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9.50 KB
  • 2022-08-11 发布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050211)培养方案

  • 4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050211)培养方案(学术型硕士研究生)ForeignLinguisticsandAppliedLinguistics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2.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科研作风、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3.掌握坚实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够运用相应的技能、方法和工具从事专业领域研究。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掌握除专业外语以外的一门外语,胜任各级专业英语教学及相关领域内的实际工作。4.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语言学:语音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英美文学:美国文学史、英国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比较文学等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第二语言习得及翻译基础理论与研究。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1.培养方式采用课堂教授、讨论、专题发言与课后自学、写读书笔记;社会调研与教学实习;参与科研与学术活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在学习年限内,学习者必须保证规定的在校学习时间。2.学习年限学制3年,培养年限总长不超过5年。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三、研究方向与导师(一)研究方向1.语言学:语言学基础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汇学、语义学、语用学、话语分析等。卜友红教授。2.第二语言习得:其中包括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第二语习得、语言测试、课程与教材设计等。武成副教授。42\n3.翻译基础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包括翻译理论与实践、国学典籍英译研究、文学翻译等。李照国教授。(二)导师简介卜友红,《英语语音学》、《应用语言学》任课教师。女,1958年出生;汉族;无党派人士;英语语言学专业硕士,教授。蔡龙权,《语用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任课教师。男,1955年出生;汉族;无党派人士;英语语言文学博士,教授。陈庆勋,《英美文学》、《文学翻译》任课教师。男,1968年出生;汉族;民盟;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英语教授。戴晓东,《语言与文化》任课教师。男,1964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国际关系博士,副教授。李四清,《二语习得研究》任课教师。男,1966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副教授。李照国,《翻译理论与实践》、《国学典籍翻译》任课教师。男,1961年出生;汉族,农工民主党,中医药学博士,翻译学博士后,英语教授。李志强,《语言学》任课教师。男,1973年出生;汉族;无党派人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副教授。陆建非,《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任课教师。男,1954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教授。明宏,《语义学》任课教师。女,1977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讲师。王丹斌,《外语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任课教师。女,1968年出生;汉族;无党派;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副教授。汪腊萍,《语料库语言学》任课教师。女,1964年出生;汉族;文学硕士,副教授。原苏荣,《句法学》任课教师。男,1961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语言学及应用语言专业博士,教授。张璐,《课程与教材设计》任课教师。女,1963年出生;汉族;无党派人士;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讲师。张炜,《英语教育测量与评价》任课教师。男,1974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讲师。周曦,《社会语言学》任课教师。女,1968年出生;汉族;无党派人士;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副教授。42\n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27学分)(一)必修课程(不少于24学分)1.学位公共课(不少于7学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MarxismandtheContemporaryEra(2学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1学分)第二外国语(SecondForeignLanguage)(4学分)2.学位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语言学(GeneralLinguistics)(3学分)英美文学(EnglishandAmericanLiterature)(3学分)外语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MethodologyforForeignLanguageResearchandAcademicWriting)(3学分)语言与文化(LanguageandCulture)(3学分)3.学位专业课(不少于8学分)语音学(Phonetics)(3学分)句法学(Syntax)(3学分)语义学(Semantics)(3学分)语用学(Pragmatics)(3学分)二语习得研究(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3学分)文学翻译(LiteraryTranslation)(3学分)国学典籍翻译(TranslationofChineseClassics)(3学分)翻译理论与实践(TranslationTheoryandPractice)(3学分)4.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LecturesonFrontierAcademics(1学分)(二)选修课程(不少于4学分)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2学分)应用语言学(AppliedLinguistics)(2学分)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2学分)语料库语言学(CorpusLinguistics(2学分)(三)社会实践(不少于120学时)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或教育教学实习或参与课题研究,累计不少于120学时。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一)培养方式1.本专业硕士42\n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应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导师可通过案例分析、社会调查、方案设计、研究报告等多种方式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2.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确定导师。确定导师后,研究生须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研究计划,包括文献阅读、文献综述、社会调查、实验研究、论文撰写、教学实践等内容。3.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硕士论文一篇;发表专业论文1-2篇。4.专业学习、学位论文写作、教学实践三方面有机结合,专业教学实习纳入培养过程。导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关注实践、立足实践的能力,并将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二)考核方式1.课程考核课程考核可以采用考试或撰写课程论文两种方式,成绩实行百分制,分5个等级,59分以下、60-69、70-79、80-89、90-100分别对应不及格、及格、中、良好、优秀这几个等级。2.中期考核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硕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中期考核内容包括:1)所学方向的基础课知识及专业知识;2)根据导师要求指定阅读的参考书内容的考核。未能通过中期考核的同学,将不能参加开题报告环节。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1.学位论文撰写周期第三学期初确定导师、酝酿选题,第四学期末论文开题,第五学期初检查进度,第五学期中(10月)递交初稿,第五学期末(12月)预答辩及修改初稿,第六学期始(2月)修订二稿,第六学期中(3月)递交终稿,第六学期末(5月底)答辩。2.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论文选题和内容应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体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专业内涵,有一定的创意和前沿性。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并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在第三学期末制定出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同意后开展该课题的有关研究工作。在对课题进行初步研究后,撰写学位论文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果。开题报告安排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要在学科研究范围内公开进行,由导师指导小组评议。论文选题一经评议确定后,一般不得任意更改,因特殊情况更改选题者,仍需再经过开题报告和评议通过的程序。3.