关系的表格形式来直观地反映经济现象或原理。如,表1和图1分别是需求定理的两种图表模型类描述。图表模型能更直观地对经济现象或原理进行描述,有利于提高对趋势、倾向等方面的具体认知。  三是数学模型。数学模型主要包括数理模型和计量模型。首先,数理模型主要是数理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是一种分析工具,是经济学家利用数学符号描述经济问题,运用已知的数学定理进行推理的一种方法。简单地说,数理模型是利用自变量、因变量等元素构建出的非常严谨的数量方程,通过数量方程反映相关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说明经济现象或经济原理。如,“Q=f(p),且αQ/αP<<0”\n就是一般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关系的代表性数量方程式,其中,因变量Q表示需求量,自变量p表示商品价格。通过该模型,可直观甚至精确地说明商品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这一经济现象。世外,博弈论方法也属于数理模型范畴,因为博弈论本身就属于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博弈论也称“对策论”,是通过对现实的高度抽象,利用数学工具包(如参与者、参与者可选战略集合、既定战略组合下参与者的收益函数、信息结构等)来研究决策主体相互作用时的特定现象,以期对这种现象加以篇释,并为实现参与者最大化行为提供依据。博弈论模型的标准形式为:G={S1…Sn;u1…un},其中,n表示参与者数量,s表示参与者可选战略集,u表示参与者的收益函数。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博弈论能计算出参与者的收益函数与行为概率,进而行导出所有参与者最可能的行为结果及收益情况。博弈论和主流经济学研究模式一样,都强调个人理性和均衡分析,分析参与者追求约束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行为。而这种一致性也使博弈论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并逐渐成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从方法论上看,数理模型与文字模型、图标模型没有本质差别,因为符号描述和文字实际上表达的都是相同的内容,那些符号定义和数学定理通常还是需要通过文字描述和文字逻辑来定义和表达。其次,计量模型是以非规范的经济推理和直觉为基础,通过样本数据的搜集整理,借用数理统计学的分析方法来估计模型中的参数,并对这些参数的假设条件进行检验,描述经济变量的潜在关系及发展趋势。计量模型通常是数理模型的形式化,依据样本数据,估计模型中的有关参数。如果这些参数的估计结果经过统计检验,则不仅可利用该估计模型了解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因果关系等,还可对未来经济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预测。计量模型与数理模型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属于运用统计方法于经济数据的经验研究,后者属于运用数学定理于经济分析的理论研究。  当然,这里只是以经济学中最经典的需求理论为例进行简单描述。实际上,在多数经济学研究中,文字模型、图表模型、数理模型和计量模型的使用要复杂得多。虽然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将经济学研究模型分为上述三类模型,在实际应用中,不同模型之间经常会出现重叠使用的现象,尤其是对文字模型来说,几乎总是与其他模型交叉使用,导致各模型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区别则只能参考模型使用的篇幅及其在论文中的作用。但其核心思想是不变的,即,经济学研究就是要借助某种工具、通过某种形式来解释各种各样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原理,预测经济现象的未来变化趋势。    二、三种经济研究模型的比较与选择    首先,各类模型的作用效果各异,且各有利弊。文字模型最通俗易懂,最容易普及。但文字模型最缺乏精致的形式,缺乏说服力和解释力,无效或错误地使用文字模型甚至会被嘲笑为“玩文字游戏”。图表模型最直观易懂,也比较容易普及。但图表模型的使用存在很大局限性,当面对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变量时,图表的简洁性、直观性等优势则会转变为弊端;不仅很难表达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即使表达出来,也多使人难于理解。同时,图表模型对数据存在依赖性,在缺乏数据的条件下,图表模型的作用一般都很难得到发挥。相对而言,数学模型的逻辑性和解释力是最强的,也是最精致的工具。数理分析方法已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甚至有学者认为,如果经济学没有采用数学,经济学就不可能成为现代经济学。计量模型通过对模型参数的估计和检验,不仅可检验有关经济理论的可靠性,而且可用来对有关经济变量的未来值进行预测。但数学模型面临普及难的问题。由于只有受过良好训练的专业学者才能看懂数学模型的内容,所以导致数学模型的受众面过窄。同时,数学模型本身也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总之,如果用效率指标代表模型的简洁性和普及性程度,用效果指标说明模型的精致性和解释力度,则不同模型间效率与效果的比较结果可用图2表示。从图2可见,随着经济学研究模型的数学化发展,虽然经济研究的效果越来越好,但其效率却在递减。此外,如图2中坐标右上角虚线方框所示,只有兼具效率和效果的模型才是最理想的模型。也就是说,当前经济学研究中所使用的各类模型或组合都还没有达到最理想的模型标准。\n  其次,除了作用效果和效率上的差异外,不同类型模型的作用机制和作用过程也是不一样的。文字模型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和说明更多是通过研究人员对问题的敏感性、抽象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实现的,更适合于经济学研究中的发现过程研究。也就是说,文字模型更多地借助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主观判断能力,以完成问题发现和知识创造的作用。尽管效率较高,但由于文字模型的作用过程和作用程序是不统一的,因而其作用效果也是不确定的。图表模型的作用机制在于形象化的视觉效应,通过对简化形式的图表进行视觉观察,能更精确地反映经济变量间的关系及其规律,是对文字模型的一种补充和说明。由于这种基于主观视觉的作用机制,再加上其建模程序和作用过程的非标准化,导致图表模型的作用效果和效率都不是很理想。因此,图表模型对经济学研究的发现过程和证实过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其精确度和说服力又显得不够。数理模型和计量模型是以数学和统计学原理为基础,通过严密的数学推理和客观的数据验证达到既定的研究目的。该类模型的运用过程有规范标准,其程序也得到广泛认同。正是这种科学确定的作用机制和规范统一的作用过程,使数学模型具有三种模型中最好的作用效果;但也正是作用机制和作用过程的专业性、标准化,降低了数学模型的作用效率。依据唐·埃斯里奇的分类,科学的数学模型更适用于体现“科学”方面的经济学研究的证实过程,可用数学模型来检验文字模型和图表模型提出的假说,确定后者发现的新知识的可靠性。总之,正是这种作用机制和作用过程的差异导致不同类型模型在作用效果和效率方面的差异。  最后,不同的研究模型在经济学研究框架中充当着不同的整合工具。一般认为,现代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由五大部分组成:界定经济环境、设定行为假设、给出制度安排、选择均衡结果、进行评估比较。而不同的研究模型就是把这些不同的组成部分整合成为有机统一体的分析工具。因为整合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成为统一体及界定经济理论成立的边界条件,既需要定性工具,又需要定量工具,而从文字模型、图表模型,到数理模型和计量模型,实际上都在充当从定性到定量的不同的整合工具。其中,通过数学模型整合的经济理论体系更为规范和精致,对理论成立的条件表达得十分精确;用图表模型整合的经济研究框架更为简单明了,起到化繁为简的效果;文字模型可整合不同领域和要求的研究框架,但比较罗嗦和模糊,有时甚至出现化简为繁的反作用。    参考文献:  [1]蒋中一,凯尔文·温赖特,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