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1.00 KB
- 2022-08-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言学概论主讲教师:符其武tel:66279211mob:13136022610email:fuqiwu123@tom.com\n教学计划课程简介及教学目标:《语言学概论》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以现代语言学的基础理论为教学内容,结合语言学的发展史,侧重学习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理论观点,使学生对人类语言的起源、性质、类型、结构、功能等规律性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其将来从事语言工作包括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学时与学分:学时:3x17=51学分:3\n教学计划教学参考书:《语言学概论》(邢福义、吴振国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基础语言学教程》(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语言学史概要》(岺麒祥著,北京大学出版社)\n教学计划教学手段和方法:本课程的教学周期为一学期。课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启发式和讨论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本课程原则上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方法进行考核,其比重占总成绩的70%,另外的30%由平时成绩构成(考勤、课堂表现、练习、作业等)。\n教学计划教学安排绪论、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章、语言的性质和特征第二章、语音第三章、语汇第四章、语法第五章、文字第六章、语义第七章、语用第八章、历史语言学第九章、综合性语言学\n绪论: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古代的语言研究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以来就有了语言。人类在一个很长的时期里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人类有了文字以后才进入了它的“有史”时期。人类自有文字到现在大约五六千年。语言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一般认为,现代语言学(linguistics)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Saussure)的语言系统理论为标志,产生于十九世纪初。而此前的语言研究被称为“语文学”(philology)。\n古代的语言研究有三个发源地:希腊—罗马、印度、中国。过去,人们认为古代经典著作的语言是学习的榜样和写作的典范,因此古代书面语成了语言研究的对象,口语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而不予重视。在这种情况下,语言研究的任务也就只是给古代留传下来的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自身的特有规律。所以那时的语言研究处于从属地位,没有发展为独立的学科,这就是所谓的“语文学”。古欧洲.ppt古印度.ppt古代中国.ppt\n古代的语言研究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哲学、宗教、经学附庸)2)以书面语为主要的研究对象;3)缺乏科学的态度和方法;4)没有系统性;5)表现为“规定主义”的语言观。\n语言学的分期:一、以十九世纪初为界,之前为“语文学”时代,之后为现代语言学时代。前苏联的契科巴瓦教授把两个时期分别称之为“科学前时期”和“科学时期”,其性质是一样的。二、我国北大教授岑麒祥认为古代时期还可细分为远古、中古和近古三个部分。三、王力先生以1898年《马氏文通》的问世为分水岭,把中国语言学的研究划为两段。四、何九盈教授也划为古代和现代两段,但明确认为中国古代的语言研究在音韵、文字和词汇方面应该是具有独立学科性质的。\n第二节现代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十九世纪的头二十五年,欧洲的语言研究发生了重大变化,相继出现了历史比较语言学、洪堡特的普通语言学和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心理主义语言学)三种潮流,最终导致了现代语言学的产生。一、历史比较语言学在中世纪的时候,欧洲已有一些耶稣会教士为了宗教上的目的而进行过世界语言标本的搜集。随着搜集到的语言种类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感到语言间的差异是巨大的,这促使人们开始对“希伯莱语是世界语言之源”的观点产生了怀疑。\n十八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神学家莱布尼兹(G.W.Leibniz)在一封信中写道:把希伯莱语叫做原始的语言,正如把一棵树的芽枝叫做原始枝,或者设想在某些地方砍下来的树干能够代替那棵树生长一样。这样的念头是可以想得出来的,但是不符合自然界的规律,不符合宇宙的和谐,也就是说,不符合神的智慧。为了“明辨是非”和“溯本清源”,人们开始对已知道的诸多语言进行比较、对比和分类。这种比较分类最终在十九世纪初形成了历史比较主义的语言学。迄今为止,人们常说的“印欧语系”、“汉藏语系”等语系、语族、语支、方言等概念应该说都是源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成果。\n1600年,一艘荷兰商船路经马达加斯加前往印尼。在经过了数月的航行后,他们到达了目的地,令船员们感到意外的是,他们发现,虽然相聚遥远,但当地的马来语与他们途经的马达加斯加的土著语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难道在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前,这些分布在各个海岛上的人群就早已横渡大洋,穿梭在广袤的海域中了吗?