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1 MB
- 2022-08-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古时期一、阿拉伯的语文学研究(一)阿拉伯及阿拉伯语概况(二)古阿拉伯语文学派及其贡献阿布尔·阿斯瓦德(AbulAsvad)--阿拉伯语语法的奠基者。他研究对象主要是《古兰经》。萨卡费(Sakafi波斯人),写过70多篇论文,企图对阿拉伯语的语法规律作系统阐述。\n\n巴士拉学派:代表人物西巴维希(Sibawaihi)--写出第一部有系统的阿拉伯语语法--《书》(Al-kitabu)。《书》的内容:首谈词类,确定名动形的定义,叙述了主格、属格、宾格、呼格的形式,助词、代词、数词的用法和名词、动词的构词法,然后谈句法,之后举出一些阿拉伯语的语音现象和词源现象。哈里尔编出了第一部阿拉伯语词典,建立了阿拉伯诗律的体系。\n库法学派:代表人物—基赛(AI-Kisai),给后代留下了许多阿拉伯语文学的著作,包括深受欢迎的《阿拉伯语语法简明指南》。两派的特点巴士拉学派治学态度比较严谨,偏重于古典阿拉伯语语法的研究;库法学派不仅研究古典阿拉伯语,而且着重研究了一些活的、游牧部落的语言。他们对确立阿拉伯成语和同义词的研究都有贡献。\n巴格达学派:到10世纪,巴士拉和库法两个学派合并成的第三个学派。代表人物是古太巴。曾编写《口语句法指南》一书,提出了许多有关成语的问题。\n从11到12世纪,阿拉伯语文研究逐渐进入了它的古典时期的末期,其特点是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语法和词典的编纂上。波斯人札马赫沙利编《阿拉伯·波斯语词典》。伊本·西德《阿拉伯语词典》(十七卷,11世纪)萨加尼编《浪漫》(二十卷,13世纪)曼殊尔编《阿拉伯语词典》(二十卷,14世纪)费鲁札巴底编了一部六十卷的大词典,只有两卷称为《海洋》流传到现在。另有为实际需要编的通俗语法和修辞著作。如萨加基的《标准修辞学课本》、马立克《简明语法》、伊本·希沙姆的一套通俗语法书等。\n从16世纪起,阿拉伯语文研究走向衰弱。到18世纪,阿拉伯国家相继沦为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阿拉伯科学文化经历了真正的危机。\n(三)阿拉伯语文学的成就、特点及其影响阿拉伯的语文研究在古代曾受印度人和希腊人的影响,但因为阿拉伯语是闪族语言之一,跟古印度梵语和希腊语有很大差别,因此他们没有照搬古印度和古希腊语文研究的成果,他们只是借用了印度语文学和希腊语文学的某些一般范畴和分析描写的原则,把它们运用于自己的语文研究之中,在应用上往往有自己的特殊解释。古阿拉伯的语文学家在研究他们的语法的时候,极其精确地分出了闪族语言所特有的由三个辅音组成的词根,并注意到其间元音的变化和个别辅音所起的特殊作用。例如,kataba(他写,过去时)katabat(她写,过去时)katib(写者,即作家)kitab(被写者,即书)这几个词中,表示词汇意义的只有k—t—b这三个辅音,即词根,其余的元音和辅音都是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成分。这一点后来对于欧州的语法理论,特别是十九世纪初对于德国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波普(FBopp)和格里姆(TGrimm)等人都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欧洲人之知道有词根的概念和名词、动词等的构词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受了印度语文学和阿拉伯语文学的影响。\n在语音方面,早在西巴维希的著作中就已根据发音的物理基础和生理基础确定了各种语音的类型,如清音和浊音、紧张音和非紧张音、开音和闭音、高音和低音并指出它们的发音部位。这些原则一般都是符合语音科学的原理的。阿拉伯语文在书写上用一种很特殊的阿拉伯字母。这种字母一般只代表辅音而没有元音,同一个字母在词头、词中和词尾或独用时各有不同的符号,书写时自右至左横行。这个体系,直到现在,除阿拉伯文以外,其他如乌尔都文、波斯文、马来文以及好些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和民族都还在使用着。土耳其文和印度尼西亚文从前也采用阿拉伯字母,后来才改用了拉丁字母。\n古阿拉伯语文研究的最主要成就不是在语音和文字方面,也不是在语法方面,而是在词汇、修辞和词典编纂方面。阿拉伯语的词汇丰富多彩,古代阿拉伯的语文学家曾花了很大力气把这些材料收集起来,分门别类编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词典。例如关于“剑”这个词,他们就收集了五百多个同义词,“狮子”一词也收集了约五百个同义词,“骆驼”一词则收集了一千多个同义词,甚至“灾难”一词也收集了四百来个同义词。