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6.00 KB
- 2022-08-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下载可编辑语言学概论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现象及语言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高名凯第一章 语言与语言学第一节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财富一、什么是语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合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自然界的风雨雷电,四季变化不是语言,动物界的鸡鸣狗吠虎啸狼嚎只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它们发出的声音是有限的,只能生产组合简单、粗疏的交际信息,无法与人类语言相比。在人类的历史上,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社会由野蛮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语言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人类的文明是语言传承的。人类文学的源头是民间的传唱文学,例如欧洲的《荷马史诗》,藏族的《格萨尔王》以及淹没在历史中的兰陵古国的《兰陵王》等等,都是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人类曾经有过的辉煌我们只能从祖辈们世世代代传唱下来的民歌中看到一点痕迹。所以,我们说人类最早的文明是语言传承的,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格萨尔》是我国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是在藏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歌和谚语的丰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格萨尔》的内容丰富,结构宏伟,卷帙浩繁,气势磅礴,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任何民族的语言都是音义结合的符合系统。例如:书shū,book[buk];桌子zhuozi,table[teibl]。语言是符号是工具,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了解和沟通的目的,从而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语言科学的三要素是语音、词汇、语法。具体来说,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资外壳(外在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也就是说,任何语言都是由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构成的。语言的基础是基本词汇和语法。二、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在语言学中,语言和言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和“言语”的区分问题是索绪尔首先明确提出来的,他称之为“建立言语活动理论的第一条分叉路。”这就是说要研究语言学,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研究语言学必须分清两者之间的差异。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把语言和言语当作一个概念来理解,事实上这是不对的。我们也看到了作为语言学的术语,它们两者是不同的,各有各的含义,在法语中言语和语言分别被叫做“parole”、“langue”,在英语中又分别被叫做“speech”、“language”。但两者又不是一点关系都没有,语言和言语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有本质上的区别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1.什么是语言? 对于语言,学术界其实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我们这里是这样界定语言这个概念的: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合系统。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系统。 2.什么是言语?(P17)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 言语则是说话(或写作)和所说的话(包括写下来的话)。言语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说话行为”是指说话的动作和过程;“所说的话”,指一连串有意义的声音。3.语言和言语的区别(1)语言和言语是不同的概念。言语是说话或写作(包括说出来的话和写出来的话);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2)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个人现象。(p19-24)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为全社会服务,它同人的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3)在阶级社会中,语言没有阶级性,它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成员服务,因而具有全民性;言语具有阶级性。(p29-33)(4)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5)语言具有封闭性,言语具有开放性。语言结构要素的各单位及其规则是有限的,而言语却不然,按照语法规则,利用有限的语言材料可以造出数不清的句子。如“这是书”。“这是我的书”。“这是我同学的书”。……语言和言语的关系,从哲学上来讲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4.语言同言语的联系 区别是明显的,联系也是非常紧密的,正如索绪尔说的“语言和言语是互相依存的,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1)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没有言语就没有语言。(2)言语是个人对语言模式的具体运用,它是语言存在的形式。语言规则和语词对言语形成制约。任何一个能说话、写作的人都必须遵照语言的规则进行活动。总的来说,语言和言语是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语言在言语中起着规范的作用,言语以语言的共同规则为活动基础,语言在言语运用中概括和丰富自己的规则。 三、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区别所谓的动物语言和我们人类的语言是有根本区别的,它们的语言是不能和人类的语言相比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单位明晰性人类语言有明晰的单位,如语素、词、词组、句子等,大大小小的单位,按照语言规则可以组装成数目无限的句子,表达所要表达的任何意义内容;动物“语言”的表现则是以囫囵一团的叫喊或舞蹈动作来传递固定而有限的信息,无法分析出明确的单位,更谈不上单位的组装。(2)任意性人类语言中语音和语义的结合完全是任意的,音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动物所谓的“语言”比如表示暴怒、恐怖、警告等信息的叫喊,都是感官受到某种刺激后直接的本能的反应。这些声音和它所表露的内容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 例如蜜蜂传递信息的方式是跳8字舞。(3)结构的二层性人类语言是一种两层的结构装置音位层和符号层。符号层又分为若干个级,它以语素为最小单位,经过排列组合构成符号的序列:词、句子等。动物的“语言”不能分解成单位,谈不上有结构,更不用说结构的二层性。(4)开放性结构二层性的最重要的结果就是语言的开放性或创造性,人们能够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通过替换和组合造出无限的句子。动物“语言”是一种封闭的系统,它所能传递的信息是固定的,是受到刺激限定的。它们的交际方式及其所表示的意义可以一一列举。(5)传授性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乔姆斯基】)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但是掌握什么语言,则是后天学会的,没有现实的语言环境,就学不会一种语言。动物的“语言”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不需要传授的,而人的语言是后天学会的。人类的语言是后天习得的。(【索绪尔】)应该说,人类的大脑先天就具有特殊的语言能力,但必须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加以学习才能真正掌握语言,实现这种能力。先天的潜在的语言能力和后天的语言环境是人类习得语言的前提条件,两者缺一不可。狼孩有人类的语言能力,但是由于在学习语言的最佳期没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他们就不会说话。即使原来会说话的人如果长期生活在没有言语交际的环境中,那他的语言能力也会退化。(6)不受时空限制其他动物的交际都是由当时当地的刺激引起的,是对具体情景的感性的反应,只能传递某种信息,既不能回顾过去的事情,也不能设想未来。只有人类能用语言说古论今,表达深邃的哲理,翱翔于丰富的想象,思想驰骋到哪里,语言就如影随形地跟随到哪里。人类语言的这种特点可以说明信息的传递不受到当时当地的环境限制。 (7) 具有历史继承性我们人类的语言其本身在历史中保持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也要发生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词汇上,例如,“网虫”、“互联网”等。动物“语言”没有发展和改造,猫爷爷怎样叫的,猫孙子也是怎样叫。 总之,语言是动物和人类之间永远不可逾越的鸿沟。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第二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语言是全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相互交际的习惯体系。语言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例如:黑五类、马家军、信息高速公路、特区等等。语言有众多的功能,如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等等,最重要的功能则是它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一、语言的社会功能(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群体社会里,语言是交际的媒介,它一视同仁的为所有人服务。语言和社会相互依存,人类利用各种手段以达到组织和协调的目的。在各种交际手段中,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使用上的轻便性、负载语义信息的无限性、表义传情的精确性,使语言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可以使用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以及身势、表情等,在一定场合使用,可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有的仅用于特定的范围,最重要的是,这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因此,语言虽然不是唯一的(文字、音乐、图画、电报、数学符号)交际工具,但却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二)副语言在言语交际中,还有一种不形于语言却对言语交际起重要作用的“副语言”也应当引起大家的注意。所谓“副语言”指的是不使用语言形式却能传达出一定言语信息的行为,即体态语,包括:脸部表情、气势、躯体动作等,但必须以语言交际为基础。鼓掌、举手、挥手、使眼色、打手势、点头、裁判等体态语必须建立在双方理解,心领神会的基础上。人们有时使用“副语言”补充语言表达的不足,如紧握双拳表示坚定;同样,有时“副语言”表述的信息与言语内容完全相反,这时你就要思考对方话语的真实性了。二、语言的思维功能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 一、思维和思想思维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机能,思想是人们运用大脑机能认识现实世界的成果,而思维则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人类面对自然界的现实是相同的,大脑的生理构造也一样,因而具有共同的思维能力。却可以有不同的思想。 二、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1.什么是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 言语有两种形式,就是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外部言语是指说出来的或写出来的可以使别人感知的话。内部言语是指没有说出来的内心的话。2.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的关系 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都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本质上一致,实际上并不完全相同。内部言语是个人内心独白或深思时才用的,不需要别人明白,没有交际的功能。而外部言语却是个人通过说或写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是要他人理解的,是有交际功能的。因此,内部言语不是很完整连贯,从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的过程,就是整理思想的过程,外部言语比内部言语更有条理,更清楚,更完整。三、思维类型所谓思维是指人脑能动的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在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传统的说法中,思维主要指抽象思维。但实际上思维是复杂而多形态的,在人的身上同时并存着几种不同形态的思维,它们交织在一起,彼此渗透。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以把思维的类型相对地分为以下三种:(1)动作思维(直观动作思维)是指思维时直接感知思维对象,并通过思维者自身的动作去影响思维对象的一种思维活动。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就表现在感知并作用于思维对象之中。比如乒乓球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根据球的方向、速度做出击球动作就是一种直观动作思维。司机在驾车时紧急刹车运用的也是直观动作思维。此外,如工程师、机修工等的思维活动都有直观动作的特点。(2)形象思维(表象思维)表象是指事物被感觉时在脑中留下的形象。表象思维就是思维时在头脑中唤起表象并在想象中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思维活动。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表现在新形成的表象和表象的组合中。比如画家作画时对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表象进行艺术创造就是运用表象思维的过程。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也要把他所创作的人物形象建筑在以往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的基础上,所以我们说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品中人物的言谈举止都反映了生活原貌,但又不能和实际生活完全划上等号。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地运用表象思维,例如,着手布置房间之前,我们就用表象组合的方式思考着房间布置的方案。(3)抽象思维(逻辑/概念)是指以语言为工具,运用逻辑形式来进行的思维活动。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表现在概念、判断和推理之中。词语表达概念、句子表达判断和推理,这就是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抽象思维的过程。由于语言与抽象思维之间的关系密切,每一个掌握了语言的人同时也就获得了抽象思维的能力,而每一次抽象思维的过程,又必须在语言的基础上进行。比如当我们看到地面、屋顶和树木都湿了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出判断说:“下过雨了”。这种思维方式是我们人类独有的,也是起主导作用的思维方式。其他的动物却没有这种能力。广义的思维就是指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狭义的思维就是指抽象思维,也是语言思维。有专家称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是“非语言思维”,抽象思维是“语言思维”,似乎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与语言无关?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有人称前两种为“非语言思维”,后一种为“语言思维”,但划分是相对的。只有从发生学的角度才能看出非语言思维的存在(比如未学会说话的幼儿),但一旦具有抽象思维能力,思维会突飞猛进。语言始终占有主导地位。一切思想最终都要传达给别人,动作、表象、图画的翻译和解释离不开语言。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 应该说,人类发展至今不能否认其他思维方式的存在和作用。在语言出现前的种种思维方式的概括能力是有限的,是思维发展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现在看来似乎并不是人类所独有的。婴儿和某些动物具有直观动作思维和简单的表象思维,婴儿的简单分类能力和借助外物的能力有些动物也有。大家一定都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动物有低级的思维能力。 但语言一产生,情况就不同了,现在人类完全脱离语言的思维几乎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种思维方式都有语言或多或少的参与。而且人类社会在语言产生之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语言为工具的抽象思维组织和制约着几乎全部的思维过程,在人类的复杂的思维系统中,抽象思维是占有主导地位的。抽象思维的参与使人类的直观动作思维和表象思维不同与其他动物的这两种思维方式,明显的要高于其他动物。所以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四、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对语言与思维关系问题的代表性看法关于语言和思维关系的讨论由来已久。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是十分复杂的。语言和思维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语言是人们用以交流思想的符号体系,人们要表达和交流思想,自然离不开语言,但是人们在自己的大脑内进行思维以及思维后形成的思想是否可以离开语言呢?无论就人类种系的发展,还是就个体的发展而言,语言和思维是否同时产生?如果不是同时,是先有语言还是先有思维?语言和思维是否有各自的发展规律?如果有,它们之间有没有相互影响?是什么样的影响?语言在思维的形成中有些什么作用?围绕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这个问题,哲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长期进行了热烈的争论,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下面是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1.传统的“统一论”认为语言和思维虽然是不同的范畴,但二者互相依赖,密不可分。不存在脱离开思维的语言,也不存在脱离开语言的思维。这种统一论中,最有代表性、最为流行的一种观点是:语言是人们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的思维工具,人们不仅在交际时使用语言,就是在进行思维时也要用语言。因此这种统一论的观点也常被称为“工具论”。由于他们坚持思维只能在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所以如果一定要分出先后,那应该是语言先于思维。持这种观点的人有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法国的笛卡尔,德国哲学家赫德尔,甚至于20世纪初的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语言是出声的思维,思维是无声语言,离开语言就无思维可言。这种观点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界影响很大。 统一论的观点似乎正好说明了为什么只有人类才有语言,同时也只有人类才有思维,也说明了在儿童身上所看到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智力的发展相平等的情况。但统一论解释不了一系列常见的现象,如说话过程中常有不合语法的现象,人们在说话中常感到某些词似乎就在嘴边,可是一下子想不起来;人们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仍能把听到的某人的谈话大意复述出来,但却不是原话。这些现象表明,持统一论的人忽视了非语言思维的存在和是否在在着先于语言的思维活动的问题。后来也正是这个问题成为众人争论的焦点。2.语言相对论这是由美国人沃尔夫提出来的,是一种语言决定思维的观点,也称为“语言决定论”。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决定思维的方式,所以叫“相对论”。但对语言和思维关系的这种看法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赫德尔和19世纪的洪堡特。洪堡特认为: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他们的精神,一个民族的精神就是他们的语言。在一定意义上说,讲不同语言的人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之中,具有不同的思维体系。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沃尔夫是美国著名的人类语言学家萨丕尔的学生,所以直接对沃尔夫的观点产生影响的是萨丕尔。萨丕尔指出:“人并不是孤立地生活在客观世界中……多半要受到语言的支配……真实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筑在人们的语言习惯上的。” 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沃尔夫曾在一家火险保险公司做调查失火原因的工作,他发现导致失火的原因除了客观环境外,还有人们对语言的错误理解,如人们看到汽油桶往往十分小心,怕着火爆炸,但看到空汽油桶就以为是空的而不大在意,以为很安全,但实际上空汽油桶充满可燃气体,可能更危险。很多类似的现象使他受到启发,他又在萨丕尔的指导下对比英语和美洲各种印第安语。最后他认为,对说话人说,语言主要是一种背景知识,这种知识因语言而异,没有共同的规律。