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32 KB
- 2022-08-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1、细胞的组成与结构细胞分化(不可逆)细胞连接:桥粒、紧密连接(上皮)、间隙连接(最主要)2、动物的组织上皮组织(单层、复层)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弹性结缔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血组织、软骨、硬骨)肌组织神经组织二、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1、受精2、卵裂期:完全卵裂(等裂,不等裂)、不完全卵裂(盘裂、表裂)螺旋卵裂(大部分原口动物)、辐射卵裂(后口动物)3、囊胚期:囊胚(囊胚层、囊胚腔)4、原肠胚:原肠腔原肠的形成方式:内陷+外包、分层+内移、内转5、中胚层和体腔的形成:体腔囊法(肠腔法)、裂体腔法(原口动物和高等脊索动物)6、神经胚:神经板→神经管→前端成脑、后端成脊髓7、胚层分化和器官形成原口动物后口动物卵裂方式螺旋卵裂辐射卵裂成体口形成原肠口新形成肛门的形成新形成原肠口中胚层形成方式裂体腔法肠腔法或裂体腔法\n体腔类型无体腔、假体腔、真体腔、混合体腔真体腔骨骼发生外胚层(头足纲例外)内胚层三、动物的系统发生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动物界的主要分类群原口动物Protostomia原生动物Protozoa后生动物Metazoa:中生动物中生动物门侧生动物海绵动物门Spongia真后生动物Eumetazoa两胚层、辐射对称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三胚层、两侧对称无体腔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假体腔轮形动物门腹毛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虫动物门Nematoda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内肛动物门铠甲动物门腮曳动物门真体腔不分节软体动物门Mollusca分节环节动物门Annelida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后口动物Deuterostomia无脊椎动物Invertebrata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n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脊索动物脊索动物门Chordata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Cyclostomata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硬骨鱼纲Osteichthyes两栖纲Amphibia爬行纲Reptilia鸟纲Aves哺乳纲Mammalia四、原生动物门最原始的真核生物1、结构:细胞膜统称表膜,细胞质分为内、外质2、运动方式:鞭毛或纤毛,基本结构为微管,9(2)+2结构伪足,肌动蛋白丝在肌球蛋白丝上的活动3、排泄:收集管和伸缩泡4、营养: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5、生殖:无性生殖主要为二裂生殖有性生殖分为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6、呼吸:扩散作用应激性:神经肽分类:鞭毛纲、肉足纲、孢子虫纲、丝孢子虫纲、纤毛虫纲\n五、中生动物门体表普遍具有纤毛,身体蠕虫状,由20~30个细胞组成。均寄生在无脊椎动物体内,原始的类群。六、海绵动物门侧生动物,细胞没有组织分化,身体由皮层(单层扁平细胞)和胃层(领鞭毛细胞)构成。胚胎发育有逆转现象,独特的水沟系统,无神经系统。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称。1、结构:皮层、胃层(领细胞层),两层之间是中胶层。领鞭毛细胞包围中央腔。2、骨骼形态:骨针(钙质、硅质或角质)3、水沟系统:单沟型、双沟型和复沟型4、生殖与胚胎发育:无性生殖(出芽生殖、芽球)有性生殖的胚胎发育,寻常海绵纲→实胚幼虫;钙质海绵纲→两囊幼虫,胚胎发育经过逆转。消化:没有消化腔,只进行细胞内消化。没有神经系统,对刺激的反应局部且缓慢。分类: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寻常海绵纲七、腔肠动物门两胚层,出现了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体壁围绕身体纵轴成为一个消化循环腔。出现细胞外消化、感觉器官和网状神经系统。体制辐射对称或两侧辐射对称。多细胞动物中最为原始的一类。1、结构:内胚层(内皮肌细胞、腺细胞)、外胚层(外皮肌细胞、间细胞(可分化为皮肌细胞、刺细胞和性细胞)、腺细胞),两层之间是中胶层(水螅型薄,水母型厚)。2、消化循环腔3、神经系统:网状神经系统,传递速度很慢。4、呼吸与排泄:体壁扩散,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和排泄器官。\n5、生殖:无性生殖(出芽生殖)有性生殖:多数雌雄异体,存在世代交替现象(浮浪幼虫)。水螅型水母型体形及生活方式圆筒状,下端为基盘,固着生活伞状,漂浮生活中胶层较薄较厚口部向上向下神经神经系统不发达,感觉器官较简单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较复杂骨骼有些种类有石灰质骨骼无水管无有分类: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八、扁形动物门三胚层,身体出现了器官系统,消化道有口无肛门。