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语言学论文 5页

  • 60.50 KB
  • 2022-08-11 发布

心理语言学论文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篇连贯中词汇衔接的心理表征摘要语篇理解依赖于语篇连贯。衔接作为语篇连贯的重要内容,在语篇理解和信息加工系统中有其特定的制约和激发机制。因此,连贯的构建离不开衔接机制。词汇是衔接中最突出、最重要的形式。对连贯的研究应包含语篇词汇衔接的心理认知过程及特点。词汇衔接包括复现和搭配,复现是指一个词项以原词或同义词的方式在同一语篇中重复出现,语篇通过这些词汇的选择运用,实现语义心理衔接;词汇搭配主要指词与词之间在同一语境中同时出现的心理组合关系。其中推理和联想是语篇词汇衔接的两个重要策略。推理是在已知和未知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心理过程,它能使读者对语篇中已知和未知的信息形成心理模型,并通过已知信息推导出未知信息。联想通过人脑中的世界知识的连接构建语篇的词汇衔接。关键词连贯衔接词汇衔接推理联想引言心理语言学家通常认为,连贯是理解者的心理概念,而不是篇章中的概念。因此连贯并非是语篇的一个属性,而应是语篇的心理表征的一个属性。语篇连贯是构成语篇理解的基础。衔接作为语篇连贯的重要内容,不仅仅涉及语篇信息的长时表征,也包括与连贯有关的信息短时激活,在语篇理解和信息加工系统中有其特定的制约和激发机制。Hoey(2000)认为词汇是衔接中最突出、最重要的形式,占篇章衔接的40%。因此,连贯的构建离不开衔接机制,因而对连贯的研究不能仅局限于语篇本身,还应包含语篇词汇衔接的心理认知过程及特点。桂诗春(2005:409)在语篇理解过程中,涉及两个重要的心理语言学问题,即(1)一定的人在一定的时刻里用语码所传递的语篇包括一些什么信息内容;(2)这些内容的心理表征如何建立。连贯在第二个问题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语篇中的有些词汇能激活与它们有关的另一些词汇或信息。如理解者看到或听到“鱼竿”一词,他可能马上联想到“鱼”、“钓饵”、“鱼塘”、“渔翁”、“小溪”等词,而不管这些相关词汇在意义上是否与当前语境有关。这些相关词汇可能被激活,但并不一定被长期编码于语篇表征中。不少心理语言学家认为,尽管基于个别词汇的信息激活从本质上讲不构成衔接,但它们可以是衔接产生的重要因素。2.语篇衔接范畴2.1连贯与衔接连贯与衔接是语篇理解领域的两个基本的观念,也是语篇心理表征的重要属性。连贯的研究起步较早,随着现代语言学而产生(苗兴伟,2004)。一般认为,Halliday和Hasan(1976)的《英语中的衔接》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在国内关于连贯和衔接的研究起步较晚。胡壮麟(1994)的《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一书推动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而张德禄也从衔接力、衔接机制、衔接形式和意义等方面深入探讨了语篇的衔接功能,对于衔接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在语篇分析时,有必要区分连贯与衔接这两个概念(Hoey,2000;Hirst,1981;Halliday&Hasan,1985;胡壮麟,1994;张德禄,2001)。衔接通过语言的形式特征,即特定的语法结构和成分排列顺序等来组织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的,所以它是由比较具体和直接的形式表征来体现的(张德禄,2004)。连贯是意义表征领域的概念,它由情景语境决定,由形式(词汇、语法、语音)特征来体现。要使语篇连贯,必须具备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首先,语篇内部各个部分在意义上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是衔接的;第二,语篇必须适合情景语境,在语境中有适当的功能。前者要受后者的制约(张德禄,2006)。也就是说,语篇内部的衔接必须和具体语境结合起来才能确定语篇的连贯性。2.2语篇衔接范畴Halliday和Hasan在《英语中的衔接》(CohesioninEnglish\n)一书中,将语篇衔接分为5种成分,分别为替代、省略、指称、连接和词汇衔接。这五种成分中四种(省略、替代、指称和词汇衔接)可以形成同指(co-referenfiality)、同类(co-classification)、同延(co-extension)和有机关系四种关系。有机关系包括连接关系、相邻对、延续关系等(论衔接,张德禄)。其中替代和省略常出现在口语交际中,替代指用前面已经出现的同类非人称代词代替句中的某个成分;省略是指省去前面句中出现过的词语、短语和分句子。省略和替代都是同类关系,即依靠句中的替代和省略成分与前面句子出现的词语、短语和分句之间建立的关系来体现。