难道这些相隔万里的海岛居民竟然是比自己更加能干的航海者?水手们百思不得其解。水手们并不知道,自己无意中的这个发现,竟然触碰到了语言的核心秘密。400年来,一代一代的语言学家追随着这个秘密,开始了伟大的发现历程。\n1786年,英国的琼斯爵士通过对比研究关注到:意大利语、凯尔特语、日耳曼语以及波罗的海语、斯拉夫语,与远在亚洲的印度雅利安语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之处。会不会这些语言有同一个源头?他提出了自己大胆的假设——这些广泛分布在欧洲和印度的语言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这个假说被称为“印欧语系假说”。\n琼斯的假设,让语言学家们开始尝试着对比、分析这些有着共同关系的语言之间的亲疏远近。1861年,德国语言学者施莱歇尔在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启发下,推导出语言也有着类似生物进化的过程,并给印欧语系画出了一棵“谱系树”。在这棵语言的谱系树上,原始的“印欧语”处于最底端,是“树干”,这个树干分出两个“树枝”:1、“斯拉夫-日耳曼语支”2、“雅利安-希腊-意大利-凯尔特语支”这两个“树枝”再分别分出众多“小树杈”,如日耳曼语、立陶宛语、斯拉夫语、凯尔特语、意大利语、希腊语、伊朗语等等语言。\n尽管施莱歇尔推导的这棵“印欧语系大树”并不完全精确,但他的方法立刻成为语言学家们观察这个纷繁复杂世界的利器。他们反过来去研究印欧语系之外的语言。1600年那些荷兰水手们的疑惑,也得到了部分的解答。在北到台湾岛,南到新西兰,西到马达加斯加,东达复活节岛,横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广袤海域上,的确存在一种共同渊源的海岛语系。尽管这种覆盖2亿人口,有着959种语言的语系内部形态千差万别,但它们却有着明确的同源关系,学者们将之称为“南岛语系”。在欧洲人进行海外殖民扩张之前,“南岛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语系。\n那么古老而神秘的汉语是否也遵循这样的规律——同样是另外一种更加古老的语言分化而来,还是像学者们最初想象的那样,是由中国的某位圣贤独立创制而来?从19世纪开始,语言学家们逐步发现,这个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度里面的语言也能像其它语系一样,描绘出一棵“谱系树”。在这棵谱系树上,汉语、藏语、缅语等有着亲缘关系,语言学者们提出了“汉藏语系”的假说。(今天我们的人类学家对“汉藏语系”的来源有新的认识:见链接:汉语从哪里来?.ppt)\n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者一般认为是德国的佛兰兹·波普(FranzBopp),其著作《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的相比较》(1816)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确定了研究的原则和方法。其他重要的学者:丹麦的拉斯克(Rask):《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德国的雅各布·格里姆(Grimm):《德语语法》(在语音学上提出了著名的“格林姆音变规律”)历史比较语言学最大的功劳,是使人们懂得跨出本族语言的范围去寻找其它亲属语言,并使语言的研究逐渐地脱离附庸地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迄今我国的方言研究仍然采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原则和方法。方言考本例.ppt\n二、普通语言学十九世纪初的历史比较语言学,通过对各种语言进行对比和比较,发现各种语言之间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同时也隐含着许多的共同点。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成果加以概括,把研究的对象从具体某种或某几种语言扩展到把整个人类的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从理论上探索语言和社会、文化、心理之间的关系,于是就形成了普通语言学。因此,普通语言学是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使语言学的研究旨趣发生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溯本清源”到理论研究的转变。\n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是德国普鲁士人洪堡特(W.vonHumboldt),其代表作《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于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迄今仍是语言学界经常引用的一本重要的著作。洪堡特认为,语言的实质是一样的,但世界上许多语言的形式却是不一样的。要解释这个问题,他首先把语言分为内部形式和外部形式。像语音、语法、词源等形式都是语言的外部形式,受到该语言的内部形式所制约。而内部形式作为声音和概念的中介,是随民族而异的。它反映着一个民族对于周围世界的理解,规定着每种语言的特征。正如历史比较语言学把语言的研究引向独立的学科,普通语言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它第一次把人类的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理论的探讨。他们不仅以欧洲的语言作为例证,而且还多次讨论到亚洲和非洲的语言现象。例如洪堡特在他的著作中就经常引述到梵语和汉语的情况:\n“在所有已知的语言中,汉语与梵语的对立最为尖锐,因为汉语排斥所有的语法形式,把它们推委给精神劳动来完成…。”