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0.32 KB
- 2022-08-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十章西方语言学流派简介现代语言学的历史前奏——传统语言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n第一节传统语言学(一)传统语言学(又称为语文学)语文学: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注疏、解释和考订。我国的“小学”(语文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n缺点:过分拘泥于书面语言,忘却了活的语言。贡献:在语言教学方面功不可没,为现代语言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n国外:语言学有三个重要的传统:古印度传统、古希腊传统,阿拉伯传统。\n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哪些不同?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区别: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第二,研究目的不同。\n1、古印度的语文学古印度人用的书面语叫“梵语”。当时有一部用梵语写的诗集叫《吠陀》(Vede)(相当于我国的《诗经》,意为“智慧”。)《吠陀》在口头上传诵了好几个世纪,公元前8世纪,才用文字记载下来。公元前4世纪,著名学者巴尼尼(Panini),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写成《梵语语法》。\n《梵语语法》,由3996条诗歌体的规则组成,词法分析得相当准确细致,今天我们熟悉的“词根”、“词尾”、“词缀”、“格”等术语,就是在这里第一次出现的。巴尼尼最初的动机是解释经文,但其成果却被运用到广大世俗文学中了。\n古印度的语言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形态:把词分解成词干和词尾两个部分。(2)词类:巴尼尼把词分为名词、动词、介词、和小品词4类。(3)语音:古印度语言学家细致地描写了梵语语音的发音动作,根据生理原则和物理原则对语音作了分类,区分出元音和辅音,塞音和擦音,半元音,长音和短音以及音节等。\n2、古希腊传统古希腊人有一种善于对旁人认为当然的事加以怀疑的才能。——布龙菲尔德他们常把对语言的讨论和对哲学的研究夹在一起进行。词与物的关系是古希腊哲学家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有的主张“按性质”,即语言是出于天然的,是合乎逻辑的;有的主张“按规定”,即语言是由人们规定的,它的结构有很多是不合逻辑的。\n柏拉图(Plato)——《对话录》的《克拉底落篇》(Cratylus)讨论了词的来源,特别是提出了:事物及其名称之间是自然和必然的关系,还是“约定俗成”的结果这一重大语言学问题。认识到事物与名称的关系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再往前一步,就能认识到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直到公元前2世纪,形成了亚历山大里亚学派,古希腊学者们才开始从语言的角度出发,用批评的眼光来研究语言。\n古希腊语言学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语法范畴的确立和词类的划分。他们研究语音学,把语音分为元音和辅音,又从辅音中分出半元音,但他们的研究水平远远赶不上古代的印度人。亚里士多德还建立了“格”的概念,用来指动词和名词在语法形式上的变化。格的变化可以表示关系、数、语气等语法意义的变化。\n前1世纪左右,狄奥尼修斯·特拉克斯《希腊语语法》希腊语的第一部语法专著教学的需要出发,描述了希腊语的结构,确定了句子和词这两个基本的语法单位。\n公元2世纪,狄斯考鲁《论句法》——另一部希腊语语法著作分析描写了希腊语的句法结构,区分了主语和谓语这两个句法成分,从而弥补了特拉克斯《希腊语语法》只侧重于词法的不足。古希腊的语法研究,奠定了西方传统语法的基础。\n3、古罗马传统[1]这时最著名的语法学家是瓦罗,《论拉丁语》(《拉丁语研究》)是他的语法巨著,共25卷。[2]他把语言研究分为三大部分:词源学、形态学和句法学。他认为,词起源于有限的原始词汇,这些原始词汇是人类为了指称事物而武断创造的,后来通过字母或语音的变化,又产生出更多的词汇。[3]\n中国:先秦荀子在其《正名篇》中明确提出了名——实之间的“约定”关系。接近与后来被索绪尔所阐述的语言的任意性原理。[1]汉字并非拼音文字,中国古代的语言研究首先切入的也就不是语法,而是释词。\n中国传统的“小学”的三门学问:文字、音韵、训诂学。其中只有音韵对语言的物质外壳进行了归类分析,才算触及到了语言自身的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隋陆法言的《切韵》为代表的韵书,对声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韵母的介音、韵尾,对主要元音开口度大小等问题都有了明确的认识,语音分类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n(二)历史比较语言学对不同语言或同一语言的不同发展阶段作比较分析,构拟语言的原始基础形式,确定语言间的亲源关系,以展现语言的发展变化规律,这样的语言研究叫作历史比较语言学。[1]兴起原因——多方面:如梵语材料在比较中的运用,语言学家们所作的语言比较工作,世界语言标本的收集和研究,甚至浪漫主义思想的发展(浪漫主义的思想引起了学者们追溯语言过去的历史的兴趣,语言研究中不乏浪漫主义诗人,如后面要提及的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史勒格尔)等等。\n在此之前,已有不少学者做了大量的先驱性工作(李宇明,39页):(1)古印度学者对梵语语音的精确描写,为后人用梵语同拉丁语等欧洲语言作比较积累了材料。(2)早在12世纪,冰岛就有人对冰岛语和英语进行了比较研究。(3)14世纪,意大利诗人但丁在《俗语论》中讨论了语言起源的问题,假设不同的语言是同一种语言经过时间的演变和人口的迁徙而分化出来的。\n(4)17世纪,德国的莱布尼兹由于不相信希伯来语是世界一切语言之源,有意识地搜集了世界上许多语言的材料进行比较研究,试图找出语言之源,当时在中国的耶稣教会的教士也为他提供了汉语的材料。(5)1800年,西班牙的赫尔伐士出版了他的《语言目录》,书中收录了300多种语言的材料,内容比较丰富,立论也比较确当,达到了当时最高的水平。他甚至指出了汉语和汉藏语系其他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n[1]1786年,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的英国学者威廉·琼斯,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亚洲学会上宣读了一篇论文,认为梵语同欧洲的许多古代语言有着共同的来源。例如,希腊语、拉丁语和梵语的“母亲”“二”“三”这三个词的对应如下:母亲二三希腊语mētērduotreis拉丁语māterduotrēs梵语mātādvāutrayah[2]\n1806年,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史勒格尔出版了《论印度人的智慧》,认为梵语和欧洲许多语言的共同点不是偶然的。提出了“比较语法”这个术语,认为比较语法将给人们关于语言谱系的崭新知识。[3]\n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主要成果(吴为章《新编普通语言学教程》第10页):(1)1816年,德国语言学家葆朴出版了《论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相比较》一书。[1]这本书被认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而葆朴也就成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第一个奠基人。(2)1818年,丹麦人拉斯克写出《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2]对应关系:例如,[3]父亲脚少拉丁语paterpēspaucā英语fatherfootfew[4]\n(3)1819年,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里木出版了《德语语法》,书中提出了印欧诸语言语音演变的规律,他认为,日耳曼语与其他印欧语言(拉丁语、希腊语、梵语)之间,存在着如下的语音对应规律:哥特语fpθt拉丁语pbtd希腊语pbtd梵语pbtd[1]“格里木”定律\n(4)德国语言学家施莱赫尔总结了前人的成果,致力于古印度语的重建。1861-1862年,他出版了《印度日耳曼语言比较语法纲要》,根据已经发现的规律来重建原始印欧语,并追溯出它在每一分支中的发展[1]谱系树:\n(5)19世纪末,青年语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勃鲁格曼、奥斯托霍夫、丹麦的汤姆逊和维尔纳等。两大主张:一是语音演变无例外[1];二是类推在语音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