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79 KB
- 2022-08-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管理学一管理与管理学1了解管理的作用管理可以通过各项职能活动,聚集资源,并合理分配、协调资源,实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2管理学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有限的资源与互相竞争的多种目标的矛盾,这是管理的基本矛盾。3理解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知识体系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一般性综合性历史性实践性知识体系4掌握管理的含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5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及其启示科学性管理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管理的科学性强调的管理活动必须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掌握科学的方法论。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管理者必须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同时还要有灵活的自主性。启示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有助于促进我们既重视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不忽视在管理实践中随机制宜地灵活运用。23\n6管理的二重性及其启示自然属性:与生产力相联系反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分工与协作过程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监督与指挥的过程启示:管理的二重性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学习先进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知识的必要性管理活动总是要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的学习和应用二管理理论的发展1了解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1)古代管理思想(2)近代管理理论(3)现代管理学派(4)当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2理解现代管理的不同学派(1)管理过程学派以哈罗德·孔茨为代表。法约尔被认为是这个学派的创始人。主要观点:管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地循环过程。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工作,控制工作,(2)决策理论学派以赫伯特·西蒙为代表。主要观点: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用满意原则代替最优原则;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建立制定决策的“人23\n-机系统”。(3)社会合作系统学派以美国的巴纳德为代表,该学派从社会学角度来研究管理,提出了“组织结合力”的概念。主要观点:一个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的加以协调的活动或效力的系统“。作为一个组织,必须具有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成员间的信息沟通。(4)系统管理学派以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为代表,该学派用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观点来研究企业的管理问题。主要观点: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各要素(子系统)构成的一体化系统;组织系统中任何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子系统的变化。组织是环境的子系统,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与环境之间存在输入、输出关系。(5)权变理论学派以伯恩斯、伍德沃德、劳伦斯、洛希等为代表。权变,就是随机应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内外环境情况权衡通变。主要观点:管理要根据内外条件随机应变,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无条件适用于一切组织的最好管理方法,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案和方法。(6)经验学派代表人物是德鲁克和戴尔。主要观点:他们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不少学者认为,经验学派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23\n(7)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经营管理是管理科学在管理中的运用;信息情报系统就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情报的系统。3掌握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梅奥的人群关系论等①泰罗的科学管理内容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贡献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泰勒科学管理的精髓是用精确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判断、意见和经验。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泰勒理论的核心是寻求最佳作方法,追求最高生产效率。局限性泰勒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他认为工人的主要动机是经济的,工人最关心的是提高自己的金钱收入,即坚持“经济人”的假设。他还认为工人只有单独劳动才能好好干,集体的鼓励通常是无效的。“泰勒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23\n②法约尔的一般管理内容(1)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法约尔区别了经营和管理,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包括在经营之中。