当然,他们在这些同义词的处理上是存在着缺点的,因为没有注意到其中哪些是文学语言的词,哪些是方言词或古词语,哪些是一般使用的,哪些是有特殊用途的,并分别加以说明,但他们在收集时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是足以令人起敬的。\n二、中世纪欧洲的语言学研究(一)概说1、两个阶段和两大事件中世纪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5.AD————1100年后期:1100————1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两大事件:基督教的传播\n\n\n\n\n“中世纪”是指欧洲历史上,从作为文化和行政统一体的罗马帝国的崩溃(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到通称为“文艺复兴”、并一般视为近代史开端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和文化变革的历史阶段。在中世纪前期,灭亡了西罗马帝国的日耳曼民族先后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封建国家,这些国家长期混战,使得文化荒废,科学发展缓慢,因此这个时期长被称为“黑暗时期”或“黑暗时代”,以区别于从1100年左右到文艺复兴的中古后期。\n虽然中古前期相对黑暗,但也不是黑得一无是处。因为这时许多日耳曼部落已经改信基督教,很愿意把自己看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并且也的确为了保卫他们新获得的领土而抗击了更为野蛮的部落。过去,也正是那些部落的攻击,迫使他们进攻罗马帝国的领土。罗马帝国的西部省份虽然受到日耳曼人的多次入侵,但当地的拉丁语生存了下来。这些地区的口头拉丁语后来演变为现代罗曼诸语言,日尔曼人的语言仅仅在这些语言里留下少量日耳曼词语而已。历史学家近些年来肯定了中世纪早期特别是加洛林王朝时代(9世纪初叶)学者的工作,认为他们在保存拉丁语的教学资料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n虽然有上述积极因素,但在罗马帝国西部(西罗马帝国),大量的古典文献还是无可弥补地丧失了。对希腊语的研究,甚至有关希腊语的知识,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都减少了很多。黑暗时代能看到的希腊哲学著作,大都是拉丁语的译文选本。随着时局的动荡,异教权威和准则的崩溃,基督教会就成为学术和教育的避难所和赞助单位。教会在这方面的威望不断提高,通过教皇与主教,控制了世俗的权力中心。于是,各种类型的基督教文学成为这个时期最有活力的文学。自从雅典各哲学讲堂于529年被查士丁尼关闭以后,东部和西部得以继续的学术活动都受到教会的默许和保护,而且常常得到教会的鼓励。\n基督教从诞生后的初期起,就被认为有可能成为世界宗教,大多数教派都以传教为其重要的宗教活动。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之间的接触,从一开始就涉及到实用性的语言研究,而且在历史过程中,这种接触对语言科学的发展和成长起了很大作用。在中古后期,文化渐渐繁荣起来,收复了在以往的动乱中丢弃的许多地盘。语言研究也更加深入。\n2、语言研究简况在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以及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的语文学家继续研究希腊语语法,他们对早期著作,包括荷马和古典希腊语法,作了一些注释工作,并进行研究和教学。此外,随着东正教的传播出现了一些神学著作。在西部早期,拉丁语保持了学术语言的地位,并且由于它是早期教会文献以及西部(罗马天主教)教会用于仪式和行政的语言,所以它的权威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些使拉丁语保持了显赫的地位。人们所考虑的是为成功进行拉丁语教学所需要的各种方法和材料,语言研究方面主要是拉丁语语法的研究和教学。中世纪早期的语言研究,主要是拉丁语语法的研究。\n中世纪的教育以“七艺”为基础,包括“三才”和“四技”。三才(trivium):语法、雄辩术、修辞学四技(quadrivium):音乐、算术、几何、天文“三才”“四技”的划分及其名称,是罗马的学者和政治家波伊提乌提出来的。其中语法是中世纪学术的基础,它不仅是七艺之一,而且也是正确地读写拉丁文的必要知识。语法研究本身主要是为了实用和规范化,属于深入研究的著作则是大量的、主要对普利西安语法的评论和注解。在其他领域,还有词源学和词典编纂工作。普利西安和多纳图斯的语法并列为中世纪拉丁语教学的两部主要语法书。\n如上面所说,基督教被认为是世界行性的宗教,传授基督教义成为一项重要的活动。传教要涉及到许多语言问题,也就带动了语法研究工作的进行。