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50 KB
  • 2022-08-10 发布

[管理学]《管理学概论》学位考试辅导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管理学概论》学位考试辅导辅导内容一、重点内容串讲二、08年试题讲解三、题型解答思路一、重点内容串讲本重点内容以邵冲老师的《管理学概论》教学大纲作为参考。第一章管理学基础教学要求:1.牢固掌握组织的必要性2.牢固掌握组织绩效、效力、能率等概念3.牢固掌握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一般掌握管理者的不同类型5.一般掌握管理者的任务6.牢固掌握管理工作的性质7.一般掌握管理过程的四项主要职能8.一般掌握管理者应该担当的角色9.牢固掌握管理绩效、效能、效率等概念1、牢固掌握组织的必要性组织的概念:具有既定目标和正式结构的社会实体。四个特征:目的、人员、管理、文化组织的形成和原因:形成的原因是人类为了克服个人能力的限制而有意识的集体写作的结果组织具有协作作用:即能够扩大或增强个人的能力,同时缩短目标实现的时间。2.牢固掌握组织绩效、效力、能率等概念组织绩效:组织的共同目标和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实现的程度。包括效力和能率两个方面。效力:组织目标得到实现的程度,是组织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能率:组织成员的个人动机或目标得到满足的程度组织绩效=效力×能率3.牢固掌握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必要性:管理是协作的需要。在协作中,人们产生了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客观上要求有协调一致的行动,从而产生了管理。是协作劳动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要求。管理概念:由一个或几个人来协调其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做出的各种努力。重要性:(1)一切组织都必须为取得成果而进行管理;(2)管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6.牢固掌握管理工作的性质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二重属性:作为自然属性,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经营效果的管理活动体现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和技术进步的要求,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作为社会属性,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管理行为也要反映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社会制度的规定性,体现所有者和执政党的意志。所以,管理的二重性实质上是生产过程中两重性决定的,即社会生产过程即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n9.牢固掌握管理绩效、效能、效率等概念管理绩效:管理者在从事管理工作上的表现。评价包括效能和效率两个方面效能:决定适当目标的能力和预期目标实现的程度(即做正确的事)效率:完成目标过程中资源的利用情况,投入产出比值(即正确的做事)关于人际关系角色方面主要是能够区分出每种角色属于三大类的哪一种:1、人际关系角色:指管理者与各种人发生的人际关系,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角色:导致信息传递和流通,包括: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3、决策者角色:做出决定并付诸实施,包括: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第2章管理思想1.一般了解管理思想发展迟缓的原因2.一般掌握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思想及对管理思想发展的主要贡献3.一般掌握法约尔的主要管理思想及对管理思想发展的主要贡献4.一般掌握梅奥的主要管理思想及对管理思想发展的主要贡献5.一般掌握巴纳德的主要管理思想及对管理思想发展的主要贡献6.一般了解战后5个主要管理学派的基本思想,它们的主要贡献和局限性7.一般了解管理理论发展的动态融合趋势2.一般掌握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思想及对管理思想发展的主要贡献实质:提高单个工人的劳动生产效率。(1)确定合理的工作标准(2)工作方法标准化(3)合理配备工作(4)完成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贡献: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人类史上第一次用科学知识代替个人经验,科学管理正式诞生。