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重点 2页

  • 16.50 KB
  • 2022-08-12 发布

动物生物学重点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动物生物学重点名词解释:《1》同律分节:身体沿纵轴分成许多相似的部分每一个部分称为一个体节,环节动物除头部外,身体其他部分的体节是基本相同的,这种分节方式被称为同律分节。《2》异律分节: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的同律分节不同,身体虽然也是分节的,但一些相邻的体节愈合,形成了不同的体区,身体在分节的基础上分为头,胸,和腹三个部分,这种分节方式为异律分节。《3》附肢:从环节动物开始,动物按体节分部、成对出现的运动器官。《4》外骨骼:节肢动物有一层坚硬的物质在身体外面,是非生活状态的物质,称之为外骨骼《5》内骨骼:中胚层分化而来的,是生活状态的,可随动物体生长的物质。《6》马氏管:是昆虫(节肢动物)的排泄和渗透调节的主要器官,帮助他们保持水和电解液平衡。《7》完全变态:节肢动物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虫期的发育过程称之为不完全变态《8》完全变态:节肢动物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期的发育过程称之为完全变态《9》外套膜:是软体动物身体背侧皮肤伸展而形成的,对它们的生理活动和生活有重要的作用。《10》双重呼吸:鸟类具有气囊与气管和肺相通,使鸟在呼吸时呼气和吸气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11》双重调节:鸟眼的晶体调节肌肉为横纹肌,眼球的前巩膜角膜肌能改变角膜的屈度,后巩膜角膜肌能改变晶体的屈度,因而它不仅能改变形状,而且还能改变角膜的屈度,称之为双重调节。《12》外分泌腺:腺体具备导管,腺液经导管排出腺体称之。《13》完全双循环和不完全双循环:鸟类和哺乳类的心脏四腔,心房与心室已完全分隔,动脉和静脉血液完全分开,这样的循环叫完全双循环。两栖类动物的心脏由两心房和一心室构成,体循环回心脏的静脉血和肺循环回心脏的动脉血进入心室后没有完全分开,由心室发出的血液是混合血,这样的循环是不完全双循环。《14》开管式循环和闭管式循环:血液不总是在血管内流动,而是要进入血腔,血窦或组织间隙,这种循环方式称为开管式循环(软体动物)。血液始终不流入组织间隙中,而是从这条血管流到另一条血管,中间有微血管连接,这种循环方式称为闭管式循环(环节动物)。《15》混合体腔:在胚胎发育的早期,节肢动物也是以裂腔法形成中胚层和出现按节排列的体腔囊的,但是在以后的发育中,体腔囊形成的真体腔断裂开,中胚层的一部分分化成为肌肉以及部分内部器官系统,一部分成为背部的循环系统和血管的腔壁,残存的真体腔仅存在于生殖腺腔和某些各类的排泄器官中,这样体壁与消化管之间的空腔实际上是由真体腔的一部分和囊胚腔形成的,因此被称为混合体腔。《16》脊椎动物的三大特征是什么?从体制上分析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不同之处。三大特征: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体制上的区别:脊索动物具备下位心脏、神经管位于身体的背方、肛后尾等特征是无脊椎动物所不具备的。《17》鸟类适合飞翔的特征有哪些?①身体外形呈流线型,减少飞行阻力。②前肢特化为翼,适合飞翔。③皮肤柔软,有效减少对运动的阻力。④骨骼轻而坚固,骨骼内具有充气的腔隙,减少飞翔时的重力负担。⑤肌肉发育“用进废退”,适合扇翅和树栖。⑥消化管道上具有肌胃,消化效能提高。直肠短、不贮存粪便,有利减轻体重。\n⑦双重呼吸,保证了飞行时氧的供应,同时有利于身体散热。⑧高而恒定的体温,使得体内各种酶化反应得以迅速的进行,保证了鸟类飞翔时对能量的需求。⑨完全双循环,提高了运输氧和物质的能力,⑩皮脂腺少,排泄物为尿酸,有利于节水减重。⑾小脑发达有利于飞行中的平衡。⑿视觉发达,具双重调节,适合鸟类高瞻远瞩。⒀生殖期集中,生殖腺“用进废退”,有利于减轻体重。《18》简述昆虫对地球生境的适应性。(1)身体分为前后连接的多数体节、借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2)具几丁质的外骨骼,有保护身体,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接受刺激的功能。(3)具分节的附肢,关节之间能作各种活动,能适应许多功能。(4)产生了高效的呼吸器官。水栖种类以鳃、书鳃呼吸,多数陆栖种类用气管肺呼吸。(5)具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的复杂是与发达的呼吸系统相适应的。(6)肌肉由横纹肌组成,能作迅速的收缩,牵引外骨骼,从而产生敏捷的运动。(7)消化系统完全,分前、中、后肠三部分,并由头部的附肢组成多种特异的口器,增强了取食的能力,消化、吸收功能增强,可以满足能量消耗增大的要求。(8)马氏管、触角腺、颚腺、基节腺等排泄器官的出现,满足了代谢作用旺盛的需要。(9)具有十分发达的感觉器官,如单眼、复眼,触角、触须、听器、平衡囊;愈合的神经节提高了神经系统传导刺激,整合信息、指令运动等、以能及时感知陆上多样和多变的环境因子,并迅速作出反应,用于适应各种生境的生活。(10)多数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繁殖能力强,后代种群数量大,发育过程中有直接发育和间接育,并且部分种类有休眠和滞育现象以渡过不良环境因子的影响。《19》两栖类对登陆的成功和不成功表现在哪些方面?成功点:①发展肺呼吸,用肺呼吸空气中的氧气;随呼吸系统的改变,循环由单循环进化为不完善双循环。②皮肤初步角质化,一定程度上防止水分蒸发。③发展五趾型附肢,使之能在陆地上支撑体重及推动身体爬行。④发展适应陆生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尤其听觉器官,发展了中耳(鼓膜和听小骨),大脑半球完全分开两栖类对陆生生活的缺陷:①皮肤角质化程度低,不能有效防止水分蒸发。②不能在陆地繁殖,必须回到水中生殖,卵子在水中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和生活。③四肢骨骼于中轴骨骼连接程度低,四肢不能将躯体抬离地面,运动能力不强。④肺呼吸效率低下,还必须有皮肤辅助呼吸。⑤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