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50 KB
  • 2022-08-09 发布

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科发展论文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科发展论文1995年10月我应贵所《经济研究》编辑部之约,撰稿庆祝《经济研究》创刊40周年,发表了一篇《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的短文,倡言以规范化的方法来研究中国本土的经济问题,并断言若能如此,本土经济问题的研究不仅可对我国的改革发展做出贡献,而且,也可登世界经济科学的殿堂。该文发表至今.freelSpecific)的条件。但如果条件是模型特定的或问题特定的,这种理论能运用的范围就很局限,用社会性质来解释传统的计划体制的存在,就属于问题特定的条件,因此,由此产生的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社会性质和我们绝然不同的其它发展国家也有和我们非常类似的计划体制。由于理论是信息节约的工具,理论要有尽可能强的“普适性”(Robustness),也就是要有更大的解释范围,要达到这个目标,理论模型中的限制条件就要有一般性。要素禀赋决定了一个经济中的各种要素的相对价格,是社会中任何经济决策都必须考虑到的条件,因此,要素禀赋是一个非常“一般”的条件,以发展目标和要素禀赋的矛盾来解释计划体制的产生,也就有了较强的“普适性”。既能解释为什么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采用了类似的计划体制,以及我国的社会性质未变,而改革后却从计划体制转型到市场体制。由于理论是信息节约的工具,理论模型要尽可能地简单,不仅要求限制条件要尽可能地少,而且,不能苛求限制条件完全吻合于现实。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最为经典的论文是弗里德曼撰写的“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在该文中弗里德曼提出了著名的“假设条件不相关”命题,其含义是,理论的作用在于解释现象和预测现象。对于理论的取舍以理论的推论是否和现象一致,即理论是否能解释和预测现象为依据,而不能以理论的假设是否正确为依据,例如,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著名的“要素价格趋同理论”,按此理论,如果两国之间的货物贸易是完全自由的,不存在贸易摩擦和交易成本,则通过货物贸易,两国的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价格将会趋同。显然,不存在完全自由、没有摩擦和交易成本的贸易,但不能以此来否定这个理论,是否接受这个理论,依据开放贸易以后两国的工资和利率水平的差距是否缩小而定。理论和地图一样,是信息节约的工具,只要能说明主要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可,因此,要舍像掉一些无关紧要的条件,仅保留最重要的条件,否则,理论丝毫没有节约信息,也就不成其为理论了。\n当然,保留在理论中的假设条件也不能过于偏离现实。过于偏离现实,理论将失掉对现象的解释力。科斯在其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前提性假设(Assumptions)应该是“易于处理的”(Managable)和“现实的”(Realistic)。而科斯本人也正是通过松动“交易费用为零”的假设才做出在新制度经学上的开创性贡献的。我个人对合作农场中劳动者积极性的研究也是从放弃AmartyaSen著名的1966年论文中完全监督的假设,而取得和经验现象一致的合作农场中劳动者积极性较家庭农场中积极性低的理论推论。理论必须有高度的抽象,而保留在理论模型中的前提条件又不能太过偏离现实,才能对现象有足够的解释和预测力。但什么是不过于偏离现实,例如,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假设交易费用为零、什么条件下交易费用必须作为主要的条件,则又视问题的特性而定,这并无简单的规则可以遵循。理论构建近乎艺术,好的经济学家和一般的经济学家差别就在于好的经济学家能把握住重要的、一般的、简化的、但又不偏离现实太远的条件于他的理论中。在这点上,我国经济学研究者必须多下点苦功夫,在平时读经典文献时,不只是去了解观点,而是,去体会大师们如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选择给定条件等。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做为一个经济学研究者,在读经典文献时,如果只关心观点而不从方法论上去揣摩,则只能说是看热闹。另外,在研究问题时,一方面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特性,另外一方面要有比较宽的视野,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以下的“一分析,三归纳”方法,也许对我国年轻的经济学者在寻找最重要、最一般的限制条件来建构理论模型时,有参考价值:“本质特性分析法”\n即在分析一个现象时,首先想清楚谁是这个现象中的主要决策者,他的目标是什么,目标的特性为何,他所处的环境又有哪些特性,等问题。例如,蔡昉、李周和我在提出计划体制的形成理论时,就是从做为决策者的政府,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目标,重工业的三个特性和我国资金相对稀缺的要素禀赋的特性冲突而演绎出来的。我在研究合作农场的激励机制问题时,则从农业生产空间分布大、时间长的特性,知道农业劳动投入监督不易,而放弃了Sen的完全监督,加入监督程度和监督成本于模型中。