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 教案 13页

  • 169.56 KB
  • 2022-08-11 发布

语言学概论 教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言学概论》教案导言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四、语言学流派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不作考试要求。第一章言语的社会功能本章须明确两个大的要点:语言的社会功能,即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主要名词概念:语言、社会、社会现象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成员互相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协调社会成员行动一致的工具。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人类社会以外的社会无所谓语言。所谓社会现象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活动密切联系的现象。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语言,同时社会的变化也给语言以极大的影响,而离开了人类社会,就无所谓语言可言了。总之,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产生、发展等都要受到社会的影响。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一方面,语言同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受制于社会的;另一方面,从语言的音义联系看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世界上的语言应该一样的,没有区别的,而实际上世界上的语言多种多样,而且许多语言中还有方言,这说明语言决不是自然现象。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社会现象可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类,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属于经济基础,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所以,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4.语言没有阶级性:可从这样几个方面思考,首先是看语言工具的服务对象,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还是为大众服务。其次是结合语言自身的结构考察,观察语言在哪一方面体现了阶级性特征没有。再次是看语言产生的社会环境,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社会上连阶级\n都没有,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更谈不上有阶级性了。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可以使用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以及身势、表情等,在一定场合使用,可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有的仅用于特定的范围,最重要的是,这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一般掌握:语言和说话的关系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不但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思维过程离不开语言,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活动,需要借助语言来形成思想,利用语言把它储存在头脑中,再借助语言把思想表达出来,传达给听话人,同时使听话人产生思想。而且人类思维的成果-概念,还可以通过词语固定下来。总之,思维活动的过程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借助语言材料才能进行。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是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二、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思维能力没有民族性,全人类都有,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有差别的,这从不同民族的语言的差异方面可以看出来。不同的语言之间很少有意义、功能、色彩等都完全对应等同的词语。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本章要注意语言是符号、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语言的层级体系三大要点。主要名词概念:符号、语言符号、任意性、线条性、二层性、组合关系、聚合关系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一、什么是符号1.符号的含义: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形式就是符号外在的形状、结构,它是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或者是声音,或者是线条,或者是色彩,等等。意义就是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任何一个符号,都有一定的意义,形式和意义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形式和意义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1.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语言符号又不同于一般符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理解,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n可分不同的层级;再次,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最后,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2.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1)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什么样的声音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由什么样的声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荀子说的约定俗成,反映了人们对语言音义关系的正确认识,说明了音义联系的社会性,说明了语言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约定的符号,反映了音义联系的实质。