出现两侧对称体制,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没有体腔。1、结构:(1)表皮和肌肉:皮肌囊(涡虫纤毛、吸虫绦虫合胞体)(2)中胚层:实质2、消化系统:口、咽、肠,没有肛门3、呼吸与排泄系统:呼吸靠体表的渗透作用,原肾型排泄系统(外胚层发生,只有一个开口,开于体表),主要功能是调节水分。4、神经系统:出现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梯状神经系统,没有神经节感觉器官:眼、耳突、触角、纤毛窝、平衡器5、生殖:出现固定的生殖腺和附属腺体,大多行有性生殖。螺旋卵裂,牟勒氏幼虫。分类: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n(纽形动物门:出现了完整的消化管,出现了循环系统(没有心脏))九、假体腔动物有假体腔(初生体腔),腔内充满液体或间充质细胞,出现有口有肛门的完全消化管,原肾型排泄系统。体表有角质层。无循环系统和呼吸器官。螺旋卵裂,裂体腔法形成中胚层。线虫动物门:假体腔动物中最多的,种类仅次于节肢动物。线虫细胞的数目是恒定的。上皮细胞合胞体。大多数雌雄异体异形。神经系统:围咽神经环向前后发出6条神经,两侧膨大成神经节。腹毛动物门:假体腔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上皮细胞不是合胞体。十、软体动物门三胚层真体腔,体制两侧对称或不对称。后肾型排泄系统,出现了循环系统和呼吸器官。1、结构: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多数都有贝壳。2、消化系统:口、口腔、胃、肠和肛门。软体动物特有齿舌。3、呼吸系统:腮和外套膜或外套膜形成的“肺”,原始的腮呈羽状,称为栉腮。4、循环系统:开管式循环系统:心耳→心室→动脉→血窦→静脉→心耳(头足类为闭管式)5、排泄系统:后肾型排泄系统(中胚层和外胚层共同发生,一个开口在体腔内,一个开口在体表)。6、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节、足神经节、侧神经节和脏神经节。头部有触角和眼,脑下面有一对平衡囊。7、生殖系统:雌雄同体或异体,体外受精或体内受精。陆生种类直接发育,海产种类间接发育,常具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期。腹足纲的不对称体制(扭转)分类:尾腔纲、单板纲、多板纲、无板纲、腹足纲、双壳纲、掘足纲、头足纲十、环节动物门三胚层,发达的真体腔,体壁向外延伸成扁平状的疣足,一些内部器官依体节重复排列。首次出现明显的分节现象。\n1、结构:同律分节和疣足、刚毛发达的真体腔,裂体腔法形成,腔壁上包围来自中胚层的体腔膜,体腔内充满体腔液。节间膜分开体节。2、循环系统:闭管式循环系统3、排泄系统:后肾型排泄系统4、神经系统:脑(一对咽上神经节)、一对咽下神经节、围咽神经环和腹神经索构成。腹神经索在每一体节形成一对神经节,构成链状神经系统。5、生殖系统:多毛纲绝大多数雌雄异体,有性生殖;寡毛纲一些水生种类有普遍的无性生殖(横分裂、出芽);蛭纲雌雄同体,有性生殖。海产类间接发育经担轮幼虫期。6、消化系统:口、咽(或吻)、食管、肠、直肠和肛门。有些有盲道,消化管有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使肠道蠕动。分类:多毛纲、寡毛纲、蛭纲十一、节肢动物门身体分节为头、胸、腹三部分,带关节的附肢,翅,几丁质外骨骼,蜕皮,异律分节,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原口动物中演化程度最高的类群。1、结构:异律分节,相邻体节愈合,每个体节有一对附肢。头部:取食和感觉中心,附肢形成触角、口。胸部:运动中心。(翅不是附肢)腹部:生殖及代谢中心。外骨骼:上表皮(蛋白质和脂质)、外表皮(几丁质和鞣化蛋白质,硬,薄)、内表皮(几丁质和蛋白质,软,厚)。肌肉:均为横纹肌。2、循环系统:混合体腔(血腔),没有发达的真体腔,血液和体腔液混合称血淋巴。心脏位于消化道背面,开管式循环系统。3、呼吸器官:水生鳃或书鳃(体壁向外凸起折叠),陆生书肺(体壁向内凹陷折叠)或气管。很多小型种类无专门呼吸器官。4、排泄器官:水生:与后肾同源的腺体(绿腺、颚腺、基节腺)。陆生:马氏管(内胚层或外胚层形成的单层细胞盲管)。5、消化系统:前肠、中肠和后肠。\n6、神经系统:与链状神经相似,由于异律分节神经节愈合。头部3对神经节愈合成脑。有视觉(单眼和复眼)、触觉和化学感受器。7、生殖和发育:一般雌雄异体异形,表面卵裂。多具有蜕皮现象。昆虫发育中的变态现象:(1)增节变态:原尾目,腹部体节在最后两体节中增加出3节,从9节增加到12节。(2)表变态:幼虫具备成虫特征,成虫继续蜕皮。(3)原变态:蜉蝣目,幼虫→亚成虫→成虫(4)不完全变态:若虫(陆生,幼虫与成虫相似)卵成虫稚虫(水生,幼虫与成虫有明显差异)幼虫与成虫相似:渐变态幼虫与成虫有明显差异:半变态(5)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分类:三叶虫亚门三叶虫纲(绝灭)螯肢亚门肢口纲、蛛形纲、海蜘蛛纲甲壳亚门头虾纲、鳃足纲、桡足纲、蔓足纲、软甲纲单枝亚门倍足纲、烛虬纲、唇足纲、综合纲、昆虫纲\n肢口纲蛛形纲软甲纲唇足纲倍足纲昆虫纲身体分区头胸部、腹部头胸部、腹部头部、胸部、腹部、尾部头、躯干头、躯干头部、胸部、腹部附肢触角无无2对1对1对1对足头胸部6对,第一对螯肢,后5对步足头胸部6对,第一对螯肢,第二对脚须,后4对步足体节十几节到一百多节,每节1对步足体节十几节到一百多节,成对愈合,每节2对步足3对呼吸书鳃书肺、气管(附肢特化)气管气管气管排泄基节腺基节腺、马氏管颚腺马氏管马氏管马氏管翅口器变态直翅目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咀嚼式口器渐变态半翅目前翅基部革质端部膜质,后翅膜质刺吸式口器渐变态同翅目前后翅均为膜质刺吸式口器一般为渐变态双翅目前翅膜质,后翅平衡棍刺吸式、刮吸式或舐吸式完全变态鳞翅目3对膜质翅虹吸式口器完全变态鞘翅目前翅鞘翅,后翅膜质咀嚼式口器完全变态膜翅目前后翅均为膜质咀嚼式或嚼吸式完全变态十二、触手冠动物都有环绕口而不环绕肛门的触手冠,用来捕食和呼吸的器官触手冠。