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00 KB
- 2022-08-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名词解释1.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两部分。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两侧对称的体制使动物有了明显的前后、左右、背腹之分,从而引起动物机能上的分化,腹司运动,背司保护,神经和感觉器官逐渐集中在前端,为前端分化成脑创造了条件。同时,运动也由不定向变为定向(向前)了。2.两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纵轴只有两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两部分。两辐射对称动物常营固着生活或缓慢移动。这是介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之间的体形。3.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纵轴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如大多数腔肠动物。有这种对称的动物只适应于水中的固着或漂浮生活。它们所处的环境只有上下之分,没有前后左右之别。4.同律分节:分节(metamerism)是两侧对称长形动物由前向后分成许多相似段落的现象。每一段即为一个体节(metamere)。分节不仅表现在体外,而是由内到外都分节。环节动物的内部器官(如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等)也是分节排列的,也就是说,每个体节都有同样的一套构造或器官,称为同律分节。5.异律分节:不同体节群司不同的功能,身体分化更复杂,分工更精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大大加强了,这便是异律分节。6.多态现象:同种动物中存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两类或多类个体的现象。例如,腔肠动物出现水螅型个体和水母型个体。7.分化:形成身体的组织和器官,并表现出它们的专门化功能。63\n8.螺旋卵裂:螺旋卵裂是不等的卵裂。细胞纵裂至4个细胞期之后,再横裂为4个大胚包和4个小胚包。分裂成的大小胚包不是互相垂直,而是与纵轴成一角度。如此继续分裂,层层排列,成螺旋形。螺旋卵裂存在于原口动物。9.辐射卵裂:辐射卵裂为全裂。最初两次分裂都是经裂,且通过动物极和植物极,互相垂直。分裂成的4个分裂球,按辐射状排列,结果上下几层细胞是重叠在一条直线上。辐射卵裂存在于后口动物。10.原口动物:指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原肠胚时期的原口成为成体的口的一类动物。11.后口动物:指原肠胚时期的原口成为成体的肛门,或者原口封闭了,成体的口是后来产生的一类动物。12.配子生殖:配子形成大小胚子融合成合子的过程。13.结合生殖:出现于纤毛虫。两个虫体黏合在一起,大核崩解,小核分裂数次,互换小核,然后两虫体分开,核物质重组、分裂。最后每个纤毛虫产生4个新虫体。14.包囊:很多原生动物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如食物短缺,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在包囊内,虫体代谢降低,可以存活很久。当环境适宜时,虫体破囊而出。出囊前,虫体可进行1次或数次分裂。包囊形成是原生动物度过不良环境的一种很好的适应性。15.裂体生殖:细胞质分裂前,细胞核先分裂数次,分裂中的细胞又称裂殖体,子细胞称裂殖子。核分裂为有丝或无丝分裂。裂体生殖是一种迅速大量增殖个体的生殖方式。16.世代交替:动物生活史中,营无性生殖的无性世代与营有性生殖的有性世63\n代交替出现,这种现象称为世代交替。例如,有世代交替的水螅,其水螅型个体以出芽、横裂等方式进行无性生殖,用横裂的无性生殖方式产生水母型个体;水母型个体营有性生殖,产生精子和卵子,受精后形成合子,发育称为自由游泳的浮浪幼虫,浮浪幼虫再发育成为水螅型个体。17.有性世代:营有性生殖的世代18.无性世代:营无性生殖的世代19.芽球:在中胶层中形成,由一些储存了丰富营养的原细胞聚集成堆,外包以几丁质膜的小骨针,形成球型芽球。20.单沟型水沟系:薄的体壁上有许多孔细胞沟通外界与中央腔。外界→进水小孔→中央腔→出水口→外界。21、双沟型水沟系:是海绵动物单沟型体壁凹凸而成。这样就形成两种管子:一种与外界相通,称流入管;一种与中央腔相通,称辐射管。领细胞在辐射管壁上。两管间的壁上有孔相通或由孔细胞组成的前幽门孔相连络。中央腔只由扁平的皮层细胞包围。水流的通路是:外界→流入孔→流入管→前幽门孔→辐射管→后幽门孔→中央腔→出水口→外界。22、复沟型水沟系:最复杂和最高级的类型。在中胶层中形成了数目众多的由领细胞组成的鞭毛室,鞭毛室借流入管与外界相通,又借流出管与中央腔相通。水流的方向是:外界→流入孔→流入管→前幽门孔→鞭毛室→后幽门孔→流出管→中央腔→出水口→外界。23.生物发生律: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是简短的和迅速的重演其祖先的进化过程。也就是个体发育简单重复了系统发育的经过。63\n24.、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开始有了消化循环腔,相当于动物胚胎发育时期的原肠腔,也相当于高等动物的肠。有口,但无肛门。在消化循环腔壁的内胚层中分布有腺细胞,可分泌蛋白酶将食物初步消化为食物碎粒,随后,腔壁上的细胞伸出伪足,将食物碎粒吞入并进行细胞内消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又扩散到其它细胞。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经口吐出。所以腔肠动物兼有细胞内和细胞外消化。25.细胞内消化:食物形成食物泡与溶酶体融合。由溶酶体所含的各种水解酶消化食物,整个消化过程在细胞内完成。26.细胞外消化:食物在细胞外的消化腔或消化管中进行的消化过程。27.刺细胞: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其内部含有一个刺丝囊,当动物受刺激时,囊内刺丝翻出,注射毒液或缠绕猎物。28.刺丝囊:亦称刺细胞。系有刺胞动物所特有的微细构造,大量藏于体表(特别是触手)、胃腔内面(特别是胃丝和隔膜丝)的上皮中。管状的刺丝从球形或卵形等中空胞体(刺丝囊)的一端向胞内腔延伸,在其中呈涡状卷曲,有的在口周围具刺细胞盖(opercu-lum)。此刺丝的瞬间外翻,射出过程,称为刺细胞的发射(discharge),通过各种实验作用因子可触发,其中胞内压和胞壁弹性之作用受到重视。刺丝囊是刺细胞内形成的非生命的构造部分,主要由含硫性胶原形成。刺细胞起着一个独立的效应器的作用,它对特定的脂质成分的接触化学反应常被看作为原有的兴奋形式。刺细胞之外表面所具的毛样突起称为刺针,有时亦称刺激感受器。无刺针的种类大多也具有类似的纤毛样构造。刺丝囊从功能上可分为穿刺刺丝囊、卷缠刺丝囊和粘性刺丝囊等,其生物学的作用也是多种多样的。由穿刺刺丝囊的刺丝前端射出的胞内液中含有63\n属胺类或肽类的刺细胞毒素,对人体也有毒效。除上述的功能型分类外,还可根据刺丝的形状约分为20种类型,两者配合作为有刺胞动物分类上的重要标志。除原有的刺细胞外还有一种称为螺旋刺细胞的特殊类型。与刺细胞类似的构造也可见于纽虫类的吻中;原生动物的毛囊内也有与刺细胞极为相似的构造。但栉水母类无刺细胞,代替的是粘细胞(胶胞)。29.网状神经系统:腔肠动物的神经系统是动物界最简单和最原始的神经系统。其神经细胞具有2~3个细长突起,彼此相互连接成网状,称神经网或网状神经系统。30.水螅型个体:圆筒形,固着生活,可形成群体。中胶层薄,多数无细胞。口向上。神经系统不发达,无触手囊。无水管。31.水母型个体:多为伞状,漂浮生活,不形成群体。中胶层厚,有少数细胞级纤维。口向下。神经系统较复杂,有触手囊。消化循环腔分支形成水管。32.浮浪幼虫:体内充满内胚层细胞,尚未形成消化循环腔,体表由外胚层细胞覆盖,布满纤毛,能游泳。33.皮肌囊:扁形动物开始出现,线虫动物、环节动物等都具有的身体体壁存在方式。由外胚层来源的表皮与由中胚层来源的肌肉共同组成体壁,称为皮肤肌肉囊,简称皮肌囊。34.原肾管:扁形动物等的排泄系统,由细小的管网组成,沿虫体两侧分支,由细小的排泄孔通到虫体表面。分支的末端稍膨大为焰细胞(由帽状细胞和管状细胞构成),其中央充满液体,并与排泄管腔相通连,有若干鞭毛有节奏地打动产生波浪形运动,如火焰,排出收集的代谢废物,故称焰细胞。63\n35.中间宿主:寄生虫在幼虫或无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宿主。36.终末宿主:寄生虫在成虫或有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宿主。39.不完全消化系统:扁形动物开始出现,最原始的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具有胞内和胞外消化。37.梯形神经系统:扁形动物出现了中枢神经系统,前端的两叶脑产生若干向前的分支,向后形成了不同数目的成对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如梯形,称梯形神经系统。38.原体腔:原体腔又称假体腔,存在于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是中胚层与内胚层之间的空间,外面以中胚层的纵肌为界,里面以内胚层的消化管为界。实质上相当于胚胎时期的囊胚腔,因为它只有中胚层来源的体壁,没有中胚层来源的肠壁,不具有体腔膜,原体腔内或充满体腔液或含有胶质物质和间质细胞。原体腔是动物向较高级发展时的典型结构。39.真体腔:真体腔(又称体腔、裂体腔、次生体腔)是在中胚层之内的腔,内外都由中胚层产生的体腔上皮所包裹。体腔形成时,体腔外侧的中胚层与外胚层合成体壁,体腔内侧的中胚层和内胚层合成肠壁。环节动物门开始出现。40.头冠:轮虫头部有能伸缩的头冠或称为轮盘,在轮盘上有1~2圈或更多的纤毛。具有运动和摄食的功能。41.咀嚼器:轮虫咽部特别膨大,肌肉发达又称咀嚼囊,其内有形式多样的咀嚼器。咀嚼器是由角质膜硬化形成的咀嚼板构成。能磨碎食物以助消化。42.孤雌生殖:轮虫等动物的非混交雌体在夏季环境条件好时产未经过减数分裂的双倍体卵,由双倍体卵不经过受精直接发育孵化成为双倍体的雌体的生殖方式称为孤雌生殖。63\n43.后肾管:环节动物开始出现。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机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44.链状神经系统(环节动物):体前端咽背侧为一对咽上神经节愈合而成的脑,左右由一对围咽神经与一对愈合的咽下神经节相连。自此向后伸的腹神经链纵贯全身。在每个体节内形成一神经节,整体形似链状,故称为链式神经系统。45.担轮幼虫:环节动物在个体发育前形成担轮幼虫,该虫呈陀螺型,不分节,有用于游泳和摄食的口前和口后纤毛环。46.疣足:环节动物出现专门的运动器官疣足,可以在海水中游泳或爬行。沙蚕类的疣足既是运动器官也是呼吸器官。47.开管式循环系统(多数软体动物):动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到被称为血窦的组织间隙去,再由静脉血管收集。这样的循环方式称为开管式循环系统。注:头足类(乌贼)是闭管式。48.闭管式循环系统:环节动物是动物进化过程中第一次出现循环系统,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而形成闭管式循环系统。由于血液流动方向固定,血流速度恒定,从而提高了运输营养物质和携氧的能力。49.外套膜(软体动物):外套膜由身体背侧的皮肤皱褶向腹面伸展而成,由内外两层上皮和两层上皮之间的结缔组织构成。50.贝壳: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结构分为3层:最外为角质层,中间最厚是棱柱层,最内称珍珠质层。51.齿舌:齿舌是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其上有角质齿,并有肌肉牵引,可伸出口外刮去食物。52.栉鳃:软体动物是动物界中最早出现专门呼吸器官的类群。大多是软体63\n动物以鳃为呼吸器官,原始的鳃为栉状,称栉鳃。53.