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00 KB
- 2022-08-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言学概论》讲义导论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1.研究对象:语言学,顾名思义,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因此,简言之,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语言。语言学概论的研究对象:汉语言文学(或对外汉语)专业都要开设一系列语言类课程,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外语等,相对于其它语言类课程而言,语言学概论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人类的语言,因此它比其它语言类课程涉及的范围更宽泛、更基础。2.主要任务:在于研究语言的本质、作用、结构和规律,使对语言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语言的性质:(1)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人类的思维工具。语言的结构:(1)音(外在形式)义(内容)结合体;(2)符号系统。语言的要素:语音、语义和词汇、语法。(二)语言学简史介绍语言学流派的目的是给大家指出一个学习研究的方向,提供一个深入研究的线索,知道语言学史上还有这样一些观点,还有这样的成就,或者说还有这样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大家如有兴趣,可以深入钻研。而在教学要求上,我们定的标准是相当的低的,了解一些基本的就可以了,因为我们不是要在这里给大家系统讲语言学史,只是一个引导。1.语文学阶段(1)三大发源地:语言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有三大发源地:古代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①公元前4世纪,对梵语语音的研究,形成“声明学”;印度学者波尼尼在整理、注释梵文诗歌集《吠陀》时,写出了杰出的《梵语语法》或称《波尼尼语法》。②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塔尔库斯对罗马史诗进行编辑与整理,他的学生狄奥尼修斯•特拉克斯写出了被称为“语法最伟大的权威”——《希腊语法》。古罗马学者借鉴希腊人的经验研究拉丁语,代表人是瓦罗和多纳图斯。瓦罗的名作《论拉丁语》一直被公认为权威著作。多纳图斯是圣经翻译家杰罗姆的老师,着有《语法术》,长期被当作标准课本。③中国古代对语言的关注同样是由来已久,早在公元前4世纪,被中国古代人们尊崇为十三经之一的《尔雅》就已初具规模,它是世界上第一部物类与义类的词典(著者无考,大约由汉初学者缀辑周汉诸书,递相增益而成),比西方早了两千多年。到东汉时期又出现了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比西方的字典早了一千五、六百年。小学即文字学、训诂学和音韵学,是中国古代语言学研究成就的集中体现。可见,语言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2)语文学的贡献:语文学三大发源地的语言研究重点有所差异:如中国的语文学,即小学,虽然主要包括文字、训诂和音韵三个方面,但其核心是文字,而在语法研究上最为薄弱。古代印度、希腊-罗马的语文学也重视语音、语义,但重点表现在语法,而对文字的研究则始终没有构成体系。其共同的特点是具有实用性,与当时社会的需求紧密关联,都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语言学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语文学与语言学的区别:属于语文学阶段的古代语言学对语言学的发展具有不可磨\n灭的贡献,但它与现代语言学还是有明显的区别。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从研究对象看,古代语言学只重视书面语言,把古代书面语作为语言的研究对象,而把当时社会普遍使用的口语看成是不登大雅之堂俚言俗语,不予重视。第二,从研究任务看,古代语言学并不把描写语言的规律作为主要任务,而之重视为古代流传下来的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作注解,其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能够读通、读懂古代的经典。换言之,它还没有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只是经学的附庸。2.语言学阶段现代语言学二百年来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时期,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主义学派)、转换-生成语言学分别是这三大时期的代表。我们要求重点了解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因此我们主要围绕这三大学派简要介绍有关内容要求,也就是各个学派最基本的基本情况:各学派的贡献、地位、代表人物。(1)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前又称比较语法,通过语言亲属关系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的共同母语。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主要是印欧语系的历史比较。19世纪之前,这种研究不是没有,但都是孤立的分散的研究,到19世纪才进入系统的研究,并使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初始阶段,丹麦的拉斯克(R•Rask)、德国的格里姆(J•Grimm)和葆扑(F•Bopp)被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者。19世纪中期,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到第二阶段,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德国的施来歇尔。19世纪的最后25年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语法学派(青年语法学派)”时期。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奥斯特霍夫(H•Osthoff)和布鲁克曼(K•Brugmann),他们在自己创办的刊物《形态学研究》上正式宣布:语音演变规律不允许任何例外。历史比较语言学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历史语言学产生以前,语言学还不是独立的学科,所以一般称之为语文学。历史语言学建立了比较的方法,既注意语言古今的对比,又注意现代不同语言的对比,重视当代活的语言的研究,运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考察语言的的历史来源和亲属关系,为语言建立了谱系,对各种语言作出了谱系分类。所以,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是语言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学习中要注意历史语言学的重要地位。历史比较语言学由于涉及多种语言,这就为普通语言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19世纪中叶,从理论上研究人类语言一般规律的普通语言学诞生了。奠基人是德国的洪堡特和瑞士的索绪尔。洪堡特被公认为普通语言学的第一个奠基者,他的许多语言学观点被后代学者不断继承和发展。索绪尔则更被人们称做“现代语言学之父”,在他死后由他的学生编辑出版的《普通语言学教程》集中体现了他的语言学思想,该书的出版具有划时代的作用,对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严格区分语言和言语、共时和历时,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等等。(2)结构主义语言学。兴起于本世纪30年代的欧洲,基本理论源出于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被人们称作“现代语言学之父”的索绪尔,他对语言学的贡献不仅表现在普通语言学,而且还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鼻祖。他指出,在语言学领域内存在着两种语言学: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他认为,在当时人们应当主要研究语言的语言学。他强调,语言实质上是一种符号体系,语言学应当研究这种体系的内部结构。语言有共时和历时两种状态,前者是静态的,后者是动态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属于后者。