帚虫动物门:发达的真体腔。发达的循环系统,无心脏。\n一对U型后肾。触手冠处有神经环,身体左侧有侧神经。多数雌雄同体,体外受精,辐射卵裂,肠腔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间接发育经担轮幼虫期。外肛动物门: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体表和触手进行气体交换。没有循环器官和排泄器官,体腔液的流动起到循环作用。咽背面有神经环和一个神经节。多数雌雄同体,生殖方式多样,受精卵辐射卵裂,幼虫与担轮幼虫相似。腕足动物门:发达的真体腔。没有专门呼吸器官。开放式循环系统,有心脏,血液与体腔液混合。1~2对后肾。神经环和食管背腹面两个神经节。一般雌雄异体,受精卵辐射卵裂,肠腔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幼虫间接发育。与原口动物的相似之处:真体腔;发达的后肾兼作生殖导管;自由游泳的与担轮幼虫相似的幼虫期。与后口动物的相似之处:发育过程中出现前体腔、中体腔、后体腔,之间有体腔膜相隔;卵裂是辐射卵裂,而不再是螺旋卵裂;体腔形成为肠腔法。十三、棘皮动物门最原始的后口动物,成体五辐射对称,幼虫全部两侧对称。辐射卵裂,肠腔法形成中胚层和真体腔。1、结构:次生性五辐射对称,口面与反口面,步带沟,管足。骨骼全部起源于中胚层,称为内骨骼。2、水管系统:相对封闭的管状系统,担负运动功能。3、血系统和围血系统:没有专门的循环器官,体腔液完成营养物质输送。4、消化系统:围口膜、口、贲门胃、幽门胃、幽门盲囊、直肠、肛门。5、神经系统:无神经节和中枢神经系统。外胚层起源的外神经系统,中胚层起源的内神经系统和下神经系统。6、生殖和发育:大多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海盘车经羽腕幼虫。\n分类:海百合纲、海星纲、海蛇尾纲、海胆纲、海参纲(系统未出现时)运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生殖与发育原生动物鞭毛、纤毛、伪足(胞口、胞肛)(体表扩散)无(收集管和伸缩泡)(神经肽)无性生殖(二裂)、有性生殖(配子生殖、接合生殖)海绵动物(水沟系统)——无性生殖(出芽生殖、芽球),胚胎逆转腔肠动物(消化循环腔)(体表扩散)(消化循环腔)(体表扩散)网状神经系统无性生殖(出芽生殖),世代交替(浮浪幼虫)扁形动物出现两侧对称,运动趋于定向不完全的消化管:口、咽、肠(体表扩散)(实质)原肾型排泄系统梯状神经系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生殖腺,有性生殖(牟勒氏幼虫)(纽形动物)出现完全的消化管:有口和肛门(体表扩散)出现循环系统(闭管式)原肾型排泄系统————假体腔动物(线虫动物)前肠(口、口腔、咽)、中肠、后肠(直肠、肛门)(体表扩散)无原肾型排泄系统咽部神经环是神经中枢,背腹神经索,出现神经节有性生殖软体动物口(齿舌)、口栉腮和外套膜开管式循环系后肾型排泄系神经中枢包括有性生殖,陆生\n腔、胃、肠和肛门统(头足纲闭管式)统四个神经节直接发育,海生经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期环节动物口、咽、食管、肠、直肠、肛门体表和疣足,水生用鳃出现真正的循环系统,闭管式循环系统后肾型排泄系统链状神经系统多数有性生殖节肢动物前肠、中肠和后肠鳃、书鳃、书肺、气管混合体腔,开管式循环系统与后肾同源的腺体、马氏管类似链状神经系统有性生殖,多具蜕皮和变态棘皮动物水沟系统围口膜、口、贲门胃、幽门胃、幽门盲囊、直肠、肛门管足和皮鳃血系统和围血系统管足和皮鳃无神经节和中枢神经系统,放射状神经系统有性生殖,羽腕幼虫十四、脊索动物门脊索(在低等脊索动物中终生保留,脊椎动物中被脊椎替代或留有残余)、背神经管(在脊椎动物中分化为脑和脊髓)和腮裂(低等脊索动物的呼吸器官,进化中消失或演变)三大特征,还有后口、肛后尾、分节的肌节、闭管式循环系统、心脏位于身体腹面、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等其他特征。分类:原索动物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尾索动物亚门:幼体具有三大特征,脊索仅在尾部。变态后脊索消失,背神经管退化成神经节,鳃裂仍存在。成体具被囊,有特殊围鳃腔。消化系统:咽、食管、胃、肛门。呼吸作用在咽部完成。无集中排泄器官。开管式循环,血液流动周期性改变方向。神经系统退化,神经中枢仅是一个神经节。\n幼体经逆行变态,营固着生活。头索动物亚门:三大特征终生存在,脊索纵贯全身,无明显头部,又称无头类。有特殊围鳃腔。无骨质骨骼,无偶鳍。V字型肌节。消化系统:口、咽、肠、肛门。没有集中的肾,按体节排列的肾管。闭管式循环,无心脏。中枢神经系统:背神经管。头索动物进化特征:典型脊索动物三大特征,分节的肌肉,典型脊椎动物式的血液循环,分开的背腹根。原始和特化的结构:无头,无成对附肢,无心脏,无集中肾,特化的口器。脊椎动物亚门主要特征:出现明显头部,又称有头类。脊柱代替了脊索。除圆口纲外出现上下颌。除圆口纲外出现成对附肢。水生鳃呼吸,陆生肺呼吸。集中的肾脏。有收缩功能的心脏,完善循环系统。圆口纲现存脊椎动物中最低等最原始的一类。原始和特化的结构:无上下颌(又称无颌类),无成对附肢,脑的分化程度较低,有不完整的头骨,原始的W形肌节,特殊的鳃囊和内鳃孔。