任何人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思维时,都在无意识地运用这种背景知识。一种语言的背景知识系统就是该语言的语法,它是思想的塑造者,是个人心理活动、分析和综合思想材料的纲领和指南。思想的形成不是独立的,是和语法分不开,在不同的语法中思想的形成也有不同。因此人们往往把语言学中这种相对论观点称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应该承认这种观点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语言习惯对思维活动确实有一定影响,如对相同的事物,不同的民族在语言表达上会有不同,甚至是有很大的出入,如亲属称谓系统,汉语就比印欧语复杂得多。汉语的颜色系统中“青、蓝”是两种颜色,但英语中却用一个词“blue”来表示。印弟安的霍皮语中没有时间、速度、物质等概念,有延续时间的概念,没有物理学中的时间概念,要表达“他呆了五天”的意思,只能说“他第五天离开的”,所以一个欧洲人和生活在亚利桑那的霍皮人是无法谈物理的。而且我们的世界似乎是建立在我们的词汇上的,世界是一样的,不同的人表达出来的世界就会有一些细小的差异。但有的人甚至认为人类社会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罪恶,有这么多的杀戳,就是因为这个世界上种种语言中都有这样不好的词。这就有些过分了。是这样的吗?有一句话“真理和谬误往往是一步之遥。”,沃尔夫他们把语言对思维的影响无限地夸大了,这显然是走向了极端。语言决定论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历史观点。语言是在历史发展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它们并非独立的实体,不能决定人们的思维。如果语言可以决定世界观,那么同一社会内的工人和资本家都说同一种语言,应该有相同的世界观了,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世界上那么多的语言,按沃尔夫的想法,那应该是各民族的思维方式全都不同,但事实是各民族的思维方式基本是共同的,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等各门科学的建立就是证明。各民族用以表达思想的语言虽有很大差别,但其间也有很多共同点。如对于颜色的识别,各种语言中都有红、黄、蓝、绿等基本色。人类生活的这个客观世界是基本一致的,人类的大脑机制也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而思维是人类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不同语言的语音、词汇或是语法虽不同,但这些形式所表达的思维内容,也就是思想是相同的。要不然语言与语言之间怎么可以进行翻译呢?3.认知论这种观点认为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非密不可分:在儿童习得语言过程中,思维先于语言,思维决定语言;在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二者是形影不离的,但仍有无需语言的思维。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苏联的心理学家维戈茨基和瑞士的皮亚杰。上世纪60年代以来赞同此说者日益增多。维氏认为思维的发展要受到语言的制约,另一方面又认为思维可以脱离语言。他把语言和思维比作两个不同心的圆圈,它们有一部分是重叠的,他称之为言语的思维,但是有言语思维并不包括全部思维在内。他认为在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前思维阶段,在儿童的思维发展中也存在前语言阶段。到两岁之后,分别发展的语言和思维才开始汇合,这时语言才成为儿童的思维工具。词义在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随着儿童的成长和思维发展而发展。 皮亚杰则认为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过程可有这些阶段:第一阶段:肌动阶段,从一岁半到两岁,这时儿童开始产生智力,但还没有思维,也没发展语言。第二阶段:符号思维阶段,从两岁到四岁,儿童学说话,开始使用符号,他不仅使用语言,而且也用语言之外的其他手段来进行思维。第三阶段:直觉思维阶段,从四岁到七岁。儿童逐步发展形成概念的能力,但这还是建立在根据观察而作出的直觉判断的基础上,儿童这时爱用自我中心的言语。第四阶段:具体操作阶段,从七岁到十一岁,儿童开始进入初期的逻辑思维,形式操作阶段,这是儿童思维发展的最后完成阶段,从十一二岁开始。儿童在这时学会逻辑推理,无须依靠直接经验就能作出判断。认知论把语言中思维关系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十分复杂,就是认知。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二)、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不但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思维过程离不开语言,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活动,需要借助语言来形成思想,利用语言把它储存在头脑中,再借助语言把思想表达出来,传达给听话人,同时使听话人产生思想。而且人类思维的成果-概念,还可以通过词语固定下来。总之,思维活动的过程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借助语言材料才能进行。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是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三)、语言和思维的区别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不同科学研究的对象,其功能、范畴、规律都不相同。(1)它们所属的范畴不同,各自的职能不同:语言属于物质的范畴,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属于精神的范畴,是工具的运用者。思维用来认识世界,反映规律;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最重要职能和目的是来沟通思想、传递信息。(2)它们的构成方式不同。思维要运用概念、按照逻辑规律构成种种不同的判断推理;而语言则是运用词语和语法规则组成种种不同的句子。当然,概念要用词语来表达,判断要用句子来表达,但表达者和被表达者各有自己的构成方式,不能因为它们有表达和被表达的关系,就把二者混同起来。 (3)语言单位与思维形式不完全对应:一种概念可以用多个词语表达;判断多用单句,但单句并非都为判断。概念、判断和推理这几种思维形式和语言中的词与句子并非一一对应,这也可以证明语言和思维的区别。1)概念是要用词来表达的,但概念和词不是一一对应的。实词表达具体概念,虚词一般是不表达具体概念的。实词和具体概念也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多义词是一个词表达多个不同的概念,如“打”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有24个义项,表达24个不同的概念。同义词则是多个词表达同一个概念,如、“爸爸”、“父亲”、“爹”;“青霉素”、“盘尼西林”等,每一组词都表达同一个概念。再有,语言中词是有感情色彩褒贬义的,但概念却没有。除了词以外,词组也可以表达概念,“帝国主义”是一个词,“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和最后阶段”是一个词组,它们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 2)判断要用单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单句都能表达判断。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一般来说,只有陈述句才能表达判断。表达判断的陈述句也不一定和判断(主词——系词——宾词)一一对应,好多表达判断的句子没有系词。一个多义句可以表达几个判断,“他在火车上画画儿”这句可以理解为“他坐在火车里画画儿。”,也可理解为“他把画儿画在车厢的什么地方。”另外,一个判断也可以用不同的句子来表达,如“他把门打开了。”也可以用“门被他打开了。”、“他把门打开了。”等句子来表达。 3)推理和复句也不是完全对当的。推理在语言表达中常常被人们省去大前提、小前提甚至是结论。比如“星期五上概论课,今天是星期五。”这就省去了“今天上概论课。”这个结论。(4).语言是民族性的社会现象,思维是全人类性的社会现象,即思维是全人类共有的,而语言具有民族性。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思维能力没有民族性,正常的人无论哪个民族,进行思维都遵循同样的规律。客观世界一致,认识对象相同→思维内容同(不同时期稍有差异)→保证了不同语言的民族可以相互交流思想,各种语言可以互译思维方式上,各民族之间存在差异。不仅表现在语言系统不一样,也与思维方式的民族特点紧密联系。不同民族的语言是不同的系统,存在民族语言的差异:不同的语言之间很少有意义、功能、色彩等都完全对应等同的词语→世界语言的丰富多彩→共同的思维基础→能够互译,互相交流例如,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汉语中的伯父、叔父、舅父、姨父、姑父,在英语中就用一个词“uncle”来表示。汉语中的兄弟之间有“伯、仲、叔、季”的区别,而英语中就只用一个词“brother”来表示其间的关系。这里面有文化背景的原因。再如,汉语和日语属于不同的语言,各有自己的特点,即使写成同样的汉字,在汉语和日语中的意义却往往不同。汉字汉语意日语意大将大将权威手纸手纸信汽车汽车火车野菜野菜蔬菜探望探望亲人寻找亲人(5).语言和思维各有各的发展规律 语言是随着运用语言的人民的历史、交际环境、文化、思想的发展而发展的,思维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认识能力的精密化的提高而发展的,语言的发展表现在随着社会的分化或统一而在语音、词汇、语法系统上的分化或统一;思维的发展则表现在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改善或扩大、抽象化的提高和精密化的加深上。我们现代人就比原始人具有更强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语言是人们的交际工具,它是某一具体的全民社会团体全部成员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随着该全民社会团体的特殊环境创造出来而用来在该全民社会团体内部进行交际的工具。无论在语音、词汇还是在语法方面,各种语言都各自有其特点。第三节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一、什么是符号古今中外的学者早就对符号给予了充分的关注,直至现在,所作出的界定也不下百种。但“符号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出现,是二十世纪中期以[瑞士]索绪尔等人为代表提出的,我们教材的很多观点,跟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便颇为相似。在英语中,“符号”被译为symbol,它和“征兆”有一个共同的词根:seme-,这个词根在希腊语中是“符号”(意味)的意思。1、什么是符号: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2、也就是说符号是由形式和内容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形式就是符号外在的形状、结构,它是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或者是声音,或者是线条,或者是色彩,等等。这些都是人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称为“能指”,这些可以感知的形式都是和意义结合在一起的;意义就是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即符号的“意味”,称为“所指”。任何一个符号,都有一定的意义,形式和意义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形式和意义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3、符号的种类很多,一般有视觉符号(文字、旗语、信号)、听觉符号(汽笛、鼓声、军号)、触觉符号(盲文)三种。任何符号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它符号相对地存在着。比如交通信号灯是以红灯、绿灯、黄灯构成的一个系统,如果只有一个红灯,就难以指挥车辆行驶。4、符号的基本特点:客观性、物质性(物质外壳)、约定性(红绿灯)、意义内容。二、语言是一种符号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它能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在索绪尔那里,他认为语言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能指”就是指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所指”是指语言符号的语义内容。“能指”和“所指”是符号的两面,索绪尔把它比作一张纸的正反两面,是不可分割的。思考:语言符号和一般符号有什么不同?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语言是认知现实的听觉符号系统,它是所有符号中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不同于其它符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理解: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与视觉听觉符号不同)声音是语言符号的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符号;就语言而言,还有一个重要的物质形式——文字,它是语言符号的书写形式,是语言符号的符号。它使口语成为书面语,使语言信息得以保存和延续。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它是有组织、有条理的,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可分不同的层级;这种分层装置的特点和奥妙就在于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因此可以表现任何概念;再次,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最后,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语言符号能重复使用,人们根据交际需要将有限的语言符号排列组合,造出无限的句子。三、语言符号的特点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这两个特点是瑞士语言学家德·索绪尔在他的著名论著《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来的。(1)任意性(任意性是普遍性规则,是理论基石)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又叫做约定性,也就是说,语言中的语音和语义的关系并不是按照一定的逻辑或者某种规范建立起来的,用什么样的声音去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由什么样的声音表达,这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比如粤方言中读“人”,读作[zen],新会话读作[ngæn],开平话有的读作[ngæn]、[ngin],台山话读作[ngin],闽南话读作[n^ng],但是表达的意义是一样的。这就是“约定俗成”。语言规则的形成也具有任意性。例如,汉语“吃饭”,日语、韩语“饭吃”。汉语中,任何词在任何语法位置上都可以不改变形式,而英语则不能。如:Hefliesaplane.他开飞机Toflyaplaneiseasy.开飞机很容易Flyingaplaneiseasy.开飞机很容易需要注意的是,任何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其单纯的初始符号而言的,是绝大多数符号的特性。但复合符号(非初始的)却不是完全任意的,如“火”、“车”和“火车”,“火”和“车”是初始符号,其音和义之间的关系是不可论证的;而“火车”就是复合符号了,是根据一定的组合规律组合而成的复合语言符号。所以更确切地说,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不是说人人可以任意地给事物或现象命名,也不是说任何语言符号都是任意的,只有单纯的初始语言符号的音和义之间才是没有必然联系。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时的情况来说的,至于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之后,它对人们就有强制性。总之,任意性遍布语言的每一个角落,给语言带来了一系列其他的特点,语言符号还具有概括性、民族性、时代性、地域性的特点。例如,同样夸姑娘漂亮,中原地区:花;江南:水;新疆:月亮;西藏:太阳。思考:为什么人类会有这样多形形色色的语言?这也只能从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联系的任意性角度来解释。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形成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比方说“人”,汉语说ren,英语说person,或man和woman,相互间的语音差别很大,但它们所表达的意义一样,说明不同的音可以表达相同的意义;同样,相同或相似的音在不同的语言中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如ai,汉语中表达的是哀、爱、矮……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在英语中表达的是“我”(I)。一般的语言学著作都用荀子的“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的“约定俗成”四字来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2)线条性→链条排列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挨着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次出现,展开长度,形成线性链条,没有两个符号同时出现的可能。一个音素或一个音节发出来才能紧接着发出另一个音素或音节,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这个组合过程体现了语言符号的层级性,如汉语中的“语素→词→短语→句子”的层级关系。“红”是一个语素,也是符号,它可以和其他的符号结合,还可以组合成更大的语言单位。当然这种组合必须遵循既定的语言规则。正由于符号在交际中可以重复使用,人们才能根据交际的需要将有限的符号排列组合,说出无限的话。这就是说,符号的线条性是由规则支配的,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比如汉语“我吃饭”不能说成“饭吃我”,“我刷牙”不能说成“牙刷我”。(3)稳定性由任意性、约定性决定的。语言符号是大家约定俗成的,一经使用该语言的社会群体的公认和使用,就有了相互依存的关系,任何人不能随意改变。社会约定,无所谓好坏→不轻易变化→个人来说强迫接受。(4)可变性、发展性历时角度看,稳定性是相对的,(静态描写→共时研究)发展是绝对的(动态分析→历时研究)。即语言符号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语言的变化在一般的情况下是很难觉察到的,只能渐变,不能突变。但是,在社会发生激烈动荡,人口大量迁徙的情况下,语言的变化就会明显得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语”改称为“普通话”。(5)生成性语言符号的结构要素是有限的(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但运用这些有限的语言材料生成的句子是无限的。语言是具有巨大潜能的开放性体系,语言的要素都在发展、变化,运用语言可以造出无限多的句子,而且语言的活动范围几乎是无限的。第四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语言符号看起来零零散散,好像是一堆乱糟糟的材料,但实际上它们相互间存在着规律性的联系,组成一个严密的系统。系统就是由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的三要素是元素、职能、秩序。语言系统的三要素(语音[音素、音位、音节]、语义、语法;功能;秩序[层级性]),不能零散地放在一起,必须依据一定特征聚合成群。语言就是一个由各种要素及其单位构成的十分复杂的系统,语言系统是由语音系统、语义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这四个子系统构成的。一般认为,语言的系统性至少可以从语言的层级性和组合关系、聚合关系诸方面来加以说明。语言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它在组成规则(语言的层级性)和运转规则(组合关系、聚合关系)两个方面。一、语言是一个层级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是由各个单位在不同的层和级上构成的一个层级装置,这就是语言结构要素的层级性。语言系统的组成规则主要表现为结构的层级性,就是说,语言是一种分层的装置,可以从低到高、或者从下到上分出若干个层次,使音、义以及由音义相结合而组成的符号“各就各位”,各得其所,但每一种现象又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处于一种互相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之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例如:音位:/m/、/t‘/、/t/—/A/语素:马(mǎ);他(tā);打(dǎ)。词(词组):枣红马;他们;鞭打。句子:他们鞭打枣红马。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语言可以分为两层:底层是语音层,上层是符号层。即语言结构的二层性。每层又可以分成不同的级。语言的底层是语音层。语言符号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的序列,即符号层。最底层的语音层包括两级,第一级是音位,第二级是音位组合即音节。符号层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也有:第三级是短语,第四级是句子,第五级是句群)语言结构就是由音位层和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置,我们称之为语言结构的二层性。音位系统,一般只有几十个,它们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音位组合与意义联系构成数千个语素,语素组合构成数万个词,数万个词再组成无数的句子。在这些组合中,从音位到语素是最关键的,因为音位还只是形式,结合成语素后与意义联系起来,产生了质的飞跃。无论是底层还是上层,我们都能看到,语言结构二层性的核心实际上是以少驭多,以较少的单位组成上一层较多的单位,如语言结构上层的三级在数量上就是增量翻番,由下一级组成上一级,数量成倍扩大。例如汉语,音位层只有30来个,它们可以组成数千个语素,语素又可以组成数十万条词,词又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语言就是这样,层和层、级和级、级和级紧密相连,下级单位按照规则组成上级单位,最终构成了语言这个复杂的层级系统。思考:任何一种语言所包含的句子的数量都是无限的,那么人类为什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语言呢?第一、语言是一种层级结构,最底层的音位(几十个)是很少的;第二、用语素(几千个)组成的词(几万个)的数量也是有限的,而且可以重复使用,这样就通过词的不同组合创造出数量庞大的句子(无数个)来;第三、更加重要的是词和词组合成为句子的规则也是有限的。所以人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利用语言这种层级结构和语法规则,以少驭多,掌握语言,创造出无限的句子来。音位——语素——词——短语——句子,这就是语言的层级装置:几十——成千——成万——无穷,这就是这个层级装置所提供的效能。整个装置的奥妙就在于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从几十扩大到无穷。