学位论文的撰写42\n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应该定期向导师作阶段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和观点。必须保证投入论文写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以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载《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论文封面、中外文提要、目录、正文、附录、注释、参考文献等环节的编排必须符合学术论文规范。本专业的硕士论文字数:正文一般不少于二万字,外文摘要不少于400字,中文摘要不少于800字。4.学位论文答辩本专业的硕士学位论文实行校内外专家评阅和随机抽检盲审制度,通过后方能进行答辩。答辩委员会由3-5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成员及1名秘书组成,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外校成员担当。指导教师不出席答辩。答辩采用即问即答形式。回答由论文作者执行,不准替代答辩。答辩成绩由答辩委员会商量确定,学位授予与否通过投票表决确定,获三分之二及以上的学位论文由答辩委员会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盲审未通过者不得参加答辩,被发现学术舞弊者不得参加答辩。七、参考书目桂诗春,宁春岩.(1997).语言学方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侯伟瑞.现代英国小说史(1985).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胡壮麟.(2001).英语语言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李照国、丁大刚、刘霁等(2012).国学典籍英译教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麦卡锡(MichaelMcCarthy).(2006).应用语言学论题.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麦克唐纳(StephenMcDonough),杨连瑞.(2009).语言教育中的应用语言学.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许均.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M].译林出版社,2001.张凤桐.(2002).英国英语语音学和音系学.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Carroll,David.(1999).PsychologyofLanguage.NewYork:Rooks/Cole.Chen,G.M.&Starosta,W.(2007).Foundations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Creswell,J.W.(2003).ResearchDesign:Qualitative,Quantitative,andMixedMethodsApproaches.SagePublications.Cummings,Louse.(2005).Pragmatics:AMultidisciplinaryPerspective.Edinburgh:EdinburghUniversityPress.Dodd,C.(2006).Dynamics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5thedition.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Duranti,A.(2002).LinguisticAnthropology.Beijing:PekingUniversityPress.Ellis,R.(1999).TheStudyof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Fasold,R.(1990).TheSociolinguisticsofLanguage.BasilBlackwell.42\nGuerin,WilfredL.etal.(2004).AHandbookofCriticalApproachestoLiterature.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Halliday,M.A.K.(1994).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London:EdwardArnoldHarris,Z.(1952).DiscourseAnalysis.Language,28:1-30.Hudson,R.A.(1980).Sociolinguistics.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Jay,Timothy.(2004).ThePsychologyofLanguage.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Knowles,G.(2004).ACulturalHistoryoftheEnglishLanguage.Beijing:PekingUniversityPress.Labov,W.(1972).SociolinguisticPatterns.UniversityofPhiladelphiaPress.Littlewood,W.(1999).ForeignandSecondLanguageLearning,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Lyons,J.(1981).LanguageandLinguistics:AnIntroduction.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Lyons,John.(2000).语义学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出版社.Perrine,Laurence.(1977).SoundandSense.HarcourtBraceJovanovich:NewYouk.Roach,P.(2008).EnglishPhonetics&Phonology:APracticalCourse,2ndedition.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3rdedition.Schiffrin,D.(1998).ApproachestoDiscourse.Oxford:Blackwell.Shaul,D.L.&Furbee,N.L.(1998).LanguageandCulture.ProspectHeights:WavelandPress,Inc.Stern,H.H.(2008).FundamentalConceptsofLanguageTeaching.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Trevor,William(ed.).(2001).TheOxfordBookofIrishShortStories.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Wells,J.C.(2006).EnglishIntonation:AnIntroduction.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八、附录附录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设置附录2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42\n附录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设置院(系、所)外国语学院学科(或专业)名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211)研究方向1.国外语言学2.第二语言习得3.翻译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总学时各学期教学周时数任课教师考核方式一二三四五六必修课程学位公共课第二外国语4464√考试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16√考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32√考试公共选修课英语口语232√√考试计算机应用技术232√考试学位基础课语言学(1.2.3)3348√李志强考试英美文学(1.2.3)3348√陈庆勋考试外语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1.2.3)3348√王丹斌考试语言与文化(1.2.3)3348√戴晓东考试学位专业课语音学(1.2.3)3348√卜友红考试句法学(1.2.3)3348√原苏荣考试语义学(1.2)3348√明宏考试语用学(1.2)3348√蔡龙权考试心理语言学(1.2)3348√蔡龙权考试认知语言学(1.2.3)3348√蔡龙权考试应用语言学(1.2.3)3348√卜友红考试社会语言学(1.2)3348√周曦考试二语习得研究(1.2)3348√李四清考试文学翻译(3)3348√陈庆勋翻译理论与实践(3)3348√李照国考试学术讲座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1综合学术讨论课选修课程专业外语(限定选修课)2语料库语言学(1.2.3)2232√汪腊萍考试国学典籍翻译(3)2232√李照国考试英语教育测量与评价(1.2)2232√张炜考试42\n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1.2.3)2232√陆建非考试课程与教材设计(1.2)2232√张璐考试其他培养环节名称评审论文写作与答辩答辩同等学力者补修课程*填表说明:1、硕士研究生公共课程按照表中列出课程开设。学位基础课3门以上;学位专业课3门以上;学位选修课2门以上。公共选修课为选修课程。42\n附录2: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一、《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普通语言学GeneralLinguistics【课程类别】学位基础课【总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教学目标】语言学/文学/课程与教学论【任课教师】李志强【编写日期】2014年4月【主要章节】第一讲语言的类型:分析型、粘着型及屈折型分析及了解语言的大致类型区别。第二讲语言学的构成:重点放在微观语言学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涉及到诸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宏观语言学学科简介第三讲20世纪以前的西方语言学史(一):学习从古希腊到中世纪西方主要语言学理论和流派,了解西方的语言学传统、渊源和对当代语言学的影响。第四讲20世纪以前的的西方语言学史(二):学习从中世纪到16世纪西方主要语言学理论和流派,了解西方的语言学传统、渊源和对当代语言学的影响。第五讲20世纪以前的的西方语言学史(三):学习从16世纪到19世纪末西方主要语言学理论和流派,了解西方的语言学传统、渊源和对当代语言学的影响。第六讲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一):学习中国古代秦汉之前的语言学主要思想,了解中国的语言学传统。第七讲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二):学习中国秦汉之后的语言学主要思想,了解中国的语言学传统,以及受到西方语言学理论影响后的转变。