例(2)中“one”替代例(1)中的“kettle”,表示语篇衔接中的替代关系;例(4)中的“do”后省略了“wanttogowithmetothestore”这一分句,表示衔接中的省略关系。替代(1)Didyoueverfindakettle?(2)Yes,Iborrowedonefrommyneighbor省略(3)Doyouwanttogowithmetothestore?(4)Yes,Ido.指称、连接和词汇衔接常用于英语写作(Stephen,P.&Lester,F.1981)。指称建立起来的是同指关系,指下面句中的解释依赖于前面句中出现的同一事物,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定冠词和比较级四类(见例(5)-(12))。例(6)、(8)、(10)和(12)的中斜体词的理解依赖于它们前句中的成分。人称代词(Pronominal)(5)Athome,myfatherishimself.(6)Herelaxesandactsinhisnormalmanner.指示代词(Demonstratives)(7)Wequestionwhytheytellustodothings.(8)Thisispartofgrowingup.定冠词(DefiniteArticle)(9)Humanshavemanyneeds,bothphysicalandintangible.(10)Itiseasytoseethephysicalneedssuchasfoodandshelter.比较级(Comparatives)(11)Theoldergenerationisoftenquicktocondemncollegestudentsforbeingcarefreeandirresponsible.(12)Butthosewhoremembertheirownyouthdosolessquickly.连接是一种有机关系,把两个句子或者比句子大的单位以一定的逻辑语义关系联系起来。Halliday和Hasan(1976)将连接分为5类,分别为增补词(additive)、转折词(adversative)、因果关系词(causal)、时间连词(temporal)、接续词(continuative)(见例(13)-例(23))。增补词(13)Noonewantstoberejected.(14)Andtopreventrejectionweoftenchangeourbehavior.转折词(15)Smallchildrenusuallychangetheirbehaviorbecausetheywantsomethingtheydon'thave.(16)Carol,however,changedherbehaviorbecauseshewantedtobecomepartofanewgroup.\n因果关系词(17)Today'ssocietysetsthestandards.(18)Thepeoplemoreorlessfollowit.(19)Consequently,thereexiststherightbehaviorforthespecificsituationathand.时间连词(20)Afriendofminewenttoanout-of-statecollege.(21)Beforesheleft,sheexpressedherfeelingsaboutplayingrolestowinnewfriends.接续词(22)Differentsocialsituationscallfordifferentbehaviors.(23)Thisissomethingwealllearnaschildrenandwe,ofcourse,alsolearnwhichbehaviorsarerightforwhichsituations.3.词汇衔接心理机制词汇衔接不同于指称和连接,是由语篇中出现的词汇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的同指、同类和同延关系,是由具有同义、反义、上下义关系、搭配关系的词汇体现(张德禄,2001)。词汇衔接包括复现和搭配,复现是指一个词项以原词或同义词的方式在同一语篇中重复出现,语篇通过这些词汇的选择运用,实现语义衔接;词汇搭配主要指词与词之间在同一语境中同时出现的组合关系(侯家旭,2000)。3.1复现(reiteration)复现不仅仅是词汇在句中的重复(repetition),还包括同义词(synonym)、近义词(near-synonymitem)、上义下义词(superordinateitem)和广义词(generalitem)。词汇复现一般容易辨认,如例(25)和例(26)中“asent”和“climb”这组近义词;例(28)中的“professionalathletes”和例(27)中的“professionaltennisplayer”形成上下义关系;例(28)中的“thing”是个广义词;在例(27)和(28)中“attention”的重复。(24)TheascentuptheEmmonsGlacieronMt.Rainierislongbutrelativelyeasy.