进步而又不完善的结构:皮肤裸露,发达的单细胞腺;脊索,雏形的脊椎骨;背神经管分化为脑和脊髓;原始的头骨;集中的感觉器官;心脏分化为一心房一心室一静脉窦,单循环;集中的肾脏\n文昌鱼七鳃鳗生活方式海水海水或淡水外形无头无附肢有头无成对附肢皮肤表皮单层细胞,真皮不明显表皮多层细胞,真皮明显骨骼脊索终生存在,无骨骼具雏形脊椎骨和不完整头骨循环无心脏无血细胞有心脏有血细胞神经感官无明显脑,无集中感官分化出脑和脊髓,脑分5部分,有集中感官排泄生殖肾管和生殖腺分节排列,无生殖管,排泄生殖无联系有集中的肾管和生殖腺,无生殖管,排泄生殖无联系。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相同点:出现上下颌和成对附肢,脊柱替代脊索,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体被鳞片,体表具侧线。具奇鳍(背鳍、臀鳍、尾鳍)和偶鳍(胸鳍、腹鳍)。骨骼分为头骨、中轴骨(躯椎、尾椎)和附肢骨。呼吸器官为鳃。心脏分化为一心房、一心室、(软骨鱼为动脉圆锥,硬骨鱼为动脉球),单循环。脑分化为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10对脑神经。不同点:软骨鱼硬骨鱼骨骼全为软骨有硬骨口位腹位端位鳃裂开于体表被以鳃盖鳞盾鳞(外胚层的釉质和中胚层的齿质)硬鳞、圆鳞或栉鳞(均为中胚层骨质)鳔无鳔,依靠巨大的肝(鲨烯)减轻比重多数有鳔偶鳍水平位垂直位尾鳍歪尾型正尾型消化系统出现食管与胃、肠(小肠(十二指肠、螺旋瓣肠)、直肠)的分化,有独立的肝和胰消化管分化不明显,没有胃的分化,大小肠分化不明显,肠管较长,肝与胰弥散分布在肠系膜上,称肝胰脏神经系统脑顶部出现神经物质,大脑主要部分是纹状体。大脑不及软骨鱼发达,脑顶部无神经物质。循环系统动脉圆锥是心室的延伸,可主动收缩动脉球是腹大动脉基部的膨大,无收缩能力\n受精方式体内受精多数体外受精生殖方式卵生、卵胎生或假胎生体外发育,少数卵胎生分类:软骨鱼纲板鳃亚纲鲨总目鳐总目全头亚纲硬骨鱼纲总鳍鱼亚纲肺鱼亚纲辐鳍鱼亚纲硬鳞总目全骨总目真骨总目两栖纲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皮肤裸露,轻微角质化。典型的五指型四肢。出现了中耳(相应的耳咽管孔)和犁鼻器。两栖类对陆地环境的初步适应:(1)裸露但有轻微角质化的皮肤(减少水分蒸发),表皮衍生黏液腺和毒腺。(2)呼吸多样化(水陆含氧量的差异),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并辅以皮肤呼吸。相适应的内鼻孔的出现。(3)不完全的双循环,两心房一心室,静脉窦和动脉圆锥仍存在。多氧血和缺氧血在心室内不能完全分开。(4)支持和运动系统(水陆浮力差异)脊柱的分化:颈椎(首次出现)、躯干椎、荐椎、尾椎头骨脱离肩带。双枕髁。典型的五指型四肢,肩带加固(无尾类的弧胸型和固胸型)。肌肉开始分化:部分肌肉保留原始的分节;轴肌的比例变化(轴上肌比例减少);附肢肌变得强大复杂。(5)消化系统的分化:口、口咽腔、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大肠(即直肠)、泄殖腔、泄殖腔孔。(6)神经系统:脑的五个部分分化程度不高,原脑皮出现,发育完备的植物性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听觉,出现中耳和真正感音部位瓶装囊;视觉,适应陆生生活;\n嗅觉,出现内鼻孔和犁鼻器(7)排泄器官:肾,肾小管较短,重吸收水分能力不强,不能长时间离开水源。(8)生殖方式:离不开水,在水中受精,幼体经变态间接发育。分类:无足目、有尾目、无尾目爬行纲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和尾,体表被以角质鳞片,缺少皮肤腺。典型五指型四肢。出现次生颚,出现胸廓,完全以肺呼吸。爬行类对陆生的进一步适应:(1)羊膜卵的出现(卵黄囊、绒毛膜、羊膜、尿囊膜、尿囊)(2)覆以角质鳞的干燥的皮肤,蜕皮。(3)支持和运动系统:典型五指型四肢,四肢骨与中轴骨横向直角,不能将身体抬离地面。颞窝的出现(更为有效的咀嚼肌):无颞窝(衍生出龟鳖类)、双颞窝(衍生出其他爬行动物和鸟类)、合颞窝(衍生出哺乳类)。脊柱进一步分化: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首次出现胸廓。肋间肌和皮肤肌出现,躯干肌复杂化。(4)消化管进一步复杂化,次生颚的出现使消化管和呼吸道分开。(5)肺呼吸进一步完善,胸廓的出现。(6)不完全双循环,心室出现不完全分隔,退化的静脉窦。(7)后肾,排泄产物为尿酸。(8)体内受精,产羊膜卵。(9)出现新脑皮,纹状体增大,12对脑神经。分类:喙头目、龟鳖目、蜥蜴目、蛇目、鳄目鸟纲适应飞翔的特征:(1)体表被羽(正羽、绒羽和毛羽)(2)支持和运动系统:骨骼多为气质骨(中空充以空气),单枕髁,双颞窝,中轴骨多处愈合形成坚固支架,颈椎数目多,椎体马鞍型。\n胸肌和后肢肌肉发达。(3)高效的双重呼吸系统:肺和气囊(4对半)(4)消化系统:喙、口腔、咽、食管、嗉囊、腺胃、肌胃、小肠、盲肠、直肠和泄殖腔。(5)完全的双循环(肺循环和体循环),红细胞有细胞核。(6)肾很大,无膀胱,排泄物以尿酸为主。(7)神经系统:新脑皮仍停留在爬行类水平,纹状体增大,12对脑神经。(8)体内受精,产羊膜卵。哺乳纲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具有胎盘,哺乳。(1)胎生与哺乳:受精卵在进入母体子宫后植入子宫壁中,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形成胎盘。母体具有乳腺和乳头。(2)毛及其他皮肤衍生物:毛具有重要的保温和调温作用,皮肤腺(皮脂腺、汗腺、乳腺、气味腺变态的汗腺),鳞片、爪、指甲、蹄和角(洞角和实角)(3)支持和运动系统:中轴骨(头骨、脊柱、胸骨、肋骨),双枕髁,合颞窝,双平型椎体。附肢骨,四肢经历扭转。肌肉发达,具特有的膈肌,运动多样性。