(2)倡导管理教育法约尔认为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3)五大管理职能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4)十四项管理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报酬合理8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与跳板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局限性(1)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的局限性主要在于他的管理原则缺乏弹性,以至有时实际管理工作者无法完全遵守。贡献(1)提出了管理的“普遍性”。(2)管理理论更“一般性”。约尔的管理理论是概括性的,所涉及的是带普遍性的管理理论问题,其形式对象均是在极其普遍条件下有关管理的一般理论,所以更具理论性和一般性。(3)为管理过程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它所开创的一般管理理论,后来成了管理过程学派的基础理论。23\n③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想官僚式)(1)存在明确的分工(2)按等级原则对各种公职或职位进行法定安排(3)通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要求来任用(4)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5)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管理人员(6)行政管理人员只是企业的工作人员(7)行政管理人员必须遵守组织中的规则、纪律和办事程序(8)组织成员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贡献(1)韦伯对理想官僚组织模式的描绘,为行政组织指明了一条制度化的组织准则。这是他在管理思想上的最大贡献。(2)韦伯这种强调规则、强调能力、强调知识的行政组织理论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高效率、合乎理性的管理体制。现在我们普遍采用的高、中、低三层次管理就是源于他的理论。局限性(1)过分强调了层级节制体制,要求下级对上级在职务上绝对服从,忽视了下级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民主精神。(2)过分强调组织利益和组织效率,难以应付社会个性化的发展要求,难以应付多样化的社会需求。(3)过分强调专业分工和职能权限的划分,忽视了宏观协调以及消除本位主义的问题。23\n(4)过分强调人员的稳定性④梅奥的人群关系论内容(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梅奥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不能单纯从技术和物质条件着眼,而必须首先从社会心理方面考虑合理的组织与管理。(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企业中除了存在着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以它独特的感情、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行为,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有重大影响(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在决定劳动生产率的诸因素中,置于首位的因素是工人的满意度,而生产条件、工资报酬只是第二位的。高的满意度来源于工人个人需求的有效满足,不仅包括物质需求,还包括精神需求。贡献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克服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不足,奠定了行为科学的基础,为管理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局限性(1)过分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2)过多的强调感情的作用,似乎职工的行动主要受感情和关系支配(3)过分否定经济报酬、工作条件、外部监督、作业标准的影响⑤巴纳德的组织理论内容23\n组织是一个合作系统巴纳德认为“组织是2人或2人以上,用人类意识加以协调而成的活动或力量系统”,(2)组织存在要有3个基本条件巴纳德认为,组织不论大小,其存在和发展都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和良好的沟通。(3)组织效力与组织效率原则所谓组织效力是指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或实现其目标的程度。所谓组织效率是指组织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满足其成员个人目标的能力和程度。组织效率就是组织的生存能力。(4)权威接受论巴纳德还认为,管理者的权威并不是来自上级的授予,而是来自由下而上的认可。贡献(1)巴纳德在组织管理理论方面的开创性研究,奠定了现代组织理论的基础(2)对于经理人员,尤其是将一个传统的组织改造为现代组织的经理人员来说,巴纳德的价值尤其突出。局限性巴纳德的组织管理理论的不足主要在于,某些概念缺乏明确性,如对“组织效力”和“组织效率”的概念,巴纳德没有做出更明确的解释和说明三信息的获取1信息的概念信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信息被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23\n2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可以输入、处理、输出数据和信息,并提供反馈、控制机制以实现某个目标的元素或组成部分的集合。3信息的定义信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信息被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4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与联系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合,如文字、数字、图形和曲线等。数据不能直接为管理者所用,因为其确切含义往往不明显。信息由数据产生,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被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不是绝对的,有时,同样的东西对一个人来说是信息,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则是数据。5有用信息的特征高质量质量是信息最重要的特征及时多数管理工作需要及时的信息。完全信息想有助于管理工作的有效完成,那么他必须是完全的。6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如何改变管理者的工作以及利用信息系统进行辅助组织各个层次的管理工作23\n(1)MRP(2)MRP2(3)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P83三个软件四决策1了解决策的涵义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2决策的原则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原因(1)组织内外存在的一切对组织的现在和未来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一切情况的信息;(2)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制订数量有限的方案;(3)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人们对未来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对未来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有出入。