第八讲索绪尔:主要了解索绪尔的共时语言学及其对现代语言学的贡献。第九讲美国结构主义:了解美国早期语言学主要代表人物自鲍厄斯、萨丕尔、沃尔夫和布龙菲尔德主要思想。第十讲功能主义的前身(一):主要了解布拉格学派。第十一讲功能主义的前身(二):主要了解歌本哈根学派。第十二讲功能主义的前身(三):主要了解伦敦学派第十三讲功能主义:主要了解美国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及思想。第十四讲语用学:了解语用学的产生背景,以及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第十五讲生成语言学:了解转换生成语法的相关理论及影响。第十六讲认知语言学:了解当代主要概念隐喻理论。第十七讲认知语言学:了解当代主要认知与建构语法理论。第十八讲认知语言学:了解当代主要认知语义学理论。【教学方式】讲课,讨论,实践研究【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参考资料】Crystal,D.(2002).Linguistics.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42\nRobins,R.H.(2001).ABriefHistoryofLinguistic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Robins,R.H.(2000).GeneralLinguistic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Simpson,M.(1999).FirstCourseinLinguistics.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黄次栋.(1982).英语语言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胡壮麟.(2001).英语语言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胡壮麟,叶起昌.(2010).语言学理论与流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2\n二、《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英美文学BritishandAmericanLiterature【课程类别】学位基础课【总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教学目标】语言学/文学【任课教师】陈庆勋【编写日期】2014年4月【主要章节】第一讲ShakespeareandtheEnglishRenaissance§1.1Theendofthedarkageandtheriseofhumanism§1.2Thenatureofhumanism§1.3Self-fashioninginShakespeare第二讲TheShakespeareantragedy§2.1Hamletandtheessenceofhumanism§2.2Othelloandthehumanevil§2.3ThepatternofShakespeareantragedy第三讲TheRiseoftheEnglishnovel§3.1DefoeandIndividualism§3.2Fieldingandtherealisttradition第四讲TheEnglishRomanticism(I)§4.1WordsworthandtheRomanticistpoetics§4.2TheLyricalBalladsandtheRomanticcannon第五讲TheEnglishRomanticism(II)§5.1GenerationIIandnewhorizons§5.2TheByronicheroes§5.3Whitmanandtheriseofanation第六章TheEnglishRomanticism(III)§6.1IdealismandtheRomanticnovel§6.2DonJuan§6.3TheScarletLetter第七讲TheEnglishRealism(I)§7.1MirrorsandSecretaries:theideaofrealism§7.2Dickensandthematuringformofthenovel§7.3Dickens’LondonandLondon’sDickens第八讲TheEnglishRealism(II)§8.1MarkTwin’soldadventuresandnewpersonalities§8.2TheMississippiRiver第九讲TheEnglishRealism(III)42\n§9.1ScienceandmoralityinThomasHardy§9.2Thefallofagriculturalsociety§9.3Theriseofthemodernfemale第十讲TheEnglishModernism(I)§10.1Thehistoricalandculturalbackgroundofmodernism§10.2EzraPoundandtheAmericanImagism§10.3TheWasteLandasahypertext第十一讲TheEnglishModernism(II)§11.1Streamofconsciousnessasamodeofnarration§11.2Ulysses§11.3TheFuryandtheSound第十二讲TheEnglishModernism(III)§12.1TheLostGeneration§12.2Hemingway§12.3Fitzgerald第十三讲TheEnglishPost-modernism(I)§13.1Pluralismandhybridity§13.2AmericanSouthernLiterature§13.3AmericanJewishLiterature第十四讲TheEnglishPost-modernism(I)§14.1Fowlse’sTheFrenchLieutenant'sWoman§14.2Rushdie’sMidnight’sChildren§14.3Naipaul’sIndianTrilogy第十五讲TheEnglishPost-modernism(I)§15.1Post-modernfemalewriters§15.2MargaretDrabble§15.3MargaretAtwood第十六讲Howtowritealiteraryessay【教学方式】讲课,讨论,实践研究【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参考资料】42\n三、《外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ResearchMethodsandThesisWriting【课程类别】学位基础课【总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教学目标】语言学/文学/课程与教学论【任课教师】王丹斌,谭卫国,卢敏,胡俊杰【编写日期】2014年4月【主要章节】第一讲什么是研究介绍研究的定义、过程及分类第二讲基本概念区分假设、理论和模型;整体和样本;各种变量;各种量化水平;概念型和操作型定义第三讲研究问题的提出介绍选题的过程;所提研究问题中的常见问题分析第四讲文献阅读重点放在文献的类别、特点和文献查阅、搜集的原则与渠道;文献阅读、记录和分析的方法和文献综述的基本方法第五讲研究设计区分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单一型和混合型设计;介绍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过程(明确目的和选择对象、选择研究方法和它的设计方式、确定研究变量和观测指标、选择工具和材料、选择研究环境和步骤等)第六讲问卷调查法(一)介绍问卷调查的特征、适用范围、种类和设计方法第七讲问卷调查法(二)介绍问卷调查的一般程序、实施的技术和相关因素第八讲实验法介绍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法;实验效度;变量控制;实验研究的实施评价(优点、局限性)第九讲个案(一)介绍访谈法、观察法及其设计、实施、使用策略第十讲个案(二)介绍有声思维法、日记法及其设计、实施、使用策略;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第十一讲研究结果的定量分析方法(一)量化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图表;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集中趋势、离散趋势的计算第十二讲研究结果的定量分析方法(二)统计推断的意义、内容和概念;参数的估计;假设检验;非参数统计;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42\n第十三讲研究结果的定性分析方法(一) 数据的准备、呈现、分析过程第十四讲研究结果的定性分析方法(二)  Strauss和Corbin的扎根理论及其应用第十五讲论文写作概述  介绍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不同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第十六讲论文写作介绍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语各部分写法及注意事项;学术论文的格式;APA格式下的文内标注和参考文献等格式特点【教学方式】讲课【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参考资料】Creswell,J.W.(2003).ResearchDesign:Qualitative,Quantitative,andMixedMethodsApproaches.SagePublications.Nunan,D.(1992).ResearchMethodsinLanguageLearning.CUP.Slade,C.(2000).FormandStyle:ResearchPapers,ReportsandTheses,10thedition.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Wen,Qiufang.(2001).AppliedLinguistics:ResearchMethodsandThesisWriting.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程爱民,祈寿华.(2008).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纲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桂诗春,宁春岩.(1997).语言学方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刘润清.(1999).外语教学中的研究方法.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42\n四、《语言与文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语言与文化LanguageandCulture【课程类别】学位基础课【总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教学目标】一、为语言文学方向和外语教学方向的研究生在语言研究、文学批评、语言教育等领域的学生打下良好的语言与文化基本与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概念、意义以及它与文化的密切联系,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二、通过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讲解及个案的讨论,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要点,积累良好的语言与文化知识,并为以后相关学科的深入学习及研究打好基础。