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重点 8页

  • 72.51 KB
  • 2022-08-12 发布

水生生物学重点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水生生物学重点1、基本的生物分类阶元有哪些?界、门、纲、目、科、属、种2、藻类共有哪些门类?蓝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隐藻门、甲藻门、裸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轮藻门3、水生维管束植物有哪几类?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漂浮植物4、原生动物有哪些运动细胞?伪足、纤毛、鞭毛5、腔肠动物有哪些纲?水螅虫纲、钵水母纲、珊瑚虫纲、栉水母纲前3种属于有刺胞亚门,后1种属于无细胞亚门6、虾类分成哪些派?对虾派、真虾派、猥虾派、鳌虾派、龙虾派、异尾派7、轮虫的主要特征:(1)轮虫是轮形动物门的一群小型多细胞动物(2)体型小,构造复杂,有消化、生殖、神经等系统(3)在头的前方具一团圆形的头冠,它的不断运动使虫体得以运动和摄食(4)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海、沟渠塘堰等各类水体,是鱼苗最适口的饵料(5)具有纤毛状的头冠(6)有内含咀嚼器的咀嚼囊(7)有附有焰茎球的原肾管8、虾的鳃有哪些类型?(1)侧鳃:着生于附肢基部上方的侧壁上(2)关节鳃:着生于底节与体壁间的关节膜上(3)足鳃:着生于底节的外侧(4)肢鳃:片状,又称上肢,着生于底节的外侧9、甲壳纲的附肢:(1)头部附肢头部附肢共5对。a.小触角一对,为第2节的附肢,在额剑的下方,原肢3节,其内、外肢为两根短须状的触鞭。触角基部背面有一凹陷容纳眼柄,凹陷内侧丛毛中有平衡囊。b.大触角一对,为第3节的附肢,在眼柄的下方,内肢为一细长的触鞭,外肢呈片状。c.大颚一对,为第4节的附肢,其肢特别坚硬,边缘有齿,内肢呈短须状,外肢退化。d.小颚两对,分别为第5、6节的附肢,呈薄片状,第一对小颚外肢退化,第二对外肢宽大呈叶片状,称颚舟叶。(2)胸部附肢共8节,原肢均2节。a.颚足三对,是第7、8、9节的附肢,第一颚足的外肢基部有一片状肢鳃,第二、三对颚足的基部都长有羽状的鳃(一对大颚、二对小颚及三对颚足都参与取食功能)。\nb.步足五对,第11-14节的附肢,外肢退化,内肢有7节组成,即底节、基节、坐节、长节、腕节、掌节和指节,前三对步足前端呈钳状,第一对步足和钳特别强大,称鳌足。其余两对步足末端呈爪状(罗氏沼虾或日本沼虾前2对步足末端为钳状,其中第2对特别粗大,尤其是雄虾)。雄虾的第五步足基部的内侧各有一雄性生殖孔。雌虾第三步足基部内侧各有一雌性生殖孔。各足基部都长有羽状鳃,注意各鳃的着生部位。(3)腹部附肢共6对。a.腹肢不发达,原肢2节。前2对腹肢,雌雄有别。雄虾第一对腹肢变成管状交接器,雌虾退化,雌虾第二腹肢细小,外肢退化(日本沼虾第一腹肢的外肢大,内肢很短小;第二腹肢的内肢有一短小棒状内附肢,雄虾在内附肢内侧有一指状突起的雄性附肢)。第3、4、5对附肢的形状相同,内、外肢细长而扁平(罗氏沼虾或日本沼虾的内、外肢呈片状)。b.尾肢1对,内外肢特别宽阔呈片状,外肢比内肢大。10、双壳类动物的绞合齿:绞合齿分主齿、侧齿或拟主齿。主齿常强壮呈臼状,位于壳顶下方。侧齿常呈狭长形,以壳顶为界分前侧齿和后侧齿。在珠蚌科的种类常不具正式的主齿,仅有拟主齿和侧齿。11、水生生物:指水域中的生物群落,包括病毒、细菌、真菌、水生植物(从藻类到高等植物)和动物(从原生动物到高等动物),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生态类群。12、水华:由于河流、湖泊等淡水水体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或原生动物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水温较高,交流不畅而导致过量的繁殖变化致使水域缺氧变色有毒发臭,大量水产动物死亡引发的灾难性现象。