3.一般掌握法约尔的主要管理思想及对管理思想发展的主要贡献1、企业的基本活动有六种,管理只是其中一种的活动2、管理的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3、管理有14条原则(有印象即可)4.一般掌握梅奥的主要管理思想及对管理思想发展的主要贡献社会人的假设提高士气即工作态度非正式组织的存在贡献:推动了对工作场所中人的因素,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同时忽视正式组织,重视感情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同时忽视理性和经济因素5.一般掌握巴纳德的主要管理思想及对管理思想发展的主要贡献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组织的关键因素是经理提出效力和能率的两分法\n第3章组织与环境1.牢固掌握环境、一般环境、任务环境的概念2.牢固掌握任务环境的主要构成因素3.牢固掌握一般环境的主要构成因素4.一般掌握组织与环境的相互关系5.一般掌握社会责任、社会响应和社会义务等概念6.一般掌握反对和支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7.牢固掌握道德的功利观、权利观和公正观的含义8.一般了解提高企业道德水平的途径1.牢固掌握环境、一般环境、任务环境的概念组织环境:组织外部对组织运行构成影响或潜在影响的所有因素组织的一般环境:组织环境中可能影响组织及其任务环境的非特定的因素。组织的任务环境:组织环境中可能影响组织活动的其他特定组织组织面临环境可以做到:(1)积极适应环境;(2)主动影响环境2.牢固掌握任务环境的主要构成因素消费者竞争者:行业内的、新进入者、提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竞争者供应商:组织投入资源的提供者分销商(或营销中间商)监管者:条规的特定监管机构3.牢固掌握一般环境的主要构成因素政治环境:政府制定的政策和国家颁布的法律条规经济环境:资本、劳动力、价格水平社会环境:人口、生活方式、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技术环境:双刃剑7.牢固掌握道德的功利观、权利观和公正观的含义功利观:完全按照成果或结果制定决策的一种道德观点权利观:尊重和保护个人自由和特权的一种道德观公正观:要求管理者以公平作为指导决策的原则第4章目标1.牢固掌握计划工作的概念和过程2.一般掌握宗旨、使命和愿景的含义3.一般掌握使命陈述的内容构成和确定4.牢固掌握目标的基本原理5.一般掌握目标设立的传统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6.牢固掌握目标管理的过程、特点和优缺点7.一般了解平衡计分法的构成和管理过程8.一般了解平衡计分法的价值1.牢固掌握计划工作的概念和过程概念:确定组织的目标和选择实现目标的最佳途经的决策过程计划工作的过程:识别机会确定目标\n建立前提条件(预测未来环境的变化)拟定基本计划拟定派生计划编制预算4.牢固掌握目标的基本原理1、目标的作用:引导行动、激发动机、评价的标准、管理的基础2、目标的焦点:组织需要在哪些领域设置目标?(德鲁克认为8个领域:市场地位、创新、生产率、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盈利性、管理者的绩效和培养、工人的绩效和态度、公众责任)3、目标的多样性:组织会有多重目标,但目标的数量应有所限制4、目标网络:即手段-目的链,组织中的每一个目标既是某个层次追求的目的,同时又是达到上一个层次目标的手段。同时目标之间也有横向的联系,必须保持协调。因此管理者必须树立整体改变,而不是部门本位主义。6.牢固掌握目标管理的过程、特点和优缺点目标管理的概念:根据企业在一定时期的总方针,确定企业的总目标;将目标层层分解,逐级展开,通过上下协商,制订出各部门、每个人的目标;用总目标指导分目标: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建立一个自上而下层层展开,自下而上层层保证的目标体系,形成一种全员参加、全程管理、全面负责、全面落实的管理体系。目标管理是一种将工作因素与人的因素,将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相融合的管理方式。目标管理的过程:(1)目标设置:总目标和分目标(2)目标实施:自我控制、自我约束(3)目标评估:评估重点是目标完成者对测量结构的自我反省和启发目标管理特点:目标体系、自我控制、分权管理、成果标准目标管理的优点:(1)将目标和计划有机结合,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2)有助于明确组织机构的作用和职权关系;(3)有助于诱发人们对自己工作绩效承担责任。缺点:(1)过分强调结果可能会产生不道德的行为。(2)过分强调短期目标而产生短期行为。(3)过分强调定量目标而忽视定性目标。(4)花费过多时间准备。(5)缺乏灵活性,无法权变。第5章计划教学要求:1.一般掌握计划的必要性2.一般掌握计划的前提条件3.一般掌握如何确定计划的期限4.