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9.00 KB
- 2022-08-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习题第一章~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下面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顺序号填入括号内)1.要了解4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①40个学生②40个学生的成绩③每个学生④每一个个学生的学习成绩2.标志是()①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②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③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名称④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的名称4.某同学的统计学成绩为90分,则90分为()①品质标志②数量标志③数量指标④标志值5.每班组有20名工人,把每个人生产的产品数量加起来除以20,这是()①对20年变量求平均②对20个指标求平均③对20个标志求平均④对20个标志值求平均6.社会经济统计是()的有力武器①解决实际问题②认识社会③克服主观片面性④解决量论问题7.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①社会经济统计活动②政治经济学③数理统计学④解决理论问题二、多项选择题(下面各题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请将其顺序号填入题目后的括号内)1.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之别()①品质标志可以用数量表示②品质标志不能用数量值表示③数量标志可以用数量值表示④数量标志不能用数量值表示2.要了解某市商业企业经营情况,则指标有()①该市商业企业个数②该市商业职工人数③该市职工工资总额④该市商业企业销售额⑤该市大中型企业个数3.指标与数量标志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是指()①指标有可能成为数量标志②数量标志有可能成为指标③在不同研究目的下,二者可以互相转化④在同一研究目的下,二者可以互相转化⑤在任何情况下二者都可以互相转化4.在工业普查中,()①每一个工业是总体单位②全部工业企业是统计指标③工业总产值13700亿元是统计指标④设备台数是离散变量⑤工业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是品质标志5.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有()①目的必须明确②指标必须确定③内容必须全面、系统④层次清楚,联系紧密⑤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6.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社会的特点是()①数量性②总体性③社会性④连续性⑤具体性.\n.7.统计指标体系按其作用不同分为()①社会指标体系②经济指标体系③科学技术指标体系④基本指标系⑤专题指标系三、填空题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2.社会经济统计在管理工作中的功能有()、()、和()。3.“统计”一词的涵义有()、()和()。4.标志是说明()特征的,分为()和()。5.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的()及其()。四、名词解释1.统计总体:2.统计指标:五、简答题1.简述社会经济统计的作用?2.何为“统计”的三种不同的涵义,它们之间关系如何?3.一个完整科学的统计指标应满足哪些要求?4.统计指标和标志有何区别与联系?5.要了解某市工业的情况,指出其中的总体、总体单位、指标、标志、变量值第三章~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调查属于全面调查的是()①就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了调查②到茶叶产区了解收购情况③对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普查④抽选一部分单位对已有资料进行复查2.下述调查属于经常性调查的是()①每隔若干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②对近年来物价变动情况进行一次摸底③对2003的职称评审结果进行调查④按月上报商品销售额3.一次性调查一般是()①定期进行的调查②不定期调查③和时间没有关系的调查④每隔一定时间,可以定期进行,也可以不定期进行4.全国工业调查企业设备普查,全国每个工业企业是()①调查对象②调查总体③调查单位④填报单位5.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①二者一致的②二者不一致③二者没有关系④二者有时一致6.普查中规定的标准时间是()①时期现象的调查时间②时点现象的调查时间③调查期限④调查登记的时间7.有意识地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是()①重点调查②抽样调查③典型调查④非全面调查8.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的方式法是().\n.①非全面报表②重点调查③典型调查④抽样调查9.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分析的需要,将叫总体()区分为若干组成部分,①按品质标志②按数量标志③按数量指标④按一定标志10.统计分组的根本作用在于()①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②研究现象间的依存关系③区分事物质的差别④划分经济类型11.统计分组的首要问题是()①划分各组界限②确定组数③选择分组标志④确定组距12.按数量标志分组,首先要确定总体()①各组成部分间的数量界限②各组组限的取值③各组组距和组数④在选定标志特征下有多少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13.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根本区别是()①分组标志是品质标志还是数量标志②所用的统计表是简单表还是复合分组③分组数目的多少④选择分组标志的数量14.平行分组体系和复合分组体系的区别是()①每一次分组固定因素的多少不同②两者选择的分组标志不同③二者研究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④各体系包括的组数多少不同15.各组次数除以本组组距,称为()①频数②频率③比率④次数密度16.分布数列指()①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②按数时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③按数量指标分组形成的数列④按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17.当总体内最大变量值与最小变量值一定时,则意味着()①组距一定②组数一定③全距一定④组距大小与组数多少成正比18.用组中值做为组内变量值的代表值,是因为()①组中值更有说服力②组中值就是组平均数③组中值比组平均数更有代表性④不可能得到组平均数19.各组变量值在决定总体数量中所起的作用()①与各组次数或比率大小无关②与次数大小有关;与比例大小无关③次数或比例大的组,其就量值的作用小④次数或比例小的组,其变量值的作用小20.各组上下限简单平均等于()①组数②组距③组限④组中值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①经常性调查是定期调查,一次性调查都是不定期调查②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单位③调查期限即工作的时限,即调查时间④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根本区别在于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⑤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各方面都进行调查2.普查属于()①全面调查②非全面调查③一次性调查④经常调查⑤专门调查.\n.3.某地对集市贸易个体户纳税情况进行调查,1月5日抽选5%的样本检查,5月1日抽选10%的样本检查,这种调查()①非全面调查②一次性调查③定期调查④不定期调查⑤经常性调查4.重点调查()①适宜调查对象比较集中的场合②可用于经常性调查③可用一次性调查(向重点单位布置报表)④既可用一次性调查,又可用于经常性调查⑤以上都正确5.典型调查()①是深入细致的调查②可以补充全面调查的不足③调查单位的选择具有主观性④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调查方法⑤是一专门组织的调查6.抽样调查()①是一种全面调查②按照随机原则选取调查单位③永远存在抽样误差④目的在于取得样本指标⑤不存在登记误差7.统计整理的必要性在于()①原始资料分散、零碎、不系统②原始资料难以描述总体数量特征③次级资料不能满足统计分析需要④承上启下⑤原始资料太多8.统计分组的含义包括()①对总体单位而言是分,即将总体区分为不同的若干部分②对总体单位而言,即将性质相同的个体组合起来③把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④把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⑤对总体单位而言是分9.