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3.00 KB
- 2022-08-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参考链接http://222.30.44.253/course/immunology.html\n免疫系统的组成\n第一章抗原\n三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n通过分泌的信号分子通讯与通过膜结合的信号分子通讯的比较\n在细胞通讯中,由信号传导细胞送出的信号分子必须被靶细胞接收才能触发靶细胞的应答,接收信息的分子称为受体(receptor),此时的信号分子被称为配体(ligand)。\n本章重点1、抗原的概念和基本特性2、抗原的特异性3、决定免疫原性的基础\n本章主要内容1、抗原的概念与基本特性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3、抗原的特异性4、抗原的分类\n一、抗原的概念与基本特性1、抗原(antigen,Ag):能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BCR/TCR)特异性结合,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n2、抗原的基本特性抗原的免疫原性抗原的免疫反应性(抗原性)\n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指抗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n完全抗原半抗原完全抗原与半抗原载体TB刺激结合\n关于抗原的几个概念完全抗原:同时具备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半抗原:仅具备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变应原:诱导机体产生超敏反应的抗原。耐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n抗原\n思考从抗原形成角度说说青霉素过敏是怎么回事?\n二、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1、异物性(foreignness)抗原与机体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免疫原性越强。凡是胚胎时期未与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均可视为异物。\n自身物质一般无免疫原性,但与淋巴细胞从未接触过的自身物质(如晶状体蛋白)或自身物质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也就会成为异己物质而具有免疫原性。因此,异物性不是专指体外物质而言,而是以免疫系统淋巴细胞在胚胎期是否曾与之接触而决定。异物性与免疫原性\n2、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分子量化学组成易接近性(accessibility)物理性状\n分子量凡是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其分子量都较大,一般在10kDa以上,低于4kDa者一般不具有免疫原性。总的规律是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但有例外,如明胶。返回分子量分子量与免疫原性\n在有机大分子物质中,多数抗原是蛋白质。多糖是重要的天然抗原。在自然界,许多微生物有富含多糖的荚膜或胞壁,细菌内毒素是脂多糖,以及一些血型抗原(A、B、C、H)也是多糖。核酸的免疫原性很低,但若与蛋白质载体连接则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类脂一般无免疫原性。返回化学组成与免疫原性\n易接近性与免疫原性是指抗原分子的特殊化学基团与淋巴细胞表面对应抗原受体相互接触的难易程度。特殊化学基团(例如某几个氨基酸残基)如紧接在抗原骨架侧面,而不是暴露在其外端,淋巴细胞抗原受体虽然与之相应,但无法吻合。如侧链间距加大,或化学基团暴露在外端,则造成理想的易接近性。返回\n3、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4、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n思考为什么在肌肉注射青霉素等易诱发机体过敏的药物前,要进行皮下试验?\n同一物质进入机体的途径与免疫原性强度的关系:皮内﹥皮下﹥肌肉﹥静脉﹥腹腔一般情况下,颗粒性抗原(细菌,红细胞,大的多聚体)不论皮下或静脉注射均可引起良好的抗体应答,而许多可溶性蛋白或糖类则需较严格的免疫程序,包括用量较大,多次注射以及与佐剂同时使用。\n三、抗原的特异性(specificity)1、抗原特异性:指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及与应答产物发生专一结合的特性。是免疫应答最基本的特点。其实质为物质之间的相互吻合的针对性。\n(1)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上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是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又称抗原决定基(antigenicdeterminant)。2、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n表位的组成氨基酸单糖核苷酸(5-7个残基)\n\n(2)抗原结合价抗原结合价:抗原分子表面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功能性表位的数量。每一种半抗原可理解为单一的抗原决定簇,而天然抗原含有很多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它是带有大量多种"天然"半抗原的大分子。\n\n\n(3)表位的类型(教材P14表1-2)结构类型:连续(线性、序列)决定基不连续(构像)决定基识别类型:B细胞表位T细胞表位\n典型B细胞表位\n3、抗原的交叉反应抗原除与其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外,还与其他抗体发生反应称为交叉反应。\n交叉反应的实质——交叉抗原两种不同抗原之间可以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这种抗原称为交叉抗原。\n\n\n1、根据抗原诱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的辅助:胸腺依赖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TD-Ag):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及细胞抗原胸腺非依赖抗原(thymus-independentantigen,TI-Ag):一般为多糖四、抗原的分类\nTD-Ag和TI-Ag\n\nTD-Ag与TI-Ag的特点TD-AgTI-Ag诱导抗体类型IgGIgM细胞免疫+—免疫记忆+—结构特点T表位+B表位仅B表位\n2、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n思考试将这几类抗原各举一例。\n\n\n1、病原体、动物血清、药物、食物等2、血型物质、组织相容性抗原等3、晶状体蛋白、精子等4、A族溶血性链球菌表面抗原医学实践中的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n3、根据抗原的来源:天然抗原人工抗原\n4、根据抗原激活T细胞的能力:普通抗原超抗原(superantigen,SAg):某些抗原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即可激活2%-20%的T细胞或B细胞,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称超抗原。\n\n超抗原的生物学意义毒性作用及诱导炎症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抑制抗肿瘤\n5、免疫学研究中常用的抗原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rumalbumin,BSA)卵白蛋白(ovalbumin,OA)牛丙种球蛋白(bovineγ-globulin,BGG)钥孔嘁血蓝蛋白(keyholelimpethemocyanin,KLH)鞭毛蛋白(flagellin)绵羊红细胞(sheepredbloodcell,SRBC)\n五、免疫佐剂佐剂(adjuvant)属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当其与抗原一起注射或预先注入机体时,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n1、免疫佐剂的种类:化合物、生物制剂2、佐剂的作用机制3、佐剂的应用\n常用免疫佐剂人体:氢氧化铝、明矾、PolyI:C(多聚肌苷酸:胞苷酸)、胞壁酰二肽、QS21(皂角素成分之一)、细胞因子、热休克蛋白、CTB等动物:弗氏佐剂\n六、丝裂原丝裂原(motigen)亦称有丝分裂原,可与淋巴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使细胞发生有丝分裂和增殖的物质。ConA(刀豆蛋白),PHA(植物血凝素)、PWM(美周上路商陆)等。\n丝裂原的临床作用体外试验评估机体免疫状态\n附:本章名词解释antigen,TD-Ag,TI-Ag,epitope,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半抗原,超抗原,交叉抗原,异嗜性抗原,变应原,耐受原,免疫佐剂,丝裂原,T细胞决定基,B细胞决定基\n作业1、试述决定抗原物质免疫原性的因素。2、根据抗原决定基的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哪两类?3、试述TD-Ag和TI-Ag的特点。4、试述超抗原的概念、特征、种类和生物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