一般掌握公司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的概念5.一般了解SWOT在战略分析中的应用6.牢固掌握计划的各种不同的类型7.牢固掌握持续性计划的性质和类型8.牢固掌握一次性计划的性质和类型9.一般掌握保持计划的灵活性和弹性的方法6、牢固掌握计划的各种不同的类型(周三多版的P114-115)7.牢固掌握持续性计划的性质和类型\n(1)战略计划为组织设定行动的大政方针、经营计划提供组织日常活动的准则和指南,分为持续性计划和一次性计划持续性计划的性质:常备计划,是为重复行动制定的计划(行动准则或方针)。是建立一致性行为模式的重要工具类型:政策:指导组织成员决策一般准则程序:指导组织成员按顺序、有步骤地处理具体事务的准则规章:指导组织成员在某种情况下是否采取某种行动的准则8.牢固掌握一次性计划的性质和类型一次性计划:专门为完成某一特定目标而制定的计划,目标达到,计划不复存在。类型:规划:为实施既定的行动方针而设计的综合性计划方案,目的在于确定任务的各项主要步骤和各步骤的进行时间,如果任务是新的,还需要制定每一步骤的负责人项目:小的规划即项目,范围有限,对任务和时间有明确规定预算: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或资源分配。的计划方案。第6章决策1.牢固掌握决策制定的性质2.牢固掌握决策过程的主要步骤3.一般掌握合理决策和有限合理决策的概念4.一般掌握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概念5.一般掌握确定决策、不确定决策和风险决策的概念6.一般掌握支付矩阵和决策树两种决策方法7.一般掌握效用理论及其对决策的意义8.一般掌握集体决策的好处和局限性9.一般了解提高集体决策有效性的途径10一般了解创造力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11.一般了解集体决策的三种技术1.牢固掌握决策制定的性质概念:为达到预期目标而从若干个备选方案中选择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做出抉择是决策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不能等同于决策。2.牢固掌握决策过程的主要步骤1、识别问题:对事物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确定引起问题的可能原因;评价问题的重要性;确定决策目标2、制定方案:需要制定备选方案,考虑限制因素,结合经验,同时备选方案必须是相互排斥的3、选择方案:判断原则:(1)是否有助于达到决策的目标?(2)是否体现了是大限度的经济效益?4、评价方案: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决策的正确性,修正不符合实际的部分。第7章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1.一般掌握组织工作的性质和过程2.一般掌握正式组织结构的复杂性、正式化和集中度等概念3、牢固掌握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4.一般掌握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联系与区别\n5.牢固掌握职务深度、职务广度的概念6.一般了解职务设计的主要方法7.一般掌握管理幅度有限的原因8.牢固掌握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9.一般掌握组织层次形成的原因10.一般了解组织结构设计的扁平化趋势11.牢固掌握部门划分的五种方法12.一般掌握职能结构和分部结构的特点13.一般掌握项目结构和矩阵结构的特点3、牢固掌握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组织设计:即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明确组织成员的职务以及以及职务之间的相互关系。组织设计的特征:复杂性、规范性、集权化组织设计的任务:(1)职能与职务的分析与设计;(2)部门设计;(3)层级设计组织设计的原则:(1)专业化分工的原则;(2)统一指挥的原则;(3)控制幅度的原则;(4)权责对等的原则;(5)柔性经济的原则5.牢固掌握职务深度、职务广度的概念职务设计:即将任务、职责和责任组合成一件完整工作的方法。职务广度和深度是其两个基本概念职务广度:一项职务所包含的任务的数量,广度大的职务重复性低职务深度:一项职务中所包含的决策权的大小8、牢固掌握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管理幅度: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管辖的人员的数目组织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与组织规模成正比影响因素:下属人员的培训;明确的授权;计划的明确性;组织变革的速度;客观标准的运用;信息沟通的方式;个人接触的情况11.牢固掌握部门划分的五种方法部门化概念:组织的部门划分即按照一定的方式(职能相似性、任务活动相似性或关系紧密性等)将相关的工作活动加以细分和组合,形成若干易于管理的组织单位(统称为部门),然后配以专职的管理人员来协调领导,统一指挥。