句子虽然无穷,但是句子里所用的材料却不出几千个语素的范围。因此,新句子无非是现成旧材料的新组合,而新组合又有一定的规则可以遵循,这就是说话的人可以纵横驰骋,放手造出符合表达需要的句子来,而在听者的感觉中,新句子都是似曾相识,不会发生理解的困难。语言系统的这种灵活的层级装置,为人们以少数驾驭多数奠定了结构的基础。二、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语言的二层关系是相对于语言系统的整体来说的,至于这一系统是如何运作,使语言具有丰富性和生动性,创造出无限多的句子来,所依靠的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在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被分别称作“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其实这就是语言符号和语言符号之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关系,语言符号间的纵横交错使语言系统运行起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两种最基本的关系。1、组合关系也称为“句段关系”组合关系是指在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横向关系。组合关系直接体现了语言的结构规则要求→横向线条性。如“我们热爱伟大的祖国。”是由四个词组成的链条,这个句子中的每个词只能依照次序一个一个地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2、聚合关系又称“联想关系”聚合关系是指在语言链条的某一环节上,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形成的关系是聚合关系。是类聚关系。如,“我看书”中“我”可以替换成“她”,“我”和“她”就构成替换关系或聚合关系。例如: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就好象几何学中的横轴和纵轴,我们可以借助这两个轴来说明词在语言中的地位。语言结构里的每一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词组合,又可以和别的符号替换的两个关系中。语言装置就是靠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来运转的,搞清了某种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就搞清了这种语言的结构系统。语言的符号性和系统性共同说明了语言本身是一种符号系统,这个系统还有它的自主性和封闭性,它的内部的一些变化往往自身就可以调节得十分合理。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相互有内在联系的两条规则。组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横向联系,聚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纵向替换,所以他们犹如纵、横两轴,每一个结构单位都可以在纵、横两轴的交叉点上找到它的位置。第五节 语言学的发展与分类一、语言研究和语言学语言学是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和它的结构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的。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但是那时的语言研究相对于其他科学来说是处于从属地位的。具体的说,有很长一段时间,有关语言的问题只是哲学研究的一部分而已,可以说是: 1.哲学的"婢女" 那时在西方比较有影响的研究是在古希腊时期的关于"本质"与"规定"问题的讨论,在东方是中国先秦诸子时期关于"名"与"实"的讨论。其实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这样的讨论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探讨语言中的关于名称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问题,但这种讨论还只是在哲学的范围内进行的。先看古希腊,柏拉图在《克拉底洛篇》中主张名称是由事物决定的,就是说名称与事物是有本质联系的,他是个本质派。而亚里士多德则是个坚定的约定派,他主张名称由习惯决定,就是说名称与事物的关系是人为的。如"水"为什么叫"水",不是因为这种东西本身决定的,而是由于人们的某种习惯决定的。古希腊的这场论争持续了很多年,有很多哲学学派都参与了有关这个问题的讨论。 再看看中国的名实之争,所谓的"名"就是事物的名称,而"实"就是指客观事物。"名实之争"所争的也就是名称和事物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最早是由老子提出的,他在《道德经》中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客观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说出的名字也并非是不变的,自然是无名的,而有名是万物的母体。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子认为名和实是没有本质的联系的。 还有一些人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如孔子就主张"正名",他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孙龙子《指物篇》中说:"物莫非指。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天下无物,可谓指乎?"这里所谓"指"是事物的特征,凡物就有它的特征,没有特征就不可以称为物,没有物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名称可言了。一切名都是由这些特征产生的,都是代表这些特征的符号。 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争论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荀子,他在《正名篇》中说:"名无固宜,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名无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他的意思是说名称是人们约定的,而且一旦约定了就不应变动。他其实是与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但也有不同。 其实名实的问题,一直是哲学家们普遍关注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也说"正和负,也可以反过来,北和南也一样。如果把这颠倒过来,并且把其余的名称相应的加以改变,那么一切仍然是正确的,只是名称上的变更而已。" 在哲学领域内的有关语言的探讨只停留在名称与事物这个层面上,而没有对语言本身进行研究,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学的研究。甚至当人们开始注意到了文献中的字词时,人们的研究也不是为了解语言进行的,而仅仅是为了看懂祖先的文稿。2.经学的"婢女" 那时对于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只是为了给古代经典文献作注释,语言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们称那段时期的语言研究为语文学。语文学就是偏重从文献的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在东方和西方都有着十分发达的语文学。 (1)东方的语文学 1)古代印度。公元前4世纪,印度学者巴尼尼在整理、注释梵语诗歌集《吠陀》时,写出了杰出的《梵语语法》这部书。对梵语的词法分析得十分细致,代表了古代印度语言研究的水平。印度语言研究的最初动力,是必须把梵语文化中最古老的吠陀时期(BC1200-1000)由口头流传下来的一些宗教和礼仪文献保存下去,巴尼尼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后人学习和研究梵语。布龙菲尔德说:巴尼尼的著作是人类智慧最伟大的丰碑之一。 2)古代中国。相当于西方的语文学,我国则主要是"小学"。中国的语文学不同于其他国家,我们的古代典籍浩如烟海,人们经过一段时间就会读不懂前人的书,必须做适当的解读。著名的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就是后人解读《春秋》时所作的三部书。中国是一个重文字的国家,研究古文献必须围绕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来进行,所以就产生了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统称为"小学"。历史上著名的著作有公元前3世纪的《尔雅》,这是我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著;《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本最完备的字书;《方言》汇集了古今各地同义的词语,大部分注明通行范围,这对研究汉代方言分布情况很有价值;《释名》用音同义近的字解释词义,推究事物得名的由来,是一部类似词源学的著作。李登的《声类》是我国最早的韵书。陆法言等人编著的《切韵》是音韵学中一本很重要的著作,可以说它是唐宋韵书的始祖。还有宋朝陈彭年等人为增广《切韵》而编的《广韵》,唐末沙门守温曾经把声母分成36纽。等等。总的来看,我国文字学和训诂学可以说是在公元前200年(两汉时期)就开始建立了,到了清代,出现了大发展的局面。音韵学的发展较晚,大致可以说从公元10世纪(唐代末年)开始建立,直到20世纪,才比较全面的研究上古、中古和近代汉语的语音。从我国语文学的发展道路来看,我们的这种就字来研究的方法一直沿续着,很长时间里没有把语言当作一个整体来看,也就是说没有把语言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来研究。(2)西方的语文学 1)古希腊。传统语法奠基于希腊语法。希腊人研究了词源、语音和语法,但在语法上的贡献最大。亚里士多德把词类分为名词、动词、连词、冠词四类(一说是三类,没有冠词)。狄奥尼修斯-司拉克斯(DionysiosThrax)的《希腊语法》(《读写技巧》),是希腊语的第一部正式的语法。这部书把希腊语中的词分为八大类:名词、动词、分词、冠词、代词、介词、副词和连词。这一分类一直延续到公元10世纪(影响至今)。他认为"语法是有关诗人和散文作家的使用语言的实际知识"。我们看到他研究语法不是为了解语言,而是为了阅读和写作。但他的影响仍十分深远,一个现代学者说,几乎从每一部英语语法教科书中都能看到司拉克斯的影响。迪斯科勒斯(Appollonios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Dyskolos),曾被拉丁语语法学家普里西安誉为"最伟大的语法学权威",他在公元前200年就研究了句法,他分出了主语和谓语两大类,当时已经有了句法中层次的概念。古希腊语法奠定了西方传统语法的基础。 2)古罗马。罗马的学者借鉴古希腊人的经验研究拉丁语,瓦罗(Varro)是第一位有著作留下来的认真研究语言的拉丁学者,他的《论拉丁语》的最大贡献是区分了语法中的屈折和派生问题。后来,普里希恩(Priscian)写的《语法范畴》,是中世纪标准的拉丁语法。无论是东方的语文学,还是西方的语文学,这些研究成果已具有个别语言学的成分,就是每一位学者的研究都是以一种语言为研究对象的,都为语言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不断发展,尤其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对语言的表达能力的要求相应提高了,人们希望以更快的速度学会一种或更多种语言来进行商贸活动。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就在个别语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研究的视角转到探索语言的各种规律上来。应该指出的是,在语言研究成为独立学科的探索上,西方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先我们一步的。 3.十九世纪的欧洲语言学 1786年,住在印度的英国人琼斯(WilliamJones)在《三周年演说》这篇论文中指出,梵语跟希腊语、拉丁语、凯尔特语以及日耳曼语有共同的结构特点,因此他认为这些语言一定有共同的来源。于是他大胆地提出"印欧语假设"的观点,成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这也成为现代语言学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德国学者施勒格尔(FriedricnVonSchlegel)也看到梵语和欧洲许多语言有着不可否认的共同点,第一个提出"比较语法"等概念(《论印度人的语言与智慧》1808年),他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草创者。 丹麦的拉斯克(RasmusChristianRask)1814年在论文中研究日尔曼语,并认为日尔曼语和斯拉夫语同属一个"原始语",他说"如果两个语言之间最基本的词语所呈现的词形对应,达到了可以用规则来解释其语音差异的程度,那么,这两种语言就是具有基本的亲属关系"。(《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的来源》1818年是代表作)。 德国的葆朴(FranzBopp)1816年在一篇论文里把梵语跟希腊语、拉丁语、立陶宛语、古斯拉夫语以及日尔曼语进行了比较,通过寻找动词的原始词根,来证明印欧语有共同的来源。(《梵语、古波斯语、希腊语、拉丁语、立陶宛语、哥特语、和德语的比较语法》是其代表作,1833--1839年分卷出版)。 德国的格林(格里木JakobLudwigKarlGrimm)《德语语法》(四卷本,1819--1837)和《德语史》(二卷本,1848)奠定了日耳曼语言历史比较研究的基础。提出著名的第一音变和第二音变的规律,称为"格里木定律"。 拉斯克、葆朴、格林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 后来,德国的施莱赫尔(A·Schleicher)认为语言学的任务是研究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他提出的谱系树模式,形象地展示了印欧语言的分化状况,其构拟古印欧语的方法对历史比较语言学有一定的贡献。《印度日耳曼语言比较语法纲要》是其代表作。19世纪70年代以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在德国出现了"青年语法学派"(也叫"新语法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勃鲁格曼、奥斯托霍夫、雷斯琴、保罗等,丹麦的维尔纳、汤姆逊,俄国的弗尔图纳托夫等人。他们认为语言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他们还强调了语言演变中的类推作用。 法国的梅耶(A·Meillet)总结了历史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 19世纪的学者使语言研究有了自己的方法。这就使语言学有可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可以说是欧洲语文学进入了成熟的时期,并为现代语言学开辟了道路。这样,语言学开始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摆脱了过去的附庸地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历史比较法。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历史比较法是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和它们的发展规律的一种特殊的方法。它的基本出发点是:亲属语言必然会在语言要素或语言成分里或多或少地保留一些同出一源的痕迹,因此,可以把不同语言的材料加以比较,研究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有规则的对应关系。如果有这些对应关系,就能确定它们有亲属关系,然后再详细地比较它们,追究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规律。4.普通语言学的建立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为普通语言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在19世纪末,从理论上研究人类语言一般规律的普通语言学诞生了。奠基人是德国的洪堡特(W·V·Humboldt)和瑞士的索绪尔(F·D·Saussure)。洪堡特被公认为是普通语言学的第一个奠基者,他的许多观点被后代学者不断继承与发挥,代表作是《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三卷本《论爪哇岛上的加维语》一书的绪论)。对语言的本质和发展提出了独创性见解,认为语言是活动本身,而不是活动的产物;语言是形成思想的机制;并提出“内部语言形式”的概念。把人类的语言分为三种类型:屈折语、粘着语和综合语。 索绪尔则被称作“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去世(1913年)后其弟子巴利和薛施蔼等人为他编辑出版的《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年出版)就集中体现了他的语言学思想,英国语言学家罗宾斯把索绪尔的学说称作语言学领域中的“哥白尼式的革命”。索绪尔的学说和19世纪的语文学最大的不同就是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组成的结构系统。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体系,语言是形式,不是实质。他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共时和历时、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还提出了有关语言价值的问题等。索绪尔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改变了语言研究的方向,把语言研究的目光转向了静态的共时语言的研究上,注重了语言结构的系统性。普通语言学的理论是从个别语言学的实践中概括、总结出来的,反过来,它又对个别语言学起到指导性的作用,所以它的研究对象不仅是语言的某一个阶段,而是作用于整个语言系统的。 5.索绪尔的影响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续尔的语言学说被誉为语言语言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年出版。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产生。索绪尔的主要理论观点。(1)区分语言和言语两个概念。(2)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体系。语言符号包括能指和所指两方面,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但符号即经约定俗成,在共时体系中是不变的,个人不能改变他。认为语言体系中各要素相互处于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之中。后来,叶尔姆斯列夫把联想关系称为聚合关系。组合关系就是由两个以上相连续的单位构成的横的线性关系。如词构成词组:语言学的科学性。在话语之外,一些有共同点的词会在人的记忆中联合起来,构成具有各种关系的集合。聚合关系就是语言单位按一定共同点相互联系的纵的潜在关系。如“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构成一种聚合关系;“语言学、语言观、语言论”构成另一种聚合关系。(3)把语言学分为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内部语言学研究语言体系,外部语言学研究语言同社会、民族、政治、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关系。(4)把语言学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共时就是静态,历时就是演化的。(5)语言下系统性与符号的价值(6)句段关系和联系关系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对现代语言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直接导致了欧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和发展。30年代风靡一时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直接继承了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把语言看作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强调共时态,偏重内部结构的描写,形成了以音位、语素、词为研究核心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这个学派有以下几个支派: (1)以巴利、薛施蔼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 (2)以布龙达尔(Viggo·Brφndal)、叶尔姆斯列夫(L·Hjelmslev)和乌尔达尔(J·Uldall)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代表作: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导论》,1943年出版 (3)以马德修斯(V·Mathesius)、特鲁别茨柯伊(Николай·Сергеевич·Трубецкой)、雅克布逊(R·Jakobson)为代表的布拉格学派;他们最突出的成果是音位学研究。代表作:特鲁别茨科依的《音位学原理》,1938、7出版 (4)以鲍阿斯(F·Boas)、萨丕尔(E·Sapir)、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此派奠基人是鲍阿斯(博厄斯),主要代表是布龙菲尔德。代表作: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1949年出版。哥本哈根学派、布拉格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被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三大流派 (5)以弗斯(R·Firth)为代表的伦敦学派。 20世纪50年代哥本哈根学派和布拉格学派已告衰落,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布龙菲尔德去世后,分出了两个支派,一个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以兰姆(M·Lamb)为代表的耶鲁派,他们提出的语言理论叫层次语法;一个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以派克(L·Pike)为代表的密歇根派,他们提出的语言理论叫法位学。此外,还有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的以韩礼德(K·Halliday)为代表的在伦敦学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功能语法。6.乔姆斯基及其当代语言学流派 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N·Chomsky)批判了布龙菲尔德的机械行为主义,代之以认知心理学。1957年,乔姆斯基《句法结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诞生。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提出被称为语言学史上又一次划时代的革命“乔姆斯基革命”。转换生成语言学既是结构主义的继承,又是结构主义的反动。乔姆斯基把索绪尔的“语言”和“言语”发展为“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语言能力”指人们具有能够理解、说出从未听过或说过的话语,能够辨析同义、歧义等的语言机制,这种机制是天赋的,普遍的,语言学要着重研究、解释“能力”,把“天赋的语言能力”这个普遍语法的主要形式特征作为一个模式系统构建出来。乔姆斯基所说的语法其实就是指语言。