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案(七十八) 5页

  • 195.50 KB
  • 2022-08-12 发布

生物学案(七十八)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利辛高级中学高二年级生物学案(七十八)撰稿人:魏连杰第三节群落的结构[学习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重点)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4.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难点)[问题探讨]1.该池塘中至少有那些种群2.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的鱼大量减少,池塘中其他种群的数量讲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研究群落的基础是。2、研究群落要研究那些问题?二、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集合。例: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是一个种群,还是一个群落,或都不是?为什么?2)判断群落不同的重要特征是3)丰富度:群落中的多少。丰富度的规律?你认为决定因素是2.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作为食物。(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和等。(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或,摄取的养分以维持生活.关系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对有害,对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而寄主会数量上呈现出“”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如图b。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n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减少,后增加者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是捕食者,是被捕食者(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相互依存,彼此。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思考:1.大鲈鱼以小鲈鱼为食,是捕食还是竞争关系?为什么?(5)寄生、竞争、捕食是种间,而互利共生属于种间,对种群进化有(害/利)。(6)种间斗争最激烈的是关系。(7)种间关系的实质是种间关系。3.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了不同的,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现象。影响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影响动物的主要因素是。森林植物从高到低依次为、、。森林动物从高到低依次为、、。水中植物由浅层到深层可有浮游植物、绿藻、裸藻、红藻等水中动物由浅层到深层也具有浮游动物、各水层鱼类、底层软体动物等垂直分层分布群落中的分层现象决定了的分层现象。(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等影响因素,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常呈分布。我国由东到西的群落分布主要受“”制约,由南到北的群落分布主要受“”制约。(3)群落具一定空间结构的重要意义不同种群的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合理空间分布,有利于,有利于种间关系协调发展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注意要点:1.种群和群落:种群是一个系统,种群水平的研究集中于种群的数量动态,包括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物种的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2.丰富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热带、海拔较低、水深度较浅),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物种的数目愈多,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3.同种生物之间因争夺配偶和食物等而发生的斗争属于种内斗争,不是竞争;种内关系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1)两条曲线“同升同降”为互利共生关系。2)两条曲线“交替消长”,则可能为竞争关系或捕食关系。若两曲线的最高点相同为竞争关系,不同则为捕食关系。3)两曲线“一升一降”,则为寄生关系或竞争关系。但竞争关系会导致物种灭绝,即下降曲线能降到零,而寄生关系一般不会淘汰物种。 4.群落的层次性越明显,分层越多,群落中的动物种类也越多。草原的层次比较少,动物的种类比较少;森林的层次比较多,动物的种类也比较多。5.影响高山植物和水生生物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光照。三、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材料:土壤中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________起重要的辅助作用。探究问题:可以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也可以通过调查来比较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还可以考虑在不同时间(如白天与晚上)或不同空间(如不同深度土层)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探究过程:(1)准备:①\n制作________。因为土壤中的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轻盈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用于________法或________法进行调查,常采用________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②记录。记录调查地点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主要情况。(2)取样:选择取样地点,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制罐底与地表几乎齐平,用花铲将罐内的土连罐子一起托出,将罐子中的土倒入________中,袋上应标明取样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3)采集小动物:采集体形较大的动物;①用;②法;放在瓷盆内,挑拣动物。采集体形较小的动物:可以用______________采集。(4)观察和分类①可借助有关的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分类。②观察:体型大,直接识别;体型小,。(5)统计和分析。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二是。创新实验1、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所处地区的花园和菜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假定你是其中的一员,请回答:(1)提出你们小组要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________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________,前者一般适用于_______的群落。(4)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时,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40~60W的电灯,这样做是利用了土壤动物具有__________的特性,使土壤动物从土样进入诱虫器下部的试管中,达到采集目的。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入__________溶液中保存,也可以放入试管中。(5)除了进行上述问题的探究外,你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请你再提出一个要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的土壤原本要分别统计,如实记录。2.尽可能的多收集小动物。3.同样营养土壤,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4.识别命名要准确。合作与探究:分组讨论一:判断下列各实例中,哪些是群落,为什么?1.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2.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菌落。3.鄂尔多斯草原上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分组讨论二:群落的垂直结构出现分层现象的意义是什么?分组讨论三:阅读教材P72-73的资料分析有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如何解释资料1中的实验结果?2、分析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波动情况,你能发现什么规律?3、猞猁的存在对整个群落的稳定可能起什么作用?4、资料1和资料2中,两个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有什么不同?基础巩固:1.下列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范畴的是A.池塘中有多少种群,哪些种群数量上占优势B.池塘中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C.池塘中鲫鱼种群的种群D.池塘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什么位置2.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是A.群落所在的地理位置B.群落的气候条件C.群落的物种组成 D.群落的生物数量3“种豆南山下,草盛苗木稀”,这里草与豆之间的关系是A.寄生B.捕食C.竞争D.互利共生\n4..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它们分别呈互利共生(甲)、捕食(乙)、竞争(丙)关系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种群数量的消长关系如甲图所示C.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消长关系如乙图D.丙实验过程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竞争程度由弱到强再到弱5.、如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作物品种6.为除去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天敌蜘蛛后,一定时间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它们的数量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a-b期问,若同时引入害虫的另一种天敌螳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更快B.在b-c期间,造成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C.在c-d期间两个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发生了种间互助D.害虫数量减少可导致蜘蛛数量增加7.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植被分布状况是:山麓热带雨林,山腰常绿阔叶林,上层温带针叶林,顶部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状况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阳光B.土壤C.温度D.水分8.下图表示在烧杯中加一些枯草杆菌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图A、B、C曲线所示,据图分析回答:(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________关系。(2)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情况。(3)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