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0 KB
- 2022-08-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网络流行语语音变异分析—基于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于靖(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无锡050201)摘要:随着网络E时代逐步深入人心,网民这一群体随之诞生。大多数人在网络上的交流日益增多,网络语言也就传播开来。然而,在网络语言中,网络流行语活跃地存在着,它们以语音、语义和语法的变体得以流传,在众多变体中本文主要以语音变异为主,通过对变异类型进行分类,探讨其存在的认知社会理据,寻找网络流行语语音变异的社会意义建构。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语音变异,社会认知,意义建构英文题目:TheAnalysisofPronunciationVariationAmongNetworkCatchwords—basedonCognitiveSociolinguisticsYuJing(SchoolofForeignLanguages,JiangNanUniversity,WuXi050201)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NetworkEra,thegroupofnetizeniscreated.Asmoreandmorepeoplechoosetocommunicateontheinternet,cyberlanguageistobefastspread.Meanwhile,thenetworkcatchwordsplayamuchmoreimportantroleamongthenetworklanguages,whichexistwiththevariationsofpronunciation,semanticsandgrammar.Thestudyfocusesonthepronunciationvariation,aimingtocategorizethevariationsandseekforthereasonsandsocialmeaningconstructionfromtheperspectiveofcognitivesociolinguistics.Keywords:networkcatchwords;pronunciationvariation;cognitivesociolinguistics;meaningconstruction1.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主要是指利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同时,社会语言学还强调社会这一因素存在于语言研究的各个层面。语言变体可以揭示许多社会因素包括:背景、阶级、区域、年龄、性别、国籍等。社会语言变异是社会意义蕴涵于语言的一个核心手段(Eckert..\n.2004:51)。在社会语言学研究当中,语音变异经历了三个高潮:(Eckert2002:4)第一个高潮着重描写地区方言中各种语音变项在不同社会经济阶层的分布和标准变体在语言社团中的作用;第二个高潮中,人种学的研究倾向使社会语言变异研究的关注点从人口学范畴转移到以文化来确定的区域范畴,关注语音变项(尤其是产生社会意义的变项)同说话人社会地位的关系;第三个高潮产生了社会语言变异研究的新视角,即作为具有社会意义的言语特征群的言语风格(Podesva2008:1)关注点是使用者个体或群体角色。本文主要是关注第三个高潮研究的内容,探究网络使用群体的语音变异特征及其背后的社会因素和意义建构。1.认知社会语言学众所周知,认知语言学是基于用法的理论,谈及用法就不得不与社会因素结合在一起,因此20世纪90年代末许多语言学家呼吁把基于用法的认知语言学同社会语言学结合起来,这就形成了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成为认知社会语言学。2007年,在波兰克拉科尔召开的第十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上,认知社会语言学被确定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认知社会语言学宏观上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语言及语言政策的文化模式研究、社会政治和社会经济体制的意识形态研究、语言变异和言语变异研究,同时被应用到同一语言、语言类型和语言变体研究中去。微观上,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认知的社会文化制约性,关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的语言变异,并在该文化认知模式即文化认知中寻求变异的理据。诸多认知社会语言学家例如DirkGeeraerts,FarzadSharifian,ReneDirven,Hans-GeorgWolf,StefanGrondelaers,GitteKristiansen等把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如原型理论、认知语法、构式语法、理想认知模型、概念隐喻及转喻应用到语言变异研究中去发展了Lakoff&Johnson和Langacker等人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其中,Kristiansen(2008)以Langacker(1987)认知语法的象征单位模型为基础,进一步将象征单位中语音空间同社会方言变异结合起来,通过音位变体同方言范畴、社会范畴间的转喻模式扩展了语音空间象征的语义空间,创立了音位变体对社会意义的构建模式。