为什么人类会有这样多形形色色的语言?这也只能从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联系的任意性角度来解释。(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具体表现:要求结合人类不同的语言的种种现象来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符号的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音义结合具有不同的特点,如:人、刀、树、水、路、妻子、太阳、月亮……第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如long,如英语uncle,等于汉语的叔、伯、舅、姨父、姑父,aunt等于婶婶、舅妈、姑姑、姨妈;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方言。人类之所以有多达5500多种语言,根本原因就在于语言音义联系的任意性。(3)所谓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一个一次出现,一个音素或一个音节发出来才能紧接着发出另一个音素或音节,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一、语言的层级体系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语言可以分为不同的层级单位,如语素、词、词组、句子,语言系统就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低一级的层级单位组成高一级的层级单位,最后组成语言这个复杂的系统。语言的底层是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的序列。上层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语言结构就是由音位层和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置,我们称之为语言结构的二层性。无论是底层还是上层,我们都能看到,语言结构二层性的核心实际上是以少驭多,以较少的单位组成上一层较多的单位,如语言结构上层的三级在数量上就是增量翻番,由下一级组成上一级,数量成倍扩大。例如汉语,音位层只有30来个,它们可以组成数千个语素,语素又可以组成数十万条词,词又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语言就是各个单位在不同的层和级上构成的一个层级装置。在这个层级装置中,各个层级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那就是层次的单位数量逐层增多,从有限到无穷。最底层的音位系统,一般只有几十个,它们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音位组合与意义联系构成数千个语素,语素组合构成数万个词,数万个词再组成无数的句子。在这些组合中,从音位到语素是最关键的,因为音位还只是形式,结合成语素后与意义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了质的飞跃。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1.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所以组合关系直接体现了语言的结构规则要求,并非是任意两个词就\n能构成组合关系。2.聚合关系: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其实就是具有相同功能特点的一群符号之间的关系,由于它们的功能相同,所以在同一结构中可以互相替换,替换后虽然具体内容有所改变,但功能与结构关系没有变化。语言的组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结构的规则,语言的聚合关系说明了替换规则。组合规则使得语言符号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大大地简化了语言系统。聚合关系的实质是结构单位在同一组合位置上的替换关系,词的聚合关系为人们使用语言,生成句子提供了无数的选择可能。我们运用聚合关系,可以很容易造出许多句子。如果语言中只有组合而没有聚合,没有可替换的同类,每一个句子都必须是新的组合关系,一个句子就要一条规则,那么语法规则将多得不计其数,难以掌握,所以聚合规则为我们掌握语言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第三章语音本章的复习要注意三大要点:国际音标、元音和辅音、音位主要名词概念:语音、音素、音位、音节、元音、辅音、音标、语音四要素、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音位变体、自用变体、条件变体、区别特征、语流音变第一节语音的基础知识一、什么是语音语音是代表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任何符号的构成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形式,以一定的物质材料为载体,这样与意义统一于一体,才能构成完整的符号。语音就是语言的符号形式。二、语音的四要素:音质、音高、音重和音长。三、人类的发音器官人类的发音器官由三大部分构成,即动力部分、发音体、共鸣腔。三部分在发音时协同发挥作用。四、音素和音标1.音素: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它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每个音素都有不同的音质,我们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稍微有所改变,就发出了不同的音素。2.国际音标:世界上最通行的音标是国际音标,要求掌握常用的国际音标的书写及认读,期末复习重点注意汉语拼音方案中的符号同国际音标符号的区别,不能混淆。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差别较大,例如辅音,只有f.s.n.l.m五个相同,元音只有i.u.a相同。要求掌握严式国际音标,因为后面讲互补、讲音位变体必须使用严式音标来表述,所以给汉字注音也要求用严式音标。第二节元音和辅音的发音一、元音的发音\n元音的音色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圆唇与否三个方面决定的。舌位是指发元音时舌头隆起部分在口腔中所处的位置。前,指舌的前部隆起;后,指舌的后部隆起;高,指舌位隆起点距离上腭的位置,口腔开口度越小,隆起点离上腭越近,舌位就越高;低:口腔开口度大,隆起点离上腭越远,舌位就越低;如i.e.a的相同点是舌位前,不同点是舌位高低不同。嘴唇的圆展,指发元音时双唇是拢圆还是自然展开。不同元音的音色就是上述三个方面协同作用形成的。重点掌握8个基本元音的发音和汉语普通话中所有的元音如y.-i.-i.e等,这样既可以弄清楚不同元音之间的差别,又可以为学习其它元音打下基础。二、辅音辅音的发音特点可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来认识。1.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受到阻碍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肺部呼出的气流总要在口腔的某个部位受到阻碍,气流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例如发辅音[p],双唇闭合阻挡气流,发[k]时,舌后部抬起,与软腭接触形成阻碍。