(p311)“我们可以排除从其中一种语言逐渐发展出另一种语言的可能性,而到相应的民族精神中寻找汉语和梵语各自的发生原因;…”(p31)“有些语言像梵语一样,在词的统一性之中已指明了词与句子的关系,使句子有可能被划分为一些组成部分;通过这些成分,句子的真实性才为知性所认识。这类语言仿佛是从这些成分中建立起了句子的统一性。在有些语言如汉语里,不发生任何变化的词干词组成了句子,这样的词完全是分离、独立的单位,因此可以在更严格的意义上说,句子的统一性是由词构成的。…(还有)第三种方式…不是把句子及其必要的成分当作一个由词构成的整体,而是把句子视为一个单独存在的词。(如墨西哥语)…”(p166)\n三、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索绪尔是瑞士人,早年曾受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达尔德等人思想的影响,在日内瓦大学期间曾讲授梵语、印欧系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课程,1913年去世。索绪尔生前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去世后由他的学生巴利和薛施蔼根据其生前的讲稿整理成《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竟成了轰动学界的代表性著作。索绪尔关于语言问题的一些重要观点成为结构主义流派的核心内容,也成为现代语言学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因此,直到现在,索绪尔仍被人们遵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也正因为如此,一般认为,现代语言学,或者说“科学的语言学”时代,是从索绪尔这里开始的。\n索绪尔对语言学理论的重大贡献:1、把语言现象区分为语言(lalangue)和言语(laparole)两个部分。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两个对象是紧密地联系着,并且是互为前提的;要使言语让人家听懂,产生它的效果,就必须有语言;但是要使语言建立起来,也必须有言语。”2、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学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两种。内部的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系统,也就是语言的结构。“如果我把木头的棋子换成了象牙的棋子,这种改变对于系统是无关轻重的;但是假如我减少或增加了棋子的数目,那末这种改变就会深深影响到棋法。”3、语言学又可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4、语言的词语不仅有意义而且有“价值”的不同。例如法语的“mouton”即指“羊”也可指“羊肉”,而英语须分别用“sheep”、“mutton”两个词来表达。5、语言各种成份的关系可概括为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n四、结构主义索绪尔的语言系统理论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诞生,对现代语言学后来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全面继承了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结构语言学的方法论原则。结构主义语言学主要分为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音位学)、哥本哈根学派(普通语言学)、美国学派(描写主义)。三个流派中以美国学派的影响为最大。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布龙菲尔德(LeonardBloomfield,1933年出版其代表作:Language)为代表,起初是以“描写”的方式来调查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后来又运用这种方法去研究英语和其他印欧系语言以及土耳其语、闪族语等等,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n结构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原则: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一种结构,在语言系统里只存在着关系。对语言的分析实际上就是研究这个系统结构中各成份之间的关系规律。2、语言是在言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研究语言应该从收集言语的材料开始,通过分析言语材料来达到认识语言规律的目的。3、主张研究“活”的语言,进行共时的语言学研究。4、主张忠实的“描写”语言,而不是“评判”语言。5、开创并坚持运用“直接成分分析法”进行语句分析。6、语言是形式,不是实体。因此,应注重研究语言的形式,排除意义的干扰。(但后期这个观念有所动摆)7、推崇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心理学说,认为人类的语言习惯完全是后天学成的。\n传统语言学与现代语言学的根本区别:1、是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2、是以书面语还是以口语为研究对象?3、主张静止的语言观还是发展的语言观?4、对语言采取“规定主义”的态度还是“描写主义”的态度?5、是零散、主观的臆想还是系统全面的科学研究?\n五、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在索绪尔语言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在20世纪30-50年代间独领风骚20多年,甚至在几乎整个20世纪里都发挥着主流的影响力,它的一些基本观念和原则方法迄今仍有着相当大的市场。但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乔姆斯基发表了他的一篇论文《句法结构》(1957),对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些方法论原则进行批评,并提出他自己的一套新的“语法模式”,称之为“转换生成语法”。