五种方法:职能划分、工艺划分、产品划分、顾客划分、地区划分职能结构和分部结构前两种属于职能结构,后三种属于分部结构职能结构特征:1.部门之间实行专业分工;2、部门之间的关联性较强;3.管理者的职业化倾向分部结构的特点:1.各部门实行自给自足;2.部门之间的关联性较弱;3.培养高级经理人员的有效手段。第8章组织关系1.一般掌握权力和职权的联系和区别2.一般掌握职权来源的两种观点及其对管理者行使职权的意义3.一般掌握直线与参谋概念的含义\n4.牢固掌握指挥系统的三种类型和每种类型的优缺点5.牢固掌握参谋职权的四种类型6.牢固掌握分权/集权的性质7.一般掌握判断分权程度的基础8.一般掌握分权/集权的影响因素9.牢固掌握授权的性质和原则10一般掌握协调配合的七种方法4.牢固掌握指挥系统的三种类型和每种类型的优缺点指挥系统:指挥链任何一个环节的管理者都有指挥下级工作的权力,又有接受上级指挥的义务。类型:直线制:最简单、不设参谋人员或部门,全部管理职能由管理者独自承担,成员只接受一个人的指挥且只对这个人负责。优点:指挥关系清晰、责任明确。缺点:适宜于规模小、业务单一或不需精细管理的组织。2、职能制:即用专业分工的职能管理者部分取代什么都管的全能管理者,每个组织成员除接受直接上级的指挥和向其负责外,还要同时接受职能管理者在其业务领域内的指挥。优点: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专业人才的作用,管理精细化。缺点:多头指挥3、直线-参谋制:由直线管理者行使指挥权,确保统一指挥;职能部门不具有指挥权力,但在业务范围内给予只限管理者咨询和建议。优点:避免直线制的包揽一切;克服职能制的多头指挥。5.牢固掌握参谋职权的四种类型咨询权强制咨询权同意权职能职权(可能损害直线职权和出现多头指挥,很强势的参谋权)6.牢固掌握分权/集权的性质性质:部门化是业务工作的划分,分权/集权是管理工作的划分。职权的绝对集中和绝对分散是决不可能的。9.牢固掌握授权的性质和原则授权:管理者将份内的某些工作托付给下属或他人代为履行,并授予被托付人完成工作所必要的权力。三个要素:指派职责授予全权建立责任授权的原则:1、根据目标授权原则;2、例外原则3、统一指挥原则;4、责任绝对原则5、权责对等原则第9章任用1.一般掌握任用工作的性质2.一般了解管理职务研究在任用工作中的作用3.一般了解职务设计的基本准则4.一般了解职务评价的三种方法\n5.一般掌握管理者的三种技能6.一般掌握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两种政策的利弊7.一般掌握招聘、选拔、安置、提升的概念8.一般了解选拔的三种方法9.一般了解彼得原理及其对选拔的意义10.一般了解三种评价方法的利弊11.一般了解培养管理者的过程和方法第10章激励1.一般掌握个人行为的四项影响因素2.一般掌握人性假设的三种主要理论3.牢固掌握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4.牢固掌握期望理论、公平理论5.一般掌握成就需要理论、目标设定理论和强化理论6.牢固掌握四种主要的激励因素2.一般掌握人性假设的三种主要理论1、X理论和Y理论X理论:人之初,性本善Y理论:人之初,性本恶2、沙因的人性假设(综合)3、孔茨的理论:人起着不同的作用;没有一般的人;个人的尊严是重要的;把人作为整体来考虑3.牢固掌握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的需要呈等级层次状态;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要决定的。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主要与工作内容有关)保健因素(主要与工作环境有关)成就监督承认公司政策工作本身与监督者之间的关系责任工作条件晋升工资成长同事关系个人生活与下属的关系保障满意——→不满意赫茨伯格观点不满意——→没有不满意满意——→没有满意4.牢固掌握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基本观点:人之所以能够积极从事某项工作,是因为这项工作或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求。\n结论:某项活动对某人的激励力取决于该项活动结果给此人带来的价值及实现这一结果的可能性。公式表示为:M=E·∑IVM—激励力,个人对某项活动的积极性程度V—效价,即活动的结果对个人价值的大小I—个人对达到一定绩效后能否获得预期结果的信任程度(绩效—结果预期)E—期望值,个人对实现这一结果的可能性的判断(努力—绩效预期)(1)期望理论期望模型(看书)1、我付出努力能达到绩效吗?2、我取得绩效后能达到什么结果呢?3、这些结果对我重要吗?(2)公平理论主要讨论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主要观点:当一个人取得成绩并取得了报酬的结果之后,不仅关心报酬的相对量,还关心报酬的绝对量。公式:QPIP=QXIX6.牢固掌握四种主要的激励因素1、金钱刺激:没有金钱不行,也不是万能的2、正强化:对人的积极性为给予肯定3、参与管理:对人给予重视和赏识,如目标管理、合理化建议等4、职务丰富化:把挑战性、重要性和成就感注入到下级的例行性工作中。第11章领导教学要求:1.一般掌握领导的性质和作用2.一般了解构成领导艺术的要素3.