(4)消化系统: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唾液腺、肝、胰。(5)呼吸系统:硬腭和软腭的出现,鼻腔和口腔分开。横隔收缩和舒张,使胸腔扩大和缩小,完成呼吸动作。(6)循环系统:完全双循环,红细胞无核。(7)排泄系统:后肾。(8)生殖系统:生殖器官和生殖周期。生殖方式有单孔类的产卵、有袋类的无胎盘胎生、真兽类真正的胎生。(9)神经系统:高度发达,新脑皮高度发展,感觉器官极为灵敏。上下颌附肢胚膜体温圆口纲无颌类鱼形类(无偶鳍)无羊膜类变温动物软骨鱼有颌类/颌口类鱼形类(有偶鳍)硬骨鱼两栖纲四足类\n爬行纲羊膜类鸟纲恒温动物哺乳纲身体表皮支持和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感官圆口纲头、躯干和尾。皮肤裸露,发达的单细胞黏液腺。脊索,雏形的脊椎骨。全为软骨,不完整的头骨。原始的W型肌节。无真正的齿,肛门与泄殖孔分开,独立的肝脏。特殊的鳃囊和内鳃孔。出现了心脏,1心房,1心室,1静脉窦。单循环。集中的肾。集中的生殖腺,无生殖管道。脑分化为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10对脑神经。单个外鼻孔、一对眼(不发达)、内耳(结构简单)。软骨鱼头、躯干和尾。骨质鳞片或盾鳞,侧线。表皮(大量单细胞黏液腺)、真皮,皮下组织极少。脊柱(双凹型锥体),全为软骨,完整的头骨、带骨和附肢骨。双枕髁。躯干部分节的肌节。出现真正的牙齿。出现食管与胃、肠(螺旋瓣肠)的分化。独立的肝和胰。外胚层形成的鳃(逆流循环)。5个鳃弓。1心房,1心室,动脉圆锥,静脉窦。单循环。肾,调节体内渗透压,排出含氮废物。体内受精,卵生、卵胎生或假胎生。脑明显分为5部分,大脑主要部分是纹状体,中脑是高级中枢。10对脑神经。嗅觉发达,具有脊椎动物眼的基本模式,内耳主要感平衡。硬骨鱼头、躯干和硬鳞、圆鳞脊柱(双凹出现鳃耙,鳃盖覆盖鳃。1心房,1心肾,头肾(类体外受精,脑较软骨鱼与软骨鱼基\n尾。或栉鳞,侧线。皮肤结构同软骨鱼。型锥体),有硬骨。单枕髁。肩带与头骨愈合,腰带不直接与脊柱相连。原始分节肌节。消化管分化不明显,肝胰脏。室,动脉球,静脉窦。单循环。似淋巴组织)。体外发育。原始,结构基本相似。本相似。鲤形目特有韦氏小骨,有听觉。两栖纲头、躯干和尾(无尾类除外)。皮肤裸露,表层1~2曾细胞角质化。脊柱分化:颈椎首次出现、躯干椎、荐椎首次出现、尾椎。椎体后凹或前凹型。头骨与肩带分离。双枕髁。出现典型五指型附肢。口、口咽腔、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大肠(即直肠)、泄殖腔、泄殖腔孔。独立的肝和胰。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辅以皮肤呼吸。2心房1心室,动脉圆锥静脉窦。不完全双循环。肾重吸收水分能力不强,不能长时间离开水源。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脑5部分分化程度不高。出现原脑皮。出现中耳和真正感音的瓶装囊。视觉适应陆生。出现内鼻孔和犁鼻器。爬行纲头、颈、躯干和尾。皮肤干燥,覆以角质鳞。脊柱分化: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单枕髁。出现胸廓和颞窝。次生颚出现,分开消化管和呼吸道。用肺呼吸2心房1心室,退化的静脉窦。不完全双循环。后肾,排泄产物为尿酸。体内受精,产羊膜卵。新脑皮出现。12对脑神经。出现泪腺。听觉、嗅觉发展。鸟纲头、颈、躯皮肤薄松软气质骨,颈喙、口腔、肺和气囊双2心房2心肾很大,排体内受精,小脑发达。视觉极为敏\n干和尾。干,覆以羽毛(与角质鳞同源)。椎马鞍形椎体。单枕髁。双颞窝。肌肉发达。咽、食管、嗉囊、腺胃、肌胃、小肠、盲肠、直肠和泄殖腔。重呼吸系统。室。完全的双循环。泄物以尿酸为主。无膀胱。产羊膜卵。锐。发达的听觉和平衡机能。哺乳纲头、颈、躯干和尾。全身被毛,多种皮肤衍生物。双平型椎体。中轴骨包括头骨、脊柱(颈胸腰荐尾)、胸骨、肋骨。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唾液腺、肝、胰。出现硬腭和软腭,鼻腔口腔分开。2心房2心室。完全的双循环。后肾,含氮废物主要为尿素。卵生、无胎盘胎生、真正的胎生。新脑皮高度发展。12对脑神经。感觉器官极为灵敏。十五、动物身体的保护、支持和运动1、皮肤及其衍生物(1)原生动物:细胞膜;(2)无脊椎动物:表皮(3)脊椎动物:表皮(上皮组织)、真皮(结缔组织)衍生物……2、骨骼支持系统(1)流体静力骨骼\n(2)外骨骼(3)内骨骼3、运动方式(1)、变形运动(2)、鞭毛及纤毛运动(3)、肌肉运动肌肉收缩原理:肌动蛋白丝在肌球蛋白丝之间主动相对滑行。终池中的钙离子释放关键到达细肌丝的肌钙蛋白,导致其分子结构改变,使原肌球蛋白离开原位,暴露肌动蛋白上与肌球蛋白结合的位点,ATP与肌球蛋白横桥结合,横桥遂与肌动蛋白位点结合,牵引细肌丝向粗肌丝滑动,导致肌小节缩短,肌肉收缩。十六、动物的排泄和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1、无脊椎动物(1)、伸缩泡(2)、原肾型排泄器官(3)、后肾型排泄器官(4)、马氏管(代谢产物为尿酸)2、脊椎动物(1)、全肾(原肾):沿体腔全长按体节排列的肾单位组成。(盲鳗幼体、蚓螈幼体)(2)、前肾:相当于原肾前部。(脊椎动物胚胎期、盲鳗和少数硬骨鱼终生保留)(3)、背肾:前肾后方一系列新形成的肾小管即背肾小管(无羊膜类的成体)(4)、中肾:发生和结构上与背肾相似,前肾中血管球和肾小管为体腔联系,背肾、中肾中为血管联系(羊膜类胚胎期前肾之后依次出现)(5)、后肾:发生期和部位均在中肾之后。(羊膜类成体)肾的结构皮质肾小体(肾小囊包裹肾小球)、近曲小管(主要重吸收部位)、远曲小管(主要分泌部位)髓质髓袢大部分、集合小管大部分肾盂连接输尿管\n盐腺、直肠腺等肾外排盐结构。水生动物的一般排泄方式:代谢产物主要为氨。陆生动物的一般排泄方式:哺乳类为尿素,节肢动物、爬行动物、鸟等为尿酸。