确实,基督教传到哪里,哪里就学习拉丁语,就出现拉丁语法。公元5世纪,基督教传到爱尔兰,爱尔兰人改信了基督教,学习拉丁语的活动盛行,并开始了对拉丁语语法的研究,一直延续到十一、二世纪。6世纪初,基督教传到英格兰,比德(Bede)和阿尔昆分别与7、8世纪写成了拉丁语法著作。公元1000年,阿尔弗利克(Aelfric)写成了《拉丁语法》和《拉丁语会话》手册。\n对于语言学历史来说,中世纪的后半期,即从1100年左右到中世纪的结束,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这就是经院哲学(scholasticphilosophy)时期;经院哲学非常重视语言学研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这一时期以前,语言学研究的目的几乎都是为了教学,研究的理论大体也是从别处衍生而来,而且按照多纳图斯和普利西安著作的模式,运用于拉丁语教学。这种纯粹为教学服务的研究在经院哲学时期也未中断。当时为了便于学生记诵,还出过几本以韵文写成的拉丁语语法。其中的一本是由维尔迪厄的亚历山大(A1exanderofVilledieu)于1200年前后写的《教学手册》,由2645行很不规范的六韵步诗构成。\n《教学手册》实用性极强,是整个中世纪时期通行的一本必读课本,有些学校用的时间更长。这一时期对其他语言的描写,都是为识字、通俗文学和教育规范等目的服务。如上文提到的爱尔兰在这方面的成就。13世纪已有一部威尔士语语法,据说其来源可上溯到10世纪。\n这一时期实际研究工作的杰出范例是《第一篇语法论文》。作者为12世纪冰岛的一位佚名学者,他在思想上表现了非凡的创造性和独立性。文章的题目是根据它在手稿中所处的位置确定的,作者也因此被称为“第一位语法学家”。作者的主要兴趣是拼写法改革即改进从拉丁字母演化来的字母,以便适合当时冰岛语的拼写。他非常熟悉拉丁语语法学家,尤其是多纳图斯的著作。他在论述正字法的问题时,表现出了他对隐含在音位分析及其应用中的原理的了解,这在语言学史的这一阶段非常少见。另外,他对冰岛语发音的研究,提供了这一阶段冰岛语的宝贵资料,也表明他是当时欧洲最优秀的语音学家。他的短文指出,冰岛语当时使用的字母表存在不合理之处,他比布拉格学派早大约800年,触及到该学派音位理论的某些内容,并已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了音位的概念。\n3、摩迪斯泰学派的思辨语法中世纪语言学中最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体现在经院哲学的兴盛时期(约1200一1350)由一些学者写的思辩语法(speculativegrammars),也就是关于表意方式(demodissignificandi)的论文中。思辩语法的内容远远超出拉丁语教学的需要。阐述这方面内容的著作,跟亚历山大的《教学手册》等标准教科书,流行于同一时期。思辩语法是语言学理论发展的一个待殊的阶段。这一学派的不同著作家,被统称为“摩迪斯泰学派”,代表了基本相同的理论观点,他们对于语言科学的概念、目的及其在各学科中的地位,都有相同的观点,虽然他们的表述会在许多细节上不同。\n思辩语法是把普利西安和多纳图斯对拉丁语语法的描写融入经院哲学体系的产物。而经院哲学本身则是阿奎那(ThomasAquinas)等思想家把亚里士多德哲学融入天主教神学的结果。这一思想体系受到当时基督教信仰的加强,同时又反过来加强了基督教信仰。它把人类知识所有的分支和学科都统一在它的体系里,使理性的主张与宗教的信仰可以在这一体系内和谐一致。它还正式宣布,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跟基督教信仰并不矛盾。\n☆近古期文艺复兴及其以后的语言学研究一、概述1.历史文化背景文艺复兴运动可以看作是一场发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然后向外扩展,特别是在欧洲向北扩展的运动。另一场主要是宗教性的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发生在16世纪,集中在欧洲的日耳曼语地区,最终导致了各种新教教派的创立。这场运动最初是对当时罗马天主教和教皇的权威的根本决裂,随后又成为西欧基督教分为天主教和非天主教这一基本分离过程的一部分,产生的新教形式有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圣公会教等等。\n这两个运动是现代欧洲的发端,因为在一段时间内欧洲对整个世界的影响,这两个运动对现代世界许多特点的形成也起了作用。在某些方面,这两场运动都赞成在公众和个人的思想方面的改革。文艺复兴时期学术方面最重要的部分,是从意大利开始的对古典拉丁语和古典希腊语的研究得到恢复。这时对古典语言的研究,不像中世纪的拉丁语研究那样,是为了国际交往和学术交流,也不是为了研究哲学,而是为了研究灿烂的古典文学,研究一个独立于教会,并且先于教会而存在的伟大文明。