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50 KB
- 2022-08-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母语负迁移对汉英翻译的影响及解决办法廖银玲(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11113021066)摘要: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占据重要位置。迁移有正负之分,正迁移是指母语与目标语结构相同或相似,对目标语的学习有促进作用;负迁移则是指母语与目标语结构不同,对目标语的学习产生干扰。翻译涉及双语信息转换的过程,尤其会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母语负迁移在汉英翻译中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探讨克服此现象的对策。关键词:负迁移;翻译;表现形式;原因;对策Abstract:Languagetransferhasbeenacentralissue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Itiswidelyacceptedthatlanguagetransfercanbemainlyclassifiedaspositivetransferandnegativetransfer.Positivetransferisthefacilitationofthefirstlanguagethroughitssimilaritieswiththetargetlanguage;whilenegativetransferisthenegativeinfluenceofthefirstlanguage,resultingfromthedissimilaritiesbetweenthefirstlanguageandthetargetlanguage.Asaprocessinvolvingtheshiftofbilingualinformation,translationisparticularlyconstrainedbythenegativetransferofthefirstlanguage.ThisstudyisanefforttoexplorethemanifestationandcausesofnegativetransferinChinese-Englishtranslation,andthenprovidesomesolutions.Keywords:negativetransfer;translation;manifestation;causes;solutions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英语作为运用最广泛的语言。作为人类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英语.可是往往事倍功半。造成这种现象的有各方面的因素.母语负迁移便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1、定义及相关理论背景\n迁移作为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已有的知识被运用到新知识的环境中的过程。根据RodEllis[1]的观点,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已经存在的语言(母语)知识影响二语(外语)的习得和发展的现象。从结果看,母语迁移可分为两种[2],即正迁移(Positive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前者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而后者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如果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使用了母语的知识,并且没有出现错误,这就是正迁移,反之就是负迁移[6]。(1)、行为主义理论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始,语言学习和教学受行为主义理论控制达二三十年之久。该派理论家沿用Skinner等心理学家的学习理论,把语言学习看作是目的语习惯形成的过程,是对语言刺激的自动反应。该理论把学习的主要障碍归咎于母语干扰即当母语与目的语结构不同、旧的语言习惯妨碍新的语言习惯的形成时,母语干扰便会发生。此时,学习者需要先“化解”,即淡化旧习惯,然后才能学习新习惯。母语作用的方式决定于它与目的语形式之间的异同性:当二者相同时,母语将通过正迁移促进二语学习;而当二者相异时,学习困难将会产生,母语形式的负迁移会导致学习者错误的发生。这些错误或“不良习惯”将阻止正确的目的语习惯的形成,妨碍习得。(2)、对比分析假设受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Lado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拉多有一句名言,常为人引用:“与学习者的母语相似的语言成分易学,不同的难学。”拉多的观点后来被人称为对比分析假设。对比分析的心理学基础是转移理论。母语习惯会向外语学习转移,母语习惯若有助于养成外语习惯,那么母语对外语学习的促进作用被称为正向转移(positivetransfer)。相反如果阻碍了外语学习,人们称这种阻碍现象为负向转移(negativetransfer),我们称为负迁移,更通俗的说法是干扰(interference)。对比分析假设的核心是,外语学习的主要障碍来自母语的干扰,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结构的异同,我们可以预测外语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和难点。(3)、中介语理论\n中介语(interlanguage)一词最早由Selinker(1972)提出的,他认为中介语存在于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nativelanguage)和目的语(targetlanguage)之间的语言体系。中介语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依据中介语理论(interlanguage),中式英语的深层处潜藏着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一种学习策略,我们称之为母语迁移策略(strategytransfer),即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利用由经验积累和储存组成的认知结构(已掌握的本族语nativelanguage)语言体系和已获得的有限的不完整的目的语(targetlanguage)知识和经验,去理解和表达新的语言现象。当母语规则与目的语规则相同时,通常发生语际正迁移,学习者多利用母语知识说出正确的母语语句;当母语规则与目的语规则之间出现差异时,则出现语际负迁移(干扰),导致中式英语这种病态语言。2、汉英翻译中母语负迁移的表现翻译作为学习外语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是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而且涉及到两种不同语言中两种文化的沟通。