附肢:各体节有一对附肢,附肢内有肌肉,通过关节与躯体相连。节肢动物因此得名。54.蜕皮:外骨骼限制了个体的生长和活动,因此节肢动物有定期的蜕皮现象。上皮细胞分泌新的上表皮,使新旧表皮分离。55.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而是退化成几部分,其中一部分形成生殖腔,另一部分形成排泄系统的体腔管,还有一部分形成心脏和围心腔。不久这个代表次生体腔的围心腔壁消失,消化管与体壁之间的很大的初生体腔就与次生体腔混合,称为混合体腔。56.气管系统:陆栖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而形成的适应性高效呼吸器官。由外胚层发生,是体壁内陷产生,由气门(气管系统在体壁上的开口)、气管(不断分支,越分越细,分支末端有气管端细胞,它再分出许多微气管,分布在体壁内面或内脏表面,是气体交换部位)、气囊(气管某些局部膨大而成,可膨大或收缩,可增加气管内进出气体的流量和身体的浮力利于飞行)构成。其外端以气门与外界相通,内端在体内延伸分支,伸入组织间,直接与细胞接触,可以运输氧气和排放二氧化碳。57.颚腺:又称绿腺或触角腺。是甲壳动物的排泄器官。58.基节腺:基节腺是节肢动物排泄器官的一种类型,是一种和后肾同源的腺体结构,这些腺体一般为囊状结构,一端是排泄孔,开口在体表与外界相通(如虾的排泄孔开口在大触角的基部),另一端是盲端,相当于残留的体腔囊与体腔管。这一结构在甲壳类动物(如虾、蟹、水蚤等)中被称为绿腺;在蛛形纲中被称为基节腺。蛛型纲同时具有基节腺和马氏管2个排泄器官。63\n59.马氏管:马氏管位于消化道中后肠交界处,为细长之管状物,由一层细胞组成;其基端开口于中肠和后肠的交界处,盲端封闭游离于血腔内的血淋巴中。能吸收代谢废物,使之通过后肠,与食物残渣一起由肛门排出。60.双肢型附肢:节肢动物原始的附肢呈双肢型,由与体壁相连的原肢及其顶端发出的内肢和外肢三部分构成。61.拟态:某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态或色泽斑纹同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在昆虫中最为常见,如木叶蝶形似枯叶,竹节虫像竹节或树枝。拟态有保护作用。62.直接发育:指幼虫发育成成虫身体结构不变,生活习性不变。63.间接发育:指幼虫发育成成虫要经过变态。64.完全变态:动物幼虫与成虫在外形上、生活习性上、生活环境上差异大,生活史中,有一个不取食不活动的蛹期。蛹经过组织、器官、生理、形态等方面的激烈变化,实现从幼虫到成虫的重大转变程。65.不完全变态(没有蛹期):不完全变态昆虫的幼虫称为若虫,若虫在习性和形态特征上与成虫十分相似,但个体小,外生殖器官尚未发育完成,通过多次蜕皮后发育为成虫。如果若虫与成虫只是大小不同、性器官未发育成熟,这样的变态称为渐变态。如果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生活环境等方面都不同,如蜻蜓,这样的变态称为半变态。其幼虫也称稚虫。66.口器:节肢动物的取食器官称为口器。分为:咀嚼式口器,用于取食固体食物,如蝗虫。舔吸式口器,用于挫刮食物,然后吸食食物液体,如家蝇。刺吸式口器,能刺入动植物组织内吸食液汁,呈细长状,如蚊子。虹吸式口器,用于吸食花蜜等食物,如蝴蝶。63\n67.单眼:单眼(ocellus)一种结构简单的光感受器。见于许多无脊椎动物。由视觉细胞、六角形角膜和圆锥形晶体组成。只能感觉光的强弱,不能见物。68.复眼:复眼是一种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的视觉器官,主要在昆虫及甲壳类等节肢动物的身上出现,同样结构的器官亦有在双壳纲身上出现。复眼中的小眼面一般呈六角形。小眼面的数目、大小和形状在各种昆虫中变异很大,雄性介壳虫的复眼仅由数个圆形小眼组成·69.信息素,也称做外激素,指的是由一个个体分泌到体外,被同物种的其他个体通过嗅觉器官(如副嗅球、犁鼻器)察觉,使后者表现出某种行为,情绪,心理或生理机制改变的物质。它具有通讯功能。几乎所有的动物都证明有信息素的存在。1959年发表雌蚕蛾会分泌性信息素,是科学界首次证明了性信息素是存在的。信息素一词源于希腊文的“φέρω”(意指“我携带”)与“ὁρμή”(意指“刺激”),合起来意思是“我携带刺激物”的意思。70.社会性行为:昆虫个体在形态上发生了分化,职能上有相应的分工,社会行为活动极其复杂。71.皮腮:皮腮泡状,为体腔膜经骨片间隙达于体表后,与表皮共同外凸形成,与体腔相通,有呼吸和排泄作用。是体壁内外两层上皮细胞形成。见于海星类。72.栉鳃:栉鳃combgill(ctenidia)栉鳃为软体动物鳃的基本型,也就是原鳃,在中央鳃轴(ctenidialaxis)处有入鳃血管和出鳃血管,在鳃轴的一面或两面有板状(有时为丝状)的鳃板(又称鳃叶)呈栉齿状平行排列。软体动物是动物界中最早出现专门呼吸器官的类群。大多是软体动物以鳃为呼吸器官,原始的鳃为栉状,称栉鳃。73.书肺:也叫“肺囊”,节肢动物门蛛形纲特有的呼吸器官。在蜘蛛63\n腹部前方两侧,有一对或多对囊状结构,叫气室,气室中有15~20个薄片,由体壁褶皱重叠而成,像书的书页,因而叫“书肺”。当血液流过书肺时,与这里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完成呼吸过程。74.水管系统:是体腔的一部分特化而成,也称步管系统,组成:筛板、石管、环水管、辐水管、侧(枝)水管、罍和管足,功能:运动,一般还有呼吸和排泄等功能。75.围血系统:海盘车的血系统很不发达,全同微小的管道或血窦组成,其外往往同一相应的管关体腔包围着(常称为围血窦),这套管腔就是围血系统。76.墨囊:乌贼等软体动物体内能分泌黑色汁液地囊状器官,遇到敌害时,即将墨囊内地黑色汁液喷出,使水浑浊借以逃脱。为头足类的乌贼,章鱼所特有的结构,是贮藏墨汁的梨形囊。墨囊只1个,位于外套腔顶端附近正中线上,其中贮有小型墨腺的分泌物,必要时,分必物经墨管(ink-duct)在肛门附近与从外套腔排出的水一起从漏斗排放到外界。在墨管的经路中有两处具有括约肌。77.半变态:概念:一生只经过卵期、幼期(稚虫)和成虫期3个发育阶段;幼期营水生生活,翅在体外发育,其幼体在体型、取食器官、呼吸器官、运动器官及行为习性等方面均与成虫有明显的分化现象,因而其幼期又称为稚虫(naiad)。特点:幼期营水生生活,形态和习性明显区别于成虫,而渐变态幼期与成虫期相似;发育特点:卵→稚虫→成虫。区别于有蛹阶段的全变态.78.羊膜卵:在生物的进化当中,爬行动物出现了羊膜卵这种繁殖方式,羊膜卵的结构保证了爬行类在陆地上可以正常繁殖,而不一定依赖水环境。羊膜卵外层有一层坚硬的石灰质卵壳或柔韧的纤维质卵壳,卵壳内为一层致密的薄卵膜,防止卵受到机械损伤、水分散发和微生物侵害。卵壳表面有63\n许多微孔,以保持与外界的气体交换。79.双重调节:鸟类的眼不仅能改变晶体的形状(以及晶体与角膜间的距离),而且还能改变角膜的屈度,称之为双重调节。80.内分泌腺:内分泌腺,是没有分泌管的腺体。它们所分泌的物质(称为激素)直接进入周围的血管和淋巴管中,由血液和淋巴液将激素输送到全身。人体内有许多内分泌腺分散到各处。有些内分泌腺单独组成一个器官,如脑垂体、甲状腺、胸腺、松果体和肾上腺等。另一些内分泌腺存在于其他器官内,如胰腺内的胰岛、卵巢内的黄体和睾丸内的间质细胞等。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各各激素对机体各器官的生长发育、机能活动、新陈代谢起着十分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81.候鸟:很多鸟类具有沿纬度季节迁移的特性,夏天的时候这些鸟在纬度较高的温带地区繁殖,冬天的时候则在纬度较低的热带地区过冬。夏末秋初的时候这些鸟类由繁殖地往南迁移到渡冬地,而在春天的时候由渡冬地北返回到繁殖地。这些随着季节变化而南北迁移的鸟类称之为候鸟。82.痕迹器官是失去功能,在发育中退化,只留残迹的器官。如:人的阑尾、胸毛、尾椎骨;蟒蛇体内有后肢残留下来的髋骨,体外的侧鳞片中能找到与髋骨相联系的爪;在植物中仙人掌的刺是叶的痕迹器官,这些都说明在生活条件改变的情况下,长期适应新生活的结果。出现于拉马克的获得性状遗传学说,他认为生物生长的环境会使他们产生某些需求,生物通过改变旧的器官或是产生新的痕迹器官以适应这些需求,并将这些性状的改变遗传给下一代。83.平行进化:指由共同祖先分出来的后代有关进化方面显有同样趋势的现象。84.开放式骨盆:为鸟类特有的结构,鸟类的耻骨退化,左右坐骨和耻骨未象其63\n他陆生脊椎动物那样在腹中线愈合,而是向侧后方伸展,因此所构成的骨盆是开放式的,故名开放式骨盘,以便鸟类产大型硬壳卵。85.迁徙:生物学上的“迁徙”。鸟类迁徙(migrationofbirds);是鸟类遵循大自然环境的一种生存本能反应,研究鸟类的迁徙行为,了解候鸟的迁徙时间和路线、迁徙数量、种群关系、归巢能力、死亡率、存活率、寿命,以及与繁殖地、越冬地环境的关系等生态规律,对于保护珍稀濒危鸟种、利用候鸟保护农林生产和维护生态平衡、保障航空安全、计划利用经济候鸟、防止流行病的传播、制定法律等可以提供科学的依据,将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86.犁鼻器:犁鼻器(VomeronasalorganVNO)是在鼻腔前面的一对盲囊,开口于口腔顶壁,的一种化学感受器。通过研究,科学家认定感觉外激素的器官叫做犁鼻器,这是一个位于鼻中隔底部的软骨结构。目前,人类外激素也已被科学界确认,只是,接受人体外激素的器官犁鼻器却已高度退化。只有在胎儿和新生儿中,还有明显的犁鼻器结构。87.适应辐射:适应辐射是动物进化型式的一种,是发生于一个祖先种或线系在短时间内经过辐射扩展而侵占了许多的不同的生态位,从而发展出许多新的物种或新的分类阶元。适应辐射进化可有两种模式,也被认为是大进化的两种模式,即渐变模式和断续模式。这是对一共同祖先所形成的多种多样后裔的不同解释。88.颞窝:是羊膜动物头骨两侧眼眶后面的一个或两个孔洞,颞窝周围骨片形成骨弓,称颞弓。颞窝是颞肌所附着的部位,它的出现与颞肌收缩时的牵引有关。分为无颞窝型、合颞窝型、上颞窝型、双颞窝型。63\n89.双重呼吸:双重呼吸(dualrespiration)鸟类除具有肺外,并有从肺壁凸出而形成的薄膜气囊。主要的气囊有9个,它们一直伸展到内脏间、肌肉间和骨的空腔中。鸟在休息时,主要靠肋间肌及腹部肌肉的运动,在肺部进行呼吸。当飞翔时,则主要靠胸肌的运动进行呼吸。气体经肺进入气囊后,再从气囊经肺排出,由于气囊的扩大和收缩,气体两次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在吸气和呼气时都能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方式,称为双重呼吸。这是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一种特殊呼吸方式。90.胎盘:由哺乳类胎儿的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结合而形成。胎儿的尿囊膜发达,和绒毛膜愈合在一起,其下产生数千个分支的突起(绒毛)象树根一样插入子宫内膜。胚胎在子宫内整个发育期间完全靠胎盘从母体吸收营养和氧气,并通过胎盘把代谢废物送给母体。91.反刍胃:反刍胃复胃或多室胃,包括四个相通的隔室,按食物运转次序,从前到后分别叫做瘤胃、网胃、瓣胃、皱胃(见图反刍动物胃的结构)。前三个胃室合称前胃,不分泌胃液;第四个胃室即皱胃才有真正的胃腺,可分泌胃液,其消化作用和单胃动物的相同。哺乳动物偶蹄目的驼科、鹿科、长颈鹿科和牛科的动物都有反刍胃,故称反刍动物。92.膈肌:膈肌,为向上膨隆呈穹隆形的扁薄阔肌,位于胸腹腔之间,成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膈为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穹窿下降,胸腔容积扩大,以助吸气;松弛时膈穹窿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少,以助呼气。随着膈肌的上下往返运动,也促进了各部混元气之间的混化。膈肌下降时,心肺之气可随之下降至混元窍,甚至可降至命门,呼气时可引肾气上升,使心肺肾气相混化。63\n93.次生腭:次生腭(secondarypalate)由前颌骨、上颌骨、腭骨等骨的腭突共同形成。次生腭出现使口腔和鼻腔得以分隔,内鼻孔后移,使呼吸通道畅通,呼吸效率提高,而且当动物吞食大型食物时仍得以正常呼吸。鳄类有完整的次生腭,鼻腔和口腔完全分隔。次生腭的出现从爬行动物出现,鼻孔的后移使口腔内部咀嚼成为可能,不会在咀嚼时食物把内鼻孔堵住而使动物死亡。94.卵胎生:卵胎生(又称伪胎生)是指动物的卵在母体内发育成新的个体后才产出母体的生殖方式。但其发育时所需营养,仍依靠卵自身所贮存的卵黄,与母体没有物质交换关系,或只在胚胎发育的后期才与母体进行气体交换和有很少营养的联系的一种生殖方式。