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言学xiu 3页

  • 42.00 KB
  • 2022-08-11 发布

现代语言学xiu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索绪尔:瑞士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被后人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其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基本语言学思想,对二十世纪的现代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由于他研究视角和方法论所具有的一般性和深刻性,书中的思想成为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流派结构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索绪尔把复杂的语言现象分为语言、言语和言语行为三个层面。语言是言语行为的社会部分,是个人被动地从社会接受而储存于头脑中的系统;它存在于个人意志之外,是社会每个成员共同具有的社会心理现象。言语是言语行为的个人部分,是个人对语言系统的运用。语言和言语紧密相连,互为前提。个人要说话使人理解,必须用语言,同时语言的存在又必须体现在言语当中,而且,使语言发生变化的也是言语。所以,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但“这并不妨碍它们是两种绝对不同的东西”。索绪尔认为,应该将语言学和言语学分别研究;为了强调语言的同质性和系统性,索绪尔还提出了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的区分,一切跟语言的机构、系统有直接关系的要素都属于内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布拉格学派一度成为影响语言学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源头。实践了共时语言学的研究,对语言学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待语言。布拉格学派形成的诸多观点中,有三点至关重要:第一,对语言的共时研究得到全面的、可控制的语言材料以供参考而被充分强调。第二,布拉格学派强调语言的系统性这一本质属性。第三,布拉格学派把语言看做一种“功能”,他们认为语言是一种由某一语言社团使用的、用来完成一系列人物的工具。布拉格学派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其音位学说以及对语音学和音位的区别。音位是关于语音的抽象对照区别性功能的总和,只有在区别意义的时候才是音位。音位有三个特征:(1)有区别性;(2)是最小的语音单位;(3)只能通过区别特征来确定。特鲁别茨科伊对语音特征分类时提出三个标准:(1)它们与整个具有对立性质的系统之间的关系;(2)对立成分之间的关系;(3)区别力的大小。交际动力(CD)费尔巴斯提出,指语言信息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动态的交际特征;费尔巴斯认为语言信息能够,“向前推进交际”,所以交际动力的大小是语言成分所起的作用或对交际影响的程度。马林诺夫斯基的理论。最重要的就是有关语言功能的理论。按照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话语的意义并不来自于构成话语的词的意义,而是来自于其所发生的语境之间的关系。其主张主要基于两种判断:第一,原始社团因为没有书面语言,所以语言只有一种用途。第二,一切社会中儿童都是以这种方式学会语言的。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在儿童看来,一个名称对它代表的人或物具有某种魔力。儿童凭借声音而行动,周围的人对他的声音做出反应,所以这些声音的意义就等于外界的反应,即人的活动。马林诺夫斯基区分了三种语言环境:(1)言语与当时的身体活动有直接关系的环境。(2)叙述环境(3)言语仅仅被用来填补空白的环境——寒暄交谈。他在1935年发表《珊瑚园及其魔力》提出两个新观点:第一,他规定了语言学的研究素材,认为孤立的词不过是臆造的语言事实,不过是高级语言分析过程的产物。第二,如果一个语音用于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则不能称之为一个词,而应该认为是两个词使用了同样的声音或是同音词。伦敦学派也被称为系统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创始人弗斯使语言学在英国完全成为一门公认的科学,并1944年成为英国第一位语言学教授。弗斯受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影响。继而又影响他的学生韩礼德,他们三人都强调“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的重要性。弗斯的语言学理论。吸收索绪尔和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继承了他们的传统;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理论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马林诺夫斯基的影响下,弗斯把语言看作社会过程,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方式之一,而并非仅仅是一套约定俗成的符号和信号。他认为,为了生存,人类必须学习,而学习语言是一种参与社会生活的手段。语言本身是做事的手段,也是使他人做事的手段;还是一种行为手段,也是一种生活手段。韩礼德在伦敦学派语言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和创立的系统功能语法,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语言学理论之一。系统功能语法从社会学角度出发,重视语言功能,它的影响延伸到与语言相关的各个领域,如语言教学、语篇分析、文体学、机器翻译等。系统功能语包括两个方面: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系统语法是指将语言看做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n又称意义潜势,而语言使用者使用语言表达意义,被看做从该系统网络中进行各种有意义的选择的过程。功能语法试图揭示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一种手段。、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即语言需要完成的功能决定了语言的系统和形式。韩礼德认为语言的这些功能与分析文本密切相关,所以他把功能语法定义为一种“自然”语法,意思是在这种语法里所有现象可以得到解释。