人类语言所能构成阻碍的部位约有十余种,汉语普通话有六种发音部位,从前往后依次是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后、舌面前、舌面后。2.发音方法:发音方法就是发音时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不同,也能形成不同的音素。辅音的发音方法主要有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汉语普通话有前五种发音方法。此外,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辅音还分清音和浊音两类,根据发音时呼出的气流的强弱把辅音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一般也把这两种方式归入发音方法来认识。第三节音位一、什么是音位音位是某一语言中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也就是说,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且音位总是属于一定语言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研究音位就没有了意义。二、音位的对立和互补1.对立:所谓对立,是指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即改变了原来音节所表示的意义,那么这里互相替换的几个音素,就是一种对立关系,它们不能划为一个音位,而要看作是不同的音位。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2.互补:所谓互补,是指几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出现环境各有分工,我出现在甲处,你出现在乙处,他出现在丙处,各守一个地方,出现的环境相互补充,彼此处于互补关系之中。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每个音素都不是独立的音位,它们可以共同归纳为一个音位,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对立关系,不能构成对立,互相可以替换,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替换以后不影响一个音节所代表的意义。三、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如bi.zi.zhi中的i。一个音位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有不同的发音特点,表现为不同的音素,它们出现的场合不同,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互相替换后不影响意义,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就是这个音位的变体。音位出现在某个语音环境中,总是以具体的变体形式存在着,“音位”只是一个抽象的笼统的概念,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才能看到它的真实面貌。音位是一般的,变体是特殊的个别的,一般总是要通过个别表现出来,这就是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n音位分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一般掌握: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由音高、音重、音长等形成的音位)第四节音位的聚合重点掌握音位的区别特征:可结合元音和辅音的发音特点来理解认识。音位的区别特征就是能够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这个语音特征就是音位的区别特征,一个音位实际上是若干个区别特征的总和。要求掌握常见音位之间的区别特征,并能结合具体的音位进行分析比较。一般掌握:聚合群。第五节音位的组合重点掌握音节: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在由音位的组合构成的结构中最重要的就是音节。汉语音节通常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其中韵母又分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根据韵母第一个元音的情况,一般把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合称四呼。声母和韵母是由音质音位构成的,声调由非音质音位中的调位构成。一般掌握:语流音变第四章语法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一、什么是语法语法就是词的构造、变化的规则和用词造句的规则,是语言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这种规则是客观存在于一种语言之中,说这种语言的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二、语法规则语法规则主要是指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一个接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这种规则是现实的,存在于话语之中,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客观存在,说这种语言的人必须共同遵守,否则就会造成错误的句子,说出谁也听不懂的话来。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的归类和变化的规则。几个语法单位(主要指词),互相在同一位置可以替换,替换后结构类型和功能都没有变化,这样的几个语法单位,就形成了一种聚合关系。三、语法单位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和句子是不同结构层面上的语法结构单位。要特别注意语素涉及到的几个概念。第二节组合规则\n一、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1.单纯词与合成词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构成单纯词的语素都是也只能是词根语素。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根据构成合成词的语素的性质,合成词又分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一类是由词根语素按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词,叫做复合词;一类是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构成的词,称为派生词,词缀在词中的位置一般在词首或词的后面。2.汉语合成词的构造类型:汉语合成词可分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复合词根据内部语素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五类:并列式、限定式、补充式、支配式、陈述式;派生词根据构词词缀在词中的位置可分前附式和后附式两种,以后附式为最多。二、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根据词与词的语法关系看,最基本的结构类型只有五种,即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三、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1.