(25)TheonlyusualproblemintheclimbisfindingaroutethroughthenumerouscrevassesaboveSteamboatProw.(26)Inlateseasonabergschrundmaydevelopatthe13,000-footlevel,whichiscustomarilybypassedtotheright.(27)Someprofessionaltennisplayers,forexample,grandstand,usingobscenegesturesandlanguagetocallattentiontothemselves.(28)Otherprofessionalathletesdosimilarthings,suchasspikingafootballintheendzone,toattractattention.3.2搭配(collocation)Hoey(2000)认为词汇搭配是通过文本中经常出现的词项间的组合形成的。相比较词汇复现,词汇搭配需要考察词与词在心理语境中的组合关系,因此更难研究。Morris和Hirst将词汇搭配分为系统化的语义关系(systematicsemantic)和非系统化的语义关系(unsystematicsemantic)。其中系统化的语义关系包括数量、颜色、部分和整体等关系;而非系统化的语义关系更多基于具体的语境,如例(29)和(30)中“campingtrip,householdchores,woodforafire,tent,waterfromacreek”就是基于“camp”这个语境而共同在句中出现的。词汇搭配通过词汇共现(co-occurrence)来决定词在语篇中的组合关系。词汇共现是指词汇共同出现的倾向性,包括反义关系(autonym)、互补关系(complementarity)、数量序列关系(number–orderseries)和部分整体关系(part-whole\n)(Morris&Hirst,1981)。例(29)和(30)为系统化的语义关系,其中“green”和“red”同属于“color”这个系统;例(31)和(32)属于非系统化的语义关系,两句中的词汇并不同属于某个系统。它们之间的衔接直接依赖与“campingtrip”的关联词。例(30)中“campingtrip”的关联词有“woodforafire,tent,waterfromacreek”。(29)Marylikegreenapples.(30)Shedoesnotlikeredones.(31)Onacampingtripwiththeirparents,teenagerswillinglydothehouseholdchoresthattheyresistathome.(32)Theygatherwoodforafire,helpputupthetent,andcarrywaterfromacreek.4.建立语篇词汇衔接的策略语篇理解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它需要识辨词语、对句子结构进行语法分析、提取句子的意义、对语篇信息进行表征等(贾志高,2002)。在整个理解过程中,对整个篇章构成成功理解的关键的还是识别语篇各部分之间的衔接关系,以及语篇和理解者的世界知识之间的关系(桂诗春,2005)。这些关系的确立使语篇中的事件、事实、思想联结在一起,从而使整个语篇以连贯的结构,而不是以零散的、杂乱无章的信息集合存储在记忆中。这种对语篇信息的心理表征也构成了随后对存储在记忆中的语篇信息进行回忆、重述或提取的基础,同时也构成理解的基础。4.1推理推理是语篇结构的内在特征,恢复语篇连贯的能力不限于懂得怎样在明示命题之间建立联系,它还要求能发现在什么时候作出推理(桂诗春,2005:428)。推理是在已知和未知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心理过程,它能使读者对语篇中已知和未知的信息形成心理模型,并通过已知信息推导出未知信息。这里的已知信息包括两层意义:1)目标句中的已知信息能和语篇中另一个句子的先行词直接匹配,即已知信息曾显性;2)语篇中没有明确的先行词能和目标句中的已知信息匹配,已知信息曾隐性。对于第一类,在语篇理解中只要寻找目标句中的信息,并将其与具体的先行词匹配就可。在词汇衔接中,已知信息和先行词的匹配往往通过重复、同义词、近义词、上义下义词、广义词等词汇复现的手段表现出来。(33)Wegotseveralbottlesofmilkoutoftherefrigerator.(34)Themilkwascold.在上述例句中,我们首先区分已知和未知信息。这里定冠词“the”说明“themilk”是已知的,而“cold”是未知的。于是我们在语境中寻找“milk”,最后把牛奶是冷的信息和前面放冰箱的信息结合在一起,这里例句中通过“milk”的重复的词汇衔接手段,连接已知和未知信息。对于第二类,当已知信息没有直接的先行词时,我们仍可以用搭桥推理的方式将其连接在一起。(35)LastEasterFrankwenttoalotofparties.(36)ThisEasterhegotverydrunkagain.例句中虽然有“Easter”的重复,但在句中并没有指称关系。