【任课教师】戴晓东【编写日期】2014年4月【主要章节】第一讲导论语言与文化课程的整体介绍、介绍语言与文化的概念、基础理论、涉及的领域和研究的基本方法;课程的结构、要求和考试的形式。第二讲语言的概念、形态、研究的视角和基础理论本讲介绍目前语言学界对语言有代表性的界定,分析切入的视角,评价定义的长处与不足。重点放在对语言定义的梳理、具体的表现形态以及解读语言现象的基础理论与视角。第三讲文化的概念、形态、基础理论以及解读文化的主要视角。重点介绍人类学对文化的界定,运用例证阐述文化的具体形态和在生活中的各种表现方式。第四讲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讨论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介绍语言相对论、共性论和建构主义,运用例证说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多种形式。第五讲美国英语形成的文化背景讨论语言与文化的概念、它们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关系。重点运用美国英语的形成文个案解读语言与文化的有机联系。第六讲文化认同重点介绍认同的概念、基础理论;文化认同的表现形式。运用例证说明文化认同的含义与实际形态。第七讲语言认同介绍语言认同的含义、表现形式,以及解读语言认同的基础理论;运用例证说明语言认同的含义与表现形态。第八讲加拿大的双语框架中的多元文化主义运用加拿大双语框架中的多元文化主义来分析语言、文化认同的概念、主要含义,阐述语言认同与文化认同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九讲跨文化交际42\n介绍跨文化交际的概念、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重点介绍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与研究之间的联系。第十讲跨文化适应介绍跨文化适应概念、分析主要的理论视角。重点介绍文化适应周期理论和金荣渊的跨文化适应系统理论。第十一讲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文化介绍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文化的概念及理论视角。重点介绍霍夫斯塔和特里兰德斯的理论。第十二讲高、低语境文化介绍高、低语境文化概念及理论视角。重点介绍霍尔的理论,以及它与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文化之间的联系。第十三讲语言帝国主义介绍语言帝国主义概念、分析主要的理论视角。重点介绍菲力普森的的理论,分析英语在当今世界流行的运作机制、它所产生的利弊。第十四讲文化帝国主义介绍文化帝国主义概念、分析主要的理论视角。重点介绍汤林森的理论,分析当今美国流行文化主导世界文化的运作机制和所产生的利弊。第十五讲总结总结本学期所讲授的内容、要点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说明考试的形式和评判的标准。【教学方式】讲课,讨论,实践研究【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参考资料】Dodd,C.(2006).Dynamics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5thedition.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Duranti,A.(2002).LinguisticAnthropology.Beijing:PekingUniversityPress.Hudson,R.A.(1980).Sociolinguistics.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Knowles,G.(2004).ACulturalHistoryoftheEnglishLanguage.Beijing:PekingUniversityPress.Lyons,J.(1981).LanguageandLinguistics:AnIntroduction.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Shaul,D.L.&Furbee,N.L.(1998).LanguageandCulture.ProspectHeights:WavelandPress,Inc.42\n五、《英语语音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英语语音学EnglishPhonetics【课程类别】学位专业课【总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教学目标】英语语言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英语)【任课教师】卜友红【编写日期】2014年4月【主要章节】第一讲绪论1.1语音学分类1.2音位和音位变体分析1.3区别性特征与互补分布1.4严式标音与宽式标音1.5语音的生理特征第二讲元音2.1元音的性质2.2元音和辅音2.3国际音标元音2.4元音分类标准2.5英语单元音和双元音舌位图2.6英汉元音对比2.7元音的声学特征第三讲辅音3.1辅音的发音部位3.2辅音的发音方法3.3国际音标辅音3.4英语辅音分类3.5英汉辅音对比3.6辅音的声学特征第四讲音节4.1音节的结构4.2音节的划分4.3音节的响度特征4.4英语的音节结构4.5开音节与闭音节4.6英语的读音规则第五讲重音5.1重音的概念42\n5.2英语的重音层级5.3强读式与弱读式5.4词重音5.5句重音5.6语境重音第六讲节奏6.1节奏群的基本构成部分6.2重音计时与音节计时6.3英汉节奏结构对比6.4英语诗歌的韵律结构6.5英语句式的韵律结构第七讲语流与音变7.1连读的分类7.1.1辅音+元音的连读7.1.2元音+元音的连读7.1.3连音“r”与插音“r”7.2音的同化现象7.2.1顺向同化与逆向同化7.2.2清浊同化7.2.3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同化7.2.4融合同化7.3省音现象7.3.1元音省音规律7.3.2辅音省音规律第八讲语调8.1语调的性质8.2语调语言与声调语言8.3重音与音调8.4动调与静调8.5调域与调型8.6汉语五度调值8.7英语的调型结构8.8调核前音段与调核后音段8.9调群结构及其意义8.10调核位置与信息焦点8.11调型意义及其应用§8.12语境中的语调第九讲英美语音对比9.1音位对比9.2音位变体对比9.3词重音与句重音对比42\n9.4语调对比9.5音质对比【教学方式】讲课,讨论,实践研究【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参考资料】Celce-MurciaM,BritonD,GoodwinJ.(1996).TeachingPronunciation:AReferenceforTeachersofEnglishtoSpeakersofOtherLanguages.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Cruttenden,A.(2001).Gimson’spronunciationofEnglish,6thedition.EdwardArnold.Ladefoged,P.(2003).PhoneticDataAnalysis.Oxford:Blackwell.Ladefoged,P.(2001).Acourseinphonetics,4hed.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Ramsaran,S.(1990).StudiesinthePronunciationofEnglish.London:Routledge.Roach,P.(2008).Englishphonetics&phonology:APracticalCourse,2ndedition.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3rdedition.Wells,J.C.(1982).AccentsofEnglish.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Wells,J.C.(2006).EnglishIntonation:anIntroduction.London: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Wells,J.C.(2008).PronunciationDictionary,3rdedition.London:PearsonLongman.卜友红.(2003).英语语调的结构、功能及应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桂灿昆.(1985).美国英语应用语音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王桂珍.(2005).英语语音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凤桐.(2002).英国英语语音学和音系学.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42\n六、《功能语法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功能语法导论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为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教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课程。旨在让学生熟悉了解系统功能语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让学生明白系统功能语法是如何描述和解释语言的,为以后深入学习及研究打好基础。【课程类别】学位专业课【总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教学目标】语言学【任课教师】原苏荣【编写日期】2014年4月【主要章节】第一讲AboutFunctionalGrammar(FG)1.1WhyisFunctional?WhyisGrammar?WhyisFunctionalLinguistics?1.2MainFeaturesofFG1.3TheoreticalApproach1.4Applications第二讲TheClause2.1Constituency2.2TheArchitectureofLanguage2.3TowardstheFG第三讲Clauseasmessage/TextualFunction3.1ThemeandRheme3.2TypesofTheme3.3ThematicInterpretationofaText第四讲ClauseasExchange/InterpersonalFunction4.1TheMoodElement4.2OtherElementsofMoodStructure4.3WH-interrogative,ExclamativeandImperativeClause4.4ClauseasSubject第五讲ClauseasRepresentation/IdeationalFunction5.1Transitivity5.2Process,ParticipantandCircumstance5.3MaterialProcess5.4MentalProcess5.5RelationalProcess5.6OtherProcessTypes第六讲AbovetheClause42\n6.1‘ClauseComplex’and‘Sentence’6.2TypesofRelationshipBetweenClauses6.3Elaboration,Extending,Enhancing第七讲AroundtheClause:CohesionandDiscourse7.1Reference7.2EllipsisandSubstitution7.3Conjunction7.4LexicalCohesion7.5TheCreationofTexture第八讲BeyondtheClause8.1GrammaticalMetaphor8.2IdeationalMetaphor8.3InterpersonalMetaphor第九讲FGinProspect9.1FunctionalLinguisticsandDiscourseAnalysis9.2FunctionalLinguisticsandForeignLanguageTeaching§9.3FunctionalLinguisticsandDictionaryCompiling【教学方式】讲课,讨论,实践研究【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参考资料】Bloor,T.