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学 31页

  • 278.90 KB
  • 2022-08-10 发布

信息管理学

  • 3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信息悖论与IT黑洞 在企业中如何克服李建伟姜伟\n定义\n信息悖论由信息技术造成快速的、范围广泛的变革带来管理上的困境,人们难于看到信息化投资与经营成果之间的关联,这就是“信息悖论〞。\n成因分析\n传统的利益实现思维工业时代的思维和理念被称为对信息技术商业力量的“银弹思考〞,即孤立地考虑信息技术与商业价值。通过急速购置商品化的商务方案、企业级〔管理型〕会计软件和其它能用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认为利益就在技术之中,投入了技术就会产生利益。“银弹思考〞忽略了关于复杂性的关键难度:连接〔预期投资回报与企业战略和其他活动的关系〕,延伸〔投资引起变革的宽度〕,人员〔对不同的人进行鼓励与干预〕,时间〔对实现利益的所有方面设定时间〕,这些基于不完全的信息和未经验证的假设,被认为是许多大规模经营活动成败的原因之一。在会计核算领域,人们应有差异地工作的“思想集合〞是简单而易行的。因为这一阶段对环境的要求简单,业务处理流程标准,系统的结构化水平高。随着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以及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业务处理流程越来越复杂,出现了很多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管理决策问题,对环境的要求变的越来越苛刻,而此时就需要一种新的利益实现理念。\n信息悖论的产生原因概述在当前全球企业投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已超出其他资本投资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尤其不合情理。毫无疑问,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的潜能是存在的,但问题是如何才能释放这种潜能。这里从思维理念和业务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n简单的业务流程重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没有释放其潜能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时,总是沿用旧的或业已存在的方式做事,而不是注重工作应该怎样做,然后考虑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实现它。在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为顾客提供效劳方面,由于人们必须按照计算机的要求工作而不是按照顾客的要求办事。在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之后,通常都又因改变计算机系统的本钱太高和太费时间而被搁置。在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管理信息方面更是伤痕累累。改变各部门原有工作流程、协调各部门间的工作方式阻力重重;对原有的手工业务处理模式难以更新,信息一致性与共享机制难以形成;原有业务处理流程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流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员工素质难以大幅度提高,团队精神难以形成。种种原因最后导致管理软件系统难正常运行,众多企业最后不得不丢弃计算机而恢复手工作业。\n以下是解决方法\n通过制定有效的企业信息战略和信息化建设规划,可以防止和降低信息悖论的影响。\n信息化规划是指在企业开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在理解企业开展战略目标与业务规划的根底上,诊断、分析、评估企业管理和IT现状,优化企业业务流程,结合所属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对最新信息技术开展趋势的掌握,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和战略。\n信息化规划主要有8个局部业务架构规划应用架构规划技术架构规划信息化管理体系规划实施方案信息化预算效益分析风险与对策\n企业信息战略规划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一个全局的观察和分析,最根本的作用在于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一个纲要性的目标和指导,使得信息化建设与业务的结合上考虑得更缜密细致,目的性、方案性更强。\n信息化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局部,必须服从并效劳于企业总体战略及长远开展目标。无论企业采取何种整体战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都必须以一个高效、可靠的信息化为根底。只有从企业开展全局考虑,把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用系统的、科学的、开展的观点根据企业开展目标、经营策略和外部环境以及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对企业信息化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规划,才能对企业整体战略实施提供最大限度的信息保障。\n要确立与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的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目标,并以支撑和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作为价值核心。\n定义\nIT黑洞在一个美好前景的吸引下,企业对管理软件进行巨额投资,经过一系列极其复杂的过程,一段漫长的开发周期后,企业和软件公司发现企业的需求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管理软件的工程质量已经失控并且陷于维护的泥潭,并最终导致工程的彻底失败。这种现象被称为“IT黑洞〞。