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①选择分组标志②确定组数③划分各组界线④把握总体构成⑤确定组距10.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为()①次数②频数③频率④比率⑤次数密度11.组距数列的影响要素有()①变量值的大小②频数③频率④组限的确定⑤次数密度12.在等距数列中,各组次数的分布()①不受组距大小影响②受组距大小影响③与次数密度分布不一致④与次数密度分布相一致⑤与次数密度无关系13.统计表从形式看,由()构成。①总标题②横栏标题③纵栏名称④指标名称⑤指标数值二、填空题1.统计调查是指()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在这个统计工作过程中,担负提供()的任务。2.统计调查搜集的资料有两类,即()和()两类:3.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和()4.统计调查按对象包括的范围,可分为()和()两类;按调查调查在时间上是否连续,可分为()和()两类;按组织方式:可分为()和()两类。5.制定统计报表制度应遵循的原则有()、()和()。6.常用的原始资料正确性审查方法有()、()。.\n.7.根据分组标志特征不同,分布数列分为()和()两种,按()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称为():按()分组形成的数列称为()。8.变量数列按各组组距的情况分为()和()两种,()数列各组次数分布不受组距影响,划分()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必须重叠,但()不在内。9.一次性调查是()登记的调查,可分为()和()两种。四、简答题1.如何理解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单位、报告单位、调查项目之间的关系?2.简述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的区别和联系?3.简述统计调查中搜集资料的方法4.如何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5.简述变量数列的种类,特点及应用条件?五、习题1.某地区有三个制鞋厂。甲厂日产胶鞋110双,其中男鞋65双,女鞋45双;在总产量中,一等品75双,二等品26双,三等品9双,乙厂日产皮鞋145双。丙厂日产旅游鞋353双,其中男鞋274双,女鞋271双;在总产量中,一等品353双,二等品155双。三等品37双。根据上列资料编制:(1)简单分组统计表(2)平行分组体系2.某地有军工及民用机械厂各一个。军工机械厂有工人320人,其中男工240人,女工80人。在总人数中;车工110人,其中男工72人,女工38人:钳工25人。其中男工22人,女工21人。民用机械厂有工人500人,其中男工380人,女工120人。在总人数中:车工21人。其中男工120人,女工80人;钳工70人,其中男工55人,女工15,装配工97人,其中男工82人,女工;杂工133人,其中男工123人,女工10人,根据上面资料,编制一张复合公组统计表。3.某乡镇工厂工人月工资(包括奖金)额与完成加工的额情况表2工人编号完成加工定定额(%)月工资(元)工人编号完成加工定额(%)月工资(元)1200197.51686134.02180184.01782135.53140157.018170175.04191186.019135155.05125155.020137158.0697137.521126153.0789135.022190188.08150159.023145157.09128157.524100140.010108158.525102142.511133155.526105146.012190184.027127157.013151165.028130154.514147157.529149160.515148155.530148159.5将表中资料编制或组距式分配数列,并分析工人完成加工定额和月工资之间的上互联系,作简单说明。.\n.5.某服装厂某月每日的服装产量如表3表3日期产量(套)日期产量(套)日期产量(套)138119021休假221012952211231051314023230413014休假2417051401516525205611016182261257休假171202711581001815028休假9160191552915510180209830108将表中资料,编制成组距式分配数列,用两种方式分组,各分为三组,比较哪一种分组较为合理。第五—七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是()①人口出生数②人口死亡数③人口数④毕业生数2.下列指标中,()是时期指标。①设备完好台数②在校生数③商品库存额④商品销售额3.结构相对数指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和分母()①只能同是总体单位数②只能同是总体标志数值③可以同是总体单位数,也可以同是总体标志数值④可以一个是总体单位数,另一个是总体标志数值4.总体内部部分数值与部分数值之比是()①结构相对数指标②动态相对数指标③强度相对数指标④比例相对数指标5.某厂总产值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8%,执行结果仅比去年提高4%,则总产值计划执行结果的提高程度的计算应是()①②③④6.198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为18227亿元(甲)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5.6%(乙),轻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7.6%(丙)。则结构相对指标为()①甲,乙②甲,丙③乙,丙④都不是7.某厂1986年完成产值200万元,1987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了231万元,则超额完成计划()①15.5%②5.0%③115.5%④120%8.按照计划产品量比去年增长30%,实际比计划完成了90%,同上年相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程度为()①15.5%②5.5%③17%④120%9.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意义是①权数的经济意义②权数本身数值大小.\n.③标志值的大小④权数对应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的比重大小10.分配数列中,当标志值较大的组权数较小时,算术平均指标()①偏向于标志值较大的一方②偏向于标志值较小的一方③不受权数影响④上述说法都不对11.简单算术平均数可以说是()①简单调和平均数的一种特例②加权调和平均数的一种特例③加权算术平均数的一咱特例④几何平均数的一种特例12.某公司所各三个企业计划规定的产值分别是500万元、600万元、700万元、执行结果,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100%、115%、110%。则该公司三个企业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①108.3%②108.9%③106.2%④108.6%13.各变量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①为是小值②为零③等于各变量平均数之和④等于各变量之和的平均数14.当总体各单位标志值都不相同时()①众数不存在②众数就是中间的数值③众数就是最大的数值④众数就是最小的数值15.标志变异指标中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①全距②标准差③平均差④平均差系数16.标准差与平均差的区别主要在于①计算条件不同②计算结果不同③数学处理方法不同④意义不同17.标志变异指标中的平均差是()①各标志值对其术平均数的平均差②各变量值对离差的平均数③各变量值对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绝对值④各标志值对其术平均数离差绝对值18.标准差和平均差就其实质而言属于()①总量指标②相对数指标③强度相对指标④平均数指标19.把全部产品分为一级品、二级品、三级品,其中一级品占全部产品比重为70%,则70%属于()①具有某一标志的单位在总体中的成数P②不具有某标志的单位在总体中的成数Q③结构相对数④平均数20.变量的方差等于()①变量平方的平均数减变量平均数的平方②变量平均数的平方减变量平方的平均数③变量平方平均数的平方减变量平均数平方再开方④变量平均数的平方减变量平方平均数再开方21.甲数列的标准差为7.07,平均数为70:乙数列的标准差为3.41,平均数为7则()①甲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②乙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③两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④甲数列离散程度大22.甲乙两数列比较,甲数列的标准差大于乙数列的标准差,则两个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①甲数列大于乙数列②乙数列大于甲数列③相同。④并不能确定哪个好23.己知甲数列的平均数为X1,标准差为α1,乙数列的平均数为X2,标准差为α2,则.\n.()①若②若③若④若24.某数列变量值平方的平均数等于9,而变量平均数的平方数等于5,则标准差为()①4②-4③2④14二、多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的作用包括()①它是对社会经济现象认识的起点②它是计算相对数指标和平均数指标的基础③它是实行社会管理的依据之一④它对于区分相对数指标和平均数指标的重要意义⑤反映性质相同的两个总体规模的差异2.下列指标中的强度相对数指标有()①工人劳动生产率②人口死亡率③人均国民收入④人均粮食消费量⑤人均粮食占有量3.相对指标的数值表现形式是()①绝对数②无名数③有名数④平均数⑤上述情况都存在4.