十七、动物的循环、呼吸、淋巴和免疫1、动物的呼吸内呼吸:细胞内的氧化代谢外呼吸:外界氧到达内环境同时施放二氧化碳呼吸色素:血红蛋白、血绿蛋白、血蓝蛋白、蚯蚓血红蛋白无脊椎动物呼吸色素主要存在于血浆中,脊椎动物存在于红细胞中。2、动物的循环纽形动物出现“循环系统”,真正的循环系统伴随真体腔的形成出现。开管式→闭管式。人的血液循环:体循环左心室→动脉→毛细血管→器官组→织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毛细血管网、肺泡→肺静脉→左心房冠状动脉循环(为心脏提供氧和营养):大动脉→冠状动脉→毛细血管→冠状静脉→右心房血液:血浆、血细胞3、淋巴系统和免疫(1)、动物免疫的基本概念淋巴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淋巴母细胞一部分进入胸腺,分化成T淋巴细胞;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B淋巴细胞(鸟类在腔上囊分化形成)。淋巴系统:淋巴管、淋巴器官(骨髓、胸腺、脾脏和淋巴结)、淋巴液始终向心脏方向流动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活化,一部分分化产生浆细胞,在淋巴结处分泌抗体,产生的抗体随血液和淋巴液到身体各部位清除抗原。另一部分形成记忆细胞。细胞免疫:T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由T细胞直接完成免疫反应。(2)、无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n原生动物:吞噬异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初级变形细胞的吞噬作用。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类似白细胞的细胞。无脊椎动物没有相当于淋巴组织的器官。(3)、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出现了各种淋巴器官和逐步完备的免疫机能。非特异性免疫:局灶性炎症反应、干扰素、补体系统特异性免疫:B细胞T细胞来源骨髓骨髓成熟骨髓(鸟类为腔上囊)胸腺分布淋巴器官血液、淋巴液寿命几天至十几天几年数量比例20%80%功能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抗原:进入体内的非动物自身的,并能与抗体结合,或与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抗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十八、动物的消化与吸收营养:动物从外界获得维持自身复杂结构和各项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消化:细胞内消化(原生动物食物泡、海绵动物领鞭毛细胞)、细胞外消化(腔肠动物出现消化腔)。人的消化管:口腔、食管、胃、小肠、结肠(大肠)、直肠。口腔:牙齿、舌、唾液腺(3对,腮腺、颌下腺、舌下腺)。\n唾液(唾液淀粉酶:淀粉→麦芽糖)食管:没有消化吸收机能。胃:贲门控制括约肌,食物的机械搅拌,食糜从幽门进入小肠。胃液(胃蛋白酶:蛋白质→多肽)胰(位于胃和十二指肠之间,胰液管通十二指肠):胰液(多种酶,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小肠: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小肠液(肠淀粉酶:淀粉→麦芽糖)小肠粘膜(葡糖化酶、乳糖酶、蔗糖酶、核酸酶、氨肽酶等)肝脏:人体最大的腺体。胆汁(乳化脂肪)大肠:回收食物残渣水分,使粪便成形。口腔胃小肠糖淀粉寡糖由唾液淀粉酶消化单糖蛋白质蛋白质多肽氨基酸脂肪脂肪甘油三酯甘油、脂肪酸肝脏由肝动脉和门静脉供给血液。功能:消化与吸收(分泌胆汁)、代谢(糖原生成与分解,维持血糖浓度;脂肪的合成与释放;储存蛋白维持平衡,合成蛋白质)、清除(肝巨噬细胞)、解毒和排泄(将氨转化为尿素,排泄物分泌入胆汁)。十九、动物的神经调节(一)、神经系统腔肠动物最早出现神经系统,扁形动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形成神经节。1、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传导冲动,实现反射。中央部分为蝴蝶形灰质(神经细胞体、树突、突触、神经胶质细胞),灰质外为白质(轴突)。脑\n端脑(大脑)前脑间脑脑的发生:神经管膨大中脑小脑菱脑延脑(1)、大脑包括嗅球和大脑半球。大脑外层为灰质(大脑皮层),皮层下为白质(又称髓质)。原始类型的脑皮成为古脑皮,内部灰质外部白质。纹状体是包埋在白质内的灰质团块。进化过程中灰质逐渐向外移动。两栖类形成原脑皮,古脑皮和原脑皮主要机能与嗅觉有关。爬行类形成新脑皮,哺乳类新脑皮高度发展。(2)、丘脑(视丘)是间脑的主要部分。低等脊椎动物主要的感觉中心,哺乳类重要的感觉整合中心。脑副体、顶器和松果体。(3)、哺乳动物之前中脑背部的视叶是视觉反射中心。哺乳动物中脑不发达。四叠体,听觉和视觉反射中心。(4)、小脑是脊椎动物的运动中枢。(5)、延脑是脊髓前端的延续,多种生命活动的中枢(呼吸、心搏、血压、吞咽、咳嗽、喷嚏、呕吐等)2、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人12对)、脊神经(人31对,分背根(感觉)和腹根(运动))3、植物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不受意志支配,相互拮抗。(二)、基本结构与作用机制1、神经元\n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构成。