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有幸把这个文明再创造出来。实际上,正是所有这一切,赋予这个时期“文艺复兴”的名称。正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和古代历史,成为欧洲的中学和大学教育的核心部分。\n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都以其不同的方式促进了对理性的人文主义的尊重,强调人类和人的本质是科学和艺术的中心内容。文艺复兴的方式是强调古典文献;而宗教改革运动的方式是极力主张《圣经》通俗化,必要时从拉丁文翻译,使每一个基督徒可以直接得到这一学习教理的钥匙,而不再像过去那样要通过教士或教皇的权威。\n这两大运动都对现代世界的许多特点的形成起了极大地促进作用。另一个重大事件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从此启动了欧洲向全世界的扩张。而1453年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导致大批希腊学者西迁意大利,古典时期的手稿,有的被移民或从意大利直接去寻找的学者带出君士坦丁堡,带到意大利。他们在意大利开展了希腊学术的复兴活动。\n\n\n2.对语言的影响人文主义、民族主义和世俗政府的兴起,以及欧洲各国的海外扩张,推动了语言学的研究。这时,语言学历史的发展脉络变得更加纷繁和复杂。中世纪结束以后,不但语言学的视野变得更加广阔,欧洲以外的语言学家也开始影响欧洲语言学的传统。而且从那时起人们开始对欧洲的活的语言进行系统的研究,在今天属于普通语言学的一些新的研究方法也开始出现。作为文艺复兴时期学术方面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从意大利开始的对古典拉丁语和古典希腊语的研究得到恢复,希腊语和拉丁语语法的传统研究仍在继续,从中世纪到现代古典语言教学的实践取得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但已不再能代表整个语言学的历史进程了。同时,随着欧洲向海外的扩张,随之而来的就是增加了对非欧洲语言的认识,这些语言的类型和结构,欧洲人以前一无所知。\n中世纪后期,欧洲曾有过对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的研究。在这一时期以前,对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过分重视,一直束缚着语言学研究。对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的兴趣,以及对这两种语言独立的学术传统的认识,有助于松动这种束缚。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人们认识到欧洲民族语言也是应认真研究的对象,所以大力开展对这些语言的研究,这也加快了上述束缚的松动过程。在欧洲民族语言研究这一方面,人们无法划定一个明确的时间界限。\n中世纪时,有人编写过普罗旺斯语和加泰隆语的语法。在意大利,被一些人认为预言了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但丁,倡导对罗曼语方言的研究,而不是对书面拉丁语的研究。通过用当地语言写成的著作,他对把意大利口语的一种变体确定为整个意大利的文学语言,并进而成为后来意大利的官方语言,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到了文艺复兴时,欧洲许多民族语言的最早语法,相继问世,于是就启动了持续至今的语言科学的实际运用。\n\n\n\n目前已知最早的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的本族语语法出版于15世纪,法语的本族语语法则在16世纪初问世。同一时期,还出版了波兰语语法和古代教会斯拉夫语语法。最早的印刷的英语语法出现于1586年。\n文艺复兴时期的语法学家中,最著名的是彼得罗·拉穆斯(PetrusRamus,约生于1515年),他被称为现代结构主义的先驱。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说,他是标志着从中世纪过渡到现代的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教育改革思想在北欧有很大影响。拉穆斯写过希腊语、拉丁语以及法语的语法,并在他的《语法流派》中阐述了白己的语法理论。\n从16世纪末开始,欧洲开始了解汉语书写体系的性质,这使欧洲学者认识到世界上存在着一些语言,它们在语音、语法和词汇方面的结构上都跟前人所熟悉的语言显著不同,这一认识对欧洲语言研究的某些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最早用欧洲语言编写的汉语综合语法分别由弗朗西斯科·瓦罗(FranciscoVaro)和普雷马赫(Premare)所著。