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地位随研究目的的变动而不同,是指()①总体标志总量可以转化为总体单位总量②总体单位总量可以转化为总体标志总量③两者不可以互相转化④两者有时可以互相转化⑤二者可以互为分子、分母5.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相对数指标有()①强度相对数指标②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指标③比例相对数指标④结构相对数指标⑤动态相对数指标6.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由于所掌握的资料不同,可用的公式有()①总体单位总量除总体标志总量②③④⑤7.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中()①分子分母属于同一总体②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相同③分子附属于分母④分母是分子的直接承担者⑤分子是分母的直接承担者8.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①受各组次数的影响②受组中值大小的影响③受各组标志值大小影响④不受各组次数的影响⑤受各组次数和各组标志值的共同影响9.在何种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①各组次数相等的条件下②各组次数不相等的条件下③在分组组数较少的条件下④各组次数都为1的条件下⑤各组权数系数都相等的条件下.\n.10.下列哪些情况应采用调和平均法计算()①已知各企业计划完成百分比实际产值求平均完成计划百分比②已知商品单价和商品销售额求平均价格③已知分组的粮食亩产量及各级粮食总产量求总的平均亩产④已知同类数种产品单位成本及总生产费用求平均单位产品成本⑤已知投入的劳动时间同,求单位产品耗时11.几何平均数主要适用于()①变量值的代数和等于标志总量的情况②具有等比关系的变量数列③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的情况④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总速度的情况⑤求平均比率时12.根据资料不同,计算标准差可选用下列公式中的()①②③④⑤13.下列哪几组数值可以算出标准差①②③④⑤14.不同总体间的标准差不能进行简单对比,这是因为①标准差不一致②平均数不一致③计量单位不一致④总体单位数不一致⑤上述原因都对三、填空题1.总量指标是计算()和()的基础。总量指标按其反映内容不同可分为()和()按其反映时间状况和不同可分为()和()。2.结构相对数指标是()与()之比,这与统计分组结合在一起,各组百分数不会(),而各组百分数之和必须为()。3.某企业甲产品单位成本计划降低7.6%,实际降低10%,则计划完成程度为()。4.相对数指标中的分子、分母关系要求十分严格的有()和(),即这些指标的分子分母不能互换。5.社会经济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数指标有()()()()和()。6.平均数指标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达到的()。7.算术平均数是()和()之比。8.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权数有()和()两种形式,()是权数的实质。9.利用组距数列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各组代表标志值是(),平均数的计算结果只是()。10.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等于(),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和为()。11.调和平均数是(),其加权平均法公式的展开式为()。当()时,加权算术平均和加权调和公式合并为一。.\n.12.由相对数或平均数计算平均数,只有基本公式的分子资料时用(),只有基本公式分母资料时用()。13.众数决定于()最多的变量值,因此不受()的影响;中位数只受极端值的()影响,不受其()的影响;算术平均数则受整个数列所有()的影响,()的影响最大。14.算术平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是根据()计算得到的,称为();众数和中位数是根据标志值()确定的,称为()。15.全距是总体中单位标志值的()与()之差。如果资料为组距数列,可以用()和()之差来近似地表示全距,它比实际全距()。全距受()的影响最大。16.由于掌握的资料不同,平均差的计算分为()与()两种。平均差系数是()与()之比,计算分式为()。17.是非标志的平均数为(),标准差为()。18.有200件产品,合格品为180件,不合格品有20件,则是非标志的平均数是(),标准差是()。19.某产品的合格品率为85%,废品率为15%,则该种产品的平均合格品率为(),标准差是()。20.标准差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标志值之间的(),还决定于()的高低。21.标准差系数是()与()之比,其计算公式为()。22.已知平均数为2600,标准差系数为30%,则标准差为()。四、简答题1.时期指标和时间指示有何区别?2.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如何区别?3.实物指相当规模和价值指相当规模各自的特点是什么?4.算术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数有何区别:5.什么是权数?计算算术平均数应如何正确地选择权数?6.用组距分组资料计算,其结果与用未分组资料计算是否一致,为什么?7.常用的五种平均数值指标各有何特点?8.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各有什么特点?9.为什么要计算标准差系数?五、习题1.某地区1990年和1991年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表1。表11991年1990年实际完成(亿元)1991年比199年增长%实际完成(亿元)比重%国内生产总值4244.8其中:第一产业28.4118第二产业1925.8第三产业计算并填列表中所缺数字。2.某企业统计分析报告中写道:.\n.我厂今年销售收入计划规定2500万元,实际完成了255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2%;销售利润计划规定8%,实际为12%,超额完成计划4%,劳动生产率计划规定比去年提高5%,实际比去年提高5.5%,完成计划110%,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去年下降3%,实际比去年下降2.5%,实际比计划多下降0.5个百分点。指出上述分析报告中哪些指标计算有错误,并将其改正过来。3.某公司下属三个部门1992年商品销售额计划和实际资料如表2。表2部门1992年1991年实际销售额1992年比1991年增长%计划实际计划完成%销售额比重%销售额比重%A30102B40043710C95900合计200010019991001840计划并填列表中所缺数字。4.某地区1991年国民收入为320亿元,其中用于消费220亿元,用于积累100亿元;该地区1991年年平均人口2950万人。要求:(1)分析该地区1991年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的构成及比例关系:(2)计算人均国民收入强度相对指标5.某企业两车间生产同种产品产量和成本资料如表3。表3车间19921993年单位成本(元)产量(吨)单位成本(元)总成本(万元)甲600120062093乙7001800667133.4要求:(1)分别计算1992年和1993年甲乙两车间的平均单位成本:(2)分析该种产品甲乙两车间平均单位成本变动情况。6.某公司下属三个企业销售利润资料如表4。表4企业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额(万元)甲750乙1060丙1280要求计算三个企业的增均利润率7.某车间生产三批产品的废品率分别为1%、2%、1.5%,三批产量占全部产量的比重分别为25%、35%、40%,试计算该车间三批产品的平均废品率。8.因某种原因,银行为吸收存款而提高利息率,五年的年利率分别为9%、10%、12%、14%、20,试计算五年的平均年利率。若存入2000元,第五年末实际存款额为多少?9.某厂长想研究星期一的产量是否低于其他几天,连续观察六个星期,所得星期一日产量(单位:吨)为:100150170210150120同期非星期一的产量整理后的资料如表5。表5.\n.日产量(吨)天数(天)100-1508150-20010200-2504250以上2合计24根据资料:(1)计算六个星期一产量的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2)计算非星期一产量和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3)计算星期一和非星期一产量的标准差;(4)比较星期一和非星期一产量和相对离散程度哪个大一些。10.某企业职工工资的分资料如表6表6工人技术及管理人员工资水平(元)人数工资水平(元)人数200-300220200-30050300-500350300-500120500-70080500-70040700-100010合计650合计220说明:工人和技术管理人员内部各组差异忽略不计。要求:(1)计算该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及标准差(2)分别计算工人和技术及管理人员的平均工资(即组平均数)和标准差、方差(组内方差):(3)计算工人和技术及管理人员工资的组间方差;(4)用具体数值证明方差的加法定理即总方差等于组内方差的平均数加组间方差。第八章一、单项选择题1.