(4)人是有限预期的,不可能百分之百满足人的预期。3决策的程序诊断问题(识别机会)明确目标拟定方案筛选方案23\n执行方案评估效果4决策的方法p五221(1)集体决策方法头脑风暴专家咨询(德尔菲技术)名义小组技术(2)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美国波士顿公司提出政策指导矩阵(3)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方法——线性规划、量本利分析风险型决策方法——决策树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非确定型5决策的特征目标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6决策的划分标准(1)按决策的重要性划分战略决策:指与确定组织发展方向和长远目标有关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具有全局性、长期性与战略性,解决的是“干什么”的问题.战术决策:为完成战略决策所规定的目标而制定的组织在未来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具体的行动方案,解决的是“如何做”的问题.(2)按决策的重复性划分程序化决策:又称常规决策,是指对经常出现的活动的决策.23\n非程序化决策:又称非常规决策,一般指涉及面广、偶然性大、不定因素多、无先例可循、无既定程序可依的决策.(3)按决策条件的确定性划可分为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以及风险型决策.(4)根据决策的主体不同划分:可分为个人决策与集体决策.(5)从进行决策的事态划分: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6)按决策设计时间长短划分长期决策短期决策(7)根据决策的目标、变量条件能否量化来划分定量决策定型决策7决策的理论古典决策理论主要内容⑴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⑵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⑶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自上而下的执行命令的组织体系。⑷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都是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行为决策理论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西蒙提出主要内容是:(1)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即人是有限理性的,这是因为在高度不确定刁极其复杂的现实决策环境中,人的知识、想象力和计算力是有限的.(2)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而在对未来的状况作出判均时,直觉的运用往往多于逻辑分析方法的运用.所谓知觉上的偏差,是指由于认知能力的;1限,决策者仅把问题的部分信息当作认知对象.23\n(3)由于受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决策者即使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丫息情报,也只能做到尽量了解各种备选方案的情况,而不可能做到全部了解,决策者选择的王性是相对的.(4)在风险型决策中,与经济利益的考虑相比,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起着更为重要的-f用.决策者往往厌恶风险,倾向于接受风险较小的方案,尽管风险较大的方案可能带来较为可观的收益.(5)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求满意的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方案.导致这一现象的刀国有多种:决策者不注意发挥自己和别人继续进行研究的积极性,只满足于在现有的可行方案中进行选择;决策者本身缺乏有关能力,在有些情况下,决策者出于个人某些因素的考虑而作出自己的选择;评估所有的方案并选择其中的最佳方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这可能得不偿失.行为决策理论抨击了把决策视为定量方法和固定步骤的片面性,主张把决策视为一种文化现象.简要比较:古典决策理论是从理性角度寻找最优方案,而行为决策理论提出有限理性标准,只追求满意方案;古典决策理论把决策视为定量方法,按照固定步骤,而行为决策理论主张把决策视为一种文化现象,认为决策是一个渐进过程。当代决策理论效用理论博弈论决策支持系统23\n8决策步骤的要求经济性、系统性、预测性、可行性、灵活性、民主性等原则。9确定型不确定型风险型决方法的涵义和具体步骤确定型决策面对的问题的相关因素的确定的,从而建立的决策模型中得各种参数是确定的,主要方法有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步骤分析与建模模型求解风险型决策方法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被称为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如果决策问题设计的条件中有些是未知的,对一些随机变量,连他们的概率分布也不知道,这类决策被称为风险型决策步骤小中取大法(悲观)大中取大法(乐观)最小最大后悔值法10掌握运用决策树法和量本利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决策。(计算)五计划与目标1计划的特点及作用,了解现代计划方法特点(1)目的性。(2)首位性。(3)普遍性。(4)效率性。(5)创新性。23\n作用指明方向降低不确定性减少重叠浪费设立了控制标准方法运筹学滚动计划法2计划与战略管理的联系计划在管理学中,计划具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计划工作,是指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其二是计划形式,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战略管理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联系计划都需要被管理。只要被制定实施,简称管理。战略是框架和既定目标,计划是既定实施,管理是为战略规划的灵活运转和实施运行并完成战略目标。简称,战略管理。3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社会责任经营理念23\n所谓经营理念,就是管理者追求企业绩效的根据,是顾客、竞争者以及职工价值观与正确经营行为的确认,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基本设想与科技优势、发展方向、共同信念和企业追求的经营目标。企业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实现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所要求的义务。