如果语言学习者不了解目的语的习惯,不遵循目的语的规则,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当遇到与母语相悖的情况时,就只会采用母语的规则,套用母语的习惯,削足适履,产生负迁移,造成翻译表达的不准确,甚至混淆和误解,从而无法按照“传神、化境”的原则,再现原文的风貌。母语负迁移对汉英翻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词汇方面的负迁移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是做好翻译工作的基础,而对原文中词汇的恰当翻译是做好翻译工作的重点,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词汇误解的现象,表现为学习者往往用母语词汇去一一对应目的语中的词汇.事实上,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确有一些可以直接对译成目的语的词汇,包括简单的词、短语和习语等,它们的意义比较容易理解和把握,在目的语中有比较明显的对应词汇。这种直译不影响原文的意义和风格,是词汇翻译中最简单的一种.如:她年轻貌美—Sheisyoungandbeautiful,像鸟儿一样欢乐—ashappyasabird\n等。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所谓的英汉对应词往往不包括所有的对应词义,也就是说,有些词带有深厚的社会文化、风土习俗的色彩,或者某些新的词语在对方语言中找不到现成的对应词,词义的模糊现象和词义的不完全对应通常会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原信息误解,词的概念不同或所指范围大小不等就会造成负迁移.例如汉语中的“阴阳”、“火锅”等,都找不到确切的英语对应词.有的语言学习者在遇到此类词时,往往根据自己的母语习惯用一个近义词或使用几个词来表达,还有人把我们的一句口头禅“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根据母语习惯翻译成“Goodgoodstudy,daydayup",“马马虎虎”译成“Horsehorsetigertiger”等等,这些完全是Chinglish。再如把“下大雨”译成“havebigrain”、看电影、看朋友、看病、看书中的“看”全部用“see”来表示等等,都是母语负迁移的表现.(2)、句法方面的负迁移英汉句子大都是主语+谓语+宾语的基本结构,但是在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形成上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英汉句子结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所谓“形合”就是主要靠语法手段,所谓“意合”主要靠句子内部逻缉联系。因此,英语结构紧凑严密,汉语结构简洁明快.难怪有人把英语句子比做一申珍珠、一树荔枝,而汉语却象一盘大小各异的珍珠,闪闪发光、璀璨夺目。了解了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在翻译时就应按各自的句法特点,重新排列组合,遵循其规律。必要时还要突破原文的形式,改变句子的整个结构,只有这样才符合不同民族的文化接受心理。反之,则会出现汉译“欧化”或英译“汉化”的句子。例如:有许多人参加了这个会议。译文:Thereweremanypeopleattendedthismeeting.译文出现这样的错误,就是因为语言学习者受到汉语语序以及寻找对应词的影响,只是简单地套用汉语语法规则,忽视了两种语言在语序排列及句法结构上的差异。正确的译文应该是:Therearemanypeoplewhoattendedthismeeting.(3)、篇章结构方面的负迁移\n充分地把握原文是翻译的前提,有效地落实译文是翻译的关键,因此在翻译之前必须充分地把握原文,不仅要把握句词的意思,而且要把握篇章的意旨。英汉两种语言的篇章结构大体相同,都是由段落组成。段落的结构相对完整,具备一个中心意义,段落中的句子或句群都是为表达中心意义服务的。虽然汉英两种语言对段落的要求是一致的,但实现的手段却不尽相同,所以在英译时应适当加以调整,使得整个段落结构更完整,句与句之间更加紧密结合,从而符合目的语的习惯.反之,则会发生负迁移.如下面这段文章: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去看一位朋友。走上一段阴暗的仄仄的楼梯,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她不在家,窗前桌子上留着一张纸条,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等着她。(冰心:《小桔灯》)译:OntheEveofChineseNewYear'sDay,Iwenttovisitafriend.Climbingaflightofdark,narrowstairs,Iwentintoaroomwithatableandseveralbamboostoolsandatelephonehungonthewall.Theroomwheremyfriendlivedwasseparatedbyamereclothcurtain.Shehadgoneout,leavinganoteonthedeskbythewindowsayingthatshehadsuddenlysomethingurgenttodoandwantedmetowaitforhertocomeback.译文的失误之处主要就是因为一味地采用母语的翻译习惯,一句一句地逐译,句子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因此,第二、三句可改译为:Aflightofdark,narrowstairsledtoaroomwhereatableandseveralbamboostoolsstoodandatelephonehungonthewall.Beyondthisroom,separatedbyamereclothcurtain,wastheroomwheremyfriendlived.此译文的第三句用了倒装,使“wheremyfriendlived”与下文“Shehadgoneout...”相连,调整了句子结构,以实现连贯。3、汉英翻译中母语负迁移产生的原因(1)、中西语言特征方面的差异在词汇层面,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在文化、历史、地理、习俗、语言逻辑思维、语言结构表达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这就意味着汉语词汇不能一一在英语里找到绝对的对等词。例如:“红”对应的英文是“red”,但以下这些词得根据汉语中的不同意思做相应的处理,红自喜事(weddingsandfunerals),红榜(Honorroll),红包(Redpaperbagofreward),红尘(Theworldofmortals)。\n在句法层面,英语是形合语言,有时态、语态、人称、数等多种形态变化,注重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而汉语是意合语言,没有时态、人称、数等的形态变化,主要靠语序和实词来表达含义,句子结构松散、不严谨。“我吃了晚饭后,出去散步”应该译成“IwentoutforawalkafterIhadmydinner”。如果忽略时间的先后顺序直译成,“AfterIhadmydinner,1wentoutforawalk。”就会造成句序的负迁移。译者调整了句子结构,实现了段落中旬与句之间的衔接连贯。在语篇层面,英汉两种语言的篇章结构大体相同,都是由段落组成。