乔姆斯基采用一套形式化、公式化的转换生成原则和规则来研究英语,试图从中概括出适用于其他语言的普遍规律,因此这个学派被认为是“普遍惟理语法”的再度崛起。这个学派在20世纪60年代威震一时,至今仍在不断发展,不断有新的理论与方法提出。目前已经经历了“TG—ST—EST—REST—GB—Barrier”几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转换生成语言学内部曾围绕语义问题展开一场辩论,结果引起分裂,导致了以波斯塔尔(P·Postal)、雷可夫(G·Lakoff)、麦考莱(J·Macawly)、罗斯(R·Ross)等人为代表的生成语义学和菲尔莫(J·Fillmore)为代表的格语法的建立。 当代比较活跃和引人注目的还有其他一些语法理论,它们既与前述的语法理论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比如:(1)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以美国数理逻辑学家蒙塔古(R·Montague)为代表的蒙塔古语法;(2)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英国的盖兹达(G·Gazdar)、萨格(L·Sag)、克莱因(R·Klein)和美国的普伦(G·Pullum)为代表的广义短语结构语法;(3)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以美国的珀尔马特(P·Perlmutter)和波斯塔尔为代表的关系语法;(4)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美国的布雷思南(J·Bresnan)为代表的词汇——功能语法等等。7.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转换生成学派与美国海姆斯(D·Hymes)为代表的社会语言学派关于“语言自主”问题的争论,是对语言使用问题研究的开端。80年代初,功能主义学派迅速发展,与形式主义学派形成了对峙的局面。这样,使语言内部的研究突破了“能力”研究的局限,开始重视“使用”的研究。 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语言学学科本身的积累和拓展,商品社会中人际交流日益频繁的需要,科技革命、信息高速公路的推动,关于语言“使用”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形式主义语言学为信息语法提供了较好的语言理论模式,功能主义语言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一些新兴的语言学学科和边缘学科。首先,从语言内部研究看,语法学百家争鸣,语义学、语用学迅速兴起和发展,语音音系学、实验语音学、模糊语言学、对比语言学、类型语言学都在迅速的发展着。其次,从“语言使用”研究看,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话语语言学、交际语言学等都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并有了相当大的进展。再次,从应用语言学来看,语言规划、语言教学、翻译和词典编纂、各种社会方言的研究、机器翻译和人工智能的开发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此外,适应方方面面的要求,还出现了许多边缘或者交叉学科,如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数理语言学、病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方言地理学等等。总之,语言学以它崭新的面貌,生机勃勃地迈向了21世纪。二、语言学的分类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科学的一个总称。语言学可以根据研究的不同范围或不同的具体对象、不同的方法以及应用于不同的学科等方面,划分为不同的门类。语言学首先可以分为两大类别: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1.理论语言学。从理论上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和结构等。理论语言学以研究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一般语言学和个别语言学。 (1)一般语言学。以一般语言作为研究对象,又称普通语言学,它探索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和一般原理。对各种具体语言的研究成果概括得越多,它的理论就越具有普遍意义,对具体的语言的研究就越有指导意义。对构成语言的各要素以及对语言使用的各个方面分别进行理论的研究,形成普通语言学的各个分科,比如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语法学、修辞学、风格学等。(2)个别语言学。研究个别语言的结构体系和结构规律。又可分为: 1)历时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语言的变化规律。 2)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相对,重在描写同一平面的语言系统而不考虑它的历史变化; 3)比较语言学。(狭义)历史比较语言学,是用比较的方法来发现几种语言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对应规律,从而拟测语言的亲属关系,如汉藏语言学;(广义)对比语言学,是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如汉语和英语的对比。 4)描写语言学。指截取语言发展中的一个横断面,用静态的描写方法把语言的结构如实地记录下来,对它的结构形式进行分析和描写。例如现代汉语,就以当代汉语普通话为研究对象。对某一具体语言的各个要素以及语言运用的各方面分别进行研究,就形成了个别语言的各部门学科,如汉语语音学、汉语词汇学、汉语语义学、汉语语法学、汉语修辞学等。2.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称为应用语言学,它侧重语言学理论和成果的实际应用,实际上是一种交叉性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1)广义的应用语言学。交叉性、边缘性的学科,用以解决相关学科所涉及的实践和应用的问题。一方面,与语言本身直接有关的一些实际工作,如词典编纂、机器翻译等的需要。另一方面把语言学原理运用到一些学科的研究中,产生了一些边缘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人类语言学、数理语言、病理语言学、模糊语言学、逻辑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工程语言学等。(2)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可以说是一门语言教学法的学科。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第二章 语音教学目的要求认识语音的属性,掌握人类发音的基本原理;认识元音和辅音的特点及区别;掌握音位及音位的组合规则,能划分音位;能用国际音标标注普通话语音。重要名词概念 语音元音辅音舌位音素音位音节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音位变体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区别特征第一节语音的性质语音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着一定的言语信息的一种声波。因而,语音具有生理属性、物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研究语音的学问叫语音学。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它的社会交际功能。世界上任何一种自然语言都是有声语言,例如在汉语普通话中,“gaoyuan”这两个音节可以和“高原”这个词的意义相联系,在言语交际过程中通过发出或接收这个语音形式,就可以表达或理解“高原”这个词的意义。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的声音和语言的意义是紧密联系着的,因此,语音虽是一种声音,但又与一般的声音有着本质的区别。一般的声音,不能表示语言的意义,不属于语音。任何表达信息的符号都要以物质的材料作为载体,使它本身能得以发出、传递和被感知。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语言也不例外。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自然语言都是有声语言。语言必须凭借声音这种可感知的物质形态,把语言成分物质化,以此来传递、接收、分辨和理解无形的意义。在具体言语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借助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把某种信息传递给听话人,听话人则凭借听觉器官接收到的这些声音来认知和理解对方的意思,语言依靠声音把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大脑联结起来,从而实现和完成交际任务。离开语音这个物质外壳,语言就无法发挥其社会交际工具的作用。一、语音的物理属性——音高、音重、音长、音质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音体形状及振动频率快慢决定的。男子、妇女、儿童的声音差别,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同一个人的发音也可以有高低的差异。字的音高变化的对比可以用来区别意义。例如汉语的声调就是由音高变化形成的,由相同的几个音素构成的音节,只要声调不同,音高变化形式不同,表示的意义就不一样,例如ma,标上不同的声调,可以代表“妈”、“麻”、“马”、“骂”的意思。独唱:女子有女中音、女高音、花腔女高音;男子是男低音、男中音、男高音。合唱音女子的声音比男子的高八度。音重(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它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而振幅的大小与发音时用力大小有关,用力大,呼出气流强,声音就强,用力小,呼出气流弱,声音相应就弱。音重在语言中也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在词的语音中,音重的有无和位置的不同,都影响到意义的表达。content音长指发音时间的长短,它取决于发音持续的时间。发音持续的时间长声音就长,发音持续的时间短声音就短。例如,beat[bi;t]bit[bit]音质也叫音色,指声音的品质或个性。在音高、音强、音长都相同的情况下,声音之间的差异就是音质的差异。例如,钢琴和手风琴即使用同样的音高、旋律和音强来演奏,人们仍然能够分辨出它们声音的不同品质。从声音的产生方面分析,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的形状这三个发音条件中只要有一个不同,就会产生不同音质的声音。语音中音质的不同也是由上述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具体来说,语音中的音质决定于: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1)发音体,要看声带振动不振动。例如英语bin(仓)中的b和pin(别针)中的p声音不同,就是因为前者(b)用了声带这个发音体,而后(p)者没有用。(2)发音方法,要看肺里呼出的气流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例如汉语普通话bu(布)中的b和fei(飞)中的f声音不同,就是因为二者的发音方法不同。发b时双唇闭拢,然后突然打开,让气流冲出;发f时使上齿靠近下唇形成缝隙,然后让气流从缝隙中摩擦而出。(3)共鸣器的形状,要看肺里呼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受到阻碍,如果没有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造成共鸣,腔的不同形状。例如汉语普通话1u(路)中的u和1a(拉)中的a声音不同,就是因为发这两个音时口腔这个共鸣腔的形状不同。取决因素:发音体震动的形式(体现为具体音波的样式→由基音和陪音的关系来说明)声音:单纯音(单纯振动,只有一种声波形式,一个频率);复合音(一系列振动,不同发音体或同一发音体不同部分同时振动形成声音)。在复合音中,频率最低的音就是基音(复合音中振动频率最低的音波),除此之外都是陪音。我们平时所说的音高也往往指基音的音高。语音中音质的决定因素:陪音的数量、振幅、频率以及它们与基音的关系。从声学角度看,声音分乐音和噪音两种。乐音是有规律的音波,基音与陪音呈规则的正整数倍关系;噪音的音波形式则是杂乱的,基音与陪音不呈现规则的正整数倍关系。语音中元音属于乐音,清辅音属于噪音、浊辅音属于混合音。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看,乐音中元音的音质是由于元音的共振峰决定的。浊辅音有乐音成分。第二节 元音和辅音的发音方法一、音素与音标1、音素:音质在语音中的表现就是音素。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一个音素代表一个音质,不同的音素代表不同的音质。音素是语音研究的最重要的内容。2、音标(标音符号):记录语音的符号就是音标。广义的音标指一切标记语音的符号(国际音标、音位音标、音节音标、语音结构音标)。狭义的音标指标记音素的音标→最通行的是”国际音标”(分宽式音标和严式音标两种)。目前最通行的“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按照“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制定的。国际音标的优点:(1)标音准确:音素与符号一一对应,便于准确记音(2)符号简单易学:国际通行拉丁字母,便于学习使用(3)使用灵活:有很多附加符号,可以记录人类一切语音。如鼻化音、唇化音等。国际音标所用的符号主要采用拉丁字母,拉丁字母不够用时则采用反写、倒写、合用、增添附加符号、用小写尺寸的大写字母等方式解决。要求掌握常用的国际音标的书写及认读,要求用严式音标注音。要特别注意汉语拼音方案中的符号同国际音标符号的区别,不能混淆,例如拉丁字母b.d.g.h在国际音标中代表的音素都不是汉语拼音,普通话中没有这些音。要求掌握严式国际音标,因为后面讲互补、讲音位变体必须使用严式音标来表述,所以给汉字注音也要求用严式音标。3、两类音素——元音、辅音元音和辅音的区别(1)气流在发音通道上有无障碍(元音无,辅音有)→最主要区别(2)发音器官各部位的状态(元音:各部位均衡;辅音:成阻部位紧张)(3)声带是否振动(元音:振动;辅音:不一定振动)(4)气流的强弱(元音:弱;辅音:强)(5)是否是纯乐音(元音:纯乐音,响亮;辅音:乐音+噪音,不响亮)(6)能否自成音节(元音:自成音节;辅音:一般不能自成音节)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的形状这三方面的发音原理落实到语音的发音,简单地说,就是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发音部位由发音器官的协同配合构成。发音器官是人的生理构造的一部分,每一个人都有,主要的发音器官有肺、喉头和声带、口腔、鼻腔和咽腔。肺是发音的原动力,声带是发音体。二、元音的分类所有元音的发音体都是声带,发音的方法都是让肺部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使声带发生振动,然后让气流毫无阻碍地通过声道。元音音质的差别主要是由共鸣腔的不同形状决定的,一般元音音质的不同主要是由口腔的不同形状造成的,而口腔的形状又与舌头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根据发音时舌头起作用的部位的不同,可以把元音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和“卷舌元音”。语言中的元音绝大多数是舌面元音。舌面元音的音质差别是由口腔的不同形状决定的,改变口腔形状的方式有三种:1)舌位的高低不同,发出的元音也就不同,舌位越高,开口度越小;舌位越低,开口度越大;例如汉语普通话里“一i”和“啊a”之所以听上去不同,主要就是因为发“i”时舌位高,发“a”时舌位低。2)舌位的前后不同,发出的元音也就不同。例如“y”(迂)和“u”(乌)之所以听上去不同,就是因为发“y”时舌位在前,发“u”时舌位在后。3)嘴唇的圆展不同,发出的元音也就不同。比如“i”(一)和“y”(迂)之所以听上去不同,就是因为发“i”嘴唇是平展的,发“y”时嘴唇是撮圆的。从舌位的前后、高低和嘴唇的圆展这三个方面入手,我们就可以在发音原理上确定每一个舌面元音的特征,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对舌面元音进行分类。舌位的前后、高低和嘴唇的圆展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一个舌面元音的音质,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都会改变元音的音质,我们需要同时从这三个方面去分析和把握舌面元音的特征。例如,[i](一)这个元音的特征是前高不圆唇,[y](迂)这个元音的特征是前高圆唇。反过来,如果我们知道某个元音在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就能确定这是哪个元音。例如根据前、高、不圆唇这三个条件,就可以知道这是元音“[i](一)。三、辅音的分类辅音是气流在声道中受到阻碍并且克服这种阻碍而发出的音。辅音的发音过程按时间顺序可以分为“成阻”、“持阻”、“除阻”三个阶段。成阻是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阶段。持阻是发音器官保持成阻状态,使阻碍持续的阶段。除阻是发音器官解除阻碍恢复原状的阶段。例如发辅音[p]时,双唇先紧闭形成阻碍堵住气流,经过极短暂的持阻,突然打开,消除阻碍,让气流冲出,完成发音。辅音的发音部位指的是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位,辅音的发音方法指的是发辅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或方法。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这两个方面入手,就可以从发音原理上确定一个辅音的特征,也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对辅音进行分类。例如[p]从发音部位看是双唇音,从发音方法看是不送气的清塞音。从发音部位上给辅音分类,辅音可分以下一些类别:双唇音、唇齿音、齿间音、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叶音、舌面前音、舌面后音、小舌音等。从发音方法看,辅音有三对重要的发音方法:一是清辅音和浊辅音;二是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三是口音和鼻音。从发音方法上给辅音分类,辅音可分以下一些类别:塞音、擦音、塞擦音、边音、颤音、半元音(发音的持阻阶段口腔通道只形成很小的阻碍,气流通‘过时只有极轻微的摩擦,就产生半元音。半元音在性质上接近于元音。如英语wait里的w和year里的y都是半元音)、闪音。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犹如语音发音的纵、横两轴。掌握两轴的交叉点,再补之以一个其他的发音方法,就可以确切地知道某一个音素的发音。例如唇齿(部位)、摩擦(方法),这个音不是f,就是v;如果在交叉点上再补充一个发音方法“清”,这个音就只能是f。其他类推,不一一列举。(3)辅音发音的几种独特情况A、半元音:介于元音和辅音之间,属于混合音。声带颤动,较为响亮(与元音相似);又略带摩擦(与辅音相似);口腔近于开放,乐音成分大些。普通话中零声母的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其韵头都是半元音。“烟、温、元”B、腭化辅音:发音时扩大舌面与上颚的接触面,在发辅音时同时加上[j]音,两者合成一个音素。英语dew、俄语、普通话[t、t’、n、l]与齐齿呼相拼时,就带有腭化色彩。“电”、“题”C、唇化辅音:发辅音时伴随圆唇动作,一般在辅音下方(或右上方)加“w”。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常见,特别是舌根唇化明显。[kw、khw、gw]。普通话,多数辅音与合口、撮口韵母相拼时带唇化色彩。“都”“居”D、清鼻音、清边音:声带不震动,然后经鼻腔、口腔的舌边流出,在辅音下方加“o”。汉藏语系中瑶语勉话多见。小结:音素(元音、辅音)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单位,它着眼于语音的物理属性来分析所有语音共有的声学特征;着眼于生理属性来分析其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局限于语音的自然属性的研究。音素是孤立的考察语言片段在一次发音中切分出来的单位,是语言具体使用中的资料实体。而要考察语音的社会属性(即一个音在怎样的系统中起到怎样的功能),还需要引出音位的概念。第三节音位和音位系统一、什么是音位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里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例如汉语普通话里的[p]和[p‘]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拔”[pA35]和“爬”[p‘A35]等不同词就是靠这两个辅音的差别来区别的,因此它们分立为汉语普通话里的两个辅音音位,分别标写为/p/和/p‘/两个音位(斜线//中的音标表示音位)。1.音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进而区别词的意义的作用。每种语言中都使用相当数量的音素。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中所起的作用可能是不一样的,例如[p]和[p‘]这两个音素,在不同语言中所起的作用就不同。在英语里,[p]和[p‘]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假如把它们混淆起来,把port(港口)里的[p‘]念成[p],只会使人感到发音不地道,却不会使人误解为另一个词。这说明它们之间的差别没有区别意义的功能,因而不能分立为不同的音位,只能是一个音位的两个变体。2.音位是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所谓“最小的”是指不能从音位中再切分出更小的语音单位。比如汉语普通话里的[1ai]和[tsan]是两个音节,可以区别“赖”和“站”等一系列不同的词及词义,但它们不是具有区别词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因为通过对比替换还可以从它们当中切分出更小的语音单位,[1ai]。门可以切分出[1]和[ai],[tsan)可以切分出[ts][Ian].其中[ai]和[an]也具有区别词义的功能,可以区别“爱”和“岸”等一系列不同词及词义,但它们仍然不是音位,因为从它们当中还可以切分出更小的语音单位,[ai]可以切分出[a]和[i],[an]可以切分出“[a]和[n]。切分的最后结果是[1][ts][a][i][n],它们都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而且都不能再加以切分。3.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具体语言或方言的,总是某个具体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跨语言或跨方言的音位。处于不同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中的音位各有自己的特点。不同的语音系统各有不同的音素,因而具有不同的音位表现形式。相同的音素在不同的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不一定相同,因而不同语言或方言表面上相同的音位实际上并不对等。音位与音素有何不同?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音素是从语音的生理,物理性的角度提出的概念。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性的角度提出的概念。音位是在一定的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音位是在音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整理出来的。音位和音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音位和音素是两个不同而又有联系的概念。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质不同,音素也就不同。