2.网络语言中的语音音变分类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n.的语言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网络语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而这种特定的语言就被称为是网络流行语。日常生活中,网络流行语在语音、语义和语法各个方面都有变异,本文主要探讨的语音变异层面。本文的所谓音变是指为了满足网络语言方便、快捷、易懂的特点在语音层面使用谐音来替代原有词语的手段和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数字类语音变异、字母类变异、数字字母混合类语音变异、汉字误用语音变异等数字类变异利用数字来代替汉语中相应的词语或是语句省时省力备受广大网民的青睐。例如:2-too4-for9-night54-无视147-一世情165-原谅我168-一路发520-我爱你619-到永久837-别生气874-不去死!886-拜拜咯921-就爱你1314-一生一世1372-一厢情愿1414-意思意思1457-你是我妻1487-你是白痴1573-一往情深1799-一起走走1837-你别生气3166-再见(日语)5555-呜呜呜呜59420-我就是爱你51921-我依旧爱你7456-气死我了9494-就是就是3838438-三八三八死三八520320179-我爱你想爱你一起走字母类变异这一类变异使用了英语字母来代替汉语当中的某些意思同时带来了简便易懂的效果例如:Y-为什么Q-cuteA-诶B-逼(不好的词语)G-哥哥N-嗯数字字母混合型语音变异数字字母混合其实就是一种混合型语码即把数字和英语字母无规则地放在一起代替某些英语字、词或是汉语字、词,例如:3Q-thankyou3KS-thanksB4-before/鄙视4U-foryoume2-我吐F2F-facetoface87v5-霸气威武汉字误用语音变异所谓汉字误用其实最早就是网-民在网络交流中使用拼音打字时第一个出现在备选框中的内容,久而久之错误的替代了正确的就被广泛流传开来。例如:..\n.斑竹-版主楼猪-楼主板斧-班服杯具-悲剧洗具-喜剧你才-你猜密马-密码妹妹-美眉除此之外,有的汉字误用则是表达反向的意义,例如:俊男-菌男(长得难看的男人)种豆大户-种痘大户战斗英雄-战痘英雄偶像-呕像(呕吐的对象)早恋-早炼(早上锻炼)太监-太贱或者是太奸黄昏恋-黄昏炼(黄昏锻炼)情圣-情场上剩下来的可怜的人研究生-研究僧还有一些语音不是一一对应且从词语表面看不出是什么意义,但是却有诙谐、有趣的意味在其中。例如:表-不要神马-什么姑凉-姑娘偶来乐-我来了酱紫-这样子好康-好看粉-很稀饭-喜欢虾米-什么(闽南话)叉饭-吃饭布吉鸟-不知道肿么办-怎么办有木有-有没有砍柴-can’tI罗曼蒂克-romantic拷贝-copy4.语音音变的认知社会理据及其意义建构网络的流行语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充斥人们的生活,看似诙谐、简洁的数字或是词语其实背后具有深刻的认知社会理据。文化认知的开放性决定语言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性的适应系统,人类语言的某些特征可以被调整以表达新的概念化方式,网络流行语也是网民这一特定群体为了交流的简便性、适宜性应运而生,它们的某些特征被调整被转喻来表达新的概念。反之,经过变异的语言也被使用者在新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文化内涵。然而,这种语言变体的现象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调整、适应才能最终确立,这也就使文化认知形成于文化社团成员在不同时间、空间的磋商互动而具有的动态、开放性当中(Sharifian,2009:166),这就体现了文化的浮现性和集体性。如果把文化认知体现在网络流行语的语音变异当中其实就是转喻的运用,转喻在日常生活中又称为换喻,是指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称来取代甲事物,这样的一种修辞手段。王寅(2007)认为,语言中的拟声和语音象征现象可以视为一种转喻,即在同一认知域中用整体代替部分,或部分代替整体或另一部分; 用模拟事物发出的声音这一部分现象来喻指整个事物,可视为一种转喻现象。而网络语言正是以一种模拟声音即语音变异后的流行语现象来代替发出者真正要表达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用下面一个模型来表达网络流行语语音音变的一个具体过程:..\n.网络环境转喻说话者发出话语语音变异听话人接受话语反复使用言语社会范畴化网民的身份构建网民的身份构建网络流行语..\n.这一过程可以被描述为:当说话者发出话语时,因为交际需求,网络语言寻求变异,在各种变异种,语音音变以转喻的方式用模拟发出的声音来替代本来要说的话语,为的就是达到便捷、诙谐、幽默的语言效果。在语音特征的提示下,听话人建立关于说话者群体的百科知识,包括关于目标群体的社会习惯、思想价值观、娱乐方式、外表着装和成员身份的其他标志。这种语音变异经过长时间反复使用,听话人在话语口音的基础上通过言语范畴化进行社会范畴化,最终,特定社会群体的话语口音唤起听话人关于该社会群体的社会定式。而此种语音音变的结果就是形成了最后的言语范畴模式,也就是网络流行语的最终诞生。这一系列由说话人话语发出到听话人话语接受再到最后流行语得以形成的整个过程都是发生在网络大环境下,而且一旦流行语得以形成,这一语言就在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分享,是他们彼此共有的一种语言,也就是说语音音变在社会文化范畴化的过程中,网民这一社会群体也最终得以确立。