段落的结构相对完整,具备一个中心意义,段落中的句子或句群都是为表达中心意义服务的。虽然汉英两种语言对段蓬的要求是一致的,但实现的手段却不尽相同。英语文章主要通过各种衔接手段使之有序、清晰。汉语虽然也使用关联词语、过渡句或过渡段等使文章前后衔接,但是不像英语有那么多衔接手段。(2)、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翻译作为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转换的活动,本质上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还是一种思维活动。因此在翻译活动中有必要对比源语与目的语的民族思维形态的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揭示其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从而减少或避免由于对思维模式的转换缺乏重视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在词汇上,汉语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而英式思维是概括的抽象的。汉语较少使用表达抽象概念的名词,而较多地使用具有实指意义的具体名词,如“望梅止渴”中的“梅”与“渴”,又如“八个人吃一桌”;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如“桃李满天下”,正确的英语表达是“one’spupilsordisciples”,而很多学生错误表达为“peachesandplumsallovertheworld”。在句法上,汉语常用人称作主语,当人称不言自明时,就用“有人”,“人们”,“大家”等泛指人称或省略主语的无主句;而英语物称倾向比较普遍,常使用不主动发出动作的词或无生命名词充当主语。如:a.我肚子很饿了Mystomachclamorsforfood.b.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Agoodideaoccurredtohim.而中国学生写作时由于汉语思维的影响,没有考虑英汉思维上的差异,往往首先会想到这样的英语表达。如:\nc.I’mveryhungry。d.Hesuddenlythoughtofagoodidea。(3)、中西文化差异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对不同民族语言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制约作用,同时,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又要由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表达在英汉这两种不同的语言中,由于英汉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生活习俗和社会文化理念的差异,对词汇赋予的文化伴随意义往往不一样。在英汉词汇中关于“牛”、“马”的文化伴随意义的不同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牛”在悠久的中国农业历史中一直作为主要农耕工具,因此,汉民族赋予“牛”许多文化伴随意义。健壮、力大、任劳任怨等。在英语里“马”被赋予了类似子汉语中“牛”的文化伴随意义,产生了“asstrongasahorse(健壮如牛),awillinghorse(老黄牛)”等一系列的表达。可是中国学生对类似如“牛”、“马”的词语文化伴随意义不了解,在进行翻译时仍套用汉语的文化规约,写出“Heisasstrongasabull”的句子。4、克服汉英翻译中母语负迁移的对策了解了汉英翻译中母语负迁移产生的原因,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就应该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来避免负迁移的发生。笔者认为主要可采用以下策略:(1)、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翻译是一种艺术和创造性的劳动。只有掌握了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比如英译汉中的增词法、减字法、转换法、切分法(定语从句、长句等)以及正反、反正表达法等,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因此,翻译学习者要针对各项翻译技巧,做适当的翻译练习。在实践中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2)、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母语和外语水平。正确地理解原文,熟练地运用母语是保证翻译质量的一个基本条件。例如“别班门弄斧”,如译成“Don’tteachLuBantouseaxe”,让外国人读起来就会觉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如译为“Don’tteachfishtoswim”,外国人读起来则会一目了然我们要表达的意思。所以,如果译者的英语和汉语缺乏素养,翻译质量则得不到基本的保证。\n(3)、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我们要对有关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科学、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有应有较多的了解。只有对母语和目标语涉及的内容了解得愈多,知识愈丰富,我们对文章的理解也就越深刻,译文的表达也就越确切、越完美。结语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母语的负迁移对英汉翻译带来的影响。翻译学习者如果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并把文化习俗、意识形态、思维方法和生活习惯与语言习得机制有效结合起来,就能逐步减少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逐步提高翻译水平。参考文献:[1]Ellis,R.TheStudyof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sEducationPress,1997.[2]Gass,S.&Selinker,L.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AnIntroductoryCourse[M].NewJersey: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2001.[3]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4]陈小曼。大学英语翻译实践中的母语负迁移与对策。江西: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10。[5]唐振华。论汉译英文的文化负迁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6]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7]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