时间数列是()①将若干统计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的数列②将一系列统计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的数列③将一系列相同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的数列④将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排列起来的数列。2.时间数列中,()各指标数值可以相加。①时间数列②时期数列③平均数量间数列④相对数时间数列3.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表现为()①定基增长速度等于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②定基增长速度是各环比示意图工速度之和;③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加一等于定基增长速度加一。④各环比增长速度加一后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加一。4.某企业1987年产值比1980年增长了1倍,比1985年增长了0.5倍,则1985年比1980年增长了()①0.33②0.5③0.75④1倍.\n.5.平均增长量等于()①平均发展速度乘期初水平②平均增长速度乘期初水平③逐期增长量之和除以时间数列项数减一④以上都不对6.某企业一、二、三、四月份各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214人、220人和232人,则该企业第一季度平均职工人数为()①215人②208人③222人④214人7.某企业工业总产值1980年至1985年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6.5%、7%、7.3%、7.5%、7.7%则其平均增长速度为()①②③④8.已知某工厂某产品产量的环比发展速度,1981年为103.5%;1982年104%;1984年为105%。1984年的定基发展速度为116.4%,则该厂1983年的环比发展速度为()①110.9%②113%③101%④103%9.用水平法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可使()①推算的期末水平等于实际期末水平②推算的各期水平等于各期实际水平③推算的各期水平之和和等于实际各期水平之和④推算的各期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实际的各期发展速度10.用累计法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可使()①推算的期末水平等于实际期末水平②推算的各期水平实际水平③推算的各期水平和等于实际各期水平之和④推算的累计增长量等于实际的累主地增长量11.已知各期定基发展速度和时期数,而不知其他情况,计算平均发展速度()①只能用水平法②只能用累计法③两种方法都不能计算④两种方法都能计算12.以1949年a0为最初水平,1994年an为最末水平计算钢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需要开()①38万方②44次方③45次方④46次方13.移动平均修均时间数列所用的方法,是()①简单算术平均法②加权算术平均法③调和平均法④几何平均法14.对于趋势线ye=10-4x,如果x每增加一个单位,则ye平均增加()单位。①10②4③6④415.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是()①增长速度开若干次方②平均发展速度减去1③平均增长量除以基期④加权算术平均16.用最小平均法拟合直线趋势方程,若使a=y,则需满足①②③④为最小17.若无季节变动,则季节比率为()①0②1③大于1④小于1.\n.二、多项选择题1.时间数列按其排列的指标不同可分为()①时间数列②时期数列③绝对数时间数列④平均数时间数列⑤相对数时间数列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①相对数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值是不能相加的。而平均数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值为顺以相加的②时间数列是以时间为分组标志而组成的分组数列,它是变量数列的一种③和1952年相比,粮食产量增加了4倍,也就是翻了两番④已知某市工业总产值1981年到1985年年增长速度分别为4%,5%,9%,11%,和6%,则这五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6.97%⑤时点数列一般都是不连续数列,但是如果它的资料是逐日记录,而又逐日排列,这时就可以看成是连续时点数列3.可以称为序时平均数的有()①平均发展水平②平均增长量③平均发展速度④平均增长速度⑤移动平均值4.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原则有()①时期长短应该相等②总体范围应该一致③指标经济内容应该相等④指标中的各个指相当规模具有可比性⑤数列中的各个指标具有可比性5.时间数列中发展水平包括()①报告期水平和基期水平②中间水平③最初水平④最末水平⑤平均水平6.速度指标有()①定期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②定基增长速度和环比增长速度③各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④各环比增长速度的序时平均数⑤最末水平与最初水平之比的几何平均数7.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①相邻两个定期发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②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③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总速度④定基发展速度减一等于各环比发展速度减一以后的连乘积⑤环比增减速度加一以后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增减速度加一8.计算平均发展速度,下列各式中()式可以应用。①②③④9.下列表述正确的有()①平均增长量可以用定基增长速度乘最初水平的1/n倍求得②平均增长量可以用累计增长量除以逐期增长量个数求得③已知一个时间数列的项数、平均增长量和平均发展速度,可以求出实际的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④已知时间数列的最末时期对最末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以及累计增长量,可以求出实际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⑤定基增长速度可以用平均增长量与最初水平之比的n倍求得,也可以用累计增长量除以最初水平求得。.\n.三、填空题1.时间数列由两个要素所构成,一是()二是()2.时间数列按其指标不同可分为()时间数列、()时间数列和()时间数列三种。其中()时间数列基本数列,其余两种是()数列。3.按时间数列反映的社会现象性质不同,绝对数时间数列分为()和()两种。4.增长量按其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增长量和()增长量,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5.某企业4月份计划产值50万元,刚好完成计划;5月份计划产值60万值60万元,超额完成2%;6月份实际产值83.2万元,超计划4%,该企业第二季度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6.发展速度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发展速度和()发展速度,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7.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和()。已知期初水平、期末水平和时期数,可以用()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其计算公式为();已知期初水平、时期数和全期累计总量,可以用()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其计算公式为()。8.水平法的实质是要求(),累计法的实质是要求()。水平法侧重点是从()出发来进行研究,累计法的侧重点是从()出发来进行研究。9.某企业3月末职工人数880人,4月末892人,5月末885人,6月末882人,则该企业第二季度平均职工人数为()人。10.根据统计学家的认识,时间数列所表现出来的变动,是由它内部的()和()所形成的。11.移动平均修匀时间数列,移动平均的时距越长,修匀数列项数比原数列越(),而其所表现的长期趋势越()。12.一时间数列有30年的数据,若采用五年移动平均修匀,则修匀后的数列有()年的数据;若采用四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数列有()年的数据。13.对1952年—1985年的食盐产量资料用移动平均法进行修匀,若想得到1955年的修匀数据,移动平均期最多为()年。14.用最小平方法拟合趋势直线,要求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②()。15.对于趋势ye=a+bx,若已知b=2,x=23,y=18,则a等于()。16.对于趋势线ye=ax+b,若已知b=2,x=23,y=18,则a等于()。17.对于趋势线ye=a+bx,已知,则趋势方程为ye=()+()x。18.已知趋势方程ye=a+bx中的a=100,n=6,则b为()。四、简答题1.变量数列与时间数列有何区别?2.序时平均数和一般平均数有何区别?3.为什么平均发展速度不能用相对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法计算?4.什么是季节变动?为什么要测定季节变动?5.