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言学研究 6页

  • 49.00 KB
  • 2022-08-11 发布

汉语语言学研究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汉语语言学研究绪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对汉语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同时也对语言观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语言观,语言不仅仅是交际工具,语言结构只不过是冰山漂浮于水而上的一小部分显性结构,绝大部分隐性结构都隐藏于水面之下,并且制约着语言的分布和组合、聚合规则。尤其是像汉语这样缺乏外在丰满形态的孤立语,这就是汉语难教、难学、难写的根木原因。具体来说,汉语的语法缺乏明晰的显性规则,语法标记飘忽不定,隐现难测。语言内涵及其功能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迫使我们对语言的理解远远超越交际工具的狭隘范畴。语言差异其实不仅仅在于结构上的差异,归根到底根源于认知方式、认知策略、认知视角方面的差异。外语学习绝不仅仅是记住儿百个语言结构、几千个词汇那么简单。汉语的类型学特征的确非常独特,但是语言的结构特征并非制约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根本障碍。就外语学习的困难來看,根本问题出在我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和视角的偏茅上面。就本质而言,语言不能仅仅理解为交际的工具,语言蕴含着特定的认知方式、认知视角、认知策略。一方面要复制固有的认知模式、语义结构、句法结构进行程式性编码,另一方面根据新的语境对认知模式、语义结构、句法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隐喻、转喻、借用、类推、语用推理、结构整合),从这个意义來看,学习一门外语,实际上是认知方式、认知视角、认知策略的转换和创新。这就涉及到对语言的多视角认识。随着人们对语言研究的深入,尤其是认知科学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论越来越强调认知在语言建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正如EveSweetse(2002)所言,只有通过认知和心理状态及言语行为的隐喻路径的考察,才能发现并理解这样的事实:某些表征物理状态和活动的词语可能会成为表征抽象意义的词语的源域……我们通过对社会和物理世界的理解来塑造逻辑和思维过程的标准模式;同时,我们不仅把语言的标准模式塑造为对世界的描述,而口将语言塑造为行为,甚至塑造为认识或逻辑实体-综合结构主义、言语行为、认知心理学等理论,我们认为对语言的认识应该立足于结构形式、意义、交际功能等多维度不同视角,这就是“结构■功能”语言观。符号说明*表示该结构不能独立成句。?表示该结构在句法或语义、语用方而作为句子合格度不高,须借助于一定的语境条件才能有条件地使用。第一讲“结构-功能”互动语言观EveSweetser2002FromEtymologytoPracmaticdsMetophoricalandCultrualAspectsofSemanticStructure.Peking\n汉语语言学研究绪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对汉语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同时也对语言观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语言观,语言不仅仅是交际工具,语言结构只不过是冰山漂浮于水而上的一小部分显性结构,绝大部分隐性结构都隐藏于水面之下,并且制约着语言的分布和组合、聚合规则。尤其是像汉语这样缺乏外在丰满形态的孤立语,这就是汉语难教、难学、难写的根木原因。具体来说,汉语的语法缺乏明晰的显性规则,语法标记飘忽不定,隐现难测。语言内涵及其功能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迫使我们对语言的理解远远超越交际工具的狭隘范畴。语言差异其实不仅仅在于结构上的差异,归根到底根源于认知方式、认知策略、认知视角方面的差异。外语学习绝不仅仅是记住儿百个语言结构、几千个词汇那么简单。汉语的类型学特征的确非常独特,但是语言的结构特征并非制约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根本障碍。就外语学习的困难來看,根本问题出在我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和视角的偏茅上面。就本质而言,语言不能仅仅理解为交际的工具,语言蕴含着特定的认知方式、认知视角、认知策略。一方面要复制固有的认知模式、语义结构、句法结构进行程式性编码,另一方面根据新的语境对认知模式、语义结构、句法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隐喻、转喻、借用、类推、语用推理、结构整合),从这个意义來看,学习一门外语,实际上是认知方式、认知视角、认知策略的转换和创新。这就涉及到对语言的多视角认识。随着人们对语言研究的深入,尤其是认知科学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论越来越强调认知在语言建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正如EveSweetse(2002)所言,只有通过认知和心理状态及言语行为的隐喻路径的考察,才能发现并理解这样的事实:某些表征物理状态和活动的词语可能会成为表征抽象意义的词语的源域……我们通过对社会和物理世界的理解来塑造逻辑和思维过程的标准模式;同时,我们不仅把语言的标准模式塑造为对世界的描述,而口将语言塑造为行为,甚至塑造为认识或逻辑实体-综合结构主义、言语行为、认知心理学等理论,我们认为对语言的认识应该立足于结构形式、意义、交际功能等多维度不同视角,这就是“结构■功能”语言观。符号说明*表示该结构不能独立成句。?表示该结构在句法或语义、语用方而作为句子合格度不高,须借助于一定的语境条件才能有条件地使用。第一讲“结构-功能”互动语言观EveSweetser2002FromEtymologytoPracmaticdsMetophoricalandCultrualAspectsofSemanticStructure.Peking\nUniversityPress.CmbridgeUniversityPress.