系统功能语法建立在两个事实基础上:(1)语言使用者在语言的系统网络中做出选择,并试图在社会交往中实现不同的语义功能。(2)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韩礼德的语言观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把语言看做“社会符号”,这一理论框架包括几个重要概念:功能、系统、层次和语境。韩礼德认为在语言学研究的众多方法中有两种,一种是从外部(即社会文化的支配与影响)出发来研究语言;另一种是从内部(即心理认知的机制和运作方式)发出来研究。韩礼德选择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语言,他反对乔姆斯基的(或者说是索绪尔的)观点,即认为语言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通过对儿童语言发展的观察和研究,韩礼德区分了语言的不同功能1、工具功能:是幼儿用语言来满足其物质需要,获取物品和服务的功能。2、控制功能:是幼儿语言控制他人行为的功能。3、互动功能:是幼儿用语言与周围的人,特别是其父母以及别的队他重要的人进行交际的功能。4、个人功能:是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兴趣、好恶等的功能。5、启发功能:是幼儿用语言搜索周围的环境、认识世界的功能。6、想象功能:是幼儿用语言来创造自己的环境的功能。7、告知功能:是幼儿用语言向别人提供信息的功能。转换生成语言学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语言学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理论,猛烈地冲击了当时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这一理论的创始人是乔姆斯基。作为一位研究希伯来语的学者,乔姆斯基发现结构主义只按分布和替换原则对结构成分进行分类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他试图开拓一条心的道路,从1957年标志着“乔姆斯基革命”的《句法结构》开始,逐步建立了著名的转换生成语法。天赋假设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某种天赋,儿童天生就具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叫做“语言获得机制”。这是一种独特的天赋才能。他们不仅有一般的倾向和潜力,而且有着关于世界本质的知识,尤其是关于语言本质的知识。乔姆斯基的天赋假设是建立在他对一些重要现象的观察之上的,而这些现象绝不可能用其他方式做出正确的解释。第一,儿童学习母语非常迅速却费力甚少。第二,如果语言不是天生的,那就还有一些事实令人感到疑惑。第三,儿童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有限的、通常不大标准的话语掌握了语言完整的语法知识。天赋假设的内容是:人类大脑语言方面的初始结构,使得儿童仅仅通过来自其家人或朋友的极少量的讲授就可以获得复杂的语言能力。但这还不完全。乔姆斯基提出LAD可能包含三个要素:进行假设的机制、语言普遍性特征、评价程序。转换分析哈里斯的转换分析跟以后他的学生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中的“转换”虽然用的是同一个术语,但实际内容并不一样。哈里斯的转换是表层结构之江的转换,而乔姆斯基的转换是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之间的转换。格语法是美国语言学家菲尔墨在60代中期提出来的着重探讨句法结构与语义之间关系的一种语法理论和语义学理论。格的概念菲尔墨认为,语言中存在着隐性范畴,语言中的语法现象并不都以显性的形态表现出来。语言底层存在的关系,大部分是隐性的,但都是能够凭经验觉察到的。句法结构应该是格所决定的中心,而且隐含范畴更加重要。“格”用来定义普遍隐含的“句法关系”,“格形式”用来定义“在具体语言中对格关系的表达”历史比较语言学:是把各种语言放在一起共时比较或把同一种语言的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比较,找出其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对应关系和异同学科。历史比较语言学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是历史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利用它一方面可以研究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找出其共同母语,或明白语言自身的特点,对语言教学起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找出语言发展、变化的轨迹和导致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因。能指同时既是意义又是形式。在形式方面它是空洞的,在意义方面它又是充实的。因为空洞,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有偶然性,是约定俗成的;所谓充实,是说它提供一种阅读方式和感觉方面的现实。例如:当我们识字时,它在我们的认识中一直是充实的;因为在我们认识它之前,所指已经把意义延置到能指上,或者说外延的关系已经确立。如照片,通过把所指的外在形象延置到相纸上,这张照片与被摄者的基本关系确立。在这个层次,能指本身的价值首先是具备足够的合理性;其次,它提供了知识、记忆,还有事实、理念、相对秩序等。历史语言学,亦称越时语言学或历时语言学、演化语言学,是由弗迪南·德·索绪尔\n创立的一门研究语言变化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所经历的种种变化,采用正视法(以文献考证为基础按时间顺序来叙述一种语言的历史)和回顾法(通过比较来重建一种语言)来研究问题。它所关注的主要是如下四个课题:1、对被观察到的特定语言的变化进行描述和解释。2、对话语共同体的历史进行描述。3、重构语言群的史前史,并确定她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将她们按亲疏远近归派到相应的语系、语族和语支中。4、阐述有关语言变化的成因及方式的普遍原理。共时语言学又称静态语言学,是由索绪尔创立的一门语言学,为用交叉方法,区别两种语言或语音是否相同,或同语言两种词是否完全相同。此学科的特色,在于坚持在两同阶段语言中,要独立分析,以解决或了解两语言间的同性与差别问题。该学科于20世纪启蒙,其研究遍及各主要语言,主要学派有,描写语言学派,转换生成学派,层次语言学派等等。并为美国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流派”和“行为主义”的产生完成了理论的铺垫。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的分开,标志著语言学从从印欧语系的比较声韵学走进结构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