&Bloor,M.(1995).TheFunctionalAnalysisofEnglish:AHallidayanApproach.London:EdwardArnoldHalliday,M.A.K.(1994).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London:EdwardArnoldHarris,Z.(1952).DiscourseAnalysis.Language,28:1-30.Schiffrin,D.(1998).ApproachestoDiscourse.Oxford:Blackwell.Thompson,G.(2004).IntroducingFunctionalGrammar.London:Arnold.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2005).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黄国文,葛达西.(2006).功能语篇分析.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黄国文.(2001).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外语与外语教学,12:1-4.张德禄.(2004).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当代语言学,1:57-65.朱永生,严世清,苗兴伟.(2004).功能语言学导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42\n七、《语义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语义学Semantics【课程类别】学位专业课【总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教学目标】语言学【任课教师】明宏【编写日期】2014年4月【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讲语言学的主要分支;语义学的地位;语义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第二讲现代语义学的研究对象:“意义”的意义,意义的分类;语义学的研究方法(指示论,意义证实论,意义行为论,语言使用论,言语行为论)第三讲语义学与语用学;语义学与句法学第四讲构词法:派生法、转换法和合成法第五讲词汇意义分析:同音词和多义词;语义变化(类型﹑原因)第六讲词义的结构分析,包括语义成分分析,词义的聚合关系与组合关系(上下义关系、层级关系、同义关系以及反义关系)等第七讲模糊语义学:概述、定义、语义模糊的特征和原因第八讲认知语义学的理论主张:语言意义的本质问题,认知语义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九讲范畴理论及其应用:范畴化的经典理论、现代范畴理论、范畴理论的语言学意义及其应用(范畴化与语言表达,原型范畴理论与词义,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第十讲意象图式(定义、性质、类型及其在认知语义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十一讲意象图式在词义拓展(以介词over为例)中的作用第十二讲隐喻的认知研究:《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介绍第十三讲隐喻的认知论与语言研究第十四讲中西隐喻研究对比第十五讲隐喻与转喻第十六讲结构语义学与英语教学;认知语义学与英语教学【教学方式】讲课,讨论【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参考资料】GeoffreyLeech.(2002).语义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英国企鹅出版社.JohnLyons.(2000).语义学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出版社.Lakoff,G.(1987).Women,FireandDangerousThings:WhatCategoriesRevealabouttheMind.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Lakoff,G.&M.Johnson.(1980).MetaphorsWeLiveBy.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Taylor,John.(1989).LinguisticCategorization:PrototypesinCategorization.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42\nUngerer,F.&Schmid,H.J.(2001).AnIntroductiontoCognitiveLinguistics.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郭聿楷,何英玉.(2002).语义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胡壮麟.(2001).语言学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蓝纯.(2005).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李福印.(1999).语义学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石安石.(1993).语义论.北京:商务印书馆.王寅.(2001).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张志毅,张庆云.(2001).词汇语义学.北京:商务印书馆.赵艳芳.(2000).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42\n八、《语用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语用学Pragmatics【课程类别】学位专业课【总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教学目标】语用学基础理论知识与话语分析研究能力【任课教师】蔡龙权【编写日期】2014年4月【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讲语用学发展的哲学、社会学和交际学推动第二讲语用学、语义学与语言学第三讲研究实践:我敬仰的一个学者、一种理论研究第四讲指称与身份:名词和代词的交际意义第五讲指称与身份:指称的空间与心理距离第六讲研究实践:单个主格代词研究第七讲预设与断言:话语的真值第八讲预设与断言:限制语和话语标记语第九讲研究实践:数字的模糊性研究第十讲语言行为与行为语言:人类不可或缺的行为第十一讲语言行为与行为语言:语言行为与交际目标第十二讲研究实践:语言行为的权利性研究第十三讲会话与独白:合作中的参与者第十四讲研究实践:格莱斯准则之一研究第十五讲礼貌与权利:礼貌的力量第十六讲研究实践:劝诫话语研究第十七讲关联与调适:从信、达、雅、切看语言交际的目标与过程第十八讲研究实践:少说与多说研究【教学方式】讲课,讨论,研究实践【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参考资料】Cummings,Louse.(2005).Pragmatics:AMultidisciplinaryPerspective.Edinburgh:EdinburghUniversityPress.Mey,Jacob.(2001).Pragmatics:AnIntroduction.NewYork:Blackwell.Yule,George.(1999).Pragmatics.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42\n九、《心理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课程类别】选修课【总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教学目标】心理语言学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能力【任课教师】蔡龙权【编写日期】2014年4月【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讲心理语言学发展简史第二讲研究实践:我所认识的Chomsky第三讲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生理学和神经学基础第四讲研究实践:我的记忆能力反省第五讲语言学习临界期第六讲研究实践:外语学习临界期假设研究第七讲语言加工:听第八讲研究实践:语速或语音对听解的影响研究第九讲语言加工:说第十讲研究实践:口误或话到嘴边现象研究第十一讲语言加工:读第十二讲研究实践:阅读持续力研究第十三讲语言加工:写第十四讲研究实践:英语写作中汉语思维研究第十五讲语言与思维第十六讲研究实践:翻译与写作对比研究第十七讲专题研究:模糊话语的心理动因和理解困惑第十八讲研究实践:数词研究【教学方式】讲课,讨论,研究实践【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参考资料】Carroll,David.(1999).PsychologyofLanguage.NewYork:Rooks/Cole.Jay,Timothy.(2004).ThePsychologyofLanguage.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Scovel,Thomas.(1998).Psycholinguistics.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42\n十、《社会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课程类别】选修课【总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教学目标】语言学/课程与教学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教学【任课教师】周曦【编写日期】2014年4月【主要章节】第一讲基本介绍社会语言学的概念、历史、基本观点、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差别和交叉关系、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第二讲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与社会的功能性关系第三讲语言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语言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社会对语言的作用影响、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第四讲语言的变体语言变体的概念、分类、影响语言变体的因素、言语共同体、变体及相关概念、语言变异与社会变异第五讲方言方言的概念、分类、语言与方言的界定、标准语言(标准语体)与方言、标准英语、语言的标准化第六讲语域语域的概念、语域的三个因素、语域与方言的相互关系、与语域相关的概念第七讲变体的多样化语码转换的概念、影响语码转换的因素、语码借用、语码借用的特点、语码转换与语码借用的对比、皮钦语概念与特点、克里奥耳语、克里奥耳语化第八讲语言的地域变异地域方言、引起地域方言的因素、语言创新的传播、影响语言创新传播的因素、英语的地域变异第九讲社会阶层与语言变异社会分层、社会方言、社会方言在语音、语法和词汇上的差异第十讲种族群体与语言变异语言与种族身份、底层语言影响、上层语言影响、黑人土英语第十一讲语言的性别差异语言性别差异的表现、语言性别差异的社会含义、语言性别差异的原因、社会地位与潜在社会地位、语言性别差异的趋势第十二讲语境与语言变异语境的概念、语境的组成部分、称谓形式、影响称谓形式的因素、双语现象42\n【教学方式】讲课,学生讲演,讨论,实践研究【考核方式】(平时成绩20%+作业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50%)【参考资料】Fasold,R.