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分支,刺激通过树突传入;轴突从胞体伸出,每神经元一个,可与效应器或树突相连,外包有施旺细胞。髓鞘(施旺细胞一部分,绝缘并增进神经传导)、神经膜、朗飞氏结(两施旺细胞之间的横缢)。反射弧: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简单的反射弧没有)→运动神经元。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膜产生电信号。有髓鞘神经比无髓鞘神经传导速度快,所需能量少。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是细胞膜对离子的选择性通透(钾离子外流,限制钠离子内流),静息电位稳定在一定的水平,称为极化。在膜上给予刺激,发生去极化,短时间恢复。动作电位:外负内正,实质是神经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随膜的电位变化而开闭,形成周期性的电位变化。(钠离子内流,极化状态倒转,膜的通透性再度改变,恢复,去极化的传导)。突触:电突触轴突末端和另一神经元的表膜相隔不足2nm,神经冲动可快速通过,传导没有方向。化学突触两个神经元之间有20~50nm间隙,神经冲动在神经递质参与下传导。神经冲动传导到轴突末梢→突触前膜通透性发生变化→钙离子进入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移向前膜→神经递质送至突出间隙→突触后膜接受→细胞外液钠离子大量进入→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神经冲动发生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外周神经系统)、去甲肾上腺素(脑)等。二十、动物的激素、分泌和调控内分泌系统: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团块、散在内分泌细胞没有导管,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分泌活动在神经系统控制下进行(神经体液调节)。(1)、无脊椎动物的激素广泛存在,多来自神经系统。昆虫的生长发育受三种激素影响:脑激素(刺激分泌蜕皮激素)、蜕皮激素(调节生长发育,促使蜕皮)和保幼激素(保持幼虫状态)。(2)、脊椎动物的内分泌与激素内分泌腺分泌激素激素类型主要功能\n肾上腺(皮质,中胚层)性激素类固醇促进性腺发育和形成第二性征盐皮质激素促进肾小管对Na+的再吸收,抑制对K+的再吸收,促进对Cl-和水的再吸收糖皮质激素调节糖代谢,解除紧张,加强免疫,抵抗感染肾上腺(髓质,外胚层)肾上腺素氨基酸衍生物动员全身一切潜力应付紧急状态: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代谢率提高,血管舒张,支气管扩大,骨骼肌和心脏血流量加大,瞳孔放大,毛发直立等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甲状腺素氨基酸衍生物促进代谢降钙素蛋白质降低血液和体液中钙的浓度甲状旁腺甲状旁腺素蛋白质提高血钙含量胰岛胰高血糖素(α细胞)蛋白质促进糖原分解,提高血糖胰岛素(β细胞)蛋白质抑制糖原分解,降低血糖生长激素抑制素(δ细胞)蛋白质抑制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分泌脑下垂体(腺垂体)生长激素蛋白质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催乳激素蛋白质促进乳腺生长,刺激乳腺分泌乳汁,调节生长生殖机能促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对其他内分泌器官起到控制作用黑素细胞激素蛋白质调节色素变化(对哺乳类作用未知)脑下垂体(神经垂体)下丘脑发出神经冲动刺激激素释放。下丘脑是身体内分泌系统的总中枢。催产素蛋白质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有助分娩,促使乳腺排乳加压素(抗利尿激素)蛋白质使血压上升,促进肾小管水分重吸收,尿量减少松果体褪黑激素氨基酸衍生物影响色素沉着,使皮肤颜色减退,可能对性激素分泌有调节作用。前列腺前列腺素长链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使气管扩张,抑制胃液分泌,刺激平滑肌收缩,调节血压;刺激子宫收缩胸腺胸腺素蛋白质促进胸腺中T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性腺雄性激素(主要为睾丸酮)类固醇影响雄性副性征出现,维持雄性正常生长发育,促进精子的生成与成熟雌性激素动情激素类固醇促使雌性的生殖器官发育,促进乳腺的发育和副性征的出现,促使动物发情。黄体酮使子宫黏膜肥厚,为受精卵着床作准备,抑制卵泡的继续成熟,促进乳腺的\n发育和分泌,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保证胚胎的生长发育(3)、激素作用的基本机制激素分为脂溶性固醇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和水溶性激素。脂溶性激素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直接与相应受体结合。水溶性激素在细胞表面与受体结合,使细胞产生cAMP,刺激或抑制靶细胞中特有的酶。二十一、动物的生殖无性生殖:裂殖生殖、出芽生殖、芽球生殖、再生有性生殖: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细胞的发育:卵巢皮质中有不同发展阶段的卵泡,卵泡外的卵泡细胞提供营养,分泌雌性激素。幼期的卵泡中央为以来自卵原细胞的初级卵母细胞。