它是介于卵生和胎生之间的生殖方式。95.内柱系统:原索动物的咽内壁腹侧和背侧中央各有一个具纤毛细胞和腺细胞的纵沟,分别称为内柱和背板,在咽前端以围咽沟相连,称为内柱系统。内柱系统的腺细胞能分泌粘液,使沉入内柱的食物粘聚成团,由沟内的纤毛摆动,将食物团从内柱推向前行,经围咽沟沿背板往后导入食道、胃及肠进行消化。残渣经肛门排入围咽腔,再随水流经出水管排出体外。96.同功器官:功能相同,有时形态相似,但来源和基本机构不同的器官。如:鸟翼与蝶翼。97.早成雏:孵出时已充分发育,体被有稠密的绒羽,绒羽干后即可随亲鸟觅食的雏鸟。98.综荐骨:鸟类胸椎的末段少数几枚、腰椎、荐椎以及一部分尾椎愈合成1块综荐骨,并与腰带相愈合,使鸟类步行时获得支持身体的坚实支架。99..固胸型肩带:蛙等高级无尾类的左右肩带在腹中线坚固愈合。即由乌喙骨内侧向前延伸的上乌喙骨在腹中线处相互平行地愈合在一起。63\n100.洄游:有些鱼类在一定时期,依一定的路线,成群结队地向一定的繁殖场,越冬场或肥育场做周期性的迁游,如大、小黄鱼等。101.生殖洄游:为实现生殖的目的而游向产卵场所进行的洄游。102.单循环:动物的血液循环途径只有一条,如鱼类的血液由心脏流到鳃再到身体各部位,再回心脏,即血液流经身体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这种循环方式称为单循环。如头索类、圆口类和绝大多数鱼类。103.韦伯氏器:鲤形目鱼类最前3个脊椎的一部分分出带状骨、舟状骨、三脚骨,构成韦伯氏器。它连接鳔和内耳,能通过鳔内空气振动,将外界水体的振动传至内耳。104.双凹形椎体:每一脊椎的椎体,前后两面都是凹形,称为双凹形椎体。105.歪尾型:尾椎的末端上翘,伸入较发达的尾鳍上叶内,下叶小而略为突出,即尾鳍上叶细、长,中轴骨骼末端上翘伸入其内,尾鳍的下叶短宽,尾鳍上下内外均不对称。如鲨鱼的尾鳍。106.正尾型:尾鳍的外形上下对称,但脊柱末端向上翘,使得其内部不对称,这样的尾鳍称为正尾型。107.孤雌生殖——轮虫等动物的非混交雌体在夏季环境条件好时产未经过减数分裂的双倍体卵,由双倍体卵不经过受精直接发育孵化成为双倍体的雌体的生殖方式称为孤雌生殖。108.逆行变态:海鞘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如脊索、背神经管、尾),成体的形体变得比幼体的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109.原尾(圆尾):尾鳍内部支持骨及外部背、腹叶完全对称的尾型。110.鳃囊:圆口类咽裂扩大为球形,两端以细管(内鳃孔和外63\n鳃孔)分别通到呼吸管和体外,球形的鳃囊内壁有许多来源于内胚层的鳃丝,片状,平行,形成鳃瓣。鳃囊壁有肌肉,水主要靠外面咽颅的活动,由外鳃管出入。吸附或钻入鱼体时口部无水出入。111.盾鳞:是软骨鱼类特有的鳞片,成对角线排列。它不但全身分布,还延伸至上下颌,执行齿的功能。盾鳞由菱形的基板和附生在基板上的鳞棘组成,棘外有釉质,构造与牙齿相似,血管、神经可穿过基板孔进入鳞棘的髓腔内。112.双名法:由瑞典学者林奈提出,国际生物学界认可,至今还在使用的生物分类命名物种的方法。由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命名,两个词命名一个物种,前一个词是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后一个词是种本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需用斜体字或下划线。更完整的还需在后面加上命名人的姓和发表该物种的年代二、填空1生物的基本特征主要有适应_、应激性_、内生活动_、营养、_呼吸_、排泄、生殖等。2高等动物和人体的基本组织分为_上皮组织、__结缔组织、__肌肉组织_、__神经组织_。3结缔组织分为_疏松结缔组织、__致密结缔组织、_脂肪组织、_软骨组织、__骨组织__、__血液_。4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种的标准大致有_形态学标准_、_遗传学标准_、_地理学标准__。5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有_光合营养____、_渗透营养_63\n___、_吞噬营养____等。6原生动物的伪足有_叶状伪足__、_丝状伪足__、__网状伪足__、_有轴伪足__等。7配子生殖是指_两个雌雄配子融合为一,称为受精_、又包括_同配_、_异配_两种情况。8腔肠动物刺细胞的刺丝囊分为_穿刺刺丝囊__、_卷缠刺丝囊__、_粘性刺丝囊__等。9腔肠动物门包括_水螅__纲、_钵水母__纲、_珊瑚__纲三个纲。10牛带绦虫属于_扁形动物门、锥虫属于_原生动物门、艾美球虫属于_原生动物门、钩虫属于_线虫动物门、沙蚕属于_环节动物门、龙女簪属于_软体动物_门、栉蚕属于_节肢动物门、。11动物界第一次出现有口、有肛门的完整消化道的类群是_纽形动物__。12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主要有_刚毛__、_疣足__。13环节动物具有_闭管_式循环系统、并有_血红蛋白_、_血绿蛋白_、_蚯蚓血红蛋白_等提高氧的运输能力。14软体动物的身体分为__头___、__足__、___内脏团___三个部分。15软体动物的神经系统包括__脑____、__足____、__侧____、__脏____四个神经节。16软体动物的排泄器官是__肾脏__。17动物界第一大门是_节肢动物门___,第一大纲是_昆虫纲__。18昆虫的口器分为__咀嚼式口器__、__刺吸式口器__、__虹吸式63\n口器__、_舔吸式口器___、__嚼吸式口器__等。19节肢动物的鼓膜听器属于触觉感受器,由_鼓膜__和_弦音感受器__构成。(弦音感受器由_冠细胞__、_围被细胞__和_感觉细胞__构成。)20昆虫的内分泌腺包括_脑神经分泌细胞__、_心侧体__、_咽侧体__、_前胸腺__等。21昆虫幼虫和蛹的发育过程和蜕皮进程受到_蜕皮激素__和_保幼激素__的共同作用。22棘皮动物的神经系统包括_外神经系统___、_内神经系统___和_下神经系统___。23、脊椎动物的附肢骨骼包括肩带、前肢骨、腰带、后肢骨等部分。24、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主要有_刚毛__、_疣足__。25、软体动物的身体分为__头__、__足__、_内脏团__三个部分。26、动物界第一大门是_节肢动物门__,第一大纲是_昆虫纲__。27、骨鳞是绝大多数硬骨鱼类所具有的鳞片,其前端插入鳞囊内,后端游离,彼此作覆瓦状排列,有利于增加身体的灵活性。游离一端光滑的骨鳞称为圆鳞,多见于鲤科鱼类;游离一端生有许多细小锯齿状突起的称为栉鳞,在鲈科鱼类中常可见到。28、两栖类从动脉圆锥发出的颈动脉、体动脉、肺皮动脉分别相当于原始有颌类的第三、四和六对动脉弓。29、羊膜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的胚膜系包括绒毛膜、羊膜、尿囊膜和卵黄囊。30、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63\n31、圆口动物因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鳃囊而被称为囊鳃类。32、七鳃鳗可用口漏斗吸附在鱼类或海龟身体上,吸食其血肉。33、鱼类的奇鳍包括背鳍、臀鳍和尾鳍。34、鱼类偶鳍分为胸鳍和腹鳍。35、鱼类的尾椎由椎体、髓弓、髓棘、脉弓和脉棘等几部分构成。36、软骨鱼类的上颌由腭方软骨构成,下颌由麦氏软骨(梅氏软骨)构成。37、两栖动物的脊柱可分为颈椎、躯椎、荐椎和尾椎。其中颈椎和荐椎的出现是陆生脊椎动物的特征。38、哺乳类的腰带包括髂骨、坐骨和耻骨。39、爬行类脊柱分区明显,并首次出现胸廓,脊柱分化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5个部分。第1、2枚颈椎分别特化为寰椎和枢椎。具枕骨髁1枚。40、鸟类唯一的皮肤腺是尾脂腺。41、鸟类的胃分为腺胃和肌胃(砂囊)两个部分。42、纹状体是鸟类进行复杂的本能活动和“学习”的中枢。21、哺乳类前肢的肘关节向后转,后肢的膝关节向前转,大大提高了支撑力和跳跃力。43、反刍动物具有的反刍胃是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组成,其中皱胃是真正的胃,其余部分是食道膨大变形部分。44、爬行类开始出现了第十一对和第十二对脑神经,即脊副神经和舌下神经。45、哺乳类具有三对唾液腺,即腮腺(耳下腺)、颌下腺和舌下腺。46、绝大多数哺乳类的口腔中都出现了异型齿和分泌消化酶的唾液腺,因此能进行口腔内消化。63\n47、___和____是两栖类最为繁荣的时代,因此这两个纪被称为两栖类时代。(石炭纪、二叠纪)48、鱼类根据调节鳔内气体的方式分为____和____。(开鳔类、闭鳔类)49、根据胚胎尿囊和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的紧密程度,哺乳类的胎盘分为__和__两类。(无蜕膜胎盘、蜕盘胎盘)。50、蛙的肩带属于—————型,蟾蜍的肩带属于——————型。(固胸型,弧胸型)51、神经垂体分泌两种激素,既——————和—————。(抗利尿激素、催产素)52、鳍脚存在于———,其功能是————————。(软骨鱼雄体,交配器官)53、羊膜动物因有——————,使内鼻孔向后移至咽部,鼻腔有———和———两种功能。(次生腭,呼吸,嗅觉)54、昆虫纲动物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55、鸟类具有———————骨盆,哺乳类具有———————骨盆。(开放式;封闭式)56、两栖类传导声音的听小骨称为———,是由鱼类的———演化而来。(耳柱骨,舌颌骨)57、爬行类牙齿分———、———,———3种着生形式。(端生侧生槽生)63\n58、羊膜类脊椎动物是指———纲、———纲,和——纲的动物。(爬行纲、鸟纲、哺乳纲)59、哺乳动物的齿最显著的特点是————————。(异形齿)60、在蟒科和蝰科(蝮亚科)等爬行动物中具有的特殊感受器是————。(红外线感受器)61.种的命名是按照国际上通行的__双名法_命名的。即由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的__属名_和__种名_合写而成,__属名_在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__种名_在后,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在出版刊物或书籍上用斜体字印出,或在其下加横线标志之。更完全的种名还应加上_命名人的姓__及记载该种论文所发表的__年份_。62鱼类增加消化面积的方式有三种,即————————,——————————,和———————————。63.无羊膜脊椎动物是指————————纲、————————纲,和———————纲之外的那些脊椎动物。64.在脊椎动物血管中,血流方向——————的血管称为——————血管,而血流方向————————的血管称为——————血管,连接这两种血管的血管称为————————。65.哺乳动物的祖先是——————仡年前——————纪的——————类动物。66.鲤鱼的鳞叫—————,来源于—————;蛇的鳞叫————,来源于—————。67.哺乳类的下颌骨由————————构成。63\n68.羊膜动物的腰带由——————、———————和———————构成。69哺乳动物的齿最显著的特点是————————。70汗腺的活动有————————和————————————的作用。71.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和—————————系统。72.羊膜动物的脑神经比无羊膜动物的多了两对,即————————和————————。73.血清免疫学实验证明,——————————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74.新脑皮开始出现于————————类动物。75.鸟类的不定数产卵是指—————————————————————。76.软骨鱼的上颌是由—————————构成,下颌是由————————构成,这种颌称为————————。77.鱼类鳔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器官,在——————————和————————鱼类不具有鳔。78.两栖类传导声音的听小骨称为———————,是由鱼类的——————演化而来,属于第——————对咽弓。79.鱼类的尾椎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分构成。80.