他不同意当时历史比较语言学者“只有研究语言历史的语言学才是科学”的说法,号召把当时的研究重心转向共时语言学。\n结构语言学内部又分为三大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A.布拉格学派,又称“结构-功能学派”或“功能学派”。其先驱者是马泰修斯,成员主要有雅科布逊、特鲁贝茨柯伊、哈弗阿奈克等。特鲁贝茨科依的《音位学原理》是这一学派的一部重要的代表作。B.哥本哈根学派,又称丹麦学派。代表人物有叶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等。C.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共同汇成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它区别于美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美国结构语言学又称美国描写语言学,是结构语言学中发展最完善、最重要的一个学派。它是本世纪美国的一些学者在对美洲印第安语的调查和研究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先驱者是鲍阿斯和萨丕尔,分别着有《美洲印第安语手册》和《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二人都强调要对语言作客观的共时描写。这个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是布龙菲尔德,1924年他和鲍阿斯、萨丕尔等人一起创立了“美国语言学会”,1925年出版会刊《语言》。1933年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出版,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是这一学派的奠基性著作,使它进入“布龙菲尔德时期”。50年代,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进入“后布龙菲尔德时期”,哈里斯和霍盖特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霍盖特1958年出版的《现代语言学教程》是美国结构语言学集大成的理论著作,对美国结构语言学的发展进行了一次科学的总结。1951年,哈里斯的《结构语言学的方法》出版,被人视为后布龙菲尔德时期的象征和转折点。学习结构主义语言学要注意了解其三个分支学派。(3)转换生成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乔姆斯基。1957年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这一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它完全不同于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之上的美国结构主义,因此,它的出现是对当时居于主流地位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大挑战,被人称作“乔姆斯基革命”。转换-生成语法强调对人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而不是仅仅描写语言行为,它要研究的是体现在人脑中的认知系统和普遍语法。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描写和分析的目的不在于分类,而在于建立一种理论,在于研究人的语言生成能力,即怎样用有限的成分和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4)交叉语言学。随着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语言学和其它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他们之间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些交叉性、边缘性的学科。例如,语言学和社会学交叉,产生了社会语言学等。二、语言学的分类与地位(一)语言学的分类语言学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分类。关于语言学的类别,要注意以下几个分类角度:一是功能角度,二是研究对象,三是从研究对象的时间范围分类。由于分类角度不同,一门语言学科可以划分在不同的类别中。例如现代汉语从功能看属于理论语言学,从对象看是专语语言学,从研究的时间范围看是共时语言学。语言学类别是教学大纲增补的内容,学习上要注意几个基本的概念问题。共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历时语言学普通语言学语言学\n狭义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广义应用语言学1.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1)理论语言学侧重于对语言现象进行理论研究,概括语言事实,总结语言规律,形成科学原理。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论语言学又可分为普通语言学和专语语言学两大类。(2)应用语言学侧重于利用理论语言学的原理来解决现实中与语言有关的各种实际问题。应用语言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指语言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所创立的新的语言学科,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来研究语言,从而建立新的学科。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主要指语言教学。(3)两者的关系:应用语言学是以理论语言学为基础的,没有理论语言学就没有应用语言学;但应用语言学在运用理论语言学的成果时,又会向理论语言学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促使理论语言学不断向前发展。2.普通语言学与专语语言学(1)普通语言学也叫一般语言学,以人类所有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是语言学的重要的理论部分。(2)专语语言学也叫具体语言学、个别语言学,一般说来是以某种特定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如专门研究汉语的就叫做汉语语言学,研究英语的就叫做英语语言学等。(3)两者的关系:普通语言学的理论是在专语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发展水平取决于对具体语言进行研究的成果。对具体语言的研究越多,材料越丰富,那么就越有利于普通语言学理论的发展。目前对具体语言的研究,还主要局限在世界上一些大的语种,还有很多语言,比如一些边远、落后民族的语言,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甚至可能还有不为人知的语言。总之,普通语言学依赖于专语语言学,是对各种专语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的综合,目的在于探讨人类语言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同时反过来又用以直到专语语言学的研究。3.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它横向相对稳定的一面,又有它纵向发展的一面,历史的一面。因此,专语语言学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语言,它可以研究一种语言的发展历史,也可以研究语言在某一个时代的状况,据此可把专语语言学分为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两大类。(1)历时语言学又叫历史语言学,它是对语言从一个时代到另一时代的发展过程进行纵向的历史研究。(2)共时语言学是截取某一特定时期的语言横断面进行静态的描写研究。(3)两者的关系:历时语言学通常要依赖于共时语言学,因为语言的历史发展总是由某一历史时期到另一历史时期的语言变化,而语言在某一历史时期的状态又正是语言发展构成中的一个横断面,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所以,没有对不同时期语言的共时研究,也就无法进行语言的历时研究。但对语言的历时研究反过来又能进一步深化对语言的共时研究。当然,共时与历时的划分我们是在专语语言学中重点介绍,但要注意,并非只有专语语言学才能进行这种划分,普通语言学也可以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4.狭义应用语言学和广义应用语言学(1)狭义应用语言学主要以语言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语言教学又可分为第一语言教学(即本族语的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即外族语的教学,包括本国人学习外语和教外族人学习本族语)。