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道德的要求,完全是出于义务的自愿行为。4计划的类型(1)根据计划的广度和深度,分为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2)根据所涉及的时间长短分为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3)根据计划的明确程度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4)根据企业管理职能分类分为财务计划生产计划供应计划等(5)根据计划的内容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5计划的步骤估量机会根据市场、竞争、顾客、组织优势与劣势进行估量确定目标组织在什么方向需要实现什么目标和何时完成确定前提计划将在什么样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中运行和实现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为完成目标最有希望的抉择方案是什么通过预算使计划数字化制定派生计划编制各种辅助性计划选择方案选择组织将采取的行动方案评价方案根据实现目标减值彼岸准对各备选方案进行评价23\n6目标管理的基本内涵见讲义六组织1了解组织环境组织内部环境内部资源组织文化是指管理的具体工作环境。影响管理活动的组织内部环境是指内部资源,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文化环境等。组织文化环境至少有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组织的制度文化,包括组织的工艺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规章制度、考核奖励制度以及健全的组织结构等等;二是组织的精神文化,包括组织的价值观念、组织信念、经营管理哲学以及组织的精神风貌等等。一个良好的组织文化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组织外部环境宏观环境微观环境行业环境2组织设计的任务组织设计的任务是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并编制职务说明书。3组织设计的权变理论见讲义。三书1604团队的组织与合作内容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团队特点23\n团队以目标为导向。团队以协作为基础。团队需要共同的规范和方法。团队成员在技术或技能上形成互补。团队的构成要素总结为5P,分别为目标、人、定位、权限、计划。5掌握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见讲义三书1756组织设计的传统和动态原则传统层级原则管理跨度原则统一指挥原则责权一致原则适当授权原则经济原则分工与协作原则执行与监督分离原则精简与效率原则动态原则职权和知识相结合原则集权与分权相平衡原则弹性结构原则七人力资源管理1了解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原则三书P1911)经济效益原则2)任人唯贤原则3)因事择人原则因事择人就是员工的选聘应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6)因材起用原则23\n所谓因材起用,是指根据人的能力和素质的不同,去安排不同要求的工作。7)用人所长原则8)动态平衡原则处在动态环境中的组织,是不断变革和发展的。组织对其成员的要求也是在不断变动的,当然,工作中人的能力和知识也是在不断的提高和丰富的。因此,人与事的配合需要进行不断的协调平衡。所谓动态平衡,就是要使那些能力发展充分的人,去从事组织中更为重要的工作,同时也要使能力平平、不符合职位需要的人得到识别及合理的调整,最终实现人与职位、工作的动态平衡。2理解员工的招聘和培训、绩效评估的程序与方法三书p1983掌握职业计划与职业生涯管理职业生涯所谓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的工作经历,特别是职业、职位的变动及工作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职业生涯的规划与管理,指的是根据对自身主观条件和客观环境因素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学习、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分类23\n按照时间的长短来分类,可分为人生规划、长期规划、中期规划与短期规划四种类型原因对员工1对于增强对工作环境的把握能力和对工作困难的控制能力十分重要2利于个人过好职业生活,处理好职业生活和生活其他部分的关系3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和超越对企业1.职业生涯管理是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首要问题2.职业生涯管理能充分调动人的内在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企业组织目标3.职业生涯管理是企业长盛不衰的组织保证步骤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包括:自我评估和外部环境分析、目标确立、策略实施、反馈修正等四个环节。八领导1了解领导者的素质及如何提高领导效率见讲义2熟悉人性假设理论见将讲义3掌握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掌握不同领导方式理论三书P237九激励1了解激励的一般原则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并重公平至上2理解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熟悉帕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23\n见讲义3掌握层次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去年)、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三书254十控制1了解如何有效实施控制的方法见三书P3052理解控制的手段控制的方法手段讲义方法预算生产财务综合控制见三书P311大标题3掌握控制与计划的关系、控制的过程、控制的类型计划是控制的前提,控制是计划实现的保证控制为制定新一轮计划提供依据控制的过程见三书P298控制的类型见三书P294十一创新1了解创新的含义、类型、内容、过程、与组织含义为了适应系统内外变化而进行的局部和全局的调整内容即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见三书P339类型见三书P338创新的过程见三书P34523\n管理的组织见三书P3472理解企业技术创新的内涵、源泉、战略及其选择内涵(1)要素创新材料创新材料创新或迟或早地会引致整个技术水平的提高手段创新生产地物质手段地改造与创新两个方面内容:a将先进的科学成果用于改造和革新原有的设备b用更先进更经济的手段,取代陈旧落后,过时的机器设备,以使企业生产建立在更加先进的物质基础之上。(2)产品创新产品创新包括:新产品的创新和老产品的改造(3)要素组合方式的创新利用一定的方式将不同的生产要素加以组合。a:生产工艺创新:生产工艺的改革和操作方法的改造b:生产过程的时空组织。包括设备、在制品以及劳动在空间三的布置和在时间上的组合。源泉见三书P358战略及其选择见三书P3653掌握企业组织文化与组织创新(企业制度、层级、文化创新)23\n见五书P58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