辐鳍鱼类生殖系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81.韦伯氏器存在于————————,其功能是———————————。82.海鞘的变态属于————————变态。83.文昌鱼的摄食方式是——————————————。63\n84.内柱系统传送食物颗粒的途径是———————————————————————。85.双循环开始于——————————动物,是与————————功能的出现相联系的。86.两栖类起源于—————————亿年前——————纪的古总鳍鱼类。87.古生代的—————纪和——————纪是两栖类最繁茂的时代,称为两栖类时代。88.鳍脚存在于——————,其功能是——————————————。89.生物有————的特性,原种才能保存;生物有————的特性,新种才能形成。90.中肾为——————和——————的排泄器官,也见于——————的胚胎期,后肾为——————的排泄器官。91.鱼的咽弓一般有七对,第一对咽弓称为——————,第二对咽弓称为——————,其余五对称为————————。92.羊膜动物因有——————,使内鼻孔向后移至咽部,鼻腔有————和————————两种功能。93.根据胚胎发育的不同,三胚层动物可分为——————和——————两大类。94.白蜡虫属于——————纲——————目。95.海绵动物胚胎发育中有一个特殊现象叫————————————。63\n96.日本血吸虫、肝片吸虫、丝虫、旋毛虫、猪带绦虫、痢疾内变形虫转播到人的感染期分别是——————,————————,———————,————————,————————,————————。97.腔肠动物的神经系统属于————————神经系统。98.伸缩泡这种细胞器的功能是——————和——————————。99.棘皮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成体的体制分别属于————————,————————,和—————————。100.间日疟原虫属于—————顶复———门——————孢子——纲。101.从——————动物门开始是真正的多细胞动物。102.蚊子和蜻蜓的变态属—————半———变态和—————半———变态。103.乌贼、河蚌(无齿蚌)、东亚飞蝗的血液循环系统分别属于——闭———,—————开———,和——————开————。104.对虾和环毛蚓的发育方式分别属于—————间—和—————直———。105.扁形动物和棘皮动物中胚层和体腔的形成方式分别是———端细胞法———和——————体腔囊法——。106.海葵属于—腔肠—门,——珊瑚————纲;纽形动物的分类地位介于——扁形————和———环节——之间。107.蚊、蝇类的后翅变为————平衡棒——,蜜蜂的后足叫——携粉足——————;须腕动物的神经索位于————————,心脏则位于————————,与其他无脊椎动物都不同,而近似于脊椎动物。108.羊膜动物的中轴骨骼包括头骨、脊柱、肋骨、胸骨等部分。109.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主要有_刚毛__、_疣足__。63\n110.脊椎动物的背神经管前端发展为脑,包括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五部分,神经管后端发展成脊髓。111.软骨鱼类的上颌骨称为腭方软骨,下颌骨称为梅氏软骨。112.从发生和构造看,盾鳞和齿为同源器官。113.两栖类中耳鼓膜与内耳卵圆窗之间的听小骨为耳柱骨,它是由鱼类的舌颌骨演化而来的。三、正误判断(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答案写在括号中)1、节肢动物开始出现了链状神经系统。(错)2、线虫动物开始出现了原体腔。(对)3、文昌鱼在分类上属头索动物亚门,属有头类。(错)4、韦伯氏器是鲈形目鱼类所特有的器官。(错)5、两栖动物的肩带附着于头骨,腰带借荐椎与脊柱连接,这是四足动物与鱼类的重要区别之一。(错)6、鱼类有10对脑神经,两栖类有12对脑神经。(错)7、肺泡是所有陆生脊椎动物肺的气体交换场所。(错)8、睾丸是雄性生殖腺,除了产生精子外,再无别的作用。(错)9、爬行动物口腔内着生有圆锥形的同型齿,具有咬捕和咀嚼食物的功能。(错)10、只有哺乳动物具有双平型椎体。(对)11、动脉球为硬骨鱼类特有,是心脏的一部分。(错)12、总鳍鱼对研究陆生脊椎动物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总鳍鱼类被称为“活化石”。(对)13、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中胚层。(对)63\n14、轮虫动物是唯一能够进行孤雌生殖的动物。(错)15、在脊椎动物演化过程中,哺乳类的出现比鸟类早。(对)16、哺乳类胎盘是胎儿的羊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结合形成的。(错)17、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含量就会降低。(错)18、肾上腺素的作用是使得动物产生“应急”反应。(对)19、鸟类胸骨中线处都有高耸的龙骨突。(错)20、因为鸟类具有双重呼吸,所以呼气与吸气时气体在肺内为双向流动。(错)21、大多数爬行动物所排尿液中的含氮代谢废物为溶于水的尿素。(错)22、两栖类和爬行类的肾脏都属于中肾。(错)23、蛙蟾类的声囊即是其发声器官。(错)24、鱼类的椎体呈双凹型,其内仍留有残存的脊索。(对)25、鱼类的肠的长度与食性有关,肉食性的短,植食性的和杂食性的长。(对)26.动物的排泄是指动物将代谢废物如氨、尿素、尿酸以及食物残渣等排到体外的生理现象,不同种类的排泄方法可能不同。(错)27鞭毛和纤毛都是细胞表面附属物,它们的功能都是运动,但它们的长度、数量和基本结构都有所不同。(错)28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原肾管。(对)29线虫动物开始出现了后肾管。(错)30线虫动物开始出现了原体腔。(对)31节肢动物开始出现了链状神经系统。(错)32软体动物都有担轮幼虫、面盘幼虫和钩介幼虫。(错)33软体动物的消化系统特有齿舌。(对)63\n34软体动物的排泄器官是肾脏,与环节动物的后肾管同源。(对)35蛛形纲的排泄系统同时存在有基节腺和马氏管。(对)36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都属于后口动物。(错)37棘皮动物的气体交换主要通过皮鳃、管足、体表、呼吸树、书鳃等器官进行。(错)38甲壳动物的绿腺与环节动物的后肾管同源。(对)39如果昆虫的幼虫和成虫只是大小不同,性器官未发育成熟,翅尚处于翅芽状态,所经过的变态叫做渐变态。(对)40线虫动物开始出现了真体腔。(错)41环节动物开始出现了真体腔。(对)42昆虫具有外骨骼、马氏管等进步特征,属于后口动物(错)43软体动物开始出现了专门的呼吸器官。(对)44一般说,无羊膜动物表皮衍生物最发达,而羊膜动物主要是真皮衍生物发达。45侏罗纪地层中已含有鸟类和哺乳类的化石。()46鸟类的肺无肺泡,因此气体交换效率低。()47在血液单循环的脊椎动物中,动脉血就是多氧血,静脉血就是缺氧血。()48、两栖类开始出现胸骨,也就出现了胸廓。()49、三纲高级鱼以软骨鱼为最原始,以肌鳍鱼纲为最高等。()50、爬行类左右心室已有了分隔,因此,爬行类的血液循环已属于完全的双循环。51、只有哺乳类的下颌才是由单一的齿骨构成的。()52、哺乳类神经系统高度发达,表现在大脑、小脑体积增大和新脑皮63\n开始出现。()53、两栖类成体的肾是后肾。()54、哺乳类的乳腺来源于真皮。()55、软骨鱼类的生殖管道与两栖类的生殖主要管道是同源的。56、鸟类都有坚而轻和充气的骨骼。()57、四足动物的静脉血全都是CO2含量高的血液。()58、哺乳动物是由具合弓型头骨的爬行动物演化来的。()59、甲状腺由内柱演化而来。()60、辐鳍鱼类的偶鳍具有肉质基叶。()61、与登陆相适应,两栖类开始出现了内鼻孔。()62、羊膜动物才有胸廓。()63、随着听觉的高度发达,哺乳类的耳已经成为了专司听觉的器官。()64、鱼类的肠的长度与食性有关,肉食性的短,植食性的和杂食性的长。(对)65、硬骨鱼的心脏包括4个部分,即静脉窦、心房、心室和动脉圆锥。(错)66、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都属于后口动物。(错)67、所有环节动物都具有闭管式循环系统。(错)68、扁形动物多具有后肾型的排泄系统。(错)69、所有腔肠动物都具有世代交替现象。(错)70、结缔组织的特点是细胞种类多、数量少、细胞间质发达。(对)71、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原肾管。(对)72、节肢动物开始出现了链状神经系统。(错)73、环节动物开始出现了真体腔。(对)63\n74、昆虫具有外骨骼、马氏管等进步特征,属于后口动物(错)75、软体动物开始出现了专门的呼吸器官。(对)76甲壳动物的绿腺与环节动物的后肾管同源。(对)77如果昆虫的幼虫和成虫只是大小不同,性器官未发育成熟,翅尚处于翅芽状态,所经过的变态叫做渐变态。(对)78线虫动物开始出现了真体腔。(错)79动物的排泄是指动物将代谢废物如氨,尿素,尿酸以及食物残渣等排到体外的生理现象,不同种类的排泄方法可能不同.(错)80鞭毛和纤毛都是细胞表面附属物,它们的功能都是运动,但它们的长度、数量和基本结构都有所不同。(错)81动物的排泄是指动物将代谢废物如氨、尿素、尿酸以及食物残渣等排到体外的生理现象,不同种类的排泄方法可能不同。(错)82鞭毛和纤毛都是细胞表面附属物,它们的功能都是运动,但它们的长度、数量和基本结构都有所不同。(错)83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原肾管。(对)84线虫动物开始出现了原体腔。(对)85节肢动物开始出现了链状神经系统。(错)86软体动物都有担轮幼虫、面盘幼虫和钩介幼虫。(错)87软体动物的排泄器官是肾脏,与环节动物的后肾管同源。(对)88蛛形纲的排泄系统同时存在有基节腺和马氏管。(对)89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都属于后口动物。(错)90棘皮动物的气体交换主要通过皮鳃、管足、体表、呼吸树、书鳃等器官63\n进行。(错)91.胎发育过程中具胚层逆转现象的动物是多孔动物。(对)92、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都属于后口动物。(错)93、哺乳类精子由曲细精管的上皮细胞发育而成,曲细精管间的间质细胞产生雄性激素。(对)94、鱼类的脊柱仅分化为躯椎和尾椎,它们的不同在于前者有椎体横突,后者具有脉弓、脉棘。(对)95、动脉血都是多氧血,静脉血都是缺氧血。(错)96、骨鳞是鱼鳞中最常见的一种,是表皮的产物。(错)97、鸟类的呼吸气体交换单位是微支气管。(对)98、迁徙是多种刺激所引起的连锁性反射活动,其中物种历史所形成的遗传性是迁徙的内因,外界刺激为引起迁徙的“条件”。(对)99、枢椎是从爬行类开始出现的。(对)100、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含量就会降低。(错)四、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蜈蚣属于节肢动物门的(A)。A.多足纲B.昆虫纲C.甲壳纲D.肢口纲2、中胚层是从(C)开始出现的。A.海绵动物B.中生动物C.扁形动物D.线虫动物3、真体腔是从(B)开始出现的。A.线虫动物B.环节动物C.节肢动物D.软体动物4、在脊椎动物中成体排泄器官均属于后肾的动物是(C)。63\nA.鱼类和蛙类B.蛙类和蜥蜴类C.蜥蜴和鸟类D.鱼类和鸟类5、鱼类内耳起平衡作用的主要部位为(C)。A.椭圆囊和球囊B.球囊与半规管C.椭圆囊与半规管D.球囊6、心脏中只含缺氧血的动物是(A)。A.软骨鱼类B.两栖类C.爬行类D.鸟类7、青蛙听觉器官的组成是(C)。A.内耳B.内耳、外耳C.内耳、中耳D.内耳、中耳、外耳8、四足类的腰带由(A)构成。A.髂骨、坐骨、耻骨B.肩胛骨、乌喙骨、锁骨C.髂骨、坐骨、尾骨D.坐骨、耻骨、荐椎、尾骨9、古鸟亚纲以(A)为代表。A.始祖鸟B.原鸟C.黄昏鸟D.华夏鸟10、鸟类具有(B)动脉弓。A.左体B.右体C.左体和右体D.无正确答案11、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是(B)。A、细胞数量少,排列紧密B、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C、细胞数量少,排列疏松D、细胞数量多,细胞间质发达12、草履虫的营养方式是(C)。A、渗透营养B、光合营养63\nC、吞噬营养D、混合营养13、下列动物中具有完全消化道的是(D)。