(2)广义应用语言学主要指语言学与其它学科交叉所创立的一些边缘性学科,特别表现在\n语言学同自然科学具有实践目的的结合方面。①社会语言学:顾名思义是社会学和语言学相结合的产物,也吸收运用了心理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是一门综合性研究学科。②心理语言学:是心理学和语言学结合形成的学科。③神经语言学:最近二十年才从心理语言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和大脑结构的关系,中心问题是大脑如何生成语言。(二)语言学的地位学校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通常反映了特定社会的价值趋向。因此,某一学科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大致也就能够反映出该学科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语言学不管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的教学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西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教学体系中,共设立7门一般文化课,通称七艺。这七艺是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在七艺中,人们又习惯把位居前三位的语法、修辞和逻辑通称为三艺。可见语言在西方教学体系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在中国,早在《周礼》(成书于公元前75年以前)中就提出,儿童8岁入小学,所学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通称六艺。其中第五艺“书”指“六书”,即后来许慎所说的造字、用字的六种方法: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假借和转注。后来就用小学专指汉语的文字、音韵和训诂。在现代,语言学同样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小学到初中、高中,语文课所占的比重是十分突出的。语文课所传授的知识虽然并不仅仅局限在语言,但语言显然属于重点中的重点。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语言,是因为语言活动深入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就需要语言。这种情况必然会使语言的研究和其它学科发生密切的关系。在语文学时期,语言研究就和各种古文献的研究密不可分,它的成果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学科所必须利用的,可见语言研究在这些社会科学中已占重要的地位。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语言信息的编码、传递、互译、存储、保密等等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语言学与科学技术的结合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从上述的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到,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关系,也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关系。它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为其它学科所关心、所运用。它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和言语(一)语言和言语的含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词汇和语法规则的总和。言语是语言这一交际工具的具体运用,包括说的行为和说的结果。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是由充当“建筑材料”的词汇和充当“构造规则”的语法所构成的。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其数量总是非常有限的,而词汇的数量尽管庞大,通常包含有几十万个词\n语,但终有一个限度;而常用的词语数量还要少得多,如以汉字的字数计算,有二三千字就可以造出一般常用的句子,大致能够满足日常说话的需要。言语(即“说话”)是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行为,以及使用这种交际工具所产生的结果。无论有多少人说话,说多少话,一般地讲,他总是限定在这个特定语言的范围之内,都是遵照这种特定语言的语法,运用这种特定语言的词汇的结果。(二)语言和言语的关系1.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可概括为:一般与特殊。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可以借助哲学中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来说明。一般的事物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一般的事物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而是通过千千万万的特殊事物反映出来的,一般是对特殊的概括,特殊是对一般的反映。语言就是一般的事物,言语就是特殊的、个别的事物。语言在哪里呢?我们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尽管它实际上就在我们身边。语言就是通过言语反映出它的存在的。就人类语言而言,它就存在于汉语、英语、俄语、法语等等具体语言之中,没有这些特殊的个别的语言,语言也就不存在。就一种语言而言,语言就存在于无数的言语行为之中,比如汉语,在哪里呢,在我们口头上,在你我他的说话之中。离开了每个人的说话,语言也就不存在了,或者成为死的语言了。凡是语言都是概括的,一般的,反映共性的东西,属于言语都是具体的、个别的、特殊的。因为言语总是和具体的环境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言语中的任何词语反映的任何概念,都是具体有所指的。例如“马、人、书、树、笔”等,这些东西好像很具体,其实是非常抽象的,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把它拿出来,它们都以具体的形式存在着。同样的语言,也就是说,同样的工具,为什么从每个人的嘴里说出来却是千差万别呢?这主要是每个说话者的身份、生活阅历、个人风格,以及说话当时所处的环境、时间、地点等都有其独特性造成的。语言是工具,言语是运用工具的行为。就像下象棋,同样的棋子,同样的规则,不同的人下棋有不同的棋风,不同的路数,当然也有不同的结局。说话的环境不同、使用的材料不同、选择的规则不同、使用的方式不同,都有可能形成不同的风格特点,体现出个性差异来。2.两者的联系具体表现为:(1)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因此,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没有言语就没有语言。(2)言语是语言的具体运用,所以,每个人说话都必须使用特定语言的词汇,都必须遵守特定语言的语法规则,否则就成了没有意义的声音。(三)区分语言和言语的意义自从索绪尔主张明确区分语言和言语以来,这一观点已被语言学界广泛接受。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明确了语言研究的不同领域。一般认为,句子以下的静态单位,如音素、音位、音节、义素、义位、语素、词、短语等模式,可属于语言范畴;句子以上的动态单位,如语流、句群、篇章等,可属于言语范畴。研究说话的行为、过程等内容,也属于言语范畴。句子模式属于语言范畴,具体的句子属于言语范畴。语言演变既属于语言范畴,又涉及言语范畴。第二,为学习和研究语言提供了一个模式,即“言语—语言—言语”模式。这是每个婴儿学习语言的必须经历的途径,也是我们学习外语的有效途径。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一)语言的社会性\n1.语言与社会共存亡(1)社会依赖于语言。只要有人群活动的地方就需要语言,用它进行交际,交流思想,以便在认知现实、改造现实的过程中协调相互间的行为,以取得最佳的效果。可以说,语言是组成人类社会的有个重要条件,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2)语言依存于社会。语言依存于社会,首先表现在语言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消亡而消亡。2.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1)任何语言中词语的语音和语义之间的联系,以及词语之间如何组合的语法关系从根本上讲都不是必然的,而是社会约定的。