13、赤潮:由于海洋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或原生动物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水温较高,交流不畅而导致过量的繁殖变化致使水域缺氧变色有毒发臭,大量水产动物死亡引发的灾难性现象。14、外生孢子:管胞藻属和裂胞藻属的原生质体在生殖时细胞的顶端自上而下缢缩,由此产生1个以至多个的球形细胞,即外生孢子。15、同律分节:环节动物除前端两节及末一节外,其余各体节在形态上基本相同。16、浮游生物:不能主动的做远距离水平移动的生物,一般不能逆水前进,只能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17、底栖生物:在水底区生活的生物类群。18、无节幼体:桡足类幼虫,体呈卵圆形,具有3对附肢和1个单眼。一般分6期,前3期以卵黄为营养,第4期以后,肛门开口,开始摄食。各期无节幼体的区别在于个体大小、附肢刚毛数和尾刺数。19、桡足幼体:桡足类幼虫,身体分前、后体部,基本上具备了成体的外形特征,所不同的是身体较小,体节和胸足数较少。一般可分为5期。体节和胸足数随发育期而增多。到了第5期桡足幼体已出现雌雄区别,但尚未成熟。20、季节变异:同一种枝角类的成长个体在一年中不同季节具有不同的外形,这种现象称为季节变异。21、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22、内生孢子:成熟细胞内的原生质体经过多次分裂产生多个内生孢子,孢子成熟后破母体而出,在环境适宜是,萌发为新个体。23、复大孢子:当细胞分裂达到一定的大小时,在某种环境下将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这种孢子叫复大孢子。24、关节鳃:着生于底节与体壁间的关节膜上25、茎化腕:二鳃亚纲雄性个体中的8或10只腕中,有1只或1对茎化成为生殖腕,或叫茎化腕,是用来输送精子的。26、齿舌:长在大多数软体动物的头上用来帮助进食的器官27、焰茎球:轮虫等原肾管的收集端由合胞体组成的囊状结构,其内腔的顶端具有可摆动如火焰的纤毛。\n问答题:一、蓝藻门的主要特征:蓝藻,最古老最原始,是原核生物,无细胞核,仅在细胞中央含相当于核的物质。1.形态构造:(1)细胞壁及胶被胶鞘细胞壁外层:果胶质,具一定厚度。内层:含纤微素,薄而坚固。胶质、胶鞘:覆于外部,胶质的主要成分是果胶质或戌聚糖,胶鞘内往往有一定的纤微素。(2)原生质体色素区:主要有叶绿素α、β—胡萝卜素、蓝藻黄素和蓝藻叶黄素等。还特有蓝藻蓝蛋白和蓝藻红蛋白色素。中央区:无核,仅有相当于细胞核的物质。(3)贮存物质:蓝藻淀粉,还含有蓝藻颗粒体。2.假空泡:在光镜下可见不规则的黑色、紫色或红色。3.异形胞:某些丝状蓝藻中有较为光亮的特殊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在丝状体上着生位置有:基生(如眉藻);间生(如念珠藻);两端生(如拟项圈藻);分支侧面短支上生(如拟念珠藻)。4.体制:主要为群体、丝状体,很少为单细胞。是由相连的细胞列——藻丝和胶质鞘组成,可有一条或多条藻丝构成。胶质鞘极薄,不明显;或较厚,明显,且分层。5.繁殖 (1)营养繁殖    1个母细胞分裂成2个子细胞;   1个群体分裂成2个或多个群体。 (2)无性繁殖   内生孢子:成熟细胞内的原生质体经过多次分裂产生多个内生孢子,孢子成熟后破母体细胞壁而出,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萌发为新个体。   外生孢子:管孢藻属和裂孢藻属的原生质体在生殖时细胞的顶端自上而下缢缩,由此产生1个以至多个成串的球形细胞,即外生孢子,这些孢子成熟后,从母体逸出,有的远离亲体,环境条件适宜时发育成新个体,有的仍附着于母体的四周,形成类似分支的群集体。   厚壁孢子(休眠孢子):藻殖段目中的许多科、属、种特有的一种孢子,在丝体上产生之后,可以抗拒外界不良环境。在寒冷或干燥时,除本身细胞壁外,还产生三层宽厚的包被,且孢子的原生质体充满各种贮存物,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萌发成新个体。二、甲藻门的主要特征1.形态构造\n大多为多细胞,有鞭毛。细胞呈球形、针形或分枝状。背腹扁平或左右侧扁。细胞裸露或具纤维素细胞壁。纵裂甲藻类,细胞壁有左右两片组成,无纵沟和横沟。横裂甲藻类,细胞壁有许多小板片组成。