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相对而言,是语法单位在组合中所产生的意义。例如“红太阳”是偏正结构,“红”修饰“太阳”,“太阳红”是主谓结构,“红”陈述“太阳”怎么样,这里的修饰与陈述,就是语法意义。2.语法形式:语法形式相对于语法意义而言,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形式标志,也就是说,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就是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语法形式表现语法意义,语法意义必须通过语法形式才能具体表现出来,二者以对方为存在条件。3.语法手段:语法手段是对语法形式的进一步概括归类,它是根据表达语法意义的同一性质的语法形式所概括出来的类别。常见的语法手段主要有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词序和虚词是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如“红太阳”和“太阳红”,词序不同,语法意义不同。四、组合的层次性组合的层次性:语言中的句子,无论结构有多复杂,用了多少个词,它们的组合都是有规律可寻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词组成句子,不外乎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这几种结构类型,简单的句子,用一两种结构类型,复杂的句子,用多种结构类型。句子就是各种结构类型层层组合起来的,具有层次性。句子的每一个层次都是由两个次一层次的单位组合起来的,这些组成更大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直接成分。分析词组或句子的结构层次的方法,一般使用直接成分分析法。这是一整套切分语言单位的理论和方法,它按照语言组合的次序,层层切分,逐层分析语言结构的内部层次,把每一层次上的两个直接成分切分出来。复杂词组的直接成分,有的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还要继续往下分析,直到所有的直接成分都是词为止。如果谓语动词前面有修饰语,后面有宾语,例如“必须学习英语”这个词组,怎么划分层次呢?是先划为偏正还是先划为述宾呢?根据中央电大编辑部发的复习指导,这种情况先划为偏正还是述宾都可以,不过我们提倡先划为偏正,然后再划为述宾,前面如果有多个不是并列性质的修饰成分,要分别在不同层次划分出去。如果词组是个歧义词组,就要通过分析把不同的意思显示出来。例如“咬死了猎人的狗”、热爱人民的好总理、热爱人民的解放军等。一般掌握:组合的递归性:语法基本结构类型可以层层嵌套,扩展,就是结构规则有递归性。掌握语法结构的递归性,可以套用有限的规则造出许许多多的结构复杂的句子来。如“他拍的电影我知道人人都喜欢看”这个句子先后在不同的层面上使用了四次主谓结构。\n第三节聚合规则一、词类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即句法功能分出来的类。把语言中具有相同功能的词聚合在一起,归为一类,并给以一个名称,这样从语法角度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就是词类。例如“书”可以作宾语,是名词,“打”可以作谓语,是动词。相同词类语法功能都近似,可以替换而不会改变语言的结构特点。所以词类实际上是一个范围比较广的聚合群,同一词类的词都具有聚合关系。例如表示事物观念名称的词,我们叫它为名词,名词经常充当主语和宾语,汉语中如此,英语中也是如此。二、形态形态是指词与词组合时词的形式上发生的变化,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在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中,词的形态变化是词的组合结构关系所要求的,可以表示多方面的语法意义,比如英语的名词,在具体的句子中必须表明是单数还是复数,否则就不能进入组合结构。这样就对词形变化提出了要求,非变不可。词形变化是个广义的概念,主要有附加词尾、内部屈折、异根几个方面。三、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归类,是对语法意义的类别的概括,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方面的聚合。比如英语形容词bad(坏的)的语法意义是原级,worse的语法意义是比较级,worst的语法意义是最高级,把这三个级的意义概括为一类,叫做“级”,这里的级就是语法范畴,是对形容词几种级的语法意义的概括性称呼。所以语法范畴和语法意义具有上下义关系,语法意义隶属于语法范畴。每一种语法范畴都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第一,有共同的意义领域,如单数和复数都是数;第二,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变化形式是互相对立的、排斥的;第三,同一语法范畴中的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取决与它本身,而且也取决于它和其它项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体、时、态、人称、级等。语法范畴内容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和每一类包含的基本类别,而且能够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第四节变换一、变换和句法同义二、变换和句法多义第五节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语法的结构类型:根据语法结构特点,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四类。汉语属于孤立语,主要特点是缺少词形变化,但是词序很严格,不能随便更动,除了词序,虚词也非常重要,常用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英语、俄语属于屈折语。第五章词义\n本章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基本词汇、词义的特点、词义的聚合。主要名词概念:词汇、基本词汇、词义、理性意义、附加色彩、同义词、反义词第一节词汇和词义一、基本词汇基本词:基本词汇是一种语言的词汇的核心部分,具有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的特点。基本词是词汇中的核心,构成语言的基础,是一种语言的词汇中最常用的那部分词。基本词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全民常用,即基本词的使用十分普遍,具有全民性,而且不分地域,不分阶层、阶级、男女老幼,全民普遍使用,这是所有基本词汇都具有的特点。第二,稳固性,基本词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基本词所代表的事物概念是稳定很少变化的。第三,能产性,基本词具有非常强的构成新词的能力,一些常用的基本词,往往能同别的成分一起构成数十、数百个词有些基本词汇不具备构词能力,如语气词、介词等虚词,但他们具有全民常用性,所以仍然是基本词。基本词的三个特点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它的普遍性、全民性特点,就必然要求基本词保持相对稳定性。基本词具备了全民性与稳定性特点,人们在构造新词时自然又把它作为首先材料,因为用人们熟悉的基本词来构成新词,更容易得到承认,推广开来。这样一来,基本词又具有了能产性特点;而基本词的能产性特征又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其全民性、稳定性特点。