(2)任何语言中词语的音和义之间的联系,以及词语之间如何组合的语法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认可,便要求并迫使这一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循。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作为社会现象,其特殊性表现在,它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不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的,语言具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所谓社会现象就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社会现象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它是依赖于社会而存在的,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如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法律等,就属于社会现象,与社会密切相连。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一般认为,社会现象可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类,经济基础就是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就是在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艺术、哲学、宗教等的总和。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正是由于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不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的,具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所以它一种是特殊的社会现象。(二)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1.作为交际工具是语言最本质的特征语言是人类社会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之所以选择它作为交际的工具,是因为它最高级、最复杂,使用起来最简便,容量最大,效果最好的符号。2.语言的交际过程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译码(说者)(空气等通道)(听者)语言是传递信息的代码。根据信息论的理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其实就是说者借助语言发送信息,听者借助语言接受信息的过程,借用信息论的术语,就是信息的编码、发送、传递、接收和译码的过程,或者说,语言交际的过程包含编码、发送、传递、接收和译码五个环节。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而且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最重要”三个字?重要还是次要,这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认识。\n(一)语言不是人类社会唯一的交际工具人类的交际工具不止语言一种,其它如文字、音乐、美术、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手势表情等也都能实现交际的任务,所以它们自然也都是交际工具。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不但动嘴,而且脸部有表情、手有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等非语言的东西也都会参加进来。也就是说,交际的时候除了运用语言工具外,通常还会运用一些非语言的交际工具,而这一点在以往的研究中则往往被忽视了。(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的交际工具不止语言一种,其它如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手势表情等也都能实现交际的职能,尤其是文字,它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写作。但即便如此,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也远不能与语言相比。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简言之:1.其它交际工具一般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其含义一般都需通过语言来说明。2.其它交际工具一般都有其特殊的服务领域,是辅助性的。所以,在所有交际工具当中,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一、思维的含义及类型(一)思维的含义思维是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特征、规律及相互间联系、区别的认识过程,是人类大脑特有的一种机能。(a.是一个过程;b.是一种机能)(二)思维的类型思维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的思维现在一般认为有三种类型,即:a.灵感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狭义的思维通常指的仅仅是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指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分类,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那样一种思维活动。通常我们所说的思维、思维能力,主要地是指这种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一种思维类型。这里所说的思维仅就狭义而言。二、思维和语言(一)思维和语言的联系1.思维需要语言思维一般是在语言的基础上进行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作为工具→以语言为基础“动脑筋”→认识成果贮存于语言(1)思维以语言为工具(2)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来保存(3)语言可以帮助思维逐步深化(4)语言可以帮助思维条理化\n(5)语言可以帮助将思维成果传递给别人语言对思维具有很大作用,但不应估计过高。关于聋哑人的思维。聋哑人能够思维,这从聋哑人能够借助手语来传递思想、表达意见,就足以说明聋哑人能够思维。因为:(1)聋哑人和常人一样,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大脑也分左、右两半球,各有专门分工。(2)语言不是人类唯一的交际和思维工具,聋哑人不能从听觉中得到应有的信息,但可以通过别的感觉器官、借助别的交际和思维工具得到补偿。至于聋哑人是如何进行思维的,这至今仍存在许多问题,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即缺少了语言这一交际和思维的工具,确实对聋哑人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影响。2.语言需要思维(1)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依赖于思维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在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同时学习语言。(2)语言的交际过程同样依赖于思维思维敏捷的人说话就像打机关枪,思维严密的人说话则显得滴水不漏,非常严谨,思维迟钝的人说话便往往缺胳膊少腿,残缺不全,思维混乱的人说话则一定是满口胡言,不知所云。(二)思维和语言的区别我们说语言和思维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水乳交融,无法分割开来,但是语言和思维是不同的东西,并不对等,因此不能混为一谈。二者的统一性不等于二者的同一性。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它们是不同的社会现象。1.思维和语言的职能不同:思维的职能在于反映客观现实,认识客观事物的特点、规律及相互间的联系和区别;语言的职能在于为交际和思维提供工具,既然是工具,就不可能是思维本身。2.思维和语言的特点不同:思维作为大脑的一种机能,其构造对全人类而言是相同的,思维所反映的客观世界对全人类而言是基本统一的,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过程也是一致的,都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运用概念作出判断和进行推理过程中都必须遵循思维的基本规律,因此,思维具有全人类性;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不同民族可以有不同的语言,因此,语言具有民族性。