A、多孔动物B、腔肠动物C、扁形动物D、环节动物14、具有后肾型排泄系统的动物是(C)。A、涡虫B、草履虫C、蚯蚓D、吸虫15、环毛蚓的神经系统为典型的(C)。A、网状神经系统B、梯形神经系统C、链状神经系统D、背神经管16、河蚌内脏团与外套膜之间的腔为(B)。A、真体腔B、外套腔C、假体腔D、围心腔17、棘皮动物具有的结构是(C)。A、疣足B、伪足C、管足D、斧足18、软骨鱼类的心脏组成是(D)。A、心室、心房、动脉球B、心室、心房、动脉球、静脉窦C、心室、心房、动脉圆锥D、心室、心房、动脉圆锥、静脉窦19、硬骨鱼类的心脏组成是(B)。A、心室、心房、动脉球B、心室、心房、动脉球、静脉窦C、心室、心房、动脉圆锥D、心室、心房、动脉圆锥、静脉窦20、鲫鱼体表的侧线与身体内那一部分相联系?(C)A、血管B、肌肉C、神经D、心脏21、具有双平型椎体的动物是(B)。63\nA、鲫鱼B、鲸C、蛇D、青蛙22、盾鳞是(D)体表的鳞片。A、文昌鱼B、鲤鱼C、七鳃鳗D、鲨鱼23、冬眠状态下,青蛙的主要呼吸器官是(D)。A、肠B、肺C、口腔黏膜D、皮肤24、两栖类成体的血液循环属于(B)。A、单循环B、不完全的双循环C、开管式循环D、完全的双循环25、次生腭的作用是(D)。A、使眼球不能下陷B、使口腔变小C、使内鼻孔前移D、使内鼻孔后移,使口腔和鼻腔分开26、爬行类皮肤的最大特点是(C)。A、干燥,被骨质鳞B、缺乏皮脂腺,被骨板C、干燥,被角质鳞D、缺乏皮脂腺,被盾鳞27、鸟类的气囊中只有(B)是单个的。A、腹气囊B、锁间气囊C、后胸气囊D、前胸气囊28、盲肠的主要功能是(C)。A、消化蛋白质B、吸收脂肪C、在细菌作用下消化植物纤维质D、消化淀粉29、哺乳类与鸟类相同之处是(B)。A、皮肤干燥B、恒温C、皮肤富有腺体D、头骨具1个枕骨髁63\n30、体温调节中枢在(C)。A、视丘B、大脑C、丘脑下部D、小脑31、下列不属于消化腺的是(A)。A、脾脏B、肝脏C、胰脏D、唾液腺32、含氮代谢废物以尿素的形式排出的动物是(D)。A、两栖类和爬行类B、爬行类和鸟类C、鸟类和兽类D、两栖类和兽类33、大脑具有胼胝体的动物是(D)。A、鲤鱼B、青蛙C、鸡D、家兔34、动物进化中首次出现胸廓的动物类群为(A)。A爬行类B两栖类C鱼类D鸟类35、哺乳动物具有(B)。A双颞窝B合颞窝C上颞窝D无颞窝36、动物进化中首次出现胸廓的动物类群为(A)。A爬行类B两栖类C鱼类D鸟类37、哺乳动物具有(B)。A双颞窝B合颞窝C上颞窝D无颞窝38、鳄类具有(A).A双颞窝B合颞窝C上颞窝D无颞窝39、最先演化出第十一、第十二对脑神经的动物是(B)A两栖类B爬行类C鸟类D哺乳类40、脑下垂体分泌的下列激素中,不属于促激素的是(C)。63\nA促肾上腺激素B黄体生成素C催产素D卵泡刺激素41、具有异凹型椎体的颈椎是(C)的特征。A两栖类B爬行类C鸟类D兽类42.肋骨具有钩状突,彼此关联,增强胸廓的坚固性,是(B)的特征。A爬行类B鸟类C兽类43、具有开放式骨盆是现存的(C)动物的特征。A两栖类B爬行类C鸟类D兽类44、新脑皮最先是从(B)开始出现的。A两栖类B爬行类C鸟类D兽类45、哺乳类的脑中,(D)因有多种基本的生命活动中枢分布而被称为“活命中枢”。A大脑皮层B下丘脑C小脑D延脑46、两栖类动物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C)。A大脑B小脑C中脑D延脑47、植物性神经的中枢位于(D)。A大脑皮层B小脑C丘脑D下丘脑48、鸟类复杂的本能活动和学习行为的中枢在(B)。A大脑皮层B纹状体C中脑D下丘脑49、哺乳类的下颌骨由(A)构成。A齿骨B齿骨和隅骨C齿骨、隅骨和夹板骨D齿骨、隅骨、夹板骨和关节骨50、羊膜动物成体的排泄器官为(C)。63\nA.前肾B.中肾C.后肾D.原肾51、袋鼠属于(C)的动物。A.真兽亚纲B.原兽亚纲C后兽亚纲52、哺乳类两大脑半球间由神经纤维束构成的(B)相连。A.海马B.胼胝体C.梨状叶D.纹状体53、羊膜动物的皮肤衍生物主要是来自于(A)。A.表皮B.真皮C.骨甲D.以上所有部分54、颈椎是从(B)动物开始出现的。A爬行类B两栖类C鱼类D圆口类1、蜈蚣属于节肢动物门的(A)。A.多足纲B.昆虫纲C.甲壳纲D.肢口纲2、中胚层是从(C)开始出现的。A.海绵动物B.中生动物C.扁形动物D.线虫动物3、真体腔是从(B)开始出现的。A.线虫动物B.环节动物C.节肢动物D.软体动物4、下列属于头索动物亚门的动物是(A)。A.文昌鱼B.海鞘C.黄鳝D.大鲵5、下列均属羊膜动物的是(D)。A.两栖类与爬行类B.鱼类与两栖类C.鱼类与鸟类D.爬行类与鸟类6、在硬骨鱼中,以下(D)与食性无关。A.咽喉齿的形状与排列B.鳃耙的形状63\nC.肠的长短D.是否具独立的红腺7、两栖类的呼吸属于(D)。A.胸式呼吸B.腹式呼吸C.胸腹式呼吸D.口咽式呼吸8、新脑皮从(C)开始出现。A.鱼类B.两栖类C.爬行类D.鸟类9、胸廓的构成是(C)。A.胸椎、腰椎、肋骨B.胸椎、肋骨、锁骨C.胸椎、肋骨、胸骨D.颈椎、胸椎、肋骨、胸骨10、下列哪部分脑具有节制呼吸、消化、循环、汗腺分泌及各种防御反射等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而被称为“活命中枢”?(D)A.间脑B.中脑C.小脑D.延脑五、简答题1、简述动物真体腔的形成及其意义。真体腔的形成为:在胚胎发育形成一对中胚层细胞团后,用裂体腔法或体腔囊法形成的体腔,这种体腔位于中胚层内部,称为真体腔。环节动物以后的动物都称为真体腔动物。体腔形成时,体腔外侧的中胚层与外胚层合成体壁,体腔内侧的中胚层和内胚层合成肠壁。这样一来,使消化管不象线形动物的肠那样,只由一层内胚层细胞构成,而是成为中胚层的肌肉组织参加的消化管了。消化管有了肌肉,同时又在很大的空间——体腔之内可以盘转和自由蠕动,因此,大大提高了消化效率。有中胚层参加的消化管,也为肠的分化,为消化系统的复杂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此外,体腔的形成,对循环、排泄、生殖等器官的进一步复杂化都有重大意义,被认为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63\n2、简述哺乳类的混合呼吸。哺乳类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并存,构成混合呼吸。胸式呼吸:肋间外肌位于两肋骨间的外层,收缩时将肋骨拉向外方,使胸腔前后径扩大,引起吸气;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下垂,胸腔前后径缩小,同时伴随着肺泡的弹性回缩,引起呼气。肋间内肌位于两肋间内层,用力呼气时收缩时将肋骨拉向后内方,使胸腔变小,加强呼气。腹式呼吸:膈肌收缩时引起胸腔上下径扩大而吸气,舒张时胸腔上下径缩小而呼气。3、爬行类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主要成功地解决了哪几个问题?如何解决?答:解决了陆上繁殖问题。爬行类出现了羊膜卵,胚胎发育摆脱了对外界水环境的依赖,能够在陆地上繁殖,并向陆地纵深发展。解决了保水问题。皮肤角质化程度深,外被角质鳞被,皮肤干燥缺乏腺体,排泄尿酸,有效减少失水。另外肺更复杂,出现胸廓,呼吸机能加强。颈椎和荐椎数量增加,脊柱灵活性和坚固性加强。4、简述羊膜卵的结构以及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羊膜卵为羊膜动物的卵。具卵壳,可防止卵内水份蒸发,避免机械损伤和细菌侵袭。卵壳上有大量小孔可透过空气,保证胚胎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具卵黄囊,可保证胚胎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虽然卵处于陆地上,但在胚胎发育期间,卵内出现羊膜、绒毛膜和尿囊膜等结构,为胚胎制造了局部的水环境,保证胚胎发育的顺利进行。羊膜卵的出现,使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繁殖和发育,无需象两栖类那样在生殖时必须再回到水中,从此出现了真正的陆生动物。63\n羊膜卵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为:羊膜卵可以产在陆地上,并在陆地上孵化。羊膜卵行体内受精,受精不必借助水作为介质。羊膜卵的胚胎悬浮在羊水中,使胚胎在自身的水域中发育,环境更稳定,既避免了陆地干燥的威胁,又减少振动,以防机械损伤。因此,羊膜卵的出现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一个很大的飞跃。有了羊膜卵,可完全解除了脊椎动物在个体发育上对水的依赖,确保陆上繁殖的可能。摆脱了两栖类的两栖生活,为登陆动物征服陆地、向陆地纵深发展、遍布陆地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可能。5、昆虫的气管系统指的是什么?它具有些什么特点?气管系统——昆虫所具有的呼吸系统,包括气管、气门和气囊。气门为气管系统在体壁上的开孔,由身体两侧表皮内陷而成,位于昆虫胸部和腹部两侧。空气通过气门进入气管。气门的开闭由神经系统控制。气管主干位于体腔内消化道与体壁之间,气管主干相互间由横气管连接,形成气管网。气管主干发出许多稍小的气管分支,其末端为气管端细胞,由它再分出许多微气管,分布于体壁内面或内脏表面的组织与器官之间,此处是气体交换的部位。气囊是由气管某些部位膨大而成,壁薄软可膨大或收缩,功能是增加气管内进出气体的量,也可增加身体浮力利于飞行。6、简述早成雏、晚成雏及其意义。答:鸟类胚胎完成发育后,幼仔出壳成为雏鸟。鸟类的雏鸟分为早成雏和晚成雏。早成雏孵出时,已充分发育,体被有稠密的绒羽,绒羽干后即可随亲鸟觅食。晚成雏孵出时,尚未充分发育,体表裸露或微具稀疏绒羽,眼不能睁开,需由亲鸟继续长期饲喂才能逐渐独立生活。一般而言,凡筑巢隐蔽、安全或亲鸟凶猛足以保卫幼雏的种类,其雏鸟多为晚成雏,如雀形目和63\n攀禽、猛禽以及一部分游禽;地栖种类和游禽则是早成雏,这是提高成活率的一种适应性。7.简述哺乳类真兽亚纲胎盘的结构及胎生的生物学意义。答:真兽亚纲的胎盘是由胎儿的绒毛膜(chorion)和尿囊(allantois)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结合起来而形成的。胎儿的尿囊膜发达,和绒毛膜愈合在一起,其下产生许多分支的突起(绒毛)象树根一样插入子宫内膜。胚胎在子宫内整个发育期间完全靠胎盘从母体吸收营养和氧气,并通过胎盘把代谢废物送给母体。胎盘具有胎儿暂时性的肺、肝、小肠和肾的功能,还能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保证妊娠过程正常进行。胎生方式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和良好的恒温发育条件,使外界环境对胚胎发育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8、试述脊椎动物心脏和动脉弓的演化过程。软骨鱼类的心脏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和动脉圆锥组成;硬骨鱼类的心脏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和动脉球组成;两栖类心脏由静脉窦、二心房、一心室和动脉圆锥组成;爬行类心脏由静脉窦、二心房、一心室组成,但静脉窦退化,部分已并入右心房,动脉圆锥消失,心室已出现不完全分隔(鳄类的发达);鸟类和哺乳类的心脏由二心房、二心室组成。软骨鱼类具有5对动脉弓,硬骨鱼类具有4对动脉弓;两栖类动脉弓在有尾类是4对,在无尾类是3对,分别是颈动脉弓、体动脉弓、肺动脉弓;爬行类除由心室发出肺动脉弓外,由心室发出的体动脉弓有左体动脉弓和右体动脉弓;鸟类除由右心室发出肺动脉弓外,由左心室发出右体动脉弓;哺乳类除由右心室发出肺动脉弓外,由左心室发出左体动脉弓。六、问答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63\n1、请分析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危害,提出防止对策。生活史:水中尾蚴通过皮肤进入人体等宿主,发育为成虫。成虫在肠系膜静脉中交配。雌性至肠壁上产卵,虫卵可通过肝门静脉进入肝脏,也可进入消化道随粪便排出。进入肝脏的虫卵已发育为毛蚴(还在虫卵内),分泌溶组织酶,穿过肠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的虫卵孵化后成为毛蚴。毛蚴在中间宿主钉螺体内发育成母胞蚴,再经无性生殖形成许多子胞蚴,再经无性生殖形成许多尾蚴。人感染血吸虫,主要是由于接触疫水(下水劳动、皮肤接触等)。危害:造成宿主肝脾肿大,消化道受损,发烧、消瘦、粪便中有脓血,严重腹水、呕吐腹泻,成人丧失劳动力,儿童不能正常发育而成侏儒,妇女不能生育,重者死亡。