这样三个方面互相影响的结果,使得基本词在语汇系统中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二、词义的概括性词义就是一个词所代表的意义,它是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和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词义是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它不是反映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类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例如“苹果”这个词的意义,就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的色彩、形状、味道等的苹果的共同特征。词义的概括性特点具体表现在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三个方面。二、词义的类型词义可分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意义。理性意义是词义中体现人们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的那部分内容,词义来源于客观现实,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即使是像反映现实社会中并不存在的“地狱”、“鬼魂”、“玉帝”等词,其意义的产生也有客观基础,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一种歪曲的反映。词义中这种反映客观现实现象的部分就是理性意义。附加色彩是词义中词的理性意义以外的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主要分感情色彩意义和语体色彩意义,前者人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价态度,主要有褒义和贬义两个方面,例如“牺牲”表示褒义,“完蛋”表示贬义,“死亡”表示中性的意义,不分褒贬;语体色彩意义指词经常出现在特定的场合所形成的风格色彩,主要可分口语和书面语,比如“老婆”、“妻子”多用于口语,显得随意自然,“夫人”用于书面语,显得庄重文雅。理解词义,除了要掌握理性意义外,也要注意附加色彩意义,这样才能正确使用。第二节词义的聚合一、多义词一个词有多项意义,这些意义互有联系。多义词中最初产生的那项意义叫本义,在本义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意义叫派生义。多义词多项意义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有的义项使用比较多,在一个词中占中心地位,那么这项意义就是中心意义,或说主要意义。\n一个词在最初总是单义的,在使用中,与之有关的意义也用它来表达,它就变成了多义词。词义的派生是有现实基础的,派生义和派生它的那个意义所指的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有联系,于是就共用一个词表达,原来的词就派生出了新的意义。多义词的使用不影响意义的理解,因为在具体的句子中,由于上下文的限制,多义词就只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意义,其它的意义就排除在外了。如“他笑了”,“他笑我”。但使用不当可能造成歧义,如“箱子没有锁”。词义派生的途径是引申,可分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二、同义词同义词是几个意义相同或相近(基本相同)的一组词。同义词的意义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词义的所指范围有大小之分,程度上有轻重之别,如“事情-事故”、“批评-批评”。第二,附加色彩意义不同,或感情色彩不同,有褒贬之分,如“团结-勾结”、“成果-后果”;或者语体色彩不同,有书面语与口语的分别,如“父亲-爸爸”、“聊天-谈话”。第三,搭配功能不同,如“发扬”与“风格、作风”搭配,“发挥”与“作用、优势”搭配。一般掌握:单义词、反义词、义素、义场。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重点认识文字的作用、文字和书面语。主要名词概念:文字、拼音文字、意音文字、形声字、音位文字第一节文字和语言一、文字及其作用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它突破了有声语言的时间和空间局限性,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文字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二、文字与语言的关系文字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符号,它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这是文字的主要功能。文字具有字形、字音、字义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在所有文字体系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无论是拼音文字还是意音文字,都既有一定的形式,又有通过这种形式所记录的音和义,三者缺一不可。三、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汉字与汉语的特点是相适应的。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要形式,一个语素用一个音节表示,虽然一个音节不是固定地表示某个语素,还有许多同音语素,但语素的单音节形式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汉字也是记录音节的,一个字独立地表示一个音节(但与音节不是对应关系),也正好记录一个语素,与汉语语素的特点相适应。同时,由于汉字与语素基本上对应,而不固定地与某个音节挂钩,所以正好适应了汉语方言分歧的特点,使得汉字具有了超方言的特性。第二节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一、文字的起源文字起源于记事的图画,在此以前,古人曾经借助实物记事。原始文字和科学的文字体系。\n二、文字的发展1.从造字方法看,文字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三个阶段,从表意到表音是造字法发展的趋势。但无论是那种文字体系,都是记录语言的,包括语音和意义。不能认为拼音文字记录语音,表意文字记录意义。2.几种重要的字母:字母是拼音文字的最小书写单位。目前世界上表音文字所采用的字母体系多种多样,主要有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梵文字母等。3.注意几个概念:意音文字: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所创造的文字体系,字体结构中既有表示字义的成分,又有表示字音的成分。汉字就是现行文字中的一种比较典型的意音文字,如“鹅”,左边表音,右边表意,“松”,右边表意,左边表音。形声字:运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创造出来的汉字。如“湖”、“蝗”。拼音文字:用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节或音位的文字,文字体系比较简明,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的一个符号的读音。