3.思维形式与语言单位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思维形式包括概念、命题和推理,语言单位包括语素、词、短语和句子,它们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比如同一概念,一种语言中可以有多个词语表达,也可以用词组表达,词还有感情色彩,概念只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没有色彩。句子中一般只有陈述句表达判断,有些多义的陈述句可以表达几个判断。推理和复句也不对等。4.思维和语言所属的范畴不同:思维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认知过程,属于精神的范畴,其所有思维形式如概念、命题和推理都没有质量、重量、长度等特征,因此不具备物质性。语言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属于物质的范畴,因为语言的所有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都是以声音为物质外壳的。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索绪尔说:“语言的问题主要是符号学问题”,“要发现语言的真正本质首先必须要知道它跟其它同类的符号系统有什么共同点”,“语言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一、什么是符号\n(一)符号的定义:符号是用来指代某种事物或思想的标记。因此,任何符号的构成都必然包含标记者和被标记者两个方面。这种标记和被标记的关系,通常也称作替代和被替代的关系。例如马路上的红灯就是标记者,“禁止通行”则是被标记者。符号构成的两个方面,语言学上通常用形式和意义来表述。形式是符号的外壳,必须是能够被人的感觉器官感知的,因而符号的形式具有物质性。比如色彩、线条能够被视觉感知,音响能够被听觉感知,凹凸不平的物体能够被触觉感知,等等。意义是符号形式所代表的内容,代表的是某种事物或思想。符号与征候的区别:符号与所标记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符号是约定俗成的代替物,是一定的社会集团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的,不具有事物本身的属性。出于交际的目的,用与乙事物没有本质联系的甲事物去代替乙,在这种情况下,甲事物就是符号。②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是对事物间自然联系的反映。征候与对象之间的联系是自然关联的,或具有某种因果联系。如早起开窗见到地面湿漉漉的,说明昨晚下过雨;飘来阵阵花香,说明院子里的玫瑰已经开放。这“湿漉漉的地面”和“飘来的阵阵花香”便是昨晚下雨和玫瑰开放的征候。(二)符号的特点:1.标记性:符号与对象之间是一种替代关系,甲事物一旦用来代替乙事物,它就以特殊的身份取得了乙事物的资格。“见甲如见乙”,感知甲就理解乙而不必出现乙。2.可感性:构成符号的色彩、线条或声响等,是符号的外在形式。符号的外在形式可以千差万别,但作为符号的载体必须具有能够被人感知的特点。一个符号没有特定的物质形式,我们就无法感知它的存在。符号的意义,只有借助符号形式,依附在一定的物质形态上,才能表现出来,为人们所感知。3.人为性:符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形式和意义的联系完全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司机开车遇见红灯就停,并非是红灯天生就是表示停止这一活动,司机也不是根据红灯色彩本身就能推导出停止的意义,而是掌握了由社会约定的红灯与停止意义的联系。符号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这种关系,我国学者在两千年前就认识到了。荀子在他的论著《荀子•正名》中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为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约定俗成,换句话说,符号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符号的意义和符号的形式的结合都是一定的社会集团赋予的。符号的社会性,这可以说是语言符号的本质。领会这一点,对于我们认识语言的特点、语言的规范等都有重要的意义。4.强制性:符号与所标记事物或思想之间的标记关系一经社会确定下来,便有很大的权威性,它强制人们必须遵守这一约定。(三)符号的种类:1.按感觉方式分类符号通常按感觉方式的不同来区分。(1)视觉符号:如交通灯、文字。(2)听觉符号:如军号、下课的铃声。(3)触觉符号:如盲文。(4)嗅觉符号:如煤气中添加的难闻气体。(5)味觉符号:如北方大年三十晚包饺子时有人喜欢包几只带糖的,谁吃到了,就意味着谁\n来年能够交好运。2.按来源分类:(1)自源符号:专为替代别的事物而设计的符号。如阿拉伯数字是专为替代数字概念而设,人类文字专为代替相应的有声语言,有声语言专为交流信息和传递感情而制造。(2)借源符号:借用其它事物来传递某种信息的符号。这类符号原有自身的存在价值,借用这种物质形式而赋予它新的价值。如菊花作为外特定的暗号。借源符号往往具有隐蔽性。二、语言符号的特点(一)语言是一种符号。语言的符号性一般是指词的语音形式与其词的语义内容之间关系的性质具备作为符号的所有特点:词的语音形式是词的语义内容的载体,具有标记性;词的语音形式借助声波作为物质形态作用于人的听觉,具有可感性;词的语音形式与词的语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具有人为性;词的语音形式与词的语义内容之间的关系一经约定,便要求并迫使每一社会成员遵循,具有强制性。由于语言具备符号的所有特点,所以,语言是一种符号,只是比其它符号更为复杂而已。(二)语言符号与其它符号的区别:人们在社会交际活动中并非总是用语言符号,有时也用非语言符号。在人类社会交际活动的某些特定场合或特殊条件下,非语言符号比语言符号具有更大的优越性:空间上的优越性:旗语、击鼓和烽火可以在比语言更大的距离内进行交际。时间上的优越性:探路先遣队作的标记在于醒目,为了使人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信息:交通标志控制交际对象的范围:密码为扩大交际对象的范围采用一些凭常识就能理解的符号。尽管如此,在所有符号中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从起源看:第一性和第二性。非语言符号通常是在语言符号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标记关系是人们借助语言这一交际工具约定认可的,因此只有在语言的基础上,它们才能起到符号作用。2.从应用范围看:广泛性和狭窄性。语言符号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它几乎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且还是所有符号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相比,大多使用范围极小,通常只在特定的领域或环境中被人们所使用,并且使用的频率也远远不及语言符号。3.从结构和表义看:复杂性和简单性。语言符号的结构可以分为语音层和音义结合层。语音层的结构单位包括音素(音位)和音节等,音义结合层的结构单位包括语素、词、短语和句子等语,这些结构单位在组合过程中又存在种种结构关系,因此可以说语言符号是人类创造的最为复杂的符号体系。(三)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1.音义结合具有任意性。语言符号和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相互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2.语音组合具有线条性。符号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线条性,就是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一、语言符号的系统性\n(一)含义:语言符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二)语言要素:语音、语义、词汇、语法。(三)语言结构单位:语音单位和语言单位1.语音单位:音素(音位)、音节。(1)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切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2)音位:是某一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3)音节:是音位与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语音单位。2.语言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凡语言单位必须具备两个特征:一是音义结合体;二是具有相对独立性,语言单位又称语法单位。