麻省理工学院在?90年代的管理?一书中指出,所谓“IT黑洞〞,就是企业投资信息技术,如同把钱丢入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nIT黑洞的小案例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企业在信息技术投资与应用中存在IT黑洞。计算机是在六十年代初开始应用于企业管理,它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先进性可以促进企业管理标准化与管理效率。人们预期,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企业将会极大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然而事与愿违,在九十年代以前,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预期可见的经济效益。根据我国有关方面调查,在前两次管理信息化热潮中,我国企业在应用MRPII系统方面已投资过80亿元人民币,但是应用成功率不到10%,到达预期目标的更是寥寥无几。此外,还有一大批企业组织开发适用于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几乎无一成功,开发者称之为MIS“泥潭〞。\n据美国的一项统计,在整个八十年代,美国企业在IT应用上投资了10,000亿美元。尽管投资巨大,但白领人员的生产率〔在一定程度上衡量管理效率〕在整个八十年代实质上并没有发生变化。在1975至1985这十年期间,蓝领工人数量减少了6%,实际产出增长了15%,外表上看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1%。但在这同一期间,白领工人数量增长了21%,与实际产出增长15%相比,生产率下降了6%。这组统计数字说明,企业在IT应用上的巨额投资并没有到达预期目标。经济学家们称之为“生产率悖论〞,而众多的企业那么认为他们在IT应用方面的投资掉进了“黑洞〞。\n成因分析\n企业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经营管理时,巨额的软硬件投资并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管理效率,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好似陷入一个“黑洞〞。尽管人们普遍预期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将会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事实却说明:在一段很长的时间以来,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预期可见的经济效益。\n〔3〕在应用IT实现管理信息化、改变各部门原有工作流程、组织各部门间的协同工作方式方面阻力重重。因而,虽然应用了管理软件系统,但原有的手工业务处理模式没有更新;信息一致性与共享机制未能形成;原有业务处理流程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流程间的矛盾无以解决;员工素质不能大幅度提高,新的团队精神难以形成。种种原因最后导致管理软件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众多企业最后不得不丢弃计算机而恢复手工作业,有些企业即使勉强保持系统运行,但只能忘却本来的预期目标。\nIT黑洞的产生,说明IT的应用没有释放其潜能。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时,总是沿用旧的或现成的方式做事,而不是注重工作应该怎样做,然后考虑应用IT手段来辅助实现它。〔2〕运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简单地、直接地模拟手工业务处理方式和处理流程,徒劳地进行了很多不合理或无效的工作。\n以下是解决方法\n针对我国IT黑洞情况的问题:1.一味追求IT技术的先进性,为了技术而技术,没有将其做为支持管理业务的工具。2.没有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进行业务流程优化。3.没有本单位自主的信息战略开展规划,让社会上的IT公司牵着鼻子走。4.人员素质和企业文化没有得到相应提高,信息化意味这在管理上加强法制化、标准化、方案性和制度化。如果总是沿用过去凡事临时处理、过分依靠调度会、依靠人治化管理,流程和标准形同虚设的方式,那么会与信息化的管理文化产生矛盾。\n以下是解决方法\n通过IT规划克服IT黑洞企业的IT规划是确定企业实施IT宗旨、目标以及实现IT目标的方法、步骤、具体工程的方案活动。如果企业不事先进行IT规划,那么,匆忙而实施的IT系统〔如MIS、ERP、CRM等〕将不能很好地支持企业的业务与经营活动,甚至对企业开展产生制约。\nIT规划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应用IT的策略,具体来说,就是要搞清楚,企业的哪些业务领域,哪些业务流程可以通过IT来予以改善,而这又必须基于企业的业务策略以及IT应用的时机来确定。所以,正确的IT规划一定是基于业务的,IT最终是为业务效劳的。\nIT规划既要有部署规划也要有管理规划。正确的做法是,企业不仅在实施IT规划时要有针对性的部署,设置实用性的IT设备,而且比较重要的是进行管理,要把这些IT设备当成资产那样进行管理。\n企业IT规划活动要在IT规划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建立组织。要求公司高层经理、相关部门经理和重要部门的下一级主管经理参加。在进行规划活动过程中,IT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必须深入交流,切实掌握业务设想的IT需求。企业IT规划决不是一次开会就能完成的,需要IT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屡次沟通,需要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n企业的管理和IT正在走向融合。实际上,管理本身就是对信息的处理过程。随着IT技术的开展,我们对信息处理方式、手段和效率都可以发生很大甚至革命性的变化,这将大大提升业务运作的效率,或者改变业务运作的模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所以,IT规划也应该与企业的业务规划和管理规划融合起来。\n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