于18世纪初问世。\n二、16、17、18世纪主要的语言学研究情况1、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唯理论)哲学下的语言学1)出现背景: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研究方法2)经验主义哲学(empiricism)a.代表人物弗朗西斯·培根、约翰·洛克、乔治·贝克莱、大卫·休谟b.哲学主张理论核心是,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来自外部的、感官的印象,以及大脑对这些印象所进行的抽象和概括活动。\n极端形式表现为休谟的完全否定知识具有先验成分的观点。洛克被尊为现代欧洲语义学的鼻祖。他著有《论人类认识》(1690)一书,在该书第三卷中,他专门讨论“词语及其一般语言问题”,主要是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表示的各种语义。他在词汇语义学方面提出的一些问题,至今仍然是应用语言学和理论语言学的中心课题。3)唯理论哲学(rationalism)a.代表人物:法国的笛卡尔b.哲学主张强调理性思维,认为一切真实知识都来自理性,只有理性才靠得住,而感觉印象是容易出错的。4)两派共同点:都主张以数学和牛顿的科学系统而不是经院派的亚里士多德哲学,作为哲学论证的基础。\n5)争论的内容a.关于“天赋观念问题”:经验主义否认人的头脑中存在任何先于经验的观念;唯理论者把一定的天赋观念视为人类知识中任何真实性的基础。天赋观念包括数和形的观念,以及逻辑和数学概念b.中心问题:人类思维在知觉过程和获得认识的过程中起了多大的积极作用。c.人的头脑在多大程度上是被动地从外界接受观察到的信息,又在多大程度上作为先天的机制,在一定范围内主动地整理来自外界的信息。6)两者对语言学的影响经验主义哲学思想造就了描写语音学和不同语言语法的独立性;唯理论的思潮直接影响了哲理语法(普遍语法、唯理语法)著作的产生,具体体现在对17世纪波尔·罗瓦雅尔语法和18世纪普通语法的影响。\n7)经验主义和唯理论争论的意义语言学家一旦接受语言的多样性,认识到地方语言跟古典语言一样具有研究和提倡价值,就必须正视语言普遍性这一问题。文艺复兴之后经验主义重视语言各自的差异,认为应该根据观察修改范畴和分类,而唯理论者仍在寻找存在于各种语言表面差异之下的共性。经验主义和唯理论的对立以不同形式贯穿整个语言学历史,并一直持续到现在,它们直接影响了各语言学流派对语言问题特别是语法问题的看法。例如以布龙菲尔德为首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尽量贬低普遍性假设,把可观察现象的描写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采用的方法是为每一种语言设计一些特有的、语言之间各不相同的范畴和类别。而以乔姆斯基为首的转换生成语言学派则重视语言普遍性的重要性,他们提出,在语言结构的较深层次中,可以发现人类共有的、在各种语言的表面以不同的形式体现的某些共同形式。\n2、16、17、18世纪英国的语音和语法研究16、17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在语言研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开始了英语语音的系统描写和英语语法的形式分析。1)语音研究从16到18世纪语音研究的对象是正字法和正音法范围内的语音问题。从事英语发音学方面的研究的学者有:哈特、布洛卡、休姆、鲁宾逊、勃特勒、沃利斯(Wallis)和霍尔德(Holder),还有维尔金斯等。其中最有成就的是霍尔德,他的《言语要素》一书1669年由皇家学会出版。另:洛德威克于1686年发表《论通用字母表》,维尔金斯的《论一种真正的文字和一种哲学语言》中的语音图。2)语法研究早期李利著有拉丁语法(1540);维尔金斯提出了世界通用语法的想法;普里斯特利(1761)和多尔顿(1801)分别写有英语语法;维尔金斯的《论一种真正的文字和一种哲学语言》;\n布洛卡、沃利斯等也都是语法学家。3、波尔·罗瓦雅尔学派1)代表人物:阿尔诺、朗斯洛2)主要主张3)代表著作:《普遍唯理语法》4)名著选读4、18世纪中后期关于语言起源问题的研究1)孔狄亚克《人类知识的起源》(1746)2)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1755)3)普鲁士科学院1769年的评奖征文4)赫尔德《论语言的起源》(1772)\n4、英国18世纪关于普遍语法问题的研究和争论1)詹姆斯·哈里斯(JamesHarris)《赫尔墨斯或语言和普遍语法的哲学研究》(1751):普遍语法者2)詹姆斯·伯内特(JamesBurnett):哈里斯观点拥护者3)霍恩·图克(托柯)(HorneTooke):哈里斯观点的批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