(1)语素:是音义结合的最小语言单位。(2)词:是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3)词组:是词的组合,它是句子里面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又是由词组成的语言单位。(4)句子:是语言系统中最大的语言单位,同时又是最小的言语单位或交际单位。二、语言的层级体系1.底层(语音层):a.音位(几十)2.上层(音义结合层):a.语素(几千);b.词(几万);c.句子(无穷)语言的构造表现为一个层级体系,包括语音层和音义结合层,称为语言的二层性,其核心是以少驭多。以少数结构单位有规则地组成多数;下层与上层,下级与上级,都是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即上一层(或上一级)的结构单位由下一层(或下一级)的结构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构成。数十个音位可以组成数千个语素的语音形式,数个语素可以组成数万乃至数十万个词(大型英语词典大致收词四十余万条),而这数十万条词则可以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句子虽然无穷,但句子里所用的材料却不会超出这几千个语素的范围,就是说,新句子无非是现成旧材料的新组合,而新组合又有一定的规则可以遵循,这就是说话的人可以纵横驰骋,放手造出符合表达需要的句子来,而在听者的感觉中,新句子都似曾相识,不会发生理解的困难。语言为什么能够成为人们得心应手的交际工具?语言系统的这种灵活的层级装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它为人们以少数驾驭多数奠定了结构的基础。从音位到语素具有质的飞跃。第一,音位与音位的组合,还只是单纯的声音组合,只是构成了符号的形式部分,而形式是要依托一定的意义内容才有存在的意义,所以音位组合一经同相关的语素结合,代表一定的意义,既具有形式部分,又具有意义部分,这样才真正构成了完整的符号;第二,一种语言里的音位,往往只有几十个,而音位与音位的组合构成表示意义的语素,多达数千,在数量上也是一个飞跃。音义结合层主要表现为量的扩张,从语素构成词,到词构成句子,每一级的单位在数量上都是急剧增量,到句子则是无穷,我们无法把一种语言中所有的句子都列举出来,即使古今中外已经用了的句子,也只能说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这正是系统论中“整体大于局部之和(拳头大于五个指头的力量)”这一观点的重要体现。层级性和开放性是语言体系中最重要的特点,别的符号没有这些特点,从这个角度看,语言的确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符号的二层性的核心是以少驭多,几十个音位组成数万个、数十万个词,词再组成无穷的句子,层从而满足社会成员之间交际的各种实际需要。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语言结构的二层性是就语言系统的整体结构来说的,而每一层、每一级的结构单位是如\n何运转,二层性的核心以少驭多是怎样实现,这主要是依靠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这两种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是我们观察、分析、归纳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包括语音层面和音义结合的层面)的一把总钥匙。1.组合关系:就是言语链条内部不同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符号与符号相互组合起来的关系。语言具有线条性特点,也就是符号与符号是依次挨个出现的,不可能同时出现,因而具有时间性,不具有空间性。正因为符号是先后依次出现的,哪些符号先出现,哪些符号后出现,相互之间组合起来是什么样的关系,等等,所以符号的组合顺序是有条件的,有限制的,顺序不同,位置不同,组合起来的关系就不同,意义也不一样。2.聚合关系:就是与言语链条内某一特定符号具有相同作用并且可以相互替换的关系。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语言符号在组合时必须符合结构规则的要求,但每一现实的语言组合又都不是唯一的,其中每一符号在语言结构的同一个位置上都有被其它符号替换的可能,替换后生成不同的句子,这些词之间的这种替换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聚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相互有内在联系的两种关系。组合关系着眼于不同结构单位之间在功能上的横向联系,聚合关系着眼于不同结构单位之间在性质上的归类,在语言使用中表现为纵向替换,所以它们犹如纵、横两轴。如词语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中的情况我们可以用下面的例子来说明:聚我吃饭组合关系合你做菜关他炒面系………上面的三个句子,每个句子由三个单位组成,彼此前后相续,组成一个句子。这是汉语语法的一条组合规则,一般称之为“主——谓——宾”。每一个位置上的结构单位都可以用别的单位来替换,从而构成一个新的句子。在同一位置上能进行相互替换的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可以将它们归为一类。抓住这样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大体上就能分析语句的语法结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组合关系是一种现实的、有序的、可数的横向关系。它反映了语言系统组织结构的基本法则。聚合关系是一种联想的、无序的、不易计数的纵向关系,是组合关系的具体运用,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如果语言中只有组合而没有聚合,没有可替换的同类,每一个句子都必须形成新的组合关系,那么语法规则将不计其数,难以掌握。可见,聚合关系大大地简化了语言系统,这也是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所要求的,充分反映了语言规则的概括性。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这两种关系一纵一横,交错关联,织就了语言符号系统的网络。语言结构的二层性是依靠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来运转的,这是理解语言符号系统的关键。因此,抓住并理解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就抓住了我们课程的纲目,比如我们教材的语音、语法部分,也体现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特点。学习中一定要把这两种关系弄清楚,要求能具体分析并能举例加以说明。第三节语言系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除了人类,其它动物有没有语言,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首先必须对语言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否则,类似的讨论是没有意义的。\n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也可以说是交际的一种方式。如果说,任何用于传递信息的交际方式都可以称为语言,那么,我们必须承认其它动物也拥有语言。例如西班牙有一种鹿用尾巴的摆动作为信号,尾巴下垂不动表示平安无事,尾巴抬起一半表示提高警惕,尾巴完全竖直表示危险来临。母鸡可用咕咕声召唤小鸡,蜜蜂用飞舞的路线表示蜜源的位置。人类语言和其它动物的本质区别:单位的明晰性、任意性、结构的二层性、开放性、传授性、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第三章语音第一节语音研究的诸方面一、语音的最小单位(一)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并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二)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切分出来最小的语音单位。(三)音素和字母的区别1.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元,字母是拼音文字最小书写单位。2.音素和字母不具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如汉语拼音中的“zh、ch、sh、ng、er”等,是两个字母表示一个音素;而“i”这一字母在与“yi”(易)、“zi”(字)、“zhi”(制)组合时却代表着三个不同的音素:[i]、前i、后i。二、音标(一)记音符号:是为记录语音而创制的书写符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但记录语言并不等于记录语音。