板片有时具有角、刺或乳头状突起,板片表面长具圆孔纹或窝孔纹。大多数种类具有一条横沟或一条纵沟。横沟(又称腰带),位于细胞中部,将细胞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称为上锥部(上壳),下半部称为下锥部(下壳)。纵沟称腹区,位于下锥部腹面,纵横沟内各具一条鞭毛,即纵沟鞭毛和横沟鞭毛。二鞭毛分别着生于纵、横沟交叉点附近,有的是从一个鞭毛孔生出来的,带状的横沟鞭毛自鞭毛孔伸出后,经背面达右方,环绕于横沟内。丝状纵沟鞭毛由纵沟伸出体外。大多数甲藻,原生质体内含有一个特殊细胞核。染色质排列成串珠状。2.色素、色素体和贮存物质(1)色素: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叶黄素、甲藻素和多甲藻素。(2)色素体:大多数有叶绿体,呈黄褐色、红褐色、蓝绿色、黄绿色,少数种类无色素。多个,呈盘状、棒状、带状或片状。(3)贮存物质:淀粉和油滴。3.体制:多为单细胞,具鞭毛,能运动,少数为丝状体。有的为单细胞联成的群体。4.繁殖:多为细胞分裂。纵裂甲藻亚纲和横裂甲藻亚纲的翅甲藻以纵分裂繁殖。横裂甲藻亚纲的其他种类为横分裂,或斜分裂。少数可形成动孢子或不动孢子,行有性生殖。三、硅藻门的主要特征细胞壁富含硅质,且具有规则排列的花纹。1.形态构造(1)细胞壁:由硅质和果胶质组成。果胶质紧帖于硅质的里面。上下相连带或上下相连带同间生带一起称壳环带(壳环)。由壳环带将套合的上下壳连结起来。(2)间生带:是壳面细胞壁的一些特殊构造,也即壳面和相连带之间的次级相连带。具加强细胞壁的作用。(3)隔片具间生带的细胞,有的向细胞腔内伸展成片状,称隔片。(4)花纹:细胞壁有时排列侧的花纹。(5)点纹:普通显微镜下可辨的细小孔点,单独或成条(点条纹)。有线纹、孔纹、勒纹。(6)硅藻细胞的三个轴和三个面三个轴:纵轴、横轴和贯壳轴。三个面:壳面观:辐射对称,多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及多角形等。带面观:长方形、方形、楔形等。壳环面观:宽、窄壳面观。(7)细胞核:1个,位于细胞中央。(8)色素、色素体和贮存物质:色素: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岩藻黄素、硅藻黄素等。色素体:黄绿色、黄褐色、粒状、片状、叶状、分枝状或星状等。贮存物质:油滴。2.体制:多为单细胞,或放射状、链状、带状等群体、丝状体或埋于胶质块内。3.繁殖:(1)细胞分裂:是最普通的生殖方式,常于夜间进行。开始时原生质略微增大,然后细胞一分为二。在临分裂前相连带拉长,在细胞核分裂完毕后,于两核之间产生两个下壳,出现壳面,产生相连带。硅藻分裂后的两个细胞各得母细胞的一个壳做上壳,新生的壳长在里面为下壳。1个与母细胞等大,另一个以母细胞下壳为上壳的子细胞比母细胞小。(2)复大孢子当细胞分裂达到一定的大小时,在某种环境下将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这种孢子叫复大孢子。(3)小孢子(microspore):这是中心硅藻常见的一种生殖方式。细胞核和原生质经过多次分裂,形成8、16、32、64、128个小孢子,每个孢子具有1—4条鞭毛,长成后成群逸出,相互结合为合子,然后每个合子萌发成新个体。\n(4)休眠孢子:沿岸的中心硅藻多产生休眠孢子。先细胞内原生质收缩,后分泌两瓣原壳将其包围,壳上常有刺状出物。四、刚毛序式的含义,怎么解释?刚毛式是表示枝角类第二触角内外肢的节数和刚毛数的式子。如溞属的刚毛式为0-0-1-3/1-1-3。表示外肢4节,第一、二节上无刚毛,第三、四节上分别有1根和3根刚毛;内肢3节,分别具1、1、3根刚毛。五、如何确定瓣鳃纲贝壳的方位?壳顶尖端通常向前方,左侧壳叫左壳,右边叫右壳。六、甲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1.分布:淡水、半咸水及海水中均有分布。但大多数生活于海水中。全世界均有分布。2.意义:(1)某些甲藻生物量可作为海洋生产力的重要指标。是海洋水产浮游动物的饵料。(2)甲藻的过量繁殖会引发赤潮。a.缺氧或堵塞鳃而导致水产动物死亡(鱼、虾、蟹、贝等)。如夜光藻的过量繁殖。b.分泌毒素,毒害鱼、虾、蟹、贝等。如短裸甲藻c.死亡后产生毒素,危害生物。如多角膝沟藻d.藻类分泌的毒素积累贝类中,使贝具有毒素。