防治对策:以防为主。综合措施:查病、治病、灭螺、粪管、水管、预防感染。2、请分析圆口纲动物的原始性和特化性特征。原始性:没有真正的上颌和下颌;只有奇鳍而无偶鳍(无成对的附肢);没有真正的齿,只有表皮形成的角质齿;脊索终生保留,仅有雏形的脊椎骨(长在脊索鞘背面的一些软骨弧片;嗅囊和鼻孔单个,鳃位于特殊的鳃囊中;头骨不完整,还没有顶部,相当于其他脊椎动物头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肌肉分化少,保持原始的肌节排列;脑的分化程度低,内耳只有1个(盲鳗)或2个(七鳃鳗)半规管;生殖腺单个,无输出管。特化性:适应半寄生生活,圆口类具吸附性不能启闭的口漏斗,口位于漏斗的底部,具角质齿,分布在漏斗内壁及舌尖端形成锉刀式的摄食器(挫咬舌),有“唾腺”能分泌抗血凝剂,利于从宿主身上取食;皮肤无鳞,体表粘滑富63\n有粘液腺;嗅囊单个,借单一的鼻孔开口在头顶中线上;鳃位于特殊的鳃囊中,鳃囊中有由内胚层起源的鳃丝,寄生时水从外鳃孔出入。3、列举至少十项首次出现于爬行纲动物的结构,它们的结构及其生物学意义?(1)角质鳞的出现,使皮肤失去通透性,皮肤干燥,缺乏腺体。这样的皮肤已失去呼吸机能,有利于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2)羊膜卵(结构,生物学意义)(3)寰椎和枢椎的出现,产生了寰枢组合。环椎前部与颅骨的枕髁关连,枢椎的齿突伸入环椎,构成可动联结,使头部获得更大的灵活性,从而使头部既能上下运动,又能转动。(4)爬行动物开始有了胸廓。胸廓是由胸椎、肋骨及胸鼓借关节、韧带连接而成。胸廓为羊膜动物所特有,与真正陆生动物肺的发达向联系。胸廓除了有保护内脏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呼吸作用。肋骨上附着有肋间肌,由肋间肌的收缩而造成胸廓的扩张与缩小,从而直接影响肺呼吸。(5)有次生腭形成。鳄类的次生腭最为完整,由前颌骨、上颌骨、腭骨的腭突和翼骨愈合而成。完整的次生腭使内鼻孔的位置后移,口腔和鼻腔完全隔开。其他多数爬行类的次生腭并不完整。(6)头骨具有颞窝。颞窝是头骨两侧眼眶后面的一个或两个孔洞,颞窝周围的骨片形成骨弓,称颞弓。颞窝是颞肌所附着的不为,它的出现与颞肌收缩时的牵引有关。颞窝是爬行类分类的重要依据,而且对追溯古代爬行类的进化也提供了线索。(7)新脑皮。新出现了新脑皮(即灰质已扩展到大脑半球的外层表面)。原脑皮的功能是嗅觉中枢,而新脑皮则为高级的神经活动中枢。但爬行类的63\n新脑皮尚处于萌芽状态。(8)盲肠(9)第11、12脑神经(10)后肾。肾脏集中于体腔后部,肾单位数量大大增加,肾小管对水份的重吸收能力强,有效防止了水份的散失,是对陆生生活的重要适应。(11)盐腺。海龟、海鬣蜥、海蛇、一些鳄类(扬子鳄、美洲鳄、密河鳄、眼镜鳄等)具有特殊的排盐器官——盐腺,执行肾外排盐机能,通过盐腺分泌物把血液中多余的盐分带出体外。有人认为爬行动物盐腺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肾脏,对体内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均有重要意义。(12)眶间隔。开始出现眶间隔,为眼窝间的薄骨片或软骨。(13)肋间肌。新出现了肋间肌参与呼吸。(14)鼻甲骨。嗅觉比两栖类发达,如鼻腔和鼻粘膜均有扩大。首次出现了鼻甲骨。尤以鳄类的鼻甲为复杂。多数蜥蜴的鼻腔分为上下两部,上部的鼻腔粘膜上有嗅觉细胞,为真正的嗅觉部分;下部为呼吸通路,称为鼻咽道。(15)雏形外耳道。耳与两栖类的基本相似,但增加了雏形外耳道(部分种,如蜥蜴类),功能是对声源定位。(16)正圆窗。内耳卵圆窗之外新出现了正圆窗(使内耳淋巴液流动有回旋余地,增强听觉)。(17)热能感受器。蝰科蝮亚科和蟒科蛇类头部特有的热能感受器,即位于蝮蛇、竹叶青、响尾蛇等眼鼻之间的颊窝及蟒蛇唇鳞表面的唇窝。红外线感受器能对环境温度的微小变化发生反应。三叉神经末梢终端略膨大,其内充满线粒体,微小温度变化即可使之形态变化,极灵敏。答出其中至少10项。63\n4、比较各类动物的循环系统。原生动物无循环系统;海绵动物的水沟系、腔肠动物的消化循环腔中水的流动能运输物质和气体,但无专门的循环系统;纽形动物出现了简单的闭管式循环系统;线虫动物、轮虫动物无专门的循环系统,原体腔液有一定的运输功能;环节动物典型循环系统为闭管式;多数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之间没有微血管直接联系。动脉血管当中的血液,流到被称为血窦的组织间隙中去,再由静脉血管收集,这样的循环方式称为开管式循环;棘皮动物主要由体腔液执行循环机能,具特殊的血系统和围血系统;半索动物循环系统为开管式;尾索动物成体具开管式循环系统;头索动物具闭管式循环系统;圆口纲动物具一心房、一心室、一静脉窦,闭管式循环系统;软骨鱼类的心脏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和动脉圆锥组成;硬骨鱼类的心脏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和动脉球组成;两栖类心脏由静脉窦、二心房、一心室和动脉圆锥组成;爬行类心脏由静脉窦、二心房、一心室组成,但静脉窦退化,部分已并入右心房,动脉圆锥消失,心室已出现不完全分隔(鳄类的发达);鸟类和哺乳类的心脏由二心房、二心室组成。5、鸟类适应飞翔生活在各个器官系统上具有哪些特征?(1)体形为流线形,体表被羽(2)前肢变为翼(3)骨骼轻、细、并且坚固,为气质骨,骨骼多愈合;最后一个胸椎与腰椎、荐椎及前几块尾椎愈合为综荐骨,最后几块尾椎愈合为尾综骨,使躯体部骨骼连结为一个整体,身体中心集中在中央,有利于飞行时保持平衡;胸骨具龙骨突,供发达的胸肌附着;锁骨呈“V”字型,可避免鸟翼剧烈扇动时左右肩带碰63\n撞。(4)飞行肌发达。全身肌肉的肌体集中在躯干部和大腿,重心集中。(5)与肺脏相连的气囊为鸟类所特有,气囊对飞翔中的鸟类的呼吸起重要作用;鸟飞翔时,气囊充气,可减轻身体的比重,同时可减少内脏间的磨擦,避免损伤。(6)肺结构的特殊性和气囊系统,使得鸟类能够“双重呼吸”保证满足飞行激烈运动对于气体代谢的需要。(7)直肠很短,不能大量储存粪便,可减轻飞行时的体重。(8)后肾,排泄效率高。除鸵鸟外,鸟类排泄系统无膀胱,不储存尿液,同样可减轻飞行时的体重。(9)皮肤薄且具有韧性。(9)眼能够“双重调节”,适应飞行快速运动的需要。(10)完全的双循环,保证满足快速运动对于运输气体和物质的需要。6、鸟、兽如何实现体温相对恒定?恒温有何意义?鸟兽是恒温动物,具有较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产热、散热的能力,从而使得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稍高于环境温度的水平。恒温是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主要是靠高而稳定的代谢;保温与散热机制在鸟和兽有所不同:在鸟类的保温与散热主要靠羽的保温作用和气囊的散热作用;在哺乳类主要靠毛和皮下脂肪的保温作用和汗腺分泌汗液的散热作用。同时,皮下血管的舒张与收缩也会对皮肤的散热、保温产生作用。鸟兽能够迅速调节产热与散热,是与具有高度发达的中枢神经系统密切相关的。体温调节中枢(丘脑下部)通过神经和内分泌腺的活动来完成协调。产热的生化63\n机制是,甲状腺素作用于肌肉、肝和肾脏,激活了与细胞膜相结合的ATP酶,使ATP分解而释放出热量。高而恒定的体温,促进了体内各种酶的活动、发酵过程,使数以千计的各种酶催化反应获得最大的化学调节,从而大大提高了新陈代谢水平。在高温下,机体细胞(特别是神经和肌肉细胞)对刺激的反应迅速而持久,肌肉的粘滞性下降,因而肌肉收缩快而有力,显著提高了恒温动物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利于捕食和避敌。恒温还减少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扩大了生活和分布的范围,特别是获得夜间积极活动的能力和得以在寒冷地区生活。7、分析节肢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及其意义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最大的一个门,其种类最多,栖息环境最复杂多样,生态习性也各有不同,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具有特征:(1)三胚层,两侧对称,身体异律分节,有成对分节并具关节的附肢。新出现的异律分节使各体节发生了分化,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机能相同的体节组合形成体区。例如昆虫的身体基本分为头、胸和腹3个体区。头部是感觉中心,胸部为运动中心,腹部则为营养和生殖中心。各体节基本上有一对附肢。附肢内有肌肉,通过关节与躯体相连。附肢本身也分为若干节,称为肢节。肢节与肢节之间由关节或节间膜相连接。节肢动物即由此得名。节肢动物的第一对附肢为单肢型,其余为双肢型或由双肢型演变而来,即由原肢节及着生其端部的外肢节和内肢节组成。附肢的形态结构随其功能而有较大变化。昆虫头部的附肢演变为触角、口器;胸部的附肢演变为足;腹部的附肢演变为外生殖器官。蜘蛛腹部的附肢演变为纺织突。有些种类体节的附肢已经退化或消失。63\n(2)体壁为几丁质的外骨胳(由上皮细胞向外分泌坚实的角质层(表皮层),复盖着整个身体),起着保护及支持作用,有蜕皮现象。(3)横纹肌组成肌肉束,使得运动更加灵活和有力。(4)混合体腔,开管式循环系统。(5)鳃、书肺或气管呼吸。气管系统为节肢动物特有,包括气管、气囊和气门。气门为气管系统在体壁上的开孔,由身体两侧表皮内陷而成,位于昆虫胸部和腹部两侧。空气通过气门进入到气管。结构简单的气门仅在体表形成一开孔直接与气管相连。多数气门在表皮内陷形成一个腔室,腔室底部为气管的开口。有的气门用唇瓣作为关闭装置,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气门的开闭与体内O2和CO2比例的变化有关,由神经系统所控制。气管是由体壁内陷而成的弹性管状构造,管壁具有几丁质螺旋丝,可支撑气管以利气体流通。气管主干位于体腔内消化道与体壁之间,与体躯呈平行走向,2或多根。气管主干相互间由几乎同样粗细的横气管连通,由此形成纵横连结的气管网。从气管主干发出许多稍小的气管分支,气管分支越分越细,其末端为一掌状的气管端细胞。从该细胞再分成许多微小的微气管。微气管管壁很薄,末端封闭,其内充满液体,分布于体壁内面或内脏表面的组织与细胞间。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微气管管壁进行气体交换。所以,气管是将氧气直接送到细胞或组织中的。气囊由气管某些部位局部膨大形成。气囊的囊壁薄且柔软,没有螺旋丝,可以膨大或收缩。气囊将增加气管内进出气体的流量,类似于脊椎动物的肺,也可以增加身体的浮力以利于飞行。气囊在快速飞行的昆虫中较为发达。63\n(6)神经系统更趋集中,感觉器官发达。感觉器官十分发达,有机械感受器(触觉)、化学感受器(化感)和光感受器(视觉)。链状神经系统。左右两条神经索相互紧靠,甚至融合成为一条腹神经索。前后神经节也有集中和愈合的趋势。神经索分节情况与体外分节相对应。外部分节愈清晰,神经索的分节也愈明显;反之,身体缩短及体节愈合,神经系统也趋于集中。身体前端的3对神经节愈合为脑,此后的3对神经节愈合成为食道下神经节(7)排泄器官为颚腺、绿腺、基节腺和马氏管。甲壳动物的排泄器官有触角腺(又称绿腺),或颚腺(又称壳腺),由末端囊与排泄管构成,源于头部两对残存的后肾管,位于各自所属体节内。末端囊壁薄而呈球形,由所属体节的体腔退化而成。排泄管长而弯曲,末端形成膜质的膀胱,然后与尿道相连,经其端部排泄孔通向外界。触角腺结构在十足类中更为复杂。昆虫的排泄器官主要为马氏管。马氏管源于外胚层,由单层细胞构成,着生于中肠和后肠交界部位,末端封闭。其的数量因种类而异,但均为偶数。马氏管的盲端游离在血腔中,从血液中吸取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将其分解后送入后肠,经直肠重新吸收水分,然后由肛门排出体外。沉积在肠道内尿酸可以通过蜕皮过程而排出体外。由于具有这些重要的进步性特征,使得节肢动物的生存适应性大大提高,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大门。63\n8.什么是两侧对称,它有何意义?两侧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两个部分。