一般掌握领导研究的品质论方法及其局限性4.一般掌握领导行为理论的三种理论5.一般掌握领导情景理论的三种理论6.一般了解领导理论的最新观点7.理解领导制度设计的三种形式及其优缺点8.一般了解厂长负责制9.一般掌握委员会的性质、功能、权力和地位3.一般掌握领导研究的品质论方法及其局限性领导的概念:即管理者对下属施加影响,使之心甘情愿为实现组织目标努力的过程,实质是一种影响力。影响力的来源:强制权、奖赏权、法定权、专长权、表率权领导研究的品质理论即考察领导人的品质,个人品质与领导效能之间的关系。\n局限性:并非所有领导人都具备这些品质,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出来的结论也不一样等。4、领导研究的行为理论即通过研究领导人的行为,发现哪一种行为才能够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1)根据职权运用的程度,分为三种:专制的、民主的、放任的。民主式最好(2)利克特的管理方式:压榨和权势式的、开明式的、协商式的、参与式的。其中参与式的领导效果最好。(3)管理方格图:1.1对生产和人都不关心、1.9对人最大关心、9.1对生产最大关心、9.9对生产和人都很关心、5.5对生产和人的关心都居中。5、领导情景的三种理论认为领导的行为要有效,必须和各种不同的情景相结合。1、费德勒权变模式:考虑情境因素有职位权力、任务结构明确与否、上下级关系如何两种领导行为:对生产关心、对人关心结论:有利和不利情况下,都是对生产关心的领导方式有效;在居中状态下,对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有效。2、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模型:领导的行为应随员工的成熟度而变化。领导行为:指示-说服-参与-授权3、途径目标理论:领导应该根据员工要实现的目标指明实现的途径。包括:指示型、支持型、参与型、成就导向型第12章沟通教学要求:1.一般掌握沟通的性质和目的2.牢固掌握沟通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牢固掌握沟通的信息流向,并能说明每种信息流向的作用4.一般掌握沟通的信息媒介,并说明每种信息媒介的优缺点5.一般掌握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并说明各自的特点6.一般掌握各种信息沟通网络,并说明每种网络的特点7.一般掌握有效沟通的障碍和改善沟通的措施8.一般了解指挥的性质和发布命令的方式1、沟通的含义和目的含义: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信息、观点、意见、态度以及交换情报资料的过程。目的:改变组织的经营活动。如确定和传播企业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组织人力和资源;选拔、评价和培养组织成员、领导和激励组织成员做出贡献;控制工作进程等。2.牢固掌握沟通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1、信息沟通过程:(1)信息发送者(思想、编码)(2)信息的传递(3)信息的接收者(接收、编码、理解)(4)噪声干扰\n(5)反馈2、影响因素:符号由发送者传递到接收者的准确程度;含义由发送者传到接收者的准确程度;如何有效取得预期的沟通效果。人际沟通过程模式(看书)人际沟通过程指一个信息的传送者通过选定的渠道把信息传递给接收者的过程。3、一般掌握沟通的信息流向(1)上行沟通(由下向上流通信息):有助于上层了解基层的工作情况,创造有利的沟通环境(2)下行沟通(从上而下信息流通):在专制的组织中很强调,发生信息扭曲或遗漏(3)横向沟通:平行沟通(4)斜向沟通:不同层次的部门或个人的沟通,促进信息的传播4.一般掌握沟通的信息媒介,并说明每种信息媒介的优缺点沟通方式举例优点缺点口头交谈、讲座、讨论会、电话快速传递、快速反馈、信息量很大传递中途经过层次愈多信息失真愈严重、核实越困难书面报告、备忘录、信件、文件、内部期刊、布告持久、有形,可以核实效率低、缺乏反馈非语言声音、光信号、体态、语调内涵丰富,含义隐含灵活传递距离有限,界限模糊,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电子媒介传真、闭路电视、计算机网络、电子邮件快速传递、信息容量大、一份信息可同时传递给多人、廉价单向传递,电子邮件可以交流,但看不见表情7、信息沟通的障碍(一)组织因素:组织层级、专业化、地位差异、信息超负荷(二)个人因素(三)人际关心因素(四)技术因素改善:加强聆听、改善面对面的沟通、改善沟通媒介的选择、改善书面沟通第13章控制教学要求:1、牢固掌握控制工作的性质及其与计划之间的关系2.牢固掌握控制的过程3.牢固掌握控制的三种类型4.一般掌握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的控制体系5.一般掌握控制过程与人的行为的关系6.阐述控制对人的行为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7.一般掌握导致产生消极控制行为的原因8.一般掌握诱发对控制的积极行为的方法9.一般掌握组织控制的三种策略\n1、控制的性质及控制与计划的关系(1)概念:组织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绩效检查、衡量和纠偏活动或过程。