如膝沟藻七、硅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1.生态分布:分布极广,任何潮湿和有水的地方都有分布。海洋硅藻可分为底栖性和浮游性两大类。2.经济意义:(1)有益方面:硅藻是鱼虾贝类及其幼体的主要饵料。如我国沿海四大贝类(牡蛎、蛏、蛤、蚶)的饵料中,硅藻占首要地位。浮游甲壳动物(如桡足类、磷虾类、樱虾类以及对虾和其它经济虾类的幼体等都以硅藻为饵料。)中国毛虾的主要饵料为硅藻。鲱、沙丁鱼等幼鱼的主要饵料为硅藻有些硅藻可作为海洋捕捞业的指标硅藻的数量和分布影响一些海产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及渔场的形成和分布。如大洋脆杆藻的密集区可捕获高产的沙丁鱼。星脐圆筛藻密集区可捕高产的中国对虾。硅藻是形成海底生物性沉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硅藻死亡后的硅质外壳大量沉积在海底,形成硅藻软泥。这种软泥在寒带海区最多,最后可达200M。硅藻土含82.3℅的氧化硅,可作为工业原料,保温材料及历史古海洋环境的研究材料。硅藻可作为法医的检验手段之一。八、蓝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1.生态分布:海淡水中均有分布。2.意义(1)水华(赤潮)的蓝藻种类:微囊藻、鱼腥藻、色球藻、螺旋藻、颤藻、束毛藻等。过量繁殖会引发水华(赤潮)。(2)可固定空气分子中的氮的蓝藻:如满江红鱼腥藻,在水田中放养固氮。(3)作为水质指示物。如褐色管孢藻是清水特征。泥生颤藻是水质污染的指示物\n发菜是实用蓝藻,我国特产,出口海外。螺旋藻含1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4)蓝藻与渔业关系:部分蓝藻能被鱼类摄食,但一般认为较难消化;过量的繁殖又会引发水华。蓝藻在渔业水体中作用有待研究。九、红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是大型藻类,多生活在海洋中,少生活于淡水。世界沿海都有,主产于温带海区。紫菜在几百年前则有栽培。江蓠、沙菜和石花菜等可制琼胶。十、隐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1.分布:分布于淡水、海水中,有些种类(如隐藻属、红胞藻属、半胞藻属等,在沿岸水域常见。而沼盐隐藻是广盐性种类。2.意义:在高产鱼池中周年可见,并可成为优势种群,形成红褐色和黑褐色云彩状水华,使池水呈红褐色。有隐藻水华的鱼池,白鲢生长好、快、产量高。十一、金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1.分布:主要生活在淡水中,而海洋里的种类较少。生活在透明度较大,温度较低,有机含量较低的水体中。一般多在较寒冷的季节,尤其早春晚秋生长旺盛。对温度变化感应灵敏,在水中分布于中下层。2.意义(1)作为水生动物的饵料。如球等鞭金藻及其他一些种类,是经济贝、虾类的幼体饵料。(2)钙板金藻和硅鞭金藻死亡后,遗骸沉于海底,形成颗石虫软泥,有的形成化石,可为地质年代的鉴别提供依据。(3)有些金藻的大量繁殖会形成赤潮。如小定鞭金藻、褐胞藻的大量繁殖可以阻碍或改变中上层鱼(如鲱鱼)的回游路线。十二、黄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1.生态分布及多样性:多半水生,绝大部分生活于淡水中,少数分布于海洋及半咸水中。淡水种类喜生在半永久性的软水中。常见于池塘、沟渠、湖泊近岸处,营固着生活。2.大部种类可为鱼类的天然饵料,但丝状种类(如黄丝藻、葡萄藻)鱼类食后不易消化。本门种类在一水体中大量繁殖,其他浮游藻类会相应减少。寒冷季节多出现常则杂于其他藻类中。十三、褐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1.生态分布:主要生活于海水中,极少生活于淡水。冷水性,多生长在寒带和南北极海中。多生长在低潮线附近,在深海的海底是很少能生存的。如:昆布可生长在低潮线以下8—15米深处。鹿角藻主要在中潮带。鼠尾藻、羊栖菜生长在中低潮带。海带类、裙带菜生长在低潮线下。2、意义(1)可食用。如海带、裙带菜、昆布、羊栖菜和鹿角菜等等。