(1990).TheSociolinguisticsofLanguage.BasilBlackwell.Fishman,J.A.(1971).Sociolinguistics:ABriefIntroduction.NewburyHouse.Halliday,M.A.K.(1978).LanguageasSocialSemiotic:theSocialInterpretationofLanguageandMeaning.EdwardArnold.Hudson,R.A.(1980,1996).Sociolinguistics.CUP.Hymes,D.H.(1974).FoundationinSociolinguistics:AnEthnographicApproach.UniversityofPhiladelphiaPress.Labov,W.(1972).SociolinguisticPatterns.UniversityofPhiladelphiaPress.Pride,J.B.andHolmes,J.(1972).Sociolinguistics:SelectedReadings.PenguinBooks.Spolsky,B.(1998)Sociolinguistics.CUP.Trudgill,P.(1983).Sociolinguistics:AnIntroductiontoLanguageandSociety.PenguinBooks.Wardhaugh,R.(1998).AnIntroductiontoSociolinguistics.BasilBlackwell42\n十一、《应用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应用语言学AppliedLinguistics【课程类别】选修课【总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教学目标】心理语言学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能力【任课教师】蔡龙权【编写日期】2014年4月【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讲应用语言学研究范畴第二讲研究实践:我十几年所经历的外语教学第三讲中国的语言政策第四讲研究实践:我的家乡话与普通话的区别第五讲通用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第六讲研究实践:我为什么说不了多少英语第七讲专题研究:英语教学大纲与课程设置第八讲研究实践:小学、中学、大学英语教学的衔接研究第九讲专题研究:英语教材的编写第十讲研究实践:《人教版英语》或《牛津英语》或《新概念英语》教材研究第十一讲专题研究:基于任务的英语教学方法研究第十二讲研究实践:听力教学中的语速研究第十三讲专题研究:英语试卷的编制与评阅研究第十四讲研究实践:写作机器阅卷的可能性设想第十五讲专题研究:英语教师教育研究第十六讲研究实践:英语教师语言水平测量研究第十七讲专题研究: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研究第十八讲研究实践:怎样评价学生的回答【教学方式】讲课,讨论,研究实践【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参考资料】麦克唐纳(StephenMcDonough),杨连瑞.(2009).语言教育中的应用语言学.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库克(GuyCook).(2012).应用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施米特(NorbertSchmitt).(2008).应用语言学入门.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麦卡锡(MichealMcCarthy).(2006).应用语言学论题.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库克(GuyCook),塞得豪佛(BarbaraSeidlhofer).(1999).应用语言学的原理与实践.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42\n十二、《二语习得研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二语习得研究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课程类别】选修课【总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帮助硕士研究生了解掌握二语习得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二语习得研究文献、设计撰写二语习得研究报告的基本技能。【任课教师】李四清【编写日期】2014年4月【主要内容】第一讲导论:二语习得概念和中介语定义§1.1二语习得§1.2中介语§1.3僵化第二讲一语习得:一语习得过程及其与二语习得的不同§2.1一语习得进程§2.2一语习得与二语习得的不同§2.3二语习得顺序第三讲二语习得语料:二语习得语料的收集、整理和解释§3.1二语习得语料收集§3.2二语习得语料整理§3.3二语习得语料解释第四讲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对比分析假说§4.1理论背景§4.2理论内容§4.3理论影响第五讲认知主义研究方法:偏误分析§5.1理论背景§5.2理论内容§5.3理论影响第六讲形式主义研究方法:UG假说§6.1理论背景§6.2理论内容§6.3理论影响第七讲语言类型学研究方法:可及性层级假说§7.1理论背景§7.2理论内容§7.3理论影响第八讲功能主义研究方法:情状体假说42\n§8.1理论背景§8.2理论内容§8.3理论影响第九讲互动主义研究方法:互动假说§9.1理论背景§9.2理论内容§9.3理论影响第十讲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社会文化理论§10.1理论背景§10.2理论内容§10.3理论影响第十一讲认知主义研究方法:信息加工§11.1理论背景§11.2理论内容§11.3理论影响第十二讲个体差异因素:年龄、学能、情感§12.1年龄§12.2学能§12.3情感【教学方式】讲课,讨论,案例分析【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参考资料】Gass,S.&Selinker,L.(2008).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AnIntroductoryCourse(3rd).NewYork:Routledge.Larsen-Freeman,D.,&Long,M.(1991).AnIntroductionto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Research.London:Longman.Long,M.(2007).ProblemsinSLA.Mahwah,NJ: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42\n十三、《文学翻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文学翻译TranslationofEnglishandChineseLiterature【课程类别】学位专业课【总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教学目标】本课程以经典文学译作案例分析为主,结合具体的文学翻译实践,着重探讨文学翻译中的原文的理解、风格的传达、文化内涵的传递、译文的提炼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使学生能掌握较好的文学翻译技巧和翻译艺术,使学生基本具备独立从事文学作品翻译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其他翻译实践中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精通文学翻译要求、技巧和艺术,尽快提高文学翻译能力。【任课教师】陈庆勋【编写日期】2014年5月2日【主要章节】第一讲文学翻译的基本问题第二讲文学原作的理解与翻译策略第三讲原作风格的传递与译者的主体性第四讲文学翻译中的继承与创新第五讲译文的校订与提炼第六讲散文的文体特征与翻译第七讲散文翻译实践第八讲戏剧与电影翻译的原则第九讲戏剧与电影翻译实践第十讲小说翻译的基本原理第十一讲小说翻译实践(一)第十二讲小说翻译实践(二)第十三讲诗歌翻译的基本原理第十四讲诗歌翻译实践(一)第十五讲诗歌翻译实践(二)第十六讲小结:文学翻译与文化的建构【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案例分析;翻译实验【考核方式】考试((基本理论40%+文本翻译60%)【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胡显耀、李立主编.高级文学翻译[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主要参考文献: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许均.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M].译林出版社,2001.42\n张柏然、许均主编.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SusanBassnett&AndreLefevere.ConstructingCultures:EssaysonLiterary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42\n十四、《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TranslationTheoryandPractice【课程类别】学位专业课【总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教学目标】该课程注重向翻译硕士研究生传授翻译的基础理论,包括翻译的定义、性质,翻译原则、翻译标准,翻译过程,译者主体性,翻译语境与词语选用,修辞与翻译等,强调比较研究、案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提高他们的翻译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要求研究生能够通过上课、研读、讨论、撰写读书报告,回答问题、完成书面作业等方式精通基本的翻译理论,并能融会贯通,活学活用。