什么是时点数列?它有何特点?6.编制时间数列的主要原则有哪些?五、习题1.某企业1992年工业总产值及职工人数资料如表1。表1.\n.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总产值(万元)565597614636季末职工人数(人)20182070212022001992年初职工人数为2010人。试计算:(1)该企业全年劳动生产率;(2)又知该企业1991年全年劳动生产率为11190元,计算1992年比1991年全年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百分数。2.某商店1992年商品库存额资料如表2。表2日期商品库存额(万元)日期商品库存额(万元)1月1日5.27月31日6.51月31日6.18月31日5.52月28日5.19月30日6.43月31日4.610月31日6.84月30日4.911月30日5.85月31日6.212月31日6.16月30日5.3试根据上列资料计算各个季度平均库存额和全年平均库存额。3.某工厂1992年钢材库存资料如下:1月1日13吨,4月15日15吨,8月15日18吨,12月31日20吨,试计算该厂平均钢材库存量。4.某工厂上产年总产值及平均工人数资料如表3。表31月2月3月4月5月6月总产值(万元)80.092.296.896.9120.1115.3工人平均人数(人)198201210208220205试计算:(1)第****季度的月平均每个工人的产值;(2)第****季度的每个工人产值;(3)上半年的每个工人产值。5.某工厂先进生产者人数日益增加,就表4资料计算第一季度及上半年先进生产者占全体工人的平均百分比。表41月1日2月1日3月1日4月1日5月1日6月1日7月1日先进生产者人数(人)120180301360525588770全部工人数(人)20002000215020002100210022006.某企业1992年各季度销售和利润率指标如表5。表5季度销售额(万元)利润率(%)130030236032340035442036试计算年平均利润率。.\n.7.某种产品产量几年来所增加,已知1989年比1988年增长20%,1990年比1988年增长50%,1991年比1990年增长25%,1992年比1991年增长15%,1993年比1992年增长24%,试编制各年环比及定基的增长速度动态数列(以1988年为基期)。8.某地区1985—1990年自行车产量情况如表6。表6年份198519861987198819891990自行车产量(百辆)623.2668.1742.7854.21009.51302.4试计算:(1)各年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和全时期平均增长量(2)各年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3)该地区“七五”期间的平均发展水平。9.某工厂1984年的工业总产值为40.25万元,1990年由于生产的发展工业总产值65.71万元,试计算1984-1990年间工业总产值的每年平均发展速度为平均增长速度。10.某工厂1990年工业总产值为345万元,若计划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12%,那么到1995年该厂的总产值计划可达到多少万元?11.1990年甲地区工业总产值为4.65亿元,乙地区工业产总产值为7.52亿元,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乙地区五年的总发展速度为213.68%(即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4%),试问甲地区要在1995年赶上乙地区,其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应该是多少?12.某地区1991年的工业总产值为1500万元,1992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91年增长10%,1993年又比1992年增长10%,如果该地区到2000年(即1994-2000年)工业的发展速度每年递增7.2%,那么到2000年该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可能达到多少万元。13.某制糖厂1992年生产糖5万吨,如果平均每年增长16%,问多少年后糖的总产量可达到40万吨?14.某煤矿采煤量情况如表7。表7单位:吨日期产量日期产量日期产量130111308213362302123192233433041332023338429114323243385298152962533963101629026345730517328273428312183302835693151933429350103102033330351要求计算:(1)按5日时距扩大计算采煤量和平均每日采煤量,并编制动态数列。(2)按5日移动平均日平均采煤量并编制动态数列。15.某地区1988-1992年某种产品的产量资料如表8。表8年份某种产品产量(万吨)198820198922.\n.199024199127199230试运用最小平方法配直线方程,并预测该地区1995年、1997年这处产品可能达到的产量。第九章一、单项选择题1.某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朵计算产品产量总指数,三个企业的产品产量()①可以直接加总②不可以直接加总③必须用基期价格用同度量因素④必须用报告期价格作同度是因素2.若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权数为()①p1q1②p1q0③p0q1④p0q03.若加权调合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则特定权数为()①p1q1②p1q0③p0q1④p0q04.下列指数中固定的构成指数是()①②③④5.商品销售量指数中的同度量因素是:(甲)商品销售量;(乙)单位商品价格。产品生产量指数中的同度量因素是:(丙)产品生产量;(丁)单位成品成本()①甲、乙②甲、丁③乙、丙④乙、丁6.商品零售量增长5%,零售价格上涨2%,则商品零售额增长()①10%②7%③3%④7.1%7.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商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价格未变,而总产值增长了15%,则产品产量指数为()①115%②15%③100%④180%8.某企业生产费用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50%,产品产量综事指数为125%,则产品单位成本增长了()①25%②75%③120%④20%9.若平均工次下降5%,工资总额增长10%;则职工人数()①增长15%②增长5%③下降15%④增长15.79%10.单位产品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5%,产量增加5%,则生产总费用()①增加②减少③没有变化④不能确定11.某公司三个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由于各企业成本降低使公司平均成本降低了25%,由于各企业产量比重变化使公司平均成本提高了20%,则该公司总的成本指数为()①105%②95%③90%④160%12.拉氏价格综合指数的公式是()①②③④.\n.13.平均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另一种形式,其计算的基础是()①数量指数②质量指数③综合指数④个体指数二、多项选择题1.某企业1986年三种不同产品产量为1985年的120%,这个指数是()①个体指数②总指数③总量指标指数④质量指标指数⑤动态相对数2.某公司三种不同产品的产际产值为计划产值的105%,这个指数是()①个体指数②总指数③动态相对数④数量指标指数⑤质量指标指数3.某商场第二季度全部商品销售量为第一季度的96%,这个相对数是()①季节指数②综合指数③动态相对数④数量指标指数⑤静态相对数4.指数的作用包括()①综合反映事物的变动方向②综合反映事物的变动程度③利用指数可以进行因素分析④研究事物在长时间内的变动趋势⑤上述四个方面都包括5.要反映某地区工业产品产量报告期比基期的增长情况,编制产量指数时()①必须用基期价格用同度量因素②必须用报告基期价格用同度量因素③既可用基期又可用报告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④可以用不变价格用同度量因素⑤可结合具体研究目的确定同度量因6.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①平衡作用②权数作用③稳定作用④同度量作用⑤比较作用7.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数的有()①职工人数指数②劳动生产率指数③商品销售额指数④价格指数⑤产品成本指数8.加权平均数指数()①只是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来使用②其计算公式与综合指数公式可以互相推导③不仅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来使用,其本身也有独立的应用价值④虽然与综合指数具有变形关系,但两者意义完全不同⑤与综合指数既有区别,又有联系。9.指数因素分析按指标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①总量指标变动因素分析②相对指标变到因素分析③平均指标变动因素分析④简单现象因素变动分析⑤复杂现象因素变动分析10.指数体系中()①总量指数等于它的因素指数的乘积②总量指数等于它的因素指数的代数和③总量指数的绝对增减额等于它的因素指数引起的绝对增减额的代数和④存在相对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⑤存在绝对额变动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11.指数体系同度量因素固定期的选择标准是()①经济意义上的合理②数学关系式的成立③计算方法上的简便④容易得到计算资料⑤绝对分析和分析不致发生矛盾12.