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两侧对称的体制使动物有了前后、左右、背腹之分,从而引起动物身体机能的分化,腹司运动,背司保护,神经和感官逐渐集中在身体前端,为身体前端分化成脑创造了条件。同时,运动也由不定向到定向了(向前)。这种高度分化使得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更迅速、更准确,行动也较敏捷。两侧对称的体制还扩大了动物在空间的移动范围。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中漂浮或固着生活进入水底爬行的结果,水底爬行又可以进化到陆地爬行,所以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9.试分析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分节(同律分节)——身体被由前到后分隔为许多相似的部分,每一部分即为一体节。分节的出现是动物的重要进化现象。分节不仅可以增强动物的运动机能,而且还是生理上分工的开始,扩大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首次出现发达的次生体腔(真体腔)——次生体腔是在中胚层之内的腔,内外都由中胚层产生的体腔上皮包裹。次生体腔的出现,使消化管有了肌肉,为肠的分化和消化系统的复杂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又在很大空间——体腔之内可以盘转和自由蠕动,因此大大提高了消化效率。此外,体腔的形成,对循环、排泄、生殖等器官的进一步复杂化都有重要意义。排泄系统为后肾管型、神经系统更趋集中而呈链状。环节动物的神经系统由脑(1对咽上神经节)、1对咽下神经节、连接脑和咽下神经节的围咽神经环,以及腹神经索构成。腹神经索在每个体节有1对神经节,成为纵贯全身的链状神63\n经系统,使得神经系统更加集中,动物反应更加迅速,动作协调。典型的海产环节动物出现了专门的运动器官——刚毛和尤足,提高了运动能力。10.以绦虫为例说明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特点。寄生虫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某些器官退化或消失。例如:运动器官消失,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一般退化或消失。绦虫的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感觉器官都消失。绦虫的皮层表面有很多微毛,能增加表面积,无消化系统,无口和肠,通过皮层直接吸收食物。产生某些新的器官,新构造。例如吸盘、小钩、穿刺腺等。绦虫就具有吸盘等吸附器,便于吸附在宿主的消化道壁上,以适应宿主肠的强烈蠕动。生殖系统特别发达,生殖力巨大,雌雄同体,自体受精。绦虫的每一成熟的节片内都有雌雄生殖器官,具有巨大的产卵力。11.腹足纲不对称的体制是如何起源的?腹足类的个体发育中,担轮幼虫的身体是左右对称的,只是到了面盘幼虫后期,才发生扭转。在系统演化中,腹足类的祖先也是左右对称,心耳、鳃、肾等器官成对,口在前端,肛门位于体末。背方有一半球形贝壳,以腹面的足在水底爬行。遇到敌害时,身体缩入壳内,因此贝壳相应地也慢慢增大,成为圆锥形。这样的贝壳在行进中遇到的阻力较大,也难以保持平衡。高耸的贝壳向后方倾倒,压迫了外套腔开口、肛门和肾孔。于是,内脏团沿纵轴扭转180°,肛门移到体前方,心耳、鳃和肾左右易位。侧神经节和脏神经节间的侧脏神经连索从平行而扭成“8”字形。同时,圆锥形的贝壳也发生螺旋卷曲,在容积不变的情况下,表面积和高度减小了,降低了行进中的阻力,也易于保持平衡。贝壳的卷曲致使一侧的器官受压迫,从而退化消失,心耳、鳃和肾等均63\n成为单个,形成不对称的体制。12.中胚层如何产生,有何意义?大多数多细胞动物都是三胚层动物。中胚层的产生对动物器官系统的复杂化有很大的意义。首先,中胚层的产生减少了内、外胚层的负担。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强化了动物运动机能,增加了动物在空间移动的速度。随之,对外界环境迅速变化的反应效率进一步提高,从而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更趋发达,并向前端集中。由于运动的加强和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发达,动物能更快、更有效地摄取更多的食物。这样一来,整个新陈代谢机能随之增强。此外,中胚层形成的实质组织(parenchyma)有储存养料和水分的机能,因此,能提高动物对饥饿和干燥的耐受能力。因此,中胚层的形成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原口动物以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即在原口的两侧,内外胚层交接处各有一个细胞分裂成很多细胞,形成索状,伸入内、外胚层之间,是为中胚层细胞。后口动物以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在原肠背部两侧,内胚层向外突出成对的囊状突起,称体腔囊。体腔囊和内胚层脱离后,在内、外胚层之间扩展成为中胚层13.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最低等、最原始的后生动物?根据是海绵动物的身体结构和机能上的特点:(1)水生固着生活,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称。(2)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身体由疏松的细胞群组成。无器官或真正的组织;行细胞内消化;通过扩散作用进行排泄和呼吸。(3)无神经系统,对刺激的反应是局部的和独立的。细胞之间无协调作用。63\n(4)身体具水流通过的孔、沟、室。这种水流帮助其循环、排泄、呼吸、消化等机能的完成。(5)具有骨针和(或)有机纤维组成的内骨骼。(6)通过出芽或芽球行无性生殖,通过卵和精子行有性生殖,胚胎发育过程中具胚层逆转现象。由于上述特点,决定了海绵动物是最低等、最原始的后生动物。14.简述人蛔虫的生活史、危害,为什么蛔虫病成为常见病?人蛔虫的生活史:雌雄成虫成熟后在人体小肠内交配,产出受精卵。一尾雌体平均产卵20万粒/天。虫卵随粪便排除体外。受精卵在潮湿、隐蔽和氧气充足的泥土或水中,在适宜的温度下,经过2周左右的时间发育成为仔虫期卵(胚胎卵),再历一周,卵内仔虫蜕皮一次即具感染性。此时若被人吞食,人体即被感染,几小时内到达十二指肠并在此处孵出幼虫。1-2小时后,多数幼虫穿入肠璧,进入肠系膜静脉,另一部分进入肠系膜淋巴管,最后均进入肝脏。4-5天后,绝大多数幼虫随血液经右心到达肺部,穿透微血管进入肺泡。幼虫在此生长,再蜕皮两次后,经支气管、气管到达会厌,随吞咽活动再次到达胃,最后到达小肠。在小肠中最后蜕皮一次,成为成虫。从虫卵感染到成虫产卵约60-70天。危害:使受感染的儿童面黄肌瘦,发育不良,身体和智力发育均受影响。蛔虫幼虫在人体内移行时,由于机械损伤作用,分泌物、代谢产物、死亡后的分解产物的毒素等的作用,能引起宿主的肠璧、肝脏、肺部等的病变和全身性的过敏性反应。成虫可造成人精神不安、失眠、夜惊、磨牙、抽筋、神经痛等。蛔虫之所以成为常见病,是因为其产卵量大,感染性卵对温度和化学药品等抵抗力很强,易于感染人,特别是卫生习惯较差的儿童等。63\n15.简述棘皮动物的水管系统、血系统和围血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棘皮动物的水管系统的结构:筛板——沟通水管系统与外界海水。石管——连通筛板与环水管。环水管——位于口周围,发出辐水管,每腕一条,其两侧交替排列有侧水管。侧水管背方分支形成坛囊、腹面盲管状分支形成管足,其抹端有吸盘。水管系统中充满液体并与周围海水等渗,在运动系统中相当于一个液压系统。当坛囊收缩时,囊内液体进入管足,管足伸缩与地面接触,管足末端的吸盘产生真空以吸着底物。坛足的交替收缩完成运动。水管系统的其他部分主要维持体内压力平衡。血系统的结构——包括一套与水管系统相应的管道:环血管——与环水管平行。发出辐血管(与辐水管平行)。轴腺——与石管平行,发出生殖血管和胃血管。血系统中有液体,其中也有体腔细胞,轴腺和筛板附近有一背囊,均有搏动能力,可推动液体流动。围血系统——是体腔的一部分,形成围绕在血系统之外的一套窦隙:环窦——在环血管周围;辐窦——在辐血管周围;轴窦——在轴腺周围;生殖窦——在反口血管周围。关于棘皮动物的血系统和围血系统的作用目前了解尚不多。16.两栖类对陆生生活的适应表现在哪些方面,不完善性又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一,呼吸问题。鱼类主要用鳃进行呼吸;鱼类的肺或鳔、口腔和泄殖腔的粘膜、皮肤等也常可呼吸,但只起辅助作用。鳃只能吸收融解于水中63\n的氧,却不能吸收空气中的氧。两栖类丧失了鳃而继承和发展了肺,但仍然缺少胸廓等有效的呼吸结构,肺的效能不能完全满足陆地生活的需要。两栖类的皮肤由于外骨骼的逐步消失和粘腺的发达,成为效力很高的呼吸器官。两栖类是发展了鱼类(总鳍鱼类)的肺作为重要辅助呼吸器官。第二,运动问题。两栖类把肌鳍鱼类的轴鳍改变成适于陆上运动的多节的五趾型附肢;后肢且以脊柱支持。这种附肢不仅能把身体托离地面,而且能推动身体向前和转变方向。虽然以后还有很多变化,但两栖类的五趾型四肢的结构已是四足类各种附肢的基础。运动问题是两栖类解决得最成功的问题。第三,保持水分问题。动物体内必须保持一定分量的水,过多或过少,都要影响税名活动,甚至死亡。鱼类不仅能从口进水,从排泄器官排水,而且可以借体内外水的渗透压差异,通过皮肤来调节体内的水分。但是在陆地环境,渗透压不起作用了,却有水分经皮肤不断蒸发的威胁。两栖类对保持水分问题,解决得很不成功。柔滑的皮肤虽便于呼吸,但既容易蒸发水分,又容易因此降低体温。虽然皮肤有很多淋巴囊,仅略能减少蒸发速度。因此两栖类不能在干燥和寒冷的陆地环境生活。第四,生殖问题。鱼类的卵和精子是排出在水内受精和发育的。能在陆地繁殖,才能摆脱水环境的束缚,到陆地的各种环境生活。生殖问题完全过渡到陆生的关键问题。两栖类完全没有解决生殖问题;它们的生殖过程,保持着鱼类的那种方式——必须在水中受精和发育。到陆地生活的成体,在繁殖期必须回到水中。两栖类有多种离水生殖的倾向,但没有一种是完全成功的。63\n第五,陆地生活还需有坚强而灵活的骨骼系统,复杂而发达的肌肉,以适应复杂的运动;需要有适于摄取陆上食物的消化器官,更有效的循环系统和代谢机制;需要适于陆上感觉的感官(耳能接受空气振动,眼有泪腺和眼睑适于陆地感觉)。还要有调节和控制这些复杂活动的神经系统。原始两栖类的身体已把适于水中的器官初步改造成能适于陆地生活的器官。骨骼的骨化较完全。脊椎发达而脊索不起支持作用;脊柱分化出颈椎荐椎各一枚,使头能对躯部活动,腰带连于脊柱;肌节发生变化,躯肌减少而肢肌发达。消化器官进一步分化;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的机能更有效;鼻、眼、耳均有适于接受空气中刺激的改变。但比更高四足类各纲来说,这些变化是不很完善的。第六,维持体温恒定问题。两栖类完全没有解决。17.试述羊膜卵的结构以及羊膜卵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羊膜卵的结构:卵壳——石灰质或纤维质,能防止卵内水分蒸发,避免机械损伤和减少细菌侵袭,又能透气,保证胚胎发育的的气体代谢正常进行。卵黄囊——储存大量营养物质(卵黄),使胚胎发育中始终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羊膜腔——由羊膜包围,充满羊水,使胚胎处于羊水中,防止发育中的干燥和机械损伤。绒毛膜——紧贴于卵壳内面,包被胚外腔。尿囊——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消化管的后端突出形成的一个囊,是胚胎的排泄器官和呼吸器官,既接受胚胎代谢产生的废物,又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并与绒毛膜紧贴,胚胎可通过多孔的卵膜或卵壳,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63\n羊膜卵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一个重大飞跃。由于羊膜卵的出现,完全消除了脊椎动物在个体发育中对水的依赖,确立了脊椎动物完全陆生的可能性,并因此为向多样的栖息地纵深分布提供了空前的机会,这也是中生代爬行类在地球上占统治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18.