如:马尾藻以往作农田肥料和猪饲料,现在是褐藻工业的重要原料。(2)医用:医药上用作抗凝剂、止血剂和代用血浆等,褐藻酸钠对放射性锶(Sr90)及其它放射性同位素有阻吸作用,可阻止生物胃、肠内的吸收。十四、裸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1.生态分布:主要分布淡水,少数分布沿岸水域,在阳光充足的季节可大量繁殖形成水华。2.意义:(1)无色种类(如袋鞭藻属和变胞藻属)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n(2)是某些滤食性鱼类直接的饵料。(裸藻水华的池水属肥水、好水)十五、绿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1.生态分布:约90℅生于淡水(如接合藻纲和鞘藻目),约10℅生于海洋(如管藻目)。2.意义:(1)食用:提取胶质(阿拉伯替代品),糊精作为粘着浆料。如石莼。(2)浮游种类作为海产经济种类幼体的重要饵料。如小球藻、扁藻、盐生杜氏藻等。(3)有些种类具有净化水体作用。如绿球藻目中的某些种类。十六、轮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1.生态分布:淡水底栖,半咸水中也有。尤以稻田沼泽、池塘、湖泊中更常见。喜生于富钙硬水和透明度高的水体。2.意义:(1)用于作肥料。(2)杀灭蚊幼。(3)药用。十七、中国对虾和中华绒螯蟹的幼体发育特点,试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1)中国对虾:受精卵——无节幼体(六次蜕皮)——溞状幼体(3次蜕皮)——糠虾幼体——仔虾卵自母体排出后约经一昼夜即可孵出无节幼体无节幼体:身体不分节,具有3对附肢和1个红色的眼点,尾端有1对刺毛,无口和肛门,没有消化道,不摄食,完全靠卵黄来维持生活。多活动于水的中上层,具有较强的趋光性。此幼体共经6次蜕皮,分6个无节幼体期。溞状幼体:已具有明显的头胸甲,腹部也已分化,复眼也开始出现,单眼仍见存在。附肢已具7对,即除头部的5对附肢外,并出现第1、2对颚足。口位于头部的腹面,肛门位于尾部末端腹面中央,消化道也已出现,并开始摄食。溞状幼体分3期,经最后一次蜕皮后进入糠虾幼体。糠虾幼体:幼体的形状已像小虾,头胸甲增大,覆盖整个头胸部,胸部的附肢已全部生出,双肢型,且是主要的游泳器官。糠虾幼体经蜕皮,前3对步足呈螯状,附肢延长,但仍为单肢型,共经3次蜕皮后进入仔虾期。仔虾期:体型构造已基本上与母体相似,从此开始,幼体以附肢为主要的游泳器官,并开始以腹面朝下水平游泳。(2)中华绒螯蟹:受精卵——溞状幼体(五次蜕皮)——大眼幼体(一次蜕皮)——第一期幼蟹溞状幼体:头胸部略呈球形,前端有1额刺,背面中央有1背刺,两侧中部各有1侧刺,十八、多甲藻板式的含义上壳板片4组: 顶孔板(apicalporeplate):位于顶端中间常有一孔,以P表示.  顶板(apicalplate):围绕顶孔板的板片,以ˊ表示.  沟前板(precinggularplate)(前带板):位于上锥部与横沟相邻的板片,以″表示.   前间插板(anteriorintercalaryplate)(副板):顶板与沟前板之间的板片,以a表示.下壳板片3组:\n   底版(antapicalplate):下锥部末端的板片,以″″表示。   沟后板(postcingularplate)下锥部与横沟相连的板片,以″′表示。   后间插板(posteriorintercalary沟后板与底版之间的板片,以p表示。   横沟常有3块板片组成,以G表示。   腹区(即纵沟),一般有6块板片(左前板、右前板、左鞭毛孔板、右鞭毛孔板、连接板和后围板组成),以V表示.十九、甲壳纲的主要特征1.甲壳动物比较原始,被一层坚硬甲壳。2.多生活于水中,以鳃呼吸,小型种类无呼吸器官,用表皮呼吸。3.躯体:(1)头部:一般具5对附肢:触角:2对大颚:1对小颚:2对(2)胸部:A.低等种类:数量不定(介形类最少,仅2对。鲎虫科的最多,为63对)用于游泳或呼吸。B.高等种类,常为8对。a.颚足,3对,辅助的捕食器官。b.步足:5对,用作行走。(3)腹部:A.低等种类,不具有腹肢。B.高等种类:除尾节外,每节具1对腹肢。雌性:兼有抱卵功能;雄性:第1、2对内肢常变形成交接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