例如英文,用26个拉丁字母记录语言。音位文字:是表音文字的一种,它用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位,是文字体系中最简明、最方便的文字。例如法文、英文就是。第三节书面语一、口语和书面语1.口语和书面语及其特点:口语和书面语由于长期使用上的分工,形成了不同的特点。2.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比较严谨规范。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的变化要服从口语的变化发展。3.汉字与汉语的关系的特点对汉语书面语的影响。二、书面语的保守性及其改革:书面语与口语脱节的原因。第七章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本章重点认识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主要名词概念:渐变性、不平衡性、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第一节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一、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因1.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首要原因。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思维的工具,必须适应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因此必然要发生变化,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社会的分化、统一、接触直接影响语言。本问题有助于深入理解语言是社会现象。\n2.语言系统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与语言的发展二、语言发展的特点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关于这两个特点,要从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角度来认识深入认识。1.渐变性:渐变性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但语言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而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具有相对稳定性。2.不平衡性:第一,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其中词汇变化最快,语音和语法发展比较慢;第二,语言在不同的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也不一样,同一种语言现象,在有的地区变化,在有的地区不发生变化,有的地区是另一种变化,其结果是形成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第二节语言的分化一、社会方言二、地域方言1.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2.汉语的七大方言:汉语方言主要可分北方方言、无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七种,对各方言的基本情况要了解。一般掌握:一、语言分化的原因。二、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第八章语言的接触本章要注意语言成分的借用吸收和语言的融合。主要名词概念:借词、意译词、语言的融合、双语现象、洋泾浜、混合语第一节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借词:借词也叫做外来词,它的语音形式和意义都是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例如“芭蕾”、“吉它”、“沙发”、“卡片”、“卡车”、“卡通”、“巧克力”、“迪斯科”。借词不同于意译词和仿译词,它的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借词是外来词,意译词不是外来词。从结构看,语言符号是由声音和意义两个要素构成的,借词的音和义都借自外语,是外来词,意译词的构成材料和规则都是本民族的,只吸收了意义,没有吸收形式,故不是外来词。汉语借词主要有音译、音译加意译、半音译半意译等等。第二节语言的融合语言融合的过程:融合一般是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这主要是由说该语言的民族的经济和文化的优势条件决定的,政治上的优势(盏统治地位)不是决定因素。语言融合过程一般是,先出现双语现象,最后完成语言的统一。双语现象指不同民族的杂居地区,一个民族或其中的多数人能同时讲两种不同语言的现象。是两种语言斗争的相持阶段,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双语现象的发展有两种结果:如果两个民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中一个民族就会放弃自己的语言,完成语言的融合;如果两个民族向分离的方向发展,那么它们就继续各说自己的语言,语言各自独立,最后也不融合一般掌握: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语言融合的原因、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n第三节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洋泾浜和混合语的区别。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本章的学习有一定难度,重点注意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发展。(第一节、第二节不作考试的重点)主要名词概念:新词、词语替换、词义扩大、缩小、转移第一节语音的发展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语音演变的规律性。第二节语法的发展组合规则的发展、合规则的发展、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发展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二、词语的替换: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指称现实现象,而所指称现实现象并没有发生变化。产生词语替换现象的原因是:第一是社会的因素,“俸禄”变成“工资”;第二是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如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今天变成了双音节词,如“蝇-苍蝇”、“目-眼睛”、三、词义的演变词义的扩大:原来指一种对象,现在指称范围扩大了,如“江”、“河”,缩小:同扩大相反,原来指称范围大,现在指称范围小了,如meat,原泛指菜肴,现在专指肉类荤菜;转移:指称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不是范围大小,而是整个改变了,如英语book原指一种树木,现在指书,汉语“闻”原指耳朵听,现在变成了鼻子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