从这个意义上说,话语口音不仅是群体语言的体现,还是社会意义的标识,是身份建构的前提,这是因为言语模式同社会意义系统地联系,社会身份可以通过言语模式突显,随言语模式或话语风格变换而变换。5.小结网络语言变异现象是当今社会比比皆是,同时也是反应英语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语言变异的语音层面,分别从数字类变异、字母类变异、混合型变异和汉子误用几类常见的语音变异现象入手,分析其变异的原因。语言变异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结果也不是一个毫无理据的现象,其演变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而认知社会语言学的价值就在于把语言变异的社会语言学描写研究深入到文化认知理据的探讨来深化对语言、文化和认知关系的认识。因此,从认知社会语言学角度切入,试图寻找网络语言变异原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网络语言的交流是在网络大的环境下进行的,在此环境中的人们通过彼此发出话语到接受话语的过程建立互信的文化,彼此认同的社会价值观。与此同时交流工具—语言得以社会范畴化,通过转喻的方式得到交流者的共同分享。而网民的身份社会建构也是在这中间形成的。本文通过揭示语言变体的文化适应性和创新性,希望可以深化对英语全球化的认识,为今后语言变体研究提供新的语言研究视角。参考文献:[1]Eckert,Penelope.2002.Constructingmeaninginsociolinguisticvariation[Z].PaperpresentedattheAnnualMeetingoftheAmericanAnthropologicalAssociation.[2]Eckert,Penelope.2004.Themeaningofstyle[J].TexasLinguisticForum(47):41-53.[3]Eckert,Penelope.2005.Variation,convention,andsocialmeaning[Z].PaperpresentedattheAnnualMeetingoftheLinguisticSocietyofAmerica.[4]DirkGeeraerts.CurrentDevelopmentsinCognitiveLinguistics[J].JournalofForeignLanguages,2008,(3).[5]Geeraerts,Kristiansen,&Peirsman.(eds.).2009.AdvancesinCognitiveSociolinguistics.MoutondeGruyter.[6]Kristiansen&Dirven.(eds.).2008.CognitiveSociolinguistics:LanguageVariation,CultureModels,SocialSystems.MoutondeGruyter.[7]Langacker,RonaldW.1987.FoundationsofCognitiveGrammar[M].Stanford:StanfordUniversityPress...\n.[8]Podesva,RobertJ.2004.Thesignificanceofphoneticdetailintheconstructionofsocialmeaning[Z].LSAAnnualMeeting.[9]Sharifian,Dirven,NingYu&Niemeier.2008.(eds.).Culture,body,andLanguage:ConceptualizationsofInternalBodyOrgansacrossCulturesandLanguages.WalterdeGruyter.[10]Wolf,Hans-Georg&FrankPolzenhagen.2009.WorldEnglishes:ACognitiveSociolinguisticApproach[M].Berlin/NewYork:MoutondeGruyter.[11]曹起.网络流行语的语音变异类型分析[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3).[12]李良勇.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看英语语音变异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4).[13]马倩倩.基于社会公共事件的网络流行语生成机制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14]王璐.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看网络语言的生命力—结合2010年网络流行语探析[J].青年作家,2011,(5).[15]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6]杨朝丹.从社会语言学视角透视网络流行语中英文语码转换现象[J].读与写杂志,2011,(6).[17]周红英.音位变异与社会意义的建构: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视角[J].外语研究,2010,(4).[18]周红英.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最新发展—《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进展》评介[J].外国语,2012,(5).[19]赵永峰.认知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认知参照点与概念整合理论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