而音位则是从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角度确立的语音单位,这种确立只注意那些与意义的区别相对应的语音差别,而对那些与意义的区别无关的音质上的差别则不加以考虑。音位和音素的关系表述为:音位在音素的基础上形成,是某一语言社团借助于音素的差异来区别词的语音形式进而区别意义;一个音位可以由一个音素构成,也可以由一组音素构成(即由不同的变体构成的一个音位),因而音位实际上是一个抽象的音类,是由彼此的差别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素着眼于语音的自然属性(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音位着眼于语音的社会属性,着重分析它的区别功能。二、确立和归纳音位应该遵循的原则音位是从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归纳出来的。归纳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具体语言或方言中不同音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音位归纳有关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一是“对立关系”,一是“互补关系”。可以依据下列这些原则进行音位的归纳:1.对立原则:音素间的对立关系是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判定对立关系的方法是找到一个语音环境,然后用替换的方法进行测试。例如英语存在“[_in]”这样一个语音环境,如果分别用[p]、[b]、[t]、[d]等音素填充替换,可以得到pin(别针)、bin(仓)、tin(罐头)、din(喧闹声)等不同词的不同语音形式,这说明[p]、[b]、[t]、[d]等音素能够区别意义,处于对立关系中,应定为不同的音位。汉语普通话的[p][p‘)[t][t‘][k][k']等同样也有对立关系。处在对立关系之中的若干音素都具有辨义功能,因而一定分属于不同的音位。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替换测试时,若干音素的互相替换应该在音节的同一层次的同一位置上进行,汉语普通话的音节可以分为声、韵、调三部分,而韵中还可以分出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不同音素的替换只能在其中的某一层次上进行。例如在[-i]环境下,[t]、[n]和[1]互相替换是成立的,可以构成“敌”、“泥”、“离”的字音,因为它们都处于同一层次的声母位置上。[ai](哀)中的[i]和[i](衣)就不能相互替换,因为两个[i]不处于同一层次上,前一个[i]处于韵尾位置,而后一个[i]是单元音韵,处于韵腹位置。2.互补原则:互补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它们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和互相替换。处在互补关系之中的几个音素不可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因而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我们就有可能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使它们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例如汉语普通话[a][A][a]四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是各不相同的:音素出现环境例字[y-]与[-n)之间远[a][—i][-n]之前百[pai]、喊[xan)。[A]零韵尾大[tA]、加[a)[—u]之前高[kau]、帮在正常情况下,出现的地方不会出现其他三个元音,[a]、[A]和[a]的情况也是如此。这四个元音音素的出现环境互相补充,不会有对立现象。因此我们有可能把它们归入同一个/a/,让它们成为/a/的四个条件变体。3.语音相似原则:处于互补关系之中的若干音素,只有在语音相似的条件下才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如果语音上相差太远,听起来完全是不同的音,那么几个音素即使是互补的,也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例如汉语普通话的[k]和也是互补的,[k]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但这两个辅音的音质差别太大,所以它们分属于不同的音位。所谓“语音相似”是指说某种语言的那个语言社团的人们感觉若干个音素相似,例如英语里的[p]和[p‘],虽然在汉族人听来这两个音差别很大,但英美人听为两个自由变体。三、音位和音位变体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音位是从具体音素中概括出来的抽象的语音类别,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各种语音环境里的实际发音或具体代表。同属一个音位的变体没有主次之分,但需要从中选出一个放在//中作为这个音位的代表,理论上选哪一个都可以,但是选择音位符号通常要考虑哪个比较常用和易于书写,是否便于说明各个变体出现的条件。例如汉语普通话里为同一个音位的变体,多数人选择常用的“a”作为代表,但也有人选择“a”。选定音位符号后,属于同一个音位的所有变体在音位标音(宽式标音)中应使用同一个符号来标写。如汉语普通话/a/音位的四个变体在音位标音中就可以统一用“a”来标写。1、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音位变体: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被看成为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如果出现的位置受条件的制约而形成的变体,就叫条件变体。如果相互替换是自由的,没有条件的限制,就叫自由变体。(1)条件变体:是只能出现在某种特定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它是一个音位在不同环境中受不同条件影响而产生的。如普通话/a/音位,有四个常见的变体,而且有各自的出现条件:[pai]中,受前元音[i]的影响→前元音/a/[mA]中,受单韵母影响→央元音/A//a/的条件变体[lɑu]中,受后元音[u]影响→后元音/ɑ/[jєn]中,受韵头[i]影响→半低前元音/є/英语清塞音/ptk/有两个变体:出现在词首读送气音[p't'k'];出现在/s/和元音之间读不送气音由于它们不区别意义,所以都是/ptk/的条件变体。(2)自由变体:自由变体是指能自由地出现在某种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的音位变体。它不受条件地限制,可以随意地、自由地替换,不区别意义→虽然音质上存在差别,但该语言的人意识不到。如:四川话、湖南话、湖北话/n//l/不分→/n/的变体;傣语[x][k']可以替换。一般地说,每个音位往往有几个条件变体(有些明显,有些不明显,可以忽略);但不一定有自由变体→无主次之分,共同构成一个音位。2、典型变体和一般变体能单独出现或出现频率较大的音位变体是典型变体。一个音位中只有一个典型变体,其余为一般变体。为了标示方便,要给每个音位选择一个提示其语音特征的最常用符号→通常选择典型变体。有时为了书写印刷方便,亦可采用通用符号表示音位。如在宽式标音中往往标的是音位(典型变体),而其他变体则不再分别标示。如鹅→/e35/在读音时可根据条件读变体的音[F35]四、音质音位与非音质音位从音质的角度分析的音位叫音质音位。从非音质的角度划分出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由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不同来引起意义的不同。它包括调位,重位,时位。调位即利用音节的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如四声就是由音高变化引起。/55/,/35/,/214/,/51/。重位即词的轻重音。如content(形,满足)content(名,内容),汉语中有轻声。时位即长短音,如beat[bit](打)和bit[bit](少许)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的联系与区别:相同点在于二者都是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两者的不同点是:音质音位是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因为说话时产生的连续语流总占据一定的时间,音质音位在语音组合的线性序列中都各自占有一个时间段落。所以音质音位又叫做音段音位。而非音质音位是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因为它所依附的并不局限于一个音段音位,而且常常依附在音段音位的组合序列上,因此又叫做“超音段音位”。五、音位的组合和聚合(一)音位的聚合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1.区别特征音位之间的不同,其实只是一个或几个发音特征的不同造成的。我们把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的发音特征叫做区别特征。发音方法或发音部位都是区别性特征。要确定一个音位具有哪些区别特征,就需要考察它在特定语言或方言的音位系统中各音位之间的对立关系。例如汉语普通话的辅音音位/t//t‘/,/t/发音特征是舌尖前闭塞不送气/t‘/舌尖前闭塞送气。音位的区别性特征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所包含的多少和种类是不同的。如英语中有清:浊;长:短两对区别性特征,而没有送气与不送气这一对区别性特征。由此可见,一个音位具有什么样的区别特征是由特定的音位系统决定的。2.区别特征和音位的聚合关系区别特征与音位的聚合关系密切相关。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不同的区别特征互相区别开来,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聚合成群。例如汉语普通话的/k/,一方面以特征“不送气”和“闭塞音”与/k//x/相对立,一方面又以特征“舌根”与/k‘//x/构成一个聚合群/kk‘x/,还可以凭特征“不送气”和“闭塞音”与/t/k/构成一个聚合群/ptk/。(二)音位的组合1.音节及其形成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我们平时说话或听别人讲话,听到的是一连串的语流,其实语流并非是一个囫囵的整体,它也是由不同的单位组合成的。认识和研究语音,首先就要认识和研究构成语音的单位。从听觉上感受到的最自然的单位是音节。比如我们说“新世纪”,很自然地能辨别出这是由xinshiji这样三个音节构成的。音位与音位组合构成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音节。音节的特性以及音节的分界可以依据“肌肉紧张度”理论来解释。肌肉紧张度”理论认为,人在发音时,发音器官总是交替的一紧一松,因而在人们的听觉上形成一个个语音片段,这就是音节。或者说,每发一个音节,肌肉就紧张一次。音节以元音为核心,是紧张的最高点,称为音峰。音峰前的音素紧张渐次增强,而音峰后的音素紧张渐次减弱,它和下一次紧张的渐次增强阶段的交界之处,紧张程度最低,叫做音谷。音谷所在的地方就是音节之间的分界处。2.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的主要特点汉语的音节分声韵调三部分。最简单的一个音节可以没有声母,韵头,韵尾,但必须有韵腹和声调。汉语音节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声母和“四呼”的配合有很强的规律性。汉语中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主要是由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开头元音的性质决定。例如,普通话的舌尖前音声母ts’ts‘,s、舌尖后音声母和舌根音声母k,k‘,x可以和开口呼、合口呼配合组成音节,而不能和齐齿呼、撮口呼配合;舌面前音声母可以和齐齿呼、撮口呼配合组成音节,而不能和开口呼、合口呼配合。六、音位系统语言中的音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处在相互的对立和联系之中,构成一个系统。各语言有不同的音位系统。音位系统的内容包括:(1)它的全部的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2)每个音位常见的音位变体,以及其中的条件变体的出现条件;(3)音位之间的对立关系;(4)音位与音位的组合规则。第四节语音的发展(一)语流音变1、什么是语流音变语流交际中音位并非孤立出现,而是表现为音位之间的组合和连续,必然要发生关系,相互影响。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特定语流中的音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强弱、高低的不同,或者由于所处的位置特殊,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也叫连读音变。大多数情况下,语流音变都发生在音位范围内条件变体的替换。(邻音、语速高低、强弱等都可能成为条件变体的出现条件:如/a//u/音位的变化)但有时语流音变却超出了音位的范围,如英语名词复数加-s,清辅音后读[s],浊辅音后[z](我们主要讲这种情况)2、语流音变的主要情况常见的语流音变情况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等。(1)同化与异化同化:言语中最常见的一种语音变化,指两个不同或不相近的音连读,受影响而变得相同或相近。如英语中的books[s],dogs[z]。英语(初学时不解):think/ŋ/looked/t/→同化作用(发音部位一致,为了顺口,增强邻音的共同性)。完全同化:广州话“一元”[jatman]→[jamman]。变化了的音→被同化音;未变化的音→同化音。元音和谐是导致元音同化的一种较为特殊的规律。异化:两个原来相同或相近的音连读→受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原因:避免拗口,增强邻音差异性)。(本来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如汉语中的上声变调,两个上声相遇,第一个上声变阳平,如土改。同化是为了追求发音的顺口,异化是为了避免发音的拗口。(2)弱化与脱落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发音时受所处地位(位置:在词的末尾、作助词等)的影响而引起的肌肉紧张度减弱的音变现象。(有些音的发音变弱,不那么清晰,叫弱化)如轻声(声调弱化)有调音节→轻声(上面的例子)→汉语中最常见的音变。A、辅音弱化→发音阻力减弱(清→浊;塞→擦):大的[tatə]→[tadə];哥哥[kγkγ]→[kγgә]。B、元音弱化:前、后元音→央元音李家[litφiA]→[litφiә]高、低元音→中元音妈妈[mAmA]→[mAmә]歇着[φiєtşuo]→[φiєtşә]复元音→单元音木头[mut’ou]→[mut’o]脑袋[nautai]→[naudε]脱落:语流音变中连读的某个音消失的语音现象。(往往弱化的某个音节进一步弱化形成脱落),如豆腐。A、汉语轻声音节经常出现脱落情况。如:我们[womәn]→[wom];豆腐[toufu]→[touf];意思[yisi]→[yis]B、为了连读方便,儿化音节里韵尾-i-n常脱落。([i][n]韵尾与儿化的卷舌不协调,所以先减音再儿化),如锅盖儿[kuokɑiә]→[kuokɑә];小孩儿[φiɑuxai]→[φiɑuxar];茶缸儿[tş’ɑkaŋ]→[tş’ɑkăә](只留鼻化的痕迹)。英语音节的连读或语速加快时,常出现脱落现象。(3)增音语流中连读发音时音素增加的语音现象。现代汉语“啊”音变→表句末语气时,受前面音的影响增加一个声母或韵头。天啊[t’iєnA]→[t’iєnnA];好啊[xauA]→[xauuA]英语:places→[pleisiz];冠词在元音前加[n]:如anactor(4)换音/合音换音:语流中连读的两个音的正常位置发生了变化。如北京话“言语”[iєny]→[yєni]→[i][y]互换。有时候也发生在不相邻的两个音节之间。如山东·新泰、曹县“脖拉颈”[pәlakәŋ]→荷泽、阳信“疙拉绷”[kәlapәŋ]合音:相邻的两个音节会产生融合而变为一个音节。北京话“不用”[puyoŋ]→[pәŋ]“这一”[tşγi]→[tşei]“那一”[nAi]→[nei](二)历时音变1、什么是历时音变(历史音变)具体语言的语音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所发生的变化(被历史固定下来的变化)就是历史音变。而语流音变(共时音变)是临时性的,有条件的,同一时代内的变化。历时音变不仅是具体音位的变化,还包括整个音位系统的变化。→考察历史音变要拿不同时期的语音作比较。如古今诗歌押韵不同→语音演变(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古塞音有清有浊→现代汉语塞音全是清声母→有演变,找规律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2、历时音变的规律性(1)历史音变往往涉及整类现象的有规则的变化,音位聚合中整个系列的有规则的变化。→在一定时期具体语言中所的语音的有规则的演变现象称为“语音规律”(要概括演变过程→挖掘出公式或规则→总结规律)语音规律:语音规律就是把一定历史时期内语言发生的语音演变过程加以概括的公式。一种语言的语音规律只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地域范围和一定的条件下起作用。例如,从中古汉语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历史音变中有“浊音清化”的语音规律,以及在浊音清化过程中“平送仄不送”的分化规律。(2)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雅各布·格林在《德语语法》中提出了语音演变的规律性,“认为类同变化同,语音按一定的分类规律地进行演变”。→被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的语言研究证实。语音规律的严整性→凡是时间、地域、条件相同的某一类音都发生相应的变化。(3)汉语“浊音清化”、“知组、照组合流”、“重唇分化出轻唇”等都是重要的语音规律。浊音清化:中古时期10个全浊声母到元代(13世纪)都清化了。并/b/奉/bv/定/d/群/g/澄/ê/从/dz/邪/z/床/dü/禅/ü/匣/Ä/(崇dZ/)清化过程:全浊塞音(并、奉、定、澄、群)→同部位的清声母:平声→送气清塞音;仄声→不送气清塞音/b/→平/p’/(滂)仄/p/(帮)/d/→平/t’/透仄/t/端。全浊塞擦音(从、床)→同部位的清声母:平声→送气清塞擦音;仄声→不送气清塞擦音/dz/→平/ts’/(清)仄/ts/(精)。全浊擦音(邪、禅、匣)→同部位的清擦音/z/(邪)→/s/(心)→/s/;/φ/(后来又分化)(4)语音演变的制约条件(有规律也有条件)具体的语音规律只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条件下起作用→种种条件的制约。A、时间条件:语音规律只在某段历史时期起作用。如卷舌音[tş][tş’][ş]只能出现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而不见于中古和上古音;“浊擦音”“日母”只所以没有清化,是因为它出现在“浊音清化”过程之后。B、地域条件:语音规律只在特定地域内进行,如广州话无[tş][tş’][ş][],保留了入声。浊音清化在北方方言中都已完成,但吴方言、湘方言中仍保留浊声母。(特定语言/方言的重要性)C、语音条件:语音演变要受到演变音本身或其他相邻音的音质与非音质的限制。如浊音清化有送气、不送气清音之分→受演变音自身声调的影响(声调成为声母变化的条件)例如“浊音清化”只限于口音,不涉及鼻音、边音。“平分阴阳”的条件→演变音是清音还是浊音。[kk’x]与[tsts’s]两组音只有在与齐齿呼、撮口呼相拼时才变为[tφtφ’φ]3、音位体系(系统)的演变语音演变从根本上说是具体音系的演变,语音的历史演变引起整个音位系列有规则变化→导致整个音系变化(1)音位的分化与合并(新音位的出现,旧音位的消失)某几个音位或几组音位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合并和分化产生出新音位。如:轻唇音的出现(从双唇音中分化出来)→“阿房宫”(唐以前无轻唇音)帮/p/滂/p’/并/b/明/m/→非/pf/敷/p’f/奉/bv/微/M/→唇齿音/f/。分化条件:凡出现在以jw-开头(合口三等韵)前面的双唇音都变为轻唇,其他韵前仍读重唇。东韵、屋韵、钟韵、微韵、虞韵、废韵、文韵、物韵、元韵、月韵。再如:见组和精组分化出[tφtφ’φ]“见组”先清化→只剩下“见、溪、晓[kk’x]”三个→再细音[i][y]前变成[tφtφ’φ]“精组”先清化→只剩下“精、清、心[tsts’s]”三个。“知组、照组”→合并为[tş][tş’][ş](发音部位变化,旧音位消失,新音位出现)超音质音位的演变→汉语声调的变化:现代汉语4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代汉语4声:平、上、去、入,其演变规律(过程)→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三声。“平分阴阳”是分化,而”浊上归去”和”入派三声”则是合并。(2)音位对立关系的改变(聚合关系的改变)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音位的分合导致中古汉语塞音有清浊和送气不送气的对立→近、现代汉语只剩下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知、照组合流,原来的发音部位的对立关系将改变(3)音位组合规则的变化(组合关系的改变)中古汉语可以出现塞音音尾/p//t//k/,现代汉语入声消失→以塞音收尾的闭音节消失。古汉语舌尖音/ts//ts’//s/和舌根音/k//k’//x/都出现在音位/i//y/之前,如酒[tsjәu]心[sjәm]饥[ki]欺[k’i],而现代汉语则不行→分化出[tφtφ’φ]。第三章文字第一节文字的性质和作用一、文字的性质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与扩大语言交际作用的工具。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包括汉字所有的形体(声符和意符等)、它的书写规则(如笔顺)、所有的字和标点符号。无论那种文字,都是以不同的形体去记录语言中的不各个成分(声音和意义)的,因而任何文字都具有字形、字音和字义三个方面。文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字形是文字所特有的,字音和字义要以语言成分的发音和含意为基础。2、文字是一种视觉符号系统。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也有它的形式和指代的对象。它的形式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字形,不管是像汉字这样的方块字形,还是像英文字母那样的表音字形,都是文字符号的形式,人们通过视觉可以感知。虽然各种文字在记录语言的功能上有这样那样的区别,但无论哪种文字都能够传达它所记录语言的意义,同时人们又能将书面语还原成有声语言。二、文字与语言的关系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2、文字用“字形”通过“读音”和语言的语素或者词产生联系。3、不同的文字的区别就是“形、音、义”关系的不同,也就是说,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不同,就产生不同的文字体系。文字的特点要受语言特点的制约。任何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大陆地区的两个误区:a取消汉字,在小学课本中用拼音代替文字。B夸大汉字的作用,代表人物是香港的安子介先生,他认为21世纪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每一个汉字都是凝聚着汉民族智慧的集成电路。三、文字的作用1、文字不仅使语言得以流传与保存,而且完善和扩大了语言的交际效用。语言是以声音为形式依托的符号系统,而声音的传递是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从时间上讲,语音一发即逝,不能留存;从空间上讲,语音的传递和接收必须在一定的距离之内。在文字发明以前,人类的知识传承只能靠口耳相传,有相当大的局限性,经验和知识的传授和积累都很缓慢。文字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了语言的不足。知识的传承和普及有了更好的形式依托。2、文字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社会从野蛮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从人类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文字的出现,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的经验和知识积累的速度,传播的范围,社会得以迅速发展,人类自此进入有史时期,形成文明的基础。