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2022-08-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社会语言学》课程作业(一)论述标准语的形成过程答:标准语是一种享有最高社会地位的语言变体,通常以在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地区受过教育的本族语的口语和书面语为基础。标准语为政府和司法部门采用,也用于新闻媒介、文学作品、正式的讲话或写作、正规教育以及对非本族语者的外语教育。许多国家的标准语同时被指定为全国语或官方语。不同于标准语的变体叫做非标准语,其发音、语法和词汇明显有别于公认的标准。标准语和非标准语无优劣之分。标准语的形成主要依赖于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推动,为了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水平和交流效率,政府会推动将最具代表性的语言逐渐确立为标准语。二,精英群体的示范和带动效应,由于他们掌握更多的媒体和信息资源,因此他们的话语习惯将逐渐成为大众使用的公共语言,也有可能演化为标准语。(二)论述分析社会称谓缺位现象。答:1、社会称谓系统不完备、不健全、不成熟与社会结构复杂化、社会上人与人间的交际活动日益多样化的矛盾。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人与人间的交际受到时空限制明显,并且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人们多是“男耕女织”的经济活动,很少有和外界发生联系,其社会结构单一,亲属称谓发展很快。相应的社会称谓起步晚,发展相当缓慢。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伴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与人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社会结构的关系越来越复杂,而社会称谓系统并没有与之同步,无法适应人们交际多样化的需求,社会称谓语缺位现象便应运而生了。2、选用称谓语遵从的原则的变化。辛亥革命以前,中国社会是一个封建的宗法社会,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制度严重的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是社会生活的思想基础。所谓的“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等级森严。汉语的传统称谓语系统作为社会的缩影,也有了等级性。等级性是称谓语选择时唯一要遵从的原则。在当时,“男女授受不亲”,女性是禁止与陌生男性说话的,自然就没必要知道如何称呼陌生男性。正是因为中国社会男女交往的缺乏造成了这方面称谓词语的短缺。现在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男女之间交往和其他生人交往一样日益增多,语言交往活动的变化与称谓的短缺就产生了此类矛盾。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传统的等礼貌原则所取代,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情况使人们陷入了选择称呼语的困境,为了不得罪对方,有人干脆采取不称呼的方法,这也许就是礼貌原则的曲折体现。(三)论述以性别、长幼、宗教和人畜物的关系为例来谈谈詈语。\n答:这是佛教因果报应的说法。佛教称:善业是清净法,不善业是染污法。以善恶诸业为因,能招致善恶不同的果报,是为业果。作为业果的表现形式,世俗世界的一切万法,都是依于善恶二业而显现出来的,依业而生,依业流转。所以,众生行善则得善报,行恶则得恶报。而得到了善恶果报的众生,又会在新的生命活动中造作新的身、语、意业,招致新的果报,故使凡未解脱的一切众生,都会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恶鬼道、地狱道中循环往复,这就是佛教所说的轮回。一般指天人,是六道中的上乘小善果,但只要在六道轮回中扮演的角色,可以都说是凡夫,生死流传,不能出离,如同漫漫的长夜,虽然天人是六道中的最高地位者,但还是要受轮回。一般言宇宙,是指有形世间,这有形世间为无名烦恼所包围,所以世间为五浊恶世。在六道轮回之中,六道又分三界,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是六道凡夫所依止的居所,凡在三界内,都要接受轮回,因此佛经说三界犹如一座火宅,火宅也就是比喻三界之中,受生死烦恼无名之火所烧。据经典所指出,行十不善业因缘故,要堕落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行十善业道因缘故,则生天界及人界。所谓天界就是「神界」,乃是正直福德的灵魂所居之境界,此境界虽然享福,但是福报总有享受完的时候,就是修善到非想非非想处天,此天是三界最高天,但一堕落,仍然要轮回的。至于阿修罗境界,就是精灵世界,停留在精灵世界的灵魂,固然生前也修善业,但,走了一步邪路,所以不能称为「正神」,只能称为「邪神」或「邪鬼」了,阿修罗境界的环境是最复杂,「邪神」亦有神通力,故作祟人间者,以此类为最多。