为标注汉字的读音,在方法上有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汉字最早的注音方法,大概要算“读若”法。如:“罡”,音“刚”。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被标注的字必须有同音字;其次,用来标注的字必须是常用字。其后又发明了反切法,把一个字(音节)区分为声、韵、调三部分,注音时,前一个字与被标注字的声相同,后一个字与被标注字的韵和调相同,两字的声韵调组合,就可以读出被标注字的读音了。汉语记音符号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真正意义上的注音符号的出现,如:跛,ㄅㄛ。“ㄅ(b)、ㄆ(p)、ㄇ(m)、ㄈ(f)”,这些符号虽然形似汉字,但它的唯一作用就是用来记录语音,是专为记录的是现代汉语的音位而创制的记音符号。这是汉语记音符号质的突变。汉语记音符号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现在使用的汉语拼音字母。如:夯,hāng。它和注音符号一样,记录的也是现代汉语的音位,它的主要优点是易于分别,容易书写,能很好地满足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记音。不足表现在无法胜任记录除现代汉语之外的其它语音,如外语、古汉语和汉语中的许多方言。(二)国际音标1.国际音标的含义:是专为记录音素而创制的标记符号。国际音标是记录语音的最重要的工具,也是我们学习语言离不开的工具。国际音标是“语言学概论”课程语音部分的一个重点,同时又是难点。2.国际音标的特点:\n国际音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排列科学。(2)记音准确全面。国际音标是一音一符,一符一音。(3)形体便于认读。第二节语音的自然属性一、语音的物理属性:(一)音波(声波)音波示意图如下:这里是两个完全的波,代表两次完全的振动。A成A‘叫波蜂,B或B‘叫波谷。AA’或BB’叫波长。AC或BD叫振幅。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濒率。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晌轻重;频率的多少决定声音的高低(频率的单位叫赫兹);振动时间的长短决定音的长短。(二)声音的四要素音高、音重、音长、音质就是声音物理属性的四要素,语音的属性同样包含这四个要素。1.音高:即声音的高低。2.音重(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3.音长:是指声音延续的长短。4.音质(音色):是指声音的性质、特色,是每种声音个性特征的体现。音质是区别音素最主要的依据。音质的不同可以从声音的产生和音响两方面分析。从声音的产生方面分析,音质的不同大体由三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发音体不同,同样一把胡琴,拴上丝弦和金属弦,声音就不一样。二是发音的方法不同,同一把胡琴的同一根弦,用弓拉和用手指弹,声音就不同。三是共鸣器的形状不同,把同样的弦绷在二胡上和京胡上,再用同样的弓去拉,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这主要是由于二胡和京胡的琴筒(共鸣器)的大小、形状不同。这三个方面中只要有一个不同,就会产生不同音质的声音。(三)音质的音响分析1.纯音、乐音和噪音(1)纯音:是音叉在振动时发出的简单而有规则,有固定频率的声音。(2)乐音:是一般物体在振动时发出的复杂而有规则的声音。象各种乐器发出的音,语言中的元音都是乐音。(3)噪音:是一般物体在振动时发出的复杂而不规则的声音。如刮风下雨、锯木泼水的声音。语言中清辅音是纯粹的噪音,浊辅音是噪音和乐音的混合音。乐音是有规则的音波组合成的。噪音是由许多不规则的音波凑合成的。2.基音和陪音每个乐音都可以分析为由若干个不同频率的纯音组合而成。其中频率最低的叫基音,其它的叫陪音。陪音的频率都是基音的整数倍。基音的强度最大,它的频率决定着整个音的调子。陪音的强度比较弱。由于陪音不同,才分出不同种类的乐音。二、语音的生理属性语音是发音器官各部分协同动作产生的。从发音方面描写语音,最有效的办法是确定每\n个音在发出的时候有哪些部分的器官参加,它们如何协同动作,也就是定出每个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弄清发音器官的构造。(一)发音器官的构造人类发音器官的整个装置像—架乐器,分三大部分:动力、发音体和共鸣腔。这台乐器不但发乐音,还发大量的噪音。发噪音时,发音体就不是声带,而是口腔的有关部位,有时也伴随着声带的颤动。整个发音器官是任何乐器都望尘莫及的非常复杂的装置。了解发音器官示意图(二)发音器官各部分的功能1.动力部分包括肺和气管,主要是发音时呼出气流,为发音提供动力。2.发音体部分是喉头和声带,其中声带是主要的发音体。人类的许多语音,都是由声带振动发出来的。发音时,声带随着气流的冲击,开合振动,发出清音或浊音,人们还可以自如地控制声带,随着声带的长短变化而发出高低不同的音来。3.共鸣腔部分:包括口腔、鼻腔和咽腔,主要作用是调节气流,改变发音器官的形状。人类的各个不同的音素,主要是通过这部分的调节形成的,否则,人类就只能发出清音或浊音两种音,不可能发出现在这样丰富的音来。舌头是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发音器官,可以前伸或后缩,上抬或下降,在不同部位构成对气流的阻碍,从而发出不同的音素。第三节音素——元音和辅音音素可以分为元音相辅音两大类。一、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可以从以从几个方面来考察:(一)气流是否受阻。发元音的时候,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振动,发音器官的其它部位不形成任何阻碍,因而气流经过咽腔、口腔时畅通无阻。发辅音的时候总是在发音器官的某一部位造成阻碍,呼出的气流只有克服这种阻碍才能发出音来。气流是否受阻是元音和辅音的最主要的区别。(二)发音器官是否保持均衡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的那一部分器官紧张。比较[a]和[p]:发a时,口腔自然张开,由于呼出气流不受任何阻碍,所以发音器官的各部分肌肉保持均衡的紧张;发p时,双唇紧闭,气流在此受阻,使得这部分肌肉特别紧张。(三)气流的强弱。发元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不需要突破阻碍,因而气流较弱。发辅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必须克服某种阻碍才能通过口腔或鼻腔,因而气流较强。元音和辅音不同于汉语拼音中的声母和韵母元音和辅音是普通语音学从发音特点的角度给人类语音音素划分出来的单位,是音素在再分类,这种分类方法适用于人类所有的语音,就是说,任何语音系统都是由元音和辅音构成的。声母和韵母是汉语语音学根据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在汉语音节中,前面的辅音叫做声母,声母后面的成分叫做韵母,这种分类只能适用于汉语。声母和韵母同元音和辅音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但由于划分角度不同,二者并不对应。声母是由辅音构成的,但辅音不等于声母。人类语音中的辅音很多,我们不能都\n叫声母,只有汉语语音系统中所具有的辅音并且只是出现在音节前面的才能叫声母;不能出现在音节前面的辅音,如舌根鼻音[N],在汉语普通话中就不能充当声母。元音是韵母中的主要成分,但元音并不等于韵母。因为韵母的构成除了元音外,还可以包含辅音。二、元音的分类:元音的不同主要是共鸣器的不同形状造成的。根据共鸣器的不同形状,元音首先可区分为口元音和鼻化元音两类。其中口元音是元音中最主要的。舌面元音口元音舌尖元音元音卷舌元音鼻化元音三、辅音的分类任何一个辅音的发音特点,都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因此辅音可以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角度来分类,认识其特点。(一)发音方法发音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发音方法是指发音时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让气流冲出来的方式,广义的发音方法还包括声带是否振动、气流的大小、气流的通道。(二)辅音的发音部位发音部位就是口腔中形成阻碍阻挡气流冲出来的部位。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从外向里观察辅音可区分为11类:双唇、唇齿、齿间、舌尖前、舌尖后、舌叶、舌面前、舌面中、舌面后、小舌、喉音。而在汉语普通话中则只包含其中的六类:1.双唇音:由上下唇闭合形成阻碍,主要有p、p‘、m、b。2.唇齿音:由上齿和下唇接触构成阻碍,主要有f、v。3.舌尖前音:舌尖抵住上齿龈形成阻碍,主要有t、t‘、n、l、ʦ、ʦ‘、s(d、z)。4.舌尖后音:舌尖卷起上抬,抵住硬腭前部形成阻碍,主要有tʂ、tʂ‘、ʂ、ʐ。由于发这几个音要卷起舌头,所以有称卷舌音。5.舌面前音:舌面前部上抬,与硬腭形成阻碍,主要有ʨ、ʨ‘、ɕ。6.舌面后音(舌根音):舌根抬起,与软腭形成阻碍,主要有k、k‘、x、N、g。主动发音器官与被动发音器官:口腔、鼻腔和咽腔在语音发音时的作用主要是利用不同部位的协调配合,使之形成不同的共鸣器。口腔由上下唇、上下齿、上下腭、舌头和小舌组成。