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50 KB
  • 2022-08-11 发布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一、引言论文联盟.Lalinodash;确认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本文旨在论证,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整个发展过程看,它本身就具有社会语言学的思想渊源这一观点。事实上,一些社会语言学方面的专著都肯定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2][3]。①  与此相关的另一点是社会语言学有狭义与广义或微观与宏观之分。前者是本义的社会语言学,后者是语言的社会学。前者研究社会结构如何影响人们说话,以及方言和语言的使用范式与社会属性的关系,如阶级、性别和年龄;后者研究语言对社会的影响,如言语形式在社会中的分布,语言变迁、维持和替换,言语社团的规约和互动,并对这些功能分布的属性进行解释[2]。  本文既然旨在探讨语言与社会文化相互之间的关系,沿用了广义的或宏观的社会语言学的概念。正如《自由百科》(Pilolu  上述例子中的直译为海的手臂,这里指海湾。马利诺夫斯基在现场看到这些情景,才能理解所听到的话语。  (二)土著人把语言看作是一种活动的方式。从土著人在海上的作业,或者田间劳动等活动中,马利诺夫斯基认识到语言是一种活动方式[7]。土著人所有这些语言材料的结构是与包含这些话语的的活动过程紧密相连的,或者说,是依赖这些活动过程的。它(技术语言)不是通过想象,而是通过活动学得的[7]。  (三)土著人使用语言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功能。这主要是寒暄功能(phaticmunion)、实用功能(pragmaticfunction)和巫术功能(magicfunction)[6]。实用功能就是指土著人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对语言的使用,而寒暄功能则强调多数情况下人与人之间是通过讲话联系的。这里,phatic是为了完成社会交往的功能,而munion是亲密的交情或友谊。马利诺夫斯基认为寒暄功能具有以下特征:  自由的,无特定目的的社会交往。  一种言语方式,仅仅通过词语的交换建立团结的纽带。  对爱憎无目的的表示,对不相干事情的描述,对非常明显的事做评论。  没话找话讲。\n  为此,马利诺夫斯基认为寒暄功能主要不是用来表达意义的,它们的意义是象征性的,仅仅是出于礼节的需要。像问候身体健康与否,评论天气,对一些大家都清楚的事加以肯定,所有这些不是为了提供信息,不是要人们去从事某项活动,更不用说表达思想了[4]。至于巫术功能是土著人在进行祭祀活动时所用的语言。不仅如此,马利诺夫斯基还认为,这不能简单地用从事迷信活动的语言来解释,土著人使用这个功能,是用来区别事实和虚构,技术和巫术,以应对在耕种、航海和捕鱼时所需技能的复杂程度。例如,在小湖中捕鱼由于水面波浪不大,土著人不必使用这一功能,而当他们在大海中作业面临强风暴时则经常使用[8]。从以上马利诺夫斯基的调查分析及其观点不难看出,虽然我们认为他的寒暄功能是没有意义的(这个观点值得商榷,既然是社团中成员相互之间的认同,这本身就表述了人际意义),他已认识到人类的各种生产和社会活动塑造了他们的语言,而他们所塑造的语言又服务于他们所要进行的各种活动。  论文联盟.L.A.K.Halliday,1925-)    韩礼德1947-1949年在北京大学深造,导师为罗常培;1949-1950年转入广州岭南大学,导师是王力。回英后在剑桥大学弗斯教授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此后在英美的一些大学中任教,直到1976年移居澳大利亚,筹建悉尼大学语言学系[12]。韩礼德和弗斯的其他学生继承和发展了弗斯的语言学理论,最初被称为新弗斯语言学派(Neo-Firthianlinguistics),随着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大部分理论的日臻完善,正式定名为系统功能语言学。  韩礼德把语言看作社会符号,是人们有目的地用来在语境中表达意义的资源。一个理论的价值在于人们可资以利用,因而他总是认为语言理论本质上是面向消费者的[13]。把语言看作社会符号学,意味着在社会文化语境内解释语言,而文化本身是以符号学的词语作解释。语言既强调社会结构和系统,也使其符号化。语言的这种双重功能使意义的表达方式多样化,从后院的闲言碎语到叙述体小说和史诗[14]。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体现韩礼德的语言与社会文化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具体有:  (一)系统(System)  在弗斯语言学中,系统是与结构相对立的聚合关系,但弗斯没有进一步明确两者的关系。韩礼德的贡献是把语言看作符号资源,语言描写的应当是系统资源,而不是结构,也就是说,系统是第一性的。语言既然被看作符号资源,对语言的描写实际上是对选择的描写[15]。这样,他又明确了在索绪尔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中,聚合关系是第一性的,组合是选择的结果,是第二性的。  (二)语境(Context)\n  语境的重要性早已为伦敦学派的马利诺夫斯基和弗斯所确认。韩礼德进一步明确了语言存在于语境(如会场、教室、语篇)之中,人们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交换意义的,因此应当从外部来研究语言,而不是内部。因为语言不是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的集合,不是完美的自足系统[14][15]。其次,韩礼德对情景语境从理论上阐明一方面它是社会环境之间的有规律的关系,另一方面它对语言从功能上加以组织[16]。再一方面,韩礼德把语境分解为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语场指语言使用时所要表达的话题内容和活动,具体说,即话语参与者正在从事的活动。语旨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角色和相互关系,以及交际意图。语式指进行交际所采用的信道,语篇的符号构成和修辞方式。  (三)功能(Function)  马利诺夫斯基虽然是功能主义者,但他主要在人类学研究中探索功能主义的方法。