(2l)关键词替换关系;变换关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第一节传统语言观遇到的问题与挑战课前查阅文献并思考:1、有人认为语言就是一种交际工具,冇人认为语言的内涵超越了工具的范畴,语言与文化、认知方式和认知策略密切相关。根据你学习外语的经验,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2、语言学冇哪些学派?不同学派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冇哪些不同?3、对于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理念和研究方法上的对立,你有什么看法?你在研究屮将采取什么态度?4、有一种观点认为,汉语没有语法,或者说汉语的语法规则不明晰,隐性规则多,因此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无需语法。你对此是赞成述是反对,为什么?5、冇人认为,语法就是大家普遍遵守的语言习惯,不同民族的语言习惯不同,语法也自然不同。譬如:(1)a这些商品都在降价处理。(2)a我在做衣服给他穿。(3)a他在教我开车。(4)a*在听音乐跳舞。(5)“着”、“正”、a*老师在抱一摞书走进教室。“在”某些条件下彼此可以替换,无需找出、也难以找到原因。再如:b*这些商品都降着价处理。b*我做着衣服给他穿。b*他教着我开车。b听着音乐跳舞。b老师抱着一摞书走进教室。有时候不能替换,有人认为这(7)A昨天大家非常愉快。(8)A我以前很喜欢电子游戏。A玛丽昨天很想家。B*昨天大家非常愉快了。B*我以前很以前喜欢电子游戏了。B*玛丽昨天很想家了。完全是习惯,B玛丽又想家了。B玛丽太想家了。(10)A*玛丽又想家。(11)A*玛丽太想家。既然上述句子当屮“着”“在”“了”的使用条件不同,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只需一一记住这些习惯就可以了。你同意还是不同意?为什么?6、《联合早报网》2010年2月20日撰文《从“洋泾浜,涣语联想到上海世博会》为了迎接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海已启动了世博会倒计时运动,清理整顿各方面的不”和谐”问题。当然,与游客亲密接触最多要数公共场所的屮英双语标示牌了。此举木意在于为国际游客提供便利,谁知望文生义、随便翻译,出现了许多令人不知所措或捧腹大笑的”洋泾浜”英文。在通往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上,赫然竖着一块英文标牌:DONOTDRIVE\nFATIGUE(别驾驶疲劳),”疲劳”怎么能”驾驶”?看了中文才明口,原来是“严禁疲劳驾驶”。在被誉为屮华第一街的南京路,把”拿铁咖啡nCoffeeLatte逐字硕译成”TakeIronCoffee0,拿了铁的咖啡。将”收款机”按同样路数译成"AcceptSilverMachine*'(接受银制品的机器)。在城隍庙一家老字号饭店,广告牌上特色小吃”蟹粉小笼”被译为”CrabPinkandSmallBasket"(螃蟹、粉红色和小篮子)。以上这些“中式英语”在上海公共场所屡见不鲜。为什么逐字翻译英语会岀现Chinglish?语言不是符号系统吗?英语和汉语既然都是符号系统,翻译过程屮按照词语意义互相对译为什么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问题呢?看来,语言并不是符号那么简单和单纯。因此,我们的语言观和方法论也应该做出调整。一百年丽《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认为,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在于掌握知识的载体——汉语太难,“隐寓”在汉语屮的“规矩”(语法规则)没冇被揭示出来。一百年过去了,汉语的规则是否都揭示出来呢?案例一*我把电脑买了我把电脑买回来了我把电脑卖了*我把电脑开了我把电脑开开了我把电脑关了*我把鞋穿了我把鞋穿上了我把鞋脱了*把这座山爬了把这座山爬遍了把这座山炸了*我把圆明园走了我把圆明园走遍了联军把圆明园烧了*把他打量了把他上下打量了几眼把他解雇了*我把抽屉找了我把抽屉找遍了我把抽屉扔了*把电话号码记了把电话号码记住了把电话号码忘了*我把他恨了我把他恨透了我把他得罪了*我把信写了我把信写完了我把信撕了*把手套拣了把手套拣了起来把手套扔了*把脏水过滤把脏水过滤了一下把脏水倒了与此相关的问题:(1)李明喝了咖啡。(2)咖啡李明喝了。(3)李明把咖啡喝了。(4)李明买了咖啡。(5)咖啡李明买了。(6)*李明把咖啡买了。上边六个句子的意义和语用价值有何不同?合格条件是什么?案例二A1醒过来/抢救过来/喘过气来/明白过来/回过神来B1死过去/昏过去/晕过去/背过气去A2*醒过去/*抢救过去/*喘过气去/*明白过去/*回过神去B2*死过来/*昏过来/*晕过来/*背过气来A3死去活来83*死来活去案例三\n我昨天就来了一一*我昨天才来了——昨天才来了三个人我昨天很想家一一*我昨天很想家了——我昨天又想家了案例四“湖里漂着一只小船”和“湖上漂着一只小船”有什么异同?案例五\n普通话当中,“V完了”和“V好了”意义相近,有时能够彼此替换,如:作业做完了。词典用完了。汽车修完了。作业做好了。词典用好了。汽车修好了。然而有些情况卜•替换受到限制:C存款全花完了。这种词典早就卖完了。上次买的稿纸用完了。E*椅子摆完了,坐下照相吧。*你要的咖啡冲完了,快喝吧。*去还是不去,你想完了就告诉我。D*存款全花好了。*这种词典早就卖好了。*上次买的稿纸用好了。F椅子摆好了,坐下照相吧。你要的咖啡冲好了,快喝吧。去还是不去,你憩好了就告诉我替换后意义尽管有一定差异,但都可以成立。“V好了”和“V完了”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替换?二者的分布以及适用范围存在哪些对立和交叉?案例六A2*拿出书来从书包里82*放进书包里把书A1从书包里拿出书来B1把书放进书包里案七老师:你正在学汉语,还学什么英语?学生:我想学美国英语,不想学澳大利亚英语。老师:你那么忙怎么能学英语?学生:我跟美国老师学英语。老师无疑而问,实际是否定,无需回答。学生理解为老师有疑而问。上述挑战、困惑、难题只是冰山一角,我们能够解决的问题远少于目而不能解决的问题。语言观决定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要达到上述目标,首先耍调整语言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