叙述鸟类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鸟类的呼吸系统的构成是:包括气管和支气管在内的呼吸道、肺、气囊系统。肺的内部是一个由各级支气管彼此吻合相通的密网状管道系统。由初级支气管(中支气管)和它发出的许多分支(次级支气管,包括背、腹支气管等)。次级支气管再发出许多分支构成三级支气管(副支气管),它们的周围在辐射发出许多细小的微支气管(气体交换部位),微支气管与其周围的较大的支气管相连通。气囊是鸟类特有的,与初级支气管和次级支气管末端相连,广布于内脏、骨骼以及某些运动肌肉之间。鸟类一般有9个气囊:锁间气囊1个,颈气囊、前胸气囊各一对,它们属于前气囊;后胸气囊和腹气囊各一对,属于后气囊。气囊的作用一是辅助呼吸,使鸟类的双重呼吸得以实现,二是有助于减轻体重,减少肌肉间及内脏间的摩擦,并成为快速热代谢的冷却系统。鸟类具有双重呼吸的特性,这是与满足其飞翔生活中的高耗氧量需求相适应的。双重呼吸的过程主要是:吸气时,新鲜空气沿着初级支气管一部分直接进入后气囊,另一部分气体经过次级支气管和三级支气管,在肺内微支气管出进行气体交换;呼气时,肺内含二氧化碳多的气体经由前气囊排除,后气囊中储存的气体返回肺内,再次在微支气管进行气体交换,经由前气囊排出。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气体在肺内均为单向流动,均有新鲜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63\n鸟类在气管与支气管交界处具有特殊的发声器官——鸣膜。19.试述胎生、哺乳的结构基础以及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为胎生,其胎儿借胎盘(placenta)和母体联系并取得营养,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过程——妊娠(gestation)而成为幼儿时始产出。胎盘是由胎儿的绒毛膜(chorion)和尿囊(allantois)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结合起来而形成的。胎儿的尿囊膜发达,和绒毛膜愈合在一起,其下产生许多分支的突起(绒毛)象树根一样插入子宫内膜。胚胎在子宫内整个发育期间完全靠胎盘从母体吸收营养和氧气,并通过胎盘把代谢废物送给母体。胎盘具有胎儿暂时性的肺、肝、小肠和肾的功能,还能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保证妊娠过程正常进行。哺乳类的胎盘分为无蜕膜胎盘(placentaadeciduata)和蜕膜胎盘(placentadeciduata)。前者胚胎的尿囊和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不紧密,生产时,绒毛膜的分离未使子宫内膜受到破坏,故不出血。蜕膜胎盘的尿囊和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为一体,生产时需将子宫内膜一起撕下产出,造成大量流血。无蜕膜胎盘一般包括散布状胎盘和叶状胎盘。蜕膜胎盘一般包括环状胎盘和盘状胎盘。产出的幼儿以母兽的乳汁哺育。胎生方式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和良好的恒温发育条件,使外界环境对胚胎发育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胎生(vivipary)哺乳(suckle),使得哺乳类陆生繁殖方式更加完善,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20.为什么说始祖鸟具有爬行类和鸟类的过渡形态特征?一方面始祖鸟像爬行类:上下颌具槽生齿;有一根由18-21个分离63\n的尾椎骨构成的长尾;前肢具3枚分离的掌骨和指骨,指端具爪;肋骨无钩状突;不具气质骨;无龙骨突;腰带各骨未愈合。但另一方面,它又具有一些明显的鸟类特征:具羽毛;有翼;有“V”字形锁骨;骨盆“开放式”;后足具4趾,3前1后等。21.请分析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①裂体生殖时期:a.红血球外期——蚊子叮人时,把其唾液腺中的子孢子注入人体,随血液到肝脏,钻入肝细胞里,行裂体生殖,反复循环,在红血球外分裂。b.红血球内期——一些裂殖子钻进红血球,也行裂体生殖,使红细胞破裂,以48小时为周期。破裂时,大量红细胞被破坏,加上毒素感染,引起人发冷发热。②配子生殖时期(有性):部分在人体内,另一部分在蚊体中进行。在红细胞中分裂几次后,一些钻进红细胞后不分裂,形成大配子和小配子母细胞。等到这些血被吸入蚊体后,小配子破开出来,成为精子。大配子继续发育。最后大、小配子受精形成合子(动合子)。③孢子生殖:动合子(卵动子)穿过蚊胃肌膜到胃壁基膜与上皮细胞间定居,成为包着数百至上万个子孢子的卵囊。破裂后,子孢子集中在唾液腺中。叮人后,子孢子进入人体,又开始一个新的周期。危害:患者大量发冷发热,引起贫血,肝肿大等防治对策:治疗,灭蚊,个人防护63\n22.论述哺乳动物身体结构和功能上的进步性特征,说明它是它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一个高等类群。(1)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如:具发达的大脑皮层、中耳3块听小骨、内耳耳蜗、复杂的鼻甲及嗅粘膜等,能获取环境中的大量信息。(2)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大多数哺乳类具异型齿,槽齿,缘齿;次生腭将鼻咽道与口腔隔开;可咀嚼;唾液腺分泌淀粉酶。(3)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在身体结构和功能上的系列特点(毛发、皮下脂肪、汗腺、呼吸系统效率高、后肾、完全的双循环、消化系统特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等),代谢水平高,保证足够的体内产热、有效散热、精细调节产热与散热,而实现体温高而恒定。(4)具有在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四肢下移到腹面,出现肘和膝,将躯体撑起,适宜在陆地上快速运动。(5)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胎生,尤其是胎盘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后代的存活率。胎盘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结构,胎儿以此从母体吸收营养、呼吸和排泄。母体以乳汁哺育幼兽,是使后代在较优越的营养条件和安全保护下迅速成长的生物学适应。由于具有上述主要的进步性特征,哺乳类成为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一个高等类群。63\n1.什么是两侧对称,它有何意义?2.中胚层如何产生,有何意义?3.比较假体腔和真体腔的异同和意义。4.请比较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的异同。(同:作为动物有机体,它们都有共同的适应、激性、内活动、营养、呼吸、排泄、生殖、运动等特征;异:左书P15)。5.如何理解原生动物是动物界里最低等、最原始的类群?6.请分析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提出防治对策。7.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最低等、最原始的后生动物?8.海绵动物的胚胎发育与其他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有何区别?9.为什么说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如何起源?10.试述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以及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11.试述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以及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12.试述扁形动物的渗透调节与排泄。13.以绦虫为例说明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特点。63\n14.请分析日本血吸虫的形态及生活史特点、危害及防治原则。15.试述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以及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16.试述人蛔虫的生活史、危害,为什么蛔虫病成为常见病?17.试述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以及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分析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及其意义)18.什么是分节现象?它有何意义?19.试述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以及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分析软体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及其意义)20.试述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以及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分析节肢动物的进步性特征及其意义)21.简述棘皮动物的水管系统、血系统和围血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2.试分析环节动物的进步性特征。23.试说明次生体腔(真体腔)的发生及其在动物进化上有何重要意义?二、阐述脊椎动物亚门的咽颅演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三、昆虫在形态构造方面有哪些特征适应于陆地生活?以此为例阐述有机体与环境的统一关系。四、叙述鸟类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五、叙述脊椎动物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六、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论点是什么?近代生物学的成就如何丰富和发展了这个学说?七、两栖类对陆生生活的适应表现在哪些方面,不完善性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八、试述胎生、哺乳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九、试述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起源。十、为什么说古两栖类是由古总鳍鱼类进化来的?十一、试述羊膜卵的结构以及羊膜卵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十二、试分析鸟类皮肤和骨骼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十三、试述综合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十四、如何根据整体标本和骨骼标本来区分蝾螈和蜥蜴?十五、为什么澳洲缺少有胎盘哺乳类?十六、为什么说脊椎动物由水上陆在进化史上是一次巨大的飞跃?十七、圆口类的原始性和特化性表现在哪些方面?63\n十八、试述脊椎动物动脉弓的演化。十九、试分析爬行动物适应陆生生活的进步性特点。二十、何谓鸟类的迁徙?试分析引起迁移的原因。二十一、试述哺乳类的皮肤衍生物及其功能。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