平均指数体系中包括的各指数是()①可变构成指数②固定构成指数③构成影响指数④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⑤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13.下列表述正确的有()①指数公式中的同度量因素必须固定起来②只有用平均指标指数才能进行因素分析.\n.③平均指标指数体系中的3个指数中,人有两个反映的是平均指标的变动程度④如果物价上涨22%,则现在一元钱只值原来0.8元⑤以不变价格计算的总产值指数,可以反映产品量的综合变动,而不能反映产品价值水平的变动14.已知原材料消耗总额等于产品产量、单位产品原材料耗量、单位原材料价格三者的乘积,在进行因素分析时()①若编制产量指数、单耗、单位原材料价格都视为质量指标②若编制单耗指数,产量视为数量指标而单位原材料价格视为质量指标③若编制单位原材料价格指数,产量、单耗都视为数量指标④若编制单耗指数,产量、单位原材料价格都视为质量指标15.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①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②数量指标数以报告期质量质标为同度量因素③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④质量指标数以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⑤只要质量指标数和数量指标数的同度量因素采用不同时期即可。三、填空题1.根据指数的总体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和();按指数化指标性质不同,分为()和()。2.同度量在素的综合指数中起两个作用,即()和()。3.综合指数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最完善地显示出所研究现象的经济内容,即不仅在()方面,而且还能在()方面反映。4.在综合指数中被研究因素称为();被固定的因素称为()。5.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在()条件下,存在变形关系,即在()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可变成综合指数;在()条件下,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可变成综合指数。6.指数因素分析法按照其对象的特点不同可分为()和()。7.若综合指数包括两个以上因素时,要一以一地确定()、()和()。若综合指数是,,则其算术平均数为()。其调和平均指数为(),若综合指数为,则其算术平均数为(),其调合平均数指数为()。8.平均指标数又称(),它可以分解为()指数和()指数。平均指标数包括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变动的影响,一是()变动的影响。9.按照一般原则,编制数量指相当规模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10.指数体系中同度量因素的选择,首要的标准是(),其次才是()的成立,指数体系中指数间的数量等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总量指数的绝对增减额等于各因素指数引起的()。11.零售物价指数为117%,零售量指数为110%则零售额指数为()。12.某企业产品产量增长了12.3%,生产费用增长了28%,则产品单位费用增长了()。13.某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增加了6%,职工工资水平提高了4%,则职工人数增加了()。.\n.14.某地区粮食总产量增长了9%,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1%,则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15.已知同样多的人民币人能购买90%的商品,则物价指数为()。四、名词解释1.综合指数、2.平均指数、3指数体系、4指数因素分析法五、简答题1、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2、简术综合指数的编制要点及一般原则3、简述指数的作用4、进行多因素分析时,方法上应注意哪些问题?六、习题1.某工业企业两种产品的产量及出厂价格资料如表1。表1产品各称计量单位产量出厂价格(元)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吨500055002021乙台300036002528试计算(1)产量个体指数和出厂价格个体指数(2)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增加(或减少)而增加(或减少)的总产值(3)出厂价格决指数及由于出厂价格提高(或降低)而增加(或减少)的总产值。2.某企业生产两种产品的产量及对某种材料的单耗(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的材料数量)资料如表2。表2产品名称计量单位产量单位产品耗某种材料(公斤)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台500600100102乙什200021008080丙套10001006055试分别用拉氏指数公式和派氏指数公式计算单位成本总指数及各自的分子分母差额,并说明这两个差额在经济内容上的区别。4.根据表4资料计算价格总指数及因价格变动而使购买者支付(或少支付)的金额。表4商品名称计量单位个体价格指数(%)成交额(万元)基期报告期甲件1035060乙米982020丙公斤1081001205.根据表5资料计算销售量总指数及因销售量变动而增加(或减少)的销售额。表5商品名称计量单位个体销售量指数(%)成交额(万元)基期报告期甲公斤125100120乙箱1106069.\n.6.指数推算(1)已知某企业某处产品产量增长10%,消耗某处原材料总量增长6%,试计算单位产品耗该种材料数量(单耗)的变动程度。(2)已知某商店销售额增长20%,销售价格总的上涨8%,试求销售最增长的百分数。7.已知表6资料,要求:(1)计算销售量总指数、(2)推算价格总指数。表6商品销售额(万元)1993年比1992年销量增长%1992年1993年甲20028025乙300360108.某乡粮食生产资料如表7。表7指标计量单位1992年1993年粮食总产量万公斤51006120播种面积万亩8.59.0粮食单产公斤/亩600680试分析该乡粮食总产量的增长中,分别播种面积和单产两个因素各自的影响程度及约对量。9.某企业生产及劳动的部分资料如表8。表8指标单位基期报告期某产品产量(Q)万件175186.3平均生产工人数(T)人1000900平均每工人工作天数(a)日2523平均每工人工作小时数(b)时77.5平均每工人时产量(c)件/时1012试分析生产人数(T)、平均每工人工作天数(a)、平均每天工作小时数(b)及平均每工时产量(c)诸因素各自对产品产量(Q)影响的相对程度及绝对量。10.已知表9资料,试从相对程度和绝对额两个方面分析原材料费用总额变动分别受产量(Q)、每吨产品材料消耗量(m)及材产价格(p)因素的影响。表9产品产量(吨)材料名称每吨产品材料消耗量(吨)每吨材料价格(元)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Q0Q1m0m1pp1甲100120A1.11.054045B0.50.481522乙4046A2.02.104045B0.20.19152211.某企业生产同种产品的两个车间的资料如表10。要求计算全厂劳动生产率及指数,并对其变动进行因素分析(相对程度及绝对量)。.\n.表10产品总量(吨)生产工人数(人)劳动生产率(吨/人)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1001561001301.001.20乙76.585.585900.900.95全厂176.5241.51875220--12.某企业工人工资和人数资料如表11。工资总额(万元)平均工人数(人)平均工资(元)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E0E1T0T1X0X1技术工人13.215.75330350400450普通工人11.7613.33420430280310合计24.9629.08750780332.8372.8试分析:(1)工资总额变动受总平均工资变动及工人总数变动影响的相对程度及影响额。(2)全厂工人总平均工资变动受各组工人工资水平变动及工人结构变动影响的相对程度和绝对额(3)各组工人工资水平因素及结构因素影响的工资总额的绝对额。(4)列出影响工资总额三个因素的公式及各自影响的数额。.\n.