这些发音器官,有些如唇、舌头、软腭、小设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主动发音器官”;有些如齿、齿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叫做“被动发音器官”。第四节音位——语音的社会属性语音作为语言的物质载体,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换句话说,对语音的完整理解,也必须分别从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来考察。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等合起来也就是语音的自然属性。语音的自然属性都以人类可能发出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作为考察的基点。音素是可供语言使用的物质材料,各种语言都可以到这个材料的仓库里去挑选。事实上每种语言都只选择一小部分音素,按一定的方式加以使用。现在我们要进一步从语音材料的仓库追踪到具体语言的现场,这样,我们的研究\n就从语音的自然属性转到了语音的社会属性——音位。一、音位及音位的确定(一)什么是音位音位及表示法:音位是特定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其表示方法是/*/。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同样一个音素,就其自然属性而言,对各个语言来说都是一样的,但在不同语言中所起的作用却可以很不一样。(二)如何确定音位确定音位主要遵循三条规则:对立原则、互补原则和语音相似原则。1.对立原则:当不同音素出现在相同语音环境时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这些不同音素间的关系就是对立的。如在汉语-ing这一语音环境中,如果分别用p、p‘、t、t‘填充-,可以得到“兵、乒、丁、厅”等能够区别意义的语素,这说明p、p‘、t、t‘四个音素相互间构成对立,当分属于不同的音位。2.互补原则:当不同音素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和相互替换,这些不同音素间的关系是就互补的。如在汉语“哀(ai)、安(an)、啊(a)、凹(ao)、盎(ang)、烟(yan)、冤(yuan)”7个词的语音形式中都包含有a,但它们并非记录的是同一个音素,“哀(ai)、安(an)”中的是前[a],“啊(a)”中的是央[A],“凹(ao)、盎(ang)”中的是后[ɑ],“烟(yan)、冤(yuan)”中的是[]。这三个元音出现的语音环境在正常情况下各不相同,又不存在对立现象,因此就有可能把它们归并为同一个音位。对立和互补是语言里音与音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是我们考察一个音素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的根据。彼此对立的音素,例如汉语里的[p]和[p‘],英语里的[p]和[b](请比较pig“猪”和big“大”),都起着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它们肯定是被语言社会当作不同的语音单位来使用的。3.相似原则:就是指若干音素的发音特点相近似。不同音素归并为同一音位必须是非对立的,并且通常是互补的,但除此还必须满足发音特点相近似的要求。二、音位变体(一)音位变体的含义:属于同一音位的不同音素,这些音素发音相似且不具有区别意义的功能。(二)音位变体的种类1.音位的条件变体:是由该音位受出现的语音环境制约而造成的音位变体。如英语中[p]和[p‘]出现的环境不同,[p]只出现在擦音后,如space(空间)、spoken(口头的),而在其它情况下发[p‘]。汉语中的[a]、[A]、[ɑ]、[]出现的环境也各不相同,它们的发音之所以不同是由于受前后的语音的影响造成的。2.音位的自由变体:在同一语音环境中可以自由替换而不改变意义的音位变体。在有些语言或方言中,处在同样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三)音位和音素联系:音素是构成特定语言的音位的基础,音位是对特定语言中音素的归并,音素通过音位服务于特定的语言,因此,没有音素就没有音位,反之,没有音位音素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区别:音位所体现的是语音的社会属性,因此,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语言不同往往就有不同的音位系统;音素所体现的是语音的自然属性,因此,音素属于整个人类的所有语言。三、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一)音质音位:是通过音质的不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是对特定语言中音素的归并。\n(二)非音质音位:是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的不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1.调位:是通过音高的不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如汉语的声调。2.重位:是通过音强的不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如英语中通过重读和非重读音节来区分相同词形的不同意义。汉语中的轻声,也可算作重位。3.时位:是通过音长的不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如英语中通过元音的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第五节音位的聚合一、音位的区别特征音位的区别特征:是不同音位及类别间相互区别的特征。也就是说,是能够把一个音位与另一个音位区别开来,或者把一类音位与另一类音位区别开来的特点。确定音位区别特征的主要依据是不同音位的发音特点,如“气流受阻/气流不受阻”就是元音音位和辅音音位的一个区别特征。元音的发音特点主要是由于共鸣腔的形状决定的,于是,共鸣腔发音时的不同形状就成了区分元音音位区别特征的主要依据,如元音/i/与/y/的区别特征就是“圆唇/不圆唇”,/y/与/u/的区别特征就是“前/后”。辅音的发音特点主要是由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于是,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的不同就成了区分元音音位区别特征的主要依据,如辅音/p/和/b/的区别特征就是“声带振动/声带不振动”,/p/和/p‘/的区别特征就是“不送气/送气”。音位的区别特征总是通过二分法来实现的,并表现为不同音位之间的对立。任何一个音位总是至少在某一发音特征上与其它音位相区别,这样才能与其它音位构成对立,才可能在一个音位系统中有自己独特的角色,否则它与别的音位完全混同了。音位的区别特征就每一个独立的音位,都有若干个区别特征,是一组区别特征的总和。例如:p:双唇、不送气、清、塞音(有四个区别特征,以不送气与p‘对立)p‘:双唇、送气、清、塞音(有四个区别特征,以送气与p构成对立)现代语音学家列出了约三十个区别特征,不过就一种具体的语言来说,数量要少得多。以北京话为例,我们大体上分出下列各对区别特征:1.有阻/无阻,(辅音——受阻,元音——无阻);2.鼻音/口音;3.唇音/舌音;4.舌尖音/舌面音;5.塞音/擦音;6.送气/不送气;7.前/后;8.高/低;9.圆/展等。二、音位的聚合群音位的聚合群:就是具有同一区别特征的不同音位的聚合。明确每一音位的区别特征,其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与不具有该区别特征的音位相区别,另一方面又与具有该区别特征的音位相联系。属于同一音位聚合群中的不同音位,往往具有相同的组合特点。第六节音位的组合一、音节(一)音节的定义音节的定义:音节是由音位和音位组合而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在汉语里一个汉字通常\n就代表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可以由一个音位构成,如“一”/i/,也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位构成,如“八”/p¢A/,“三”/san/,“六”/liou/等等。(二)复元音和复辅音1.复元音:是在一个音节内部不同的元音音位直接组合在一起的语音现象。例如我们发“买”/mai/的时候,肌肉只有一次紧张,/ai/处在紧张减弱的阶段上,是个复元音。复元音在不同的语言中,地位并不一样。有的语言有复元音,如英语、汉语。有的语言没有复元音,如俄语、法语。2.复辅音:是在一个音节内部不同的辅音音位直接组合在一起的语音现象。复辅音在印欧语系的语言中较多,其出现的位置和结合的方式也比汉藏语系的语言自由得多,一般称为辅音群或辅音连缀。(三)开音节和闭音节1.开音节:是以元音结尾的音节。如lai(来)、bao(包)。2.闭音节:是以辅音结尾的音节。如kan(看)、dang(当)。区分开音节和闭音节,对详细某些语言具有重要意义。如英语中,元音在开音节中一般读它的本音,如“hope”[houp],在闭音节中读其它音,如“ho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