(2)*计划与控制的关系:控制与计划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概念区别:分别描述其概念计划和控制的效果分别依赖于对方。即计划为控制提供衡量的标准,是控制的前提;控制是计划得以实现的保证;控制和计划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切有效的控制的方法首先就是计划方法;计划工作本身也必须有一定的控制。控制为制定新一轮计划提供依据。2、牢固掌握控制的过程(1)确定标准:目标和计划是控制的总标准;同时制定具体的标准;找出关键的控制点。(2)绩效衡量:必须定期进行,不宜过于频繁也不应过少(3)比较绩效与标准:判断偏差是偶尔发生还是经常发生;进行绩效偏差信息反馈等(4)采取纠偏措施:或纠偏目标、标准、或纠偏行为。3、控制的类型预先控制:根据过去经验或科学分析,对各种偏差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同步控制:即偏差刚刚发生或发生不久时,能立即测定出来,并迅速查明原因和采取纠正措施。事后控制:即偏差和错误发生后,再去查明原因,并制订和采取纠正措施。第14章控制技术教学要求:1.一般掌握预算的性质、种类和方法2.一般了解预算工作中的可能存在的危险倾向3.一般了解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在组织整体控制中的作用4.一般了解审计在组织控制中的作用和主要形式5.一般了解责任中心的性质和类型6.一般了解费用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绩效衡量方式7.一般了解程序控制在控制中的作用8.一般了解信息系统在控制中的作用1.一般掌握预算的性质、种类和方法预算:即编制以数字表示的未来某个时期的计划的过程。并把这些计划分解到组织的各个部门种类:收支预算(销售收入、销售费用)、实物预算(如50台机器)、资本支出预算(概括厂房、机器设备、库存等的资本支出)、现金预算(现金的收支预测)方法:递增预算(根据物价水平调整预算)、零基预算(以零为起点,根据重要性评估,再进行预算)、可变预算(随销售量或产出量变化、如人力费用)、备选预算(设置高中低不同的营业额来编制预算)第15章组织文化教学要求:\n1.一般掌握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征。2.牢固掌握组织文化的机构和构成要素,3.一般掌握组织文化的功能4.了解组织文化的建设和塑造途经1、一般掌握组织文化的概念组织文化概念:为组织成员普遍遵守和奉行的共同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信念,它是在组织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作用:通过共同的价值观进行内化控制,使组织成员能够自我调整和约束自己的行为。1、具有凝聚作用;2、具有协调作用;3、激励作用;4、塑造组织形象的作用。2、牢固掌握组织文化的结构和构成要素(一)组织文化的结构1、潜层次的精神层:管理哲学、意识形态、敬业精神、道德观念2、表层的制度系统: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员工行为准则、分工协作关系的组织结构3、显现层的组织文化载体:组织设施、组织产出、工作环境、作业方式、文化设施等(二)组织文化的核心要素:1、组织的价值观(管理层和员工对该组织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以及指导这些活动的一般看法或基本观点)2、组织精神(组织成员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共同心理趋势、价值趋向和主导意识)3、伦理规范(社会向人们提出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等)二、08学位考试管理学试题讲解三、一些题型的回答思路(一)关于填空题1、最好是直接按照书中原话填写2、如果不知道,不要空着,可以按照理解的意思填写,改卷老师也会酌情给分的。(一)简答题和论述题简答题与论述题的区别:(1)简答题要求简明扼要,将答案的重点突出回答即可。简答题的确不能花太长的时间,把点答全才是最重要的。(2)而论述题就是在简答题的基础上,将重点加以论述或举例说明(理论联系实际),最后概括。(二)案例分析题答题考取高分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组织答案,二是管理学的言语。“组织答案”需注意并非多多益善。一来考试时间不允许,二来会使得阅卷人厌烦。案例分析题一般采点给分,因此对任何一个问题的解答应力求全面简明。我总结了三个部分,一为结论,针对问题直接作答,简洁明了,千万不能答非所问。第二要列出管理学的原理,案例分析一般考查考生对管理的实际运用能力,每题都是根据管理学的理论编出来的,所以考生在解答案例题时,一定要分析出这个题背后的理论是什么,当然对理论的回答不需要一字不差列出原文,只要答出基本意思即可。第三部分是分析说理,把书本理论进行分析,说明,结合案例的实际情况,反衬前面的结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