【任课教师】李照国【编写日期】2014-5-4【主要章节】第一讲翻译功能;翻译的定义第二讲中西主要翻译原则述评第三讲几位大师的翻译原则比较第四讲国内主要翻译策略与其述评第五讲中西翻译策略比较第六讲翻译原则与翻译策略:案例分析第七讲翻译的过程:宏观理解与微观理解;准确翻译;反复修改,精益求精第八讲译者主体性的客观性与其表现第九讲专题探讨: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案例分析第十讲影响翻译活动的因素第十一讲翻译语境与词语选用第十二讲修辞与翻译第十三讲翻译批评的本质、价值、类型、主题、标准第十四讲翻译批评:案例分析第十五讲多元文化语境下翻译的使命、翻译研究第十六讲理论与实践:翻译实验研究【教学方式】专题讨论,案例分析,翻译实验研究【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参考资料】何刚强.笔译理论与技巧[Z].北京:外研社,2011.谭卫国.新编英汉互译教程[Z].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教材)许钧.翻译概论[Z].北京:外研社,2009.(教材)42\n十五、《国学典籍翻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国学典籍翻译TranslationofChineseClassicsintoEnglish【课程类别】选修课【总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教学目标】本课程系外国语学院专业特色课,旨在以翻译学的基本原理和英语专业教学的具体实际为指导,以合璧中西文化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基本理念为目的,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和翻译技能的同时,也能对中华文化的巍巍大系、卓越成就和独特魅力及其对外传播和交流有所了解和感悟。【任课教师】李照国【编写日期】2012年9月;修订于2014年5月10日【主要章节】第一章绪论§1.1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1.2中国典籍对外翻译和传播的历史§1.3国学典籍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第二章《大学》的翻译与欣赏§2.1《大学》的基本精神与内容§2.2《大学》的对外翻译与传播§2.3《大学》英译本赏析第三章《论语》的翻译与欣赏§3.1孔子与《论语》§3.2《论语》的对外翻译与传播§3.3《论语》选段英译赏析第四章《中庸》的翻译与欣赏§4.1《中庸》的基本思想与内容§4.2《中庸》的对外翻译与传播§4.3《中庸》英译本赏析第五章《孟子》的翻译与欣赏§5.1孟子与《孟子》§5.2《孟子》的对外翻译与传播§5.3《孟子》选段英译赏析第六章《荀子》的翻译与欣赏§6.1荀子与《荀子》§6.2《荀子》的对外翻译与传播§6.3《荀子》选段英译赏析42\n第七章《庄子》的翻译与欣赏§7.1庄子与《庄子》§7.2《庄子》的对外翻译与传播§7.3《庄子》选段英译赏析第八章《道德经》的翻译与欣赏§8.1老子与《道德经》§8.2《道德经》的对外翻译与传播§8.3《道德经》选段英译赏析第九章《易经》的翻译与欣赏§9.1《易经》的基本内容§9.2《易经》的对外翻译与传播§9.3《易经》选段英译赏析第十章《诗经》的翻译与欣赏§10.1《诗经》的基本内容§10.2《诗经》的对外翻译与传播§10.3《诗经》选段英译赏析第十一章《红楼梦》的翻译与欣赏§11.1《红楼梦》的基本内容§11.2《红楼梦》的对外翻译与传播§11.3《红楼梦》选段英译赏析第十二章《文心雕龙》的翻译与欣赏§12.1《文心雕龙》的基本内容§12.2《文心雕龙》的对外翻译与传播§12.3《原道篇》英译赏析第十三章《孙子兵法》的翻译与欣赏§13.1《孙子兵法》的基本内容§13.2《孙子兵法》的对外翻译与传播§13.3《孙子兵法》选段英译赏析第十四章《聊斋志异》的翻译与欣赏§14.1《聊斋志异》的基本内容§14.2《聊斋志异》的对外翻译与传播§14.3《聊斋志异》选段英译赏析第十五章《黄帝内经》的翻译与欣赏§15.1《黄帝内经》的基本内容§15.2《黄帝内经》的对外翻译与传播§15.3《黄帝内经》选段英译赏析【教学方式】教师讲解与小组讨论相结合;案例分析42\n【考核方式】笔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参考资料】李照国、丁大刚、刘霁等.国学典籍英译教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李照国.熵化•耗散•重构——汉英翻译理法探微[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英汉对照[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理雅各.中国经典[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汪榕培.中国典籍英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9.42\n十六、《英语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英语教育测量与评价LanguageTesting&Evaluation【课程类别】选修课【总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培养是学生利用语言测试学习或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本课程向英语学科教学专业的学生系统讲解如何出考题(包括测验和考试),重点在英语测试中如何出好语法、词汇、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试题,使学生了解在出题过程中各种代表语言技能的题型的主要特点和测试学习者语言能力的主要侧重面,从而能够从整体上做好试卷的设计。同时,该课程也向学生讲授了测试的类型、测试的信度和效度、评价测试质量的其他标准以及测试所得分数的解释,其中测试的类型的比重较大,让学生能熟悉标准参照考试和常模参照考试,正态分布和偏态分布,以拓宽学生对测试学的理解和视野。并且利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T检验、方差检验、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以及信度和效度检验分析。【任课教师】张炜【编写日期】2014年4月【主要内容】第一讲Typesandusesoflanguagetests§1.1Norm-referencedtestsvscriterion-referencedtests§1.2Matchingteststodecisionpurposes(proficiency,placement,achievement,anddiagnosticdecision)第二讲Adopting,adaptinganddevelopinglanguagetests§2.1Thelanguageteachingmethodology§2.2Twoskills-basedissuesandpracticalissues(fairness,costissue,logisticalissues)第三讲Developingandimprovingtestitems§3.1Itemformatanalysis§3.2ItemfacilityanalysisandItemdiscriminationanalysis第四讲Describingtestresults§4.1Scalesonmeasurement(nominalscales,ordinalscales,intervalscalesandratioscales)§4.2Displayingdata,centraltendencyanddispersion第五讲Interpretingtestscores§5.1Scalesonmeasurementnominalscales,ordinalscales,intervalscalesandratioscales§5.2Normaldistribution,standardizedscoreandskeweddistributions第六讲CorrelationCalculateandinterpretcorrelationcoefficient,anduseSPSStocalculatethecorrelationcoefficient第七讲TestReliability42\n§7.1MeasurementerrorandvariousreliabilityofNRTs§7.2StandarderrorofmeasurementanduseSPSStocalculatethereliabilitycoefficient第八讲TestValidityVariousvalidityofNRTsanduseSPSStocalculatevaliditycoefficient第九讲SPSS的检验分析§9.1利用SPSS进行T检验和F检验§9.2利用SPSS进行卡方检验和统计图形制作【教学方式】讲课,分组讨论,案例分析,SPSS软件实际操作【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参考资料】Alderson,Clapham,Wall.LanguageTestConstructionandEvaluation[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5.Bachman,LF.FundamentalConsiderationsinLanguageTesting[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0.Brown,JD.TestinginLanguageProgram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6.Brown,JD.UnderstandingResearchinSecondLanguage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8.Ebel,R.L.EssentialsofEducationalMeasurement[M].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1979.WuWenhua.LanguageTeachingandLanguageTesting[J].JournalofSuihuaTeachersCollege22.4(2002):79-83.李清华,孔文.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构念研究:专家和评分员视角[J].外语教学,2010(5):48-52.萧春麟,刘清华.英语测试教程[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42\n十七、《跨文化交际理论导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理论导读Introductionto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Theories【课程类别】:选修课【总学时】:32【学分】:2【教学目标】为语言文学方向和外语教学方向的研究生在语言研究、文学批评、语言教育等领域的学生系统地介绍跨文化交际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学习与研究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通过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经验的讲解及个案的讨论,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要点,积累良好的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并为以后相关学科的深入学习及研究打好基础。【任课教师】陆建非【编写日期】2014年4月【主要章节】第1讲跨文化交际理论导读课程的整体介绍介绍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基础理论、涉及的领域和研究的基本方法、课程的结构、要求和考试的形式。第2讲跨文化交际学简介介绍跨文化交际学科的发展历史,研究的领域、基础理论和现实意义。