可见文字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3、文字对语言的丰富和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文字并不仅仅消极地记录语言,而且还积极地影响语言,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发展。有些在口语中消失了还可以保留在书面语中,若干后也可能重新复苏,被人启用。另外,随着自身的发展,文字作为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文字甚至比有声语言更便于人们接受所表达的内容,在现代社会和生活中人们借助文字通常比借助有声语言所获得的信息更多。第二节文字的起源和发展一、文字的起源 文字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历史,而文字只有几千年的历史。社会的需要是文字产生的前提。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记事的方式大致可归为两类,一种是实物记事,一种是图画记事。1、文字神授西方是“上帝造字”;中国是“仓颉造字”:仓颉“四目灵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龙潜止”。2、实物记事a结绳,即在绳子上打结来记事。高山族:接绳传情。类似的有农会选举数红豆和黑豆等等。B刻契——讯木,令牌、令箭等。类似的有“叶子信”和“扇子语”等等。云南陇川景颇族流行一种“叶子信”:小伙子爱上了一个姑娘,用树叶包上树根、大蒜、火柴梗、辣椒,用线精巧地包扎好送给姑娘。树根代表思念;大蒜代表让姑娘好好考虑一下他的求婚;火柴梗代表男方的态度非常坚决;辣椒代表男子炽热的爱;叶子代表有许多话要说。姑娘如果接受了小伙子的求婚则原物奉还;不接受则在原物上再加一块木炭表示厌恶;如果姑娘还要考虑一下,就加一棵奶浆菜。欧洲18世纪上流社会贵妇,在社交舞会上流行一种“扇子语”:打开扇子,摆出妖娆的姿态来,慢慢地扇动扇子,“我已婚或已订婚……”;然后,加快速度扇动扇子,“我是单身……”;再板起脸来刷一下台上,“我生气了……”;又恢复笑容地轻轻摇动扇子,顺便抛一下媚眼,“我能在家见你吗?”扇子大大地敞开,“爱你…”;扇子半开,“友谊……”;扇子打开又阖上,滑稽的眨巴著眼,“吻我…”;右手持扇挡在脸前,“来吧……”;换左手持扇挡在脸前,“离我远点!”;扇子贴近右颊,“是的……”;扇子贴近左颊,“不……”;扇子画过前额。“我们被人盯著……”。(摘自古灵小说《鸟笼里的暹逻猫》)3、图画记事用简单的图形来帮助记忆和记载某些事情的方法,也是最为形象的感性传递方式。例如电影《小兵张嘎》中,嘎子找部队去时给老乡留下的画,电视剧《还珠格格》中,小燕子给紫薇的信和紫薇给小燕子的信。记事图画虽然画着具体事物的形象,但它和语言没有直接关系,没有对应的字音和字义,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记事图画是象形文字的先驱,但它本身还不是文字,是文字的起源。文字起源于图画。当图画文字成为约定俗成的符号,具有相对固定的形体,并且跟语言中的词语相联系时,记事图画才有可能转变成文字。文字与图画的本质区别则在于,图画是通过一定的形象去表达一定的意义,是不能“读”的,而文字则是用一定的形体,通过“音”去表达一定的意义,是可以读的,这一定的形体不但可以重复使用且和语言中的语素或词相当,这也正是文字起源于图画但又不同于图画之处。二、文字的发展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文字的发展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一是文字记录语言的完备程度,一是造字的方法。文字的发展,从造字的方法考察,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表意、表音、表意兼表音(意音)三个阶段。从文字的体系看,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三个阶段。下面结合造字的方法来看文字体系的发展过程。第一个阶段是由记事图画直接发展出来的象形的表意字,可以分成象形字和会意字两种情况。象形字是用和事物相似的图画来指称与该事物相关的语素或词,比如“日、月、鱼、龟、鹿、牛、门、山”等,其字形都是这些词所表达的事物的象形,在古文字中其象形特点很突出,现在这些字都不同程度的简化了,但大致也能看出象形的特点。会意字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图画或指示符号来表达某个词,比如“休”,用“人”和“木’’两个象形符号加在一起表示人靠在树旁,表示休息的意思。第二个阶段是表音字的出现。由象形字和会意字构成的表意字尽管可以通过形体知道它所表示的意义,但是有两个弱点:一是这种由形知义的过程往往不是很准确的,有时候人们不一定知道象形字和表意字代表的是哪一个语素或词;二是语言中有很多虚词和意义抽象的词是很难象形会意的。表意字必须和语言中的语素、词等对应,有明确的读音,才能真正表达浯言中的单位。这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一步。当人们认识到字形和语音之间的联系后,就可以借用一个同音的表意字来记录语言中的另一个同音词,比如用“之”(去)来记录表示偏正关系的虚词“之”。这就出现了单纯的表音字,中国传统文字学把这样的表音字称为假借字。假借字都是由早期的表意字转变过来的,如古埃及的圣书文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和中国古代的汉字、中国云南丽江纳西族的东巴文和中国西南地区彝族的彝文,都能证明这一点。单纯的表音字或假借字的出现表明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字可以通过声音直接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或词,不必依赖表意。于是人们在表意字的旁边加上另一个字,这个字只表示读音,也就是把两个字合在一起,一个字是表意的,另一个字是以假借的方式来表音的,这样就可以造出更多的字。中国传统文字学把这样的意音文字叫作形声字。文字发展到这一步,形成了3种不同类型的字形:表意字、单纯表音字、形声字。这3种不同类型的字形共同构成了意音文字;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而又能完整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都是意音文字。如古埃及的圣书文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和古代汉字。表意文字是古代意音文字的基础。但只靠表意字不可能完整而全面地记录语言,因为很多抽象的词和虚词是不可能通过表意字来记录的,表音字的出现以及由表音字和表意字的结合而形成的意音字解决了这个困难。因此,在表意文字的基础上形成的表音字是文字能够完整而全面地记录语言的关键一步,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进展。表音字的出现使形声字成为可能,大大丰富了字的数量,形声字细分起来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表意字的旁边加一个纯表音的字,这是表意的形旁先出现而表音的声旁后出现。另一种情况是表音的假借字先出现,表意的形旁后出现。比如“其”,本来指簸箕,后来假借为代词,代词“其”的使用场合远远超过了“簸箕”的“其”,为加以区别,人们在簸箕的“其”上加上象形表意的竹字头,形成另一个形声字“箕”,这样的形声字往往又叫:“后起字”。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字造字方式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记事图画→表意字一纯表音字→意音字文字体系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记事图画→意音文字体系→纯表音文字体系(音节文字体系、舌位文字体系)三、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的根本区别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从根本上说,造字方式只有表意和表音两种,意音文字不过是这两种方式的结合。同样,从根本上说,完整记录语音的文字体系只有两种,就是意音文字和纯表音文字(又叫拼音文字)。能够完整记录语音的纯表意文字是不存在的,因为任何一个语言都有大量不可象形会意的语素或词。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的本质区别在于记录语言的方式有差异。拼音文字只通过字母记录一个语言的音节或音位。不同的语素或词,只要读音相同,字形都相同。比如英语的book,代表了“书”’和“预定”两个词,由于这两个词的语音形式相同,都写成相同的字。意音文字也必须记录语言的语音,不过意音文字除了记录语音,还要通过象形和会意等表意方式把不同的语素或词区别开来,也就是说,即使两个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一样,只要是不同的语素或词,通常都必须通过形体区别开来,比如“长、常、场、尝、肠、偿”等不同的语素或词,尽管语音形式相同,但通常不把它们写成相同的字,而是要保留它们在字形上的区别,以便说明它们是不同的语素或词,所以意音文字的字数很多。汉字是典型的意音文字,字的数量很大。有人把汉字说成是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都是一种比喻或形象的说法,严格说来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这种说法使人误以为汉字只和表形表意有关系,和语音没有关系。这种说法的产生是因为汉字最早形成时普遍使用了象形和会意的方法。前面我们反复提到完整的文字系统必须完整地记录一个语言的读音,汉字和所有完整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一样,也必须完整地记录汉语的读音。汉字作为意音文字,除了表意,还表音。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音节,所以汉字是通过字形记录汉语音节的文字。汉字的这种性质可以概括成两点:1.一个汉字一个音节。2,不同的语素往往用不同的字表示。也有人把汉字称为语素音节文字或语词音节文字,这些名称是为了反映汉字既表音又表义的意音文字性质。语素音节文字的提出还反映了字体变化对象形字和会意字的影响。汉字在早期的造字过程中广泛使用了象形和会意的方法,当时这些象形字和会意字都能从形体上体现出语素或词的意义,但随着文字字体的演化,人们已经很难从象形字和会意字中看出语素或词的意义,继续把这些字称为象形字和会意字也不太合适。不过尽管字体变化了,象形和会意已经看不出来了,但在同音语素或同音词中,这些汉字仍然能把这些语素或词区别开,所以可以称为语素音节文字。通过对汉语这种活生生的意音文字的分析可以看出,意音文字在记录语言时提供的信息量和表音文字相比是不一样的,因为对于具有相同语音形式的一组不同的语素或词来说,表音文字所用的字都一样,但意音文字还要从字形上把这些语素区别开来。从这个角度看,意音文字有助于区分同音语素或同音词。也正是由于意音文字通常能够把同音语素或同音词区分开来,它就不可能完全按照一个字一个音形的原则来造字。从造字的方法上考察,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三个阶段。1、表意文字早期文字通常由象形、象意、象声、转注等方法造出来的。2、表音文字也称拼音文字,基本书写单位(通常称作字母)表示词语读音的文字类型。按照所表达的语音单位,可以分为表示词语音节读音的音节字母文字,表示词语辅音构成的辅音字母文字以及表示词语音位(包括元音和辅音)构成的音位字母文字。例如日文属于音节字母文字、阿拉伯文字属于辅音字母文字、英文属于音位字母文字。四、几种重要的字母字母是拼音文字的最小书写单位。目前世界上表音文字所采用的字母体系多种多样,主要有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梵文字母等。腓尼基字母的发源地大体上在今天的叙利亚一带。这里处于欧亚之间的连接点,腓尼基字母向东向西发展,分成两支,东支产生了阿拉伯字母、梵文字母等,西支产生了希腊字母,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所以,腓尼基字母是现代大部分拼音文字字母产生的基础。北方闪美特人字母的特点及其发展情况。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北方闪美特人的字母是现在大多数拼音文字字母的来源,它有22个字母符号,都只表示辅音,不过每个字母符号所表示的辅音都和[a]连读,因而带有音节字母的性质,它的书写顺序自右向左。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北方闪美特人的字母分成了三支,其中迦南字母和希腊字母向西传播,阿拉马字母向东传播。迦南字母现在大多成了无人使用的古文字;希腊字母后来发展了许多“后裔”,如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马字母的最重要的后裔是阿拉伯字母,古代印度的字母也是其后裔。五、口语和书面语(一)定义和特点1、口语:文字出现以前,语言凭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2、书面语:用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语言,它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使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变成“看”的语言符号系统。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客观存在形式。口语是书面语得以产生的基础和源泉。文字是因为记录语言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没有人类的有声语言,文字的创造也就无从谈起,也就不可能有书面语的产生。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的基础,书面语足第二性的,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同时,口语又是书面语进——步发展的动力。口语与人们日常交际紧密相连,社会生活的每一微小的变化,都首先通过口语反映出来,因此,口语的变化总要先于书面浯的变化。口浯不断为书面浯提供鲜活的材料,促使书面浯向前发展,不致与口浯差距太大,从而适应人们的交际需要。因此,书面语具有保守的一面,其发展变化总是要落后于口语,书面语的发展要服从口浯的发展。由于使用场合的不同,口语和书面语逐渐有了分工,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总的来看,口语具有简短明快、通俗自然的特点,书面语具有语句雅正、结构严密的特点。相应地,有一些词语由于长期使用场合上的分上,在风格色彩上也逐渐地有’了差别,例如“父亲”、“母亲”、“夫人”多用于书面语,与此对应的“爸爸”、“妈妈”、“妻子”则用于口语。尽管这些词语在意义内涵上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却有比较严格的使用界限,不能混用。比如新闻、外交辞令上常用的“总统夫人”,就不能说成“总统妻子”,“干杯”就不能说“喝——杯”,“会谈”、“磋商”就不能说“聊天”、“商量”。(二)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1、口语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产生的基础;书面语是第二性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规范着口语的发展。2、口语是书面语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口语的变化总要先于书面语的变化,不断提供鲜活的材料,促进书面语向前发展。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第三节 文字改进和改革文字有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两种体系。文字的改进是指在不改变文字体系的情况下对文字系统进行改进。由于语音的变化,有些拼音文字字母不完全能够反映实际读音,需要局部改进拼写方法,这是属于文字的改进。汉字的简化也是属于文字的改进。文字改革通常是指将文字从一种文字体系改变成另一种文字体系。想把汉字改变成拼音文字就是文字改革。汉字体系能不能改革,实现拼音化?从目前的条件来说还不可能。原因是:1.汉字有区别同音语素或同音词的功能。如dan55这个音节所表达的语素多达13个(丹单担耽……),通过不同的汉字可以把这13个语素区别开,这有利于在书面语中减少歧义。2.和拼音文字相比,汉字具有更强的超空间的功能,或者说超方言功能。汉语方言众多,分歧很大,在这些方言没有统一以前,用音节文字或音位文字来作各种方言的统一文字会遇到很多困难,因为拼音文字要求用某地的方言作标准音,其他方言地E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的人学习的不仅是文字,还包括权威方言的语音。比如现代中国人要学会以北京话为语音基础的音位文字,不仅仅是一个学会拼音方案的问题,而且得学会北京话语音。这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所以方言区会普通话的人往往限于一定文化阶层,如记者、广播电视工作者、社交工作者、服务行业工作者、教师等等。在语言内部方言分歧很大的情况下,拼音化都会遇到很多困难。汉字能长期保持在意音文字的地位,和汉语的这种特点是有关系的。正是因为汉字的超空间功能,汉字对汉文化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汉字是意音文字,同一个字尽管在不同的方言区读音不一样,但都代表同一个同源语素,不同方言区的人可以借助汉字,越过方言语音差异,通过本地读音把同一个字跟同一个语素或词联系起来,获得其本源的意义。对于《红楼梦》、《水浒》、《西游记》、《阿Q正传》、《围城》等作品来说,不管它们出自哪千方言区作者之手,七大方言区的读者都可以通过本地读音顺利地阅读。历代王朝政府的政令和思想观念都可以借助汉字迅速推行到汉语各方言区的每个角落。任何一个方言区的文化因子都可以迅速波及到其他方言区。中国纵横几千里,虽然方言的语音千差万别,却能书同文。我们说汉字是一种超空间性或超方言性很强的文字,在这方面拼音文字是远不及汉字这种意音文字的。3.和拼音文字相比,汉字具有更强的超时间性。就像不同汉语方言区的人可以越过方音直接阅读不同方言区的文化资料一样,现代人常常可以借助汉字直接阅读先哲的思想。只要学会了汉字,便可读懂一些古文,这是因为学会了汉字就等于掌握了很多语素和词。下面是中国宋话本《碾玉观音》中的一段:崔宁听得说浑家是鬼,到家中问丈人、丈母,两个面面相觑,走出门,看看清湖河里扑通地都跳下水去了。当下叫救人.打捞,便不见尸首。原来当时打杀秀秀时,两个老的听得说,便跳在河里,已自死了。这两个也是鬼。这段文字是用口语写的,离现在有近千年的历史。正因为它是意音文字构成的文本,现代人基本上能理解其基本意义。在音节或音位文字中,文字的字母和音节或音位对应,语音形式相同的几个不同语素无法在语音上区别开来,因此很难直接通过字形的差异来获得语素或词的信息。对于一千年前的英语文本来说,现代说英语的人要读懂是不太容易的。汉字作为一种意音文字,有利于对传统文本的理解。4.汉字已经记录了丰富的文本,汉字对于文化遗产的继承是必不可少的。汉字作为意音文字比古埃及意音文字、赫梯意音文字、苏美尔意音文字有更长的历史,有更多的文献资料,记录了更多的文化。没有哪一种意音文字在进入音节或音位文字时发展到汉字这样一种完善的程度、记录了这样多的文本。意音文字发展得越完善,体系越繁杂精密,延续的时间越长,记录的文本越多,就越不容易迈入音节或音位文字。汉朝人如果创造一种崭新的拼音文字,在继承文化遗产上就要遇到障碍。必须有大批人把汉字文献译成拼音文字,以后的人再也看不懂先哲的经典。汉字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成熟地步,已经走入一种超稳定状态,而汉语方言又有着这样大的分歧,不借助于汉字,我们便不能继承丰富的文化遗产。从继承文化的角度看,汉语拼音方案并不能取代汉字在汉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拼音文字有它的优势,它易于学习和书写,易于形式处理,易于输入计算机。但这种优势也正是它在统一方言差异和继承古代文本方面无能为力的劣势。借助汉字,我们能充分继承文化遗产,能使方言区的人相互理解。当然,汉语拼音文字的设想并没有失去它的意义,至于前景如何,那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讨论:汉字能否进行拼音化改革?(一)汉字的优点和作用1、汉字有区别同音语素或同音字的功能。2、汉字具有比拼音文字更强的超空间功能(超方言功能)。3、汉字具有比拼音文字更强的超时间性。4、汉字记录了丰富的文本,继承了优秀的文化遗产。(二)目前还不需要对汉字进行拼音化改革。原因: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1、汉字的音素—音节文字体系基本上符合汉语结构的特点;2、汉语语素数量比音节数量要多,汉字能区别同音语素;3、汉语方言区多,普通话不普及,汉字能沟通方言;4、汉民族历史文化悠久,汉字承载的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瑰宝。第四章词汇第一节词汇的性质和作用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就是词汇。一种语言只有一个词汇。词汇可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基本词汇的主要特点是全民常用性,稳固性,强构词性。除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构成该语言的一般词汇。一般词汇的特点是:不是全民常用的,不稳固,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构词能力比较弱。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学习一种语言,首先应该学习它的基本词汇,牢固的掌握了基本词汇,等于掌握了一种语言的骨干。二.词义的性质词义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概括性(一般性)、模糊性、民族性。1、概括性词义的概括是指把具体的个别的东西变成一般的简单的东西。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归类,把有共同特点的现象归在一起,给以一个名称,使它和其他现象区别开来。词在概括对象或者获得意义的时候,必须抓住事物本质性的区别特征,放弃许多次要特征。词义概括的对象可以是客观存在的,也可以是使用语言的人们想象中的。如鬼、神、龙等。2、模糊性词义是对客观实体的反映,有些客观实体的外延非常明确,有些词义是模糊的,如高、矮,大、小,等形容词,青年、中年、老年等名词。语言以有限的单位表示无限的客体,这就容易形成模糊性。3、民族性词义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及现象的反映。不同民族反映现实世界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完全相同,因此词义在反映客观现实时对现实的切分在各语言中并不一致。第二节 词义的构成1.词义的内涵词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表示的意义内容。如“人”的意义就是“有语言、能思维、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高等动物。”2.词义类型词义类型有指称意义、理性意义、附加意义三种(1)指称意义,指称意义是用特定语音形式所指称的词义内容。这类词义包括起名称作用的“名称意义”和起指称作用的“指示意义”。(2)理性意义,理性意义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这一类型的词义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概括反映。这类词义基本上就是概念,所以可称之为概念意义。(3)附加意义,附加意义是依附于词的理性意义而存在的那部分词义内容,主要包括词的感情意义和语体意义。词的感情意义反映的是人对词所和的客观事物的态度,最常见的感情意义分为褒义和贬义两种。语体意义是指词经常在特定场合和文体中使用所产生的情味和格调。最常见的语体意义是口语语体意义和书面语体意义。3.词义的构成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词义的内容由词汇意义、色彩意义、语法意义三个部分组成。(1)词汇意义,词汇意义是词所表示的客观世界中的事物、现象及其关系的意义。因为词汇意义是与概念相对应的部分,所以也称概念意义。(2)色彩意义,色彩意义是词所表示的某种倾向或情调的意义。主要表现为感情色彩、形象色彩、语体风格色彩、时代色彩、外来色彩、地方色彩、民族色彩等。(3)语法意义,语法意义是语法单位在组合中所产生的关系意义。这种意义只有在语法单位的组合中才能表达出来。第三节 词义的聚合一、单一和多义1、一个词可以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现象,这就是单义词。