每28天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继续发育,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成2个细胞。大部分细胞质和卵黄在次级卵母细胞中,第一极体不能受精发育。卵巢中排出的卵即次级卵母细胞。月经周期涉及到的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雌激素(卵巢)、孕酮(黄体)、促黄体生成激素和促卵泡激素(腺垂体)月经期卵泡期黄体期腺垂体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和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急剧增加,促卵泡激素上升促黄体生成激素和促卵泡激素在排卵后急剧下降卵泡变化只有促卵泡激素受体,迅速长大,初级卵母细胞长大并进行第一次乘数分裂继续长大,逐渐抑制卵巢表膜下。表膜破裂,排出卵细胞出现促黄体生成激素受体,退化的卵泡发育成黄体,刺激子宫内膜发育,抑制其他卵泡的发育,不再排卵卵泡激素——较大量的雌激素和少量孕激素孕激素分泌量超过雌激素子宫内膜周期变化脱落,出血生长变厚,为接受受精卵做准备在孕激素下降后无法维持,进入下一月经期受精:\n精子:呈蝌蚪状,分为头(细胞核和顶体)、颈部(线粒体)和尾部(与鞭毛相似)。卵:比精子大很多,一般不能活动。卵最外层为胶状膜,其内是卵黄膜(上有精子的受体)再向内是质膜(微绒毛,其下有皮质颗粒)。精子顶体前部顶体囊释放糖蛋白水解酶,溶解胶状膜,顶体前端蛋白与卵黄膜受体特异性结合。精子质膜和卵子质膜接触融合,精子核进入卵子。精子卵子质膜融合后打开离子通道,Na+进入卵细胞,改变膜电位,卵子质膜去极化,质膜受体也被破坏,水解酶和大分子释放到质膜和卵黄膜之间,使卵黄膜成为与质膜隔离开的受精膜。二十二、进化理论达尔文进化理论:共同由来,自然选择小进化:种群是小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存在大量可遗传变异,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在一个进行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如果没有选择、没有突变、没有迁移和遗传漂变发生时,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不会发生改变,种群基因库始终保持恒定)。小进化机制:遗传漂变由于随机取样误差所造成的小种群基因库组成的随机波动。瓶颈效应生境或其它条件不利时种群个体数量急剧减少,生存下来的小种群具有与原有种群不同的基因库组成。奠基者效应少数个体构成的种群生活在一个与原来的大种群完全隔离的新栖息地,发生遗传漂变。迁移一个种群通过基因流动获得或是丧失等位基因,同时和其他种群之间发生基因交换。突变生物体的DNA发生改变。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自然选择:达尔文适合度一种生物能够生存并把它的基因传递到后代基因库中去的相对能力。自然选择的三种主要模式定向选择分裂选择稳定选择物种的形成:渐进种形成、量子种形成大进化二十三、动物的行为行为是动物所做的有利于眼前自身存活和未来基因存活的任何事情。对行为的研究:欧洲学派(行为学派)观察野外自然生境下动物的行为。\n美洲学派(比较心理学派)在实验室中研究严格控制条件下动物的行为。亲缘选择:指对有亲缘关系的一个家族或家庭中的成员所起的自然选择作用。亲缘选择主要是对支配行为的基因起作用,它所增加的有时不是个体的适合度而是个体的广义适合度。适合度:衡量个体存活和生殖成功机会的一种尺度。适合度越大,其存活的机会和繁殖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广义适合度:指个体在后代中传布自身基因(或与自身相同的基因)的能力大小,能够最大限度地把自身基因传递给后代的个体(不一定是通过自身繁殖的形式),则具有最大的广义适合度。行为的分类:定型行为(先天行为或本能行为)非条件性反射、趋性、动机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行为学习行为习惯化、印记行为、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模仿和推理觅食行为、生殖行为、领域行为和社会行为等二十三、动物的地理分布生境:陆地苔原、草地、荒漠、针叶林或泰加林、温带落叶林水域淡水水域(流水水体和静水水域)、海水水域(潮间带或沿岸带、浅海带、远洋带)动物地理分区古北界:最大的动物区系,荒漠、高原、苔原景观占有广大面积。特有:熊猫、金丝猴、獾、羚羊新北界:脊椎动物一般与古北界相似。两界在最大冰期中因白令海峡连同而混杂。特有:美洲麝牛、美洲河狸、美洲驼鹿、白头海雕热带界(埃塞俄比亚界):区系组成的多样性,拥有丰富的特有类群。特有:蹄兔、长颈鹿、河马东洋界(印度—马来亚界):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温热潮湿,植被极其茂盛,动物种类繁多。特有:长臂猿、眼镜猴、树鼩新热带界:最具有特色,种类极其丰富,缺少许多在其他大陆上广泛分布的类群。特有:美洲鸵鸟、美洲肺鱼、新袋鼠亚目、贫齿目澳洲界:现金所有动物区系中最古老的,保留中生代晚期的特征。缺乏胎盘类哺乳动物,保留原兽亚纲和后兽亚纲。特有:鸸鹋、食火鸡、楔齿蜥、澳洲肺鱼\n我国动物地理区系属古北界及东洋界古北界:东北区(紫貂、狼獾、东北虎)、华北区(褐马鸡、长尾雉)、蒙新区(跳鼠、沙鼠)、青藏区(野牦牛、藏羚羊)东洋界:西南区(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华中区(白鳍豚、扬子鳄)、华南区(松尾鼠、儒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