《统计学》习题部分文字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二章一、单项选择:1、③2、②3、②4、④5、④6、②7、①二、多项选择:1、②③2、①②④3、①②③4、①③④⑤5、①③④⑤6、①②③⑤7、④⑤三、填空:1、社会经济统计活动过程2、提供信息、实行监督、参与决策3、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4、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品质标志5、概念、数量表现第三章——第四章一、单项选择:1、③2、④3、④4、④5、④6、②7、③8、④9、④10、③11、③12、④13、④14、①15、④16、④17、③18、④19、④20、④二、多项选择:1、①②③⑤2、①③⑤3、①②④4、①②④5、①②③④⑤6、①②③7、①②③④8、①②④9、①③10、①②11、②③④12、①④13、①②③④三、填空:1、搜集、基础资料2、原始资料、次级资料3、调查目的的、对象和报告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整表、调查时间和方法、4、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经常性调查、一次性调查、统计报表、专门调查5、适用与精简、切合实际、统一配套6、逻辑审查法、设置疑问框审查法7、品质数列、就量数列、数量标志、变量数列、品质标志、品质数列8、等距数列、异距数列、等距数列、连续变量的、上组限9、不连续、定期、不定期第五章——第七章一、单项选择:1、①2、④3、③4、④5、③6、③7、②8、③9、④10、②11、③12、②13、②14、①15、①16、③17、①18、④19、③20、①21、①22、④23、①24、④二、多项选择:1、①②③2、②③⑤3、②③4、①②④5、①③6、②③④⑤7、①③④8、①②③⑤9、①④⑤10、①②③④⑤11、②③④⑤12、①②③④13、①②③⑤14、②③三、填空:1、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总体单位总量、时期指标、时点指标、2、部分单位指标数值、总体单位指标数值、大于100%,等于100%3、97.4%4、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5、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6、同类、一般水平7、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数8、次数、权系数、权系数9、组中值、近似数10、零、最小值11、各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m1+m2+…mn/m1/x1+m2/x2+…mn/xn、∑xf=∑m12、调和平均法、算术平均法13、分配次数、极端值、位置、数值、变量值、极端变量值14、各单位标志值、数值平均数、在分配数列中的位置、位置平均数15、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最底组下限、大、极端值、16、简单平均式、;国权平均式、平均差、算术差、算术平均数、VA-AD/x100%17、P、P(1-P)18、90%、35.7%20、离散程度、数列水平21、标准差、算术平均数、vo=o/x100%22、780第八章一、单项选择:1、④2、②3、④4、①5、③6、②7、③8、④9、①10、③11、④12、③13、①14、④15、②16、③17、②二、多项选择:1、③④⑤2、①②③3、①②③④⑤4、①②③④⑤5、①②③④⑤6、①②③④⑤7、①②③⑤8、①②③④⑤9、①②③④⑤三、填空:1、现象所属时间、指标数值2、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绝对数、派生3、时期数列、时点数列4、逐明、累计、累计增长量等于逐期增长量之各和5、102.3%6、定基、环比、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环比速度的连乘积7、水平法、累计法、水平法、累计法.\n.8、最初水平在平均发展速度下发展n期后达到最末水平、各年计算水平之各年实际水平之后、最后水平、各年发展水平的累积总和9、88610、长期趋势、季节变动、不规则变动11、少、明显12、26、2713、714、、15、-2816、0.69617、1.5、218、30第九章一、单项选择:1、①2、②3、①4、③5、④6、④7、①8、④9、④10、②11、③12、②13、④二、多项选择:1、②③⑤2、②④3、②③⑤4、①②③④⑤5、③④⑤6、②④7、②④⑤8、②③⑤9、①②③10、①③④⑤11、①②12、①②③13、①③⑤14、①②③15、①③三、填空:1、个体指数、总指数、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2、同度量作用、权数作用发3、相对数、绝对量4、指数化因素、同度量因素5、特定权数、基期价值资料作为权术、报告期价值资料作为权数6、简单现象因素分析、复杂现象因素分析7、数量指标、质量指标、同度量因素8、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影响、被平均的经济指标、所研究总体内部结构9、基期、报告期10、经济意义上合理、数学上等式关系、乘积、增减额的代数和11、128.7%12、14%13、2%14、10.1%15、111.1%第五-七章习题习题(3.1)根据所给资料,计算结果如下表1991年1990年1991年比实际完成(亿元)比重(%)完成(亿元)1990年增长(%)国民生产总值424.00100.0404.584.80其中第一产业120.4228.4118.002.05第二产业203.1447.9192.005.80第三产业100.4423.794.586.20注:该题涉及到结构相对数和动态相对数的计算。习题(3.2)(1)因为:所以,说超额完成计划2%正确。(2)因为:所以,说销售利润率超额完成计划4%不正确,应为50%。(3)因为:=所以,说劳动生产率完成计划110%不正确,应为100.48%。(4)因为:此题中单位产品成本实际比计划多(+)、(少)(-)下降的百分比=实际降低度-计划降低率=2.5%-3%=-0.5%所以,说实际比计划多下降0.5个百分点不正确,应为少下降0.5个百分点。注:该题涉及到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的各种计算方法。.\n.习题(3.3)计算结果如下表:部门1992年计划完成(%)1991年实际销售1992年比1991年增长(%)计划实际销售额比重(%)销售额比重(%)A60030.0061230.6102.005609.29B40020.0043721.9109.2538015.00C100050.0095047.595.009005.56合计2000100.001999100.099.9518408.64注:该题涉及到结构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和动态相对数的计算。习题(3.4)(1)或=100%-积累占国民收入比重=100%-31.25%=68.75%积累与消费比例=100:200或1:2.2(2)注:该题第(1)部分结构相对数和比例相对数的计算,第(2)部分为强度相对数的计算。习题(3.5)(1)式中:Z-各车间单位成本M=ZQ各车间总成本Q-各车间产量1992年平均单位成本=1993年平均单位成本=(2)该产品1993年比1992年平均单位成本下降,取决于两个因素:即两车间各单位成本的变化和产量结构变化的共同影响。注:该题第(1)部分用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两种方法,而加权调和平均数是作为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变形公式使用。第(2)部分的详细分析可以结合平均指标数的因素分析法。习题(3.6)三个企业的平均销售利润率即为三个企业的总销售利润率=平均利润额/平均销售额×100%=.\n.根据资料:设各企业销售利润(%)x,各企业销售利润额为M,则各企业销售额为M/X。设平均销售利润率为注:该题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方法计算相对的平均数。习题(3.7)三批产品的平均废品率=式中:x,y分别代表各批废品数量和制品数量。则题意知:x1/y1=1%;x2/y2=2%;x3/y3=1.5%并:x1=1%y1,x2=2%y2,x3=1.5%y3则:平均废品率=则题意知:代入上式,平均废品率=1%+25%+2%×35%+1.5%×40%=1.5%注:该题运用了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中相对权数的方法,即习题(3.8)该题是计算在“复利制”下的平均年利息率。设:X本金,Y利息则题意:X(1+9%)(1+10%)(1+12%)(1+14%)(1+20%)-X=Y(1+9%)(1+10%)(1+12%)(1+14%)(1+20%)=Y/X+1对等式左边开5次方[(1-9%)(1+10%)(1+12%)(1+14%)(1+12%)]1/5=1.1293五年的平均年利率则为1.1293-1=0.1293=12.93%存入2000元,第五年末实际存款额为3674.12(元)注:该题为用几何平均法对若干比率求平均。习题(3.9)(1)将六个周一的产量按大小顺序排列如下数列:(吨)100120150150170210可见Mel=150(吨)(2).\n.(3)(4)由于周一与非周一的平均日产量不同,即产量和水平不同,因此,需用标准差系数的大小来比较相对离散程度的大小。因为即26.08%>23.14%,所以说,非周一产量的相对离散程度大一些。习题(3.10)(1)(2)工人:(3)(4)即:14637.34=451.40+14185.92(计算结果误差2%,451.40+14185.92=14637.32,实属小数取位精确程度所致)第八章习题习题(4.1)(1)全年劳动生产率=全年总产值/年均职工数=(563+597+614+636)/[(2010/2+2018+2070+2120+2200/2)/4]=11606(元)(2)92年比91年劳动生产率增长=11606/11190-1=3.72%注:总产量为时期指标,季末人数为时点指标。习题(4.2)因为所给资料为间隔相等的间断点数列,所以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公式应为:第一季度平均库存额:第二季度平均库存额:.\n.第三季度平均库存额:第四季度平均库存额:全年平均库存额=年内各季平均库额之和/4=5.74(万元)习题(4.3)此题所给资料为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帮序时平均数的公式应为以间隔时间(此题以月为单位)为权数的加权平均法公式:=[(13+15)/2×3.5+(15+18)/2×4+(18+20)/2×4.5]/12=16.71(吨)习题(4.4)(1)季度内月人均总产值=季度内平均各月总产值/季度平均人数第一季度月人均产值=(80+92.2+96.8)/(198+201+210)=269/609=4417.08(元/人)第二季度月人均产值=(96.9+120.1+115.3)/(208+220+205)=333.2/633=5249.6(元/人)(2)季度人均总产值=季度的总产值/季度平均人数第一季度人均总产值=269/(609/3)=13251.23(元/人)第二季度人均总产值=332.3/(633/3)=15748.82(元/人)(3)上半年人均总产值=上半年总产值/上半年平均人数==(269+332.3)/[(609/3+633/3)/2]=29048.31(元/人)注:资料中的人数为各月平均人数,是序时平均人数,而不时点数,所以季度或上半年的平均人数则可以用简单平均法计算。