一个词也可以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这就是多义词。一个词在刚产生的时候大多是单义的,在使用中,有关的意义也逐渐用它来表示,就变成多义的了。语言所要表达的意义总是在不断的增多,让一个词兼表几个一样而不必另造新词,符合经济的原则。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中,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做本义,它是产生这个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由本意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做派生意义。(一)单义词和多义词1、单义词:只有一个意义的词。如“茶会”(一种备有茶水、水果、点心等的社交性聚会);“原子”(组成单质和化合物分子的无限可分的微粒)。2、多义词:一个词有多个意义,它们概括反映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深:①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这院子很深/水深三尺。②程度高。学问深/这本书太深,不容易看懂。③时间久。夜深人静。④(感情)厚;(关系)密切。夫妻俩感情深/我跟他是深交朋友。⑤(颜色)浓。湖水深蓝。⑥深入,深刻。深谈/马老师高尚品格对我影响很深。⑦非常,很。深信不疑。3、多义现象的产生原因①一个词开始产生时,大多是单义。使用过程中,有关意义也逐渐用这一个词来表达。a、不同现实现象之间存在联系,语言社会认识到这些联系后,就会在两类现象之间建立起一种联想关系,进而用指称甲的词去转指与它有联系的其他现实现象,而不必另造新词。关 ①门闩。《说文》:“以木横持门户也。”《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斩鹿门之关以出。”②在险要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娄山关。③闭合,放在里面不使出来。关门/关在笼子里。④重要的转折点。度过难关。⑤征收进出口税的机构。海关。⑥牵连,关系。这笔债与我无关/事关成败。b、词义的模糊性,使一般词的意义具有一定弹性,能够向外延伸它的功能,因而兼表有关事物,产生多义。大 ①与“小”相对。大树/大会。②深,程度重。大红灯笼/大破大立。③年长或排行第一。大伯/兄弟中他是老大。④比所确定的时间远。大前年/大后天。4、多义词各个不同意义在词义结构中的地位 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 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 本义退居次要地位。 → 某一派生义占据中心地位。例Ⅰ.口 本义:人或动物进食物的器官。→以下派生义,没产生中心意义:①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巷口。②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口。③口子。伤口/衣服撕开个口儿。④刃儿。刀口卷了。⑤计量的单位。三口之家/打了五口井。例Ⅱ.脸 本义:目下颊上的部位。白居易《昭君怨》:“满面胡沙满鬓风,眉消残黛脸消红。”→以下派生义:①面孔。洗脸/脸上有一颗痣。(中心意义)②某些物体的前部。门脸儿。③面子。丢脸。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5、词义派生的条件和途径①条件:有现实基础,派出义和派生它的那个意义所指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有联系,而这种联系被用来作为派生新义的线索,又与语言社会的生活环境、劳动条件、风俗习惯以及人的思维活动、语言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有关。例Ⅰ. 疆界。→授予土地或爵位。封 本义:培土植树。 筑坟;坟;高地。→闭合;藏敛。→量词“封”。例Ⅱ.生:①没有煮熟;②未经加工或炼制;③植物未成熟;④不精通,没经验。⑤陌生。 熟:①煮熟;②经过加工或炼制;③植物成熟;④精通,有经验;⑤熟悉。②途径——引申:分“隐喻”、“换喻”两种方式。a、隐喻。不同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有某种相似关系。例Ⅰ.纲 本义:网的总绳。→事物最主要部分。提纲挚领/教学大纲。例Ⅱ.斗 本义:带柄的舀酒器。→①北斗星。气冲牛斗。②口大底小、方形,用来称量粮食的器具。③斗形、带柄的器具。漏斗/熨斗。b、换喻。不同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之间不相似,而是存在某种联系,可以用指称甲的词去指称乙。例Ⅰ.铁窗:安上铁栅的窗户。→监牢。例Ⅱ.针砭。古代治病的石针。→指出或抨击错误。例Ⅲ.wall:柳条编砌的东西,篱笆。→墙。6、多义词在使用中一般不会产生混淆,因为上下文使其中一个意义显示出来,而排除其他意义。一个词包含几个意义,减少了语言符号的数目,便于学习掌握。门缝透进一缕月光。(光线,光亮。)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风景)→石头磨得光溜溜。(光滑)→坚决把敌人消灭光。(一点不剩)→你别光着膀子,当心着凉!(露出)→为国增光。(光彩,荣誉。)7、多义词与同音词的区别多义词:各个意义之间有内在联系。 同音词:与多义词互无意义上的联系。刻(kè):①雕刻。刻图章。②程度深。刻苦学习/为人刻薄。 刻(kè):计时单位。①古代以漏壶计时,一昼夜100刻。②现代15分钟为一刻。会(huì):①聚合。会齐。②见面。会客/会谈。③多数人集中活动的方式。座谈会/舞会。④为一定目的而成立的团体或组织。妇女联合会。 会(huì):①时机。机会。②理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③能够,可能。他会游泳/永远不会忘记。④一小段时间。一会儿。(以上各项意义并非多义聚合)二、同义词语言中几个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就是一般所说的同义词。词义包含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两方面。同义词的同,是指理性意义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完全相同的词又叫等义词。等义词大多是借用方言或外语词的结果。等义词在语言中多半不能长期存在,因为语言要求经济,等义词多了,会增加人们交际中的麻烦,因此在语言的使用中或者是等义词发生分化,产生细微的意义差别,或者是淘汰一个,保留一个。语言里绝大多数同义词都是意义基本相同,但有细微的差别。这种差别表现为词义所概括反映的侧面和重点有所不同,或者在词义的附加色彩方面有差异。词义的附加色彩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褒贬色彩、语体色彩和风格色彩。三、反义词语言中有很多意义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反义词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二)同义词:几个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 爱护-爱惜-珍惜 自行车-脚踏车-单车A 成果-结果-后果 B 玉米-玉蜀黍-苞米 本事-技能-伎俩 青霉素-盘尼西林1、A组:各组词之间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相同或基本相同,即词指称的现实现象的范围重叠或大体重叠,但还存在理性意义的细微差别,或渗透着人们对词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2、B组:属于一种特殊的同义词,即“等义词”。大多是借用方言词或外语词的结果。(三)反义词:意义相反的词。反义词概括反映现实现象的对立关系。1、两种主要类型(《学习指导书》P.103-104)①相对反义词:所反映的对立中间留下空白,可以插进别的成员。 -凉、温、暖- -中- -忧喜参半-②绝对反义词:所反映的对立属于非此即彼的性质,分尽一个共同的意义领域而不留空白。生-死 动-静 正确-错误 出勤-缺勤 诚实-虚伪2、反义词的作用:在修辞上有对比作用,可利用来揭露矛盾,突出对立面。 满招损,谦受益。(谚语) 懒惰的结果是痛苦,勤劳的结果是幸福。(格言)第四节 词义的组合一、词语的组合词义的组合是通过词语的搭配来实现的。如果说词义的形成是从特殊到一般,从复杂到简单,那么词义的组合就是从一般回到特殊,从简单回到复杂。词语的搭配要受到两方面的限制,一方面要受到语法规则的支配,另一方面也要受到语义条件的限制。词义的组合(按一定规则进行搭配) 词义:概括性、一般性。词·词·词·词·词→句子 (义项)(义项)(义项)(义项)(义项)(交际) 组合中的词义:具有个性的意义内容。(一)词语的搭配:通过词语搭配实现词义的组合。1、受到语法规则的支配。春天/到了。我们英勇的/八路军。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2、受到语义条件的限制。①要符合现实现象之间的实际关系,即客观真实性。(×)我母亲吃遍了沉默。(名词+动词+名词,主谓结构。)(×)一朵花正在玩一只杯子。(名词+动词+名词,主谓结构。)②进行组合的词义内容不能存在矛盾对立,即语义表达的一致性。(×)他母亲没生养过儿女。(名词+动词+名词,主谓结构。)(×)那个人杀死了自己的遗孀。(名词+动词+名词,主谓结构。)③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即“惯用法”。突出表现在同义词的使用上。a、发表-公布-宣告:小李在会上发表了很好意见。向全校职工公布集资建房方案。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pretty(漂亮)-girl(姑娘);garden(花园);village(村庄)。 beautifu(漂亮)-woman(妇女)。 handsome(漂亮)-man(husband,男人);car(小汽车)。二、词义与环境在交际中除了由词义的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以外,还有一部分意义是由环境补充、确定的。所谓环境,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上下文或谈话的具体语境,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来理解,把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也包括在内。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1、一部分词义由环境(语言交际环境、语境)补充、确定。 炒菜时说,“油”表示食用油。①油不够了。 行车时说,“油”表示发动机用的燃料(汽油)。 开出报销的票据。(一个词)②给我们发票。 发放看演出、购物等凭证。(两个词)③老a、人老了,心态要平衡。(年岁大,时间长。)b、小李的姐姐是桂剧团的老演员。(经历长,经验多。)c、这栋楼太老了,该推倒重建了。(陈旧)d、怎么买回这把老菠菜?(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e、鸡蛋煮老了。(食物火候过大)f、老张近来很忙吧,老没见他来下棋了。(①词缀;②长久。)三、言内意外由于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时候可以言不尽意,留下一些意思上的空白让听话人去补充、理解,这就使语言的运用成为一种学问,这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用语言交际时,有意的留下意思上的空白,让听话人自己去领会、补充的现象,就是“言内意外”。“言内意外”是一种语言运用的手法。2、“言不尽意”和“言内意外”①语言表达思想的功能有其局限性,有时一些特殊的、个别的东西的复杂性,难以用言词一一穷尽地表述出来,需要听话人去补充、了解,这就是“言不尽意”;由于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时候留下一些意思上的空白,或者将真实意义隐含在另一说法,或者同样的意思采用不同的说法,以获取不同的效果,这就是“言内意外”。②例释a、甲(顾客):瞧,一只苍蝇。 语义:让人看一只苍蝇。 对不起,我马上给您换。 结合语境:菜里居然有苍蝇。 噢,一只苍蝇怎么了? 卫生太差;怎么处置。b、当三个女子从容地碾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五、义素和义素分析(《学习指导书》P.104-106)(一)定义:词义的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又叫“语义特征”。(二)通过一组意义有联系的词的意义对比,从中得出此词某一具体义项最小的构成成分。(义素写在[]内,+表示肯定,-表示否定。)例Ⅰ.走-跑、跳、飞 走:[+人或鸟兽][+用脚][+相互交替地][+向前][+移动] 跑:[+人或鸟兽][+用脚][+相互交替地][+迅速][+向前][+移动] 跳:[+人或鸟兽][+用脚][+离开地面][+越过一定距离][+向前][+移动] 飞:[+鸟、虫][+拍动翅膀][+在空中][+向前][+移动]例Ⅱ.空:①里面没有东西或没有内容。②天空。③不切实际。④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徒然,白白地。 [+里面][+没有东西][+没有内容](三)义素分析1、方法:先确立具有共同义素的对比词群。男人:女人:女孩;棉衣:雨衣:衬衣。→对各相关词义的义项进行比较,得出它们的异同。 男人:[+人+成年+男性] 女人:[+人+成年-男性] 女孩:[+人-成年-男性]2、矩阵图对比词符号义素 鞋 靴子 袜子东西 + + +穿在脚上 + + +走路时着地 + + -有筒 - + +对比词符号义素 母亲 伯父 舅舅 弟弟人 + + + +男性 - + + +长辈 + + + -有血统关系 + + - +母系亲戚 - - + -六、义场(《学习指导书》P.106-107)(一)定义:即“语义场”,一批意义上有共同特征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的聚合体。(二)词义上的类属关系,分“上位意义”、“下位意义”。如A(种)是B(属)的一种,则B是A的上位意义,A是B的下位意义。(三)图示:第五节 词汇的演变与发展借词:也叫“外来词”,指的是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都来自外语的词。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都是本族语言的材料。如“电话”、“青霉素”等。音译词:是音和义都来自外语的词。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翻译外语词的语素,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第四章语法第一节 语法的性质一、语法的性质语法是词的构造、变化的规则和用词造句的规则。语法的组合规则包括词法和句法。具体说,语法就是词的构成变化的规则(词法)和句子的构成规则(句法)。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1、词的构成变化的规则→词法:构成规则→构词法(语素怎样组合成词)变化规则→构形法(形态变化,词本身的不同形式变化)词的语法类别→词类(形态特点和组合特点差异)2、句子的构成规则→句法(短语的构成规则+句子的构成规则)3、词法和句法的联系:范畴不同,但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联系密切A、词以确定地形式进入句子,造句时词法与句法规则并用。B、某些句法特点受制于词法:we‘restudyingEnglish。→句法:一般现在时C、二者相互补充:形态变化少→句法重要(词在句中的位置固定)→语序重要形态变化多→词法重要(词在句中的位置自由)→语序次要二、语法的性质特点:1、抽象性、概括性。一是可以对数量巨大的具体词语进行分类,二是可以从无限多的具体的语法组合中抽象出语法结构格式。2、稳固性:千百年沿用,很少改变。主+谓+宾(不受外来语影响)历时的看也有变化3、系统性: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规则,(英语: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同一语言的语法规则又有着自己的系统,各种具体的规则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在使用某一个语法格式、某一条语法规则的同时,必须同时受到相关的规范的制约。第二节 语法单位一、语法构成(语法单位)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和句子是不同结构层面上的语法结构单位。(一)语素:具体语言中特定语音与语义相结合的最小的结构单位→构词单位1、词根、词缀与词尾的区别?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的。它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词缀是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词加词缀后的词义通常会发生变化→作:作者词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词加词尾后的词义一般不会发生变化→英语的worker加上s以后成为workers,只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形式,而不是不同的词。2、词缀语素和词尾语素有什么不同?。①词缀语素一般表示附加的词汇意义,如后缀-er可以表示“…的人”“…者”;而词尾语素表示的是附加的语法意义,如英语名词后一般要加“-s”来表示复数的语法意义;②词缀语素具有构成新词的能力,属于构词语素,如词根read加上后缀er,就构成新词reader;而词尾语素仅仅改变一个词的语法意义,不能构成新词,如book的复数形式books,加了词尾-s后,其语法意义改变了,但词汇意义没有变。③词缀语素可以处于词根之前,也可以处于词根中间或后面,有前缀、中缀、后缀等形式;而词尾语素则只能处于词根或后缀的后面,如teachers中,“-er”是后缀,“-s”是词尾。(二)短语:词与词组合而成的能自由运用的有意义的语法单位。(三)句子:具有一定语音形式和语法特征的表达相对完整意义的最小的交际单位,最大的语法单位。第三节 语法手段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词的构成变化和组织方面起作用的各种形式和手段。一、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构形法(形态变化):一个词通过不同的语法形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1、语法意义:具体语法成分及语法结构所反映出的关系意义或结构意义。例如“红太阳”是偏正结构,“红”修饰“太阳”,“太阳红”是主谓结构,“红”陈述“太阳”怎么样,这里的修饰与陈述,就是语法意义。2、语法形式:表现语法作用(意义)的形式,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语法形式相对于语法意义而言,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形式标志,也就是说,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就是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语法形式表现语法意义,语法意义必须通过语法形式才能具体表现出来,二者以对方为存在条件。如汉语“同志们”中的“们”和英语“comrades”中的s,语法意义是复数,它们就是复数这一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s:形式→名词复数:意义“我吃饭”结构意义:支配与被支配→语法形式:主语+述语+宾语(SVO)3、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语法中的任何成分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语法成分的内容是语法意义,语法意义的表达者是语法形式。任何一种语法形式都会表现某种语法意义,任何一种语法意义都有表现它的某种语法形式。这是就宏观角度而言的,具体到特定的某种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它们并非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情形是相当复杂的。(1)有的是一种语法形式对应一种语法意义,如英语的定冠词“the”只表示后面的名词是有定的或特指的。(2)有的是一种语法形式对应几种语法意义,如汉语的重叠可以表示列举、每一个、程度加深等多种语法意义,德语中的定冠词“der、die、das”除了表示名词的定指外还表示名词的性或数。(3)有的是几种语法形式对应一种语法意义,如汉语可以采用多种语法形式来表示名词的有定:语序——直接置于动词前,如“书看完了”;虚词——用介词介引,如“把书还了。”二、语法手段(一)语法手段把表达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概括所得出的类别就是语法手段,也可以叫做语法方式。一般而言,语法手段可以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个大类。凡是通过词的词形变化来表达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就是词法手段;凡是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达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就是句法手段。(A)词法手段词法手段主要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词的重叠三个小类,有的小类内部还有一些不同的表现。1.词形变化词形变化是指通过词的形态变化来表示各种语法意义的手段。具体地说词形变化又包括附加法、内部屈折法、异根法和零形式四种情况。2.词的轻重音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所谓词的轻重音是指通过词的某个部分的重读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的一种手段。一般地说轻重音中重音形式更重要,所以也可以叫做“重音移动”。3.词的重叠词的重叠是指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重复使用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B)句法手段句法手段指的是通过整个结构的变化来表示各种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包括语类选择(选词)、语序、虚词、语调等方面,各个类型内部也有些不同的表现。(二)常见的语法手段分析(1)分析手段(五种):A、语序/词序:词的先后顺序(线性排列)→各种语言都靠语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有的语言语序/词序重要,如:汉语、英语;有的次要,如俄语、德语。B、辅助词(虚词):专门用来构成语法形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如介词、连词、语气词、冠词、助词C、轻重音:靠词的读音轻重变化表示某种语法意义的手段。如妻子(短语/词)、老师和/的同学D、语调:靠语音变化构成的模式表示语法意义。(由句子高低、快慢、长短、升降、轻重综合而成)陈述、疑问、命令、感叹、停顿(小王不去了)E、重叠:利用整个词或某个语素的重复来表示语法意义。汉语:动词重叠→尝试/反复进行:想想、看看、研究研究(2)综合手段(六种)A、附加法:词中增减、变换附加成分表示语法意义。英语:-s、-ing、-ed;俄语:前缀(-体)、后缀(-时)、词尾(名词的性、数、格)在词根前、中、后附加构形词缀,或在词干后附加词尾。B、内部屈折:内部屈折也叫语音交替,指词内部通过词根的语音变换构成语法形式。例如英浯中man→men,foot→feet。C、零形态:词的某种语法意义靠相关的语法形式衬托出来。其本身并不具备特定语法形式却表达语法意义。如:英语名词的单数形式。D、异根法:指用不同的词根表示同一个词不同的语法意义,是同一个词的不同的语法形式的语法手段。例如英语中,we是主格,us是宾格,he是主格,him是宾格。又如形容词good的比较级better和最高级best,也是用异根方式构成的。不同词根的历史来源不同→增补为同一词的不同语法形式。例如英语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bad→worse、good→better;动词不定式、过去式:go→wentE、量位:改变一个词的重音位置构成不同的语法意义。俄语:重音→单复数;英语:重音→区别词性(’pro’duce)F、调位:改变一个词的声调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陕西话靠声调区分人称代词的单复数;古汉语“伐”其中,量位、调位也可看作内部屈折,都属于词内部的语音变化→音质音位的变化和超音质音位的变化(三)简述提供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提供语法形式的手段主要有下面几种:(1)选词。