在语言学研究中这个任务由韩礼德完成。他在六、七十年代潜心研究语言的功能主义解释,最后总结了3个元功能(meta-function)和它们在语言中的体现[1][17],具体为:  概念元功能(ideationalmetafunction):语言是对存在于主客观世界的事物和过程的反映,是所说的内容。在语言范畴中表现为及物性(transitivity)、归一性(polarity)和语态(voice)。 人际元功能(interpersonalmetafunction):语言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有意义的活动和做事的手段,必然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在语言中由语气(mood)、情态(modality)、语调(key)等范畴体现。  语篇元功能(textualmetafunction):上述两种功能最后要由语言使用者把它们组织成语篇才能实论文联盟.Lood)和剩余成分(Residue)组成的,主位结构由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组成,信息结构由新信息(Neetothroupagain,doyou?Allright.Therehegoes!(喔,你要我再抛一下,是吗?好,它跑了!)  Child:[loudly][mng]  Mother:No,thatsenough.Letsfindsomethingelsetodo.(不玩了,玩够了。让我们玩点别的。)  虽然一直都是妈妈在说话,但她接受孩子的反应,犹如在进行话轮的转换。孩子出声的变化,使对话得以进行,也使孩子逐步学得妈妈提供的语言模式和表示的意义[19]。  (七)认知  韩礼德早在1967年便谈到及物性和认知的关系。及物性是有关认知内容的选择的集合,是对语言外经验的语言表达[20]。他又认为,在语义系统更高的层次上,意义的表达有认知的、社会的、美学的等等[21]。这就是说,意义的识解是社会的主体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语言识解人的经验和语言实施社会过程、社会交往,两者是互补的。  (八)适用语言学\n  近年来,韩礼德提出建立一个适用语言学(appliablelinguistics)的号召,而适用语言学的工作机制便是以社会理据(socialaccountability)来解释和描写语义发生的[22]。  由此可见,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语义系统可以定义为一种功能的或功能导向的意义潜势,是为编码某些语言外符号系统的可供选择的网络,或者是包括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成分的系统网络。五、其他主要成员    韩礼德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世界各地任教,培养了众多弟子。因篇幅关系,这里无法介绍所有人的活动,仅举几位与韩礼德关系密切的学者,他(她)们基本上代表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二十一世纪初的走向。论文联盟.Lartin)  马丁师从韩礼德攻读博士学位,后随韩礼德参与悉尼大学语言学系的创建。马丁与哈桑同时研究语类理论,不过他使用了语域配置(registerconfiguration)和纲要式结构(schematicstructure)等术语。他把语类定义为借语域体现、以目标为本的呈阶段化的社会过程[24]。  马丁的另一项研究成果为评价理论(AppraisalTheory),主要用来分析有关评估的语言,以便对语言资源进行分类,如表述、协商、表明立场等。在马丁的评价系统中,具体分为三类:情感(Affect)、判断(Judgement)和鉴定(Appreciation)。评价性资源也按语义分为3个方面: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分级(Graduation)。  在这个基础上,马丁回答了韩礼德语域理论的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即什么因素决定人们在语域三要素中进行选择。马丁认为处于更高层面的应当是意识形态(ideology)。马丁把这项研究与批判性语篇分析(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结合起来,并发展了肯定性话语分析(positivediscourseanalysis)的概念。  在语言学理论与教育的结合方面,马丁将语类理论应用于语言教育,从而以悉尼学派(theSydneySchool)闻名[25]。  (三)麦西逊(ChristianM.I.M.Matthiessen)  麦西逊是韩礼德近二十年的研究活动的主要合作者。他[26]在1995年出版了《词汇语法绘图集:英语系统》(LexicogrammaticalCartography:EnglishSystems)一书,其特点是确定系统功能语法有关英语词汇语法各子系统的网络。1999年他与韩礼德合写《如何将经验构建成意义》一书,使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与当代的显学认知科学相结合[27]。他还协助韩礼德修订了《功能语法导论》(AnIntroductiontoFunctionGrammar)第三版,该版于2004年出版。\n  (四)克雷斯(GunterKress)  克雷斯在发展批判性语篇分析、多模态化(multimodality)和多元文化这些方面建树颇多。对批判性语篇分析,他持有的是一种社会实践的观点,语篇是由处于社会中的说话者和作者产生的,但参与语篇产生者并不总是平等的[28]。关于多模态化,他研究过模态在创造意义方面的互动过程[29][30]。对多元文化,他提出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应让年轻人识别他们是如何每天受到周围的具体交际的影响的,让他们自己在文化上和社团中定位,在工作中有所创新和发展[31]。  (五)兰姆克(J.L.Lemke)  兰姆克以研究社会符号学闻名。他强调社会的有意义活动构成各种社会文化,即社会符号系统[32]。  (六)福塞特(RobinFawcett)  从福塞特[33]1980年的专著《认知语言学和社会互动》(CognitiveLinguisticsandSocialInteraction)便可看到社会互动的研究早在他的视线之内。他也肯定语料库和盖然率的研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