习题(4.5)先进生产者占全体工人平均比重=先进生产者平均人数/工人平均人数。资料为两个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所以第一季度平均比重为=(120/2+180+301+360/2)(2000/2+2000+2150+2000/2)=721/6150=11.72%上半年平均比重为注:该题为求相对数(结构相对数)的平均数习题(4.6)题中全年平均利润即为全年的利润率,实质是就是全年利润率即:年均利润率=四个季度平均利润额/四个季度平均销售额=(年利润额/4)(年销售额/4)=年利润额/年销售额资料所给为时期数列(销售额)的相对数时间数列(利润率%)。年利润率:.\n.=(30%×300+32%×360+35%×400+36%×420)/(300+360+400+420)=496.4/1480=33.54%注:该题为求相对数的序时平均数。习题(4.7)增长速度(%)动态数列(1988年为固定基期)19891990199119921993定基环比2020502587.525115.615167.324表中:1990年环比为1.5/1.20-1=25%1991年定基为1.20×1.25×1.25-1=87.5%或1.50×1.25-1=87.5%1992处定基为1.20×1.25×1.25×1.15-1=1.875×1.15-1=115.5%1993年定基为2.156×1.24-1=167.3%注:该题涉及到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习题(4.8)某地区1985-1990年自行车生产发展情况198519861987198819891990自行车产量(百辆)623.2668.1742.7854.21009.21302.4增长量(百辆)逐期——44.974.2111.5155.2292.9累计——44.9119.5231.0386.3679.2发展速度(%)环比——107.2111.2115.2118.2129.0定基100107.2119.2137.1162.0209.0增长速度(%)环比——7.211.215.018.229.0定基1007.219.237.162.0109.0全时期平均增长量=该期累计增长量/逐期增长量项数=679.2/5=135.8(百辆)“七五”平均发展水平注:“七五”时期为1986-1990年,该时间数列为时期数列习题(4.9)以知: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00%=108.51%-100%=8.51%注:表示以84年为基期,85年到90年的平均发展速度,后同。习题(4.10)已知:.\n.95年总产值计划达习题(4.11)已知:甲地区要在95年赶上乙地区即则其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应达到习题(4.12)2000年工业总产值可能达到1815×107.2%7=2952.84(万元)1993年的总产值93=1500×110%×110%=1815(万元)习题(4.13)已知即该厂14年后糖总量可达到40万吨习题(4.14)(1)按五日时距增大法计算的采煤量和平均每日采煤量见下表(单位:吨)日期煤产量平均日产量1-51496299.26-101552310.411-151566313.216-201615323.021-251685337.026-301744348.8(2)按5日移动平均计算日均采煤量见下表。(单位:吨)日期移动平均产量日期移动平均产量日期移动平均产量1----11314.421335.02----12316.022335.83299.213313.223337.04301.014309.624338.85301.615311.425340.46303.216313.426344.07308.017315.627346.48310.418323.028348.8.\n.9310.019332.229---10312.820333.430---注:计算移动平均数时可用下列方法计算简便第一个五日移均第二个五日移均第三个五日移均以此类推习题(4.15)计算表如下年份年序号t产量(吨)yt2ty198812012019892224441990324972199142716108199253025150合计1512355394代入则:直线方程为y=17.1+2.5t(t为年份序号)1995年产量预测值y8=17.1+2.5×8=37.1(万吨)1997年产量预测值y10=17.1+2.5×10=42.11(万吨)第九章习题习题(5.1)(1)产量个体指数和了出厂价格指数计算结果见下表产品名称计量单位产量出厂价格(元)产量个体指数(%)价格个体指数(%)总产值(元)基数q0报告期q1基数p0报告期p1q1p0q0p0q1p0甲乙吨台500030005500360020252128110.00120.00105.00112.001100009000010000075000115500100800合计——————————————20000175000216300(2)、(3)由于资料为全面资料,所以总指数采用综合指数方法编制。计算公式所需资料见上表有关内容由于两种产品产量增长14.29%,而增加总产值,200000-175000=25000(元).\n.由于两种产品出厂价格上升8.15%,而增加总产值216300-200000=16300(元)习题(5.2)所给资料为全面资料,所以总指数采用综合指数方法编制。由于两种产品增长20.69%,使该种原材料增加消耗280000-232000=48000(公斤)习题(5.3)由所给资料知,总指数采用综合指数法编制拉氏单位成本总指数分子分母差额266000-270000=-4000(元)派氏单位成本总指数分子分母差额289700-294000=-4300(元)拉氏单位成本总指数分子分母差表示基数生产的产品由于报告期与基期单位成本的差异使总成本减少4000元。派氏指数分子分母差表示报告期生产的产品,如果近基斯单位成本水平来生产将要多支出总成本4300元。或者说由于报告期与基期单位成本的差异使报告期生产的产品减少总成本4300元。习题(5.4)由所给资料知,总指数采用平均指数方法编制由于三种商品价格平均上升5.39%,使购买者多支付200-189.77=10.23(万元)注:价格总指数分子分母差额有两重意义:从销售者角度看由于商品价格上升(下降)而增加(减少)销售收入;从购买者角度看,由于商品价格上升(下降)而增加(减少)消费支出。习题(5.5)由所给资料可知,总指数采用平均指数方法编制。因两种商品销售量增长19.38%,增长销售额31万元(191-160)习题(5.6)(1)单位产品材料单耗指数=(2)销售量总指数=即销售量增长11.11%习题(5.7)(1)由所给资料可知,销售量总指数采用平均指数方法编制(2)根据指数体系推算价格总指数.\n.习题(5.8)粮食总产量指数=,粮食总产量增加=6120-5100=1020(万公斤)播种面积指数=9.0/8.5=105.88%,由于播种面积扩大而增加的粮食产量=(9-8.5)×600=300(万公斤)单产指数=,由于单产提高而增加的粮食产量=(680-600)×9=720(万公斤)注:该题为简单现象条件下总量指标变动的两因素分析习题(5.9)产量指数=根据指数体系进行分析,其中:生产工人数=,由于生产工人数减少而减少的产量每工人工作天数指数由于平均每工人工作天数减少而减少的产量每天工作小时数指数=由于平均每工人每天工作小时增加而增加的产量=平均每小时产量指数由于平均每小时产量增加而增加产量=注:该题为简单现象条件下总量指标变动的多因素分析习题(5.10)原材料费用总额指数原材料费用总额增加11476.48-8470=3006.48元可见,该两种产品原材料费用报告期比基期上升35.50%,增加3006.48元,这是受三个因素共同影响决定的,其中:.\n.产量指数=由于两种产品产量增长18.04%,增加原材料费用(元)单耗指数=由于原材料平均单耗下降0.99%(99.01%-100%)而减少的原材料费用(一)原材料价格指数=由于原材料价格平均上升15.39而增加原材料费用综合三个因素,建立指数体系:135.50%=118.04%×99.01%×115.93%3006.48元=1528元-98.90元+1577.38元注:该题为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多因素分析。习题(5.11)全厂劳动率指数(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全厂人均增加量全厂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受甲、乙两车间工人构成变化和车间劳动生产率变化两个因素共同影响,其中:生产工人构成影响指数=由于两车间工人构成变化,使全厂每人增加0.9591-0.9541=0.0050(吨)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指数(固定构成指数)=由于各车间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14.45%,使全厂每人增加1.0977-0.9591=0.1386(吨)综合:115.06%=100.52%×114.45%0.1436吨=0.0050吨+0.1386吨注:该题为总体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习题(5.12)(1)工资额指数=.\n.工资总额增加29。08-24。86=4。22(万元)工资总额增长受工人数和工人总平均工资两因素变化的共同影响,其中:工人人数增加=由于人数增加4%而增加工资总额:工人总平均工资指数=由于工人总平均工资增长12.02%,而增加工资总额:由于工人总平均工资增长12.02%而增加工资总额(2)总平均工资指数=全厂工人平均每人增加工资372.8-332.8=40(元)其中:工人构成影响指数=由于技术工人和普遍工人的结构变化,使全厂工人平均工资增加333.8-332.8=1.0(元)固定构成指数=由于两部门分工人工资平均提高11.68%。使全厂工人平均工资增加372.8-333.8=39(元)。(3)全厂平均工资提高,使工资总额增加其中:工人结构变化使工资总额增加各组工人工资水平提高使工资增加(4)根据指数体系其中其中:,说明由于工人总数增加使工人工资总额增加9984元。,说明由于工人结构(各组工人比重)变化使工资总额增加780元。.\n.,说明各组工人工资水平上升使工资总额增加30420元。综合:41200元=9984元+780元+30420元(由于小数取舍故有误差16元).