例(36)中的“again”说明“Frank”在上个复活节也一定喝得酩酊大醉。4.2联想心理语言学理论认为,语篇中的各个句子是通过各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手段组合起来的,语言手段包括局部的连接手段(即cohesivedevices)和整体的连贯,而非语言手段则主要依赖于人脑中的世界知识的连接作用。\n联系和推理的不同之处在于,所有的推理有一个隐含的假定,即目标句中有一部分是和上面有联系的,存在着已知信息。而联系不直接依赖语篇中的已知信息,它需要读者对世界知识的理解。(37)Janewentwalkingatnight.(38)Theparkwasverybeautiful.例(37)和(38)之间缺乏指称关系,这时就需要听话人联想出比较合理的回指关系,比如我们必须假设“Jane”散步的地方是一个美丽的公园,而我们的联想所依据的主要是世界知识,具体到例(37),该世界知识便是“公园是最常见的散步场所”。倘若例(38)改作“Theflowerwasbeautiful”,我们便很难推断这两句之间的连接关系了。5.小结语篇理解依赖于语篇连贯。衔接作为语篇连贯的重要内容,不仅仅涉及语篇信息的长时表征,也包括与连贯有关的信息短时激活,在语篇理解和信息加工系统中有其特定的制约和激发机制。其中词汇是衔接中最突出、最重要的形式。因此,连贯的构建离不开衔接机制。对连贯的研究不能仅局限于语篇本身,还应包含语篇词汇衔接的心理认知过程及特点。衔接作为语篇心理表征的重要属性,包括替代、省略、指称、连接和词汇衔接。其中替代、省略、指称和连接属于语法衔接范畴;词汇衔接不同于语法衔接,是由语篇中出现的词汇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的同指、同类和同延关系,是由具有同义、反义、上下义关系、搭配关系的词汇体现。词汇衔接包括复现和搭配,复现是指一个词项以原词或同义词的方式在同一语篇中重复出现,语篇通过这些词汇的选择运用,实现语义心理衔接;词汇搭配主要指词与词之间在同一语境中同时出现的心理组合关系。语篇理解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它需要识辨词语以及对语篇信息进行表征等。其中推理和联想是语篇词汇衔接的两个重要策略。推理是在已知和未知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心理过程,它能使读者对语篇中已知和未知的信息形成心理模型,并通过已知信息推导出未知信息。联想通过人脑中的世界知识的连接构建语篇的词汇衔接。联系和推理的不同之处在于,所有的推理有一个隐含的假定,即目标句中有一部分是和上面有联系的。而联系不直接依赖语篇中的已知信息,它需要读者对世界知识的理解。参考文献桂诗春.2005.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贾志高.200.推导在语篇理解中的连贯构建功能[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6).侯家旭.2000.论语篇连贯中的词汇衔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3).胡壮麟.1994.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苗兴伟.2004.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应用评介[J].外语与外语教学,(2).张德禄.1999.语篇连贯研究纵横谈[J].外国语,(6).张德禄.2004.语篇衔接研究的纬度[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6).张德禄.2001.论衔接[J].外国语,(2).张德禄.2006.情景语境与语篇的衔接与连贯[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1).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in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Halliday,M.A.K.&Hasan,R.1985.Language,ContextandText[M].Victoria:DeakinUniversityPress.Hoey,M.2000.PatternsofLexisinText[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Morris,J.&Hirst,G.1981.LexicalCohesionComputedbyThesauralRelationsasanIndicatoroftheStructureoftheText[OL].http://www.aclweb.org/anthology/J/J91/J91-1002.pdf(accessed02/06/200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