重点介绍跨文化交际学科在美国与中国的发展,以及它与外语教学与研究的联系。第3讲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介绍跨文化交际的四个最基本的概念:文化、交际、族群中心主义和刻板印象。重点评介文化与交际,说明跨文化交际的内涵与学科定位。第4讲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形式介绍跨文化交际的两种基本形式:言语的与非言语的交际形态。分析言语与非言语交际的多种方式,重点介绍各种非言语交际形式。第5讲讨论讨论跨文化交际的概念、涉及的领域以及它与外语学习与研究之间的联系。第6讲跨文化交际理论(一)霍尔的高、低语境理论介绍霍尔理论的思想渊源,基本概念、理论命题和实践中的运用;运用中国、日本以及英美文化为例证阐述高、低语境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第7讲跨文化交际理论(二)文化适应周期理论介绍文化适应周期理论的概念、主要视角、各种视角的运用和利弊。运用英语学习和出国留学与旅游等实际案例,说明跨文化适应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和应对措施。第8讲跨文化交际理论(三)白瑞的跨文化适应策略理论介绍白瑞的跨文化适应理论的研究由来、主要概念、理论命题、具体的运用和学者们的评价。重点介绍该理论在移民群体中的运用,以及它与外语学习的联系。第9讲跨文化交际理论(四)金荣渊的跨文化适应系统理论介绍金荣渊跨文化适应理论的由来、基本概念、理论命题、涉及的领域和具体的运用。重点阐述该理论中文化认同与语言认同的观点,分析它与其他跨文化适应理论的异同之处。42\n第1讲跨文化交际理论(五)讨论以老师和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为例证,分析跨文化适应的阶段、可能采取的策略、产生的后果等。重点讨论文化适应的周期与策略。第2讲跨文化交际理论(六)霍夫斯塔文化价值取向理论介绍霍夫斯塔的文化价值取向理论的由来、基本概念、理论思想、涉及的领域和相关专家的评论。重点介绍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权势距离和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三个维度的定位。第3讲跨文化交际理论(七)特里兰德斯的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文化理论介绍特里兰德斯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论命题、涉及的领域,以及它与霍夫斯塔理论的联系与区分。重点以日本和美国为例分析集体主义文化与个体主义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第4讲跨文化交际理论(八)陈国明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理论介绍陈国明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论命题、涉及的领域,以及它与其他相关理论的联系与区分。重点介绍和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个维度:情感、认知和行为。第5讲跨文化交际理论(九)丁允珠的面子协商理论介绍丁允珠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论命题、涉及的领域,以及它与身份管理理论和身份协商理论以及跨文化冲突管理理论的联系与区分。重点以中国和美国为例分析东西方交际者在跨文化交际中面子行为的差异。第6讲总结总结本学期所讲授的内容、要点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说明考试的形式和评判的标准。【教学方式】讲课,讨论,实践研究【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参考资料】Dodd,C.(2006).Dynamics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fifthedition),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Chen,G.M.&Starosta,W.(2007).Foundationsof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Gudykunst,W.B.(2005).(Ed.),Theorizingabout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ThousandOaks:SagePublications,Inc.Hall,E.T.(1976).BeyondCulture,GardenCity:Doubleday.Hofstede,G.(2001).Culture’sConsequences:ComparingValues,Behaviors,InstitutionsandOrganizationsacrossNations,ThousandOaks:SagePublications,Inc.Kim,Y.Y.(2001).BecomingIntercultural:AnIntegrativeTheoryofCommunicationandCross-CulturalAdaptation,ThousandOaks:SagePublications,Inc.Ting-Toomey,S.(1998).Faceworkcompetenceininterculturalconflict:Anupdatedface-negotiationtheory,InternationalJournalofinterculturalRelations,22,187-225.Wiseman,R.L.(Ed.)(1995).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Theory,ThousandOaks:Sage.42\n十八、《英语课程与教材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英语课程与教材分析EnglishCourseDesign&MaterialAnalysis【课程类别】选修课【总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大纲的制定基本步骤和原则;掌握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把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了解教材中各板块的功能与特点以及相互间的联系,自主、灵活、科学地使用各种英语教材,并具备自主设计校本教材的能力,进而顺利、高效地实施各种课型的教学任务。【任课教师】张璐【编写日期】2014年4月【主要内容】第一讲课程设计的系统方法课程设计和教学大纲制定前的社会实情调查;影响语言教学的社会因素和政因素;课程设计的步骤第二讲课程目标和目的设置切实可行的课程目标;实现既定目标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成果第三讲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设计和教学大纲的关系;教学大纲必须考虑全局性问题;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第四讲教师与大纲、教材间的关系第五讲教材评估的理论基础教材评估的目的、方法、评估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整套教材的各个部分第六讲教材语言内容评估教材中语音、语法、词汇、语篇、体裁等个层面的语言内容评估;从教学大纲出发,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的安排第七讲教材语言技能评估教材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评估;第八讲教材中非语言性问题教材中涉及社会文化内容和价值观等非语言性问题评估、分析第九讲教材采用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中小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及课程标准;现有中小学教材提倡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42\n第十讲中小学教材分析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目的与任务,“一纲多本”方针下各种教材高、初中英语教材的编写理念、各板块的功能与特点以及相互间的联系;现有中小学教材的比较第十一讲现有教材改编教材改编目的;何时需要改编;如何补充、替换现有教材;第十二讲材料开发及教学活动设计教材编写教师的作用和任务;教材编写的结构体系及应该注意的有关原则;活动设计如何与教学大纲提倡的教学目的、原则保持一致【教学方式】讲课,讨论,案例分析【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参考资料】Brown,H.D.(1994).TeachingbyPrinciples.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Regent.Brown,J.D.(1995).ElementsofLanguageCurriculum:ASystematicApproachtoProgramDevelopment.Boston:Heinle&Heinle.Cunningsworth.A.(2002).ChoosingyourCoursebook.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Feez,S.(1998).Text-basedSyllabusDesign.Sydney:NationalCenterforEnglishLanguageTeaching&Research.Grant,N.(1987).MakingtheMostofyourTextbook.London:LongmanGraves.K.(2000).DesigningLanguageCourses:AGuideforTeachers.ForeignLanguageTeaching&ResearchPress.Graves.K.(ed).(1996).TeachersasCourseDevelopers.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Munby,J.(1978).CommunicativeSyllabusDesign.Cambridge,U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Nunan,D.(1988):SyllabusDesign.Oxford,UK:OxfordUniversityPress.Sheldon.L.E..ed.(1987):ELTTextbooks&Materials:ProblemsinEvaluationanddevelopment.ModernEnglishPublications.Taba,H.(1962).CurriculumDevelopment:Theory&Practice.NewYork:HarcourtBrace&World.White,R.(1988).TheELTCurriculum.Oxford,UK:BasilBlackwell.Wilkins,D.A.(1976).NotionalSyllabuses.Oxford,UK:OxfordUniversityPress.Yalden,J.(1987):PrinciplesofCourseDesignforLanguageTeaching.Cambridge,U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2.4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