六道轮回都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五阴盛苦。如此,六道轮回可以说苦多于乐,所以人生是苦海也。依解脱道论来说:「戒定慧,是解脱之道,守戒的人,是威仪的意义,也是行善之本。修定的人,他的心不散乱。而有智慧的人,他可以先知先觉。所谓解脱,就是离开束缚的意思,用戒为初善,定是中善,慧为後善,如此产生禅定力求灭苦,最後才得解脱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有二项是有形的,即是「人道」和「畜生道」。有四项是无形的,即是「天道」、「阿修罗道」、「恶鬼道」、「地狱道」。有形的称为「有器」,无形的称为「无器」。“六道轮回图”又名“六趣唯心图”、“六趣生死轮”。造像来自《六趣轮回经》。刻于宝顶大佛湾南岩、龛高7.8米、宽4.8米。龛中刻有一个直径为2.7米的原形巨轮,名“六趣轮”。按照佛教的说法,此轮是载人于三界六道中生死运转的车轮。轮外刻“转轮圣王”,头顶“三世佛”,面目丑怪,蓬头獠牙,脚踏鳌头,口衔轮彦,双臂环抱巨轮,以此表示人生之“业力”不可逆转。\n为了更形象的说明生死轮回的具体过程,于是第四层分为18格,每格于瓦官似的套筒中刻出一个个生灵转世轮回的图像。从“天道”开始,反时针方向依次为:人头人尾,人头畜尾(天道);狼头人尾,牛头畜尾,狮头畜尾(阿修罗道);禽头畜尾,畜头蛇尾(畜牲道);马头蛇尾、鱼头人尾,蛇头畜尾(地狱道);人头畜尾,畜头畜尾(饿鬼道);猪头畜尾,龙头人尾,鸟头畜尾(人道)等等,这可能表示生死受胎像,以头示生所属,以尾示亡所属。在一个人死后,会经历一个叫「中阴期」的过渡,然后再次轮回。轮回的范围是在六道之内,亦即天道、人道、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及畜牲道。在天、人及修罗道三者中转生,痛苦为较少,所以它们合称为「三善道」。地狱、饿鬼及畜牲道中,痛苦极大,所以它们合称为「三恶道」。我们并不能自主选择转生往哪一道,也并无一个天上的主宰决定我们的死后去向,而是无奈地由业力及烦恼所主使投生的。因应我们过往身、语及意所作的业因及外缘成熟,我们会投生于某一道中。作善业者于善业因缘成熟时,便感召三善道之转生;恶业因于因缘成熟时,便感召恶道转生。这只是概略之归纳,其中各道之各别受生因缘不同。六道轮回,是一种因果之自然定律,并非一种赏罚制度,也并非上天的安排。不论你相不相信因果及轮回,这个定律一样如常运作,绝不因你的不相信而变得不存在。(四)论述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的关系。答:语言政策、语言规划和语言立法属于政府行为,是国家干预语言使用的主要手段,对国家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和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政策、语言立法与语言规划属于社会语言学范畴,并已经成为该学科关注的重要问题。 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在某些领域可以替代使用。但是,确切地说,语言政策是指广义的语言、政治和社会目标。这些目标是通过具体语言规划的执行得以实现的。语言政策是对语言和政治关系的研究,“语言政策必须考虑到语言对个体、民族、社会及国家的意义,其中也涉及认同的概念。”①一般的语言政策研究大都是探讨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如何处理好国家统一的语言和各民族语言的关系,使语言规划更加合理。语言规划研究的则是某种社会对通用语的选择。语言规划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国家语言,而不只是民族语言。它关注的问题是由若干个民族组成的国家或者是由几个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选用什么语言作为共同的交接语,而不是民族内部的语言分歧和共同语的形成问题。 人类有意识影响语言发展的活动由来已久,今天人们一般用“语言规划”来特指这个领域。语言规划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是美国语言学家Eniar\nHaugen在20世纪50年代末首先提出来的。Haugen认为语言规划是社会规划中的一个部分,他认为语言规划是为一个言语社区建立目标、政策和过程的活动。它可以包罗万象,小至新词使用的倡议,大到一门新的语言学习和运用的政策规定。 在Haugen语言规划定义及近代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刘海涛提出自己的观点:语言规划是国家或社会团体为了对语言进行管理而进行的各种工作的统称。所谓规划或管理,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语言的选择和规范化、文字的创制和改革等方面的具体问题。②语言规划的实施必须通过颁布相应的语言政策、语言法律与语言法规得以完成。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会用一些政策或语言法律法规引导或安排各社会集团的语言地位、约束各社会集团的语言行为、协调各社会集团间的语言关系。这种关于语言地位的政策与法律的确定属于语言规划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