最近,我在研究我国的金融体系发展的问题时,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应该加强发展中小银行的理论,则是从金融体系的主要功能是动员资金和分配资金,而能动员的资金决定于资金分配的效率,以及在资金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发展中国家,资金使用效率最高的是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中小企业,而股市直接融资固定成本高,中小企业资金需求规模小等特性演绎得来。在这儿我有一个心得,要特别提醒诸位注意,在分析中国的改革和发展问题时,要特别给予要素禀赋结构足够的重视。在主流经济分析时,通常只有在国际贸易理论中才会讨论到一国的要素禀赋结构,但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一个经济中各种投入要素的相对价格,是在做任何和发展有关的技术和产业选择时,所必须考虑的重要给定条件。中国在改革前和改革中国出现的问题,大多和忽视了我国的要素禀赋的特性有关。“当代横向归纳法”即在研究某一时某一地的一个现象时,同时去了解这个现象到底是此时此地唯一的,还是在其它地方也有类似的现象。例如,对计划体制产生原因的研究,如果把研究的范围局限在社会主义国家,那么,用社会性质来解释计划体制的产生,逻辑上也是严谨的。但当我们看到其它非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类似的计划体制时,那么,应该可以知道计划体制的产生有比社会性质更为一般的原因。“历史纵向归纳法”即《中庸》上说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即近道矣”。了解了一个现象的演变发展过程,大概也就知道了它产生的原因。同样以计划体制为例,苏联刚建国时并无此体制,而是在1929年斯大林开始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之后才形成的。由于体制的变化是伴随着发展战略的变化,因此,计划体制产生的原因应该和战略有关。“多现象综合归纳法”是将一时一地同时发生的多个现象综合分析,归纳出这些现象背后共同的原因,而不是孤立地分析各个同时发生的现象。在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绩效差的原因时,国际贸易学者常从发展中国家采用的是进口替代的战略来分析,而金融学者则从金融抑制的现象来分析。但进口替代和金融抑制一般是同时存在的,如果能将这两个现象同时分析,就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在资金相对稀缺的状况下追求资金密集的产业优先发展,为了让没有自生能力的产业能够生存的必要制度安排。所以,要素禀赋和发展战略是比进口替代和金融抑制更为一般的条件。以上的“一分析、三归纳”虽然分开来解释,但在运用中实际上是反复交替的思维过程。从本质特性演绎来的理论的推论必须随时对照于归纳来的现象特性。从现象归纳来的因,也必须经由演绎来重构因果之间的逻辑体系才成为理论。4.实证检验\n理论分析只能说明在理论所阐述的逻辑机理中,因(给定的条件)对果(所要解释的现象)的产生是有正的还是负的影响,但无法说明这个影响的量有多大。是否真的有影响,以及影响有多大,只能从经验实证中才能获知。理论既然是用来解释现象,理论就必须不断地接受经验现象的检验。只有不被经验现象证伪的理论才能被暂时接受为可以解释现象的理论。只有在经验验证中,确认为有相当大影响的理论,才可接受为在诸多可能解释这个现象的理论中,不是一个无关紧要(trivial)的理论。做为一个有志发展理论的经济学者,不能仅满足于逻辑的完美,而必须不断用经验事实来检验它所发展出来的理论。计量检验是经济学中经验实证的一个主要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理论模型为了简化起见,通常把给定的条件尽量简化,但在现实生活中对所要解释的现象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在做计量检验时则必须将其它可能影响的因素尽可能地考虑进来,以便控制其它因素的影响,分离出理论模型所重点考察的因素的影响。例如研究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时,在理论模型中消费是消费者根据给定的收入条件和一定的相对价格所作的效用最大化的选择结果。然而,消费行为除了受收入和相对价格的影响外,还可能受不包括在理论模型中的消费者教育水平、年龄、性别的影响。在根据家计经验资料做回归分析时,教育、年龄和性别等因素都要包括在内。而且,消费者收入水平显然也受教育、年龄和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收入在理论模型中是做为给定的条件,而在回归模型中则需要被看作是内生的变量,使用二阶最小二乘法或其它计量方法来处理。国内经济学者一般善于写文章,阐述观点,而不乐意做经验实证的工作,有的人还误以为经验实证是数量经济学的事,将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不适当地割裂开来。实际上,对于经济学家来说,养成经验实证的习惯是培养对理论发展做出贡献的一个重要方法。当我们学习现有的理论时,要养成不断将所学理论和自己所知的经验事实对照的习惯。自己提出一个新的理论时也要不断地寻找更多的经验现象来检验这个理论的习惯。从这种理论和经验的不断对照中,去寻找理论创新的机会,也从这种不断对照中去深入了解现象,寻找更深层、更一般的理论。5.结束语\n做为一个热衷于教育新一代经济学家的工作者,我将自己的一点心得提出来供大家参考,希望有志者能够少走弯路。由于谈的是自己的体会,报告中难免有许多老王卖瓜的地方,还请多包涵。改革、发展以及中国经济地位在世界经济舞台的提升,给了我国经济学工作者出了许多可对世界经济学理论发展做出贡献的题材,目前我们较欠缺的只是规范方法的普及和运用,《经济研究》做为我国经济学龙头刊物,在推动经济研究的规范化方面可以起很大的作用。做为一个热切期盼中国经济学研究走向世界经济学殿堂的工作者,我呼吁大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学科的发展,为迎来21世纪世界级的经济学大师在中国辈出的时代共同努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