基本结构的各个项都要求一定词类里的词来充当。如:“读书”是述宾结构,(2)词序。词选出来以后,必须按照一定次序加以安排。如:“出租汽车”和“汽车出租”,词序不同,意义不同。(3)虚词。虚词主要用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学生的老师”和“学生和老师”,意义不同。(4)词形变化。在有变格、变位等词形变化的语言里,词要组成结构,往往要通过词形变化来实现。如英语当中的“I”表示第一人称的主格,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me”则表示第一人称的宾格。(三)世界语言的形态分类根据所用的主要语法手段分为分析语和综合语。根据词的形态特点(语法形式),即根据有无形态变化和语法手段的异同,从语法角度把语言大致分四种: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复综语。(1)孤立语/词根语/无形态语特点:多是根词、复合词,少形态变化和附加语素,很少派生词,几乎没有只表示语法意义的附加成分;词本身几乎没有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词与词的关系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语序和虚词重要。汉语、苗语、越语、缅语等汉藏语系大部分都是孤立语。(2)粘着语特点:具有一定意义的附加成分接在词根或词干上构成形态变化,但结合不紧,附加成分好象黏附在词根上;语法关系和结构由语言成分的自由组合表示,附加成分与词根的界限分明;词的前面和中间不发生变化,只是词的尾部发生变化,表示语法意义;一种语法形式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一种语法意义由一个附加成分表示;词根与附加成分本身一般无变化,按一定顺序黏着起来组合成词。土耳其语、芬兰语、匈牙利语、日语、维吾尔语等都是粘着语。(3)屈折语特点:主要用屈折变化表示语法意义。分内部屈折(词内部变化)和外部屈折(词尾的变化)丰富的词形变化,特别是内部屈折;一个语法形式可表示多个语法意义,如helps→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陈述式、主动态;词根与词尾结合紧,一般不能分离而各自独立。印欧语系的语言大多属于屈折语。(4)复综语/编插语特点:分不出词和句子。一个词的构成成分同时又是另一个词的组成部分,许多成分互相编插组合,连缀成句子。动词含有多种复杂成分→通过这些成分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作用同一个句子)印第安语、古亚细亚语系的某些语言都是复综语。契努克语:iniáludam.(我来是为了把这个交给她。)第四节 语法范畴把词的语法形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概括起来就成为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名词、代词);时、体、态、人称、式(动词);级(形容词、副词)等。(1)性:通过词(主要是名词、代词)的形态变化表现事物的性别特征。欧洲的许多语言中都有。法语、意大利语→阴性、阳性;俄语、德语→阴性、阳性、中性;英语不明显(第三人称单数:he/she/it)(2)数:通过名词、代词等的形态变化表现出来的量的特征。印欧语大都有,I→we;-s;(3)格:表示名词、代词等同其他词的关系。这是最复杂的语法范畴。最常见的是主格(动作者,主语)、属格(领格,修饰、领有关系,my)、宾格(对格/与格,动作受动者。(4)时: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时间与说话时间的关系特征(强调时间)。例如,动作时间——说话时间:一致→现在时;之后→将来时;之前→过去时;英语中有两种:look(现在时)looked(过去时)(5)体: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表示动作进行状态的特征。(强调动作的持续与否)。不同语言的体范畴种类和表达方式也不同。英语的体范畴:一般体(泛指);进行体(持续);完成体(不持续)(6)态: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表示动作与主体的关系→主动态(动作主体发出者)/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被动态(承受者)。如英语中的态范畴:主动态(动词原形)/被动态(tobe+过去分词)。(7)式: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表明说话人对动作行为的主观态度。常见的有:陈述(肯定或否定动作行为)、祈使(请求、命令动作进行)、虚拟(假定、推测某种动作)。英语中无式的语法范畴,靠分析手段表示;汉语则靠语调和语气词表示。(8)人称: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表示动作行为与主体的关系。(动作行为由谁发出)动词随着主语的人称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动作行为由说话者发出→第一人称;听话者发出→第二人称;由第三者发出→第三人称。(9)级:通过形容词或副词的形态变化表示事物性质状态的程度差别。三级:原级(一般)、比较级(较高)、最高级(最高)如:tall→taller→tallest综上所述,各种语言中的语法范畴都是不相同的。第五节 词法和句法(一)词法: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构词法、构形法[形态变化]、词的语法类别[形态组合特点])1、构词法:按照语法规则构成新词的方法就是构词法。常见的构词法有附加法、复合法、内部屈折法、重音移动法、缩略法等。单纯词: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根语素构成的词。合成词可分复合词(词根复合法)和派生词(附加法)两类。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词是派生词;完全由词根语素按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词是复合词。两者的构成方法不同。(1)形态构词法(附加法)通过给词根(语素)添加附加语素而构成新词的方法→主要构成派生词→印欧语重要添加前缀:在词根语素前面添附加语素(表示一定的词汇意义)→老—、第—、in—、添加后缀:在词根语素后面添附加语素(表示一定的词汇意义)→—子、—头、—er叠音后缀:—油油添加中缀:较少。马来语、柬埔寨语有。(2)句法构词法(词根复合法)把两个词根语素或词根语素成分按一定规则组织起来构成新词的方法→构造复合词→与词与词的组合相似。句法构词法在汉语中是最重要的。最常见、最基本的结构类型可以归纳为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五种,这五种基本结构类型体现了词的五种基本的组合关系。有时候内部屈折、重音移动也能构造新词:如food→feed;’pre’sent2、构形法:是构成同一个词的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形式(即词形变化)的方法。包括附加法(不构成新词)、内部屈折、零形态、量位、重叠、异根、调位等语法手段。3、构词与构形有区别构词:不同的词怎样组合→语素组合成新词的规则(词汇意义变化)构形:同一个词的变化规则→语素变化,但未形成新词(语法意义变化)→主要通过综合性手段表示。4、词类——聚合规则的体现(1)词类:指词的语法作用的类别,是从语法角度对词进行的分类。(2)词类的划分标准:形态标准、句法标准(功能特征)、意义标准等。形态标准:语法意义的形式标志。性、数、格→名/代;时、体、态、式、人称→动词;级→形容词、副词句法标准:→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副词不能修饰动词;数量词修饰名词);充当句法结构成分的能力。例如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和动词;名词作主语、宾语;形容词作谓语、定语意义标准:有时可以参考。例如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名词;表示动作行为变化→动词词类是词的语法类别而非词汇的类别;→意义相近的词的语法特征不同。(3)词类划分三个层次:A、两大类:实词(词汇词)→主要表词汇意义:开放性,成员无限虚词(语法词)→主要表语法意义:封闭性,成员少而固定B、基本词类:实词(名、动、形、代)虚词(介、连、助、语气、副)C、独有词类:汉语(量词、区别词→非谓形容词:人造、中式、阴性)英语(定冠词和不定冠词)成员数量:开放性词类:成员不限,因时而异→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封闭性词类:成员有限,数量少而固定→代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4)汉语词的重叠的语法作用。词的重叠是指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重复使用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汉语更是比较多地利用了重叠形式,包括词的重叠和用语素的重叠构造某一类新词。例如汉语名词或量词重叠,有“逐个”“每一”的意思,如“人人、天天、件件”;动词或动词语素重叠,有时间短暂和尝试等量小的意思,如“看看、说说、研究研究、休息休息、帮帮忙、游游泳”;形容词(副词)或形容词(副词)语素重叠,有程度增加的意思、还可以表达亲昵可爱的意味,如“大大(的)、高高(的)、清清楚楚(的)、安安静静(的)、喷喷香”。(二)句法:短语和句子的构成规则(组织模式+结构特点)1、语法分析主要的句子分析法:常见的句法分析方法主要有句子成分分析法和直接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1)句子成分分析法→句子成分分析法又称“中心词分析法”,是传统语法学使用的句子分析方法。(2)层次分析法又称“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法单位(包括短语和句子)的直接成分进行结构层次分析的方法。第六章语言的接触一、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借词也叫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借词和意译词不同。意译词是用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一样移植进来。也就是说,意译词只借义不借音。借词是民族关系的一种见证,是研究民族发展史的一项重要材料。二、语言的融合语言融合,也叫语言同化,是随着不同民族(包括氏族、部落等社会共同体)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在语言融合过程中,某一个或某几个民族主动或被迫放弃自己的语言而选用其他民族的语言。它有自愿融合、被迫融合两种主要形式。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主动学习汉语,逐渐放弃了鲜卑语,就属于自愿融合。三、双语现象语言融合的过程大体上是先出现双重语言现象,最后导致一种语言排挤、替代另一种语言而完成语言的统一。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双语现象:指一个语言社团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它是民族的接触,尤其是民族杂居的产物。四、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一)、“洋泾浜”语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也称为皮钦语,它是混合语的一种,是语言接触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来自不同民族,说不同语言的人,由于某种原因(多为商贸或移民)聚集在一个地区,长期彼此交际而形成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混合现象。洋泾浜语是在某一外语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并经过当地语言的适当改造而形成的产物。它主要流行于商人、海港城市之间,具有相当大的临时性和不稳定性。“洋泾浜”语的特点:从功能上看:只有口头形式,没有书面形式;使用范围狭窄,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从语言系统上看:语音结构经过当地语音系统的改造,它的词汇比较贫乏,往往取自两种或多种语言,而语法则采取这些语言当中最简单的形式或进一步加以简化。发展前途:或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而消亡;或发展为克里奥尔语。(二)、克里奥耳语(混合语)洋泾浜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又叫克里奥耳语。克里奥耳语的特点是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使用。洋泾浜和克里奥耳语都是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第七章语言的发展一、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要素的历史变化、新的语言要素的产生和旧的语言要素的消亡,都使语言系统发生变动,都体现了语言的发展。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A、社会的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B、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C、社会间的相互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D、社会推动思维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又给语言以一定的影响。如何理解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前提条件,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的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语言词汇的发展影响最大。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愈来愈细致复杂,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不断丰富词汇,改进语法。②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分化和统一的现象。社会的分化常常引起语言的分化,社会的统一总是要求语言的统一。③社会间的互相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不同社会的联系、交往、接触也必然会推进语言的发展。各种语言随着社会的接触而彼此吸收一些成分,是语言相互影响中最常见的现象。④社会推动思维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又给语言以一定的影响。在各种社会现象里,思维和语言的关系特别密切,它的发展对语言发展的影响也比较大。思维是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思维对语言的影响也就是社会对语言的间接影响。斯大林说过:“语法是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工作的成果,是人类思维所获得的巨大成功的指标。”二、语言发展演变的原因和特点1、语言发展演变的原因社会发展引起语言内部体系和功能的矛盾而导致语言的变化。语言演变也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的原因。(1)社会的发展是语言演变的外因,这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语言的性质决定了语言的演变必须以社会发展为条件,即社会进步、社会的分化和统一以及民族之间的接触、交流推动了语言的发展。(2)语言结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是语言发展的内因。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语言发展的种种事实并不能从社会发展中找出全部直接原因呢。这是因为社会发展只是语言发展的推动力。而导致语言演变事实的只是语言的内部矛盾。语言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及每个要素的各个成分都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出一种平衡状态。在社会条件的刺激下,其中一个要素发生了变化,就会引起其他要素的相应变化。2、语言发展演变的主要特点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A、渐变性语言是社会的每个成员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交际工具,与社会生活关系如此密切的语言不能老是处在花样翻新的变动之中。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长的交际需要又不断地促使语言发生变化。所以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语言的发展是缓慢的、渐变的,不是经过爆发的、革命的方式来实现的。B、不平衡性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各个子系统之间,子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不同的地域范围,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都表现出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①语言各子系统发展不平衡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的不同,联系最直接的是词汇,所以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相比之下,语音和语法就稳定得多。它们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②语言子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发展不平衡在一个子系统内部,同样的语言现象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北京话的辅音音位/k、ts/两组音在与韵母组合的时候只有开、合二呼,而/tþ/组只有齐、撮二呼,那是由于/tþ/组是从/k、ts/两组变来的:开、合二呼前的/k、ts/保持不变,齐、撮二呼前的/k、ts/变成了/tþ/,这是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语音系统内部的具体表现。③语言发展的地域不平衡另一方面,同一语言现象的发展速度、发展方向,在不同的地区也可以不一样,它在有些地区不变,有的地区这样变,有的地区那样变,因而产生了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差别。同样在/i、y/前的/k、ts/,在北京变成/tþ/,在广州不变,在江苏的苏州是/k/变成/tþ/,而/ts/不变(/ts/后的撮口变齐齿)。④语言发展的时间不平衡从时间上看,语言发展也表现出不平衡性,有时发展快,有时发展慢。一般地说,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如社会动荡时期或者是社会稳步大发展时期)语言发展的速度比较快,而在社会停滞不前的时期语言发展的速度就会变慢。语言发展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这两个特点,使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既能随时满足新的交际要求,又能维持稳固的基础,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三、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分化1、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语言的分化与统一是语言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语言的分化是社会分化的结果。语言的分化就是一种语言分化成两种或多种独立的方言或独立的亲属语言的过程。2、语言分化的三种情况: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A.社会方言:它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社会方言是因社会的分工而出现的语言分化,行业用语、术语、阶级方言都是常见的社会方言。黑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社会方言是因年龄性别职业文化阶级的差别引起的,差异比较小,主要差异表现在词汇上。B.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变体),主要差别是语音。地域方言是因地域的隔离引起的(语言发展不平衡)专业资料精心资料\n下载可编辑,差异比较大,主要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也有表现。汉语的七大方言:汉语方言主要可分北方方言、无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七种。①地域方言与共同语相对而言。共同语: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形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②一种方言要成为基础方言是由哪些条件决定的?基础方言是指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在一种语言的诸方言中,究竟哪一种方言成为基础方言,这并不决定于人们的主观喜好,而是由客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条件决定的。③举例说明方言间的语音对应规律一种语言分化而来的方言或亲属语言,虽然由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而使各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语音呈现出种种差异,但是语音的发展有严整的规律性,这就使得差异之中存在着有规律的对应关系。例如上海话和北京话的双唇塞音有如下对应:①上海话的p相当于北京话的p;②上海话的P‘相当于北京话的p‘;③上海话的b相当于北京话的p或p‘;条件是:厌声字相当于p,平声字相当于p‘。这种对应规律可用图表示:上海北京p碑臂比p避倍别(仄声)b旁袍瓢(平声) 怕派炮p‘p‘方言间的这种语音对应是某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随着语言之分化为各个方言而逐渐形成的。中古汉语的[*p-]和[*pÁ-]在现代的上海话和北京话里都保存下来。中古汉语的[*bÁ-]仍然保留在现代的上海话里,可是在北京话里却起了变化,在平声音节里变成了[pÁ-],而在仄声音节里的则变成[p-]了。因此现代的上海话和北京话,在双唇塞音间就有了上述对应关系。④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什么不同?(1)从产生的社会原因看,地域方言同社会的地域分化有关,社会方言同社会的社群分化有关;(2)从结构系统上看,地域方言有自独立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系统;社会方言没有自己独立的结构系统。C.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几种独立的语言。D.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依照语言间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可以把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和语群等。世界语言大致可以分为九大语系,如汉藏语系、印欧语系。语系→同一语系各个语言的分化层次(亲属关系的远近):语族→语支→语群→语言→方言→土语专业资料精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