应该说,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承继了结构主义的“语言即结构”、“语言即系统”的基本观点,但他的新语法模式确实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重大改革,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被学界称为“语言学里一场革命”。乔姆斯基.ppt\n六、后乔姆斯基时期在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里,语义的干预是在深层结构中产生的。但乔姆斯基当时并未能详细说明语义是怎样进行干预的。这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很大疑问空间。于是,在这场“语言学革命”热闹了一阵子后,六十年代后期,有人开始把目光转向意义的问题。系统功能语法(又称功能学派)也就应运而生。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为韩礼德(Halliday),著有《语法理论的范畴》等论著,认为语言的共性首先表现在功能上,然后才是结构。因此语法的描写应从意义入手,对语言的意义潜势做出说明。语言的内部结构分为三个层次:语义层、词汇—语法层、语音层。其中语义层由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三个部分构成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如今,我们所提到的“施事”、“受事”、“与事”、“系事”等术语概念均来自功能学派的研究成果。\n在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里,语义的干预是在深层结构中产生的,在其整个语法体系中还处于附属的性质。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将语义问题上升为语法分析的第一层,主张从意义入手来研究语法。这把意义研究的重要性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但意义是一个最错综复杂的领域,不做专门的研究难以解开它的奥秘。于是,人们又尝试把意义干脆从语法学分离出来,专门作为语言学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语义学。语义学研究语言中的命题逻辑及各种意义关系,如类义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情态意义、条件预设等。意义是抽象的,语义学从一开始就排斥语境的因素,并把由于语境变化而暂时未能解释的语言现象统统扔到“废纸篓”里搁置起来。久而久之,人们忽然发现,这个“废纸篓”里装的东西越来越多,原来所“暂时”搁置起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已经无法继续忽略下去。所以,又重新把这些“废纸”翻出来,放在语境的作用下加以研究,于是便产生了语用学。\n受语用学研究在语境条件下运用语言的情况所启发,人们意识到:语言不光是一个本体的结构,它还有着交际的重要功能。长期以来,人们只注意语言的内部结构,而忽略了对语言功能的研究。当人们把目光从语言的本体之内转向本体之外时,发现“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于是,20世纪80年代起,各种各样的边缘、交叉学科如雨后春笋般相继产生,呈现出语言学界“百花齐放”的局面。继语用学之后,一些主要的语言学分支流派如:篇章语言学、交际语言学、话语策略、错误分析理论;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生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等相继产生。\n七、中国的“西学东渐”中国古代的语言研究(包括音韵、文字、训诂等“小学”),一般被看作是“经学”的附庸。虽与西方所走的道路不尽相同(理论—实际,普通—个别),但在性质上也不属于现代意义的“语言学”。19世纪初现代语言学在西方产生后,中国语言学的现代化经历了一个“西学东渐”的曲折过程。鸦片战争使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暴露无遗,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冷眼向洋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80年代张之洞提出“旧学为体,西学为用”,1898年发生“戊戌百日维新”,1905年废除科举,1919年暴发“五四”运动,批判旧传统、旧文化,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语言学上的“西学东渐”也就在这种背景下拉开的序幕。\n当时国内一批新型的语言学家,如马建忠、章炳麟、王国维、赵元任、李方桂、陈望道、罗常培、王力、吕淑湘、高名凯等人,都直接或间接受过西方文化的洗礼。他们把西方现代语言学的成果和原理方法引进来,用以对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平面进行分析,开拓了研究的视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不少的问题。以下分八个方面作简要介绍:1、现代语文运动.ppt2、汉语语法学.ppt3、音韵学.ppt4、汉语方言学.ppt5、汉字学.ppt6、训诂学与辞书编纂.ppt7、汉语修辞学.ppt8、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调查.ppt\n思考题(课堂作业):1、古代语言研究与现代语言学有哪些重大差别?2、为什么语言学界遵称索绪尔为“现代语言学之父”?3、中国古代的语言研究与西方有何不同?4、现代时期的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西学东渐”?5、你对中国的“西学东渐”有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